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化学发展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化学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呢?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贵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籍,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

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籍,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着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既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既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逐步的解决。

这里主要讲述近二百多年来的化学史故事。这是化学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期。让我们一道去体验当年化学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近代化学史峰回路转的曲折历程中不倦跋涉,领略他们拨开重重迷雾建

立新理论、发现新元素、提出新方法时的无限风光。

化学与人类文明

化学与人类文明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是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物质世界的主要理论依据,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化学的成果,化学是再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一门科学,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地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化学不仅仅是认识生命与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和获得解放的手段”。 他的各个领域无不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问题。当前,伴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现代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穿凿这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 首先从我们的衣、食、住、行来看,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如人造纤维、尼龙、的确凉等衣料大部分都是石油提炼成的化学品制成,这些都丰富了人们的衣橱。色泽鲜艳的衣料需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丰富多彩的合成纤维更是化学的一大贡献。食物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调味剂和色素等等,它们大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用化学分离方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的。住屋方面:建筑材料如三合土(水泥)、钢筋、磁砖、玻璃、铝和塑胶等均来自化学工业的制成品。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用以代步的各种现代交通工具,不仅需要汽油、柴油作动力,还需要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以及机械部分的润滑剂,这些无一不是石油化工产品。此外,人们需要的药品,洗涤剂、美容品和化妆品等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也都是化学制剂。可见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化学有关,人人都需要用化学制品,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化学世界里。 从社会发展来看,化学对于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要大幅度的增产,农、林、牧、副、渔各业要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科学的成就。化肥、农药、植物生长激素和除草剂等化学产品,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而且也改进了耕作方法。高效、低污染的新农药的研制,长效、复合化肥的生产,农、副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合理贮运,也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在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方面,急需研制各种性能迥异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炼制和综合利用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已形成煤化学、石油化学等专门领域。导弹的生产、人造卫星的发射,需要很多种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产品,如高能燃料、高能电池、高敏胶片及耐高温、耐辐射的材料等。 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工作者为人类使用煤和石油曾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又在为开发新能源积极努力。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

化学的发展历程

化学的发展历程 化学的发展尽力了无比艰辛而漫长的探索历程,从原始人的砖木取火,到现代的基因工程,化学还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从无机到有机,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的巨大转变。其间,化学为人类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为人类的文明开创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元。与此同时,化学的发展也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手段。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会使用简单加工过的石块、树枝等进行狩猎、采集活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从此人类用金属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获取了更丰富的劳动成果,饥饿对人类的威胁大大减小。奴隶社会,青铜冶铸,制陶有了很大发展。商朝的奴隶工匠把铜、锡和铅放在一起冶炼青铜,炉高温达1000摄氏度左右,同时铸造出了许多容器、车马配件、兵器等。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质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又一次提高。在我国封建社会,四大发明相继传入欧洲、美洲对人类的文明造成深远影响。随后,化学制剂逐渐生产,简单的金属工具像机器,以及机械自动化发展,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近代文明。 首先,原始人发现了火,他们把它称为圣火,是神灵赏赐之物,能给人类带来温暖,能赶走野兽,能烧制香美的熟食。为了保持火种,原始人发明了砖木取火的方法。到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给元素下了较明确的定义,化学家们才开始燃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经历了燃素说后,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证明燃烧不是放出燃素,而恰恰相反,且增加了质量,根本不存在虚构的燃素。 其次,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但由于宇宙万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人们更陷入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之中。唯物派的智者们通过宏观世界的太阳、月亮、大地、山川河流等以及它们的运动状态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论证后,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些物质及其运动都是永恒的,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随人的而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万

