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站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工程概况:

工程开发背景:

需要简要说明流域自然概况、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和开发现状(说明梯级、已建、在建工程)、规划环评的开展情况;

重点对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电专项规划等流域规划情况进行说明;

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或流域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成果是受理、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工程开发在流域中的作用及流域开发存在的环境问题。

(一)工程概况:

1.阐明工程开发任务、开发形式、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等。

2.工程项目组成要完整,包括主体工程、施工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水库淹没及占地、移民安置及迁、建工程、环保工程等部分。

3.工程平面布置图:枢纽施工总布置图。

4.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程特性指标(坝型、坝高、各种水位、库容、调节性能、电站装机容量、年平均发电量、工程占地、占用基本农田、工程土石方量)。

5.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淹没面积、人口、搬迁、生产安置人口、迁建新建城镇及工矿企业情况、复建专项规划等。

6.工程工期组成:准备期、筹建期、主体工程建设期、完建期、施工组织、施工期高峰人数、总投资、环保投资。

7.若为复核项目,阐明复核的原因、复核的主要内容以及设计变更情况。重点突出与环境联系密切的工程建设内容介绍,如开发任务、枢纽布置、施工工厂及布置、土石方平衡及渣场布置、施工导截流及初期蓄水、环境保护工程、工程运行调度、移民安置及专项设施建设等内容。

8.水电项目准备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准之前,可先编制“三通一平”等工程的环评报告,经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但涉水工程不得纳入“三通一平”,如围堰、导流、大坝、厂房等主体工程。

9.若已进入筹建期,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要阐明“三通一平”工程、进场公路(已单独立项)的环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工作进展情况,以及是否审批通过。

10.工程运行调度:发电、洪水、下游供水调度。

(二)工程分析

(一)规划协调性:分析工程建设与最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相关河段水电规划、地方生态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工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及敏感区规划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二)环境合理性(工程方案):

从环境保护角度,综合比选个工程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案,并对工程推荐的生产、施工组织、电站运行方式进行换环境综合性分析。

给出典型断面工程、典型日、年流量水位过程线。

(三)影响识别和源强分析

从工程枢纽区的污染源及源强、水库运行调度影响要素、移民安置区及专项改复建区的污染源等方面分析。

(四)污染因子

采用类比法、物料平衡等进行定量计算,明确污染源强,非污染因子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必要时给出长远和累积性分析内容。

三、环境影响源分析:

(一)分析方法及时段

1.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对主体枢纽工程和移民安置进行分析。

2.分析时段:

施工期:掌握主体工程施工内容、工程量、施工时序、施工方法的基础上识别引发环境影响的环节。

运行期:水库淹没、影响实物指标、损坏的植被类型、面积、工程发电运行方式和枢纽建筑物分布、运用特点,流域梯级开发联合调度运行。

(二)施工期:

1.水环境:施工导流及水库初期蓄水,砂石加工废水,修配系统,混凝土冲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2.大气:明挖爆破

3.生环境:交通运输,明挖爆破,施工场界噪声,辅助生产企业噪声。

4.生态环境:施工扰动地表,工程开挖,工程弃渣,料场开采。

5.社会环境:施工人员进驻,施工扰动地表。

(三)运营期:

1.水环境:电站调节,水库泄洪(氮过饱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2.大气环境:水库泄洪(坝区雾化)

3.声:机电设备运行

4.生态环境:水库泄洪,大坝阻隔,永久占地,水库淹没,电站调节(坝下环境水生生态、局地气候、河道水溶)

5.社会环境:水库淹没及永久占地,地方经济,粮食产量。

移民安置:水环境: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6.生态:占地扰动地表(水土保持,植被修复)

7.社会:移民搬迁

(四)环境现状(工程区域、移民安置)

(一)污染源调查:

1.水库淹没涉及十余家小型的铅、锌、铜采选工况企业及采选尾矿渣堆场,针对每一家企业的污染源及数量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

2.对典型尾矿渣及原料、半成品料、周边土壤等进行了采样监测,采用浸出试验、淋溶试验等方法明确固废性质及土壤污染状况。

3.对河流底泥、水质、工程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重点采样监测,明确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受工况企业污染的状况。

(二)重点关注对环境敏感区、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评价,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评价资源现状,重点评价项目专业性较强时可请专业单位开展专题调查与评价工作。

