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公开课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1
用感觉丰盈课堂——特级教师吴正宪“认识面积”教学片段与赏析作者:唐小琴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5年第1期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唐小琴[摘要]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先通道,数学学习也离不开和数学的概念本质有关联的“感觉”参与。
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这种理解变成行动,唯有通过典型课例的分析来提供操作性的引导。
[关键词]感觉数学学习方式吴正宪建立模型[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2-005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诸多改革一样,不能太激进,只能在循序渐进中螺旋上升。
2011年以来,不少名师都“老课新上”,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诠释原来的经典。
不久前,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认识面积”,吴老师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独有的韵味,将这节自己的经典课作了唯美的表达。
这节课上,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吴老师多次询问学生“你有感觉了吗?”个人以为,吴老师之所以反复提这样的问题,正是看到“感觉”在学生学习中的内在价值。
笔者试着就吴老师几个提出“感觉”的教学片段进行解读。
【片段一】直观的感觉——面积的大小师:今天吴老师和你们一起学数学,我们研究什么问题呢?看这里——(板书)面积。
听说过“面积”吗?你在哪听过?生1:黑板上有面积,桌子上也有面积。
(边说边用手指画)师:看到“面积”二字,你有什么问题呢?生2: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生3:面积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学面积?……师:是啊,面积到底长什么样,到底长在哪?面积又是怎么来的呀?师(讲解):古埃及有条尼罗河,当河水退下去的时候,人们开始争土地。
(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画了两块不规则的土地,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给两块地涂色)师:看着他们涂色,你们有什么感觉?生4:红色的土地大,黄色的土地比较小。
师:让我们一起来描一描这两块地的边线(师在黑板上描,学生伸出手跟着一起描)再摸摸这块地的面积。
吴正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2至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4、通过拼组图形,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带给大家的生活美。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各种有色卡纸、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同学们,老师想知道你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分解师:大家学会的知识可真多。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去欣赏一些美丽的建筑物,好吗?请同学们欣赏时认真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除了这些外,老师也发现了一些这样的图形:(课件展示)我们学过这些图形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左边由几个图形组成?右边呢?大家想想看一个图形还可能是由几个图形组成的呢?像这些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组合图形)这节课你们想探究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组合图形的分解:师: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认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1)电脑出示书第92页的四幅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这四幅图,它们分别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2页,先找一找,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讨论。
比比看哪一个小组的分法最简单?(2)小组讨论。
(3)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组合图形?2、自主解决例题。
吴正宪公开课面积教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
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
特此证明。
”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
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是呀,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二、感知面积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生:尺子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生:桌面大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
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生:不能。
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师:说得对。
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
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生:(略)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最大?生:长方形最大师:你是怎样比的?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
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师:说得真好。
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
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面积。
现在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生:图形2大。
立足课堂着眼未来——观吴正宪《面积和面积单位》有感
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越来越精细,能够用分析的方式来有效解决
实际问题。
课堂上,我们学习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授课老师是吴正宪老师。
起初,老师先以实景教学的方式来让我们认识平面图形及其面积单位。
他通过几幅图
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形态和单位的变化,以及面积的量化。
而在剖析及计算各种平
面图形时,老师又以“引出法”来讲解,既重在解决思考,也强调知识穿插,并以自然规
律为基准,使用容易理解的表述方式来让我们记忆和掌握学习内容。
不仅如此,老师的一句“相等的边代表着相等的面积”,又让我们从注重实践中体验
出猜想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意识到知识从教学中走向认知,从此内聚内强,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老师在每堂课后会把当堂课用的材料和教学实录都
放在网上,紧贴学习的实际需求,提升学习的质量,也提高了自学的效率。
总之,吴正宪老师的授课让我们了解到,学习数学和其他知识的重点不在把知识学会,而在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帮助我们着眼未来,更重要地,将知识活用在生活中、服
务事业中,实现知识创新、造福社会。
立足课堂着眼未来——观吴正宪《面积和面积单位》有感盛爱文
【期刊名称】《教师》
【年(卷),期】2017(000)030
【摘要】#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盛爱文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洋湖街道山塘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立足课堂教学,让数学活动经验深入人心r——以"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为例 [J], 陈月秋
2.立足课堂,引领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实践探索为例 [J], 郭亚萍
3.矛盾引发处理趣凸显时——吴正宪《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赏析 [J], 张文
4.现在的课堂,我们更应关注什么——听《面积和面积单位》有感 [J], 梁有晖
5.让数学课堂在平实中绽放异彩--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有感 [J], 刘腾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