专题五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中考复习——专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学生姓名:﹍﹍﹍﹍﹍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命题:韦日达 一、化学与能源 1、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的种类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煤又有“黑金”、“工业的粮食”之称。 石油是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混合物。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是重要的气体燃料。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有埴物残体分解而生成的。天然气被称为“洁净的天然燃料”。 (2)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中碳燃烧后转化为CO2进入大气,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大,造成“温室效应”。 ○2化石燃料在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们溶解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新能源 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以应对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高效清洁的氢能 氢能源具有的优点: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极易燃烧,热值高;来源广泛。但制取氢气的成本高,储存困难,所以氢气作为燃料暂时不能广泛使用。 (2)乙醇(C2H5OH):属于可再生资源,是由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制得。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十3O2==2C02+3H20。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例1】(2009·福州)2009年3月7日起福州市民陆续使用天然气。 (1)福州市区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 ① 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可再生的能源 B.气体燃料的利用率更高 C.减少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

化学与人类 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著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润滑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其次,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一

化学与社会发展 1.(2017桂林一模)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只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2.(2017春安徽月考)鸡年春节前夕,湖南一市场鞭炮仓库发生爆炸致多人伤亡的事故令人痛心,对于燃放烟花爆竹和火场逃生让人再次醒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自觉遵守禁鞭规定 B. 堆放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堆得过高.过密 C. 楼内着火后,乘坐电梯快下 D. 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少烟气的吸入 3.(2017肥城市三模)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6年8月5日一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采集圣火的方式是在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几种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 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烧的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 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4.(2017乐平市校级一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 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 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 触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5.(2017定西模拟)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参与,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C.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都必须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D. 金刚石可以切割玻璃,所以石墨也可以切割玻璃 6.(2016秋龙泉驿区校级月考)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 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 ④减轻白色污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化石燃料:主要是指埋藏在地下不能再生的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2.化学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1)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产物都会有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化石燃料中,特别是煤和石油,含有硫、氮等杂质,燃烧产物中含有SO 2、NO x 等酸性物质,造成酸雨等大气污染物; (3)燃烧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热污染;(4)利用煤的燃烧进行火力发电中,能量的转化: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池是化学电源。 2.化学电源的优点: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这些物质泄露出来进入水或土壤,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人体的食物链,最终带来危害。因此务必要正确使用电池,并妥善回收。 三.氢能源 1.氢能源的优点:①来源广;②热值高;③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故称为“绿色能源”。 2.氢能源的缺点:(1)制备氢气的能耗问题(成本高);(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安全问题) 3.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要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制取氢气,制备高效、廉价的储氢材料。 4.实验室制取氢气:①反应原理:Zn+H 2SO 4==ZnSO 4+H 2↑ ②实验装置:同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5.氢气的性质与应用 (1)可燃性:在空气被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H 2 + O 22O (2)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等反应,使之变红。H 22四.金属材料 1.定义: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2.常见合金:青铜器(Cu-Sn 合金)、黄铜(Cu-Zn )、钢和生铁(铁合金)、铝合金;3.新型金属材料:铝钛合金:耐腐蚀、质轻、高强度、高韧性,主要用于飞机制造工业;储氢合金:方便的储存、释放合金,主要用于镍氢电池;“形状记忆”合金:效果最好的合金为镍钛合金,影响其形态的因素为温度。4.金属材料的优点及缺点:强度大,但不耐腐蚀 五.无机非金属材料 1、主要包括:陶瓷、玻璃、水泥等 优点:耐高温;缺点:脆性大; 2.陶瓷的原料:瓷土、粘土、长石、石英等;3.玻璃的原料:砂子(主要成分SiO 2)、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 3)和纯碱(Na 2CO 3);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硅陶瓷、光导纤维、人工关节等。 六.合成材料(又称有机合成材料)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优点:强度大密度小;缺点:不耐高温 2.塑料:(1)常见的塑料:聚乙烯(PE )、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 )、有机玻璃(PMMA )和电木塑料;(2)实验:点燃聚乙烯及聚氯乙烯,观察现象。 (3)废弃塑料带来的环境污 染——“白色污染”。(4)解决“白色污染”方法: A .尽可能的减少使用塑料制品;B .回收废旧塑料;C .研制和推广可降解塑料 3.合成橡胶:(1)向橡胶中添加炭黑,为了增加其耐磨性;(2)向橡胶中添加硫元素,为了增加其强度,但会减弱其弹性;(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良好的弹性、绝缘性及耐高温性。 4.合成纤维:(1)合成原料:主要为石油、煤、石灰石、水、空气等; (2)几种纤维的性质比较实验:

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夏超1143041054 计算机学院 【摘要】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本文从物质基础、学科发展、生存环境、及健康水平角度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现代化学人类社会作用 0 引言 当今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人类生活接触最多而又最深刻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对于造福人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化学也在不断的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要想长久生存下去,不能只顾利用自然资源,更不能野蛮地征自然界,而是要重视保护自然界,使自然界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恩格斯[1]说过:“化学既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又是关于人的科学。在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中,它们正在走向统一。因此,现代化学不仅是认识生命过程与进化的手段,也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获得解放的手段”。它的各个研究领域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当前,随着社会的化学化和化学的社会化趋势广泛而深入的发展,现代化学正在成为“一门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科学”[2],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 1 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 自从20世纪以来,人类便遇到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威胁,如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等。不过在过去100多年中,化学在分析、合成、控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化学正成为解决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的核心科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化学不但能够大批量生产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并且能够根据人类的需求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1928年尿素的合成不仅打破了不能人工合成生物物质的思想禁锢,而且这一研究结果在这以后合成化学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不但可以为人类吃、穿、用提供了大量适用的物质基础,而且使化学家能够在分子层面上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命物质的关系,从而迈向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的合成。 分析化学能够为我们提供成份分析和结构分析的手段,使人们能够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天然的和合成的物质与材料,掌握和解释结构-性质-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预测某种结构的分子是否可以存在?这种分子有什么功能? 化学包含了非常成熟的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理论,能从理论上指导合成新物质(如催化剂、DNA等)和反应新条件(如高压、高温、超临界状态)的设计和创造,从而能够达到大自然所不能达到的目标,并且可以用于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 概述化学发展史的五个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今天,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起看越来越大的作用。化学史大致分为: 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炼丹术士和炼金木士们,在皇宫、在教堂、在自己的家里、在深山老林的烟熏火燎中,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为求得荣华富责的黄金,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记载、总结炼丹术的书藉,在中国、阿拉伯、埃及、希腊都有不少。这一时期积累了许多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化学史上令我们惊叹的雄浑的一幕。后来,炼丹术、炼金术几经盛衰,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当发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 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这些可以说是化学脱胎于炼金术和制药业的文化遗迹了。 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的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为灰烬。 定量化学时期,即近代化学时期。1775年前后,拉瓦锡用定量化学实验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不少化学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所有这一切都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即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初,量子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共同的语言,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蛋白质、酶的结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古代和近代化学史大事记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法国学家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推翻了燃素学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雷利等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惰性气体。 §1748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第一次证明有机物可用普通的无机物制得。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1888年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890年德国化学家凯库蔓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式。 §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 §十九世纪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和植物学家布朗分别提出了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2)

中考复习——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复习:(1)燃料燃烧时释放热量的有效利用,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2)燃料燃烧的安全问题,怎样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灭火;(3)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利用化学科学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通过复习,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梳理 说明: 1.根据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破坏维持燃烧进行的条件②或③,从而使燃烧停止。 2.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及酒精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都会产生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因此可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其的完全燃烧,从而减少污染,充分利用能源。 3.可燃物的燃烧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应试方略] 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能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去解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