(三)重点关注文物古迹、移民安置点及专项改复建区的现状调查。

在介绍区域环境背景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评价范围内(包括工程区域及移民安置区)的环境现状。

(四)生态现状评价:

1.陆生生态现状评价: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

2.水生生态现状评价:是否有鱼类“三场”,洄游通道分布。

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珍惜动植物,珍惜特有鱼类的分布,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

(五)项目涉及环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明确工程的区位关系,简要介绍区内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五、环境影响预测

根据评价因子识别及筛选结果,结合环境敏感对象及保护目标,确定重点评价内容,按照施工期,运营期分别进行评价:

(一)水环境影响

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水文情势、水质、水温

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电站运行后,水库电站运行使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流速、流量、水温等发生变化,产生的影响因不同类型,不同运行方式,环境影响不同。

预测电站单独运行、与上游龙头水库梯级运行调度两种不同工况下库区和大坝下游河道流量、流速、水位等的变化。

2.对水质的影响

-n、tp、tn、铅等预测因子,采用s-p模式、狄龙模型、重金属吸选择bod、nh

3

附平衡模型进行水质预测。

重点预测评价工程施工期产生废水对河流中ss浓度的影响。

运营期(包括移民安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等对库区、坝下游(或减脱水河段)及河口的水体影响,水体富营养化。

3.对水温的影响

采用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数值模型efdc计算了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补充同类水库实测水温和异重流观测资料。

针对调节性能好的年调节、不完全调节电站,明确下泄低温水的沿程变化情况,评价低温水对水生物、用水单位的不利影响。(氮饱和对下游水的影响,另:关注工程截流,水库初期蓄水期间的水环境问题。)影响水流变缓,自净能力减弱。

(二)生态环境:

评价重点:工程施工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水土流失、大坝阻隔和水环境的改变对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

1.水生生态影响:水文情势造成的生境变化。对下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生物、珍惜濒危特有鱼类种群、数量、繁殖特性、“三场”分布、洄游通道、重要经济鱼类和渔业资源等。

2.陆生生态:水库淹没、工程占地,施工期及移民安置过程中对植被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的影响,对陆生动物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对生态完整性、稳定性、景观的影响。

3.水土流失:主体工程施工时弃渣场、施工围堰、工程枢纽占地区、交通道路开挖扰动区域、料场开采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开外表土、移民安置、开挖建设。

(三)声环境、大气环境

工程施工或交通噪声对周围居民及局部声环境影响,施工时爆破产生的粉尘及运营库区雾化。

(四)社会环境

工程施工对当地的交通影响,电站运行时对当地土地利用的影响,电站运行时对当地经济状况、就业的影响。

(五)移民安置

对移民生活、就业、经济状况的影响,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从安置区土地承载力、环境容量等生态保护角度进行农村生产移民安置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新建、迁建城镇对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厂、垃圾场选址等),迁建工矿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改革及环保政策)。

(六)环境地质

水库形成及电站运行时对水库库岸稳定及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分析。

(七)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与敏感区位关系,对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对保护对象的影响。

六、环境风险评价

1.重点评价水电站施工总布置中具有爆炸、火灾、有毒有害风险的物质的储存场所(如油库、炸药库、库区清理的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等),突发性污染事故产生的水质风险,预测在风险事故下产生的环境污染影响,提出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2.涉及生态敏感区域、不同流域开发等项目,重点关注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风险;

3.具有供水任务的项目要重点分析供水水质风险,退水风险等。

4.洪水或由破坏性地震导致的溃坝风险、传染病流行风险等分析内容采用专项报告。

七、环保措施

按预测结果,结合环境敏感对象、环境保护目标,按施工期、运行期分枢纽、移民安置区提出环保措施,且与工程设计相协调。包括:保护对象、目标、措施内容、设施规模、工艺、实施部位、时间、实施保证措施、预期效果分析等,在此基础概算环保投资,编制环保措施布置图及有关措施设计图。

环保措施分为枢纽工程、移民安置区环保措施两个部分。

枢纽工程: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含下游流量保障措施)、陆生生态、水生生态(鱼类增殖放流站)、环境空气、声环境、水土保持、垃圾处理、人群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及监测等。

移民安置:生活污水处理措施、生活垃圾处理、陆生生态、水土保持、饮用水源监测保护、安置区人群健康、环境管理及监测等。

电站运行方式不同,对应的环保措施不同,主要包括: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生产废水(沙石料加工系统废水量大)、生活营地污水处理设施,要考虑施工高峰期。库底清理应提出水质保护要求。

