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探究性实验微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生物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稿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中学——宋桐香一、说教材本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交换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下的实验。
这部分知识是七年级下册的重点知识,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本实验以小鱼为材料,材料比较容易找到,虽然操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实验现象较为明显。
大多数学生能发现血管的不同,不仅对知识得以理解区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为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三种不同的血管2.了解三种血管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懂得保护小动物,爱惜生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种不同的血管教学难点:三种血管的区分及功能三、说实验设计:(一)设计理念: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在实验设计中,将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本次实验,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意识。
然后让学生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完成绘图及实验现象的分析交流。
最终实现“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标理念。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实验课的教学难度远远大于知识授新课,怎样上好一堂实验课呢?既能管理好实验课堂的纪律,让每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又能让他们在实验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关键是课堂的结构和这节课的亮点,课堂结构要有逻辑性,让学生们有目的性去学,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一个创新来实现的,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真实性,完成了一个思维的飞跃。
四、说实验过程:(一)实验前准备: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若干、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棉絮、滴管、镊子等实验器材。
(二)创境导入: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川流不息的河流,她养育着代代中华儿女。
那你们知道,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着无数条这样川流不息的河流吗?对!那就是血管。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教案实验名称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目的1、尝试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难点:区分不同的血管。
实验关键毛细血管的寻找方法,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清不同的血管。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纱布,滴管学情分析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课前安排学生每两人一组,准备课本、实验报告和铅笔。
做好上课前的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二、导入导语:“请伸出我们的双手,看看血管,你知道它是什么血管吗?有时不小心划破了双手,会流出鲜血,你知道划破的是什么血管吗?”伸出双手,联系自身实际。
让学生激起一颗好奇之心,引发探索知识内驱力。
三、出示课题明确目标板书课题,并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了解实验目的。
由一个学生读出,学生一起了解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目标。
四、了解实验材料用具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清点实验材料用具。
清点实验材料用具培养清点实验仪器的习惯。
五、实验步骤播放多媒体视频,显示实验步骤观看视频。
明确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实验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向学生强调】1.显微镜首先对光。
2.取放小鱼,方式要正确。
观察时,要勤滴水,但不要使尾鳍处水太多。
3.观察到毛细血管,注意其中的红细胞是如何通过的。
毛细血管的血液是从一支稍粗的血管(动脉)流出?还是汇入一支稍粗的血管(静脉)?明确操作重点严格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
六、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显微镜使用,小鱼安放等的操作规范。
尽量不大声打断学生。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教学设计生科 ge ma课题: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科目:初中生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初一学生一、教学策略北师大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采用课前讲授式、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验学习。
1、课前引导。
教师课前先进行课前指导,要让学生明白该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接下去的探究实验中寻找答案。
2、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以2-3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在旁边加以指导。
3、教师总结。
实验结束后,教师提问课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二、教学内容分析“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中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一节探究性实验课,该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既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熟练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又可以尝试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另外,熟练掌握显微镜使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之一,历年来的初中实验操作技能测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⑵尝试区分人体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⑴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使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血管的保健或简单解释一些血管疾病的病理。
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⑵通过观察小鱼的尾鳍内血液流动后,将小鱼重新放回鱼缸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学设计)
实验目的:知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重点难点:(1). 重点: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2).难点:分清不同的血管。
实验关键 : 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清不同的血管。
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
背景资料 : 血管是以心脏为中心把血液传送到全身的管道。
分为大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
从心脏左心室发出来的血管称大动脉。
大动脉是渐渐分支成细动脉和毛细血管。
重新集合的毛细血管,渐渐集中起来构成静脉,回到右心房。
