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电势分析法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578.00 KB
- 文档页数:24
第11章电路及其应用1.电源和电流 (1)2.导体的电阻 (5)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9)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5)5.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9)1.电源和电流一、电源1.定义:能够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1)维持电源正、负极间始终存在电势差。
(2)使电路中的电流能够持续存在。
二、恒定电流1.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荷定向加速运动,但在运动过程中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不断碰撞,碰撞的结果是大量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平移速率不随时间变化。
3.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4.电流(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2)公式:I=q t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1 mA=10-3A,1 μA=10-6 A。
(4)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考点1:对电源的理解1.电源的作用(1)从电荷转移的角度看,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持续地定向移动。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搬运电荷的过程是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从而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形成电流的三种电荷为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其中金属导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液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气体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自由电子、正离子和负离子。
【例1】 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 .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 .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B [在电源内部,电源把电子由正极搬运到负极,这一过程要克服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
初三物理电势法知识点归纳总结电势法是物理学中解决电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电势的概念和电势差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场的性质和作用。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电势法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电势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电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电势是描述电场中一点电能与电荷的关系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单位是伏特(V)。
在电场点P处的电势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k * Q / r其中,k是电场常量,Q是电荷量,r是点P到电荷的距离。
该公式说明电势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二、电势差及其计算公式电势差是指在电场中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用符号ΔV表示,单位也是伏特(V)。
对于两点A、B,点A的电势为VA,点B的电势为VB,那么它们之间的电势差Δ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V = VB - VA三、电势的叠加原理当在电场中存在多个电荷时,它们所产生的电势可以叠加。
也就是说,对于多个电荷,它们所在位置的电势分别计算,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电势。
四、电势能的计算电势能是指电场中电荷由于位置的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当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它的电势能会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由位置A移动到位置B,其电势能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E = Q * (VB - VA)其中,ΔE表示电势能的变化量,Q是电荷量,VB和VA分别是位置B和位置A的电势。
五、电势的等势面和等势线等势面是指在一个电场中,具有相同电势的点构成的面。
在均匀电场中,等势面是平行于电场方向的一系列平面。
等势线是指在二维电场中,具有相同电势的点构成的曲线。
六、电势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势能E和电势V之间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关系,即:E = Q * V其中,E表示电势能,Q是电荷量,V是电势。
这个公式表明,电势能是电势与电荷量的乘积。
七、电势计的原理和应用电势计是一种测量电势差的仪器。
它利用电场中电势的差异来测量电势差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