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6
气道护理管理在儿童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研究2.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目的:讨论气道护理管理在儿童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VAP患儿,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气道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恢复进度与呼吸功能等观察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干预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干预后呼吸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干预前,P<0.05。
干预后研究组的6MWT、FEV1、FEV1/FVC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道护理管理可加速患儿的恢复进度,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关键词】气道护理管理;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是临床急性抢救技术中建立人工气道施以机械性通气的常见治疗手段,重症患儿受营养不良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几率更高,也对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重症VAP患儿的病情严重且疾病进展迅速,增大死亡率的风险,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引发护患纠纷[1]。
为加速重症VAP患儿的恢复进度,控制病情的进展,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应当落实优质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规范落实气道护理管理工作,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并及时发现和规避促使重症VAP患儿病情加剧的危险因素,切实稳定重症VAP患儿的身心状态[2]。
选取我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VAP患儿的气道管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重症VAP患儿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临床资料不全与脏器功能障碍及配合度差者。
随机分组各20例,研究组年龄平均4.3±2.8岁;男性10例,女性10例。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与极低体重儿肺损伤的研究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容量保证通气(SIMV+VG)对早产儿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把30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需要机械通气的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患儿随机分为SIMV+VG组(n=15)和SIMV模式辅助通气(n=15)。
在机械通气第1周内定期收集患儿支气管灌洗液(BALF),并立即以12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置于-70℃冰箱冷藏备测TNF-α、IL-6及IL-8的含量,由此判断肺损伤的程度。
结果SIMV组发生气胸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5例,治疗后期放弃治疗3例。
SIMV+VG组发生BPD 2例,无气胸发生,1例出生后15 d发生严重感染,在20 d死亡,2例放弃治疗。
在机械通气的第1、3、5、7天,SIMV+VG组与SIMV 组BALF中TNF-α、IL-6、IL-8的含量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SIMV+VG 相比,SIMV组增高更为明显。
结论与SIMV模式相比,应用SIMV+VG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HMD能较少肺损伤的产生。
标签:新生儿;早产儿肺损伤;细胞因子;机械通气同时监测、对比气道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含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73例VLBW随机分为SIMV组37例和SIMV+VG组36例。
呼吸机采用德国Drager Babylog 8000型婴儿呼吸机,该机有SIMV和SIMV+VG通气模式供选择。
需机械通气者均应用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mg、/kg至少一次。
排除病例:(1)围产期感染;(2)下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气道血性分泌物或肺出血;(4)严重的先天性畸形。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参考Thome u等的诊断标准。
1.2方法1.2.1支气管灌洗术(BAL)。
35例极低体重儿的呼吸管理与救治【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呼吸管理;救治极低体重儿是指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由于孕期短,各器官生长、发育不成熟,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高,而呼吸管理是极低体重儿得以存活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成活率,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提高该类患儿的生命质量,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极低体重儿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管理及急救措施。
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在这样经济欠发达,无条件使用人工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的地区,仍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介绍的主要是呼吸的管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患儿中,男16例,女19例,胎龄最小28+3周,最大34+5周,平均31.6周,出生体重最小900g,最大1450 g,平均1380 g。
双胞胎8例,全部患儿均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低体温33例,呼吸暂停29例,硬肿症32例,高胆红素血症35例,颅内出血1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贫血12例,红细胞增多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肺炎7例,败血症3例。
1.2 方法1.2.1 一般吸氧主要是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吸氧。
严格按照早产儿用氧指南,根据血气分析或tcso2调整吸入氧浓度,严密监测tcso2使之维持在88-93%左右。
35例新生儿均使用过暖箱吸氧。
1.2.2 机械通气对有呼吸困难的轻度或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及呼吸暂停的病例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
该组病人共16例使用了cpap,有4人在应用cpap后呼吸困难无好转而使用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通常使用simv模式,允许存在自主呼吸,同时减少肺气压伤的产生并有利于撤机。
1.2.3 呼吸暂停的防治在发生呼吸暂停时首先予以物理刺激,如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给予气囊给氧。
在使用上述方法后症状无好转时可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是氨茶碱和纳洛酮。
如是继发性的呼吸暂停,重点是治疗原发病(包括抗感染,体位喂养,输压缩红细胞等)。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王惠良;卢素娟;陆宁洁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6(021)002
【摘要】极低体重儿(VLBWI)是体重低于1500g的活产婴儿,其孕周往往不足32周。
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
