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04 KB
- 文档页数:6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2. 分析烘干木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3. 评估烘干木炭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二、实验原理木炭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
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与其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测定烘干木炭对特定物质的吸附量,分析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并探讨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烘干木炭、氯化钠溶液、苯溶液、硫酸铜溶液、活性炭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吸附柱、锥形瓶、烧杯、滴定管、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烘干木炭的制备:将木炭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备用;2. 吸附实验:将烘干木炭放入吸附柱中,分别向吸附柱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苯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观察吸附效果;3. 吸附性能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计算吸附量;4. 影响因素分析: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等),观察吸附性能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烘干木炭对氯化钠溶液的吸附性能:烘干木炭对氯化钠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 烘干木炭对苯溶液的吸附性能:烘干木炭对苯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 烘干木炭对硫酸铜溶液的吸附性能:烘干木炭对硫酸铜溶液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 影响因素分析:a. 温度: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 pH值: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在酸性条件下较好,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吸附性能较差;c. 吸附剂用量:吸附剂用量越大,吸附性能越好。
六、实验结论1. 烘干木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应用于氯化钠、苯、硫酸铜等物质的吸附;2. 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烘干木炭的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3. 烘干木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吸附剂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711编号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炭的吸附特性。
2.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711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差异,找出最佳条件。
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可以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方面。
其在吸附作用中,吸附物质可以通过活性炭表面的孔道、裂缝等位置传质,因此相比传统材料,其具有较高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
711活性炭是一种典型的活性炭材料,在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应用广泛。
实验方法:实验设备:711活性炭筒、搅拌器、pH计、天平、烧杯、滴定管等。
试验操作:1. 洗涤:将711活性炭筒加入500mL去离子水,轻轻搅拌5min,倒掉水,重复3次,使活性炭表面杂质去除干净。
2. 吸附实验:将711活性炭筒放入250mL含有5mg/L苯酚的实验液中,开启搅拌器并保持搅拌速度为150rpm,实验时间为60min。
其中,液相pH为7,温度为25℃,活性炭用量为5g。
实验结束后,取出711活性炭筒,用去离子水冲洗并捡取样品液。
3. 吸附效果评估: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含苯酚实验液的吸附前后浓度差,计算其去除率。
4. 不同实验条件下吸附效果比较: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活性炭用量、实验时间等)进行吸附试验,比较不同条件下711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差异,找出最佳条件。
实验结果:实验条件活性炭用量(g)实验时间(min)吸附前浓度mg/L 吸附后浓度mg/L 去除率(%)1 5 60 5 0.265 94.72 3 60 5 0.945 81.13 5 30 5 2.179 56.4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活性炭用量为5g,实验时间为60min时,取得了最佳的吸附效果:苯酚去除率为94.7%。
此外,我们还比较了活性炭用量、实验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表2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活性炭用量增加时,去除率也随之提高。
实验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小,当实验时间增加时,去除率略微增加。
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2)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3)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4)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 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5)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2.1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 ——污水体积,L;、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C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在均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docx1实验⽬的(1)通过实验进⼀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艺及性能;(2)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3)掌握⽤“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的设计参数的⽅法;(4)学会使⽤⼀级动⼒学、⼆级动⼒学⽅程拟合分析,对PAC 的吸附进⾏动⼒学分析研究;(5)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2.1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活性炭的固体表⾯对⽔中⼀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达到净化⽔质的⽬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产⽣于两个⽅⾯,⼀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在各个⽅向都受到同等⼤⼩的⼒⽽在表⾯的分⼦则受到不平衡的⼒,这就使其他分⼦吸附于其表⾯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以吸附量q表⽰。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 ——污⽔体积,L;C0、C ——分别为吸附前原⽔及吸附平衡时污⽔中的物质浓度,g/L;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提⾼,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兰德⾥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来描述物质在均⼀表⾯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低、设备多,故在⼯程中多采⽤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活性碳吸附去除COD 实验报告一.碳粉吸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索碳粉吸附去除COD 的效果及最佳用量。