现象。知道在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和措施。(2)知道爆炸的条件,能用爆炸的条件去分析实际生活中发生爆炸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爆措施。(3)知道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成分,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它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会写一氧化碳、乙醇、甲烷等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知道氢气是理想的高能洁净燃料,了解氢气作为燃料的突出优点和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原因。会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了解石油分馏产品(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的用途,知道煤的综合利用的产品及其用途。(6)知道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措施。 [考点聚焦] 能源问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属于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题目以选择、填空、简答题为主,试题往往以信息题、开放性题的形式出现。在试题设置上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分值占全卷的2%~6%。[名师解题] 例1.(2005年湖北黄冈)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正在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正在开发的部分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气、“可燃冰”等。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是; (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能源物质是; (3)埋藏于海底,目前开采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大困难的能源物质是。 (4)通过非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能源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能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化石燃料的有关知识。 答案:(1)煤、石油、天燃气、“可燃冰”(2)天然气(4)“可燃冰”(3)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例2.(2004年广东珠海)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发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问。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试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理由。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爆炸的条件和燃烧的条件以及大气中几种主要污染物的成分。(1)油罐泄漏,在其附近就会形成可燃性气体,遇拖拉机发动时冒出的火花就会剧烈燃烧而引起爆炸。(2)灭火后,油罐及其内汽油温度仍然较高,若不处理,任其聚积热量,一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又会引起燃烧、再度爆炸,因此当明火已灭后仍要设法降低油罐及其内汽油的温度。(3)汽油中含有C、H、O、S、N等元素,其燃烧会产生SO2、NO2、CO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主要监测这些气体的含量是否增大。 答案:(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引起的火花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导致油罐起火爆炸。(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是SO2、NO2、CO等。 例3.(2004年广东)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下图甲)。请回答: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发展历史分析

)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向规模大型化、布局集中化、炼化一体化、生产园区化方向发展。其次, 本文分析了中国石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来看, 中国石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东西强、中部弱”, “北方强、南方弱”,“沿海强、内地弱”的分布特征; 辽中南、京津冀和沪宁杭等八大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支撑中国石化工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 中国石化; 空间格局; 集聚 一、中石化的成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83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年7月12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从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1998年5月26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划转企业交接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胜利油田管理局、中原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

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输油管理局等12个油田和输油企业划入石化总公司。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 二、总部的区位选择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公司总部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作为一家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交易所成功发行股票上市的全球性大公司,中石化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较为长远。因此,总部的区位要求可以概括为:(1)便利的交通运输;(2)及时的信息获取;(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基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国有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多为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这些机构均位于首都、直辖市和省会。中石化的总部选择也不例外。其总部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北京是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因此,北京基本能满足中石化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图1中石化总部所在地 三、子公司及其区位分布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3 能源化学与人类生活 能源是指能够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形式的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利用和开发一直为人类所重视,而能源化学则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不是最原始的存在,而是经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即将原油分馏、裂化、重整、精制加工后得到的一系列产物中的一部分。而作为最原始存在的原油,则只有经过处理后才能被用于所需要的行业,在这,能源化学便起着处理的作用。在能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今天,石油等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各种各样的新能源便被人们发现并利用起来。进入电气时代后,电能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传统的水力等发电手段已不堪重负,就在这时,人类开始运用核能。核能可由原子核衰变、裂变和聚变产生,而人类核能发电利用的则是核裂变产生的核能。它是由一个慢中子轰击某些重核后产生的能量,人们先用它将水转变成水蒸气,再用水蒸气产生动力,转动涡轮,然后产生电能。核能的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的能源危机,这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能源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那强大的创造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化学世界中,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3.1 环境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 面对当今种种的环境问题,人体希望通过研究天然物质、生物物质和合成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以寻求有效的治理办法,于是环境化学便应运而生了。 对于不同的环境介质,环境化学又有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和土壤环境化学三个分支,而当今的环境问题也不外乎这三类。针对酸雨现象、温室效应以及臭氧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人们提出煤的脱硫,植树造林和运用溴化锂代替氟里昂等治理方法;针对水体无机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治理方法;针对土壤无机污染等土壤环境问题,人们提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治理方法。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产生因素,环境化学的作用便是将其分析出来,并相对应地提出治理的方法,所以在环境治理这方面环境化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绿色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化学工业的不足,在治理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问题的预防,于是人们发展出了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效果的同时,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程度,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应用也越来越广。人们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能;人们使用生物催化剂、稀土催化剂等低害无害催化剂;人们使用各种新产品,如生物柴油、生物农药和生物可降解塑料;人们开始运用清洁工艺和节能技术……这一切都为人类环境的保护作着贡献,也预示着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那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

