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设】化工原理毕业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54
应用化工技术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氯化聚氯乙烯的工艺研究以及其供需现状氯化聚氯乙烯的工艺研究以及其供需现状容摘要:介绍了氯化聚氯乙烯的生产情况、工艺技术、产品应用以及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了该产品的价格趋势及竞争能力,对发展我国氯化聚氯乙烯工业提出了建议。
介绍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性质特点、生产及加工方法和应用情况,指出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氯化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市场前景目录前言 (1)1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2)1.1气固相氯化法 (2)1.2溶剂法 (2)1.3水相悬浮法 (2)2 CPVC的性能特征与应用 (3)2.1 CPVC的性能特征 (3)2.2 CPVC的应用 (4)3氯化聚氯乙烯的加工 (5)3.1干燥 (5)3.2混料 (5)3.3成型 (6)3.3.1挤出成型 (6)3.3.2注射成型 (6)4氯化聚氯乙烯的市场与前景 (7)4.1国生产能力与产量 (7)4.2国需求 (7)4.3国外状况 (7)4.4竞争能力分析 (8)4.5发展建议 (8)5 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 (11)前言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以氯气和聚氯乙烯(PVC)为原料的耗氯产品,具有抗腐蚀、耐老化、难燃、电性能良好等特点。
(PVC)硬制品安全使用温度一般不超过60而℃,而氯化聚氯乙烯硬制品可在接近100℃的温度下长期使用,氯化聚氯乙烯是能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下长期使用的为数不多的聚合物之一。
氯化聚氯乙烯不仅在常温下耐化学腐蚀性能优异,而且在较高温度下仍具有很好的耐酸、耐碱、耐化学药品性,性能优于PVC和其它树脂。
另外,氯化聚氯乙烯的机械强度是PVC的1.5倍, pp 和ABS 的2倍,特别是在100℃的温度下,氯化聚氯乙烯仍能保持很高的刚性,可充分满足在化工生产中对设备及管道等的要求。
并且,氯化聚氯乙烯不受自来水中余氯影响,不会出现裂痕和崩漏。
因此,氯化聚氯乙烯管道非常适用于民用冷热水管系统。
氯化聚氯乙烯产品在国外主要采用先进的水相悬浮法生产。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及工艺人才培养途径1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实践和创造。
承担科研任务的高校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研究近况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入本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的热情,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性地解决一些科学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学生在参与这些课外科技活动的同时,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机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树立起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另一方面,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进而带动并感染周围其他学生积极投入科研,并通过科研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激发求知欲和研究兴趣,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1]。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其关键在教师。
因此,优化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2.1采用“传、帮、带、督”的方式,构建高水平教师梯队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人要拜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为师,跟班听课,并参加辅导、答疑、改习题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也接受了考查,考查合格者方可担任课程主讲。
老教师在其中则充分发挥了传、帮、带、督的作用,课前听试讲,结合具体理论、概念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给青年教师以鼓励和具体的帮助;课后及时与青年教师交换意见,随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也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技艺大赛、优秀师徒评选、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吸引青年教师参加教改活动,培养锻炼青年教师,构建老中青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梯队。
2.2教学科研相长,不断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高等学校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开展本科教学,而且要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否则就会形成在教学中只能“教死书”的状况。
化工精馏毕业设计论文化工精馏毕业设计论文引言化工精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化工精馏的原理、设备和优化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毕业设计的完成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化工精馏的原理化工精馏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挥发性差异实现分离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部分汽化,然后在塔内进行冷凝和液体回流,最终得到不同组分的纯品。
二、化工精馏的设备化工精馏设备主要包括塔、加热器、冷凝器和分离器等。
其中,塔是实现分离的核心部件,常见的塔有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
板式塔通过多层板块将混合物与蒸汽交互接触,实现分离;填料塔则通过填充物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分离效果。
三、化工精馏的优化方法化工精馏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操作参数的调整、塔内结构的改进和能量消耗的降低等。
首先,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如塔顶温度、回流比等,可以实现对产品纯度和产量的控制。
其次,改进塔内结构如增加板块数目、改变板块形状等,可以提高分离效率。
