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二(十一至十五画)

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一画

掸国——古国,在今滇缅边境,东汉时有使者来中国。

理番—一今名理县,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清嘉庆时改杂谷直隶厅为理番直隶厅。民国先改理番县,后于1945年改为理县。

琅邪一一春秋齐有琅邪邑,在今山东胶县南琅邪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在此置琅邪县,并以之为琅邪郡治所。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汉治东武(今诸城)。东汉琅邪国改治开阳(今临沂北)。北魏治即丘(今临沂东南)。隋唐有沂州琅邪郡。从魏晋琅邪国起,琅邪台及秦琅邪郡治均不属琅邪郡(国)。

舂陵——①秦在今湖南宁远东北置舂陵。后废。孙吴复置于今宁远西。隋并入营道县。这一带地方唐宋等代为道州,故昔人有“春陵古之道州也”之语。②公元前45年,改以今湖北枣阳南之地为舂陵。东汉改章陵。隋以枣阳为治所置郡,即以春陵为名。唐为昌州舂陵郡,天宝改郡名为淮安。

梧州——今广西梧州古为苍梧,唐置梧州,以苍梧为治所,始有此名。明清有梧州府。

梅李——一作梅里,即泰伯城,在今江苏无锡东南。传为泰伯所居地。公元前560年诸樊迁吴前,此为吴都。又江苏常熟东北亦有梅李,传为五代吴越梅、李二将戍地,渐成市集,即以为地名。

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宋分西川路置梓州路,以梓州为治所。徽宗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梓州路为潼川府路。

梓潼——汉末刘备分广汉郡置梓潼郡,治梓潼(今属四川)。隋废。唐有梓州梓潼郡,即上条所述。旧梓潼县,西魏改名巴西,隋唐时为绵州巴西(先名金山)郡地。

乾州——①今陕西乾县一带,唐末置有乾州。北宋后期废,旋置醴州。自金代起仍名乾州。民国以本州为乾县。②清康熙时曾在湖南置乾州,民国曾改乾县,旋为乾城镇,属吉首县。

乾陵——唐高宗与则天后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已发掘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章怀太子诸墓都是乾陵陪葬墓。

鄄城——本春秋卫邑鄄,汉置县名鄄城,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明并入濮州。

营丘——周封吕尚于齐,建都营丘,后改临淄。见该条。

营州——北魏置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所辖之地均在今辽宁境内。唐末地入契丹,改置营州于广宁(今河北昌黎),五代后唐时又为契丹所取。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此系关中与塞北间的交通要冲。北宋又在宁夏同心南筑萧关以御西夏。地在原萧关北偏西二百里左右。

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岸有萨尔浒山,为努尔哈亦破明军处。努尔哈赤战胜后在山下筑城,名萨尔浒城。

黄——春秋时楚所灭嬴姓国,在今河南潢川西。

黄州——今湖北黄冈,南朝齐为南安县,隋改黄冈县。隋置黄州即以此为治所。明清有黄州府。民国废府。

黄池——在今河南封丘西南,春秋宋地,夫差与中原诸侯会盟处。

黄浦——上海市内黄浦江旧称。本为吴淞江一支港,明初已很宽广。后经疏浚改流东北会吴淞江,代吴淞江为太湖下游入海干流。

黄天荡—一①今南京市东北一段长江,古有黄天荡之名。韩世忠阻击金兀术于此。②今

苏州东南隅葑门外也有黄天荡,“黄”一作“皇”。

黄龙城——契丹黄龙府在今吉林农安。宋岳飞“痛饮黄龙”之语,论者或以为岳飞误以燕京为黄龙城。

黄金台——燕昭王招贤所筑,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的北易水南。今北京市、徐水、满城、定兴均有黄金台,乃后人依托。

黄陵冈——在今山东曹县西南废黄河北岸,元明时最为黄河险工所在。

黄鹄(鹤)山——即今武汉市武昌蛇山,传为仙人子安乘黄鹄而过之处。孙吴时在此建黄鹤楼。历代修建。建长江大桥时拆除,迁其塔至高观山。

黄歇浦——上海市内黄浦江别称。楚春申君黄歇与上海无关,黄歇疏凿黄浦事纯系后人误传。

焉耆——西域古焉耆国都,在今新疆焉耆西南。唐在其地置羁縻督府,为安西四镇之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曾建焉耆府。民国废府。