九年级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 专题复习及答案

专题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查内容】 一、化学与能源 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3、能源危机以及理想的新能源——氢能源 二、化学与材料 1、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分类和区别 2、材料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与环境 1、空气污染物、水体污染以及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以及化学在治理环境问题中的积极作用 【典型问题】 1、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测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程中航天员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已知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要呼吸空气6570000L左右,而目前的飞船飞往火星来回一趟需两年的时间,如果在飞船发射时携带所需的氧气,则质量很大,将大大提高发射的成本和难度。 (1)若飞船上有三名航天员,请计算来回火星一趟,理论上需要氧气__________kg。(氧气的密度是1.43g/L,答案取整数) (2)有人提出在飞船上供氧的两个方案:①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 ②通过下列化学反应产生氧气:2Na 2O + 2CO 2 === 2Na 2 CO 3 + O 2 ↑ 从减少飞船 发射质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 优缺点(各写一点)。 (3)也有科学家提出研究使航天员人工冬眠的技术或加快飞船速度,缩短航 行时间来减少氧气的携带量。你是否有较好的方案,请举一例:___ _ ______。你提出该方案的简要理由:_____ ____。 【分析】 题目提示要从两方面去考虑问题。从CO 2 的循环处理来看,方案②要优于方案①, 但通过计算可知,产生同质量的O 2 ,方案②消耗原料质量大,发射成本高,从这 点看,方案①要优于方案②。我们最熟悉的CO 2与O 2 之间的循环就是植物的光合 作用了,它与人的呼吸作用过程恰好相反,且成本低,简单易行。 【答案】 (1)11838(按氧气体积分数为21%计算) (2)方案①:优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飞船发射时质量较小;缺点是不能同时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方案②:优点是产生氧气的同时能消除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缺点是产生同质量的氧气时飞船发射质量较大。

化学工业发展史

化学工业发展史 自有史以来,化学工业一直是同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类社会生活必需品和应付战争等过程密不可分的。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它最初是对天然物质进行简单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后来是进行深度加工和仿制,以至创造出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产品。它对于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足以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的化学加工 化学加工在形成工业之前的历史,可以从18世纪中叶追溯到远古时期,从那时起人类就能运用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制陶、酿造、染色、冶炼、制漆、造纸以及制造医药、火药和肥皂。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就有了残陶片。公元前50世纪左右仰韶文化时,已有红陶、灰陶、黑陶、彩陶等出现(见彩图[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烧制的彩陶罐]、[隋代(581~618)烧制的三彩陶骆驼]、[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25年)制作的云纹漆]" class=image>、[唐代(618~907)越州窑烧制的青瓷水注]、[中国古代炼丹白描图])。在中国浙江河姆渡出土文物中,有同一时期的木胎碗,外涂朱红色生漆。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遗址中有漆器破片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漆器工艺已十分精美。公元前20世纪,夏禹以酒为饮料并用于祭祀。公元前25世纪,埃及用染色物包裹干尸。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世纪,

