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10-11页的内容光盘菜单:

问题地带:分数乘分数怎么算?

分数乘分数

探究平台总结方法

能约分的要约分

填一填

基础地算一算

粉笔有多长

计算

应用园喝牛奶

涂色

找规律

拓展林八戒分西瓜

知识广角庄子的话

(注:脚本中划处需配音,带

一.问题地带

上级菜单问题地带本级菜单1/2个西瓜的1/2是多少呢?

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师:我们昨天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能解决下

面的问题呢:

李师傅2小时能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继续

生1:2×1/5=2/5

继续

2、师:3小时呢?

生2:3×1/5=3/5

画外音:刚刚我们计算的都是整数乘分数,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继续

那么1/4小时呢?

生3:1/4×1/5

师:求1/4小时可以粉刷多少墙壁,也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所以可以用1/4×1/5,那么1/4×1/5怎么计算呢?出示工人叔叔刷墙的画面,画外音提示画面静止,出现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出示教师问话

出示教师问话,学生回答的场景

上级菜单探究平台本级菜单分数乘分数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学生纷纷讨论解决办法。

汇报

生1: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5。出现学生讨论的场景

转向某个学生回答画面

接着我再把涂色部分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1/5的1/4。从图上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占整个纸的1/20。

生2:其实他就是用画图来表示的,也可以用算式1/5×1/4=1/20来表示。

师:那么3/4小时刷多少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涂一涂,算一算,解决这个问题。

画面出现学生涂色。

继续

生3:我同样的先涂出这张纸的1/5,然后再将它平均分成4份,那么其中的3份就是1/5的3/4。我发现,1/5的3/4 就是3/20。

生4:求1/5的3/4 ,就用1/5×3/4。同样我用涂色的方式,得到1/5×3/4=3/20。

师:我们通过涂色的方式得出了1/5×3/4=3/20,1/5×1/4=1/20,

出示左边图和文字

童音提示学生语言。

镜头转向生 2

画面静止在算式上

镜头转向教师提问

镜头转向学生,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出示左边图片。

学生回答时出现算式

根据教师语言算式闪烁

上级菜单探究平台本级菜单总结方法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分数乘分数是怎么

样计算的呢?

生5:分子相乘的积得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得

分母。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看是不是这样。

板书:1/5×1/4=1×1/5×4=1/20,1/5×3/4=1

板书:1/5×1/4=1×1/5×4=1/20

1/5×3/4=1×3/5×4=3/20

×3/5×4=3/20

生6:真的是这样,分数乘分数,就是用分子

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上级菜单探究平台本级菜单能约分的要约分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继续

生1:3/10*2/3=6/30

生2:他没有化简。应该是3/10*2/3=6/30=1/5 生3:我觉得,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师:你讲得真好。我们在做分数乘分数的时候,应该先把能约分的约分。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或者整数。可是如果是分数乘整数,我

们该怎么约分?比如说3/10×5怎么算最简便呢?

生1:3/10×5=3×5/10=2/3

生2:我们可以把整数和分数的分母直接约分,这样算更简便。

师:分数乘整数的时候,如果整数和分数的分母能直接约分,我们就先约分,再进行计算。(先出现蜂鸟飞行的场景,画外音)

最后静止在左边文字题上。

(出现学生解答的画面)

(在画面上重点出示第三位学生的解答方法。)

(出现学生回答的画面)

板书:

三.应用空间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菜单基础地填一填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师:下面的习题,你能快速地完成吗?

我能口答。

生:1/2*1/2=1/4

2/3*4/5=8/15

3/4*3/4=9/16

画面出现学生做题。

依次出现答案

1/2*1/2=1/4

2/3*4/5=8/15

3/4*3/4=9/16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菜单基础地算一算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师:小朋友,你们会根据法则来计算吗?