我科自1999年1月开始应用机械通气抢救VLBWI并发呼吸功能不全2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179-180)
【作者】王惠良;卢素娟;陆宁洁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医院,浙江,温州,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R473.72
【相关文献】
1.低龄低体重儿心脏手术麻醉气道管理的护理 [J], 林淑霞
2.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研究 [J], 顾敏
3.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J], 刘丽
4.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预防神经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 李晓伟;李百升;钟浩海;张峻莉
5.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手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管理效果观察 [J], 王吉;张敏;石敦义;余锋;王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CU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措施探究李娜【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6【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with airway nursing effect.Methods Selected 3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 from May 2012 to 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airway nursing measures, observation children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ICU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with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time, ICU stay time, get better time and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care satisfaction score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CU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with airway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atient's symptoms, improve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children with family members, shorten the patient's hospital stay.%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儿气道护理效果。
---------------------------------------------------------------范文最新推荐------------------------------------------------------ 机械通气患病幼儿护理策略论文[摘要]目的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现状,发现目前气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帮助降低由气道护理不当而引发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方法走访上海市2家医院儿科ICU,观察并记录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操作情况,调查样本40例,对护理人员的气道护理过程及患儿在气道护理前后的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
结果患儿在气道护理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气道压力值比较有显著差异,调查发现2家医院ICU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中,对气道护理规范的依从性、按需吸痰、1次气道护理时间、吸痰后及时记录与医嘱的一致性等方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合理的气道护理频率应是必要时进行,医嘱为按需吸痰,建议标准里写进根据Sa02.,凸率和患儿气道分泌物量的实际情况确定吸痰次数,护理记录按实际次数,补充制订吸痰管插入深度标准。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儿;护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送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救治的危重患儿人数不断上升,ICU一直是医院内感染高发区。
占院内感染的21.00%-22.89%,而在院内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居第1位,其中大部分为机械通气患者,有研究表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使患者住ICU的时间增加了 6.1d,住院时间增加了10.5d。
由于患儿年龄小,体质弱,病情变化较成人迅速,对于外界抵抗力较成人差,院内感染的易感性较成人高,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儿,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是预防呼吸道感染1 / 7的重要环节,但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
执行的规范程度不高,也是引起院内感染高发生的主要途径。
因此本研究调查ICU内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护理现状,了解临床护士执行气道护理规范的依从性,分析其原因,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制订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通过机器设备辅助或代替患者自主呼吸的治疗方法。
在机械通气中,气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气道管理可以确保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本文将从气道保护、气道通畅和气道分泌物清除三个方面探讨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
一、气道保护在机械通气中,气道保护是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通过有效的气道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气道损伤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常见的气道保护措施包括正确的气道插管和气囊充盈压力控制。
1. 气道插管气道插管是机械通气的关键步骤之一。
插管时应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气管插管尺寸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体格特征进行合理选择。
插管后,要及时进行固定和验证插管的位置,以确保插管的稳固和正确。
2. 气囊充盈压力控制气囊充盈压力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气道损伤。
因此,对于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应控制在20-30 cmH2O之间,儿童和新生儿患者的气囊充盈压力则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二、气道通畅保持气道通畅是机械通气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气道管理措施,可以防止气道梗阻和阻塞,确保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
1. 气道吸痰气道分泌物的积聚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定期进行气道吸痰是非常必要的。
气道吸痰可以通过开放式吸痰和闭式吸痰两种方式进行。
在进行气道吸痰时,应注意吸痰的频率和力度,避免对气道产生过大的刺激。
2. 气道湿化机械通气期间,患者的气道易受干燥的影响。
干燥的气道会导致黏液的增加和气道黏膜的受损。
因此,进行气道湿化是必要的。
气道湿化可以通过加湿器和湿化器来实现。