最后,降低能量消耗可以通过优化加热和冷却系统、回收废热等方式实现。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石油精炼过程中的脱硫装置为例,探讨化工精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脱硫装置中,石油中的硫化物需要被去除,而硫化物与其他组分的沸点接近,难以通过传统的精馏方法实现分离。
因此,可以采用辅助剂的方式,如添加氨水,与硫化物反应生成易挥发的氨基硫化物,再通过精馏将其分离出来。
结论化工精馏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了解其原理、设备和优化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在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1] Smith R.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and Integration[M]. John Wiley & Sons, 2005.[2] Henley E J, Seader J D. Equilibrium-Stage Separation Operati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M]. John Wiley & Sons, 1981.。
题目一:苯-氯苯精馏塔工艺设计和原料液预热器选型设计(一)设计题目某化工厂拟采取一板式塔分离苯-氯苯混合液。
已知:生产能力为年产70000 吨99%氯苯产品;进精馏塔料液含氯苯40%(质量分数,下同),其它为苯;塔顶氯苯含量不得高于2%;残液中氯苯含量不得低于99%;料液初始温度为30℃,用流量为0 kg/h、温度为160 ℃中压热水加热至沸点进料。
试依据工艺要求进行:(1)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2)标准列管式原料预热器选型设计。
(二)操作条件1.塔顶压强4kPa(表压);2.进料热情况,泡点进料;3.回流比,1.8Rmin;4.塔釜加热蒸汽压力0.5MPa(表压);5.单板压降小于0.7kPa;6.年工作日300天,天天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确实定及工艺步骤说明;2.塔工艺计算;3.塔和塔板关键工艺结构设计计算;4.塔内流体力学性能设计计算;5.塔板负荷性能图绘制;6.塔工艺计算结果汇总一览表;7.生产工艺步骤图及精馏塔工艺条件图绘制;8.对本设计评述或对相关问题分析和讨论。
(四)基础数据p(mmHg)1.组分饱和蒸汽压i2.组分液相密度ρ(kg/m 3) 纯组分在任何温度下密度可由下式计算苯 t A 187.1912-=ρ 推荐:t A 1886.113.912-=ρ 氯苯 t B 111.11127-=ρ 推荐:t B 0657.14.1124-=ρ 式中t 为温度,℃。
3.组分表面张力σ(mN/m ) 双组分混合液体表面张力m σ可按下式计算:AB B A BA m x x σσσσσ+=(B A x x 、为A 、B 组分摩尔分率)4.氯苯汽化潜热常压沸点下汽化潜热为35.3×103kJ/kmol 。
纯组分汽化潜热和温度关系可用下式表示:38.01238.012⎪⎪⎭⎫ ⎝⎛--=t t t t r r c c (氯苯临界温度:C ︒=2.359c t )5.其它物性数据可查化工原理附录。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学业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阶段的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验,更是对其在化工行业应用实践的一个重要机会。
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以及结果分析,都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深入检验。
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将为学生将来的求职竞争增添不少分数。
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内容进行选择。
化工专业领域广泛,涉及到化工工程、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设计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也更有利于提高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性。
通过调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问题相结合。
这可以帮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方案应该是有一定的创新性,要能够帮助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或者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后,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需要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需要熟练的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
要注重安全,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毕业设计的结果分析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总结和评价,是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一个展示。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对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详实的描述和分析。
学生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也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为自己今后的成长提供经验和教训。
学生也可以对进行的科研工作进行拓展和深化,这将为自己今后深造、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流程模拟毕设方案化工流程模拟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和分析化工流程运行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化工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并在无风险的情况下进行不同操作策略的测试。
对于化工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化工流程模拟的毕业设计是一种锻炼能力和提高技能的好方法。
这里提出一个化工流程模拟的毕设方案,用于研究和优化某个化工流程。
具体方案如下:1. 选题:选择一个合适的化工流程进行模拟和研究。
可以选择一个已有的化工流程,也可以设计一个新的流程。
2. 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确定某个操作参数的最优值、找到流程中的瓶颈、改进产品质量等。
3. 数据收集:收集化工流程的各种数据,包括原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物性参数,以及流程中各个设备的操作参数等。
4.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化工流程的数学模型。
可以使用常见的建模软件,如ASPEN Plus或MATLAB等。
