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程说明

数学课程说明

数学课程说明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数学课

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介绍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一、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同时,数学课程也旨在帮助学

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观念。

二、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两个阶段。

1.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几何、

函数与图像、统计与概率等。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关

于数与数量关系、代数运算、几何形状以及统计概率等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

题解决的能力。

2.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与函数、数与图形、立体几何、数理统计、数学思想方法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高级知识和方法,如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几何证明与推理、统计与概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抽象思维、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2. 连续教学法

连续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连续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 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 32 2.极限 (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 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 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 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 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 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 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 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 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 期: 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

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 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 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纪修於崇华等编,《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振民,数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选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源渠,方企勤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本课程按[1]的逻辑顺序并在其中取材.本课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只介绍数学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星号的内容略讲或删去,相应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将在数学分析方法课开设.

数学课程标准介绍

一、世界各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状况和数学课程的特点 ● 美国——引领着国际潮流 成功之处: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强调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重视数学的交流;强调技术的使用。 ● 英国——坚持自己的风格 就2000年版的英国国家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一简单介绍:强调数学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学业水平的灵活性;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主张课程的综合性。 主要的缺点是:过分注重数学概念和问题的背景,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每一学期涉及的课题太多(被称为跳来跳去的课程),学习过程不够集中与连续;教学内容比较宽泛,深度不够(被称为一英里宽,一英寸厚的课程),知识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等等。 ● 新加坡——受到英国的影响 图一:新加坡的数学课程框架 ● 日本——受到美国的影响 此次数学课程改革主要的特点有: 1. 提倡个性教育,贯彻弹性原则。 数学问题 解决 元认知 技能 过程 态度 概念 监控自身的思维 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数值计算 代数运算 空间直觉 数据分析 测量 使用数学工具 估计 信念,兴趣 欣赏,信心 坚定 推理,交流和联系 思考技能和解题策略 应用和建模 数值的,代数的 几何的,统计的 概率的,分析的

2.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3.进一步精简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将课程内容难度较高的部分删除或放到更高年级 中。 4.提倡选择性学习。 5.在数学课程中新增设综合学习(又叫做课题学习)的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透过综合 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或者是综合数学与其它科的知识来解决所要研究的课题。 6.重视个别差异,尤其是针对特殊学生。 二、我国以往数学课程的特点及评析 ●数学课程目标:重心传授知识和技能 ●数学课程内容:知识面显得狭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学习评价 三、学生发展现状 国际评价项目: TIMSS(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和PISA(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学生能力国际评价)是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两个国际评价项目,它们分别吸引了数十个国家的参与,因而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其评价理念、评价指标和内容也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TIMSS于1995年发起,每四年为一个周期,评价目标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的发展趋势。数学之所以被IEA(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选为研究的第一个领域,不仅是因为它是每一个国家的核心课程,而且大多数国家都在进行有关科学和技术教育改革的项目,而作为它们的基础的则是数学的学习;此外,IEA也认为,从逻辑上看,数学也是一门在不同国家背景下最容易达成一致的学科。 PISA 是由 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创立于1997年,是由OECD成员国政府所致力的一项在共同的国际框架下进

教育机构数学课程介绍

初中数学主要分为代数,几何,统计概率三个板块。而其中的二元一次方程,函数,三角形,直边形,圆形的计算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以及易错点。 **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心针对学生的难点和考试中的重点,安排“1对1”专职教师指导教学,用高胜独特的教学体系,独到的教学材料,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启迪思维,传授方法,使其触类旁通,真正有效学习。而高胜教师更凭借自身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形成内在动力。中心教考分离,设有严格的体系监督教学,并及时根据学生进步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初中数学主要有以下几类课程 基础学习课程:紧扣教材大纲,逐章系统讲解 按照教材章节体系全面讲解,结合各章节历年考情分析、重难点以及典型例题进行系统解析,帮助考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点、全面夯实基础。 强化提高课程:突出重点难点,归纳知识体系 全面提炼课程知识精华,侧重讲解重点、难点,强化学员对课程考点的掌握,提高学员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复习效果。 习题精讲课程:剖析解题思路,掌握做题技巧 精选大量极具代表性的习题,深入剖析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提炼解题技巧,指导学员熟悉考试题型、掌握命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冲刺串讲课程:梳理重要考点,预测考试方向 考点串讲:梳理重要考点,预测命题方向。模考点评:精讲试题,识别考试陷阱。考前串讲:考前在线直播,名师预测考情;预测考试方向,传授应试技巧。 中学奥数课程 **教育,坚持一对一辅导,特设一对一特色奥数课程,由奥数功底深厚,做奥数培训、数学辅导多年的资深老师授课。课程注重游戏、实验操作,联系生活实际,讲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让孩子爱学、乐学、善学;注重启发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把复杂的奥数难题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让学生快乐轻松获得奥数高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描述

