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3
谈在课堂中情感目标的设定与实现——听董大方老师“不等式”一节课有感2009.4.10 今天,董老师又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听后,我收获颇多,现就两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我在董老师的课堂上能够看到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名师,才是教师中的首席。
他对于教学的研究很实际,又能将理论用于实践。
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她能创新式的打破原来旧式的预习方式,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以“不等式”一节为例,把它的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
设疑、看书检验、答疑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它的研究教学的行为为我做出了榜样,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方面之一。
看似平常的一节课,董老师能把情感教育很好的渗透其中,令我叹服!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要求。
对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是尤其注意实施的,因为我切实在生活和工作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因此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但德育和数学文化的熏陶却在课堂中考虑得少之又少,三维目标变成了2.5维目标。
而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注入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师生间的密切度。
这种情感的教育在董老师的课中渗透的恰到好处,他幽默的把“练习列不等式”与学生的一天生活联系起来,说道:“我早晨不到六点半就起床,妈妈说我至少要吃两个鸡蛋,到了学校,英语老师要我背诵的单词不少于20个,体育课我一分钟跳绳的数量的2倍还不到500个,晚上到了家,看到年龄比我的三倍还大5岁的妈妈,白发已经爬上额头,仔细数数,超过了10根,我发誓,一定好好学习,每天晚上11点后再睡觉,做数学题的数量一定要超过15道。
”这一段话语,体现了董老师的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
懂得感恩,这种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老师,真是用心的在做教育。
今后,我要在备课时或上课时,恰当的使用各种方式,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渗透在每一节课中,让我的课堂也要是完整的三维立体的目标框架,师生情感更加密切、融洽!。
教师在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课堂教学中,除了知识传授之外,更需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与培养。
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以建设性的情感教育作为目的,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等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制定互动性强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并安排有针对性、有意义的互动环节。
比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沟通交流和情感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把握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进行指导。
二、鼓励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鼓励、引导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勇于尝试、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中,通过肯定学生的优点、突出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情感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从而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自信和坚韧的情感态度。
三、注重师生情感关系的构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情感的沟通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的亲密与支持,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多种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全面的体验和发展。
比如,通过音乐、话剧、诗歌、绘画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感悟、写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总之,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以确保学生整体健康发展。
通过互动性强的教学计划、鼓励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注重师生情感关系的构建和多种情感表达方式的应用等方式,在课堂中积极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术、情感和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
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目标。
通过历史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向
上的情感态度。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来实现。
历史教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
历史图片、播放历史影片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体验。
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到历史
人物的悲欢离合、困苦与失落,进而培养出同情、爱心和勇气等情感。
通过展示历史事件
中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对于英雄主义的情感追求和向往。
通过讲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
抗争,引发学生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
通过展示历史名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对于智慧和人
性的崇尚。
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历史教学中的情感引导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引导他们理性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意义。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历史观点和评
价标准,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讨历史上的战争事件时,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理性看待战争的原因和结果,让他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
通过这种引导,
可以让学生形成和平、正义、和谐的情感观念。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知识的传承,更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知历史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维意识,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及当时的文化、政治环境,从而了解当代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实现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呢?一、设置情感体验点历史教育必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情感,在教学中加入情感诱发因素,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中蕴含的社会价值观。
教学中,可以采用故事、小说、影视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中,感知人文关怀与道德意义,巩固历史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情操。
二、运用情感化语言历史教学中的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历史知识以情感化的语言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情感共鸣。
比如,运用诗词、歌曲、民谣等方式来表达历史情感,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反思和思考。
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当代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构建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形象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老师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描述,对其进行思想分析和评价,对此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大历史知识面。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造性地构建历史人物形象,通过情感化的语言、图像和声音来塑造,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历史人物的情感体验,提升历史教育的感染力。
四、利用实物和场景进行情感教育历史教学中,在教学示范中,利用实物和场景来进行情感教育也是可行的。
实物是一种有形的情感教育工具,可以通过考古发现、历史遗留、古代文物等形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与影响力。
同时,在教学中构建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示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言语和背景,强化历史文化内涵。
总之,加强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者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效果,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促进学生的思想深化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课堂教学情感化
从教十多年,始终坚持做到给学生爱心、耐心、信心、关心,师生之间有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
因此,课堂教学中,我强调“情感”二字。