如果把人体的血管连接成一直线,其长度约10 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圈半。
学情分析 :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
实验过程:
1.用湿脱脂棉将小鱼包住,只露出尾鳍。
2.将包好的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展,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的血管和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4.识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做此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将脱脂棉浸湿,并在靠近鳃部的脱脂棉上滴水,保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
小鱼能正常呼吸,就能更好的观察血液的流动,同时一个班做实验以后,将小鱼放入水中,还可继续使用。
如用蛙蹼做实验材料,要将蛙全身和三肢包紧,只留一个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动。
无论是小鱼尾鳍还是蛙蹼都必须平展在视野之内。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目的要求:描述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情况;尝试辨别血管的种类。
材料器具: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或脱脂棉;清水
方法步骤:
1、将小鱼放到培养皿内,用湿纱布或脱脂棉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向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
口和尾部,保持鱼体湿润。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待小鱼安定后,把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3、观察并记录鱼鳍血管中血液流动现象,要特别注意红细胞在最小的血管中流动的情况。
4、将小鱼放归原来的生活环境。
问题讨论:
红细胞在最细的血管中是如何流动的?(单行流动,速度很慢。
)
你能观察到几种不同的血管?血液在各种血管中流动的情况有何不同?(可以观察到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在不同的血管中血液的流速不同;小动脉中流速快,小静脉中流速慢,在毛细血管中最慢。
)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隔几分钟用滴管滴在小鱼纱布上,实验完后立即将小鱼放到水中。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实验器材:显微镜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清水,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实验设计:(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交流评估: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的流速一样吗?2.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目的: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实验器材:椅子、小木锤实验设计: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作为受试着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3、另一位同学用小木锤子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思考: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实验器材: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设计并进行试验: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
思考: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细胞的功能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材料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一、实验目的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实验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三、实验方法与过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自小教实我组师班级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验过程评评评时间______价价价1.检查实仔细检查实验材料用具是否齐全验材料用具2.取放显微镜的步骤、方式是否正取放、确;组装、调试显微镜的方法是否科组装、学。
调试显微镜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并在尾鳍上放载玻片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实验操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作与观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察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项目管血血其腔流流他血管类型特方速情4.实验点向度况记录5.清1将显微镜复原,放回显微镜箱。
洁、整2将培养皿、滴管等冲洗干净并清理实验洁实验桌面。
用具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
2是否露出小鱼的口和尾部。
3小鱼的尾鳍是否平贴在培养皿6.你有上。
实验后哪些没有4是否在小鱼的尾鳍上放载玻片。
的反思做到?5是否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6是否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
7实验后是否将小鱼放回鱼缸。
四、预测实验结论1血管的粗细是不同的;2血液的流动是有方向的,血液从动脉血管流向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血管;3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不同的。
五、交流与探讨1毛细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2在实验中,你最先寻找的血管是什么血管?你认为最好先寻找的血管是什么血管,寻找此血管的依据是什么?。
淄博张店建桥实验学校“学、悟、展、验”课堂教学11月21日建桥初二生物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案》班级 姓名设计:李金耿【目的要求】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材料用具】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
【方法步骤】思考:1.实验材料用什么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2.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3.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实验检测】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A.管腔较细 B.管腔较粗C.血液流向心脏D.红细胞单行通过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是( )A.放大镜B.低倍显微镜C.高倍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3.盖包裹起来,目的是( )A.维持鱼的正常呼吸B.维持鱼体温的稳定C.防止鱼乱动D.防止鱼血液的凝固4.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模式图,据图回答:(1)图中[③]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血管内血流速度最快的是[ ]__________。
(3)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 ]_________,该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___。
a.用 将小鱼头部的 和 包裹起来。
b.露出 。
a.放:将小鱼 在培养皿上。
b.贴:使 平贴在培养皿上。
c.盖:将 盖在尾鳍上。
a.毛细血管:管径 ,红细胞 和 通过。
b.动脉: 形成毛细血管。
c.静脉:由毛细血管 形成。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说课稿库车县第六中学李海忠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本实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中的一个实验。