2.运营期

生态流量、水温恢复、鱼类保护、陆生珍稀动植物保护、移民安置环保措施。

生态流量:确保下泄流量的下泄措施及在线监测措施。

鱼类保护措施: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修建过鱼设施、鱼类增殖放流、下泄生态流量、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加强渔政管理等。

人工增殖放流:采用人工繁育的方法补充因工程建设受影响的鱼类资源;

过鱼设施:减缓对于迴游性鱼类等重要鱼类受大坝阻隔的影响,创建过鱼通道让鱼类繁殖体越过大坝,为亲鱼繁殖、鱼卵孵化、幼鱼索饵以及为幼鱼和繁殖后的亲鱼降河创造必要条件,也为大坝上下游鱼类种群的基因交流提供条件;分上行通道(鱼闸、鱼道、升鱼机、集运鱼船、仿自然旁通道、特殊通道)和下行通道(栅栏、行为障碍等),以上行通道为主。

下泄低温水对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生长,提出分层取水和水温恢复措施,从工程设计和管理上保证,造成脱减水河段,根据当地生产生活生态及景观用水要求,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确定生态流量并有泄水建筑物以确保生态流量下泄。

(二)陆生生态:

珍惜、濒危、国家、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名木古树(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挂牌保护)。工程防护,工程施工,移民安置损坏植被(植被恢复,绿化措施),珍惜濒危陆生动物,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栖息地受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预留迁徙通道,建立新栖息地等措施)。水土保持中提出生态保护措施并优化。

(三)水生生态:

依据保护对象生活习性、分布状况、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所在流域特征,对受影响的国家、地方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或土著鱼类或经济鱼类等实施:增殖放流、过鱼设施、栖息地保护、建立保护区、跟踪监测、加强渔政管理,分析实施效果,并对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推荐最优方案。

(四)大气、声环境:

针对敏感目标提出相应措施,施工期侧重于管理,监测和管理计划:提出工程施工期、运营期监测计划,环保管理制度,工程施工期管理内容。移民安置措施:安置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生产及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迁建企业、复建工程(公路、水利等)等过程“三废”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迁建企业需结合国家产业政策。

七、水电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问题

1.施工期间评价范围主要在施工区,评价项目主要为地下水及地表水水质、大气环境、声环境、固体废弃物、动植物、水土流失等,可采用类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定量或半定量预测评价,工程措施设计较为成熟可靠。

2.运行期间,水文情势的变化是其他环境影响的原因,水文情势预测一般可引用工程水文专题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水质、生态评价的要求的水文参数应进行专门的水文计算与分析。水文情势应重点考虑枯水期和鱼类产卵期等重要水期的水位、流量、流速特征参数。

3.另一方面,不同类型、不同运行方式的电站,水环境影响关注重点不同:

(1)引水式和部分混合式电站:闸、厂址间河段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脱水现象,对该河段生态、用水单位、景观等影响较大。关注减脱水河段造成的影响及生态流量保障,评价对该河段生态、用水单位、景观等的影响

(2)日调节电站:下泄流量、流速日内变幅较大,下游河道水位日内涨落明显,对下游饮水设施(尤其生活用水)、航运影响较大,评价对下游用水设施(尤其生活用水)、航运等敏感保护目标的不利影响

(3)调节性较好的年调节、不完全年调节电站:水库水温稳定分层,下泄低温水对水生物、农灌区作物影响较大,重点关注库区水文情势变化及下泄水温对水生生物、用水单位(如农灌作物)的不利影响

(4)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对水域景观、旅游资源产生影响,与流域梯级内其他电站。

4.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积累性特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水电工程环评中关注的重中之重,一般应针对水生生态、陆生生态分别进行论述。

陆生生态重点针对生态敏感区域的影响,对植物类型、分布及演替趋势的影响,对珍稀保护和狭域物种的影响,对陆生动物分布与栖息地的影响,对区域生态完整性、稳定性、景观生态质量的影响等。

水生生态重点针对大坝阻隔、库区和坝下水环境改变对水生生态及鱼类的影响,特别是对鱼类的种群、数量、繁殖特性、“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分布、洄游通道以及重要经济鱼类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5.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点:

