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然后为师——记昌图一高语文教师刘学飞
- 格式:pdf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5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点滴探索发布时间:2021-12-27T02:42:54.85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7月第20期作者:曹利明[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曹利明康保县第一中学河北张家口 07665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要。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良好品质与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的学习中,语文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而且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明白人生的道理,并逐渐确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因此,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策略前言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和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当前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语文教学,还要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各种能力,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要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是教学课堂上的受教育主体。
(一)语文教学无差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其中必然牵扯“差生”问题。
就大部分教师来看,他们常常会依据考试成绩来将学生们划分为优生和差生。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个人的能力也自然存在着差异。
但是一个学生一出生便开始接触语言,又经过十几年的系统的语文学习,所以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已经拥有了基础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备自身独有的闪光点。
比如说,有的学生擅长遣词造句;有的学生擅长书面表达;而有的学生则长于口语交际,所以,在语文学习中并无差生可言,只能说学生的语文能力处在不同的水平上和各有侧重上。
2024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 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 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
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 6000 多年前 ,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 :“治玉石者 , 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做保障。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人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 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这种制度就是,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也就是说,如果做得不好、不合格, 诚信不够, 将给予惩处。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 , 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 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垂涎三尺谬种孝悌霄柝B. 汗涔涔暮蔼瞋怪朱拓C. 箫鼓懵懂膏粱歆享D. 敕造撕认篡夺弭天大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选择要求,如本题“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结构、字意以及字音辨析字形正误。
A项,“霄柝”的“霄”应为“宵”;B项,“暮蔼”的“蔼”应为“霭”;D项,“撕认”应为“厮认”,“弭天大罪”的“弭”应为“弥”。
故选C。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锲而不舍(qì)B. 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跂而望矣(zhi)C. 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官盛近谀(yě)D. 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养生丧死(sān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本题中,A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意思是“雕刻”,“锲而不舍”是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B项,“跂而望矣”中“跂”应读qǐ,意思是踮起脚跟。
C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官盛近谀”中“谀”应读yú,谄媚奉承。
故选D项。
【点睛】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善用排除法。
教者要先正自已,后育他人 ------说说我的育人点滴发表时间:2020-10-23T15:10:42.0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1期作者:叶雅彬[导读] “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叶雅彬广东省新兴县东成镇云河小学摘要:“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爱子之心感化留守学生;用真诚与耐心呼唤顽皮学生。
关键词:初心不变教书育人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
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
可见,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决不能没有道德。
如果说学生是意气风发的船只,那么教师便是耸立海岸边的灯塔。
一艘艘轮船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驶得更远更稳,没有指明方向的灯塔怎能行吗?小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会学着做,这种无声路标的示范性,将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感召力。
身为教师,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不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就不能信任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我一直谨记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
平时,以优良的师德师风警醒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二十九年的从教学生涯里,初心不变,教书育人。
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也用最平凡的,最崇高的师德之泉,滋润了学生们的心灵。
课堂内外对学生的敦敦教诲,日积月累,久而久之,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俗语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且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言论开展思想教育,锤炼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思想的引领,从小树立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的理想。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阳信县流坡坞中心学校丁玉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阳光”。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
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教师是太阳,懵懂无知的儿童就如同一颗颗幼苗,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才能茁壮成长。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们教师若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ft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向往着长大了能当一名教师。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从教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生涯的酸甜苦辣。