2.实验药品碳棒研碎成的碳粉 3.实验方法分别称取1g ,3g ,100g 研磨成粉末的活性碳放入大烧杯中,并分别向其中加入1L 的AO 池水样,放置4个小时,期间适时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然后取其上清液过滤,测量滤液的COD 。
4.实验结果 A.实验数据B.实验图片(从左到右一次为1g ,3g ,100g )编号 碳粉投加量(g )反应后COD (mg/l )1 1 541.823 517.9 3100417.9二.碳粉、碳棒对比吸附实验1.实验目的探索碳粉和碳棒吸附去除COD的效果。
2.实验药品碳棒,碳棒研碎成的碳粉3.实验方法(1)分别称取10g,100g研磨成粉末的活性碳放入大烧杯中,并分别向其中加入0.5L的AO池水样,放置4个小时,期间适时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然后取其上清液过滤,测量滤液的COD。
(2)分别称取10g,100g碳棒放入大烧杯中,并分别向其中加入0.5L 的AO池水样,放置4个小时,期间适时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然后取其上清液过滤,测量滤液的COD。
4.实验结果A.实验数据B.实验图片(从左到右一次为10g碳粉,10g碳棒,100g碳粉,100g 碳棒)三.果壳碳碳粉吸附实验1.实验目的探索果壳碳碳粉吸附去除COD的效果。
2.实验药品果壳碳研碎成的碳粉3.实验方法分别称取0.05g,1g,5g研磨成粉末的果壳碳放入大烧杯中,并分别向其中加入1L的AO池水样,放置4个小时,期间适时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然后取其上清液过滤,测量滤液的COD。
4.实验结果A.实验数据编号碳粉投加量(g)原水COD(mg/l)反应后COD(mg/l)去除率(%)1 0.05686.6 667.2 2.832 1 823.9 -20.003 5 956.7 -39.34B.实验图片(从左到右一次为0.05g,1g,5g)。
吸附实验报告吸附实验报告引言:吸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吸附现象的研究,探究吸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吸附的机理和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并按照一定粒径筛选出均匀的颗粒。
2.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使用了一台恒温恒湿箱,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来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3. 实验操作步骤:a. 将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放置在吸附装置中,并将其与恒温恒湿箱连接。
b. 调节恒温恒湿箱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稳定。
c. 将待吸附物质溶液加入吸附装置中,开始吸附实验。
d. 定时采集吸附后的溶液样品,并通过分析仪器测量其浓度。
e.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吸附过程中溶液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吸附速率:吸附速率是吸附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观察到,在初始吸附阶段,吸附速率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缓,最终趋于平稳。
这与吸附剂表面活性位点的饱和度有关。
2. 吸附容量:吸附容量是吸附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发现,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吸附容量与待吸附物质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这表明活性炭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地去除溶液中的目标物质。
3. 温度和湿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我们对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吸附实验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均有所增加。
这说明温度和湿度对吸附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吸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活性炭作为一种常用的吸附材料,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效果。
温度和湿度对吸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调节这些条件来优化吸附效果。
吸附技术在环境治理、废水处理和气体净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语:通过本次吸附实验,我们对吸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探索了吸附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安托因方程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安托因方程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的吸附性可由下列反应式表示:?= A+ BH2O+ H2OA+
B3H2OH+3H+ C7H2CONO3+ H2O 其中“安托因方程”指的是在温度恒定时,活性炭对某种物质有选择吸附作用。
活性炭的主要成分为碳,还含有少量的氢、氧、氮、硫等元素。
在特定条件下,当水蒸气通过活化了的活性炭时,会与活性炭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无毒的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活性炭。
例如,粉状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颗粒活性炭则适合于液相吸附;压块状活性炭常被用来处理废气或用作催化剂载体。
活性炭的另外两个重要特点是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它的耐磨性取决于其中微孔的数目和大小。
微孔越多,活性炭的耐磨性就越好。
然而,活性炭的耐腐蚀性却不尽然。
活性炭的耐腐蚀性取决于它所使用的化学药品。
椰子壳活性炭的耐酸碱性比较好,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煤质柱状活性炭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是它的耐氯化物的能力差些。
活性炭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形态以外,还包括由许多小孔组成的空隙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使活性炭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至于多孔性活性炭,它只有一个孔隙,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孔隙。
这样的活性炭称之为“无定形炭”。
- 1 -。
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实验]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其基?原理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
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
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V(C0?C)qe?m式中 qe—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mg/g;V—污水体积,L;C0、C—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mg/L;m—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吸附等温线,通常用Fruendlich式加以表达。
qe?K?Cn式中 K、n—是与溶液的温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e、C相应之值,将式上式到对数后变换为下式:1lgqe?lgK?lgCn将qe、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三实验设备及用具1、振荡器一台;2、分析天平一台;3、分光光度计一台;4、250mL三角烧杯5个;5、100mL容量瓶6个;6、活性炭(粉状和粒状);7、亚甲基兰。
