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良种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28
茶树良种驯化技术哎,说到茶树良种驯化技术,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你知道吗,这不仅仅是种茶那么简单,它涉及到的可是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和实践技巧。
我有个朋友,他可是这方面的行家,我跟他学了不少东西,今天就来跟你好好聊聊。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叫茶树良种。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经过人工选育,具有优良特性的茶树品种。
这些特性可能包括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等。
而驯化技术,就是让这些良种茶树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过程。
我那朋友告诉我,茶树良种驯化技术里头,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选种。
你得挑那些长得好、抗病强的茶树,然后进行繁殖。
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有耐心,还得有眼光。
就像挑西瓜一样,你得知道什么样的西瓜甜,什么样的不甜。
接下来,就是繁殖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
你得用扦插、嫁接或者种子繁殖的方法,让这些良种茶树生根发芽。
我那朋友告诉我,扦插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茶树的枝条剪下来,插在土里,等它生根。
这个过程得控制好湿度和温度,不然枝条就活不了。
然后,就是栽培了。
你得给这些茶树找个好地方,土壤、光照、水分都得合适。
我那朋友告诉我,茶树喜欢酸性土壤,还得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
这就跟人一样,住的地方得舒服,才能长得好。
最后,就是管理了。
你得定期给茶树施肥、除草、修剪,还得防治病虫害。
我那朋友告诉我,这就跟养孩子一样,得细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去年我去他茶园的一次经历。
那是个春天的下午,阳光正好,我跟着他走在茶园里,看着那些绿油油的茶树,心里那个舒坦啊。
他一边走一边给我讲解,哪些是新品种,哪些是老品种,哪些茶树长得好,哪些需要修剪。
我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心里想,这才是真正的茶农啊。
总之,茶树良种驯化技术是个既科学又艺术的过程。
它需要耐心、细心和爱心。
就像我那朋友一样,他对茶树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深感动。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让你对这项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和兴趣。
下次有机会,咱们一起去茶园,亲自体验一下这门技术的魅力吧!。
茶树的良种选育一、良种繁育应注意什么?怎样配置良种园?繁育良种苗分原种与良种两个步骤,实行集中与分散繁育两种方式。
原种由专门原种场生产种苗;良种种苗除委托国营或部分乡村茶场繁殖外,生产单位也可自繁自用。
良种繁育基地应建立"两园一圃",即养穗母本园(或种子园)、良种生产示范园和苗圃。
养穗母本园(或种子园)及苗圃的规模需与扩大良种面积相适应。
"两园一圃"的比例∶无性繁育为50∶1∶2,即发展50亩良种园需配置养穗母本园1亩和苗圃2亩;有性繁育为10∶1∶1,即发展10亩良种园,需配置种子园1亩(采留兼用种子园为3 亩)和苗圃 1 亩。
养穗母本园的插条,每亩单产要求达到1000~2000斤以上。
扦插苗圃每亩产苗要求在10万株以上。
种子园须与其他品种隔离,以利提高茶籽产量和质量。
二、怎样进行茶树单株选育?茶树良种选育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我省气候特点,选种的目标应以抗寒、抗旱为主,同时考虑经济性状。
树势健壮,分枝适中,采摘面大的;发芽早、多、重、壮,育芽力强的;持嫩性强,生育期长的;叶面隆起,富有光泽,呈下垂状,叶片大的;叶色深绿,茸毛多的。
这些品种是做"毛尖"茶的好原料。
发现这些优良单株后,可进行单株有性繁殖;也可进行单株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可根据树势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培育健壮扦插枝。
在单株繁殖过程中,对发根少,长势差的可进行第一次淘汰。
将入选的单株后代与同龄对照品种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在土质、肥力和管理相同的情况下,将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的品系进行第二次淘汰。
根据品系比较试验,将进一步入选的优良品系作大量无性繁殖。
在繁殖中,同时进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品种区域实验和生产实验,对适应范围很小的品种进行第三次淘汰。
适应范围大的品种,经有关部门鉴定命名后,进行繁殖、推广。
三、茶树良种短穗扦插的好处。
短穗扦插是茶树营养繁殖中最好的办法。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好处∶(1)能保持茶树优良品种的持性。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茶树良种繁育方式通常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
(1)有性繁殖:是应用茶籽繁殖后代的方式,它的后代称为有性系。
其优点是技术简单,茶籽贮运方便,苗期管理省工,繁殖数量大,后代适应性强,有利于引种驯化。
但繁殖的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品种的性状较复杂。
①采种园的建立和管理:建立采种茶园的茶树必须是真实的良种,并且有较高的结实率。
采种园应远离采叶茶园至少0.5公里,如有山坡、林带相隔更好。