5. 模拟运行:利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化工流程的模拟运行。
对不同操作参数进行测试,并记录模拟结果。
6. 数据分析: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找到最优值、瓶颈等。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和Python等。
7. 优化方案: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优化方案。
例如,优化操作参数、改进设备设计、改变流程流程等。
8. 方案评估: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估,比较原始方案和优化方案的性能差异。
可以使用经济评估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和成本效益分析等。
9. 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可以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对研究的成果进行讨论。
总的来说,化工流程模拟的毕设方案涉及到选题、目标确定、数据收集、模型建立、模拟运行、数据分析、优化方案、方案评估和结论展望等步骤。
通过这个方案的实施,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工流程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并提升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乙醇——水浮阀精馏塔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1308班学号12010830指导教师摘要本设计为分离乙醇-水混合物,采用筛板式精馏塔。
精馏塔是提供混合物气、液两相接触条件,实现传质过程的设备。
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通过液相和气相的回流,使混合物不断分离,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选择精馏方案时因组分的沸点都不高所以选择常压,进料为泡点进料,回流是泡点回流。
塔顶冷凝方式是采用全凝器,塔釜的加热方式是使用再沸器。
精馏过程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板数的确定等。
然后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包括:塔径、塔高、溢流装置。
最后进行流体力学验算、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
乙醇精馏是生产乙醇中极为关键的环节,是重要的化工单元。
其工艺路线是否合理、技术装备性能之优劣、生产管理者及操作技术素质之高低,均影响乙醇生产的产量及品质。
工业上用发酵法和乙烯水化法生产乙醇,单不管用何种方法生产乙醇,精馏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单元操作。
浮阀塔具有下列优点:1、生产能力大。
2、操作弹性大。
3、塔板效率高。
4、气体压强降及液面落差较小。
5、塔的造价低。
浮阀塔不宜处理易结焦或黏度大的系统,但对于黏度稍大及有一般聚合现象的系统,浮阀塔也能正常操作。
关键词:乙醇水精馏浮阀塔连续精馏塔板设计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1.1、设计条件 (2)1.2、设计任务 (2)1.3、设计内容 (3)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流程说明 (5)第三章塔板的工艺设计 (7)3.1、全塔物料衡算 (7)3.2、塔内混合液物性计算 (8)3.3、适宜回流比 (15)3.4、溢流装置 (21)3.5、塔板布置与浮阀数目及排列 (22)3.6、塔板流体力学计算 (25)3.7、塔板性能负荷图 (29)3.8、塔高度确定 (33)第四章附属设备设计 (35)4.1、冷凝器的选择 (35)4.2、再沸器的选择 (36)第五章辅助设备的设计 (38)5.1、辅助容器的设计 (38)5.2、管道设计 (39)燕京理工学院——课程设计第六章控制方案 (42)第七章设计心得与体会 (42)附录一主要符号说明 (43)附录二塔计算结果表 (45)附录三管路计算结果表 (47)文献综述 (48)前言乙醇(C2H5OH),俗名酒精,是基本的工业原料之一,与酸碱并重,它作为再生能源犹为受人们的重视。
化⼯类毕业设计论⽂毕业论⽂10000吨⽢氨酸的⽣产⼯艺设计作者姓名:乔培国学科、专业:化⼯应⽤技术学号:091652109指导教师:郭⽂婷完成⽇期: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年产10000吨⽢氨酸的⽣产车间⼯艺设计摘要⽢氨酸是结构最简单的α—氨基酸,它的⽤途⾮常⼴泛,主要⽤于农药、医药、⾷品、饲料以及制取其它氨基酸,合成表⾯活性剂等。
⽢氨酸的⽣产⽅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氯⼄酸氨解法和施特雷克法。
在国内,由于技术、原料等原因,⼤都采⽤氯⼄酸氨解法。
本设计的⽬的在于对年产1万吨⽢氨酸的车间⼯艺进⾏设计和优化,本设计简要介绍了⽢氨酸的主要⽤途,国内外的⽣产情况,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设计选⽤了氯⼄酸氨解法,采⽤间歇式的⽣产⽅式,初步设计要求年产量1万吨,参照了许多⽂献及数据,对整个⽣产过程做了物料衡算,主要设备进⾏了热量衡算,并对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进⾏了设计,对⽣产⼯艺流程进⾏了优化,对车间进⾏了布置和规划。
设计经多次修改和调整,得到许多数据和能控制的⼯艺参数,所得到的产品理论上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氨酸,⽣产⼯艺,收率,氯⼄酸氨解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GLYCINE WORKSHOP PROCESS DESIGNABSTEACTGlycine is the most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α-amino acids, it's use is very extensive, mainly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food, feed and other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synthetic surface-active agen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of produce Glycine, the main solutions are ammonia and Chloroacetate Streck law. At home, because of technology, raw materials and other reasons, mostly u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optimize the workshop process of an annual output of 1,0000 tons of Glycine ,The design gives a briefing on the process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glycine, at home and abroad, produ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design chose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 and use intermittent mode of production. preliminary