学生在课堂上犯错这是少不了的,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班总有一定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往往有自卑感,他们同老师、同学间总有一种无形的隔阂,他们最怕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最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教师若能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去接近、关心他们,以热情之火和慈母般的心肠去感化他们冰冷失望的心,这样既能使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又能从迷惑中看到自己的前途,从而激起对美好生活和远大理想的向往。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情、理结合,用情感作“润滑剂”和“调节器”,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先“通情”再“达理”,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取得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现代教育的本质是一个人文过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信息,培养人格、情感和价值观,还要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因此,让情感充斥课堂,不仅能引导学生善于和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而且能使之在社会各方面竞争中经得起成功与失败的考验,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师生间的情感认同、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还能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教育中倾注情感,不仅能积极满足学生正当的精神需要,使其享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而且能使学生的焦虑或忧郁情绪得到控制、缓解与释放,进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因此初一政治教学中目标的实现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还得在课堂倾注我们的“情感”。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学科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情感教育是目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它也是历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实现途径以及评估方式这三个方面,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现。
历史教育可以对学生的情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够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具有识别历史事件、懂得历史发展的敏感性。
同时,历史教育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了解自己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与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国精神。
因此,历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历史教育需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策划和情境创设,创设一个具有情感共鸣的环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强烈情感反应,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相关的视频、文章和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呈现命运的转折和道德选择的结果,引发情感共鸣。
(二)发掘心灵感悟,培养思辨精神。
历史教育应该让学生具备使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积极开发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辨能力,在历史事件中共同寻找历史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三)创设类比模型,实现情感转换。
在历史教育中,老师可以将历史事件中的一些类比模型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以情感融合进行情感转换,如通过历史大片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情感上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意义。
(四)实现个性与情感表达,让思想成长。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并且以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解答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弱点,坚信自己的优点,这种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情感成长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具有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作用,对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行浅析。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精神的宝库。
通过历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学会欣赏历史,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情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学生可以感受到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鼓励学生向英雄人物看齐,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的事实和真相,让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认同感,培养学生审视历史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结果。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上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面的价值观念,如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平等和团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的错误和罪恶,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和罪恶的后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反对种族歧视、反对战争等。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改革者,如孔子、列宁等,从中学习思想和品德上的追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认同感。
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对祖国的风土人情、优秀文化和伟大成就产生深厚的感情。
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学生会对祖国和人民的奋斗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培养爱国心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民族和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学生历史的跨文化意识,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发展。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人格塑造等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一、情感教育目标的意义情感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中国人民传统美德之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是历史教学中必须实现的情感教育目标。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名人姓名、历史文物等,引导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民族自豪感等产生浓厚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使命感。
2.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和名人的事迹,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师应当通过讲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的恶劣现象、社会危机和社会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形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言行,提高自身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历史教学还可以通过协作、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缘由和影响,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一些有效的实现手段可以更好地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1.情感导入历史教学需要在开头就进行情感引导,将课程从抽象的概念向具体的历史事实转化,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为感兴趣。
创新课堂2112015年 第34期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最优化教学理论的倡导者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把学生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他认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作用的。
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效果。
”所以作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应当引起现代小学教学改革者的重视。
下面结合笔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情感目标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教学的作用1.1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健康发展。
情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就是考虑到它十分有利于我们学生们全面健康发展。
情感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可见,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2情感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的导入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具大魔力。
对于新授课来说,兴趣的要求和作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学习形式也更多样化。
在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小学课堂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
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影响。
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课堂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学生面前始终表现出情绪乐观,态度和蔼、表情亲切、举止潇洒、仪表端庄、言谈高雅、朝气蓬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为深远。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育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情感教育则是历史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认知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