采种园最好是丛植,每亩200―300丛,条栽也应放宽栽植距离。
经两次定剪,茶树基本形成骨架后,不再作强度修剪,只进行局部整枝和疏枝,使各层分枝结构匀称。
人工辅助授粉、放养蜜蜂、喷施植物生长素可提高结实率。
旱季须铺草、灌溉,注意防治茶籽象胛对茶果的危害。
②茶籽的采收、贮藏和运输:茶籽成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当茶籽果壳呈棕褐或绿褐色,背缝线微微裂开,种壳呈棕褐或黑褐色,富光泽,种仁饱满,呈乳白色时即可采收,采收过早或失时都会造成损失。
采回的茶果应及时摊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厚度不得超过10厘米。
同时,每天翻拌一、二次。
茶果经一周左右的摊放,大部分茶果开裂,茶籽脱壳而出,筛去果壳,剔除劣质茶籽,即可贮藏或播种。
贮藏茶籽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在干燥室内地上铺一层3-5厘米厚的湿沙,沙上铺茶籽6-10厘米厚,如此一层沙一层茶籽,可铺3-4层,在面上铺一层沙并盖一层干草即可。
沙的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并每隔半月检查一次。
茶籽的包装运输视路途远近而不同,路远宜用竹或木箱包装;路近可用干净的麻袋包装,严防压损、日晒、雨淋。
茶籽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拆去包装,并及时贮藏或播种。
③茶籽育苗:茶籽从采收后至次年三月份以前均可播种。
播种前应将茶籽用清水浸泡3-4昼夜,每天换一次水,沉于水底的茶籽质量较好。
苗圃地宜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良好,排灌方便、土壤酸性或微酸性的地方,并要深耕,整细耙平。
茶树良种――水仙
学名:C.sinensiscv.Fujian-shuixian又名水吉水仙、武夷水仙。
无性系。
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三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建阳市水湖乡大湖村,已有一百多年栽培史。
主要分布在福建北部、南部。
台湾省有引种。
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浙江、广东、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种。
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5。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稀,叶片呈水平状着生。
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深密,叶质厚、硬脆。
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较肥壮,节间长。
一芽三叶百芽重112.0g花冠直径3.7-4.4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稀,持嫩性较强。
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
产量较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50kg 以上。
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6%、茶多酚25.1%、咖啡碱4.1%。
适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品质优。
制乌龙茶,条索肥壮,色泽乌绿润,香气高长似兰花香,味醇厚,回味甘爽;制红茶、绿茶,条索肥壮,白毫显,香高,味浓;制白茶,芽壮毫多色白,香清味醇。
抗旱性和抗寒性强。
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
增加种植密度,
及时定剪3-4次,促进分枝,提高发芽密度。
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及栽培管理技术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技站茶叶是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茶叶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重要途径。
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是促进茶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无性系茶树良种与群体种的区别无性系良种目前主要采取短穗扦插繁殖,由于采用茶树枝条繁育而成,故称之无性系茶树良种。
群体品种是采用种子直播或种子育苗移栽建园,其种子形成是经过开花、受精、结实,故称为有性繁殖。
其区别是:(1)无性系良种是人们按照选种要求从群体品种中选育而成,或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性状比较一致。
其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表现较一致,如植株高矮、芽叶颜色、发芽整齐度、内含有效成份等比较一致。
而群体种则完全不同,它是一个混合群体,植株间差异很大,如发芽有早有迟,芽叶有大有小,叶色有深有浅,芽色有紫有绿等,是提高名优茶品质的制约因素;(2)无性系良种根系是以侧根为主,少量侧根可入土较深代替主根的作用,但深度有限,一般在50厘米以内。
而群体种直播,主、侧根分明,主根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侧根也很发达,因而其抗旱性远比无性系茶苗强的多;(3)无性系茶园成园快,投产早。
茶苗定植时苗高至少20厘米以上,经过两年定型修剪,一般可以轻采养蓬,开始有部分收益。
而群体种茶园从出苗算起,一般要四至五年才可轻采养蓬;(4)无性系茶苗生长周期比种子繁殖茶苗要短。
一般无性系茶园,其高产期一般在20~30年,而种子繁殖建园生长期较长。
二、无性系茶树良种的优势1、可以按照不同茶类选择适制品种,提高茶叶品质。
以绿茶为例,扁形名优茶要求芽头肥壮,对茸毛多少不甚讲究;多毫条状名优茶,则要求条索紧细、茸毛披露;针形名茶,则要求条索细紧,挺直如针。
因此,没有适宜的茶树品种,就不可能有高档名茶。
名优茶的共同特点是:大小一致,形状一致,色泽一致,内质优良。