落实生态流量下泄及在线监测系统、(分层型水库的)分层取水措施及有效性、鱼类栖息地的保护、修建过鱼设施保证河道连通性、鱼类增殖放流、珍稀保护植物和动物栖息地的避让减缓补偿措施、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及水库库底清理措施等,明确流域生态保护对策措施的设计、建设、运行以及生态调度工作要求,明确业主和地方政府在落实水库淹没区及移民安置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责任,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等。

6.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关注的主要重点措施,应在环评阶段进行重点论证和多方案的环境和技术经济比选,必要时需开展专项科研和设计工作。措施的设计还

应注重与主体设计单位、建设业主单位甚至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后续措施的可操作性。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投标文件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投标文件 一、项目环评收费 本项环评工作为总包,费用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用、环境监测费用、环境影响报告验收费用。 1.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用 依据《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收费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文的要求,本项目环评咨询收费计算如下: 本项目投资为亿元,在投资额~2亿元区间内,收费标准为6~15万元,经内插法计算,收费标准为万元,如下图所示。 内插法计算收费标准 本项目为市政项目,调整系数为1,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调整系数为,最终收费为:×1××=万元。 2.环境监测费用 本项目环境监测涉及5个监测因子,监测点位为3个,费用为10万元。 3.环境影响报告验收费用 环境影响报告验收费用包括专家评审费、会议室的租用费和用餐费等,费用合计为2万元。

4.费用合计 费用合计为+10+2=万元。 二、项目环评流程和所需时间 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将尽快开始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制定监测方案并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开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同时开始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具体技术工作,并编写环评报告,待公众参与结果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收回后,完成环评报告并报等待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报告进行修改直至拿到该项目环评的批文。 本项目所需时间主要有公众参与、环境现状监测、环评报告编写和环评验收几部分组成,其中公众参与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和冀环办发[2010]238号文《关于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的要求,项目工众参与分两次进行,每次不少于10个工作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度如下表所示。

电站环境影响评价费用报价单

***电站环境影响评价费用报价单 一、项目概况与规模 镇雄***电站位于镇雄县杉树乡大水河上,大水河属白水江左支流小干溪河的右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花山乡走马坝梁子,河源高程1950m。***电站属于大水河流域水电规划的第四级电站。 ***电站总引水径流面积为186.67km2,电站占地面积共计4.5亩,永久占地3.5亩,临时占地1.0亩。 初拟工期18个月,工程动态总投资3028.64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2896.63万元,单位千瓦平均投资5793元。 二、收费依据 1、国家计委、环保总局发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2、《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 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费用 1、镇雄***电站工程估算投资额为:3028.64万元。 2、根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通知,及项目区环境状况,编制镇雄***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算:15万元。 3、根据[2002]125号文,按项目所属行业类型进行系数调整:该项目所属行业为水电:行业调整系数为1.1,调整结果为 15万元×1.1=16.5万元 4、根据[2002]125号文,根据项目区环境敏感程度进行调整,调整系数为1.2,调整结果为 16.5万元×1.2=19.8万元 四、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 镇雄***电站工程估算投资额为:3028.64万元。

根据行业标准和行情,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费用为:3万元 水利行业调整系数:水电 1.1 环境敏感程度调整系数:1.2 计算结果:3×1.1×1.2≈4万元 五、项目评审费 项目评审费用合计3万元,包含专家费用、会议组织协调费用等。 六、最终报价 所有费用合计:19.8+4+3 = 26.8万元 注:如果加上油房电站环保报告一起,两个报告可进行优惠。 七、成果提交及结束时间 1、成果提交时间:以签订合同,业主提供完整资料起2个月内完成(具体根据业主要求及现场调查配合情况再确定)。 2、结束时间:相关上级部门评审通过的时间。 3、负责不超出原范围、内容的修改,至形成终稿。 编制单位尽力配合业主完成项目相关协调、报批、审查等工作,项目最终拿到审批批文工作由业主负责。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电话 邮箱地址: 传真: 地址: 邮编: 九、**单位介绍 *****单位情况介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 精品 序号 重点 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环评实施方案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前言 1.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目标任务 (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 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 2.1-2011、hj 2.2-2008、hj 19-201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 2.2 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3.主要工作内容 3.1工作内容(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 b.项目场址附近主要是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分布,主要污染源调查 c.生物多样性调查,如鸟类、爬虫类、小兽类、两栖类、昆虫类种类及数量 d.本项目运行后排放的污水去向,是否达到对应的排放要求,对周围水体水质有无影响。 e.果岭等植草养护是否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杀虫剂,是否造成面源污染 f.草坪修剪及各类水泵、送排风机采取适当的减振、消声、隔声措施后是否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不适感(噪音) g.项目运营后,废气来源