(继续)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1:都是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或整数。

生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出现学生计算的场景

按确认依次出现答案(按横排的

顺序):

2/15

2/3

1/6

1/12

4/15

11/2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

菜单

基础地粉笔有多

长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菜单应用园计算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习题和刚才我们所做的,有

什么不同吗?

生:有两个数相乘,也有三个数连乘的。

师:那么该怎么计算呢?

生2:我们学过整数的三个数连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

再乘第三个数。

继续

按继续键出现答案

出现学生答题的场景。

做完后出现正确答案

3/10

6/5

16

1/8

12/25

2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菜单应用园喝牛奶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师:那我们就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

生:用乘法。

师:你们能独立完成吗?

生:能。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

出示学生回答问题场景。

学生用乘法计算。

做完后,出现正确答案。

2*3/4=2/3

1/2*3/4=3/8

2/3*3/4=1/2

师:那么下面的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

生1:第一问是要求5的1/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生2:5×1/4=5/4

话外音:可是,第二个问题,求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我们

该怎么计算呢?

生3:因为一瓶牛奶有1/4升,而每升牛奶大约含钙5/6克。

所以求一瓶牛奶含钙多少克,就是求1/4的5/6是多少。所以

用乘法计算。

生4:1/4×5/6=5/24

出示题目

出现学生解答题目的场景

1/4×5/6=5/24

上级菜单应用空间本级菜单拓展

涂色

师:把图中方格数的2/9涂绿色,4/9涂黄色。

出现学生涂色的场景。

继续

师:请再把黄色方格的3/5画上斜线。

出现学生涂色的场景。

继续

出现答案

把其中10个小格涂上绿色,其中20

个小格涂上黄色。

黄色方格中,12个小格画上斜线。

四、知识广角

1.3分数乘分数

1.3分数乘分数 《小数乘分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数乘分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小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分数混合计算和简便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以上对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创设情境法、引导启发法,同时辅以讲练结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真正让数学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完成本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找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5:大家从图中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你能列出算式么?学生尝试独立列式:,引导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小数化成分数:==(分米)分数化成小数:=2.1×0.75=1.575(分米) 2、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学生独立解答并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我适时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小数和分母约分:(分米)3、观察比较,回顾思考。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

分数乘分数(二)

第四课时分数乘分数(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以及相关的做一做,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方法:交流讨论,加深理解;通过练习巩固,促进内化。教学准备: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9 10 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4 45 。李叔叔每分钟 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 9 10 千米/分。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9 10 千米 /分的 4 45 。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 10× 4 45 = 9×4 10×45 = 36 450 = 2 25 (km)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5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 10× 4 45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计算过程) ⒌小结: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袁晓青辅备教师:李婧郭英 设计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用数来交流表达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在数与计算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本课在复习整数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引入,先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然后由整数乘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进而应用知识。整数乘法的运算律,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并用字母表示,理解各条运算律的内涵。使学生明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目的是使计算更加简便。这样,学生选择运算定律时,就充分锻炼数学思维;在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计算过程中极易出现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最终导致计算出错等情况。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多做多练,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灵活将整数乘法的运用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经历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3、发展学生的简便运算意识和分析能力,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算式题的简便算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乘分数。 2、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数学学习常常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下面就让我们从这样的一道题目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出示题目:王大伯有一块3公顷的菜地,其中种植黄瓜,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题目。(指名读题) 提问:要求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2、引出新知 师:如果把3公顷改成公顷,又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提问:为什么也是用乘法计算呢? 师:是的。不管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还是求分数的几分之几,只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课题。 师:整数乘分数我们已经会计算了,像这样的分数乘分数又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算法。 1、画图探究 (1) 提问:对于这样的分数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师:画图是研究分数问题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就一起来画图思考。 师:如果用1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公顷) 怎么表示公顷?(指名回答)请你在作业纸的自主探究一上试着分一分、画一画。(学生操作) 接下来画什么?谁的? 公顷的该怎样画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在作业纸上试着画一画。 (同桌合作,指名展示汇报。选几个学生的图投影) 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是怎么画的。 追问:为什么把涂色部分平均分成4份,而不是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 也就是说,最终取的这一份表示的就是公顷的,是吗? 提问:这位同学画的对不对?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画的,他这样画可不可以?我们也请他来介绍一下。 师:不管怎么画,我们都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份,取了其中的一份;再把公顷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公顷的。(课件演示) 提问:结果是多少? 追问:你从图中怎样看出是的? 师:相当于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8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是1公顷的,也就是公顷。 师:通过画图,我们知道了结果。 (2) 师:如果王大伯把用其中的种植茄子,求茄子的种植面积可以怎样列式?(指名列式:)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想要知道结果我们可以怎么办? 提问:如果再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呢?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画一画。(完成在作业纸的探究活动二上) 学生操作,指名不同画法展示交流。 师:大家同意他的画法吗? 提问:尽管画法略有不同,但都表示公顷的,相当于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几份,取了其中的几份? 从图中可以看出,的结果是……() 2、建构算法。 师:刚才,我们为了找到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结果都采用了画图的方法。 (板示算式:)如果想要知道这道题的结果仍然可以怎么办? (板示算式:)那如果是这道题目呢?

