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2
“一带一路”背景下茶叶出口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作者:袁祯清来源:《农产品加工·下》2019年第03期摘要: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销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传统的茶叶出口经济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影响了我国茶叶产业的贸易竞争力,这对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机遇和对策。
通过对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茶叶出口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出口;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19.03.055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ea Export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YUAN Zhenqi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Anhui 230026,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China's tea sales have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which has also promoted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a large extent,but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s traditional tea export economy.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affecting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a industry,which is very un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 export trade,it is necessary to fin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tea international trade,analyze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China's tea export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ea ex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tea export;opportunities;challenges“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贸易迎来了很多发展机遇,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与对策浙江,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其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一、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1、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茶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为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一些特色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出口市场多元化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亚洲市场,逐渐拓展到欧美、非洲等地区。
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但在不同市场的份额和增长速度仍存在差异。
3、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从过去以初级农产品为主,逐渐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转变。
例如,农产品加工制品、有机农产品等的出口比例有所上升。
然而,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
1、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质量安全隐患,这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一旦检测不合格,将导致产品被召回或禁止进口。
2、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
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3、品牌建设不足虽然浙江省有一些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但总体而言,品牌建设仍相对滞后。
缺乏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
4、物流成本较高农产品具有易腐、保鲜要求高的特点,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
浙江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冷链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物流成本较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效益。
二、促进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1、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2、突破贸易壁垒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壁垒的研究,帮助企业了解和应对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茶叶贸易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浙江省作为产茶大省,应当争取在国际上提升竞争力,在创汇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浙江省茶叶的出口面临着其他产茶大国给予的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式,通过三个技术性指标的计算和比较来验证浙江省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强弱,并且通过理论来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浙江茶叶;竞争力;问题;对策Status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ea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ProvinceAbstract: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earliest tea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ea trade. As a tea-produci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strive for m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and make more contribution in earning foreign exchange. However, Zhejiang tea exports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other major tea producing countr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worth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ort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theory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technical indicators to verify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 expor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rough the theory of tea export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Zheijang tea; ; competitivenes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1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WTO,各个成员国之间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得愈发紧迫。