在选择湿化器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机械通气的模式进行合理选择。
三、气道分泌物清除机械通气患者常常存在大量的气道分泌物,如果不及时清除,可能导致气道梗阻和感染。
因此,有效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是机械通气的重要环节。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常用的气道分泌物清除方法之一。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实施气道护理的作用评价摘要:目的:通过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过程中,采用全方位气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探讨其对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取本院收治的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20年5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依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按照1:1分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性气道护理措施,(观察组n=30)使用全方位气道护理干预,就组间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观测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效果来进行评比。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例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5)。
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期间,将全方位气道护理干预介入其中,不仅能够明显地优化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还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治疗;气道护理前言小儿重症肺炎常见于临床儿科中,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肺部疾病,因为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所以给临床治疗、护理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1]。
该病发病迅速,且进展极快,临床上一般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但是该方式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确保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
全方位气道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实施多方面、综合、全面的照护,从根本上减少多种诱发危险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的认可[2-3]。
因此,本研究将全方位气道护理干预应用于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小儿患者,探讨其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具体方法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本院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小儿病例,均于2020年5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来院就诊,依据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按照1:1分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性气道护理措施,该组患儿人数男性:女性为17:13,年龄处于4个月-7岁范围之间,平均(2.41±0.45)岁。
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与管理策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幸存。
然而,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由于呼吸系统未完全发育,往往需要额外的呼吸支持和管理策略。
本文将探讨极低体重儿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与管理策略,以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一、胎儿呼吸系统发育不足早产儿的呼吸系统未完全发育,主要表现为肺泡表面积不足、肺组织稀疏、肺泡壁薄弱等特点。
这使得他们特别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的状况。
因此,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和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无创通气支持为了提供早产儿必要的呼吸支持,无创通气支持被广泛使用。
无创通气通过面罩、鼻导管等方式为早产儿提供氧气和压力,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呼吸。
此外,无创通气还可提供正压支持,保持肺泡的通气和肺容积,减少呼吸功耗。
三、机械通气支持对于极度病情严重的早产儿,机械通气支持是必需的。
机械通气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连接到呼吸机上,为早产儿提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支持可以调节气道压力和呼气时间,确保早产儿的通气功能正常,维持其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清除。
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早产儿呼吸支持与管理的重要原则。
它包括限制气道压力、降低潮气量、维持正常的气道压力-容积曲线等。
这样的策略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并促进早产儿的肺部发育。
五、呼气末正压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气末正压(PEEP)是指在呼气结束前,保留一定的正压在呼吸系统内。
在早产儿的呼吸支持中,PEEP起着重要作用。
PEEP可以增加肺泡的稳定性,改善肺泡开放,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
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PEEP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六、充分的氧合与二氧化碳清除极低体重儿早产儿存在着氧合不足和二氧化碳清除障碍的问题。
为了保证充分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可合理调整FiO2浓度,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通过回顾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例资料,总结机械通气时气道护理要点,主要包括:置管的护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气道的湿化、病情监测和预防感染。
标签:极低体重儿;早产儿;气道管理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 的新生儿,大部分为未成熟儿,约占我国新生儿的0.7%[1]。
这类患儿由于肺发育不成熟,呼吸中枢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缺乏等因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需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呼吸问题为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配合PS的使用,早产儿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与否的关键。
2014年8月24日我院收治了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该患儿在机械通气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女,30min,住院号:127108,因”生后青紫、呻吟、吐沫30min”入院。
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孕28+5w自娩,Apgar评分不详。