分数乘分数(刘万元)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山东省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刘万元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信息窗2(P6—7)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和直观图示,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在操作、观察、归纳、反思等活动中,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意识,培养研究问题的规划能力和反思意识。 3.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积累研究分数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1.情境:王芳是班里的手工编织能手,每小时能织围巾1 5 米。 根据这条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如果老师想知道3小时织多少 1 2 小时织多少 2 3 小时织多少 3.列式。15 ×3 15 ×12 15 ×2 3 师:15 ×3是学过的分数乘整数,等于3 5 。下面二题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理解意义,初步体会算法。 1.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⑴规划研究方法。 师:对于分数乘分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画图) 想: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15 ×1 2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⑵同位合作画图。 ⑶展示交流。

生: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取了1份,就表示出了 1 5 。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再取1份,就是 1 5 的 1 2 。 ⑷对比分析画法。 不管怎么分,分的过程是一样的,现在把分的过程再细化些,我们一起来经历一遍。 ⑸演示课件,规范过程,明晰意义,初步感知算法。 ⑹板书得数。 1 5 × 1 2 = 1 10 2.自主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1 5 × 2 3 。 ⑴师:画之前,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自己动手画出来。 ⑵自主画图。 ⑶展示交流。 这 2 3 是谁的 2 3 ,怎样看出 2 15 ⑷板书得数。 1 5 × 2 3 = 2 15 。 3.共同研究 3 5 × 3 4 。 课件出示:李丽每小时能织 3 4 米, 3 5 小时织多少米 列式: 3 5 × 3 4 。 师:要画图表示 3 5 × 3 4 ,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 生说师课件演示画图过程。 (1) (2) (3)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编写说明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同时,它也是分数乘法中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和“试一试”。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第二个问题是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第三个问题结合直观的或抽象的计算过程,归纳分数乘分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读一读,想一想,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用分数乘法诠释我国古代的哲学道理,用图形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意义,即单位量与单位数都是分数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单位的几分之一,(以两个分数单位的分母的积为分母)。 ·=?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想一想,再算一算。 这个问题着重于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科书根据算式的意义,运用直观操作的方式展现了探索过程。同时,用红色虚线框出了“”(分数乘分数)的关键计算步骤,意在突出分数分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关键步骤“”并非自然导出,而是比较算式和结果数值之间的关系后,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得出来的。其实一般的两个分数相乘,也可以转化为两个分数单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方法不需要学生掌握,但建议教师了解。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科书只呈现直观的运算,没有呈现上述方法的运算,但教师要明白分数乘法运算的推理过程,打通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同时,教师还要知道所谓运算法则,其实就是对运算的思维过程进行提炼的结果。如教科书上启发学生总结归纳的:两个分数相乘,只要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就可以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这就概括了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涵盖了分数乘整数的情况,只要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即可。 试一试

