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现代文,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2
初一文综知识点总结文综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主要包括语文、历史和地理三个部分。
在初中学习阶段,文综学科的内容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和概念,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下面我将对初一文综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运用:包括词的意思、造句和词语搭配等方面的知识。
要求同学们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2. 课文理解:包括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背诵课文。
3. 作文写作: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作文训练,提高作文水平,掌握写作技巧。
4. 古诗文诵读:要求同学们能够熟练朗读古诗文,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5. 古诗文鉴赏:要求同学们能够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用心和感情。
6. 文言文阅读: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7. 现代文阅读:要求同学们能够读懂现代文的内容,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8.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9. 文学常识: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和名著的内容,扩大文学知识面。
10. 语言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技巧,要求同学们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内容。
2. 世界古代史: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印度文明、中世纪欧洲等历史内容。
3.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清朝末年、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时期的内容。
4. 世界现代史:包括世界两次大战、冷战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等历史内容。
5. 历史事件: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和理解。
6. 人物传记:包括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理解。
7. 历史地图:包括历史地图的绘制和理解,了解历史地理的变化。
8. 历史文化:包括一些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扩大历史文化知识面。
9. 历史思想:包括一些历史思想的了解和理解,了解历史上的思想变迁。
10. 历史演变:包括一些历史演变的了解和理解,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初一语文必背知识点打印一、古诗词1.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1.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生活是一个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是新的学科和知识点。
为了帮助安徽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下面将对各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I. 语文1. 文言文- 基本句型和常用表达- 名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2. 现代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理解主旨大意和关键词- 阅读技巧和扩展阅读II. 数学1. 整数- 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四则运算- 整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3. 几何- 长度单位的换算- 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概念-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III. 英语1. 词汇- 基本词汇和常用短语的学习-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 词汇拼写和用法的应用2. 语法- 句型的构成和基本语法规则- 动词时态和语态- 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 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 根据文章推测意思和推理判断- 阅读速度和识别信号词IV. 物理1. 力学-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概念- 牛顿三定律- 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2. 光学- 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原理- 光的颜色和光谱V. 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合物的命名和反应式2. 物质的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中和和盐的形成- 燃烧和腐蚀反应VI. 生物1. 细胞学-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和有丝分裂- 细胞器的作用和相互关系2. 多样性与环境-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和物种保护上述是对安徽初一各科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努力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和进步!。
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比较语文作为学科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在初一学年,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点,包括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
本文将针对初一语文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对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进行比较。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在初一阶段需要学习和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言文阅读主要包括古代文化、历史事件和名著名篇的阅读。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言文基本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字词的使用、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学生需要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兼词用法和虚词等。
2. 古代文化知识:文言文中经常涉及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儒家思想、史书记载和古代制度等。
3. 名著名篇阅读:学生需要阅读和理解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和《论语》等。
这些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在初一阶段需要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文章阅读、新闻阅读和散文阅读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现代文知识点归纳:1. 文章结构分析:现代文中的文章通常包含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 新闻阅读与信息处理:新闻阅读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阅读新闻报道,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并能够准确地提取和处理信息。
3. 散文阅读和鉴赏:散文是现代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包括游记、随笔和议论文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鉴赏散文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比较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有一些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1. 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对学生而言可能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
初一的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下是对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古诗词鉴赏本学期,同学们将学习多首经典古诗词,如《春夜喜雨》、《登鹳雀楼》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通过背诵和赏析,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之一。
同学们将阅读多篇经典现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技巧本学期的写作训练将涉及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
同学们要学会运用恰当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生动。
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学期,同学们将学习多篇文言文,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句式、修辞等特点,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5. 传统文化本学期,同学们将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如《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选读,以及一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介绍。
通过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6. 综合实践活动本学期,同学们将参与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总之,初一语文下册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文学鉴赏,又有现代文阅读;既有写作训练,又有文言文学习;既有传统文化学习,又有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不断进步,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
1. 字词积累。
- 字音。
- 重点关注课本后的字词表,如易读错的字:“确凿(záo)”不能读成“zuò”;“菜畦(qí)”的“畦”字读音要准确。
- 多音字,如“宿”,在“住宿(sù)”“一宿(xiǔ)”“星宿(xiù)”中读音不同,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
- 字形。
- 注意形似字的区别,例如“辩”(辩论)、“辨”(辨别)、“辫”(辫子),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 课本中的重点词语字形要牢记,像“人声鼎沸”的“鼎”字写法,不能写错。
- 词义。
- 理解课本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如“油然而生”,基本义是自然而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
- 掌握近义词的区别,“静谧”和“安静”,“静谧”更强调环境的寂静。
2. 文学常识。
二、文言文知识。
1. 实词虚词。
- 实词。
- 常见虚词如“之”“而”“其”等的用法。
“之”有“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用法;“而”有表并列、表转折等用法。
2. 文言文翻译。
-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 特殊句式要注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内容概括。
- 人物形象分析。
- 语句赏析。
- 从修辞角度赏析,如比喻句“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矮松的形态。
- 从描写角度赏析,如环境描写“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烘托出“我”当时孤独、绝望的心情。
2. 散文阅读。
- 散文的线索。
- 散文的主题理解。
四、写作。
1. 记叙文写作。
- 审题立意。
- 结构安排。
-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开头要吸引读者,中间内容要具体,结尾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
语文阅读的知识点总结初一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以下是初一语文阅读知识点的总结:一、文学常识1. 文学概念:文学是人们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是语言文字艺术的综合体现。
2. 文学体裁:古代的文学体裁主要有诗、词、赋、曲、文;现代的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剧本等。
3. 文学题材:文学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生、自然、爱情、家庭、友情、社会等各个方面。