入院查体:体温35.2℃,脉搏136次/min,呼吸58次/min,体重1300g,SpO2:82%,早产儿貌,反应差,呼吸浅促,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呻吟,吐沫,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罗音,四肢末梢青紫冷涼,肌张力弱。
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糖:4.4mmol/L ,X片示:两下肺纹理增多,模糊。
血气分析示PH:7.27,PCO2:45 mmHg,PO2:49 mmHg,BE:-7.2 mmol/L。
初步诊断:新生儿肺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入院后予保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应用。
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及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平稳,于入院第6d顺利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期间经过严格的气道管理未出现并发症,患儿住院29d,体重增至2050g,能维持正常体温,反应好,能全量经口喂养,四肢活动好,顺利出院。
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气道护理经验,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的治疗效果。
方法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及时做好吸痰护理,保持气道湿化,配合辅助排痰的护理措施。
结果机械通气52例,机械通气时间<3天的20例,>3天的32例,最短的2小时,最长的187小时,平均94小时,均无脱管、堵管的现象发生,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
成活47例,死亡3例,放弃2例。
结论规范合理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及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
机械通气是新生儿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主要治疗措施,为了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各项对症治疗外,规范合理的气道护理是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现将我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护理经验总结。
1.临床资料2015年1月到2015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病例完整52例,男30例,女22例,体重小于1500g者20例,1500-2500g者15例,大于2500g者17例;胎龄小于33周的20例,33-37周的18例,大于37周的14例。
原发病: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6例、重度窒息13例、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1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8例、肺出血4例、颅内出血1例。
2.护理措施2.1机械通气前的准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过的辐射台上,清理口鼻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仰卧位并肩部垫高2-3cm,,颈部呈仰伸位,使气道打开,便于插管。
同时还应准备好气管插管的用物、胶布、氧气、复苏囊、监护仪、抢救药物等抢救物品,还要注意患儿的保暖。
2.2保证气管插管的正确位置气管插管可以经口插管也可以经鼻插管,气管插管的深度,经口插管插入深度是体重(kg)+6cm,经鼻插管插入深度(kg)+7cm,本病例组全部是经口插管,气管插管固定后拍X线片,确定插管的位置并记录插管深度。
固而苏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固而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cpap)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符合标准的极低体重早产儿 73 例,根据是否使用固尔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应用 cpap 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的为观察组,单纯应用cpap的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应用固尔苏前后动脉血气ph 值、po2 、pco2 的变化,机械通气参数。
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机械通气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 p 均 27周,1000g,本文 73 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参数明显改善。
观察组使用 ps后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和文献报道一致[5]。
及时、正确使用 ps制剂,完全有可能将肺透明膜病的病死率降低[6]。
用固尔苏治疗肺透明膜病以后,对肺氧合有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减少了因持续严重缺氧而对各个脏器的损害,尤其对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早期(生后 24 h 内)应用 ps 的效果最佳,国内外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5] [8],我们提倡对<32周者进行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可能会对部分不需要使用ps的早产儿增加治疗费用而且气管插管是有创操作,一般认为应控制在胎龄小于30~32周、出生体重不足1500g的早产儿[9]。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中除了机械通气维持呼吸以外,还需要采取温箱保暖、心电监护,纠正酸中毒、监测血糖、电解质,改善微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和控制感染,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
总之,固尔苏联合 cpap 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防止,能改善患儿血气分析及机械通气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齐鲁护理杂志2019年7月第25卷第13期LVEF水平升高,IVST+LVSD和LVDD水平均明显降低,表明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与甘仙雯等(14)研究报道类似。
这主要归因于循证护理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和服从关系,结合患者病情,与医生进行沟通,为患者制定出最佳护理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以收治的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循证护理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下降,即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显著改善。
循证护理干预通过介绍成功案例,鼓励病友间积极交流的方式,消除了患者各种顾虑,提升了治疗信心。