分数乘分数案例

分数乘分数案例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 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即算理的理解)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所以徐老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是多少,再思考格子部分占整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学生对用图形表示分数有了初步的轮廓,为后面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降低了难度。徐老师重视了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体验,较好地达成了以上的两个教学目标。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 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 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 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 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古交一小杨红霞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教学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理念: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最近一位老师家在装修房子(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提出问题:装修工人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4小时可以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解答:1/5×4=4/5 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刚才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1/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算? 揭示课题:1/5×1/4如何计算呢?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用它表示这面墙,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涂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是怎样涂的。

分数乘分数分数乘小数计算题练习

分数乘法计算题练习 194×18 1575×52 2152×65 6 5×24 44×21 56×149 94×83 12125×50 11 43×21 94×83 43×98 1211×121 36 15×51 85×12 7×21 8 54×165 8×81 52×10 83×24 3.6×43 85×1.6 127×7 4 183×8 165×3 43×95×152 11 8×3.3-0.9 174×21 43×151 2.7×195 143×171×22 1 143×116×21 2 231×3626×1310 311 3×22 4.5×561 3.3×2 112 14×474 265×12 94×721 3.6×4 3 150× 152 1511×5 27×185 209×15 19×21 72×125 2417×34 9 2518×165 1917×5138 3619×24 48×1613 6326×3928 28×87 871×0.875 3.25×13 4 132× 0.4 183×0.32 4. 5 ×165 2.125× 217 6 371×3.5 274×0.56

0.85× 1173 2.3×123 19 (31+43)×12 10079× 101 1×438+0.25×8 85 ×672+672×0.375 2 41 ×5 1.5 ×232 4.4×11 5 465×0.48 1141×3.5 32 × 331 (257-51)×50 452× 172×117 23 2×6×2.6 43×32×52 214×21 7 97×53×215 4835×158×76 108×187 9564×3219 149× 3635 245×120 1511×3325 3617×85 72 154+125 4229×8756 243× 3 118×2145 21×23 2 183×118 452×1110 254×2815 271×152 232×15 4 375×138 ×172 232×185×394 354× 4 ×187 285×37 3×91 2019×94×3825 1811×132×154 26 5×12 373×14 551×4 783×2 32 1×4 7 ×3152 127×1265 32×654 ×36 35×35 4544×46

分数乘分数》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上 课 解 决 方 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以下3个方法: 1.形象分析,直观理解。 教学初,首先在引入例3题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并借助形象的图示分析以及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从具体的图中理解题目,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观察比较,推导转化。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使学生感知并理解:求14 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墙的15的14相当于这面墙的120,推导出:15×14=15×4×1=1×15×4=120 ,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把学习例4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解答的机会。让学生在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学具准备 每人两张长方形纸、两种颜色的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49×2 110×7 45 ×3 ? ????49 ×2=89 110×7=710 45×3=125 2.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板书:分数乘分数)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3。 (2)汇报从例3中了解的数学信息。 (已知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求14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3)操作、理解“一面墙”的15 。 ①按要求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纸看作是一面墙,用彩笔涂出它的15。(学生画,教师巡视、指导) ②交流、检查。(小组合作) 一面墙的15 或 一面墙的15 (4)操作、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①涂一涂:看14 小时粉刷的面积有多大。 ? 1小时粉刷的面积 14 小时粉刷的面积 ? 1小时粉刷的面积 14 小时粉刷的面积 ②想一想:求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求14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5的14 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上册1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三教案新人教版