4.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包括对作品主题、情节、形象、语言、结构等多方面的鉴赏。
二、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文言文的构词规律、句法特点、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
2. 文言文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要注重词句的理解和翻译,同时要理解作者的思想。
3. 文言文名句背诵:背诵文言文名句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1. 现代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议论为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鉴赏要注重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对议论部分的把握。
2. 现代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手法为主的文学体裁。
阅读小说要注重对情节、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3. 现代诗歌:诗歌是一种以语言韵律和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文学体裁。
阅读诗歌要注重对韵律、形象和意境的理解。
四、古代文学名篇阅读1. 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
阅读古代诗词要注重对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有《庄子》、《韩非子》等名篇,阅读古代散文要注重对作者的思想和语言的理解。
3. 古代小说:古代小说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篇,阅读古代小说要注重对情节、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的理解。
五、阅读策略1. 阅读理解:要注重对文章主题、结构、内容的理解,对生词、短语的翻译。
2. 阅读速度: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辞: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初一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语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的知识点主要围绕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初一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汉字书写:掌握正确的笔顺和笔画,了解汉字的结构和构造。
- 词汇积累:学习新词汇,理解词义,掌握词性。
- 语法结构:理解主谓宾等基本句式结构,学习使用连词、介词等。
-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基础: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词汇。
- 文言文翻译: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 文言文理解: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 现代文阅读-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 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 文章细节:注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 写作技巧- 记叙文写作:学习如何叙述事件,表达情感,塑造人物形象。
- 议论文写作:掌握论证的逻辑结构,学习如何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
- 说明文写作: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原理。
### 阅读理解- 理解能力: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
- 分析能力: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 评价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 诗词鉴赏- 诗歌结构: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学习诗歌的格律。
- 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感受诗歌的意境。
- 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初一学生能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
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文体特点及其表达方式总结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总结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文体特点及其表达方式。
一、小说文体小说是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描述场景等手法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阐述。
在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小说文体的特点主要包括:1. 多元化的题材: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小说题材多样,既有现实主义小说,如《茶花女》;也有历史题材小说,如《红楼梦》;还有科幻小说等等。
2. 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有时代背景下的英雄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3. 配景描写:小说中的配景描写是展示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氛围等的描写,可以使读者更好地进入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的情感。
二、散文文体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它注重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以抒发情感、思考问题为主要目的。
在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散文文体的特点主要包括:1. 板块分明:散文一般由多个板块组成,如导语、议论、描写等。
每个板块之间有明确的切换关系,使得整篇散文结构清晰。
2. 情感表达:散文注重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对个人体验和感受的描写,传达作者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3. 个性化的语言:散文中常常使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字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三、诗歌文体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它以压缩的语言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初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诗歌文体的特点主要包括:1. 韵律和节奏:诗歌注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通过诗句的押韵和节奏的变化,传达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2. 富有想象力:诗歌中通常使用寓意深远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
3. 简洁精练:诗歌的表达方式以简洁、精练为主,通过有限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初一下1—3单元课内现代文知识点总结(三)
《老王》
一、文学常识:作者杨绛,本名杨季康,钱钟书的夫人,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和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
著
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
二、内容理解
1、本文主要写了“我”与贫苦的车夫老王交往中的几件小事。
线索:“我”与老王的交往
2、老王的基本情况可用“三独”“三破”或“苦”来概括。
3、这样一个社会底层的凄苦的劳动者为“我”做了什么?体现了老王怎样的品质?
三送:愿意给我们家代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受了人家的好处忘不了,总觉得欠人情,去世前一天硬撑着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品质:老实善良、不贪钱财、帮助别人不图回报,知因图报,有良心,重感情,淳朴。
4、为老王写颁奖词:老王虽然身居陋巷,衣衫褴褛,脚蹬一辆破旧三轮车,出身穷苦卑微,生活凄凉艰难,但
生命垂危仍挂念关爱之人,精神之纯净如无瑕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一个老
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极其淳朴的好人。
5、赏析重点语句8——16段
6、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关切的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女儿送他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感情:同情、尊重、关心、感激。
三、相关练习
(一)课后练习一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
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人道关怀的体现是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个体生命、个体人格、个体价值,尊重和保障法律赋予的个体权利、个体尊严。
作者一家关心老王的生计,尽可能地照顾老王的生意,尊重老王,让他有尊严地挣钱;而老王知恩图报,在作者一家最狼狈的时候,不避风险,倾力相助。
善良之心互相传递、互相支撑,正是基于平等意识的“人道关怀”。
其他参考答案1、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4、对不幸者要有爱心,关心、尊重、帮助他们,不求回报,要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5、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二)课后练习二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一想:在“我”和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者虽然在“文革”中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者同情老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
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意,不让老王吃亏(不要他减半收车费,不让他白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
香油)。
“钱”在作者这一方,是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
的物质手段。
(三)课后练习三细读课文中“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探究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2.在这部分中,又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作者详细描写老王骇人的病容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为后面自责因受惊吓而忽略老王的心意做铺垫。
3.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显
得“糊涂”。
(四)课后练习四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
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
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
作者一家也很
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
2.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
“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
3.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
我”为什么这么说?)
“我知道”重复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
“不过……既然……就”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
(五)课后练习五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理解句子)
理解之一: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
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作
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注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理解之二:作者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
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
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
最后老王送香油和鸡蛋,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
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
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和不
解人意而愧怍。
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六)百练23页1—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