8、活性炭连续流吸附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①配制浓度为50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②用十倍稀释法依次配制浓度为5mg/L、1mg/L、0.5mg/L、0.1mg/L、0.05mg/L、0.01mg/L的亚甲兰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③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值(吸附波长为665nm),记录到表1中,绘制标准曲线;④取5个250mL的三角瓶,用天平分别称取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的粉活性炭投入三角瓶中,每瓶中加入100mL50mg/L 亚甲基兰溶液;⑤将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震荡器的速度要由小变大,但也不能太大,否则会将活性碳粉粘到瓶壁上),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停止振荡。
最新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以及影响吸附效果的各种因素,如活性炭的类型、粒径、吸附时间、污染物浓度和pH值等。
实验方法:
1. 材料准备:选取两种不同来源的活性炭样品,分别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
2.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恒温水浴、磁力搅拌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
a. 配制一定浓度的目标污染物溶液。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活性炭样品,加入到含有污染物的溶液中。
c. 在设定的pH值和温度条件下,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活性炭充分吸附。
d. 经过一定时间后,使用离心机分离活性炭和溶液。
e.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计算吸附率。
f. 改变实验条件(如活性炭粒径、pH值、吸附时间等),重复上述步骤,获取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数据。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木质活性炭和果壳活性炭对目标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但木质活性炭的吸附容量略高于果壳活性炭。
吸附效果随活性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且在pH值为7左右时达到最佳。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率逐渐增加,但在达到某个时间点后,吸附率的提升趋于平缓。
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吸附率的下降。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活性炭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并找到了优化吸附效果的条件。
这些发现对于实际的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未来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如共存污染物的影响、活性炭的再生能力等,以提高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炭对药品的吸附性能;2. 探究不同吸附条件(如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等)对药品吸附效果的影响;3. 评估活性炭在药品纯化、分离中的应用潜力。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孔隙结构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在药品吸附实验中,活性炭能够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方式将药品从溶液中吸附出来,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药品:阿司匹林(纯度≥99.5%)- 活性炭:粒状活性炭(粒度0.5~1.0mm)- 溶剂:蒸馏水、0.1mol/L盐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仪器:- 烧杯- 电子天平- 离心机- 恒温水浴锅- 滤纸- 移液器- pH计四、实验方法1. 配制药品溶液:称取一定量的阿司匹林,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药品溶液。
2. 吸附实验:(1)取一定量的活性炭,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药品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预定值;(2)将烧杯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设定预定温度,恒温吸附一定时间;(3)吸附完成后,取出烧杯,用滤纸过滤吸附液,收集滤液;(4)测定滤液中的药品浓度,计算吸附率。
3. 不同吸附条件实验:(1)改变活性炭用量,探究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2)改变吸附时间,探究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改变溶液pH值,探究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活性炭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率可达90%以上。
2.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升高,但吸附剂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吸附率基本保持不变。
3.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吸附时间越长,吸附率越高。
4. 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吸附率较高;在碱性条件下,吸附率较低。
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并探讨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初始亚甲基蓝浓度、活性炭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着初始亚甲基蓝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而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小。
因此,活性炭可作为处理水中亚甲基蓝污染的有效吸附材料。
1.引言亚甲基蓝是一种有机染料,常用于染料工业和医药领域。
然而,亚甲基蓝的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处理亚甲基蓝污染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吸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有机染料废水。
活性炭作为一种常用的吸附材料,具有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的特点,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因此,本实验选用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2.实验方法2.1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有亚甲基蓝溶液、活性炭、去离子水。
2.2实验仪器本实验所用仪器有pH计、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等。
2.3实验步骤1)准备一定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2)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不同浓度的活性炭溶液;3)将一定量的亚甲基蓝溶液和活性炭溶液混合;4)在恒温振荡器中以一定的时间进行吸附,之后离心并取上清液进行分析。
3.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着初始亚甲基蓝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增加。
实验结果显示,初始亚甲基蓝浓度从20 mg/L增加到60 mg/L时,吸附量从1.5 mg/g增加到4.8 mg/g;活性炭用量从0.1 g增加到0.4 g时,吸附量从1.2 mg/g增加到4.3 mg/g。
此外,实验还研究了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从30分钟增加到120分钟时,吸附量仅稍微增加。
这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一个较快的过程,吸附平衡时间较短。
4.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2)初始亚甲基蓝浓度和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吸附量;3)吸附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较小。