进入铁器时代,用冶炼之铜、铁制作武器、耕具、炊具、餐具、乐器、货币等。盐,早供食用,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已设有掌盐政之官。公元前7~前6世纪,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公元1世纪中国东汉时,造纸工艺已相当完善。 公元前后,中国和欧洲进入炼丹术、炼金术时期。中国由于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对医药进行研究。于秦汉时期完成的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录了动、植、矿物药品365种。16世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以前药物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此外,7~9世纪已有关于三种成分混炼法的记载,并且在宋初时火药已作为军用。欧洲自3世纪起迷信炼金术,直至15世纪才由炼金术渐转为制药,史称15~17世纪为制药时期。在制药研究中为了配制药物,在实验室制得了一些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和有机酸。虽未形成工业,但它导致化学品制备方法的发展,为18世纪中叶化学工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早期的化学工业 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化学工业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无机化工已初具规模,有机化工正在形成,高分子化工处于萌芽时期。 无机化工 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是在18世纪40年代于英国建立的硫酸厂。先以硫磺为原料,后以黄铁矿为原料,产品主要用以制硝酸、盐酸及药物,当时产量不大。在产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发展迅速。它和玻璃、肥皂等工业都大量用碱,而植物碱和天然碱供不应求。1791年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化学与人类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有重大意义,跟生活也有很大关系。化学能帮人们做有用的事。衣、食、住、行、用,化学无所不在。 衣方面,化学可谓给生活增添温暖。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 在食方面,化学同样重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一定时间后,才可食用。 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 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化学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洗涤剂是含磷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人们清洗器具、纺织、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汽油乳化橡胶做粘合剂。用氢氟酸雕画玻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做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 生活中,化学的频繁使用不是举例能举完的,它已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它的进步而进入美好的未来。化学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就拿放鞭炮来说吧。每年除夕之夜,人们都用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片震耳欲聋的巨响之后,留下的是满地纸屑和弥漫的烟雾。这种习俗虽然能给人们带来节日的欢乐气氛,但也往往给人们造成一些危害。鞭炮的原料是火药,主要成分为硫磺、碳粉、火硝(硝酸钾或氯酸钾)。据文字记载,我国制作和燃放鞭炮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鞭炮除了“嘭、啪”二响的高升,大炮仗和“噼噼啪啪”的小炮仗、电光炮之外,还有点燃后会窜出五颜六色火花的烟花炮和焰火。烟花炮或焰火是火药中按一定的配比另外加入了镁、铝、锑等金属粉末和硝酸锶、硝酸钡、硝酸钠等硝酸盐。燃放焰火时,不同的金属或金属离子便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鞭炮的主要成分后,就不难了解它引燃后的种种产物了。鞭炮点燃后,其迅速燃烧,激烈爆炸,喷射火焰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NO2、CO等有害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NO2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氧化物。危害极大的酸雨主要就由这类气体溶于雨云中形成的。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那么地时无法飘散的有害气体就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使人咳嗽,引起气管炎等疾病。鞭炮在制作、运输、燃放的任何一个环节中,只要稍有差错,就会像炸弹一样爆炸,伤人或起火。据统计,我国各地发生的鞭炮伤人事故屡见不鲜,轻则伤人皮肤,重则炸伤眼睛、

《化学与社会发展》专题试卷

经典专题卷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S-32 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5连云港)最清洁的燃料是( ) A.煤B.氢气C.石油D.天然气 2.(2015扬州)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 ) A.Cu B.C C.H D.O 3.(2016淮安)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鸡蛋B.米饭C.黄瓜D.红烧肉 4.(2014无锡)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5.(2016南京)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聚乙烯B.羊毛C.玻璃钢D.金 6.(2014苏州)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锈钢是金属材料 B.保鲜膜属于塑料 C.棉花、蚕丝属于合成纤维 D.玻璃钢是复合材料

7.(2014无锡)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不利于遏制污染的是( ) A.对工业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防止水体污染 B.将废电池填埋,避免重金属污染 C.机动车用压缩天然气替代汽油,减轻空气污染 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8.(2015泰州)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与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A.多吃粗粮;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B.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爱护环境 C.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资源 D.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低碳排放 9.(2014无锡)营养素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食用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不会使人发胖 B.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求比成年人少 C.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饮食中应增加含铁量丰富的食物 D.人体内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炎热的夏天更要及时补充水分10.(2016苏州)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C.缺铁会引起龋齿 D.缺锌会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11.(2016苏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受强热会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油脂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蛋清可减轻毒性 12.(2014苏州)下列有关油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油脂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