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评试卷B
- 格式:docx
- 大小:19.24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不是前运算阶段的特征的是()。
A.早期的符号功能思维B.自我中心性C.思维的片面性D.“守恒”概念形成【答案】 D2、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B.演示法C.实习法D.实验法【答案】 A3、“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
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制度化教育阶段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学校萌芽阶段【答案】 A4、一名熟练的汽车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一面观察道路的情况,一面操纵方向盘,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 )。
A.预定B.转移C.分配D.集中【答案】 C5、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B.教学诊断法C.比较法D.自我提问法【答案】 D6、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B.人类C.学生D.儿童【答案】 A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 D8、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
A.特殊与普遍B.普遍与特殊C.包含与被包含D.综合与个性【答案】 B9、教师上课时,经常把讲解与直观材料的运用结合起来,利用的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理想D.空想【答案】 B10、学生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A.知识与技能B.思维与创新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答案】 D1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班主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倾听学生的建议,并能积极引导学生,这种管理方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 B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是( )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 B3、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
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生理的内驱力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答案】 A4、下列关于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发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地进行教学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更好地促进发展D.教学应同时考虑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所能达到的水平【答案】 A5、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 )、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
A.顺序性B.层次性C.自主性D.广泛性【答案】 A6、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这属于( )。
A.参与式观察B.非参与式观察C.实验室中的观察D.间接观察【答案】 B7、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自主性原则B.趣味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针对性原则【答案】 C8、学生毕业考试属于( )。
A.过程性评价B.能力倾向测验C.职业倾向测验D.结果性评价【答案】 D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答案】 C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答案】 D1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小学教育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教育对象一般为( )岁的儿童。
A.5~11B.5~l2C.6~12D.7~13【答案】 C2、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A.学科活动B.社会活动C.主题活动D.文体活动【答案】 C3、听到隔壁班班主任高跟鞋的声音,以为是自己班的班主任回来了,全班同学顷刻间鸦雀无声。
这体现了刺激的()A.泛化B.分化C.获得D.消退【答案】 A4、—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答案】 B5、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答案】 C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答案】 D7、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B.学习动机直接参与认知过程C.学习动机是长期有意义学习的必备条件D.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但学习本身并不能产生或加强学习动机【答案】 C8、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答案】 A9、“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属于()。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答案】 C10、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答案】 A1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
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 B2、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答案】 D3、()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答案】 B4、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答案】 A5、班级目标管理的提出者是()A.埃拉斯莫斯B.泰勒C.德鲁克D.舒尔茨【答案】 C6、“隋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 )A.抑郁质B.黏液质C.胆汁质D.多血质【答案】 B7、下列哪个不属于强迫症的治疗方法?( )A.行为治疗B.药物治疗C.建立支持性环境D.系统脱敏法【答案】 D8、教育机会均等体现了()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答案】 C9、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探究法D.访论法【答案】 B10、下列表述中,不能体现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蓬生麻中.不扶自直”C.“孟母三迁”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答案】 D11、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答卷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调查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答案】 D1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答案】 B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生产力D.生活方式【答案】 A2、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A.熟悉教材B.创设问题情境C.了解学生D.激发学习动机【答案】 B3、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答案】 C4、小学生从认识燕子、麻雀、乌鸦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
这一思维方式是()A.综合B.推理C.判断D.概念【答案】 D5、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
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C.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理解问题——检查假设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查假设【答案】 A6、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校内或校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演示法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答案】 D7、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性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答案】 A8、“水涨船高”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 B9、儿童多动症的高发年龄为()A.4~5岁B.5~6岁C.6~8岁D.8~10岁【答案】 D10、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实验中.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的()。
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答案】 A11、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要求。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答案】 B1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访问法C.问卷法D.调查法【答案】 A13、以下不属于泰勒评价程序步骤的是()。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马克思说:“搬运工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这一论断表明()。
A.遗传素质最终决定人的发展B.遗传素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C.遗传素质具有差异性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不起作用【答案】 B2、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答案】 C3、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答案】 C4、隐性课程是()A.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B.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C.始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的课程D.对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课程【答案】 D5、德育目标确立的主要依据不包括()A.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心理特征B.借鉴国外发达国家C.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D.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答案】 B6、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 C7、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答案】 C8、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岁~25岁属于()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答案】 C9、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
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