分数乘分数 (三)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53×30= 12×32= 3152?= 4 387?=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10 9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 4。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10 9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109千米/分的45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 245036451049454109==??=?(㎞)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25 2451049454109=??=?(㎞)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2710 30930109=?=?(㎞)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273010930109=?=?(㎞)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45 4109?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教材第6页第7题。 5、教材第6页第9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分数乘分数(教案)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3及做一做,第5页例4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4~13题。 【教学目标】 ' 1.掌握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并掌握怎样先约分。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关键: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使计算简单,怎样先约分。 )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或者电脑课件。 【旧知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 2.说一说,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步骤。 (1)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 (1)一袋大米,每天用去 43 kg ,3天用去多少千克 (2)某修路队,每天修路23 km ,5天修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全程的20 3 ,4小时行驶全程的几分之几 【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 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 ①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②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已知条件:李伯伯家有一块 2 1 公顷的地。 未知问题:①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②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2)怎样列算式为什么 求 21公顷的5 1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可以用21×51 表示。 (3)合作探究21×5 1 的意义。 ①分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拿出一张纸表示1公顷,折一折。 ②学生展示交流。 (

③教师讲解意义。 求 21公顷的5 1 ,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就是求21的5 1 是多少。所以 21×51表示的意义是21的5 1 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21×51=5211??=10 1(公顷) (5)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①算式怎么列为什么 ②讨论交流。怎样理解的意义。 ' 把 21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10份(2×5=10),1份是101,3份是103,即10 3 。 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3.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掌握直接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图列式。 ? ? 学生列式回答,先由加法算式延伸到乘法算式,并且回顾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 【设计意图】此题是借助长方形和圆形直观图复习分数乘整数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来计算;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用乘法来解决,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究这节课的新知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理解意义,初步体会算法 给学生演示微课,微课内容是介绍《庄子·天下》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具体意思。(微课的具体内容见附页) 活动一:用一根绳子第一次折出 的 ,也就是求 的 ,是谁的 ?第二次折出 的 ,也就是折出 的 ,是谁的 ?让学生上台操作并解说过程。 【设计意图】 利用折绳子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式,通过学生和老师的追问,从而引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猜想算法,理解算理 活动二: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找一找 的 ,并把找到的部分涂上阴影。 合作要求:①先独立操作,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找到 的 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把你收获和疑问交流一下并把它记录下来。 请学生在展示台上讲解折纸操作的过程,再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质疑和补充回答使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进行自主挖掘和探究,老师通过两个学生的折纸作品比

2(1)第二知识点分数乘分数计算练习题

分数乘法练习题 1、分数乘以整数 11 2×3= 8 3×6= 15 2×4= 12 5×8= 10 3×3= 2× 8 3= 11 2×11= 9 2×27= 60 17×8= 50 9×8= 187×3= 9825×7= 5 2×2500= 3×9 7= 12 7×6= 17 4×5= 54 5×6= 50 27×2= 2、分数乘以分数 5 1×41= 103×32= 3 1×41= 9 8×103= 92×5 3= 76× 97= 8 5×15 4= 209× 215= 5 6×3 5= 25 7× 14 15= 113×2 1= 50 19× 1910= 28 11× 338= 3920× 15 13= 18 7× 143= 16 5× 158 = 39 25× 30 13= 17 8×4 1= 25 9×12 5= 13 12× 24 7= 10 7× 7 1= 三、分数乘、加、减混合

9 7 ×( 3 2- 7 2)= 11 6× 15 7×10= 3 1× 5 3+1= 2 1+ 4 5× 5 4= 7 5 - 9 5× 7 5= 1 - 25 21× 7 5= 6 1 ×(5- 3 2)= 8 7×7+ 8 3= 四、分数乘、加、减简便运算 5 3×6 1×5= (10 1+4 1)×4= 3 2×4 1×3= (9 8+27 4)×27= 87× 86 3= 9 2- 16 7× 9 2= 52×4× 4 3= 5 4× 9 7× 8 5= 7 5×16× 5 21= 2 1×15 1+3 1×2 1= 6 5×9 5+9 5×6 1= 12 7×6+12 5×6=