本文旨在就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行深入探讨,探讨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路径,并探讨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
1.2 研究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出对历史事件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让他们在面对历史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反应。
研究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路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更有意识地感受历史事件,提升历史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研究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现路径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路径指导和教学策略支持。
研究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实现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
为了深入探讨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现,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
我们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
我们设计了针对历史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和看法,为后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我们还进行了实地观察,深入学校历史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更好地理解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摘要】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设定明确的情感教育目标和运用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情感管理能力和道德素养。
教师在情感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也是推进情感教育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未来应当继续加强情感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目标设定,策略运用,教师角色,家庭与学校合作,重要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直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使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情和创造激情,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
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目标,已成为当前历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情感教育目标的设定、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角色以及家庭与学校合作推进情感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剖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2. 正文2.1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意义情感教育有助于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共鸣。
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再是枯燥的事实和名字,而是活生生的故事和形象,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意义。
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强调历史事件背后的情感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积极情感。
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目录摘要 (2)第一章引论 (4)1.1问题的提出 (4)1.2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性 (4)第二章情感教育研究综述 (5)2.1情感、情感教育和数学情感教育简述 (5)2.2情感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5)第三章情感教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6)3.1学生数学学习中在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 (6)3.2情感因素的主要成分及相互关系 (6)3.3情感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7)第四章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理论构想 (8)4.1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 (8)4.2情感教育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目标 (8)4.3情感教育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发生原理 (9)第五章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 (9)5.1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着手点 (10)5.2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方法 (13)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浅谈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新课程标准。
这说明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学习和传授新知识,还有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还应当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
情感态度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贯穿于整个课堂,虽然数学偏理科但它额情感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教师如何把握情感与认知两个方面,使学生能够在情感和认知上平衡发展,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
本文通过介绍了实施情感教育的背景,以及情感教育的涵义,结合我国情感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说明了实施情感教育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主要的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具体实现情感教育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其中也举例说明了相关方法。
不难得出,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促进教师更好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情感态度、情感目标、数学教育Discussion on implement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emotion and attitude goals【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ut forward by the "knowledge and skill, process and method, 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goal not merely lies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new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method of proces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mo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and development. Emotional attitude is one's attitude toward the objective things, is a class of soul, throughout the entire classroom, although mathematical partial science but it amount of emo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Therefore, how the teacher how to grasp the two aspects of emotion and cognition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balance development in emotion and cognition,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a clas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emotion and attitude goal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motion attitude, implement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attitude and the necessity and the emotion and attitude goals and how to realize the specific ways and methods.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obtained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will greatly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good character emotions, help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students【Keyword】:emotion,emotional attitude,emotional target, Mathematics Education第一章引论1.1问题的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也随着教育人士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情感在素质教育的地位以及对学生的发展的作用。
浅析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历史事件的轶事和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历史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历史教学的意义、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历史教学的意义历史教学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活动的一门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人物、事件和社会,认识和尊重历史,同时也可以借鉴历史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历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情感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一种对学生情感态度、性格品质和心理素质进行积极引导和培养的教育活动。