《高等数学》课程描述 高等数学是工科类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为学习后继课程(如:工程数学等)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等基本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其分析计算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自学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工科类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学中应以分析和运算方法的掌握为重点,并注重与各专业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同时对基本理论应择重有所了解。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数学基础,又便于提高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获得: 1)一元函数微积分学; 2)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 3)多元函数微积分学;4)无穷级数;5)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具有抽象性与科学性、较强的逻辑性及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主要内容: 1.函数的概念(定义、表示法),函数的几种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 2. 数列极限的概念,函数极限的概念(x→xo与x→∞时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无穷小性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两个极限存在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的结果:lim x→0sin x x =1,lim x→∞ () 1 1 + x x=e,无穷小量的比较。 3. 连续函数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叙述)。 教学时数12课时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主要内容: 1.导数的概念(定义、几何意义、几何应用),函数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导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 2.微分的概念,微分运算法则,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16课时 第三章: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主要内容: 1.中值定理(罗尔、拉格朗日、柯西定理),洛必达法则,泰勒中值定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须要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课程任务: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高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知识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参考学时:192学时 (四)课程学分:1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便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方法,如学生讨论,多媒体图形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型,同时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采用形式多样课堂以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讨论、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评价方法 本课程是基础课,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创新意识、学习方法、综合应用数学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有梯度的评价方法,以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阶段考核等)与终结性评价(期末书面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教学条件 教师通过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学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成为可能。 4.教材编选 教材的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教材内容要注意与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衔接,做好知识的整合。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专业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展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的形成过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要利用多种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素材。内容的表述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与可读性。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研究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研究需求。学生的数学研究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

数学课程说明

数学课程说明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数学课 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将介绍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一、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同时,数学课程也旨在帮助学 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观念。 二、数学课程内容 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两个阶段。 1.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概念与运算、代数式与方程、几何、 函数与图像、统计与概率等。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关 于数与数量关系、代数运算、几何形状以及统计概率等基础知识和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和问 题解决的能力。 2.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与函数、数与图形、立体几何、数理统计、数学思想方法等。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高级知识和方法,如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几何证明与推理、统计与概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抽象思维、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三、数学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课程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2. 连续教学法 连续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3. 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

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通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吧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区。 二、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介绍

《数学课程标准》介绍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介绍,使学生深入了解新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和我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数学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特点,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结构。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与阅读文献 四、教材分析: 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我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创新以及新课程目标与内容特点。 五、教学程序: 3.1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 3.1.1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发展越来越依赖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创新人才,越来越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提交的报告《学习一一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在当今信息时代,通过不断加重课程负担来满足社会对教育无止境的需求,既不可能也不合适,必须改革知识为本、学科中心的课程教材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程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改革之所以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是因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放映,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正因为如此,20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各国政府在推进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中小学课程改革,将其作为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优先予以政策考虑。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世界主

《数学分析(中)》课程标准

《数学分析(中)》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数学分析(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6733 〕承担单位〔师范学院〕 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26日〕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1)课程性质:《数学分析(中)》是数学教育专业三年制专科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开设,为深入理解中小学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师职业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继的所有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本课程前置课程是《数学分析(上)》,后续课程有数学分析(下)。 2.学习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级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分和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分析的概念、性质;理解并掌握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及级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相应计算,能够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3.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课堂为载体,根据中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内容;本课程采取讲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闭卷笔试为导向组织教学考核。 表3-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表2课程总体设计

4.教学设计 表3学习情境设计

5.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组成。平时考核:听课出勤、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小测验、课堂提问题等,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试卷可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及证明题。 (2)考核标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数学.符合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理论基础要求和职业资格要求。 6.课程资源 (1)硬件要求:多媒体课件 (2)师资队伍:数学教育专业团队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4人。 (3)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为《数学分析讲义》(上、下册),刘玉琏编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课程标 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和指导,它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包括数学学科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在 数学学科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数学学科的普适性、严谨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数学学科的基本要求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数学的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 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应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和指导,它对于学生的 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数学课程标准,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校本课程

数学校本课程 简介 数学校本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研究的一门数学课程。它是按照 教育部相关规定,由各个学校自行制定和实施的课程。数学校本课 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 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 数学校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计算、推理和分析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数与代数:数的概念、运算、方程和不等式等; 2. 几何与测量:几何图形、空间与形体、相似与全等等; 3. 数据与概率:数据处理和分析、统计与概率等;

4. 函数与微积分: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导数和积分等。 教学方法 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灵 活运用。一般来说,数学校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教学方法可以包括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研究性研究等多种形式。 评价方式 数学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评 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能 力发展和态度表现等因素。 总结 数学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 生的数学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育部要求各个学校制定和实施数学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