群体品种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而无性系良种就具有优势。
第1篇一、实验背景茶树作为我国传统经济作物,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茶树良种的识别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茶树良种进行识别,为茶叶生产和科研提供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茶树品种:本实验选取了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黄山种、祁门种、安徽1号等5个代表性茶树品种作为实验材料。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茶叶粉碎机、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等。
3. 试剂:三氯化铁、碘化钾、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形态学特征:对实验茶树品种的叶片、芽头、枝条等部位进行观察,记录其形态学特征,如叶片大小、形状、色泽、芽头大小、形状、枝条粗细等。
2. 分析化学成分:采用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对实验茶树品种的茶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
3. 扫描电镜观察:对实验茶树品种的叶片、芽头等部位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表面结构差异。
4. 分子标记技术:采用PCR、SSR等技术,对实验茶树品种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确定其遗传背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形态学特征分析:通过对实验茶树品种的观察,发现不同品种的茶树在叶片大小、形状、色泽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如福鼎大毫茶叶片大而厚,福鼎大白茶叶片小而薄,黄山种叶片狭长,祁门种叶片圆形等。
2. 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茶树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化学成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如福鼎大毫茶茶多酚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低;黄山种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适中;祁门种茶多酚含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适中,咖啡碱含量较高。
3. 扫描电镜观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品种的茶树叶片表面结构存在差异。
如福鼎大毫茶叶片表面光滑,黄山种叶片表面有细小突起,祁门种叶片表面有明显的网状结构。
4. 分子标记分析: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茶树在遗传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
如福鼎大毫茶与福鼎大白茶在SSR标记位点上有明显差异,黄山种与祁门种在PCR标记位点上有明显差异。
茶树良种选育的方法当前,茶树良种选育的方法包括单株选育、群体分离、杂交选育、理化诱变、花粉培育等方法。
但是从已育成在生产上应用的良种看,大多数是通过单株选育、群体分离和杂交育种的途径选育出来的。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群众又有选育良种的经验,只要正确掌握选种技术,就能尽快选育出好的茶树良种。
现将常用的单株选育和群体分离选育法介绍如下:1.单株选育从育种材料(保存资源、原始材料等)中按育种目标选出优良单株,并同时进行扦插繁殖,通过株系比较、区域试验,再经审定,育成新品种。
经审定,育成新品种。
(1)优良单株的选择:在生产茶园、苗圃、品种园中按育种目标观测,如发芽早晚、着芽密度、生长速度、休止期等。
红茶品种要选择芽叶黄绿富茸毛、叶面隆起、叶质软、节间较长、茶多酚含量高(34%以上)、酚氨比在20-35之间的;绿茶品种则选择芽叶绿或浓绿显毫,叶面稍隆起,叶质较软,叶身平或稍内折,氨基酸、简单茶素含量高的。
入选者挂牌标记。
最好春夏茶制小样审评,以直接确定其品质特点和饮用价值,并决定选择单株的取舍。
早芽或特早芽型单株一般不予淘汰。
(2)初选单株的扦插繁殖:对入选的单株,进行短穗扦插,迅速扩大数量,以供株系比较试验用。
(3)株系比较试验:对入选的几个株系布置在同一试验小区,对其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等作观察鉴定,并同时扩大优良株系的繁殖数量。
(4)品种比较试验:选择优良株系种植于品种比较试验园圃,与标准种(绿茶福鼎大白茶、大叶红茶勐库种、中小叶红茶毛蟹或祁门种)作比较。
连续三年对其长势、产量、茶类适制性、品质特点进行鉴定,并继续进行扦插繁殖。
(5)品种区域性试验: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新品种的适应性,以便确定其推广的适宜地区。
试验的布置和内容,基本上与品种比较试验相同。
为了缩短育种年限两者可同步进行。
(6)审定与推广:按规定程序向所在省茶树良种审定机构提出审定要求。
通过审定的品种列为相应级别的良种,可以引种推广。
浅谈茶树良种研究以及种植管理技术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饮品,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品之一。
而茶树作为茶叶的根本载体,其品质的好坏对茶叶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茶树良种研究以及种植管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茶树良种研究目前主要采用的茶树良种研究的方式有两种:1.传统选种法主要采用人工的方法,在数千棵茶树中进行选取。
选择标准主要体现在茶树的生长习性、叶型、色泽、茶叶的品质和量等方面。