水电站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 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一、概述 1.1项目由来及其建设意义 将乐县地处闽西北部山区,扼闽江支流金溪的中下游,土地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余人,辖12个乡(镇),林产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分布较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3.6万千瓦,仅常溪就可开发2600千瓦。截至2001年底,将乐县拥有小水电2.6万kWh,年发电量0.85亿kWh,为了保证该县工农业稳步持续增长,缓解该区域电力供求矛盾,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作为开发条件较好,经济指标较优的水电项目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于2002年12月由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位于将乐县万全乡常安村常溪流域,距县城60km。二级电站装机900kW,三级装机9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2万kWh,年利用小时为4560小时,由股份制企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投资1125.57万元兴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于2003年2月8日委托我院进行该项目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经充分调查、收集资料后,完成该报告。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2、2.3-93;HJ/T2.4-1995。 ⑷《将乐县万全常溪二、三级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2002.12。 ⑸《委托书》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2003.2.8。 1.3评价标准 ⑴水环境 常溪水域流入闽江支流金溪,为出境水域,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GB3838-1996)表4中一级标准。 ⑵声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DOC 55页)

新安县富安煤业年产15万吨煤炭资源整合技改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 报送单位:新安县富安煤业 编制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 二00 六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环评任务的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工作等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评价重点及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建设项目概况及周围环境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简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初步工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井田开拓与开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面生产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给排水平衡、采暖供热与供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场内外道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期环境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污染物排放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4专题设置及工作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规水电站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水电站设计 D H P S 第23卷第3期2007年9月 常规水电站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谭 奇 林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摘 要:常规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概要介绍了现阶段水电环评工作中主要关注的环境影响内容,包括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对陆生生态影响的重点是对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的影响,对水环境影响包括对水文泥沙情势的影响,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重点是移民安置产生的影响,施工期“三废一噪”影响等,并对这些主要环境影响扼要介绍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此外,文中也概述了水电工程的清洁能源效益。关键词:水电站;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法分类号:TV 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805(2007)03-0027-03 收稿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谭奇林(1970-),男,四川开江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 1 前 言 常规水电工程(相对于抽水蓄能电站而言)对环 境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既有短期影响,也有长期影响;既有可恢复影响,也有不可恢复影响。根据现阶段我国水电工程环境,关注度较高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影响。 2 对鱼类的影响及对策措施 水电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尤其是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是现阶段我国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头号重点。 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水文情势的改变使土著鱼类难以在库区生存。由于拦河筑坝改变了河流水文情势,河流天然的水文状况如流量、流速、水位、水温、洪水过程、水流含沙量等都将改变,而河流的天然水文情势是土著鱼类长期适应的生境,生境的改变,使土著鱼类尤其是喜激流鱼类被迫向库区支流及库尾迁移。二是拦河坝阻断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从而使鱼类的生境破碎化、片断化,一些长距离洄游鱼类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甚至失去生存空间。三是水库蓄水将淹没鱼类原有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四是高坝大库下泄的低温水影响下游可能长达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鱼类产卵和育肥,从而影响渔业资源。五是水库泄洪时可 能使下游水流产生气态过饱和,使下游鱼类出现“气泡病”。六是鱼类通过水轮机时可能受到伤害。七是电站调峰运行期间,下游不稳定流对鱼类产生影响。八是引水式电站脱水河段对鱼类生存产生显著影响。总之,电站水库的调节性能越强,对鱼类的影响越显著,径流式电站影响最小;河流上单一水电站对鱼类的影响相对有限,而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对土著鱼类的影响则是根本性的。 目前,针对水电工程对鱼类的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3种:即设鱼道、建鱼类增殖站和设支流鱼类保护区。 鱼道主要为保护洄游性鱼类而设,但由于受诱鱼流速、鱼的洄游能力及洄游习性等的影响,一种鱼道只能对个别鱼类有效果,而且效果不明显;加之,鱼道大多在低坝条件下使用,高坝大库难以建设鱼道。鱼道的建设必须在深入研究洄游鱼类的生态习性基础上方可设计、建设,从而使鱼道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增殖站的适用条件则很宽松,对任何需要增殖保护的鱼类都可适用,包括洄游鱼类、国家保护鱼类、特有鱼类等,而且不受大坝高低的限制,是目前水电工程中使用最多的鱼类保护措施。增殖保护需要确定增殖种类、规格、规模等内容。 支流鱼类保护区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大型水电站而言。如果库区支流中有保护鱼类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特有鱼类比较集中的栖息地,则可以根据需要在支流中设鱼类保护区。设置支流鱼类保护区需要地方政府多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工作有一定的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环评实施方案优选稿