本实验的目的是:①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②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本实验与前后章节内容联系十分紧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承: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中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对血管的讲解奠定了基础;下启: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使学生更易理解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也是后面学习血液循环等知识的前提。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认识三种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认识红细胞的颜色和形状。
(2)能力目标:学生熟练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能根据血液流动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能力;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探究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说学情分析在实验室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学生比较好奇和充满兴趣。
在我讲解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非常快的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验材料(小鱼)上去。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当学生看到了鱼尾鳍中有血液流动时,就很兴奋的找其他同学来看,后面就不知道该做什么,整个实验的目的并不能了解和完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血管、心脏的形态功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还不能分清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血液是如何流动等。
所以教师及学生应重视对其的学习。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三种血管的结构,学习其结构和功能特点。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关于血管中血液流动的视频,充分掌握知识点。
三、说教学要点重点:(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流动血液情况。
难点: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流动血液情况。
四、说教法、学法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在探究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1
怀集县第二中学生物学微课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作者姓名
微课名称 鱼尾鳍血液流动观察
知识点来源
①教材版本:人教版 ②教材册(模块)名称:七下
③所属章节:第四单元第四章
录制工具和方法 EV录屏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1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1.2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能力目标:
2.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动手、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难点:观察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
教学策略 提出问题—实验验证—建构概念
教学过程
本实验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一一血管》 中的实验。这
是一节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即复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又可以活学
活用,血管的特点区分动脉、静脉和脉细血管。通过实验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并提高观察能力。
(一)情景激趣
我们已经学习过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
(二)问题引导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靠什么样的结构特点来判断血管属于哪一种类呢?
(三)活动探究
初中生物学探究实验,经过六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
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配合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互助学习,
使得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诀。在探究结束后,加入微课进入实验教学,弥补
导学案的缺失。微课通常在5分钟内,一般不超过8分钟,能把实验中重点难
点等问题,展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进行实验,效果非常好。
实验步骤
1、参照教材和实验视频中的方法步骤包裹和安放小鱼; 2、 将培养皿放在
载物台上,用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强调使用低倍物镜); 3、区别
不同粗细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 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后,展示微课,找到实验
设计的不足,进行总结改正。如:怎样保证小鱼正常呼吸?为什么选择尾鳍色素少
的小鱼?怎样判断视野内流动的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尤其是在最后一个问题,
2
书中有基础知识,同学要总结知识并应用是个比较耗费时间的过程,有了微课
展示很清晰的解诀了这个问题。
(四)反馈交流
给学生时间,把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
展示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或同学进行点拨或者解析。如果有没有发现的问
题,教师也应该主动提出,并让学生进入思考后做出点拨和讲解。
1、我们观察到了几种血管?
2、在你看到的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呈单行通过的么?
除了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到血管的种类和特点后,同学们发现小鱼在观察过程中,
会跳动,尾鳍也会转换方向或者移动,跳动时鱼尾鳍内软骨会牵拉产生缝隙。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样围观的变化,同学们都很新奇。这也为以后八年级骨的
学习打下基础。其实,这个现象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五)应用活化
根据实验结果,检验学生是否能掌握本节课内容,并针对课堂重点、难点
和易错点,应用活化新知识。
本实验应总结出:如果在显微镜下是单条血管,则考虑显微镜呈倒像,且流
回心脏的是静脉,流出心脏的是动脉。如果在显微镜下是多根血管,首先找到
毛细血管,因为它们里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然后看毛细血管两端的血管,流入
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流出毛细血管的是小静脉。此时不考虑显微镜下呈倒像
了,因为到过来也是流入毛细血管的是小动脉,流出毛细血管的是小静脉。
教学反思
从学生做实验相片影集导入,很快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接着又呈现几段学生实验现象视频,让学生熟悉实验现象,有利于自
主实验后归纳总结出各种血管内血流方向以及血管特点。
微课视频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使得实验操作更加高效。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及质疑,有助
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观
察能力。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及质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
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观察能力。
名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