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年级: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微课教学设计甘溪镇中心学校任登玲课题名称: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时间安排:7分钟左右知识点来源:版本: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学科:语文知识点描述:引用人物的对话有三种方式: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
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提示语在前面先加冒号,后加双引号;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用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后面,先加双引号,提示语后面加句号。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能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区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动作描写。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演示型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设计思路: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三年级的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这三种引用人物的话的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好!我是旬阳县甘溪镇中心小学的任老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
二、正文讲解第一部分内容:读句子,说发现。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读完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异同?(相同点:引用了人物的话;不同点:引号外的话位置不同。
)第二部分内容:了解提示语的含义引号外的话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提示语。
它的作用是告诉我们是谁在说话,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
引号里的内容就是人物所说的话。
第三部分内容:画提示语,圈标点,小结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让我们再来读读刚才的句子,画出每句中的提示语。
(边演示边说:你画对了吗?)看看每句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提示语在前面,第二句提示语在中间,第三句提示语在后面)那么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它的标点又有什么区别呢?请你再反每句提示语中的标点圈出来。
(边演示边问:你画对了吗?)同学们,通过画提示语圈标点,你发现了提示语中标点的用法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用儿歌小结本节课的知识: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中间,逗在身后引两边;提示语在后面,结尾画个小圆圈。
三年级: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使用第一篇:三年级: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使用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使用设计理念: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之所以不生动、不具体,“写不好人物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次习作指导力图结合学生实际,首先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确:1.生活中人们离不开说话,让人物开口说话,文章中的人物就活了。
2.完整的“说话句”有两个部分——说话内容和提示语。
3.知道什么样的提示语是最精彩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种训练方式,通过评价,使学生在体验和强化中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写好说话句里的提示语,加入神态、语气、动作、心理描写,不重复用“说”。
2.能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位置。
3.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将提示语写具体、写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写说话句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学生:红色水笔、专项练习纸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引言激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说话,我们班就有很多能说会道的同学。
可是(师叹气)老师最近却遇到好多个哑巴,不信?看吧,就在我们同学的习作里,人物往往都成了哑巴,不会说话。
1.读一读:老师这有同学的一篇习作,读一读。
(出示学生编的一个童话故事)一天,小猴孙小圣和小熊棒棒到公园去玩。
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可高兴啦!来到公园,他们看见一个漂亮的亭子便坐下来休息。
这时,小猴发现亭子里有一根漂亮的柱子,他“噌”地一下爬了上去,在上面随手写了“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字。
棒棒狠狠地批评了孙小圣不文明的行为,小圣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议一议: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要让我们能听到人物的声音,让人物开口说话)小结过渡:每个人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写文章时千万别把人当哑巴。
这节课我们来学写说话句。
板书课题:学写说话句二、“提示语”的引入 1.热身游戏:“说”词大集合。
(1)不少同学写的说话句,“我说”“你说”“爸爸说”“妈妈说“小猴小狗说”,说个没完,一说到底。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八单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我们书写、阅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意思、更清晰地理解别人的意思。
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认识标点符号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标点符号,了解它们的作用,分类以及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和省略号等,每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
句号用于句子的结束;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情感;逗号用于分隔具有同等重要性词语或成分;分号用于分隔具有一定关联的句子或成分;冒号用于引出解释、说明、列举等等;引号用于表示引用、着重、讽刺等等;括号用于插入注解、解释和补充内容;破折号用于表示语气的转折或者强调;省略号用于表示省略、暂停或者迟疑。
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在认识了标点符号之后,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掌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语法规范和意思逻辑。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和数量,不要过多或过少。