此外,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原因可能是,循证护理改变以往临床经验为主的护理模式,通过结合患者病情和临床医学知识,使护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15)*参考文献[1]张鑫,李小寒.护士循证护理综合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48(1):53-57-[2]王敏,崔春利,刘世军,等.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危险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6):871-875-[3]白洁,汤慧芹,魏雪峰,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过程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8,21(5):388-392.[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5]赵红霞,袁媛.老年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3):54-56-[6]周浩,黎春常,王文鹏.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6):957-959-[7]初雪云.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30-32-[8]刘华,王治伦,侯亚玲.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4):412-414-[9]蔡桃枝,王晓彦.标准序贯分级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7):4112-4114-[10]冯金星,戴新娟,施琪,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概况[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S1):454-456.[11]王姗姗,薛小玲.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98-1003-[12]徐勤勤,单伟颖,王颖,等.心肌梗死患者延续性护理知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6,37(13):1999-2002.[13]容玉佩,刘侃,王欢,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08-109-[14]甘仙雯,曾艳,周朝虹,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3(S2):352-354-[15]赵冬梅,裴沛,于波,等.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3):365-366-本文编辑:王海燕2019-04-15收稿三级管理体系在低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赵广云,朱红梅,许琼,刘自红,方华(六安市人民医院安徽六安237005)#摘要】目的:探讨三级管理体系在低体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儿优质护理研究摘要:目标:研究优质护理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儿童重症监护服务方面的效力。
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接受我院picu机械通气治疗的7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完整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
观察组定期为目标群体提供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儿童干预后临床结果优于观察组(p<0.05);抽搐、呕吐等的比率。
观察组的儿童人数低于观察组的儿童人数(p<0.05);观察组儿童家庭的满意度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机械通气;肠内营养;预防护理引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肺部疾病,也是一种发病较快且危重的疾病。
一般情况下,容易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由于母亲自身具有糖尿病,或者是剖宫产、早产儿以及分娩过程缺氧的新生儿。
这类疾病患儿在出生之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且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另外患儿还会出现肤色发绀、吸气性凹陷、呼气呻吟等症状,如果不能给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从而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大多数采用系统性疗法进行治疗,也就是通过机械通气的方式,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营养补充以及药物滴注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将优质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挑选了78名PICU机械通气患儿。
(1)达到儿科重症护理服务的录取标准;②符合机械通风适应证;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时间预计为≥7d;5.有关儿童的家庭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愿意参加研究;③关于受影响儿童的临床资料不完整;④结合代谢疾病或免疫缺陷。
浅议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分析[键词]极体重儿;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生儿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1500g的新生儿[1]。
由于早产儿各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能力及抗病能力均足月儿差。
特别是呼吸系统发不完善,肺表面活性质缺乏,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而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成功与否的关键。
现将本新生儿科86例实施机械通气极低体重儿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效进行总结分析,并报道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科收治的极低体重儿86例作为观察对,其中,男46例,女40例;龄28~32周;出生体重1000g 的35例,体重1000~1500g的51例;患原发病:胎粪吸入综合征20例、症肺炎36例、肺透明膜病20、感染性休克10例。
在儿家属知情同意的情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2008年1月~2009年6月为对照组,2009年7月~2010年12为观察组,两组患儿性别成、胎龄分布、出体重、原发病等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学意义,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性。
1.2方法1.2.1两组患儿按生儿科护理常规专人护理,好病情观察,疾病全过程用心、呼吸、血压及经皮氧饱和度(TcSO2)持续护,并给予保暖、营养持、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械通气给予呼吸支持。
机械气时两组患儿均选“Drag”婴儿呼吸机,采用径为2.5~3.0mm的RüscH气管导管经口插,0~24h内行机通气,通气方式为“SIMV加PEEP”,呼参数的调节相同疾病一;气道管理中吸痰的间隔时间方法、气道湿化的方法两组患儿致。
1.2.2对照组:①患取仰卧位;②常规的手叩法背;③呼吸机管道用“84”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观察组:①患儿体位采取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交替更换,仰卧在背下放置新生儿血压计袖,接心电监护仪,每隔0.5~1.0h自动气再放气,反复操作刺激患儿;②吸痰前15~20min 用复囊小号面罩叩击患儿背部,叩打速100~120次/min,每肺叶击、振动1min,续时间不超过5min,力量均匀合;③呼吸机管道毒采用全自动清洁机洗消毒后装在无菌薄膜袋备用。
极低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
研究
【导读】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研究。
方法: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气道管理,改变姿势,复苏囊的面具敲背,使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消毒呼吸机管安装在备份后在无菌薄膜袋。
两个儿童群体的分析结果,在心率,经皮氧饱和度(TCSO2)呼吸道感染的平均数目,
机械通气24小时发绀和呼吸暂停时间,儿童和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治愈和死亡。
结果:与对照组,TCSO2动脉血氧分压,
PaCO2的升高儿童的治愈率,人力资源,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频率,持续时间,机械通风和减少发绀和呼吸暂停。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呼吸系统疾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新生儿的分类[]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
4721(2011)-130-0206(a) 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指<1500克新生儿[1]。
由于早产儿出生后,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和抗病能力比足月的区别器官生理功能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的发展。