2019年第02期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WY081)作者简介:胡璇(1988-),女,湖北咸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0日。
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自古以来是茶叶大国,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最早的茶叶出口据史料记载是在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汉代兴起的古代中国语国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出口商品中茶叶就是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茶叶出口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之后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不断地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使得茶叶和饮茶习惯不再只是中国独有。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茶叶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茶产业在出口上反而越走越难,难见汉唐时代盛况。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4年至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呈增长趋势,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55258吨,同比增长8.1%。
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维持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4742吨,同比增长2.7%,增长显著放缓。
我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万吨的有12个,占全年出口总量的64.8%,排名前五分别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俄罗斯、塞内加尔。
中国茶叶在出口方面缺乏大的突破,单价低、利润薄,难以惠及茶产业出口升级发展。
以美国为例,中国茶在美国茶叶消费市场占比不足3%,均价每磅2美金左右。
反观国内市场,好的茶几千甚至上万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为什么茶叶在出口和内销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茶产业出口具体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把跨境电商作为突破口,梳理和分析我国茶叶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1我国茶产业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茶叶通常作为大宗商品通过线下国内出口批发商对国外进口批发商交易的方式进行。
传统茶叶贸易方式贸易环节长,涉及的中间商多,在利润上国内出口商在茶叶供应链中占不到优势。
互联网时代浙江茶叶出口面临的机遇互联网时代,茶叶行业也在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浙江的茶叶出口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着诸多机遇。
本文将围绕浙江茶叶出口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机遇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浙江的茶叶出口面临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的茶叶销售模式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传统的销售渠道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为茶叶出口提供了全新的销售渠道,让茶叶生产企业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不再依赖传统的中间商渠道,可以更加直接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更加高效的营销和销售,为浙江的茶叶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网络营销的推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成为了茶叶出口的新趋势。
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和电子商务平台等,茶叶生产企业可以进行更加直接和灵活的营销推广,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定向广告投放、精准推送等营销手段,提高茶叶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跨境电商的拓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跨境电商的发展,浙江的茶叶出口也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通过与国外的跨境电商平台合作,茶叶生产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产品直接销售给国外消费者,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还可以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实现更加快速和高效的出口贸易。
四、大数据与智能化生产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智能化生产也为茶叶出口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通过大数据分析,茶叶生产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实现更加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制。
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优势,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发展。
五、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互联网时代,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也成为了茶叶出口的重要机遇。
浙江作为中国传统的茶叶产地,拥有着丰富的茶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茶叶生产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品牌宣传和文化传播,向国内外消费者展示自己的茶叶文化魅力,提升消费者对于茶叶产品的认知和认同度,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设计一、研究背景茶叶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名优特产,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茶叶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在国际市场中也颇有竞争力。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日益竞争,浙江省茶叶出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提高其竞争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通过SWOT分析的方法,探讨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浙江省茶叶出口的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数据资料。
包括浙江省茶叶出口的相关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信息。
2. 进行SWOT分析。
首先确定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因素,然后进行交叉分析,找出各项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其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3. 提出对策建议。
根据对SWOT分析结果的综合考虑,针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提高其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结构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方法。
