黄酮混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互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9
银杏叶黄酮类成分体外及经肠吸收后抗氧化活性比较刘娜;王文平;康倩;赵博琛;兰颐;陈岩岩;吴清【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年(卷),期】2015(32)1【摘要】[目的]比较银杏叶提取物中三个主要的银杏黄酮苷元体外及经肠吸收后抗氧化活性。
[方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测定模型药物体外及肠吸收液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测定药物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78.6μm,203.2μm,222.0μm;药物肠吸收液DPPH清除率趋势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其清除率较体外相比有所降低;3个单体不同配比的肠吸收液DPPH清除率显示以提取物中所含比例混合清除率数据高于其他两组。
[结论]3个单体体外及肠吸收液均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且清除能力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肠吸收后药物清除率下降,可能与单体在肠道中产生分解有关,其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3个单体以提取物所含比例混合后抗氧化活性要好。
【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银杏黄酮;DPPH自由基;肠吸收;抗氧化活性【作者】刘娜;王文平;康倩;赵博琛;兰颐;陈岩岩;吴清【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白鹃梅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J], 朱玲玲;张广文;郑树秀;邱瑞霞2.HPLC-Q-TOF MS/MS偶联DPPH添加法测定甘草黄酮类成分体外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J], 罗丽平;李艳静;张慧;李萍;陈君3.银杏叶愈伤组织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总黄酮类抗氧化活性剂活性的比较分析[J], 胡云虹;彭斌;齐小晴;刘学群;余光辉4.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红军5.芒萁黄酮类物质成分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欧阳可凡;王文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眼叶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周琼花;黎入荧;青增济;吕龙祥;黄锁义【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3(000)009【摘要】对龙眼叶黄酮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
以95%乙醇为溶剂,水浴回流提取龙眼叶中的黄酮;采用比色法测定龙眼叶黄酮对DPPH·、O2-·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还原能力。
龙眼叶黄酮对三种自由基都有明显的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为DPPH·>·OH>O2-·;对Fe3+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清除率与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当黄酮浓度为0.07 mg/L时,其清除率O2-·为16.5%,DPPH·为58.8%,·OH为52.5%;还原Fe3+能力随黄酮的浓度增加而增强。
【总页数】4页(P16-18,59)【作者】周琼花;黎入荧;青增济;吕龙祥;黄锁义【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学院,广西百色533000;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龙眼壳黄酮的微波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刘焕云;王海燕;梁燕2.蔓三七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涂招秀;谢欣;胡居吾;黄斌华3.蔓三七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涂招秀;谢欣;胡居吾;黄斌华;4.铁皮石斛茎、叶、花中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芳;魏云;陈艳杰5.同时测定山楂叶总黄酮中6种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 [J], 邓婷;秦涛;徐颖;孙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通经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性
包玉敏;张力;刘妍
【期刊名称】《光谱实验室》
【年(卷),期】2008(025)006
【摘要】探讨通经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过氧化氢的反应体系对蒙药材通经草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通经草黄酮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其EC50分别为0.0099、0.0060和0.0190mg/mL,且呈浓度依赖关系.通经草黄酮是一种天然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
【总页数】4页(P1031-1034)
【作者】包玉敏;张力;刘妍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028043;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学院,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028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O657.32
【相关文献】
1.金钱草、白玉兰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J], 任雪峰;吴冬青;安红钢;林敏;杨扬
2.金钱草、白玉兰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J], 任雪峰;吴冬青;安红钢;
林敏;杨扬
3.鸡眼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 [J], 王春景;胡小梅;刘高峰;李晶
4.通经草黄酮对小鼠体内丙二醛含量影响 [J], 张晓文;姬娜
5.响应面法优化通经草总黄酮提取工艺 [J], 袁哲; 桑志国; 孙姗; 吕元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强;孙玉军;储俊;辛继伟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添加剂》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对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洋葱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70%,液料比20 ∶ 1,温度70℃,时间1.5h.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即洋葱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页数】6页(P74-79)