环评实施方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前言 1.1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明确评价区各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分析论证本项目与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实存在与潜在的环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本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之目的,同时也为做好新孟河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目标任务 (1)针对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结论。 (2)提出符合当地环境特征的环境对策、环境管理模式及环境监测方案。 2.编制依据 3.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4月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2月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修正; (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19-2011);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新孟河的通知》(国办发[2004]1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于2008年8月修正;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令第326号修正 2.2相关文件及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环境》(hj/t19-1997); (4)《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4.主要工作内容 5.1工作内容(1)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项目基础资料收集 a.项目情况系统了解,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工程量和工程布置,工艺设计 等。 b.新孟河拓浚工程项目区自然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水文、气象条件、植被状况 等。 c.新孟河拓浚工程建设对当地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拆迁情况、 对当地植被水系的影响和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d.新孟河拓浚工程目前建成的绿地系统、排水系统,及其效果分析。 (2)通过现场踏勘进行评价区域环境现状调查 a.主要施工内容(施工期间地表面大部分裸露,对此是否会导致水土流失)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工程环评报告.doc

概述 重庆市酉阳县电力较短缺,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旺盛,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酉阳县涂市乡水资源充沛,水电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当地水能资源,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发展山区经济,解决电力短缺,促进酉阳县农村电气化的建设,同时解决当地村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促进项目所在地脱贫致富,并为有效巩固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进一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酉阳县德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拟开发实施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工程。 2010年3月酉阳县水务局通过《酉阳县水能资源开发权出让协议书》将酉阳县牛洞水电站水能资源出让给酉阳县德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开发,2010年4月酉阳县水务局《关于牛洞水电站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审查意见的函》(酉水函[2010]35号)认为该项目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同意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开发建设;2010年5月酉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酉阳发改投函[2010]5号》同意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2016年6月,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初步设计(代可研)设计报告》。 牛洞水电站位于酉阳县涂市乡胜利村,涂市河泄洪隧洞出口。电站将涂市河通过泄洪隧洞(即涂市乡防洪排涝工程,在建,已做环境影响评价)的来水、牛洞出水和洪水时胜利水库的溢流水拦截,由输水隧洞引至挡水坝下游3.5km处的飞水岩(厂房位于麻旺镇清香村)发电。酉阳县牛洞水电站工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工程建设可充分利用涂市河的水力资源,同时工程建设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建成后,在采取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减缓措施和污染治理措施情况下,对流域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有限。因而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工程建设可行。 涂市河发源于涂市乡麻田村上蛮寨的伍家水井,东南向流经瓦厂坝,在大树弯村附近进入消水洞,涂市河为冷水河上游的伏流区。酉阳县水务局正在大树湾村附近的三口潭修建泄洪隧洞,拟将涂市河下泄洪水通过泄洪隧洞直接排入胜利水库下游300m处的冷水河。 冷水河(也称腴地沟,本报告后面章节称冷水河)为龙潭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涂市乡胜利村马尿岩,以南向东流经老基潭、半边城,至麻旺镇平桥村窝坨注入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报告书、表、登记表)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 (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第五条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第六条本名录未作规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提出建议,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第七条本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并适时修订公布。 第八条本名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同时废止。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评工作方案编写

环评工作方案编写 篇一:环评工作方案 环评工作方案 1、贵单位工作程序 (1)与环评单位签订合同; (2)为环评单位提供环评所需资料,如锅炉原有环评资料、排污监测报告等; (3)报告报审版报送藁城市环保局,藁城市环保局提出修改意见; (4)根据藁城市环保局修改意见,可能需要贵单位提供相关补充资料; (5)报批版报告报送藁城市环保局批复。 (6)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贵单位向藁城市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藁城市环保局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7)贵单位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

