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师17《影视文学》离线试卷

福师17《影视文学》离线试卷

福师17《影视文学》离线试卷
福师17《影视文学》离线试卷

《影视文学》期末

一、简答题(30分)

1、为什么在分析影片的整体建构时,把握主题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答:因为在进行影片分析的时候,主题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结构、人物、场景、景别、空间、机位、光线、影调对话等等。

2、有意义的结构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电影结构是由不同的一些要素、方面、层次和形态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由于结构系统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不管内部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作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却一直保持住了。

3、什么是“悬念”?

答:电影悬念设置是各种类型的电影 中普遍存在的,它既是电影叙事手段又与观影心理密切相关,承担着调动并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叙事功能。对电影悬念的理解是与其他虚构类叙事性艺术的悬念问题 紧密相联的。悬念是创作者通过对某些特定信息(往往与生死攸关的危险、令人期待的欲望等有关)予以隐藏或强调的叙事技巧在虚构叙事性文本中所预设的,引发 接受者产生期待(正向度情感)或恐惧(负向度情感)等不确定性情感反应的叙事活动。

二、论述题(40分)

1、为什么把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去欣赏时,应有一些心理、知识背景的准备?

答:世界性规模的从文字语言文化向视听文化的转变已经开始,

电影的发明为这种转变开启了先河。电影是一种涉及到社会学、 心理学、美学、艺术和艺术学、传播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文化,电影是一扇开启智慧的门,一条通往陌生世界的路,一座由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的迷宫。

电影院看电影观众的主体意识暂时消失,而身心两个方面都 不由地交给了银幕。所以看电影都会有一种失去自己的感觉。特 别是当代电影的视听强剌激,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就叫着“感觉 剥夺”。美国学者宾克莱曾使用过一个概念叫“委身”,来形容艺术欣赏的这种状态。这是一种有如宗教仪式的艺术仪式。人们不仅要注意到电影故事的吸引人,而更应注意到进入电影院参与艺术仪式对一个观众心理的潜在影响。

2、通常,影片对现实生活采取了哪些概括方式?请结合具体的电影作品进行分析。

答:在文艺领域,艺术真实是衡量文学作品一把重要的标尺。童庆炳先生认为,艺术真实属于作家的自主创造,作家在创造艺术真实时投入了自己全部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因此他认为艺术真实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有理,又有情;既是一种假定,又是一种真实。他用“合情合理”来说明艺术真实性。笔者认为童庆炳先生有关艺术真实问题的看法完全符合现实电影艺术法则。电影编导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逻辑和自己的美学思想,对生活进行集中概括和提炼加工,倾注自己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真相。达到真实性标准的电影必定能够打动观众的内心,引发观众思考,关注社会人生。

此类电影,国产电影中不乏佳作。电影《卡拉是条狗》采用单线叙事制作,带有某种复制生活的性质。电影没有视角奇观和官能刺激,也缺少

宏大叙事的纵深感,但艺术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真实性。90年代中期,首都摩天大楼陆续耸立,工人们却不得不面对社会转型考验。那时,多数工人无法掌控自己命运,只能被动等待命运裁决。经济开始拮据,生活开始落魄,他们已经不能心安理得过日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们手足无措,不能应对,欲以逃避的方式应对生活变化。电影准确传达出老二夫妇身临其境的窘态,再现了转型时期底层个体生活状况和真情实感。

三、综合题 (30分)

1、从剧作角度分析国产电影《我的战争》,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我的战争》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生动刻画了战争中的小人物经过战争的洗礼,面对死亡、面对爱情、面对友情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折射出了人性光辉,是一部富有人情味儿的战争爱情史诗巨制。

历史永远会被后人评说,而且会在不同评说之中,不停地改变面貌,或者被丰富,或者被扭曲。历史是一堆散沙,但沙里有金子,需要有心人去淘洗。我比较看重的是人类的牺牲精神,这是人类进化的基石,是逐步积累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影片着力的,就是这一点。经常看到有人指点江山,说历史中的这个不应该,那个应该;这个有价值,那个没价值……说说而已。语言再重也是轻的,沉甸甸的历史摆在那里,有泥污之暗,也有热血之花,永远可供后人凭吊和反思。《我的战争》是鞠躬致敬,姿势或有瑕疵,心意是有温度的。

从个体的角度去展现、表达和审视战争的一个片段,一个局部,几个人……最后剩下的,只有爱与死。这是每一位个体生命的写照,也是人类整体宿命的缩影,当然更是艺术永恒的主题。不用《我的战争》的名目,仍然无碍主题的表达,用了它无非是点题而已。观众无须受此束缚,他有无限自由,因为他毕竟生活在属于他自己的“我的世界”之中。世界之美,电影之美,都在这里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