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初试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77.84 KB
- 文档页数:5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二)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 辨音和标音能力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 词汇、语法规范4. 文言文阅读理解(三)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五、样卷(见附件一)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文学综合”考试大纲“文学理论”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 主要考查知识点:一、文学的性质1.文学的情感性2.文学的形象性3.文学的超越性二、文学的价值与功能4.文学的真善美价值5.文学的功能三、文学创作6.创作动因7.艺术构思8.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9.创作个性四、文学作品10.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11.文学作品的形象12.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3.文学作品的体裁五、文学的流派、风格与思潮14.文学风格15.文学流派16.文学思潮六、文学批评17.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标准18.文学批评的方法七、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19.传播媒介的演进20.文学与图像文化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注意:中国古代文学考核“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有关内容。
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主要考查知识点:1.《诗经》2.《左传》3.《孟子》《庄子》4.楚辞5.《史记》与《汉书》6.汉乐府7.“建安风骨”与曹植诗歌8.陶渊明9.谢灵运与山水诗;永明体10.王维、孟浩然及盛唐山水田园诗11.高适、岑参及唐代边塞诗12.李白13.杜甫14.韩愈15.唐传奇16.柳永17.苏轼18.李清照19.陆游20.辛弃疾21.关汉卿22.王实甫和《西厢记》23.《三国演义》24.《水浒传》25.《西游记》26.汤显祖与《牡丹亭》27.《聊斋志异》28.《儒林外史》29.《红楼梦》参考书目: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版。
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4.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大纲(注意:中国现当代文学考核“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的有关内容,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汉语基础考试大纲汉语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汉语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汉语基础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汉语语言学相关基础知识和汉语语言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汉语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汉语语言分析能力。
三、考试内容汉语基础考试由“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应用能力”和“汉语语言分析”三部分组成。
(一)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语言学基础2.汉语概况3.现代汉语语音4.现代汉语词汇5.现代汉语语法6.汉字7.古代汉语(二)汉语应用能力汉语应用能力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 辨音和标音能力2. 字形、字义辨别能力及汉字书写规范3. 词汇、语法规范4. 文言文阅读理解(三)汉语语言分析汉语语言分析考试测试以下内容:1.语音分析2.词义分析3.语法分析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满分及考查内容分数分配试卷满分为150分。
其中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
(四)试卷题型比例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80分填空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40分语音能力题(标注拼音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0分汉字能力题(改正错别字、汉字书写、选择题、判断题等),共15分语法词汇规范(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文言文阅读题(加标点、填空题、选择题等),共10分汉语语言分析30分语音分析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等),共5分词语辨析题,共10分语法分析题(辨别词性、句子分析),共10分病句修改题,共5分。
**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文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本科目的考试,是**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及文艺评论与创作专业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旨在考察考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理论素养、思考和阐发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本科目考试的成绩与其他三门(政治、外语、专业课)的考试成绩合计总分,作为遴选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内文学类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排序依据。
二、考试范围本科目是综合测试考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上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1. 要求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文学问题、关注文学研究动态的能力。
3. 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文学鉴赏和文本解读能力、较强的逻辑思辨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考试形式本科目实行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题采取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总分150分。
五、考试内容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具体如下:中国古代文学、文献部分,要求考生在熟悉文献学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古代文学文献的目录和版本知识,先秦至近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的发展演变轨迹,以及相关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要求考生系统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把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各主要文体的演进脉络、主要文学流派及相关的社会文化思潮。
外国文学部分,要求考生掌握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史为主、其他为辅)的基础知识、重要概念、重要问题,能够恰当地运用西方文论知识与批评方法,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广西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文学基础(617)》考试大纲与参考书目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语言文学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等课程的主要知识和理论。
考试要求:
语言文学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所学语言及文学类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以及掌握程度。
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增订六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编写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主要涉及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化、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广泛,主要包括语言学、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方言学、修辞学、文化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领域。
该学科的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汉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特点,包括中国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等;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批评方法,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
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语言的本质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承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该学科也是中文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大学同等学力加试《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考试对象为攻读云南大学文学院全日制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以及民俗学硕士点、美学硕士点的同等学力考生,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文学理论等基础课程的内容,考试要求为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简答题。
2、分析论述题。
三、考查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把握各阶段文学的流变,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2、能够运用文学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现象,欣赏解析文学作品。
考查范围:一、先秦文学(一)《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二)《楚辞》《离骚》:解题、思想内容、香草美人等艺术手法、形式和语言;屈原的影响。
二、秦汉文学(一)汉赋汉赋的形成;骚体赋、诗体赋、散体赋;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赵壹、蔡邕等人的辞赋。
(二)《史记》和《汉书》《史记》:写作目的、体例、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艺术、语言风格、对散文、小说、戏剧的影响。
《汉书》: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
(三)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乐府的兴衰、分类、现实精神、叙事特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苏李诗;《古诗十九首》。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正始和两晋文学建安文学的总体特点;正始文学的总体特点;两晋文学的特点。
(二)陶渊明田园诗;散文和辞赋;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金刚怒目”的一面;陶渊明的影响。
(三)南北朝诗歌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诗;七言诗的发展历史。
(四)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搜神记》等志怪小说;《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
四、隋唐五代文学(一)隋和初唐诗歌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和刘希夷。
(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王维诗与禅。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学院代码:004学院名称:文学院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20文学理论 812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文学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导论约10分第二部分文学活动约30分第三部分文学创造约40分第四部分文学作品约50分第五部分文学消费与接受约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简述题):二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辨析题(分析比较):二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论述题(分析综合题):二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分值与题型或有变化)二、考试目标与要求: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能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和观念来解决文学领域的现实问题,分析具体的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导论(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部分文学活动(三)文学作为活动1.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活动的构成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第三部分文学创造(六)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3.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七)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文学的真实2.文学的伦理与情感3.美的创造第四部分文学作品(九)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十)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意境4.文学意象(十一)叙事性作品1.叙事界定2.叙述内容3.叙述话语4.叙述动作(十二)抒情性作品1.抒情界定2.抒情性作品的构成3.抒情方式(十三)文学风格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4.文学风格与文化第五部分文学消费与接受(十四)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十五)文学接受过程1.文学接受的发生2.文学接受的发展3.文学接受的高潮(十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611语言文学基础参考科目(最新版)目录1.611 语言文学基础参考科目概述2.主要参考书目3.考试重点与难点4.备考策略与建议正文【611 语言文学基础参考科目概述】611 语言文学基础是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旨在考查考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门科目涉及到的内容广泛,既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也包括语言学、文艺理论等。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书目】在备考 611 语言文学基础时,以下几本书籍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2.《中国现代文学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4.《语言学教程》(胡裕树著)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著)6.《古代汉语》(郭锡良、柳士镇著)7.《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书籍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可以帮助考生更全面地了解 611 语言文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
【考试重点与难点】611 语言文学基础的考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2.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到建国后的文学思潮、作家、作品及其历史地位。
3.当代文学: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及其创作特点。
4.语言学: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5.文艺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考试难点主要体现在:1.作品分析:如何深入分析作品的主题、形式、结构、风格等方面。
2.理论应用: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现象和作品分析中。
3.知识体系:如何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