第二部分:浙江省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以及各项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针对不同的SWOT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四部分: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的现状分析,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的特点、规模和竞争格局。
第五部分:浙江省茶叶出口市场需求分析,分析消费者对浙江省茶叶的需求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结论,对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的竞争环境和潜在危机,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帮助,预期成果包括:1. 提出浙江省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报告,并分析各项因素对其竞争力的影响。
2018年第01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中国茶产品种类丰富且底蕴深厚,但是由于长久以来我国制茶业多为小作坊模式,无论是在品牌建设上还是在经营理念上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尽管近些年我国一些大的茶企竞相涌现,茶叶产品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其受众市场仍然基本局限于国内市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度还远远不够。
我国茶叶产品就好比一出韵味悠远的“地方戏”,虽历史文化深厚并且在本地广受欢迎,但是却走不出去,难免有“自娱自乐”之嫌。
而现在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则为我国茶叶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1“一带一路”的历史演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重要发展战略的简称,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内市场更好转移,以及加强与国外市场对接的有效之举。
“一带一路”不仅有极强的经济价值,同时对于促进各国之间文化、社会、政治来往,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信任有着不容小觑的重大意义。
从“一带一路”的全称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现代的国际经济、文化之路,其实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脉相承。
而这两条线路,在历史上与我国茶叶产品的对外销售更是密切相关。
先来看陆地上的这条丝绸之路,这是一条贯穿东西的商贸之路,从我国东部沿海出发,一直向西而去,过陕西、甘肃、新疆,然后进入中亚和西亚,再经过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一直连接到东欧诸国。
这条线路的雏形,在汉代时便已形成,当时张骞通使西域,从西域诸国带回大量的食材,极大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而中国的丝绸、茶叶、技术、印刷术、火药等物质或非物质文化,同样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西亚甚至是欧洲。
这种互通有无的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
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则相对较晚,大约是在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才开始形成。
从历史上看,北宋灭亡后,宋朝政府迁都杭州,偏安于一隅,一方面由于在地理上与西部有大江大河及高山之阻隔,另一方面其北部和西部皆被外族政权所把控,因此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便变得萧条起来。
2018年第09期作者简介:房丽军(1977原),女,安徽蚌埠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国际贸易。
1中国茶叶的早期对外贸易1.1陆上丝绸之路世界茶叶文化的传播经过西汉的“陆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各国,但这时候茶叶不过是丝绸贸易的附属品。
我国茶叶输出的最早记录则是陆羽《茶经》中世纪中叶,由土耳其商人到蒙古边境,以物易茶。
茶叶贸易始于汉,盛于唐宋,衰减于晚清[1]。
唐朝陆羽的《茶经》和卢仝《茶歌》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反映出唐代饮茶风气之盛,也说明国内茶叶商品经济的发达。
而到了清朝中期,俄国开通了与中国茶叶贸易的万里茶道,其中较为出名的陆上茶道便是汉口—樊城—俄国这条路线。
汉口—樊城—俄国这条路线几乎垄断了当时华茶的对俄出口。
然而,陆上茶道不仅会受到官府的压制,还要时刻提防附近的治安问题,于是俄国人便把目光投向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
1.2海上丝绸之路南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使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荣。
据《宋史》记载,太祖开宝四年,当时江南茶园遍布,淮南还出现了种茶专业户“园户”,茶叶产量大、品种多,制茶技艺也显著提高。
因此茶叶始作为我国最早输出贸易的三大传统商品之一,除了两湖茶叶继续开拓了俄国市场外,也开始向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市场小范围进发。
亚、非、欧、美各大洲的纳入,使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进入到鼎盛时代。
海上商品经济贸易不仅增加我国的经济总值,更是提高了我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由此可以把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萌芽作为日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雏形,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2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与盛极而衰2.1繁荣发展15、16世纪我国虽然实行“海禁”政策,但未贯彻始终,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停止一切对外贸易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时,外界的发展已经十分迅速,国内茶叶的贸易业一度停滞。
而后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飞跃性发展。
杭州茶叶出口的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一、背景与市场情况中国茶叶产业是以杭州茶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饮品产业之一、杭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成熟,茶叶品质优良,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茶叶出口方面,杭州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不够等。
因此,研究杭州茶叶出口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策略1.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展会、组织茶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增加品牌知名度,展示杭州茶叶的独特魅力。
可以借助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积极推广杭州茶叶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2.挖掘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要进一步加强与杭州茶叶相关的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的联动,通过推广杭州茶文化,提高消费者对杭州茶叶的认知度和购买欲望。
同时,要加强对外贸易合作,寻找有潜力的海外市场,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制定相应的出口策略和销售渠道。
3.提高产品质量:注重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提高茶叶品质和包装设计水平,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