内,向藁城市环保局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 (8)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藁城市环保局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编制。 (9)藁城市环保局自收到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时对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2、环评单位工作程序及内容 环评单位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现场踏勘收集资料阶段: (1)评价单位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现场调查,主要对厂址周围环境敏感性进行调查,确定环境保护目标; (2)收集当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概况、生态环境概况、企业环评等

资料。 第二阶段为报告编制阶段: (1)评价单位根据可研报告进行工程分析,确定项目排污节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完成报告初稿,提交贵方审核; (3)根据贵方意见进行修改,完成报告报审版。 第三阶段:报告修改阶段: (1)藁城市环保局对报审版提出修改意见,环评单位根据意见补充完善报告; (2)出环评报告报批版。 3、环评单位提交成果形式 提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报批版。 4、报告编写工作进度安排 在环评所需资料齐全后,我公司在7天内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工作,工作进度安排见下表。

安谷水电站环评报告书简本

四川省大渡河安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 (缩简本)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8年10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1流域概况 1.2工程地理位置 1.3工程任务、规模 1.4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工程施工规划 1.6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 2 工程分析 2.1相关符合性分析 2.2工程设计方案合理性分析 2.3工程活动及影响源强分析 2.4工程分析结论 3 工程区环境现状 3.1区域环境质量 3.2环境敏感点 3.3主要环境问题 4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1水环境影响分析 4.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4.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4对湿地生态影响分析 4.5对工程河段及下游水域景观的影响 4.6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4.8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的环境影响

5 环境保护措施 5.1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2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5.3声环境保护措施 5.4生活垃圾处理措施 5.5运行期水环境保护措施5.6用水保障措施 5.7湿地生态保护措施 5.8鱼类保护措施 5.9水土保持措施 5.10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 6 结论与建议 6.1评价结论 6.2建议

1 工程概况 1.1 流域概况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果洛山东南麓,分东、西两源,东源为足木足河,西源为绰斯甲河,以东源为主源。东西两源于双江口汇合后,向南流经金川、丹巴、泸定、于石棉折向东流,再经汉源、峨边、太平、沙湾等城镇,在草鞋渡纳青衣江后,于乐山城南流入岷江。干流全长1062km,四川境内河长852km。干流天然落差4175m,其中四川境内2788m。流域面积77400km2,其中四川境内70821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91.5%。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泸定以上为上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76.1%,泸定至铜街子为中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22.6%,铜街子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集雨面积占全流域的1.3%。 大渡河干流在铜街子以上,河流行进在高山峡谷之间,河道弯曲,坡陡,流急。铜街子以下河宽逐渐增大。特别是沙湾至乐山段,长约35km,河谷开阔,水流散乱;汊濠纵横,洲岛遍布,是典型的多汊滩险河道。夏秋汛期,众濠分流,江宽水阔,川流交错,状如水网,行船如入迷宫。枯水期,卵石遍滩,沙质岸滩,河滩草地随处可见。河床由沙卵石组成。 大渡河安谷水电站位于乐山市沙湾区安谷镇泊滩村,坝址以上集水面积76717km2,河长约1043km,河道比降1.31‰。 1.2 工程地理位置 安谷水电站工程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3′~103°37′,北纬29°26′~29°30′。枢纽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左岸)和市中区安谷镇(右岸)接壤的大渡河干流安谷河段的生姜坡,距上游正建的沙湾水电站约35km,下游距乐山市区15km,有省道S103从枢纽区左岸通过。 1.3 工程任务、规模 安谷水电站开发任务为发电和航运,并兼有防洪、灌溉、供水等作用。安谷水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方式,水库正常蓄水位398.00m,总库容6330万m3,电站装机容量680MW,设计引用流量2292.4m3/s,属大(2)型水电站,Ⅱ等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开、透明,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开力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制定本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一、主动公开范围 (一)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程序。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拟作出的审批意见、作出的审批决定。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包括: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受理情况、拟作出的验收意见、作出的验收决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信息,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受理情况、审查情况、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基本情况、业绩及人员信息。 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删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 —2—

隐私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内容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二、主动公开方式 (一)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将主动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通过本部门政府网站公开。 (二)有条件的部门可采取其他多种公开方式,如通过行政服务大厅或服务窗口集中公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传媒公开。 三、主动公开期限 属于主动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信息的主动公开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的审批信息公开按下面要求执行,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的审批信息公开由地方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一)受理情况公开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后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征求公众意见。公开内容包括: 1.项目名称; 2.建设地点; 3.建设单位; 4.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5.受理日期;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