【作者】张强;孙玉军;储俊;辛继伟
【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凤阳,23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1
【相关文献】
1.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功能性研究进展 [J], 李文雨
2.芫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杨洋;朱晓华;李煜彬
3.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樊青玲;张耀兮;李天才
4.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张强;王松华;孙玉军;蒋圣娟;宋玉
5.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李红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辅助提取火棘干果的总黄酮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刘威良;高秀;徐晴芳;熊芮;蔡建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59)2
【摘要】【目的】为优化火棘干果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掌握其抗氧化活性。
【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和NO_(2)^(-)能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火棘干果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720 W、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火棘干果总黄酮提取率为2.96%;10 mg/mL浓度下对·DPPH
自由基、ABTS^(+)自由基、·OH自由基和NO_(2)^(-)清除率分别为85.26%、84%、64.8%、87%,相同浓度下清除效果略低于芦丁、山奈酚和VC标准品。
【结论】研究结果为火棘干果总黄酮的提取及利用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9页(P304-312)
【作者】刘威良;高秀;徐晴芳;熊芮;蔡建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5.1
【相关文献】
1.超声波辅助提取葛花总异黄酮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婺源皇菊总黄酮的超声辅助水提工艺及抗氧化活性
3.超声辅助醇提荸荠芽·肉和皮总黄酮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4.超声辅助提取荞麦总黄酮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5.超声辅助溶剂提取苦荞总黄酮及其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玫瑰花瓣总黄酮和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帕尔哈提·柔孜;阿依姑丽·艾合麦提;朱昆;刘璐;胡月;何文婷【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3(034)011【摘要】为研究新疆和田玫瑰花瓣总黄酮和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肝脏自氧化过程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总黄酮、总多糖对·OH、O2-·、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良好线性关系,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21、2.39、2.54μg/mL;总多糖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良好线性关系,其IC50分别为2.78、2.86、3.44μg/mL;玫瑰花瓣总黄酮、总多糖对脂质过氧化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黄酮、总多糖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9.87%、65.52%,并呈现质量浓度依赖.玫瑰花瓣总黄酮清除·OH、O2-·、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总多糖,而总多糖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优于总黄酮.【总页数】4页(P138-141)【作者】帕尔哈提·柔孜;阿依姑丽·艾合麦提;朱昆;刘璐;胡月;何文婷【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相关文献】1.新疆核桃分心木总皂苷和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J], 令狐晨;谢姆西努尔·阿卜来提;阿依吐伦·斯马义2.骨碎补总多酚和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J], 韦国兰;苟体忠;王绍云;王翔3.四君子汤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J], 刘培; 王伊楠; 张莉丹; 董征艳; 王科; 郭宇航; 王鹏飞; 段秀俊4.四君子汤中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的纯化工艺研究 [J], 刘培;王伊楠;张莉丹;董征艳;王科;郭宇航;王鹏飞;段秀俊5.牛大力叶中总多糖、总黄酮、总皂苷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莫宏辉;邓国卫;李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淫羊藿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杨建雄;杨丽霞;杨晨;包宇;黄亚亚
【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7(019)B05
【摘要】为研究淫羊藿黄酮(Epmedium;lavonoids,EF)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用水杨酸法研究FLF清除·OH的效果,并测定了EF对连苯三酚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
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了小鼠4种器官及肝线粒体、微粒体中的丙二醛(MDA)含量。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小鼠红细胞溶血和肝线粒体膨胀程度。
结果表明,EF可以清除·OH,抑制连苯三酚自氧化,并抑制·OH所致丙二醛的产生,减少红细胞溶血,减轻肝线粒体膨胀程度。
说明EF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杨建雄;杨丽霞;杨晨;包宇;黄亚亚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安71006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
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1.2
【相关文献】
1.巫山淫羊藿中异戊烯基黄酮类活性成分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J], 谢娟平
2.淫羊藿总黄酮及淫羊藿素体外抗骨肉瘤的研究 [J], 刘玉亮;梁广胜;魏强强;何丁文;殷明;殷嫦嫦
3.朝鲜淫羊藿黄酮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J], 李文魁;罗崇念;林新;肖培根
4.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J], 包宇;杨建雄;孙润广
