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合理处方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根据医院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一)门诊不合格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并填写《处方干预记录表》更改后调剂。

2.属于书写规范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的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在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上报药剂科、医务科(定期),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单记录通知医嘱处方医生。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违纪处罚规定)处罚,以医院《督察通报》的形式通报。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师注意。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师注意。

医院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医院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落实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提高医院的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对点评处方结果实施干预,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处方干预的目地 处方干预的目的: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优化药物治疗,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合理。 二、处方干预的依据 1.卫生部下发的《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市三院处方点评制度与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3.药师要掌握丰富的药学知识和技能,掌握药物治疗与疾病的关系。 三、处方干预实施方法 1.坚持每月进行处方点评工作,将点评结果定期上报医务科,点评结果应作为干预性意见和建议及时通报相关临床医生。 2.坚持每月进行不合理处方统计工作,上报点评结果,通过行政手段规范医生处方行为。 3.审方时发现处方不规范问题和不适宜问题,及时与相关医生进行沟通,进行即时性干预措施,提出修改建议;若在原处方上修改,修改处留医生的签名;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查房时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

嘱医师沟通,修改。 4.若干预与患者出现矛盾,使干预不得不终止时,将原处方留出,再次与医生进行沟通,避免下次出现重复问题,杜绝用药安全隐患。 5.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培训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 6.设立用药咨询电话,及时解答临床关于药品规范名称、药品包装规格,剂型,用法用量,药品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药品信息问题,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 四、处方干预的重点 1.药品剂量和用法的正确性的干预 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医生未按照药品说明书一般用法、用量开具处方的,药师应与医生沟通提出修改意见,若医生坚持诊疗必须执行该用法时,医生应当注明理由,并在该药品用法、用量处再次签名方可有效。 2.处方超量的问题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专指我院《处方管理实施细则》中归定的39种疾病),处方量可适当延长至30天;其他疾病如需增加处方量,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3.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处方问题

医院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政策

医院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政策 背景 近年来,医院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制定一项有效的干预政策势在必行。 目标 本政策旨在纠正医院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药管理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政策内容 1. 医院不合格处方干预: - 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机制,对医院处方行为进行评估,发现不合格处方及时整改。 - 通过加强医师培训,提高医师的专业知识和药品认识能力,减少不合格处方的发生。

- 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处方审核制度,严格把关处方合理性。 2. 不合理用药干预: - 开展药品信息宣传活动,提高患者的用药知识和识别不合理用药的能力。 - 加强药品管理,监测药品供应链,防止低质药品流入市场。 - 建立不合理用药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理用药事件。 控制措施 为确保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政策宣传,让医院和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该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医院的处方和用药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 3. 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和惩戒。

预期效果 采取合理干预措施后,我们预计会有以下效果: 1. 医院处方行为更加规范,不合格处方率显著降低。 2. 不合理用药现象减少,患者用药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3. 医药管理水平提升,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 结论 针对医院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问题,制定干预政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医师培训、加强管理监督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能够改善当前的医药管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这将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注:本文档所述政策为虚构,仅作为范例使用。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制度编号:YSGL-307 制定部门:药学部制定日期:2012.06 修订日期:2018.03 修订次数:2次生效日期:2018.04 为了落实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根据我院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制定制度如下。 一.门诊不合格处方的干预措施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修改并双签名后调剂,相关工作做好记录。 2.属于书写规范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个别情况电话通知开方医师注意,普遍情况通知相关科室主任加强管理.不规范处方门诊药房按月汇总,上报药剂科、医务科,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4.各调剂室将不合格处方及时登记,上报药剂科、医务科、门诊部。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措施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宜用药医嘱单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由医师修改后方可调配,相关工作做好记录。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违纪处罚规定)处罚通报。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各临床科室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医嘱)的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4. 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是指对于医药行业中存在的不合格 处方和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监管的制度。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 是医药行业中一些问题的体现,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建 立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合理用药具有 重要意义。 不合格处方是指违背了医疗行为规范、存在违规行为的处方。不合格 处方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处方内容不规范,如用药名称缺失、剂量不 明确等,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用药错误;二是处方超过规定时间限制,有些 治疗周期较长的慢性病需要定期更换处方,如果超过时间限制,可能会影 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三是处方用药过多、过频,有些医生可能过度用药或 者给患者开了其他不必要的药物,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 能产生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用药方式和不规范的 用药行为。不合理用药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患者没有按照医嘱用药, 或者未按时、漏服药物,这样会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二是患者过量用药 或者滥用药物,这样容易导致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三是患者自行选择药物,如果患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判断,可能会选择错误的药物, 从而延误病情。 为了解决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问题,需要建立不合格处方不合理 用药的干预制度。首先,要加强对医生的规范和教育,提高医生的处方质 量和规范化水平。医学教育应该强调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科学用药的知识,医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提倡依据临床指南和循证医学的理念开展 诊疗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处方和用药的审核和监管。建立完善的处方审