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历史课堂,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苦难和民族的伟大,从而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历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通过历史教学可以深刻认识到历史的错误和伤痛,从中汲取教训,反思自己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教学的真实故事和人物形象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形成尊重历史、尊重人文的良好品德。
1. 多角度讲述历史故事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讲述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抉择和奋斗,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历史,从中学会尊重历史,爱护祖国,珍惜当下。
历史教学中还要注重讲述平凡人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历史事件的成因、发展和影响,了解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深远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2013/5/16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pdf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邓善银近几年,听了不少教师的亮相课、公开课、评优课。每一次我都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感触颇多。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才华是有的,但在三维目标融合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落实上还是有缺陷的。看这些授课老师的教案设计,三维目标设计也还完美,但在课堂上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的课堂教学还看不到一种时代变革的气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同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过程,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学习中的认知目标即使有欠缺,也是可以补救的;而如果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无法体验到顿悟的愉悦、创新的欢快,终身学习则无从谈起。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一、现行课堂中情感目标的缺失及原因分析1.教师言语的“文本化”, 教学活动“无情”有的老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对付知识的教学还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技巧和艺术,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文本转换成听觉材料。语言平淡而单调,使教学活动与学生阅读教材没有本质的区别,其结果只能是教学活动呈现出“无情”状态。2.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情感自然枯竭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沉闷(“闷课”),缺少活力,看不到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千人一面,让听者生厌;有的老师课堂是高密度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课堂教学情景:教师一发问,学生赶紧翻书找答案。学生主体没有真正介入教学活动,没有自主话语权,从何谈情感?还有采取“追问”的方法,问题的设置不准确,“无效”提问很多,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评价,更不见激励性的评价,看似学生主体,实际是窄化学生思维,限制学生于自己一己之见的小圈子中,学生主体没有真正介入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师生交往不畅逐渐演变成多媒体对师生情感的“屏蔽”。集知识信息、情绪、情感、意志为一体的言语,逐渐被视频、声频等教学材料所代替,出现在主体面前的是视屏、屏幕等界面,交往主体虽然在场,但对方却隐而不见。 3.应试教育只要分数,不要情感应试教育带来的“人才”是一些“苦才”、“怪才”、“病才”,他们不谙(an)人情世故,就是与现今一般人比较,也无心理素质的正常表现。2004年年初,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同窗室友,(列举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投毒案,说明情感目标的缺失),这些恶性案件使人们惊呼“无情教育”的危害,强调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情感因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经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这一对比,令人震撼!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美国的学生崇尚真理和智慧,自立、自强的社会现实使他们认识到这是实现人生价值,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美国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社会,使他们认识到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美国的 “大师” 多,影响世界的自然科学家也多。中国学生的价值取向给人的印象是为个人前途、为家长而学习。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对社会现象缺乏全面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而成为个人利益的追逐者,逐步丧失了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胸怀天下、目标远大、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因此,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落实具有现实意义。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规定“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教学中要正确理解与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1.名词解释·情感:好奇心 探究欲·态度:兴 趣 思 想·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道德化学教学要着力做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以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的形成。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献身化学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等。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的规定有:(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三、情感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落实策略1、以科学探究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很难心传口授,只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感受和体验,逐渐使其得到发展。“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探究活动中采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当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同时,学生也在身心的体验中得到一种团结合作、获取成功的情感满足《化学与农业生产》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给出问题:“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能在烈日下施用?”“铵根离子如何检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金属和金属材料》设计了三个活动。《生活中的酸碱盐(专题复习)》多次指导学生阅读商品标签说明书,例如食盐包装上的标签、斯达舒的说明书、洁厕灵的标签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物品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物质的性能,学习在生活中认识事物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根据所获信息结合已学的酸碱盐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洁厕灵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运用化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溶解现象》多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前就播放学生熟悉的学习过的一些和本章内容有关的小课件。上课开始,就拿出一杯液体,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溶液,情境的创设虽然简单,但是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的探究中很自然的就把溶液的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复习完成。然后教师又创设问题情境“这杯溶液可能是什么溶液呢?”,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最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再现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四节课中,都设计了探究活动、探究实验或探究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敢于质疑、乐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这些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是一些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是经常接触的事物却从来没有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从情感上、认知上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使学习和研究更加深入、更有意义。2、联系社会生活、社会热点,促使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当今化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前沿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化学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来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化学与农业生产》,以“农民常见的肥料有哪些?”引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在情感上很容易接受,并且很好奇老师的提问,以低起点引出今天的课题。对此学生的回答有很多,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在情感上既要肯定其回答,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展示生活中植物的病态,让学生学以致用,找出缺乏的营养元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