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怖症【答案】 C10、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B.《理想国》C.《学记》D.《论语》【答案】 C11、学习迁移的前提是()A.已有的知识背景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对原理的运用程度D.情境的相似性【答案】 A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安全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尊重需要D.审美的需要【答案】 D1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对于班级里网络成瘾的学生,心理咨询师在学生手腕上套上橡皮筋,只要一坐到电脑前上网就弹橡皮筋,使其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来减少其上网的行为。
这是()。
A.强化干预B.厌恶干预法C.转移注意力D.替代满足【答案】 B2、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答案】 B3、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4、认为人出生后心灵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教育家是( )。
A.洛克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答案】 A5、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A.组织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答案】 C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 B7、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8、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指的是()A.班风B.班集体舆论C.班级规章制度D.班级目标【答案】 B9、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
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答案】 A10、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 B11、一个教师想到班级中的一个好学生,总是想起他(她)的优点,而很难想到他(她)的缺点,这是人际关系中的()。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印象D.投射效应【答案】 B12、刚入学的儿童写字用铅笔和田字格本,是由他们的()水平决定的。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答案】 B2、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选修课程【答案】 D3、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规律B.教育问题C.教育现象D.教育事实【答案】 B4、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讨论法【答案】 B5、某生物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家鸽骨骼标本,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他们不能见到的现象()A.有十分发达的龙骨哭B.头骨薄而轻C.后肢部位的长骨中空,充满空气D.有长而分节的尾骨【答案】 D6、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7、其教学法被称作“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昆体良D.夸美纽斯【答案】 B8、“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A.《大学》B.《学记》C.《孟子》D.《论语》【答案】 C9、美感属于( )A.情绪B.情感C.心境D.激情【答案】 B10、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答案】 A11、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考试。
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A12、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提出的。
A.马卡连柯B.德鲁克C.杜威D.布鲁纳【答案】 B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答案】 B14、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色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有(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 D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答案】 A3、小鹏因为将同桌的本子、橡皮等学习用具占为己有,被崔老师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
他满口答应不再犯.可是第二周崔老师发现小鹏又将其他人的学习用具占为己有。
这体现了德育过程哪个规律?()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答案】 C4、在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品中,对我国教育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C.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的《教育学》【答案】 D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6、2011年单项选择:儿童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
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 D7、2011年单项选择: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指()A.自我体验B.自我控制C.自我意识D.自我调节【答案】 A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玩游戏来强化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理的安排应该是让孩子()。
A.玩完游戏后做作业B.自己规定游戏时间C.边玩游戏边做作业D.完成作业后玩游戏【答案】 D9、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 A10、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 20世纪20年代,抱着教育救国思想,从事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实践生活教育理论,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的教育家是()。
A.徐特立B.鲁迅C.陶行知D.梁启超【答案】 C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答案】 B3、( )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A.教育规律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问题【答案】 D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答案】 A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答案】 B6、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下列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A.总务处B.教务处C.教研组D.校长办公室【答案】 B7、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
这侧重培养的是()A.思维的独创性B.思维的灵活性C.思维的流畅性D.思维的深刻性【答案】 C8、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答案】 C9、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耐持久,几经挫折,万般无奈,终于被逼上梁山。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 C10、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是( )A.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B.有符号功能思维C.获得“守恒”概念D.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D11、从工作的角度看,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也是对工作质量的全面评估,更是为了()A.向领导表明顺利完成工作B.为学校检查工作做准备C.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D.今后工作的调整与改进【答案】 D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卷B 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总分:100分
学院: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2’× 10 = 20’)
1.下列关于教育测量的特点,正确的是()。
A 测量对象明确
B 测量误差具有可避免性
C 量表具有多样性
D 测量结果相对具体
2.被评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是()。
A 桑代克
B 泰勒
C 赖斯
D 格朗兰德
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分为()。
A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和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B 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和典型性为测量与评价
C 典型性为测量与评价和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
D 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和成就测量与评价
4.下列关于论述题的编制原则,错误的是()。
A 试题应该用来测量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B 要明确而系统地陈述问题。
C 一般采用答案没有统一定论的论题。
D 最好能在题目中给出回答本题所需的参考时间。
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的目标是()。
A 运用
B 分析
C 综合
D 评价
6.测验蓝图是编制试题的()。
A 指导和依据
B 思想和方法
C 比例和难度
D 目标和结构
7.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评价指标的常见方法()。
A 关键特征调查法
B 两两比较法 C经验法 D 倍数比较法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生课业发展的表现性测验评价法()。
A 口头测验
B 动态评价法
C 论文题测验
D 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
9.下列哪一项属于经典智力发展的评价方法()。
A.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B 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
C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D 评定量表评价法
10.下列哪一项是我国长期使用的一种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传统方法()
A 操行加减评分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考试考核测评法
D 积分测评法
二、名词解释(5’× 4 = 20’)
1教育测验、考试
2评价指标、评价标准
3课业考评
4思想品德
三、简答题( 5’× 4 = 20’)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
2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
3试述设计测验蓝图的主要步骤。
4教育评价表有哪些类型?编制教育评价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题(20’×2 = 40’)
1.你是如何理解学生思想品德及其结构的涵义的?请陈述你的理由。
2.请你谈谈学生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的困难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