核制度,加大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监督力度,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纠正。同时,要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监测和管理,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再次,要推广并加强患者用药教育,提醒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引导患者加强对药物的自我管理和监测,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在建立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监管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用药意识。三是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医药行业的数据进行及时收集和整理,为干预和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四是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总之,建立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规范和提高医疗行为,加强对不合格处方和不合理用药的监管和干预,才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性,提高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处方和用药的 合理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合理处方和不合 理用药干预的情况。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浪费医疗 资源。因此,需要对不合理的处方和用药干预制度进行和完善。 首先,不合理处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生处方过多、过久或者过强。 医生在面对患者时,往往会出于安全考虑,选择使用较强的药物来治疗疾病,以达到快速、有效的结果。然而,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使药物逐渐失去疗效。此外,长期使用过多的药物也会增加患者负担,并 可能引发其他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医生的处方行为应加强监督和限制, 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其次,不合理用药干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或药企对药品的推 广宣传和销售行为。为了提高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一些药企会采取不正 当手段来进行营销推广,包括贿赂医生、虚假宣传等。这种行为不仅违法 违规,还可能导致医生倾向于过度使用这些药品,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用药 负担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整治医药行业乱象,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不合理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干预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负担。不合理处方和用药干预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过度使用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费用,还会导致药品的浪费。而医疗 机构和药企的不合理推广和宣传行为也会增加医疗费用和患者的负担。因此,需要加强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管控,防止不合理处方和用药干预 造成的经济损失。

针对不合理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干预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和 完善: 1.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合理用药和处方的意识。医生要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同时, 医生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让患者 能够理解和配合治疗。 2.加强对医生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处方审核制度和不合理用药 干预机制。通过加强医生的处方行为的审核和评估,发现和纠正不合理处 方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用药干预行为,要依法打击和惩罚,遏制不合理用 药的现象。 3.加强对药品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和推广行为。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保证药品市场的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医 疗机构和药企的监督,推动医药行业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的管理,实行合理支付制度和医疗资源 的合理配置。通过建立按病种付费和医保支付制度,引导医生和患者在用 药方面的理性决策。此外,还要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控,防止不合理处方 和用药干预造成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不合理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干预是当前医疗体制亟待解决的 问题。通过加强医生教育和监督、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实行合理支付制度 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和完善处方和用药干预制度,提高患者的用药安 全性和保障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了加强处方的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率,特制定我院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如下: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 2、属于书写规范不合格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处方医师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上报药剂科、医务科,再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3、药房对不合理处方及时登记。 4、处方点评检查出的问题处方,集中上报医院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单及时通知医嘱处方医生。 2、每周大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药事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进行督查,对严重的不合理用药行为予以行政干预,按照医院的《临床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处罚规定》进行处罚,并在全院通报。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医院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加强临床医师和药师《处方管理办法》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与考试,提高合理处方(用药医嘱)水平。 3、加强门诊药房处方的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登记与拦截,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将不合理处方退回修改。 4、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一个月处方权,待培训后考核合格重新给予处方权。 5、药剂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处方(医嘱)质量进行点评,将点评结果通报,并按《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及考评细则》讲行处罚。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 2.药物用量或用法不正确的。 3.给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以上药理机制相同的药物。 4.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5.抗菌药物静脉给药联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厌氧菌药物除外)。 6.门、急诊病人静脉给药一次处方量超过三天的。 7.门、急诊病人使用特殊管理级抗菌药物的。 8.超剂量用药的。 9.中药制剂与其他药物配制于同一瓶液体中进行输液的。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

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5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12.处方书写不清晰的。 二、门、急诊不合理用药的界定标准

不合格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

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用药干预制度为了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的管理,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处理 1、通过四查十对,发现明显用药错误、配伍禁忌的不予调剂,原处方退回。电话通知处方医师更改后调剂,并进行登记。 2、属于书写规范的情况,在不影响患者用药的情况下,调剂发药。而后通知门诊部,由处方医师到调剂室更改。如未按照规定的时间修改,进行登记由药学部定期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3、处方评价检查出的不合理处方,集中上报医务部处理。 二、住院患者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理 1、检查出的不合理或不适应用药医嘱,通知主管医生整改。 2、临床药学查房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嘱医师沟通,修改。 3、医院每周行政查房检查出的问题,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处罚。 三、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务部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 2、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水平。

3、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附: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界定标准 一、门、急诊不合理处方的界定 1、处方缺项。 2、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生未注明过敏试验及判定结果的。 3、一张处方超过 5 种药物的(营养补液和皮肤特殊用药除外)。 4、药品不使用通用名书写的。 5、处方涂改不签名的。 6、每张处方超过一名患者用药的。 7、药物剂量.剂型.规格.用法.用量不注明或书写不规范的。 8、病人年龄书写不规范的。 9、医生签名不与备案相一致或不签全名的。 10、药品剂量和数量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 11、药品剂量不使用公制单位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