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9课 校园艺术节
- 格式:pptx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22
江西美术教学计划美术赣美版初中8年级
上册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八年级学生全面提升美术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研究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让学生在表现自我,理解艺术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基础知识与运用
2. 素描和速写技巧训练
3. 水彩画与油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4. 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技法
5. 西方绘画的风格和技巧
三、教学活动安排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包括:
1. 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绘画技巧和画作
2. 学生自主绘画和创作
3. 艺术观摩和欣赏
4. 小组合作绘画活动
5. 艺术品展览和评比
四、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步,我们将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 绘画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意、表现技巧和绘画质量等方面
2. 学科测试: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互评和自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研究的反思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绘画材料和工具:颜料、画笔、纸张等
2. 艺术品图片和展示板
3. 艺术教育相关书籍和资料
以上为《江西美术教学计划美术赣美版初中8年级上册全部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教育学习+K12教育学习+K12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八. 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解放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教师扼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八.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提升部分主题宴会服务的质量,从菜单的设计打印到配套餐具与调料的准备,特别是上菜的语言服务设计将是整个服务的点缀和装饰,开盘菜的欢迎词导入,餐中重头菜肴的介绍宣传,主食供应时的再次祝福,将时刻突出主人对主宾的尊敬热情,也通过此举服务让客人在心里更加加强对朋友盛情的优美回忆,真正达到客人宴请的物质精神双重享受。
第10课多彩多姿的现代雕塑-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了解现代雕塑的创作形式和技法3.能够分析现代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魅力4.能够创作出自己的现代雕塑作品二、教学内容1.现代雕塑的概念和特点现代雕塑是指在20世纪初期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特点是样式多样化、技法多样化、材料多样化,艺术手法多样化。
2.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出现了一批以抽象形式为主的现代雕塑家,如毕加索、布朗贡、布朗等人。
20世纪50年代,雕刻风格逐渐转向抽象风格,雕塑材料逐渐多样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雕塑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复合材料。
20世纪60年代以后,雕塑材料逐渐与环境相结合,诞生了环境与行为艺术。
现代雕塑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代雕塑的创作形式和技法现代雕塑的创作形式主要有实体雕塑和环境雕塑。
实体雕塑是指需要固定在某个场地或位置上的雕塑作品,如各种纪念碑、雕塑公园等。
环境雕塑是指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进行创作的雕塑作品,如装置和装置艺术。
现代雕塑的技法多种多样,包括:锤击、雕凿、抽象、鑄造、合成、削减、车削等。
4.现代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现代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魅力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个性有关,同时也与作品的材质、造型、构图有关。
通过对现代雕塑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更好地欣赏现代雕塑艺术的魅力所在。
5.创作现代雕塑作品通过对现代雕塑的学习和分析,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创作出自己的现代雕塑作品。
在创作中,学生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传授现代雕塑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2.分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针对某个现代雕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创作自己的现代雕塑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意和手工能力。
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合集课程概述《赣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合集》是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的美术教材。
本教材以赣美版教材为基础,融合了八年级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展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绘画技巧和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形象特征,提高绘画技巧;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视角和鉴赏眼光;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意境。
教学内容本教材涵盖了八年级上学期的美术教学内容,共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单元一:素描与造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素描技法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构建能力和线条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和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单元二:色彩与表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色彩运用技巧的学习。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
单元三:绘画与空间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透视原理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构图能力。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能够表现出空间的深度和透视关系。
单元四:版画与印刷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版画基本技法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平面艺术表现中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通过版画艺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版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理论和技巧。
2.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展示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与欣赏中互相学习和启发。
第九课定格动画(选修)-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定格动画;
2.掌握制作定格动画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践掌握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
4.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定格动画作品。
教学内容
1.了解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
2.了解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
3.学习制作定格动画的基本方法;
4.通过实践制作出自己的定格动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将播放几段著名的定格动画作品视频,让学生感受定格动画的魅力与创造力。
二、讲授
1.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
讲解定格动画的发展历程,从初期的手绘制作到数字化制作。
2.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
介绍定格动画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每张画面的细节构成成了影片的基本元素。
3.制作定格动画的基本方法
a.设计故事情节
b.确定人物形象、动作
c.配置场景
d.拍摄
e.合成声音
f.剪辑和后期制作
三、实践
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决定一个故事情节,通过手绘或拍摄物品制作出定格动画。
四、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优化建议。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定格动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了基本技能,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定格动画作品。
课后作业
1.尝试制作自己的定格动画作品,可以是手绘也可以是拍摄。
2.浏览相关网站或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定格动画的知识或案例。
3.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第九课定格动画(选修)-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定格动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3.创作出简单的定格动画作品。
二、教学重点1.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2.定序和动作计划的制定。
三、教学难点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定格动画的制作;2.如何合理安排动作计划。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看一段定格动画的视频,并让其感受动画的魅力和艺术性;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动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讲解(35分钟)1.定义定格动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讲解定格动画的制作方法,包括拍摄、制作、渲染等步骤;3.介绍定序和动作计划的制定方法。
3. 演示(20分钟)1.对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展示如何使用相机和软件制作定格动画;2.重点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和细节。
4. 实践(60分钟)1.让学生自行分组,完成定格动画的制作;2.在制作过程中,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展示(2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定格动画作品;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分,并进行总结。
五、教具、工具和材料1.视频播放器;2.数码相机;3.电脑;4.定格动画制作软件(如StopMotion Studio等);5.裁纸刀、石膏、玻璃球等材料。
六、教学评估1.观看学生作品的质量;2.学生定格动画制作的过程记录;3.在教案中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拓展1.自行寻找更多的定格动画制作教程;2.利用数码相机和软件制作更多的定格动画作品;3.参加定格动画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9课形式美感(三)-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形式美感的再认识与再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形式美感的实现途径和意义。
教师将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并了解形式美感。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形式美感的实现途径和意义。
2.学生能够注意色彩、线条、形状等具体的构成要素,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运用。
3.学生能够通过辨析、评价和欣赏不同形式美感表现的作品,逐渐增强美感品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形式美感的实现途径和意义。
2.色彩、线条、形状等构成要素的使用。
3.欣赏、评价不同形式美感表现的作品。
四、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感的敏感度和把握力。
2.如何让学生在创作中注重形式美感的实现。
五、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形式美感。
2.引导学生发现并注意形式美感中的构成要素。
3.案例欣赏和评析,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审美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张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图片和一些相关案例。
2.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彩等。
2. 自主探究1.教师呈现多张具有形式美感的艺术作品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2.教师让学生注意作品中的色彩、线条、形状等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构成要素如何实现作品的形式美感。
3.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评析不同个体的形式美感表现。
4.学生开始自主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形式美感的实现。
3. 小组交流1.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作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小组内学生进行交流,并向教师汇报探究过程的心得收获。
3.学生在交流和汇报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总结归纳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案例评析和总结归纳,从而确定形式美感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性。
2.教师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创作和观赏中注重形式美感,并确保创作的表现力和信息传递性。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与科学的素养;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并用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艺术。
三.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和没见过的建筑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四.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视频观看。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欣赏、表现:看建筑、了解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讲述出来,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七. 教师简要总结。
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
)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的水平)。
(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八. 教师总结、归纳。
九、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
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它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学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数字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观点,并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相关知识。
2.2 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优势;3.教师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思路和创作要求,让学生上机进行艺术创作。
2.3 辅助环节1.教师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4 总结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技能;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3.1 演示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2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加深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