传统选种法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选育时间长,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茶树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寻找高质量的茶树基因,根据基因信息筛选,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诱导基因的变异,从而直接获得高产、高品质的良种。
这种方法选种时间快,效果好,但是研究成本相对较高。
为了充分利用茶树的资源,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
选择优良品种是种植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的品种,其茶树叶形、色泽、鲜叶含水量等要符合生产需要。
2.科学施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分别施以氮、磷、钾等肥料,增加茶树的营养供给,提高产量和质量。
3.及时浇水茶树需要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正常生长。
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应保证定时供给水分,以避免其受到干旱的困扰。
4.加强病虫害防治茶树易受到某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茶青虫、茶红蜘蛛等,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采取科学的防治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有效治疗。
总之,茶树良种研究以及种植管理技术是提高茶叶品质和量的根本措施。
只有在掌握相应的技术方法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茶叶的产出和质量,使茶叶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价格。
茶树良种(较全面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
其中,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它们多数为新选育品种,少数为农家品种。
现将国家级良种分别简述如下。
(1) 祁门种祁门种,又名祁门槠叶种,原产安徽祁门县,现今各茶区均有栽培。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所制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回味隽永,有果香味,是制“祁红”的当家品种。
所制绿茶,滋味鲜醇,香气高爽。
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茶区种植。
(2) 黄山种黄山种,原产安徽省黄山市黄山一带,现山东省有较大面积种植。
为有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中生种。
适制绿茶,所制黄山毛峰,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鲜。
有较强抗寒性,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
(3) 安徽1号安徽1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 中生种。
在江苏、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制成红茶,香高味浓。
制成绿茶,滋味醇厚,香气清高。
适宜于长江南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
(4)安徽3号安徽3号,为无性系殖系, 属灌木, 大叶, 中生种。
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制工夫红茶,具有“祁红”风格。
制绿茶,醇厚爽口,富含嫩香。
适宜在长江南北红、绿兼制区推广种植。
(5)安徽7号安徽7号,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 中叶,中生种。
在江西、河南等省有引种。
适合制绿茶,条索紧细,绿润显毫,有兰花香,且滋味鲜醇。
可在长江南北绿茶产区推广引种。
(6)皖农95皖农95,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中叶,早生种。
在湖南、浙江等省有引种。
适合制红茶或绿茶,品质均优。
适宜在江南红、绿茶兼制区推广引种。
(7)杨树林783杨树林783,为无性繁殖系,属灌木,大叶,中生种。
在福建、四川等省有引种。
适合红、绿茶兼制。
所制绿茶,香高味爽;所制红茶,香郁味浓。
适宜在江南茶区推广引种。
(8)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原产福建省福鼎县柏柳乡。
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均有引种。
为无性繁殖系,属小乔木,中叶,早生种。
茶树优良品种1、茶树优良品种的概念茶树优良品种,是同当地原有品种比较而言的。
一般认为,茶树优良品种应该是在一定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和栽培、采制制度下,能够达到高产稳产,制茶品质优良,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抵抗能力较强。
因此,只有在同一自然区域内,比较一致的栽培和采制条件下,通过与当地标准种和推广种的对比试验,才能确定品种的良莠。
同时,还要根据各个茶树品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制茶工艺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特点,才能得以发挥。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良种良法。
茶树的良种良法,更有甚于一般农作物,它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栽培方法,而且还要求有良好的制茶工艺。
这一点往往被有的生产者所忽视,必须加以强调。