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和语气。
这些都是标点符号使用的基本要素。
三、练习使用标点符号学习标点符号不仅要靠理论知识,更要依靠实践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孩子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技巧。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标点符号的划分练习,让学生在句子中寻找并标注适当的标点符号;在写作中设立标点符号的正确位置和数量的要求,让学生在写作中多考虑标点符号的运用;在阅读理解中设置有关标点符号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四、整合语文其他要素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要素,但在学习中也需要整合其他语文要素。
比如,学生需要掌握好词语的搭配和用法,灵活运用汉字,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和情感。
三年级上册提示语用法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提示语的用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提示语是用来标示语句或段落的来源或意图的词语或短语,通常出现在句子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正确使用提示语可以让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和有条理。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提示语用法的一些常见类型和例子:1.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语或文字,需要用引号将原文标示出来。
例如:“‘这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老师推荐说。
”2. 间接引用:用自己的话转述他人的意思,不需要用引号标示。
例如:“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认为它值得一读。
”3. 总结概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落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4. 解释说明:对某个词语或概念进行解释或说明。
例如:“‘风筝’是一种用细竹竿和纸制成的玩具,可以在空中飞翔。
”5. 强调突出: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引起注意。
例如:“春天来了,花儿都盛开了!”6. 转换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来描述同一个事物或事件。
例如:“从远处看,这座山峰像一只巨大的狮子。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山峰的形状)使用提示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准确理解句子或段落的意图和来源,避免误解或曲解原意。
2. 注意引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断章取义或歪曲原意。
3. 适当使用提示语,避免过多或过少地使用,影响表达的清晰度和条理性。
4. 注意语言规范和语法正确,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通过掌握提示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和段落的意思,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同时,提示语的使用也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名称和用法;2. 学会在句子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三、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进行句子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标点符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标点符号的名称。
2.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不同标点符号的用途。
比如:“句号用来结束陈述句或命令句,问号用来结束疑问句,感叹号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
”3. 学生们跟读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读出正确的语气和停顿。
第二步: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1. 教师给出标点符号分类表格,帮助学生学习和整理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
2. 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并汇报给全班。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进行讲解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分类和用法有更准确的理解。
第三步:运用标点符号完成句子1. 教师出示一段缺少标点符号的短文,并读给学生听。
2. 学生们分小组合作,讨论并标出合适的标点符号。
3. 学生们将完成的短文朗读给全班听,并分享他们添加标点符号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步:拓展练习学生们完成标点符号的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引导,合作讨论和小组分享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们对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合作,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他们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使用
设计理念:
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之所以不生动、不具体,“写不好人物语言”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本次习作指导力图结合学生实际,首先通过例文让学生明确:
1.生活中人们离不开说话,让人物开口说话,文章中的人物就活了。
2.完整的“说话句”有两个部分——说话内容和提示语。
3.知道什么样的提示语是最精彩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种训练方式,通过评价,使学生在体验和强化中学会运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说话句里的提示语,加入神态、语气、动作、心理描写,不重复用“说”。
2.能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位置。
3.正确运用冒号、引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将提示语写具体、写活的方法。
教学难点:写说话句灵活安排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红色水笔、专项练习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引言激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说话,我们班就有很多能说会道的同学。
可是(师叹气)老师最近却遇到好多个哑巴,不信?看吧,就在我们同学的习作里,人物往往都成了哑巴,不会说话。
1.读一读:老师这有同学的一篇习作,读一读。
(出示学生编的一个童话故事)
一天,小猴孙小圣和小熊棒棒到公园去玩。
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可高兴啦!