特别是在呼吸系统不完善,肺表面活性物质,容易引起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的气道护理是机械通气成功的关键。
我院新生儿科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的实施两种不同的气道管理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我们医院从
月?2010 年 12 月新的儿科收治 86 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46 例, 女40例,胎龄 28?32周;出生体重 <千克 35例, 51例体重 1000?1500克;与原发疾病:胎粪吸入征 20 例, 36例重症肺炎, 肺透明膜病 20 例,10 例感染性休克。
在孩子的家庭知情同意,划 分成的观察组和对照组,于 2008 年 1 月?二零零九年一年六月为 对照组,在 2009年七月 ?二零一零年一年的 12月作为观察组,两 组儿童与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的分布,一般的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 P>0.05 无统计学显着差异,这表明,研究结果具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手部护理,观察病情,疾病过程 中的心电,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TCS02 )连续监测,并给予温 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加强基本护理,机械通气呼吸支持。
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选择了“拖”的婴幼儿呼吸机,直径 RUSCH 气管 2.5?3.0 毫米经口气管插管, 风模式“通气PEEP 同样的病,
呼吸参数时间间隔和方法,痰和 一致
两组患儿的气道湿化气道管理方法。
1.2.2组:①婴儿仰卧位,常规用手敲击敲击回“ 84”浸泡消 毒,呼吸机管道干燥后待用。
观察组:①患者取仰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改变,仰卧放置在后面的新生儿血压袖带,心电监护仪,
2008 年 1
0?24 小时专业的机械通风,通
每隔0.5?1.0h 自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反复操作,以刺激孩子抽吸前15?20 分钟,回收舱的面具打击乐儿童,敲命中率100?120/ 分钟,每个叶敲击,振动1 分钟,持续时间不超过5 分钟,力是均匀的呼吸机消毒管; 使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消毒后装入无菌薄膜袋备用。
1.3 观察指标1.3.1 每桡动脉穿刺血气分析,观察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2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心率(HR) 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24 小时,24 小时,发绀呼吸频率的平均数,机械通气时间,呼吸道感染和治愈两例而死亡。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12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
对照组法,计数资料采用t 检验,检验率的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到,差异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其他指标的差异
有统计学显着性,见表12,3。
3、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前提条件[2] 有足够的通风。
但管机械通气的刺激,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新生儿呼吸中枢,呼吸肌和软骨发育不完美,气道内径相对狭
窄,纤毛运动功能,诱导分泌排出困难,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梗阻。
改进的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期间,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状况非常低出生体重儿。
3.1位置上呼吸道极低出生体重儿机械呼吸的传统姿势是仰卧,但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健康的早产儿,早产儿肺炎俯卧位,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取平卧位,俯卧位,以改善[3] ,可能更多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增加后面的通气肺区,这是改善氧合的主要病因[4] 。
充气放气,观察组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改变,而且在仰卧位新生儿血压袖带的背面,反复操作,以刺激孩子回来,也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的振动,粘性分泌物被砸坏,松弛,脱落,然后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2回调方法气道吸痰的影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气道管理与机械通气患儿,如果痰液粘稠,叩背操作步骤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
敲背撼气道攻胸壁,肺,支气管,这是在下降,体位引流分泌物,分泌物从肺部支气管,再到主支气管,病人咳嗽或人为的吸引力排出体外。
回电经典用手敲击方法,即手掌五指,稍弯曲,空心手掌和手腕,手部肌肉放松,轻轻拍打患者回[5-6] 手掌生的伟大,定位不准确,实力超重儿童的手是不容易掌握的严重性,攻丝的力量太轻排痰的效果并不好,没有耐受性,甚至导致儿童胸部损伤,效果不佳; 复苏囊的面具敲背,它是圆的,就像一个空心掌,软适当的硬度,强度均匀连续敲击锤,振动呼吸道,肺,连接松动支气管壁的痰液,促进排出呼吸道的分泌,改善通气功能,并不会造成受伤或不适的胸口。
3.3消毒方法影响呼吸道通畅的机械通气呼吸机管道是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儿童呼吸道的过程中,机械通气,污染可以杀菌是不完整或管道系统的入侵所造成的致病微生物对感染的抵抗力低,分泌,加重气道阻塞。
方法消毒呼吸机管道传统的这家医院进行手工清洗,84 消毒液,干燥后备用。
因为呼吸管的特殊结构,螺纹管壁,管腔直径,长度,硅胶具有一定的弹性,造成清洗困难,一般在管道的清洗和消毒效果好,深层清洁和消毒效果的两个端端口可怜的很长的时间来干。
我们使用呼吸机加工,自动清洗消毒机与最严格的消毒程序,此过程中,主洗管道系统带自动清洗消毒供应中心1:50 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 的消毒清洗剂时,化学浸泡法和热杀菌于一体,洗消毒杀菌完成后,效果可靠[7] 。
在这项研究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下降也说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改进敲背的姿势,更换方法及通风管道系统的消毒方法,可以促进呼吸道,加强机械通风。
这项研究表明,与对照组,TcS02动脉血氧
分压,儿童治愈率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道感染和死亡率下降,机
HR
械通风和紫绀和呼吸暂停减少,改善非常低的频率,持续时间出生体重
儿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方法,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婴儿呼吸系统疾病,提
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参考文献]
[1] 张巍,童笑梅,王丹华.早产儿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19.
[2] 金汉珍 ,黄德氓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384-395. [3] 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 仰、俯卧位对 早产儿肺功能影响 [J]. [4] 宋亚君 . 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 [J]. 新生儿科杂
志,2006,16(3):139-141.
[5] 肖荷妹 ,李兰静 ,崔朝勃.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 [J]. 临床肺科杂志 ,2010,15(7):1041-1042.
[6] 王蓓, 刘雪琴.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J]. 志,2008,20(7):63-65.
[7] 章红霞 ,陈乐珍 .应用清洗消毒器处理呼吸机管道的效果观 察[J]. 中华儿科杂志 ,2007,37(8):494-496.
中国实用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