在茶叶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不同的栽培环境和不同的茶类花色,也会给茶树良种赋予不同的概念。
譬如,高山茶园和低丘茶园,对茶树良种的要求,就各有侧重;红茶区和绿茶区,对茶树良种的要求,更有明显区别。
茶树良种是在特定的生态和栽培采制条件下形成的。
因此,必须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栽培特点和茶类要求选定茶树良种。
构成茶树优良品种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包括丰产性、适制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
选用茶树良种,应根据上述性状,综合评定,样样都好,最为理想,然难以获得。
如果某一方面突出,其他方面一般,而当地又很需要,也可以作为茶树良种加以利用。
在茶叶生产上,常使用品种、品系、类型、群体等名词,这些名词的含义,根据我们以往确定的标准,说明如下: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性状和特性比较一致而稳定,并且已有生产栽培者,称为品种。
例如福鼎大白茶、龙井43等。
品系新选育出的材料,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性状和特性比较一致而稳定,并且已有一定数量的繁殖后人,在未投入生产栽培之前,称为品系。
例如菊花春、大叶云峰等。
群体品种某一茶区的茶树群体,在植物学、生物学和经济学上,具有一定特点和一定稳定性,但组成复杂,类型很多,而难以某一类型作为代表,则称为某某地方群体。
全国茶树良种的编号是由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审批的,其中包括一系列的茶树品种。
其中,龙井43号在1987年被认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37号(GSCT37)”,又在1994年被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良种,编号为“华茶60号(GSCT60)”。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茶树良种的编号,例如龙井群体、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
这些编号都是由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审批,用于表示不同品种的茶树。
如需更多全国茶树良种的编号信息,可以查阅中国茶叶学会编撰的《中国茶树品种志》或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官网公布的信息。
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有哪些作用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有哪些作用选用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增加茶叶产量。
在同等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下,良种可以比一般品种增产20-80%,甚至更大。
〔2〕提高茶叶品质。
改善栽培管理措施和采制技术,虽然在肯定程度上可提高茶叶的品质,但茶叶品质的好坏,主要还是由芽叶的内含物和外部形态特征所决定的。
如云南大叶种制的红茶,内质浓强鲜爽,香气高长,汤色红亮,品质优异,这主要是由于云南大叶种多酚类的含量高。
不同品种,芽叶的样子大小、叶片的厚薄、茸毛的多少、叶色的深浅、节间的长短、叶内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以及组成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3〕增添茶树的抗逆性。
随着茶叶生产的进展,茶区面积不断扩大,要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必需选用抗逆性强的茶树良种。
〔4〕调整劳动力和制茶设备的使用。
目前,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地区或国营茶场,由于茶树品种较单一,在茶季"洪峰期',往往出现劳力紧急的现象,该采的茶叶不能准时采下来,有的就是采下来了,也因加工机械缺乏而不能准时加工,造成鲜叶坏变质。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需留意早、中、晚生良种的搭配。
〔5〕提高采茶效率。
品种不同,发芽密度、整齐度以及芽叶大小也不同,选用发芽整齐、芽头密度大、物候期一致的优良品种,可以提高采茶效率,实现茶园机械化,减轻采茶工的繁重劳动。
育种上,优良的茶树品种,可通过选择、引种、杂交和人工诱变等途径去获得,而选择法是作物育种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要选育出优良的品种,必需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目标要明确。
总的来说,高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是茶树育种的主要目标。
但在目前条件下,任何一个良种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多次采叶且商品性强的经济作物,因此,在照看到综合性状的基础上,重视品质方面的性状的选择是很必要的。
〔2〕选择材料要丰富。
在选择过程中,要征集和创造大量的变异类型,以便经过充分的讨论了解,从中选育出优良的品种。
无性系茶树良种品种介绍迎霜:小乔木型、中叶类,属早芽种,春茶发芽期一般在三月上、中旬,发芽密度等,育芽能力强,茸毛多,持嫩性强,产量高。
适制绿茶类名优茶,成品条细紧,色嫩绿光润,香高鲜持久,味浓鲜爽,汤色嫩绿清亮。
制龙井色泽好、效益高,浙江省良种高效茶园示范基地-应桂岩五千亩大面积亩产值高达近万元(1999)年,用的就是”迎霜”这个无性系良种。
龙井43:系中国茶科所从西湖龙井茶区选育而成,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灌木型,中小叶类,属早芽种。
春茶发芽期一般在三月中、下旬,育芽力特强,发芽整齐,密度大,芽叶短壮,茸毛少,产量高。
适制绿茶类名优茶,如制扁体型龙井,成品外型扁平光滑、挺秀,色泽嫩绿,香郁持久,味醇爽口,汤色清绿明亮,叶底微黄绿,幼嫩成朵。
乌牛早:灌木型,中叶类,属、特早芽种。