来到公园,他们看见一个漂亮的亭子便坐下来休息。
这时,小猴发现亭子里有一根漂亮的柱子,他“噌”地一下爬了上去,在上面随手写了“孙小圣到此一游”几个字。
棒棒狠狠地批评了孙小圣不文明的行为,小圣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议一议:你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要让我们能听到人物的声音,让人物开口说话)
小结过渡:每个人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写文章时千万别把人当哑巴。
这节课我们来学写说话句。
板书课题:学写说话句
二、“提示语”的引入
1.热身游戏:“说”词大集合。
(1)不少同学写的说话句,“我说”“你说”“爸爸说”“妈妈说“小猴小狗说”,说个没完,一说到底。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给“说”换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请同学们写到黑板上。
板书:说(喊、嚷、叫、问、答……)
(2)表示“说”的两字词语有:商量、谈话、嘱咐、叮咛、批评、夸奖、议论、吩咐、声明、劝说……
(3)不少成语也表示“说”的意思:自言自语、窃窃私语、花言巧语、妙语连珠、议论纷纷、夸夸其谈、强词夺理、胡说八道、滔滔不绝(灯片展示,读一读,记一记)
小结:写说话句时,要想一想,用哪个词来代替“说”,不要重复用“说”字。
2.小组竞赛:看看哪组说得多,说得与众不同。
谁()地说板书:()地说
(1)根据发言,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从“动作、神态、语气、心理”等不同方面来补充词语或短语,鼓励能同时运用几个方面进行补充的学生,如:小猴摸着头,不好意思地小声说……板书:动作、神态、语气……
小结:像这些提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或语调等方面的短语,我们称为“提示语”。
完整的“说话句”一般有两个部分——说话内容和提示语。
板书:提示语
(2)出示说话内容:“你上课真专心啊!”指名读这句话,说话内容有了,但是缺少提示语,不知道谁说的,也不知道夸谁呢。
先看老师表演,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让它成为完整的说话句。
A. 钟老师走到钱浩文面前,伸出大拇指,微笑着说:“你上课真专心啊!”(谁来补充提示语)
B.钟老师走到祝赫跟前,轻轻咳了两声,敲了敲桌子,一字一顿地说:“你上课真专心啊!”
(哪位同学来补充提示语)
3.讨论体会:说话内容同样是“你上课真专心啊!”为什么听出不一样的意思?
小结归纳:说话人的动作、表情、语气不同,给听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如果提示语能够把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语气等写具体,那么就能把人物写活,写生动,甚至会很有趣。
精彩的说话句,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等,因此内容越丰富的提示语越精彩。
精彩藏在提示语当中,所以我们要在提示语上下功夫。
板书:丰富
4.读句比较:出示三个句子,请三名同学读一读:
小熊生气地说:“孙小圣,你这是干什么!”
“孙小圣!”小熊生气地说,“你这是干什么!”
“孙小圣,你这是干什么!”小熊生气地说。
①看看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语和说话内容相同)
②看看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语的位置和标点不同)同学们在写不同位置的提示语时要特别注意标点的正确使用。
相机板书:前:中,后。
③提示语为什么要放在不同的位置呢?
小结:一是为了句式灵活,不呆板;二是作者根据情感表达或文章内容的需要,想要强调某一部分内容,就将这部分内容写在句子最前面,相应地提示语就安排在句子前面或中间或后面,也有不用提示语的情况。
我们不妨来体会体会。
A.请女生读第一句,指一男生回答:第一句话提示语在前,你认为强调了什么?
B.男生齐读第二句,指一女生回答:第二句话提示语在后,你认为强调了什么?
C.全班齐读第三句,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5.尝试运用:
(1)看同学表演,说一个完整的“说话句”。
试着把提示语放在前中后不同位置。
(请一男生表演张天浩两手举过头顶,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太好了!太好了!我跳
高比赛拿了第一名!”)
(2)好的说话句,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充满画面感、立体感。
看图说一个精彩的说话句。
出示“小熊和小圣”的图,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分别给棒棒和小圣配音,让它们开口说话。
6.小试牛刀:拿出专项练习纸,回忆本节课的学习或生活场景,按要求写三个说话句。
“学写说话句”专项练习
评价标准 a. 提示语丰富,有神态、动作、语气等。
★
b.不重复用“说”字。
★
c. 提示语安排在句子的不同位置。
★
d.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
e. 充分发挥想象,与众不同。
1.提示语在前
2.提示语在后
3.提示语在中间
自评:我可以获得()颗★。
同学评:他(她)可以获得()颗★。
(大屏幕出示“说”的近义词,供同学们选用。
)
6.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