design requirements of annual 10,000 tons, Searched a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do the material balance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 to do the heat balance of major equipment and designed the main equipment amination of reactor , optimize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fter repeated modifications and adjustments, got many data and to be able to get control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are theoretically in line with the product design requirements.KEY WORDS: glycine, production process, yield, chloroacetic acid ammonolysis process⽬录摘要 (2)ABSTEACT (3)引⾔ (7)第⼀章⽂献综述 (8)1.1 ⽢氨酸的基本性质 (8)1.2 产品⽤途 (9)1.2.1 应⽤于农药⾏业 (9)1.2.2 应⽤于医药⾏业 (10)1.2.3 应⽤于饲料⾏业 (10)1.2.4 应⽤于⾷品⾏业 (10)1.2.5 应⽤于表⾯活性剂和⽇化⾏业 (11)1.2.6 其他⽅⾯ (11)1.3 市场需求与技术现状 (11)1.4 ⽣产⼚家 (11)1.5 发展前景 (12)1.6 ⽣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12)1.7 ⽢氨酸的⽣产⼯艺 (13)1.7.1 氯⼄酸氨解法 (13)1.7.2 施特雷克法(cstercker法) (14)1.7.3 氢氰酸法合成⽢氨酸新⼯艺 (14)1.7.4 ⽣物合成法 (14)1.8 本设计所选路线及可⾏性分析 (15)第⼆章⽣产⼯艺流程及各⼯艺指标的确定 (17) 2.1 ⽣产基本原理及化学⽅程式 (17)2.2 原料规格及性质 (17)2.3 ⽣产⼯艺流程叙述及⼯艺流程⽅框图 (19) 2.4 主要⼯艺指标的确定 (20)2.4.1 ⽣产⼯艺特点 (20)2.4.2 ⼯艺指标的确定 (20)2.4.3 结语 (23)3.1 物料衡算 (24)3.1.1 原料及产品规格 (24)3.1.2衡算基准 (24)3.1.3 已知定量 (24)3.1.4 列衡算式 (24)3.2 热量衡算 (30)3.2.1 计算Q1与Q4 (31)3.2.2 过程热效应Q3计算 (33)3.2.3 Q2的计算 (34)第四章主体设备氨化合成釜设计 (35)4.1 体积估算 (35)4.2 确定筒体和封头形式 (36)4.3 确定筒体和封头直径 (36)4.4 确定筒体⾼度 (36)4.5 确定夹套的直径 (36)4.6 确定夹套的⾼度 (37)4.7 计算传热⾯积 (37)4.8 计算夹套筒体,封头厚度 (37)4.9 计算内筒筒体厚度 (37)4.10 搅拌器 (38)4.10.1 换热装置 (38)4.10.2 搅拌装置 (38)4.10.3 轴封装置 (38)4.10.4 传动装置 (38)第五章车间布置 (40)5.1 概述 (40)5.2 设备布置的原则 (40)5.3 车间布置⽅法 (40)结论 (42)参考⽂献 (43)致谢 (44)引⾔本设计为年产1万吨的车间⼯艺设计,主要对国内外现有⽣产技术和试验进展进⾏了简要阐述和对⽐分析。
1总论1.1概述苯族烃是宝贵的化工原料,焦炉气一般含苯族烃25~40g/m3,因此。
经过脱氨后的煤气需进行苯族烃的回收并制取粗苯。
从焦炉煤气中回收苯族烃采用的方法有洗油吸收法,活性炭吸收法和深冷凝结法。
其中洗油吸收法工艺简单,经济可靠,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洗油吸收法依据操作压力分为加压吸收法,常压吸收法和负压吸收法。
加压吸收法的操作压力为800~1200kPa,此法可强化吸收过程,适于煤气远距离输送或作为合成氨厂的原料。
常压吸收法的操作压力稍高于大气压,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
负压吸收法应用于全负压煤气净化系统。
吸收了煤气中苯族烃的洗油称为富油。
富油的脱苯按操作压力分为常压水蒸气蒸馏法和减压蒸馏法。
按富油加热方式又分为预热器加热富油的脱苯法和管式炉加热富油的脱苯法。
各国多采用管式炉加热富油的常压水蒸气蒸馏法。
因此,该设计对于化工生产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该工艺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工艺过程及设备的构造,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课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计算能力,结构设计与绘图能力。
1.2粗苯的理化性质粗苯主要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和三甲苯、等芳香烃。
此外,还含有不饱和化合物、硫化物、饱和烃、酚类和吡啶碱类。
当用洗油回收煤气中的苯族烃时,粗笨中尚含有少量的洗油轻质馏分。
此外,粗苯中酚类的质量含量通常为0.1%~1.0%,吡啶碱类的质量含量一般不超过0.5%。
当硫酸铵工段从煤气中回收吡啶碱类时,则粗苯中吡啶碱类质量含量不超过0.01%。
粗苯的各主要组分均在180℃前馏出,180℃后的流出物称为溶剂油。
在测定粗苯中各组分的含量和计算产量时,通常将180℃前的馏出量当作100%来计算,故以其180℃前的馏出量作为鉴别粗苯质量的指标之一。
粗苯在180℃前的馏出量取决于粗苯工段的工艺流程和操作制度。
180℃前馏出量愈多,粗苯质量就愈好。
一般要求粗苯的180℃前馏出量为93%~95%。
化工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化工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化工设计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工专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工原理:包括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传热等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化工设备及工艺。
2.化工设备:介绍常见的化工设备如反应器、换热器、塔器等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3.化工工艺:包括聚合、合成、提取等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4.化工行业概况:介绍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相关的环保和安全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工工艺和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化工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化学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带计算书)
1. 引言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项关于化学工程的毕业设计论文及其计算书的详细内容。
本研究旨在解决化学工程领域的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计算方法。
2. 问题描述
具体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解决该问题?这个问题有哪些挑战?