同时,要加强品质监管,确保杭州茶叶的质量稳定和品牌信誉,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海外市场。
4.创新销售模式:加强与国外茶叶销售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活动,提高市场份额。
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进行茶叶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进来,提高杭州茶叶的竞争力。
5.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要加强茶叶出口物流环节的管理,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与物流公司合作,建立全程追溯体系,提高茶叶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减少损耗和运输时间,提高出口效益。
三、风险评估茶叶出口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波动、质量安全问题、国际贸易政策等。
在制定和实施发展策略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具体包括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动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强茶叶质量监管和产品安全检测,确保产品合格;积极了解和参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变化,及时调整出口策略。
浙江对日茶叶出口贸易研究概述本文主要探讨浙江省对日本的茶叶出口贸易情况。
浙江省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其茶叶出口量在中国茶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作为一个对茶文化有着强烈兴趣的国家,其市场对浙江茶叶出口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分析浙江茶叶出口到日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状分析浙江茶叶出口到日本的现状近年来,浙江茶叶对日本的出口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浙江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和完善的生产加工体系,为茶叶出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持续增长,浙江茶叶在日本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浙江茶叶出口到日本主要集中在绿茶和红茶两个品类。
浙江的龙井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在日本市场上备受追捧。
此外,浙江的红茶,如武夷山乌龙茶等也在日本市场上表现出色。
存在的问题尽管浙江茶叶在日本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日本市场对茶叶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有着较高的标准。
因此,浙江茶叶出口企业需要加强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茶叶质量符合日本市场的要求。
其次,对于浙江茶叶企业而言,进一步了解日本市场需求并进行定位至关重要。
日本市场对茶叶的口感、包装和文化背景有着独特的需求和喜好。
浙江茶叶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与日本买家的沟通,优化产品的品质和包装,以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在进一步发展浙江对日茶叶出口贸易方面,有以下几个建议:1.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茶叶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口感,满足日本市场的高标准要求。
2.加强品牌推广:发挥浙江茶叶的特色和品牌优势,在日本市场上进行品牌推广活动,增加浙江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与日本买家的沟通,了解日本市场对茶叶口感、包装和文化背景的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和定位。
4.加强合作交流:与日本茶叶企业进行合作,探索合作生产和销售模式,共同开拓日本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International trade |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44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策略苏嘉仪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710129摘要:基于共建、共享和共商原则上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茶叶的出口贸易,既创造了机会,又带来了挑战。
本文以我国茶叶商品为例,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抓住该机遇获得全面快速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出口贸易;新机遇我国是产茶大国,在茶叶销售和茶叶生产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一带一路”国家,茶叶具有一定的贸易发展潜力,这些潜力为我国茶叶贸易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茶叶出口升级。
一、“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茶叶贸易以及生产情况(一)茶叶出口情况通过对2014年我国茶叶流通协会整理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全球茶叶出口的总量达到182.5万吨,其中,茶叶出口量前十名的国家当中,有五个国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这几个国家出口茶叶的总量占全球总出口量的66.13%,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4年茶叶出口量的实际情况(单位:万吨)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中国斯里兰卡总计出口量 6.8013.0020.8030.1549.94120.69占比(%) 3.737.1211.4016.4917.4266.13(二)茶叶进口情况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多,人口总量大,所以在茶叶进口方面也有可观的数量,占据世界茶叶进口总量的37.28%。
通过对2014年我国茶叶流通协会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笔者将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进口量情况利用表格展示出来,详见表2。
表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4年主要茶叶进口国进口量情况(单位:万吨)国家阿富汗伊朗独联体国家埃及巴基斯坦俄罗斯总计进口量 5.7 6.110.410.613.815.462占比(%) 3.43 3.61 6.256.378.309.2637.28通过表2可以看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俄罗斯的茶叶进口量最多,约占总茶叶进口量10%,是茶叶进口大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路径研究作者:郭营营王慧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10期摘要:随着国际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地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
具有中国特色的茶产品也越来越受世人瞩目。
但因贸易环境影响,中国对外茶叶贸易必须加大改革与创新的力度,积极应对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围绕“一带一路”形成背景及原因做了简单的阐述;其次,对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最后从国家、政府和茶商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壁垒;茶叶;出口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后,无疑给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特别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面前,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缺乏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在茶叶文化认知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从国内方面来看政府内部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够,企业内部也存在着结构战略布局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与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一)中国茶叶出口存在问题综述Haoran Fu;Xin Song(2020)提出以中国茶叶出口到欧盟为例,从中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是茶叶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茶叶在生产过程中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加工过程中过多使用化学添加剂已经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出口。