高等数学课程说明

高等数学课程说明 1、《高等数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任务《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同学把握一元及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等基础学问,学会用运动和转变的观点思考问题,拓展同学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力量;初步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二、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数学》是争辩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提高同学文化素养和学习有关专业学问的重要基础。本课程要使同学在学习初等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把握高等数学的基础学问和思维方式,为同学学习专业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程供应必需的数学基础学问和数学工具。三、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视与高中〔职高〕学问的连接 2、及各专业学问的必需,以把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贯彻拓宽基础、强化力量、立足应用的原则。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既兼顾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应用性和有用性。逐步培育同学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力量、确定的规律推理力量、比较娴熟的运算力量以及自学力量。教学要求:1、在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适度淡化基础理论的严密论证和推导,加强与实际联系较多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方法教学。留意基本运算的训练,简化过分冗杂的计算和变换;2、结合数学建模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加强对同学应用意识、爱好、力量的培育;让同学学会利用常用的数

学软件,完成必要的计算、分 3、析或推断;教学过程中,逐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尽量结合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日常教学;3、教学中以极限、导数、积分、微分方程及应用等学问为主线,着力培育同学利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取概念和原理的力量。四教学内容〔单元、课题或章节〕、教学目标与学时支配模块〔1〕微积分序号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学时支协作计课堂讲授课内实践专项实践11、初等函数;2、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图像、振幅、周期、相位〕;3、复合函数;理解函数的定义,了解函数的基本性态——周期性、有界性,特殊是正、余弦曲线在机电、采矿专业方面的应用。理解函数的复合关系,了解初等函数的定义,生疏分段函数的概念。4421.数列极限;2.函数极限;3.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4、4.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5.两个重要极限;6.函数的连续性;领悟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生疏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定义及性质,把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及计算极限的常用方法。了解函数连续与间断的定义,知道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会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求函数的极限,会求连续函数和分段函数的极限,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函数的极限。12123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4、函数的基本求导公式; 5、复合函数的导数; 6、隐函数的导数; 7、微分及其应用;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转变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娴熟把握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导数的基本公式,了解微分的概念,会利用微分

数学课程说明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学校名称:凤山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70课时(含机动) 授课教师:白永芳 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进行小数和加减法的练习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了解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定与鼓励。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在学习简便计算的练习中学习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法》,了解传染病的分类,还有对传染

数学课程标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范文(简单)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范文(简单)王寨中心完小刘晓敏 课程说明书是课程教学任务的一个明确,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一个前提,是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本册教学内容 (1)关于本册教学内容的分类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根据4个领域分类,其中 1、数与代数(4) ①数的运算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②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③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2、空间与图形(2) ①测量第六单元面积 ②图形与位置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3、统计与概率(1)第三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4、实践与综合运用(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设计校园) 另外,还安排了第十单元总复习,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关于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 3、结合现实问 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 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3)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指南针:学生可以购买,也可自制(第一单元) 2、年历卡:学生收集,也可自己制作(第四单元) 3、24时计时法的钟面型:(第四单元) 4、面积单位卡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多些(第六单元) 5、其它教具:P114思考题复印多份,空白的统计图纸(第三单元) (4)关于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周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起止日期3.3-3.7计划进度位置与方向 课时安排41、3441、1、22、241、1、21、31、1、243、14241、2、1444 备注清明休息劳动节休息儿童节休息、端午节休息3.10-3.14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3.17-3.21笔算除法3.24-3.28笔算除法3.31-4.44.7-4.11笔 算除法、整理和复习、月考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4.14-4.18年、月、 日4.21-4.25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法4.28-5.25.5-5.9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面积5.12-5.16面积5.19-5.23面积、 小数的初步认识5.26-5.30小数的初步认识6.2-6.66.9-6.13月考解决问

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社会及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学教育在我国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即使在现代社会,数学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因此,提出了《数学课程标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是一部详细、系统的标准,涵盖了数学教育各项活动,从根本上指导和规范了我国在必修数学学科教学方面的精神、内容、方法及过程。它的核心是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的真谛,逐渐形成健康的数学思维,积极投入到科学思维的发展、数学方法与运算的掌握,以及如何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1、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的真谛:《数学课程标准》以'探索数学 的真谛'为核心思想,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的真谛,是指要让学生通过 大量的实际操作,正确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技巧,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深入理解数学规律,有效利用数学系统的各方面内容,使之为解决实际问题和发现新方法服务。 2、形成科学观念与健全的数学思维: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形成健全的科学观念和数学思维,重点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愿意探索、乐于探索、能够探索。在做习

题时,要让学生根据新知识的学习,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项数学技能去解决问题。 3、积极投入到科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科学思维的发展中,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各种策略,学会运用数学和科学的方法从事多种研究并应用到现实中去。 4、掌握数学方法与运算:《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与运算,掌握各类数学概念、思想、表达式及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运用,以及熟练掌握数学计算中的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乘方、积分、微积分等,并能熟练操作。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一、基本理念 二、设计思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与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与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