3. 设计方案
基于问题描述,我们提出了以下的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
3.1 方法1
详细描述设计方案1,并说明其原理和预期效果。
3.2 方法2
详细描述设计方案2,并说明其原理和预期效果。
4. 计算书
计算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4.1 计算1
描述第一个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4.2 计算2
描述第二个计算的内容和方法。
5. 结果与讨论
展示和分析实施设计方案和计算方法后得到的结果,评估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6. 结论
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强调设计方案和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7. 参考文献
列出在本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
以上是关于化学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及其计算书的简要内容概述。
详细内容请参考全文。
年产15万吨啤酒工厂工艺设计摘要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消费量最大的酒精饮料,同时也是仅次于水和茶的第三大饮料。
啤酒是用含有淀粉的谷类(主要是大麦)酿造而成的,多数添加啤酒花来调味,有时候还会添加一些香草和水果。
本设计是对年产15万吨淡色啤酒的工厂工艺设计。
主要包括工厂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啤酒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糖化车间物料衡算(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糖化车间热量衡算(糖化用水消耗热量、第一次米醪煮沸消耗热量、第二次煮沸前混合醪升温耗热量、第二次米醪煮沸消耗热量、洗槽水耗热量、麦汁煮沸耗热量、糖化一次总耗热量、糖化一次耗用蒸汽量、蒸汽单耗)、发酵车间耗冷量衡算(工艺耗冷量、非工艺耗冷量),设备的设计与选型(包括糖化锅、糊化锅、过滤锅、煮沸锅、回旋沉淀槽、发酵罐),环境保护及末端治理,工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绘制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和全厂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啤酒工艺设计150,000 tons annual output of beer plant process designABSTRACTBeer is the world's oldest and largest alcoholic beverage consumption, but also after the third largest of water and tea drinks. Beer, made of starch grains (containing), is mainly barley and brewing, the majority of hops to add flavor and sometimes add some vanilla and fruit.This design is an annual output of 150,000 tons of light beer plant process design. Include plant site selection and general graphic design, beer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process calculation, glycosylated plant material balance (technology indicators and basic data), glycosylated plant heat balance (glycosylated water burn calories, the first mash boiled rice consumption of calories, the second boiling temperature before the heat consumption of mixed mash, mash boiled rice consumption of the second heat, wash water tank heat loss, wort boiling heat loss, a total heat loss glycosylated, glycosylated a steam consumption, steam alone consumption), fermented plant cooling consumption accounting (process cooling consumption, non-process cooling consumption), equipment design and selection (including glycosylated pot, paste pot, filter pot, boiling pot, swing sedimentation tank, fermentation pot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d treatment, industrial hygiene and labor safety. Draw beer production flow chart and the factory floor plans.Key words:Beer Technology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1)1.1 啤酒的起源 (1)1.2 我国啤酒工业发展简况 (1)1.3 啤酒的种类 (1)2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 (4)2.1 厂址选择 (4)2.1.1 厂址选择的原则 (4)2.1.2 厂址选择从投资和经济效益考虑 (4)2.1.3 厂址的选择依据 (4)2.1.4 厂址选择结果 (5)2.2总平面设计 (6)2.2.1总平面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6)2.2.2 工厂占地面积的估算 (6)3 工艺流程设计 (7)3.1.设计产品的标准 (7)3.2 产品的原辅料介绍 (8)3.2.2大米 (9)3.2.3酒花 (9)3.2.4水 (9)3.2.5酵母 (9)3.3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图 (10)3.4生产的工艺要点 (11)3.4.1麦芽的制备 (11)3.4.2麦汁的制造 (11)3.4.3发酵 (12)3.4.4后处理及包装 (12)4 工艺计算 (14)4.1糖化车间物料衡算 (14)4.1.1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14)4.1.2 对100kg原料生产12°P淡色啤酒物料衡算 (14)4.1.3 生产1000L12°P淡色啤酒的物料衡算 (15)4.1.4 150000t/a 12°P淡色啤酒糖化车间物料衡算 (15)4.2 糖化车间热量衡算 (16)4.2.1 糖化用水消耗热量Q1 (17)4.2.2 第一次米醪煮沸消耗热量Q2 (18)4.2.3 第二次煮沸前混合醪升温至70℃的耗热量Q3 (19)4.2.4 第二次煮沸混合醪的耗热量Q4 (19)4.2.5 洗槽水耗热量Q5 (20)4.2.6 麦汁煮沸过程耗热量Q6 (20)4.2.7 糖化一次的总耗热量Q总 (21)4.2.8 糖化一次耗用蒸汽量D (21)4.2.9 糖化过程每小时最大蒸汽耗量Q MAX (21)4.2.10 蒸汽单耗 (21)4.3 发酵车间的耗冷量衡算 (22)4.3.1 发酵工艺流程示意图 (22)4.3.2 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22)4.3.3 工艺耗冷量Q t (22)4.3.4 非工艺耗冷量Q nt (24)4.3.5 150000t/a啤酒厂发酵车间冷量衡算表 (25)5 设备设计与选型 (26)5.1 糖化锅选型 (26)5.1.1 糖化机理 (26)5.1.2 糖化的目的 (26)5.1.3 糖化锅设计及选型 (26)5.2 糊化锅选型 (27)5.2.1 糊化原理 (27)5.2.2 糊化目的 (27)5.2.3 糊化锅设计及选型 (27)5.3 过滤锅选型 (27)5.4 煮沸锅选型 (28)5.4.1 煮沸的目的 (28)5.4.2 煮沸锅的设计及选型 (28)5.5 回旋沉淀槽选型 (28)5.5.1 设计构思 (28)5.5.2 回旋沉淀槽设计及选型 (28)5.6 发酵罐 (29)5.7 啤酒工厂车间主要设备 (29)6 环境保护及末端治理 (30)6.1环境现状 (30)6.2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 (30)6.3对策和措施 (30)6.3.1 废水处理 (30)6.3.2 废气治理 (31)6.3.3 废渣治理 (31)6.3.4 噪声防治 (31)7 工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32)7.1工业卫生措施 (32)7.2劳动安全措施 (32)参考文献 (34)附录 (35)谢辞 (37)1 绪论1.1 啤酒的起源啤酒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摇篮,东方世界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下游和九曲黄河之滨。
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三、安排与要求四、设计步骤1.收集基础数据2.工艺流程的选择3.做全塔的物料平衡4.确定操作条件5.确定回流比6.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7.确定冷凝器与再沸器的热负荷8.初估冷凝器与再沸器的传热面积9.塔径计算与板间距确定10.堰及降液管的设计11.塔板布置及筛板塔的主要结构参数12.筛板塔的水力学计算13.塔板结构14.塔高参考文献设计任务书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生产实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
