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50
政府职能转变,就是由指令型变成指导型政府,审批型变成服务型政府。
简单说,就是政府减少命令、审批,更多的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持续优化,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一)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
(二)紧紧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
(四)紧紧围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承担着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简政放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放管结合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以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增添便利,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在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基础上,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是促进政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的重要举措。
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一、引言政务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窗口工作人员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发展对于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为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职业发展现状1. 岗位设置: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主要承担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职能,岗位设置相对单一。
2. 职业技能:窗口工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但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3. 职业发展空间:窗口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晋升通道不畅通,容易造成职业发展瓶颈。
4. 培训与激励:政务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水平。
三、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职业发展路径设计1. 初级阶段:新入职的窗口工作人员需进行业务培训,熟悉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和业务流程。
在此阶段,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业务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服务水平。
2. 中级阶段:窗口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创新能力等。
此外,可通过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3. 高级阶段:窗口工作人员在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可担任团队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参与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和决策。
此时,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领导力、战略规划和创新能力。
4. 专家阶段:窗口工作人员在政务服务中心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在此阶段,工作人员可通过撰写专业论文、参与政策制定等方式,为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四、政策建议1. 完善岗位设置:根据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能和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空间。
2. 加强培训与激励: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吐鲁番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吐鲁番市不断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管理理念和行政方式创新,坚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和执政水平,创建了行政成本低、公共服务好、市场秩序优、诚信程度高的优良发展环境。
现将政府自身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我市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了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一是简化办事程序,扩大服务领域。
按照“压缩项目、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的要求,改革管理体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事项213项,审批事项从429项减少到216项。
确保行政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快捷、便民、廉洁的方向运行。
二是强化为民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始终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和部门包案制等工作制度。
工商、税务、公安等服务部门全部启动“一门式”服务大厅,实行窗口式服务。
开展了“机关服务进社区”、“万人评议机关”、“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近年来,累计协调处理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2130件次。
成功解决了自治区坎尔井研究所与老坎尔井乐园的产权纠纷、红柳河园艺场与221团的农业用水纠纷等重大疑难问题218件。
全市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和理念进一步提升。
三是推进政企分开,推行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
近几年来我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放手、放活企业发展,葡萄沟、坎尔井、火焰山等风景名胜区全部由企业自主经营。
由沈宏集团创办了沈宏化工工业园区,实现了政企分开。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探讨辛艺玲(佳木斯大学社科部,黑龙江佳木斯154000)[摘要]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不高,政府职能错位;有的政府公务人员行为失范,“官本位”思想严重;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滞后等。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分层次进行服务和管理;当前政府的服务和管理的重点应向农村转移,建立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政府应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职能,转变方式提效率、实现有限分权服务与管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途径[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Thoughts on Changing the Functions to Buil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 entXIN YilingAbstract:In develop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overstaffing in some local governments with low efficiency and malfunction,anomie in some government workers'behaviors due to serious official-oriented idea,and retard in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some local government.Therefore,we should change the government into a serve-oriented one in different lev-els,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of current government need transferring to rural areas to build effective equalization on basic public ser-vice,in addi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its basic public service and management through changing service methods to reach lim-ited division of power and management.Key words:government function,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construction,problem,approach[收稿日期]2011-12-08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臃肿,效率不高,政府职能错位一些地方政府机构过多过细,大、中、小城市一个模式,服务对象与事务重叠,部门职能出现一些交叉,出现一些事务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而另一些事务无人管理,因机构的繁琐,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给政府财政增加了负担,缺乏配合沟通和有效协调,严重影响了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效率,造成政府行政管理代理成本增高。
XXXXXXX 电视大学本科论文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学号:姓名:XXXXXX专业:行政管理2015年4月目录内容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与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政府职能过多而效率低下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政府机构庞大而行政能力不足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新型政府应当注意的问题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立责任政府,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立诚信型政府,推动诚信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立透明政府,实行政务公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与方向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战略引导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平衡协调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保护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的基本方向7ﻩ2、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方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分化部分政府行政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作者: 刘晶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分社,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国行政管理
页码: 127-12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政府管制;公共服务;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国目前虽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传统的行政管理主要注重对社会事务的监管和控制,而现代行政职能强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满足民众的需求,积极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2. 从行政权力过度集中向权责清晰、分权分责的方向发展。
过去,我国的行政职能具有过度集中的特点,导致行政权力滥用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现在,政府正在推行权责清晰、分权分责的改革,通过加强决策程序透明、加强监督制约机制等方式来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
3. 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的转变。
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逐渐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市场引导,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发挥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政府应该为市场提供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保护市场秩序,并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和监管。