活性炭吸附铬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活性炭吸附铬的方法,探究活性炭对铬的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铬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广泛存在。
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可以吸附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活性炭对铬进行吸附,并研究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
活性炭(50g)
去离子水(250ml)
铬酸钠溶液(10mL)
pH试纸
电子天平
玻璃漏斗
滴定管
恒温水浴器
离心机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将50g活性炭加入到一个干燥的烧杯中,用去离子水润湿活性炭,搅拌均匀。
2.将铬酸钠溶液加入到另一个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其pH值,调节至7左右。
3.将pH为7的铬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活性炭上,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活性炭表面完全被覆盖。
4.将混合物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5分钟,去除上层的液体。
5.用去离子水洗涤离心管中的固体沉淀物,使其干燥。
6.在显微镜下观察沉淀物的形态和大小。
7.用滴定管取出一部分沉淀物,加入到已知体积的去离子水中,用pH试纸测试其pH值。
根据铬的标准电极电位(E°),计算出溶液中铬的质量浓度。
实验结果: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活性炭对铬的吸附效果非常好,几乎可以将所有的铬都吸附在表面上。
而对于不同的pH值,吸附效果也有所不同。
当pH值较低时,吸附效果较好;当pH值较高时,吸附效果较差。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报告学校名称河海大学准考证号033109275026 姓名王宝佳课程代号60057 实验名称活性炭吸附试验实验日期2010.11 批报告日期成绩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已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污水体积,L;C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h—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h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一一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专业基础性必修实验实验名称活性炭静态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活性炭吸附的基本原理2、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3、掌握用连续流动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处理废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表示:q=X/M=V(Co-C)/M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吸附现象通常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用费兰德利希(Fruendlich)等温吸附线来表示:费兰德利希等温吸附线的方程为;X/M=kC1/nLgX/M=1/n lgC+lgK以吸附量(X/M)的对数(lgX/M)为纵坐标,以被吸附物质的浓度C的对数lgC为横坐标,绘制等温吸附曲线,图解可得到一直线, 直线的斜率为1/n, 截距为K,从而由实验得出等温吸附方程式。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药品1、恒温震荡器2、分光光度计3、碘吸附瓶250ml4、颗粒状活性炭6、有机玻璃吸附装置四、实验步骤1、亚甲蓝的标准曲线实验2、确定静态等温吸附方程五、数据处理与分析表2-1 亚甲蓝的标准系列以染料浓度为横坐标,以对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表2-2 活性炭吸附实验结果以吸附量(X/M)的对数(lgX/M)为纵坐标,以亚甲蓝浓度C的对数lgC为横坐标,绘制等温吸附曲线,线性回归后写出等温吸附方程式。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 研究背景:
1.1、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
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
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
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
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
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
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
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
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
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
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
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3.2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 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
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
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吸
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亚甲基蓝含量,同时测定水温和PH。
2、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下烘至恒重。
3、在五个三角瓶中分别放入100、200、300、400、500mg粉状活性炭,加入200ml水样。
4、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1小时,静置10min。
5、吸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计算亚甲
基蓝的去除率吸附量。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所得的qe若为负值,则说明活性炭明显的吸附了溶剂,此时应调换活性炭或调换
水样。
2、在测水样的吸光度之前,应该取水样的上清液然后再分光光度计上测相应的吸光度。
3、连续流吸附实验时,如果第一个活性炭柱出水中溶质浓度值很小,则可增大进水流量或
停止第二、三个活性炭柱进水,只用一个炭柱。反之,如果第一个炭柱进出水溶质浓度相
差无几,则可减少进水量。
4、进入活性炭柱的水中浑浊度较高时,应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6.1实验结果
亚甲基蓝浓度与吸光度
序号 1 2 3 4 5
浓度mg/l
吸光度A1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
y = 0.0052x + 0.0497
R2 = 0.9982
0
0.05
0.1
0.15
0.2
0.25
05101520253035
亚甲基蓝浓度(mg/L)
吸
光
度
A
活性炭间歇吸附试验记录
lgK 1/n K n
活性炭投加量m 吸光度A 原亚甲基蓝浓度
C0/(mg/L) 吸附平衡后 亚甲基蓝 浓度C/(mg/L) 平均值 logC C0-C (C0-C)/m Log(C0-C)/m
100mg
200mg
300mg
400mg
500mg
吸附等温线
(1)根据测定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
(2)根据Freundlich 等温线,确定方程中常数K,n;
(3)讨论实验数据与吸附等温线的关系。
思 考 题
1.吸附等温线有什么现实意义?
(1)宏观地总括吸附量、吸附强度、吸附状态等作为吸附现象方面的特性;
(2)判断吸附现象的本质,如属于分配(线性),还是吸附(非线性);
(3)用于计算吸附剂的孔径、比表面等重要物理参数;
(4)吸附等温曲线用途广泛,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如地质科学方面、煤炭方面。
2.作吸附等温线时为什么要用粉状炭?
废水中的物质经活性炭吸附后分散好,容易单层吸附。
3.实验结果受哪些因素影响较大,该如何控制?
实验结果受实验温度、吸附质的分压、活性碳性质(比表面积、孔隙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