对于一个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室至关重要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第一次进行的设计,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装置(本次设计为精馏装置)的设计。
设计中应对精馏原理、操作、流程及设备的结构、制造、安装、检修进行全面考虑,最终以简洁的文字,表格及图纸正确地把设计表达出来.本次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的没计,因此,对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是培养化工技术人员的一个重要坏节。
通过设计,学生应培养和掌握:1,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认真负责的设计态度设计应结合实际进行,力求经济、实用、可靠和先进。
2,独立的工作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指导作用。
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可和教师进行讨论,教师只做提示和启发,由学生自已去解决问题,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负责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应自己负责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学生在设计中可以相互讨论,但不能照抄。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检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的能力,设计的最后阶段安排有答辩.若答辩不通过,设计不能通过。
3,精馏装置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4,正确运用各种参考资料,合理选用各种经验公式和数据由于所用资料不同,各种经验公式和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冶金化工系)题目年产10万吨合成氨的生产工艺设计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化工0804班姓名黄巧珍指导教师马科友完成日期2010年6月25日—2010年10月13日目录摘要 ............................................................................................................................................. - 1 - 关键词:氮气;氢气;合成氨;氨合成塔............................................................................ - 1 - 前言 ............................................................................................................................................. - 2 - 第一章概述.............................................................................................................................. - 3 -1.1 氨的发现与合成.......................................................................................................... - 3 -1.2 氨的性质和用途.......................................................................................................... - 3 -1.2.1氨的性质........................................................................................................... - 3 -1.2.2 氨的用途.......................................................................................................... - 4 -1.3 合成氨生产的进展...................................................................................................... - 4 -1.4 合成氨工业的特点...................................................................................................... - 5 -1.4.1与能源工业关系密切....................................................................................... - 5 -1.4.2农业对氮肥的需求是合成氨工业发展的持久推动力................................... - 5 -1.4.3 农用氮肥耗氨量大,利润率不高.................................................................. - 5 -1.4.4 工艺复杂,技术密集...................................................................................... - 6 -1.4.5适宜大规模生产,对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高................................... - 6 - 第二章合成氨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 - 7 -2.1合成氨的基本原理....................................................................................................... - 7 -2.2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 7 -2.2.1 合成氨的原料.................................................................................................. - 7 -2.2.2 氨的制备方法.................................................................................................. - 8 -2.2.3原料气的制备与净化....................................................................................... - 9 -2.2.4 氨合成的工艺流程........................................................................................ - 15 -2.3 合成氨的工艺操作条件............................................................................................ - 18 -2.3.1催化剂............................................................................................................. - 18 -2.3.2 温度................................................................................................................ - 20 -2.3.3 压力................................................................................................................ - 20 -2.3.4 空间速度........................................................................................................ - 22 -2.3.5 合成塔进口气体组成.................................................................................... - 22 - 第三章合成氨的主要设备...................................................................................................... - 24 -3.1 氨合成塔.................................................................................................................... - 24 -3.1.1合成塔的结构特点......................................................................................... - 24 -3.2 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 25 -3.3 压缩机........................................................................................................................ - 26 -第四章工艺计算...................................................................................................................... - 27 -4.1合成氨塔的物料衡算................................................................................................. - 27 -4.2合成氨塔的热量衡算................................................................................................. - 31 - 致谢...................................................................................................................................... - 33 - 参考文献.................................................................................................................................... - 34 -摘要氮肥生产是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而氮肥生产主要环节是合成氨.