分数乘分数 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分数乘分数(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110×5= 79×5= 2×37= 25×750=(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二、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三、操作探究算理。1、提问:12 ×15 究竟等于多少呢?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说明12 ×15 =110 。 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 ,又把这12 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 ×15 ==110 (板书算式) 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 公顷)的35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 公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 (三)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 (三)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具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算一算 53×30= 12×32= 3152?= 4 387?=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 109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5 4。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10 9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 109千米/分的454。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5 245036451049454109==??=?(㎞)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

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4)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25 2451049454109=??=?(㎞) 3、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解答,约分:2710 30930109=?=?(㎞)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273010930109=?=?(㎞)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45 4109?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4、教材第6页第7题。 5、教材第6页第9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一个数乘分数(1)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实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水平。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实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 (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4)提出问题: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分数乘分数案例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比较困难。另外学生容易把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混淆,所以要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区分。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二是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比较容易,但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即算理的理解)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可以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所以徐老师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观察涂色部分是多少,再思考格子部分占整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学生对用图形表示分数有了初步的轮廓,为后面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降低了难度。徐老师重视了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体验,较好地达成了以上的两个教学目标。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 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以1/5*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 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10-11页的内容光盘菜单: 问题地带:分数乘分数怎么算? 分数乘分数 探究平台总结方法 能约分的要约分 填一填 基础地算一算 粉笔有多长 计算 应用园喝牛奶 涂色 找规律 拓展林八戒分西瓜 知识广角庄子的话 (注:脚本中划处需配音,带

一.问题地带 上级菜单问题地带本级菜单1/2个西瓜的1/2是多少呢? 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师:我们昨天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能解决下 面的问题呢: 李师傅2小时能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继续 生1:2×1/5=2/5 继续 2、师:3小时呢? 生2:3×1/5=3/5 画外音:刚刚我们计算的都是整数乘分数,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继续 那么1/4小时呢? 生3:1/4×1/5 师:求1/4小时可以粉刷多少墙壁,也就是求1/5的1/4是多少。所以可以用1/4×1/5,那么1/4×1/5怎么计算呢?出示工人叔叔刷墙的画面,画外音提示画面静止,出现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出示教师问话 出示教师问话,学生回答的场景 上级菜单探究平台本级菜单分数乘分数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学生纷纷讨论解决办法。 汇报 生1:我先拿出一张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一份,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5。出现学生讨论的场景 转向某个学生回答画面

接着我再把涂色部分平均分成四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1/5的1/4。从图上可以看出,涂色部分占整个纸的1/20。 生2:其实他就是用画图来表示的,也可以用算式1/5×1/4=1/20来表示。 师:那么3/4小时刷多少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涂一涂,算一算,解决这个问题。 画面出现学生涂色。 继续 生3:我同样的先涂出这张纸的1/5,然后再将它平均分成4份,那么其中的3份就是1/5的3/4。我发现,1/5的3/4 就是3/20。 生4:求1/5的3/4 ,就用1/5×3/4。同样我用涂色的方式,得到1/5×3/4=3/20。 师:我们通过涂色的方式得出了1/5×3/4=3/20,1/5×1/4=1/20, 出示左边图和文字 童音提示学生语言。 镜头转向生 2 画面静止在算式上 镜头转向教师提问 镜头转向学生,根据学生回答内容出示左边图片。 学生回答时出现算式 根据教师语言算式闪烁 上级菜单探究平台本级菜单总结方法教学意图及画面描述制作建议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算式,分数乘分数是怎么 样计算的呢? 生5:分子相乘的积得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得 分母。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看是不是这样。 板书:1/5×1/4=1×1/5×4=1/20,1/5×3/4=1 板书:1/5×1/4=1×1/5×4=1/20 1/5×3/4=1×3/5×4=3/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