5.补骨脂淫羊藿总黄酮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J], 邱印利;刘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柑橘黄酮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陈世彪;李莉;李海涛【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9【摘要】[目的]研究柑橘黄酮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加入柑橘黄酮后,测定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研究柑橘黄酮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并与维生素C、75%乙醇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0.1 ml 1 mg/ml维生素C与0.1 ml 1mg/ml柑橘黄酮对45 mmol/L邻苯三酚自氧化的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50.98%±13.9%、27.78%±2.58%,二者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0.1 ml 75%乙醇对45 mmol/L邻苯三酚自氧化的平均抑制率达到10.89%±1.84%,与0.1 ml 1 mg/ml柑橘黄酮和0.1 ml 1 mg/ml维生素C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柑橘黄酮具有显著地清除体外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总页数】2页(P4553-4554)【作者】陈世彪;李莉;李海涛【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西宁,8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伸筋草提取物体外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张建胜;王雪梅;高云涛;董学畅;李吉昌;李干鹏2.柑橘皮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及体外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 [J], 李利华3.诃子多酚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J], 贝玉祥;郭英;范逸平;高云涛4.银杏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作用的研究 [J], 吕平;林明涛;杨柳枝5.银杏黄酮对活性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作用的研究 [J], 吕平;林明涛;杨柳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酮类化合物促进氧化作用的研究1 减少氧化应激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之间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则有可能导致氧化应激产生ROS和活性氮,导致大量自由基和非自由基形成,进而损伤细胞。
自由基干扰细胞功能的机制和内在联系尚不完全清楚,但脂质过氧化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可导致细胞膜损伤,进而引起细胞净电荷和渗透压的改变,细胞肿胀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
几乎每一种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
据报道,类黄酮和儿茶素是对抗ROS,保护机体最强大的黄酮类化合物[1]。
其广泛的抗氧化作用引起了研究者对其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兴趣。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和螯合特性,可以使ROS失活,从而抵消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氧化和改善血管内皮炎症。
此外,它还可以降低黄嘌呤氧化酶、NADPH氧化酶和LOX的活性,减少ROS生成。
在多种天然黄酮化合物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的比较实验中,发现黄芩苷、黄芩素及槲皮素具有较好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强抗氧化活性相关,而染料木黄酮、柚皮素、芹菜素等抗氧化活性较弱,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有关[2]。
此外,某些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抑制LOX 活性,并清除LDL氧化过程中的自由基,从而保护心肌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各种氧化反应的清除剂,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
某些黄酮能直接清除超氧离子,某些黄酮如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则能清除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表儿茶酸和芦丁有很强的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甘露醇高约100~300倍,并抑制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反应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3]。
通过清除自由基,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LDL在体外氧化,保护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这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
黄酮类化合物也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导致细胞间信息传递发生改变。
其可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 NF-κB)信号通路调节IκBα蛋白,使得NF-κB直接结合于DNA,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 198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植物来源的饮料(如红酒、绿茶等)等植物性食品中,具有保护心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抗收稿日期:2012-08-25基金项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课题(NZ11022);宁波工程学院“北仑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汤晓(1981—),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应用。