Rojcheevaphan Pailin(2020)认为目前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比较落后,加上国际市场上竞争很激烈,导致经营者的主体素质下滑,造成了经营秩序比较混乱;同时因中国茶叶的出口质量和品质达不到国际标准而被拒收,从而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戴军(2016)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研究方式从多个角度对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阐述,认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存在四大问题:即政策措施问题,文化习惯问题,信息技术问题,市场拓展问题。
温州茶叶发展史及“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路径探究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温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和产业发展经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茶文化也将有更多机会走出国门,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温州茶叶的发展史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译路径。
温州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主要品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汉时期,温州就有了茶叶的种植和加工传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茶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铁观音、大红袍等著名名茶,以及龙井、碧螺春等绿茶。
温州茶叶的鲜明特色和优良品质,使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茶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温州茶叶的发展史,也是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温州茶叶开始向外地输出,成为重要的商品贸易品。
而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温州茶叶产业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的生产和加工,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质量大幅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温州茶叶的文化价值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一个亮丽名片。
翻译要注重对温州茶叶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的介绍。
通过翻译温州茶叶的历史渊源、加工工艺、品种特点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国外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温州茶叶的独特之处,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认同感。
可以通过推广中国茶文化的方式,来传播温州茶叶的文化内涵。
在海外举办中国茶文化展示活动,介绍中国茶道、茶礼、茶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国外人士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茶文化及其代表性茶叶。
也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将中国茶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创新出更符合当地口味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温州茶叶的文化传播。
通过建立多语种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平台,向国际消费者介绍温州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信息,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和互动,了解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2020年第12期作者简介:张守真(1996-),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20年11月8日。
1引言我国是世界茶叶种植和生产的起源地,也是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
伴随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商道的拓展,茶叶出口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茶叶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出口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但受一些因素(如人工成本高、文化环境认识不足、国际市场准入较高、以及竞争对手涌现)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近年来发展缓慢。
梁娟娟(2019)通过对2006-2017年茶叶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指出12年来中国茶叶产量增加了1.36倍,茶叶出口量却只增加了22.97%,茶叶出口额增加了2.06倍,这与中国世界茶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为不符,茶叶出口量相对本国茶叶生产量太少[1],我国茶叶出口国际市场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由习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
目前,中国已经与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签署二百多份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和沿线各国政治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基础设施联通和民意相通,肩负着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型合作战略三大使命,其实施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认清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推动我国茶叶贸易发展的具体措施。
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对策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贸易现状2.1中国茶叶出口现状“一带一路”沿线覆盖蒙古国、东盟12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以及中东欧16国。
通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总量走势图(即图1),可以看出2010-2019年十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茶叶出口量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10-2016波动下降,而2016-2019年则呈上升趋势。
杭州茶叶出口的发展策略研究杭州茶叶出口的发展策略研究杭州市是浙江省的产茶主要区域,是茶叶的主要集散地,茶叶引导着杭州的农产业,也是杭州的特色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浙江茶产业发展迅速,无论在产量还是效益方面都有很快速的提高。