除了制成化肥用于农业外,合成氨生产在工业、国防和改善人民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毕业设计(论文)手册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班级:监测1131班姓名:黄闯指导教师:孙峰2014 年6 月填写说明1.本手册是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妥善保管。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学生要将经顶岗单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及评阅教师评阅后的本手册送交答辩委员会评阅。
3.凡由指导教师组或外聘(反聘)教师指导学生,各系(部)要派负责教师协助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填写工作。
目录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二、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 (3)三、附录 (5)四、正文 (6)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含油废水深度处理实验装置设计设计(论文)时间:2014年4月5号至2014年6月10日设计(论文)进行地点: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设计(论文)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含油废水的危害以及处理的方法和技术特点,操作指标等。
主要内容是从含油废水的反应原理,工艺和装置特征﹑技术特点,生产产品及操作参数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含油废水深度处理的相关内容及方法,过程及主要参数。
2、设计(论文)的主要技术指标:通过对污水的分析,选择适合的深度污水设备,其中包括生物滤池、气浮机、机械过滤器、消毒器以及微滤器,并对它们进行尺寸的性能参数的确定。
使三级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回用要求,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
3、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概念使用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专业规范。
要突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自己的做法,要有一定的创新性。
书写工整,写作格式规范,符合有关规定,图表和图纸制作规范,能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毕业设计的内容切忌大段的抄书和叙述与设计题目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4、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张翼,林玉娟,范洪富.石油石化工业污水分析与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沈齐英,刘录,沈秋英.微生物降解炼油厂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J].四川环境,2003,22(4):23-27.[3]熊俊丽,刘来源,杜海波.含酚醛水脱水塔的改造[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33(1):30-32.[4]于萍,姚琳,罗运柏.高浓度含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J].工业水处理,2002,22(9):5-9.[5]尹华,余莉萍,彭辉.微生物絮凝剂JMBF225的结构和性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11-145、进度安排及完成情况序号设计(论文)各阶段任务日期完成情况1 毕业设计动员月日~ 月日良好2 收集资料月日~ 月日良好3 整理文献综述月日~ 月日良好4 设计计算部分月日~ 月日良好5 完成论文月日~ 月日良好6 答辩月日~ 月日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评分表(导师建议成绩)项目创新摘要内容字迹表现合计权重10 5 60 10 15 100附录石油废水深度处理的实验装置设计摘要石油废水一般都以含油废水为主,石油废水的深度处理是含油废水处理的必要步骤,深度处理过程的设备很多,可以根据含油废水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装置搭配。
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强的任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关于化工专业毕业设计的一些要点和步骤:选题与任务书:首先,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与化工专业相关的课题,并从导师或指导老师那里获得任务书。
任务书中应包括设计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
文献调研:在开始设计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技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等。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课题要求,学生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
这包括工艺流程图的设计、主要设备选型、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学生需要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和参数优化。
模拟与优化:借助化工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对设计的工艺流程进行模拟和优化。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可以预测工艺流程的性能,找出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工程图纸绘制:根据设计要求,学生需要绘制相关的工程图纸,如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绘图软件,确保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答辩与论文撰写:在完成设计后,学生需要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专家汇报自己的设计成果。
答辩前,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毕业论文,总结自己的设计过程和成果。
评审与修改:答辩后,学生需要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这可能包括对工艺流程的改进、图纸的修改等。
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应满足设计要求,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
总之,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广泛的文献调研能力、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言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操作,在化工、炼油的工业中广泛应用。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主要用于蒸馏和吸收传质单元操作过程。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传统的设计中,蒸馏过程多选用板式塔,而吸收过程多选用填料塔。近年来,随着塔设备设计水平的提高及新型塔构件的出现,这种传统已逐渐打破。 对于一个具体的分离过程,设计中选用何种塔型,应根据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制造及造价等要求,并结合维修等因素综合考虑。生产能力而言,单位塔截面积上,填料塔的生产能力一般均高于板式塔;对于分离效率,一般情况下,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在减压、常压和低压(压力小于0.3MPa)操作下,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优于板式塔,在高压操作下,板式塔的分离效率略优于填料塔;压力将方面,通常填料塔的压降高于板式塔的五倍左右;操作弹性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确定操作弹性,而板式塔一般操作弹性较小;对于结构、制造机造价方面,一般来说,填料塔的结构较板式塔的简单,故制造、维修也较为方便,但填料塔的造价通常高于板式塔。 由以上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板式塔作为水和乙醇的精馏塔。