春茶发芽期一般在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分枝较稀,叶片绿,较少茸毛,适制绿茶类名优茶。
595:小乔木型、大叶类,在浙南栽培采制芽芯做成品茶出花香乃至兰花花的概率高,且非常耐泡,冲泡5-6杯仍有味。
祥见《中国茶叶加工》2000年3期P18-19《龙泉白天鹅茶的采制及花香形成初探》一文。
平阳特早:发芽时间与乌牛早基本持平或略早,该品种较国内早茶平种最显著的特点是--无花蕾、且无性繁殖能力强、营养生长旺盛、发芽整齐、持嫩性强,适制性广,成品茶香气较高。
银猴:(原福云池边3号、波绿):小乔木型、大叶类,属早芽种。
春茶发芽期一般在三月上旬,比迎霜略迟,发芽密度中等,育芽力强,芽叶肥壮,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产量高。
适制红、绿茶名优茶,是遂昌银猴名茶正宗原料,制成遂昌银猴,满披银毫,色绿光润,香气清郁持久,味鲜醇爽口,汤嫩绿清澈,叶底绿成朵明亮。
茶树良种的选育原则
1.明确选种目标
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是茶树良种选育的主要目标。
但是实践证明,并不是一个茶树良种在任何茶区都是同样适宜的,因此,应根据当地生产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具体确定选种目标。
如同一品种不可能制出各种茶类都是同样优异,应根据当地生产的茶类有所侧重,这就是适制性;又如在常发生冻害的地区,就要侧重于选育抗寒性强的品种。
2.抓住选种季节
茶树性状的表现,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所以当选择目标确定之后,必须抓住关键时期对选择对象进行多次观察比较,以求正确地掌握该选种茶树的性状。
如按发芽迟、早选种,就要抓住春茶开始萌发时观察。
3.搜集丰富的材料
育种工作中应征集和创造大量的变异类型,从而进行充分的研究,以选育出优良的茶树品种。
若仅局限于在少量的材料里进行选择,很难取得良好的选种效果。
4.注意培育条件
品种的优良性状往往是在优越的栽培、管理环境条件下充分地发挥出来的。
因此,选种材料须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加以培育。
茶树良种繁育实施方案茶树是中国特产,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而茶树良种的繁育对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茶树良种的繁育,我们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下面将就茶树良种繁育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茶树良种的选育是茶树良种繁育的第一步。
茶树的选育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
在选育过程中,需要对茶树的生长特性、抗病虫害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选育出的茶树品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其次,茶树良种的繁育需要进行良种繁殖和扩繁。
良种繁殖是指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的方式,将选育出的茶树良种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种苗。
同时,还需要进行扩繁工作,将茶树良种进行大面积的种植,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茶树良种繁育的实施方案中,对于茶树的栽培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茶树的栽培管理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可以提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茶叶的品质。
另外,茶树良种繁育的实施方案还需要重视科技创新。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加快茶树良种的选育速度,提高选育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还可以利用遗传工程等技术手段,改良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品质特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茶树良种繁育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茶树良种繁育工作的开展,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茶树良种繁育的投入,推动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总之,茶树良种繁育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推动茶树良种繁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茶树良种的概念
茶树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在比较一致的栽培和采制条件下,与当地品种和推广种相比较,无论在茶叶产量上还是产品质量上,以及对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茶类适制性等等方面都表现优异的,称为茶树良种。
这也是对茶树良种一般的经济指标要求。
同时,还要根据各个茶树品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和制荼工艺,以发挥优良品种高产优质的特点。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良种良法。
它既要求良好的栽培方法,又要求有良好的采摘技术和制茶工艺。
茶树良种是在特定的生态和栽培、采制条件下形成的,高山茶园和平地茶园,对茶树良种的要求各有侧重。
红茶、绿茶和青茶对茶树良种的要求,更有明显区别。
因此,必须根据地区的自然条件、栽培特点和茶类要求来选定茶树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