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总会看到,杭州的茶产业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在如此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面前,我们杭州茶产业应该怎么趋利避害,促进杭州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前据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杭州茶叶出口现状的分析(一)杭州茶叶出口的概况在国际市场上,杭州茶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高,出口呈量价齐增的局面。
杭州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前五个月,杭州地区出口茶叶及其制品651批次、货值1732.5万美元,同比增长52.1%和52%。
不过,增幅最大的不是绿茶而是花茶。
杭州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处的钱军说,从出口茶叶的品种类别看,出口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绿茶、花茶和乌龙茶。
其中绿茶出口批次及金额同比增长35.9%和31.5%,花茶出口批次及金额同比增长187.5%和172.2%,乌龙茶出口批次及金额同比增长57.5%和84.7%。
浙江历来是茶叶出口大省,每年茶叶出口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但一直以来浙江的优势在绿茶,杭州地区绿茶出口量在全省排名第三。
而从今年的数据来看,花茶和乌龙茶的增幅都超过茶叶的总体涨幅,尤其是花茶的增幅接近两倍。
(二)杭州茶叶出口的特点杭州茶叶出口的特点:浙江目前茶叶出口的总体数量多,但出口商品层次比较低。
集中体现在出口的多为中低档绿茶和初级产品,缺乏国际知名品牌。
浙江的茶叶出口主要以茶原料为主,多数产品充当国外品牌原料,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茶叶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茶制品的开发明显不足,茶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茶企业品牌意识低下,自有出口品牌少,迄今为止,尚未培育出1~2个具有相当市场份额的茶叶品牌,几乎没有国际公认的品牌茶。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茶叶出口的现状“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4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地和消费地。
根据浙江省茶叶业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2018年,浙江省茶叶出口总量及出口金额分别约为16.85万吨和5.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9%和5.81%。
2012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浙江省茶叶出口总量约为15.53万吨,出口金额约为4.76亿美元。
经过六年的政策实施,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2.1 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素质低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
而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
茶叶的采摘期有限,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芽头迅猛茁壮,就需要在短期内招募大量的采茶工进行采摘,不然嫩茶叶就会很快变老。
在2010年,采茶工的工资还只有40元每天,到现在2019年,已涨到150每天。
从三五十元到上百元,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短期内大量劳力的需要,年轻人不愿干、老年人没事闲着干的态度,以及一些名优茶仍需要人工采摘的现状等,导致劳动力成本只增不减。
另外,浙江省茶叶出口企业为达到发达国家对茶叶进口的越来越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应对绿色壁垒,增加对高科技精密仪器的购入,在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
同时,以农户散种为主的浙江茶叶生产招收的劳力多是周边老年人和来自安徽、贵州等地的外地工人,这批非熟练工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茶叶品质的降低,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2.2 品牌建设薄弱,出口缺乏名牌中国茶叶是世界一绝,但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世界著名的茶叶品牌。
英国有川宁、立顿,美国有Tazo、共和国茶,斯里兰卡有锡兰红茶八大品牌,可中国呢?浙江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之一,有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开化龙顶茶、安吉白茶、武阳春雨等,但我们要知道,地区载体不等同于品牌载体。
全省名茶品牌多而散、执牛耳企业少、品牌建设投入不够积极等问题,限制了浙江茶叶品牌的建设。
由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加持,浙江茶叶在出口价格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我们的茶叶在俄罗斯的卖价比印度茶和斯里兰卡茶都要低。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抓住更为流畅的交易的机遇与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点问题。
2.3 绿色壁垒阻碍,制约茶叶出口为追求绿色消费和削弱其他国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日本、欧盟、美国这些主要茶叶进口国制定了越来越严苛的农残标准。
欧盟作为国际上公认的安全与健康要求最高的组织,自2000年7月1日起,对于茶叶正式实施新的农残限量标准后,便几乎每年都要加以修订。
2019年1月1日起,欧盟正式禁止了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这涉及了我国正在生产、销售及使用的62个品种的农药,包括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意味着,使用过这些农药的茶叶都有可能被退回、销毁。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这不光关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与我们自身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和我省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大有关系。
2.4 研发力度不足,深加工待挖掘茶叶的深加工是对初级产品更高的应用程度,通过对原茶的进一步加工,如制成速溶茶产品、浓缩茶汁、茶色素、袋泡茶产品和萃取茶多酚,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延伸高端产业链,以扩大收益值。
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而欧美本身是不种茶的。
浙江的茶产品也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和茶原料为主,而欧美则更加注重茶叶的深加工和创新研发。
目前,浙江的茶多酚工厂数目少、规模小,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寥寥无几,与国外生产技术仍有较大差距。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像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印度这样的产茶大国也越来越重视对茶产品的深加工,浙江茶产业也不能落后。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茶叶出口的对策分析3.1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为浙江茶叶出口贸易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不光是世界主要的茶叶消费区,也是全球重要的茶叶生产区。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80%以上的茶叶都产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浙江茶产业要抓住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浙江省政府应与沿线地区各部门加强互联互通,打造流通便捷经贸平台,采取更加开放的对外经贸政策,引导茶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各茶企、茶商要实现自身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根据各大市场不同的茶文化、消费者的饮茶需求与偏好、红绿茶消费结构,进行精准定位。