癌、杀菌、消炎等多种生理活性[1]。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为2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连接而成,目前已确认结构的黄酮有5000多种,可划分为10汤 晓1,焦泽武1,龚淑珍1,梁 春1,方振飞1,关亚璠1,仇 丹2(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系,宁波 315800;2.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宁波 315016)摘要:测定槲皮素、异槲皮素、杨梅素、山萘酚、儿茶素、表儿茶素、芹菜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等9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两两混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研究黄酮混合物的协同、拮抗与加合作用。
以DPPH 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性、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
结果表明,含有较多B 环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更易发生拮抗作用,可通过调节黄酮单品的比例减小混合物的拮抗作用或是增强其协同作用,不同反应机理的评价指标所得结果不同。
关键词:黄酮;抗氧化活性;协同;拮抗;加合中图分类号:R 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3)02-0198-09Interaction of flavonoids mixtures on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vitroTANG Xiao 1, JIAO Ze-wu 1, GONG Shu-zhen 1, LIANG Chun 1, FANG Zhen-fei 1, GUAN Ya-fan 1, QIU Dan 2(1.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Polytechnic College, Ningbo 315800;2.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 315016)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quercetin, isoquercetrin, myricetin, kaempferol, catechin, epicatechin, apigenin, delphinidin-3-O-glucoside, cyanidin-3-O-glucoside and their pairwise mixtures to evaluate synergistic, antagonistic, and additive effects of flavonoids mixtures.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reducing power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lavonoids with more B ring hydroxyls are more influenced by antagonistic effect. Antagonistic effect could be reduced and synergistic effect could be enhanced by changing the ratio of single flavonoid in the mixture.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could induc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results.Key words: flavonoids; antioxidant activity; synergistic; antagonistic; additive黄酮混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互作用· 199 ·2013年 第38卷 第2期大类。
其中,黄酮醇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儿茶素类、黄烷醇类、异黄烷醇类等6大类黄酮在饮食中存在更为广泛[2]。
许多学者研究了植物性食品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了所含黄酮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3-4]。
研究亦表明,混合食品的抗氧化性可能呈现协同、拮抗或加合作用[6]。
也有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与某些维生素、β-胡萝卜素等天然抗氧化剂混合后,混合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协同)或低于(拮抗)抗氧化剂的个体之和[6-7]。
由此可见,黄酮等天然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取决于这些抗氧化剂个体之间的平衡。
黄酮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对于研究植物性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保护作用或是对某些疾病的缓和作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相反,某些黄酮的过度摄入也可能会导致细胞毒性[8]。
因此,对黄酮混合物抗氧化活性相互作用的研究将为开发功能性食品,以及进一步设计含黄酮类抗氧化剂的补给膳食或强化膳食提供科学依据。
尽管目前对于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已较为广泛,但是,对于黄酮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较少[9-11],而且往往采用单个指标进行衡量。
由于反应机理不同,单一方法并不能确保对黄酮混合物抗氧化活性相互作用判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选取槲皮素、异槲皮素、杨梅素、山萘酚、儿茶素、表儿茶素、芹菜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等9种黄酮类化合物,以DPPH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性、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探讨上述黄酮两两混合后,混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UV75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上海申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槲皮素(批号110802)、异槲皮素(批号110927)、杨梅素(批号110922)、山萘酚(批号111013)、儿茶素(批号110927)、表儿茶素(批号110920)、芹菜素(批号111105)、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批号110829)、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批号111022):色谱纯,纯度>98%,上海融禾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2 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12]取一定量黄酮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浓度(25~100 μg/mL)的乙醇溶液。
分别取上述溶液1 mL,加入1 mL 0.2 mmol/L DPPH甲醇溶液。
将反应液置于暗处,28 ℃反应20 min,于517 nm 处测定吸光度值,以不加样品为空白对照。
黄酮标准品的两两混合液,亦配制成相同浓度,分别取混合液1 mL,进行反应。
根据下式计算DPPH清除率:DPPH清除率(%)=(1-A 样品/A 空白)×100结果以对DPPH的清除率达到50%的EC 50值(μg/mL)表示。
1.3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13]取一定量黄酮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浓度(25~100 μg/mL)的乙醇溶液。
