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2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政治精刷单元测试卷2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解析)

单元测试卷(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年4月18日,正值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迎来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赶歌圩、祭壮祖、赏民俗,壮乡广西到处都是“歌舞的海洋”,海内外宾客纵情体验独具魅力的壮文化风情。庆祝民族节日( )

①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说明文化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②表述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③入选。

2.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宣传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出现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三杯茶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海报的设计( )

①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诠释了共话建设美好世界的主题③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文化借鉴与融合中实现了文化发展④发扬了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展示了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宣传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出现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三杯茶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海报的设计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发扬了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展示了文化自信,①④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②排除;三杯茶水面呈现类似太极阴阳图形的设计是充分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果,③错误。

3.《人民日报》海外版曾经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零和斗争,

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

①文化融合是实现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③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承认文化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说明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相互借鉴和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②③正确;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过程,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文化差异性而非承认文化的同一性,④错误。答案选C。

4.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剧已不再局限于客厅,多屏观看成为常态。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②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④大众传媒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③错误,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④错误,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电视剧从客厅走向多屏观看,充分体现了科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也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发展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的文化需求,①②符合题意,入选。

5.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③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排除;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④错误。

6.“红段子”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一种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短信。其主要形式包括励志短句、哲理箴言、管理格言、警句良言、真情祝福、幽默小品等。“红段子”的出现( )

①丰富了先进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②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动表现③激发了

人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④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红段子”以在传媒上传播正能量的内容为主,它的出现丰富了先进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①正确;“红段子”的出现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动表现,②正确;“红段子”的出现主要是激励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不是为了激发人民参与文化生活,③不选;文化创新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途径,不能说“红段子”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的途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7.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文化是海外华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作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将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和媒介,积极推进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福建的做法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福建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文化交流体现了②③,①④与题目没有直接的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8.2018年3月9日,以“梅花汇聚戏码头”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23位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戏曲艺术家,给武汉戏迷带来了京剧、徽剧、昆剧、越剧等十余个剧种的精彩演出。参演者表示,武汉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戏曲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 )

①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③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将各大剧种汇聚一堂,有助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表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尊重了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繁荣发展,①④正确;举办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这不是举办该艺术节的目的,②错误;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而非多元化,③错误。

9.2018年是中欧建交43周年,近年来,欧洲学院日益重视中国,开设了欧中关系课程,还积极筹建欧中研究中心,致力于欧中关系研究。中国愿同欧方一道努力,争取到2020年实现中欧学生年度双向交流达到30万人次。这是基于( )

①中欧学生交流有利于文化传播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③学生日益成为文

化传播的媒介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③错误,学生不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而是文化传播的主体;②强调了文化创新的作用,与题意不符;①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认识,都符合题意。

10.如今,AR技术已经镶嵌在日常生活中,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发出的全国首封AR 高考录取通知书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动态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内容,不仅让信息动起来,也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的力量让未来“活”起来。这表明( )

①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AR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③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从而具有独特价值④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全国首封AR高考录取通知书可以通过扫码,查看动态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内容,这表明动态校情校史介绍等内容的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R 技术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发挥了强大功能,①②正确;③中“具有独特价值”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发展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④排除。

11.一年一度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是央视推出的一个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该活动向外界传达的信息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③激励我们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C

解析“旨在表彰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等信息表明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是该活动所要传达的信息。

12.当地时间2018年3月12日,肯尼亚总统在位于首都内罗毕的总统府为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赴华留学生举行送行仪式,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在致辞中指出,赴华奖学金项目的启动是中肯政府间合作的最新成果。这一合作( )

①基于政府间交流是最直接传播手段②能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③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④表明文化是政治的基础,也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①错误,赴华留学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而非手段;④错误,经济是基础,文化

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赴华留学并设立奖学金,有利于推动中肯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能增进中肯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故②③符合题意。

13.以“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确为政必须维护好群众利益;以“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谈治国理政道理的“习式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其原因是( )

①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性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中国传统思想对当代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④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还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影响着当代价值观念,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史书典籍的作用,②排除;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发展,④错误。

14.艾叶,又称艾草,性味苦、辛、温,能散寒除湿。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③传统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说明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①正确;“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明传统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③正确;材料没有表明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排除②;④说法错误,端午插艾只是一种传统习俗,且期待插艾就能“祛邪避秽”不属于优秀传统文化。故答案选A。

15.2018年1月31日,历时100天耗资两百多万的贵阳甲秀楼修缮工作胜利完工,修缮后的甲秀楼重放光彩,这是我国重视古建筑保护的一个缩影。我国的古建筑( )

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②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现代建筑④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经济价值,要具体分析,③错误;④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排除;①讲的是古建筑的特点,②讲的是其对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均应选。故选A。

16.我国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③现代科技创新了文化传递的方式与手段④科技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推动“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现代科技创新了文化传递的方式与手段,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说法错误,科技并没有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7.“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体现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①正确;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②正确;材料强调引起中国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而不是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未涉及中外文化交流,④排除。

18.2018年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从古方“玉屏风散”中得到启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大量试验表明,黄芪对副流感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十年间,他在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5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侯云德的成功得益于( )

①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③科技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侯云德从古方“玉屏风散”中得到启示,并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基因工程疫苗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明其成功得益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排除③④。

19.吴文化是在中原文化与江南本土文化结合基础上的文化创新,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品格。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吴文化的创新品质,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说明(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答案 A

解析挖掘和弘扬吴文化的创新品质有助于促进吴地经济发展,这说明了文化创新能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社会基本矛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故B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没体现创新对文化的作用,也没体现文化创新对繁荣民族文化的作用,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20.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嘴》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②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