这是浙茶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一步,也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一步。
“一带一路”背景下浙江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李陈威(台州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摘 要]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秋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浙江茶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通过对浙江茶叶出口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浙江茶叶在出口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为浙江茶叶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赋予新动能。
[关键词]一带一路;浙江茶叶;出口贸易[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9-06-13-47-3.2 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注重深加工目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浙江茶叶品牌有“骆驼”品牌、“绿剑”品牌、径山茶、新昌大佛龙井等,但想要成为世界茶叶知名品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政府层面上,浙江省政府应当规范茶叶市场秩序,打击一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茶产品,为茶行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同时,对龙头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为其实施品牌战略助力。
在茶企、茶商的层面上,企业、商人应当取缔恶性竞争的行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给外商带来可以压价的有利可图行为的机会;应当避免包装的五花八门、商标的乱用,要对自己的品牌有准确的定位;应当延长产业链,注重深加工,在品牌建设的基础上,打响一系列茶产品,实现收益最大化。
3.3 提升产品品质,跨越绿色壁垒不可否认,发达国家不断提高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对浙江茶叶出口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对此,我省必须要有勇气与决心,积极地应对绿色壁垒。
浙江省政府需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标准,避免茶叶出口出现符合地方标准而不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尴尬局面;浙江省茶叶协会应随时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变更动态,及时地将最新数据传递给各相关部门,以便各有关部门的快速调整;各大茶企要淘汰使用超过相关含量标准的农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质量检测系统,并且积极建设有机茶基地,从而进一步保障茶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3.4 搭载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出口发展近年来,跨境电商一直都是一个热点词汇,其日益成为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
浙江省茶行和茶企必须快速转变传统的贸易监管体制和发展模式。
省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鼓励茶企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尽快搭载跨境电商平台。
浙江茶行业应规范平台秩序,建立一套诚信体系,对传递虚假信息的商家进行惩戒;另外,有计划地培育一批电商人才,帮助企业了解与熟悉速卖通、亚马逊、eBay等第三方平台。
浙江茶叶企业应做好线上和线下的资源整合,借用电商平台来打破原有市场体系的桎梏,进行多渠道销售,同时吸纳专业电商人才,并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来提升人才质量。
4 结语综上所述,浙江茶叶对外贸易发展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浙江茶叶出口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浙江省政府、茶行业、茶商、茶企应开展和推进有关举措,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规避风险,提升优势,促进浙江茶叶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平萍.“一带一路”框架下浙江省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考古,2017(05).[2] 林梦星,陈富桥,姜爱芹,姜仁华.促进浙江茶叶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7(06).[3] 钟宇宏,夏悦.浙江省茶叶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05).(上接46页)4.2 产业链中游——自建加工企业茶产业链中游环节是指自建加工企业,对茶叶进行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
从整个产业链层次讲,初级加工追求的是规模经济,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是由于高要求的技术加工决定的。
以松阳县浙南茶叶市场加工行业发展情况看,初级加工的技术含量低但其占比很高,而精深加工的技术含量要求高但其占比较低,且其科技基础设施非常缺乏。
在茶叶原料及其加工产品流通实施全产业链模式时,应建立精深茶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茶叶加工企业通过合作、并购、引进或自己建立生产基地的方式控制加工环节,坚持科技兴茶,研究茶叶循环利用途径,注重高科技终端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加快茶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精深加工实现茶叶从初级农副产品到工业产品的转化,解决中低档茶叶及废弃物的根本出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变资源优势为绩效优势。
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创新制作工艺,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改进茶叶制作、包装和品位,研发更多的新产品,实现高中低档次互补,避免低档次竞争。
4.3 产业链下游——创新销售渠道,培育特色区域品牌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培育销售特色区域品牌和运输等。
对松阳茶产业发展来讲,下游是其创新茶叶流通渠道建设和建立自己特色品牌营销阶段。
结合“互联网+”,串起松阳茶产业链,在茶产业生态链上构建虚拟组织平台,使企业和消费者可以在这个第三空间里实现快速、实时、高效的沟通,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步推动茶叶电子商务发展,拓展茶叶销售渠道。
加快现代物流园建设使用,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全面推进以主枢纽物流基地、茶叶物流服务和生产生活物资配送为主的综合物流功能区建设,使之成为浙南重要物流集散基地及区域零担货运物流中转枢纽,为松阳社会经济和茶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其次,政府整合上下游的资源,重点培育2个地方品牌:名优茶——“松阳银猴”和大众茶——“松阳香茶”,支持企业建立“松阳银猴”和“松阳香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营销渠道。
浙南茶叶市场除了保持现有的散装茶批发功能外,要创新发展以生产为主体的生产性市场(即B2B)的经营和以最终消费为主体的消费性市场的经营。
再者,打造互联网金融,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可利用互联网金融解决资金借贷问题;再次,政府可牵头申请设立网上茶交所,通过网上茶交所引领茶叶标准、聚合交易、凝聚文化。
最后,互联网营销。
政府和茶企借助互联网营销可通过以下方式,如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互联网旗舰店、网页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进行互联网营销。
5 结论通过对浙南茶叶市场的分析,提出松阳茶产业产品全产业链模式下的实现路径,重构松阳茶产业产品流通模式体系,有助于克服在该流通体系中所导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进而促进松阳茶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茶产品流通产业化运营,给消费者提供无污染、健康、放心、达标的茶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