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相当的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境界,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我们的奉献和付出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深深体会到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深刻含义。
我们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灵魂的塑造者。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贫而艰辛的,更是光辉而伟大的。
正是因为我们这些教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我记得有一个教师曾说过: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 可是你是一个幸福的老师吗?我幸福吗?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文质彬彬,然后为师——记昌图一高语文教师刘学飞
张靖[1];董艳君[2]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刘学飞,辽宁铁岭人,昌图县第一高中语文教研组长。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浙江师范大学非学历儿童文学研究生。
铁岭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兼职教研员。
辽宁省中语会理事,辽宁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用书编审专家库学科专家,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摄影家学会会员。
主编参编图书68部,
【总页数】5页(P4-8)
【作者】张靖[1];董艳君[2]
【作者单位】[1]调兵山市第三中学辽宁铁岭112700;[2]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铁岭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走进文本走向学生——记桂林市叠彩区拱极小学语文教师刘继芳 [J], 陆宾
2.静听花开的声音--记长沙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刘爱灵 [J], 刘茜
3.文质彬彬,然后为师——记昌图一高语文教师刘学飞 [J], 张靖; 董艳君
4.让科技扶贫的火炬在辽北大地生生不息记沈阳农业大学教授、省驻昌图科技特派
团团长刘显军 [J],
5.三着走活一盘棋──记信阳县一高校长刘道胜 [J], 潘其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文特级教师如何学好中文作者:孙立峰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4年第02期学好语文,要多读多写,这没得说。
但是孩子不爱读不爱写咋办?有招——刘德水,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女儿刘莐在2009年以北京顺义文科状元成绩考入北大,其中作文为满分。
听他说说如何学好语文,靠谱。
采访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旁边的麦当劳,刘老师一身户外装现身,点了一杯奶茶立马进入正题。
周围声音嘈杂,一点儿不影响刘老师的谈兴,他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学好语文,学好汉语,不要把中国文化丢掉。
送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礼物”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刘老师说这没法教,“即使我是特级教师,也教不会自己的女儿,必须得天天练。
女儿高考作文得满分是天天写日记写出来的,不是我的功劳。
”也许有家长要问:孩子不愿意写怎么办?刘老师在鼓励孩子写日记方面,倒是很有技巧。
女儿上学前,刘老师就做好了打算——得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写起来。
他卖了个关子:“等你上学那一天,爸爸要送你一件特殊的礼物!”刘莐一放学,就急着跟爸爸要礼物。
刘老师拿出一个本子说:“爸爸送你一个日记本,因为今天是你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天。
从今天开始记日记,把你今后生活中的每一天记下来,这多有意义啊!”女儿才上学第一天,会写的字没几个,教呗!不会写的爸爸代笔。
“我今天上学了。
” 刘莐开始了人生第一篇日记。
往下怎么写?刘老师启发孩子:“今天上学高兴吗?”“高兴。
”“那接着写——今天我很高兴。
”接着写:“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大概三十多人。
我们老师姓李。
”女儿觉得往下没什么可说的了,刘老师说,那好,第一天的日记就写到这里。
如果叨叨起来没完,孩子就该烦了,刚有的那股新鲜感,就给弄没了。
要知道,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比学到多少东西都要重要得多。
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
每篇日记都从新的一页开始第一天的日记写完了,还有第二天、第三天,以后怎么办?孩子总会厌烦的。
刘老师早就预料到了——在孩子出问题之前就要有预见,跟在孩子问题屁股后面教育,就手忙脚乱了。
落实“七化”,让高三语文复习课更高效发布时间:2023-02-16T07:01:20.19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9期作者:吕世明[导读] 高一高二的课,是一篇一篇的课文吕世明云南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一高二的课,是一篇一篇的课文,老师喜欢上,因为课时好安排,目标好把握,流程好掌控。
学生也喜欢上,因为篇篇文章都新鲜,学起来似乎更有趣。
而到了高三,有的学生仅因为学语文要靠长时间积累的观念,就认为语文成绩上升空间不大了,便不再积极主动去学,转而把更多时间花去学其他学科,导致语文学科更加边缘化。
而老师呢,面对一群“心不在焉”的学生,似乎也是束手无策。
其实,当我们翻看成绩单,会发现,很多优生的语文并不强,一个班语文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也有几十分,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的语文老师要主动站出来,守住语文课堂阵地,当好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我们要引导学生走出语文学习的误区,让他们不放弃,不抛弃,把语文学得更好,既不拖高考总分的后腿,又弥补其他学科分低的不足。
那么,语文老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回心转意”,情有独钟呢?笔者认为,只有落实好以下“七化”,才能让高三语文复习课更高效。
1.准备充分化。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成就属于准备充分的人。
教师在备课上,再充分些,结合考点,多些预设,多些思路方法,力求讲深讲透。
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加之课外学习语文的意识不强,教师讲课前,要让学生也充分预习,否则容易产生“教师讲得好,学生学得飘”的教、学不协调的状况,影响复习效率。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学生的充分预习,教师的教学只可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陶醉。
当然,预习时,教师既要规定内容,还要进行方法指导,同时有目标任务要求,确保学生的预习更有针对性。
此外,对于试卷处理,老师要做在先,哪些题出得可以,应该让学生做,哪些题出得不好,可以不管。
但我们有的老师,一上课就丢一张卷子给学生,让学生从头做到尾。
等讲解试卷的时候,又告诉学生哪些题偏离了考点,可以忽视。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 分)1.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正确、工整、书写在方格内。
(2分)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4.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新闻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B.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C.《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5.走近名著,请你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则成语或名言、警句)(5 分)示例∶《三国演义》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巧设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他真不愧是一位神机妙算的英雄人物。
我的讲述∶6."人无信不立"是我们本学期一项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4分)(1)请你写出与诚信相关的一句名言。
(2)写出有关"信"的一个古代故事名和关于"信"的两个成语。
7.古诗文默写(错字、漏字、添字,都不给分)(共10 分)(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2)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
(3)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________,悠然见南山。
(5)月下飞天镜,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