在试管中依次加入1.5 mmol/L FeSO 4溶液1 mL,6 mmol/L H 2O 2 0.7 mL,20 mmol/L水杨酸钠溶液0.3 mL,再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黄酮标准品溶液1 mL。
37 ℃水浴下反应1 h,以超纯水为参比,于562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黄酮标准品的两两混合液,亦配制成相同浓度,分别取混合液1 mL,进行反应。
根据下式计算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A 0-(A 1-A 2)]/A 0×100式中:A 0为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不加样品); A 1为加入样品后的吸光度值; A 2为不加水杨酸钠的吸光度值。
结果以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50%的EC 50值(μg/mL)表示。
1.4 总抗氧化性的测定[14]取一定量黄酮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浓度(25~100 μg/mL)的乙醇溶液。
分别取上述溶液1 mL,加入1 mL反应试剂(0.6 mol/L硫酸、28 mmol/L 磷酸钠以及4 mmol/L钼酸铵)。
试管加塞后,95 ℃水浴反应90 min。
冷却至25 ℃,测定695 nm处的吸光度值,以不加样品为空白对照。
黄酮标准品的两两混合液,亦配制成相同浓度,分别取混合液1 mL,进行反应。
1.5 还原能力的测定[15]取一定量黄酮标准品,配制成系列浓度(25~100 μg/mL)的乙醇溶液。
分别取上述溶液1 mL,加入2.5 mL 0.2 mol/L 磷酸缓冲液(pH 6.6) 以及2.5 mL 1% 铁氰化钾,充分混匀。
50 ℃水浴20 min,加入2.5 mL 10%三氯乙酸,2.5 mL去离子水以及0.5 mL 0.1%三氯化铁,于700 nm处测定吸· 200 ·光度值,以不加样品为空白对照。
黄酮标准品的两两合液,亦配制成相同浓度,分别取混合液1 mL,进行反应。
1.6 数据分析所有试验均重复3次,试验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2 结果与分析2.1 DPPH清除能力9种标准品对DPPH清除能力的顺序为:槲皮素>杨梅素>异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芹菜素>山奈酚(表1)。
表1 黄酮单品及其混合物(1:1)自由基清除能力样品EC 50/(μg/mL)DPPH 清除能力差异/%相互作用EC 50/(μg/mL)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差异/%相互作用槲皮素36.43±1.35--60.93±2.96--槲皮素+异槲皮素63.05±0.53-24.37±3.66拮抗76.88±2.50-23.05±7.79拮抗槲皮素+杨梅素79.22±4.56-65.51±10.72拮抗79.22±2.75-2.21±0.66加合槲皮素+山奈酚66.74±3.523.84±7.57协同51.50±4.8424.30±7.54协同槲皮素+儿茶素74.21±2.58-32.52±4.10拮抗65.50±6.25-7.94±3.46加合槲皮素+表儿茶素64.35±1.63-20.52±5.46拮抗101.42±1.87-59.44±6.92拮抗槲皮素+芹菜素93.35±1.39-12.77±0.92拮抗73.01±1.46-0.83±0.13加合槲皮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83.72±1.45-30.18±4.52拮抗100.70±3.18-23.40±1.39拮抗槲皮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76.58±2.99-20.11±7.19拮抗96.59±2.94-24.18±2.89拮抗异槲皮素64.96±0.19--64.32±5.50--异槲皮素+杨梅素77.29±2.88-24.40±3.84拮抗91.99±2.77-16.22±5.53拮抗异槲皮素+山奈酚89.26±0.3112.40±2.66协同72.17±3.87-3.44±0.73加合异槲皮素+儿茶素82.05±5.14-16.76±7.91拮抗84.16±5.97-35.21±8.61拮抗异槲皮素+表儿茶素69.08±0.52-2.10±0.19加合62.63±1.50 4.17±0.93加合异槲皮素+芹菜素94.38±5.34-2.75±0.12加合77.07±3.82-6.45±1.28加合异槲皮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95.04±5.34-20.95±5.56拮抗101.59±2.94-21.94±3.24拮抗异槲皮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97.71±8.63-25.22±8.55拮抗106.15±4.96-33.62±7.84拮抗杨梅素59.3±5.07--94.09±3.07--杨梅素+山奈酚85.77±5.1813.43±3.80协同83.67±1.24 1.14±0.36加合杨梅素+儿茶素84.48±1.24-25.27±3.35拮抗100.46±6.89-29.76±7.85拮抗杨梅素+表儿茶素78.12±5.07-20.51±4.00拮抗82.66±1.84-3.21±0.70加合杨梅素+芹菜素114.29±0.32-21.31±3.26拮抗94.50±2.27-8.20±1.72加合杨梅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91.29±1.12-20.52±5.13拮抗85.90±0.7012.40±3.94协同杨梅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88.30±2.23-17.42±3.41拮抗108.11±7.99-14.68±2.64加合山奈酚138.83±9.41--75.20--山奈酚+儿茶素101.48±2.47 5.34±0.20加合68.28±2.45-2.12±0.56加合山奈酚+表儿茶素97.42±5.22 6.86±1.11加合87.46±10.42-24.12±3.39拮抗山奈酚+芹菜素122.24±13.478.76±3.15加合95.30±2.78-22.30±3.66拮抗山奈酚+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97.67±1.6615.44±2.89协同87.50±2.54 1.37±0.42加合山奈酚+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101.32±2.7711.86±2.07协同82.51±3.61 2.87±0.80加合儿茶素75.58±0.84--60.70±1.39--儿茶素+表儿茶素108.54±4.32-48.75±6.78拮抗80.06±2.87-26.08±6.64拮抗儿茶素+芹菜素94.63±2.377.55±2.39加合79.50±4.15-12.45±5.07拮抗儿茶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97.78±4.74-16.57±6.83拮抗96.80±1.53-18.88±5.76拮抗儿茶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91.64±0.36-9.96±2.91加合117.21±4.07-50.92±4.92拮抗表儿茶素70.35±0.27--66.40±4.94--表儿茶素+芹菜素65.81±2.5434.02±2.15协同84.65±4.54-15.07±2.83拮抗表儿茶素+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85.59±4.84-10.62±2.11加合94.89±5.28-12.55±2.56加合表儿茶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86.19±3.34-6.77±2.45加合86.62±12.39-8.30±2.23加合芹菜素129.13±11.36--80.66±0.59--· 201 ·2013年 第38卷 第2期尽管槲皮素、杨梅素、异槲皮素具有较高DPPH清除能力,但当它们1:1混合后,混合物DPPH清除能力却被显著抑制,呈拮抗作用(P<0.05),其中,槲皮素与杨梅素混合物与理论加和值的差异达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