③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嘴》说明一些文艺创作者不注重实际,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①正确;漫画并没有启示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不选;漫画也没有启示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不选;漫画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21.2018年,一款由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谈到表情包的推出,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①错误;④的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古蜀萌娃”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这加强了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可见,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立足创新,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更好传承,故②③正确。故选C。

22.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绎传唱,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 )

①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③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可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④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经典诗词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绎传唱,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说明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可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③④符合题意;新媒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①说法错误;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说法错误。

23.博物馆积淀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精髓。而现代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保险箱和存放处,更是人们享受文化生活的必选之地。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辟了“掌上智慧博物馆”APP 平台,让沉睡的文物动了起来,让历史故事和场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②错误,颠倒了文化创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题目中,目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辟了“掌上智慧博物馆”APP 平台,让沉睡的文物动了起来,让历史故事和场景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表明文化创新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①③入选。答案选B。

24.2018年5月7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在西藏拉萨启动。33名记者在西藏自治区采访,以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为着力点,小故事讲大道理,小视角反映大主题,小切口突出新时代,用真情采写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飘糌粑香、冒酥油味的新闻作品。这是基于( )

①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反映社会生活②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材料强调新闻报道要深入群众生活,这是因为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反映社会生活,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③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②观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不选。

25.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本土宗教相结合,产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禅宗。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必须( )

①反对文化“封闭主义”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③创造文化合作的机会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文化能够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文化创新,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竞争和文化合作,也没有提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②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揭示了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精心选取了60位“茶人茶事”,展示与茶相

关的历史风云、人生追求。北京人刘驰前往格鲁吉亚寻访曾祖刘峻周种茶做茶的印迹,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在半个多世纪前发明中国首台木质手推糅茶机、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亿馨迷恋上传统的茶道表演“龙行十八式”,终日苦练,为的是实现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的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不同精神世界,彰显了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该纪录片是如何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促进茶文化发展的。

答案①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该纪录片生动形象地传递了中华茶文化,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

②促进中外茶文化沟通交流,推出融汇各种特质的新文化,推动茶文化的创新;③共享世界各国茶文化,分享各国茶文化的魅力,促进世界茶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大众传媒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在今天仍就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喜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近年来,手机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一些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给春节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话;一些人过于追求红包的“厚度”,忽视了红包的感情“温度”。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你赞同手机红包这种新的拜年方式吗?结合材料,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答案观点一:不赞同。(4分)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理由: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手机红包使虚拟空间的连接更紧密,却疏远了现实的联系,年味变谈。(4分)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节日需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手机红包使传统节日习俗中最宝贵的仪式感与虔诚感渐渐逝去,会使其丧失鲜活的生命力。(4分)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我们应保持春节文化的“年味儿”。(4分)

观点二:赞同。(4分)传统文化会迸发出新的生机。理由: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发展,赋于新的时代内涵。(4分)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发

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传统节日有了更广博的共享空间。(4分)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使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4分)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解答本题要先表态,任选赞成或是不赞成。如果选择赞成,可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如果选择不赞成,可从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为了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各文化单位立足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人们的需求,梳理文物资源,纷纷开展行动。借助“互联网+”故宫博物院让馆藏文物走进千家万户;文物创意产品纷至沓来,行销国内外;优秀文物类节目纷纷涌现……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

《国家宝藏》这一节目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打造全新的文化综艺。节目以新颖的形式、内涵的故事,以及“明星守护人”的讲解和演绎,让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使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成功激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一种文化自豪感。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各文化单位的行动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①利用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传播文物文化,增强了文物文化的影响力。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文物文化传承的途径。③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更好地发挥其在文物传承中的主体地位。④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物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文化传承的效果。⑤有利于文物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树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设问限定的内容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然后再根据材料信息,从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文化、丰富文化传承的途径、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创新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分析。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大电影的屡获好评,到率先推出全网络购票的崭新模式,近年来,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动作不断,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在运营方式上,故宫十分重视对青年心态和时代特征的把握,任用了一批极具专业水准,富有文化情怀和责任感的年轻人负责新媒体的运营。既确保了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度,又找到了内容传播和内涵传递的最佳平衡点。在运营理念上,故宫深入挖掘和把握文物藏品跟当代生活的联系,唤起更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博物馆走近公众,让文化传统重焕生机,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对接。

现在故宫工作的青年团队,正在架设面向青少年的网站,拉近文化传统与少年儿童之间的距离;而故宫的老专家、老师傅们,也探讨着怎样用“表情包”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文化传承要更具“年轻态”,就是要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在创新与融合中发现广阔的发展蓝海,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1)故宫以其极具“年轻态”的运营理念和运营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标准样式。结合材料与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8分)

(2)请为学校如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提两条具体建议。(4分)

答案(1)①立足当前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故宫重视对时代特征的把握,深入挖掘和把握文物藏品跟当代生活的联系,不断探索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②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协调对接。③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故宫的优秀团队使故宫的文化传承更具“年轻态”,也唤起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找到了内容传播和内涵传递的最佳平衡点。(每点2分,共8分)

(2)(示例)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举办“传统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举办“我爱国学”“我爱好诗词”等知识竞赛等。(每点2分,共4分)

解析第(1)问实质上是考查文化创新,我们结合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看到:第一,故宫重视对时代特征的把握,挖掘藏品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这是立足当前的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第二,故宫在坚守文化底色的同时赋予其新内涵,这是坚持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第三,唤起公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最后,采用现代的传播技术手段,找到内容传播与内涵传递的最佳平衡点,说明故宫做到了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的创新;解答第(2)问,可以从开设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举办“传统文化名人进校园”活动、举办国学比赛等方面入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