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的液层,进行传质与传热。在正常操作下,气相为分散相,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属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目录 第1章 设计任务书............................................................................................ 5 1.1、任务....................................................................................................... 5 1.1.1、设计题目.................................................................................... 5 1.1.2、设计条件.................................................................................... 5 1.1.3、设计任务.................................................................................... 5 第2章 设计方案确定及工艺流程说明............................................................ 6 2.1、操作条件的确定................................................................................... 6 2.1.1、操作压力的选择........................................................................ 6 2.1.2、进料状态的选择........................................................................ 6 2.1.3、加热方式的选择........................................................................ 6 2.1.4、热能利用.................................................................................... 7 2.1.5、回流比的选择............................................................................ 7 2.2、确定设计方案的原则........................................................................... 7 2.3、工艺流程的说明................................................................................... 8 第3章 筛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8 3.1、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8 3.1.1、乙醇和水的汽液平衡组成........................................................ 8 3.1.2、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1 3.2、精馏段物料衡算................................................................................. 15 3.2.1、物料衡算.................................................................................. 15 3.2.2、气液负荷的计算...................................................................... 17 3.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7 3.3.1、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17 3.3.2、筛板能校塔流体力学校核...................................................... 20 3.4、塔板负荷性能图................................................................................. 22 3.4.1 、过量液沫夹带线.................................................................... 23 2.4.2、溢流液泛线.............................................................................. 23 2.4.3、液相上限线.............................................................................. 24 2.4.4、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 24 2.4.5、液相下限线.............................................................................. 25 2.4.6 、操作线.................................................................................... 25 3.5、提馏段物性衡算................................................................................. 26 3.5.1、物料衡算.................................................................................. 26 2.5.2、气液负荷的计算...................................................................... 28 3.6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29 3.6.1 、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29 3.6.2 、筛板能校塔流体力学校核.................................................... 31 3.7 、塔板负荷性能图............................................................................... 34 3.7.1 、过量液沫夹带线.................................................................... 34 3.7.2、溢流液泛线.............................................................................. 35 3.7.3、液相上限线.............................................................................. 35 3.7.4、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 36 3.7.5、液相下限线.............................................................................. 36 3.7.6、 操作线.................................................................................... 37 3.8、塔高的确定及塔的其它工艺条件..................................................... 37 3.8.1、塔高的设计计算...................................................................... 38 第4张 精馏塔的附属设备及选型.................................................................. 39 4.1、辅助设备的选型................................................................................. 39 4.1.1、 直接蒸汽加热........................................................................ 39 4.1.2、冷凝器...................................................................................... 40 4.1.3、馏出液冷却器.......................................................................... 41 4.1.4、釜液冷却器.............................................................................. 42 4.2、塔的主要接管尺寸的选取................................................................. 43 4.2.1、塔顶蒸气管路.......................................................................... 43 4.2.2、塔顶冷凝水管路...................................................................... 43 4.2.3、塔顶液相回流管路.................................................................. 44 4.2.4、加料管路..................................................................................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