4. 从行政运行向法治化转变。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政府应当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规体系,使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治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行政职能的转变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行政体制和机制,我国行政职能
的转变将更加全面、深入地推进。
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作者:刘鹤挺来源:《民生周刊·学术版》2014年第01期【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客观上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深化改革的破题之意是政府既要无为又要有所作为。
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上承担更多责任。
全会决定用了两个"加强":"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要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戴上法治的手套,把权力关进笼子。
总之,要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律,又要建设负得起责任的政府。
【关键词】政府职能;市场化;社会变革;法治政府一、彻底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深水区迈进,同时伴随多元社会结构的变革,使经济更加市场化恩格斯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1]。
恩格斯强调的是经济因素对法律的影响,而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弗里德曼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弗里德曼认为"重大的法律变化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发生的,并取决于社会变化"[2]。
在社会学上,社会结构通常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模式。
新中国建国前30年间,由于行政权的超强力发展,我国政府发展的理念是集政治、经济、文化、治安、福利与一身的"全能政府",行政权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掌控一切社会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力。
可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结构明显呈现出单一化形态的社会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的推进,中央政府所掌控的权力逐渐下放到地方或基层政府,并部分地放权或还权与于社会,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成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方向,大量原先由政府所管但又管不好、管不了、不应管的事务逐渐转移到市场和社会,或者由市场自发调节,或者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来承担。
浅谈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行政效率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效率的基础,其科学性和高效性对行政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
要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职责,确保每个部门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二是完善行政机构和人员的选拔和任免机制,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其职务相匹配;三是加强行政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二、优化行政流程与决策机制。
行政流程和决策机制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
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优化行政流程和决策机制。
一方面,可以通过简化行政流程,减少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
还要加强对行政决策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决策科学、公正、有效。
三、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行政人员是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
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是要加强行政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二是要加强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其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行政人员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化。
政府信息公开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减少行政过程中的腐败和不透明现象,提高行政效率。
还可以方便企业和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促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提高政府的责任感和执政合法性。
五、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积极沟通和合作。
政府应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政府与社会各界共谋发展、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还要加强对社会各界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参与政府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简述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法治化建设,政务公开,权力监督和政府信息化。
首先,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政府职能转变。
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转变其职能,从过去的“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职能主要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领域的监管转变,并且开始强调市场经济的作用,注重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其次,行政机构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政府通过行政机构来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这些包括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机构合并和优化等。
通过这些,政府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效能和响应能力。
第三,法治化建设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特征。
中国政府逐步建立健全法治化的行政机制和法律体系,以规范行政行为。
这一过程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行政裁决机构,完善法治机制等。
在法治化建设中,中国政府注重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行政公正性和行政责任的落实。
第四,政务公开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主动向公众公开政府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种行为。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增加社会信任,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政务公开不仅使政府更加负责任,也有助于减少腐败和不公正行为的发生。
第五,权力监督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权力监督制度,有效监督和制衡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
权力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内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外部监督则包括公众、媒体、民间组织等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
权力监督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政府的行政行为更加公正和透明。
最后,政府信息化也是当代中国行政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和服务,促进政府效能的提升和发展。
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网站建设、电子政务、数字化政务等。
扎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好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本质核心。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廓清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任务和要求,努力发挥好各级政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职能作用。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为此,我们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向三个方面聚焦:一是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切实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突出政府宏观管理与规划职能,切实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的审批事项,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到宏观调控的决策建议上来。
二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调整和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结构,进一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努力提高市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转变缺位的深层次探究及其解决途径摘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项重要时政要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但政府职能不到位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针对这一矛盾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对政府职能转变缺位问题的解决起到理论上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的机构改革不断向前迈进的今天,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进行了五次规模宏大的政府机构改革,历次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但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总体视角相比,政府的职能还相对的滞后。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一)市场经济下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使得官员“利己”而“排他”传统意义上的政府是大公无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的,然而,政府都是由人组成的,政府的组织、决策、运行都是由人来执行的,西方经济学中曾经提出了“经济人假定”,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人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都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奉行的配给制、国家统一调控使得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长期处于抑制和隐性的状态。
那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转型过程中,在国家对地方放权让利的过程中,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欲望被唤醒,并且不断膨胀,利用法制的不健全,滥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为己谋利,在利益的驱使下,政府官员由“公共人”变成了“经济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渐行渐远。
(二)封建残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造成民主与法制的缺失所谓官本位思想,就是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首是瞻,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以是否为官、官阶高低为标尺,来衡量人们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的社会心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敬官、畏官的社会心理。
由于缺乏法治的历史传统与土壤,新旧体制转轨期造成的一些管理上的真空以及法治能力建设的滞后,传统的人治依旧起着主导作用,“权力精英雄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往往将个人的价值观念、长官意志和行为方式融入决策过程中,决策充其量也只是在决策层内不同权力精英极群体的政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