焉支山——即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西、山丹东南,为山丹河与石羊河的分水岭。

曹——周同姓国,都陶丘(今定陶西南),后为宋所灭。

曹州——北周改西兖州置,治左城,隋改名济阴,在今曹县西北。隋唐或称曹州,或称济阴郡。金因治所受黄河影响,迁至北面的乘氏,亦称济阴,即今菏泽。自此言曹州即指菏泽。清雍正时为曹州府。民国废府。

曹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以北和东北一带。

瓠子河——古瓠子河,从今河南濮阳南分黄河水,先向东南到古巨野泽,干流在泽的西北面向东北流去,注入济水。汉武帝时,河决瓠子,即濮阳方面的河堤决口,大量洪水经瓠子河灌进巨野泽,由泽向东南溢出,通于淮泗。河决在公元前132年,堵塞决口在公元前109年。

盛京——清以留都沈阳为盛京,关外东北地区由盛京管辖,故又为大行政区名称。

盛乐城——北魏祖先所居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即西汉定襄郡治。其后又在故城东南两次筑新城,均称盛乐城。

堂邑——①古堂邑在今江苏六合北,先属楚,称棠邑;后入吴,为堂邑。西晋堂邑郡即以堂邑县为治所。东晋安帝时改名秦郡。堂邑县在隋初并入六合县。②隋于今山东聊城西北设堂邑县。其地今分属聊城、冠县。

堂溪——即棠溪,在今河南西平西。战国属韩,以造铁兵器著名当时。

常山——今河北曲阳西北的恒山,汉、宋避帝讳为常山(汉文帝、宋真宗均名恒)。秦恒山郡,汉亦因而改常山郡(国),治元氏(今县西北)。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南,唐始为今正定)。隋为恒州恒山郡。唐有恒(镇)州常山郡。天宝中曾用平山,后又用恒山之名,元和又以穆宗讳仍改常山。

常州——今江苏常州本晋陵郡,隋灭陈,改晋陵郡为常州,始有此名。州治本为晋陵县,唐分出武进,二县同城。明并晋陵入武进,清又增置阳湖,仍为二县。民国合为武进。今有常州市、武进县。

常德——宋孝宗时升鼎州为常德府,治武陵。鼎州武陵此后一直指今湖南常德。明清有常德府。

略阳——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县东北),北魏改治陇城(今泰安东北)。隋废。

野王——今河南沁阳,古名野王。战国韩地,汉置野王县,曹魏野王郡亦以野王为治所。隋改野王县为河内县。

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

鄂州——隋改郢州为鄂州,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从此郢州专指今钟祥,元改鄂州为

武昌路.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鄂渚——传古时在今武汉市黄鹤山上游三百步有沙洲名鄂渚(渚,小洲),鄂州因渚而名,遂以为鄂渚。

崖州——史籍所载崖州,均在海南岛,具体位置多变。南朝梁所置,治今儋县西北,在海南岛北面偏西处。隋珠崖郡、唐崖州珠崖郡,治所移至东北部的舍城(今琼山县东南)。宋崖州则以唐振州改置,治宁远(今崖县崖城镇),在岛的南部。以后明崖州也在此处。民国改崖县。今县治在旧崖县东。参见“朱崖”、“琼州”。

崇——商代有崇国,为周文王所灭,在今河南嵩县北。

悬瓠——在今河南汝南。东晋南北朝时兵争要地。南朝宋移上蔡县治此。隋唐为蔡州治所。

逻些——即逻娑,吐蕃国都,即今西藏拉萨。

铜堤——春秋晋有铜堤,在今山西沁县南,后置县。历代多有,宋移治今沁县。明与沁州合并。

铜瓦厢——在今河南兰考西北黄河东岸,1855年黄河大决处,地已坍入河中。

银州——北周置。唐银州治儒林(今陕西榆林东南),有今榆林、米脂、佳县之地。以后为党项拓跋氏所有。

符离——秦符离县在今安徽宿县东北,唐移至今宿县北符离集,后期移至今宿县。元初并入宿州。

笠泽——太湖古名,一说非太湖,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

斜谷道——褒斜道的一部分,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详见“褒斜道”。

猗氏——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地在今山西临猗南。

象林——汉日南郡属县,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后西晋复置,北移寄治卢容(今越南顺化附近)。东晋后为林邑所有。

象郡——秦在岭南所置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

商於——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於在今河南西峡县境,两地一带即商於。

商山——汉初商山四皓所居,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商丘——商族所居,在今河南商丘南。

商州——北周改洛州置,治上洛,即今商县。历代多有,辖境伸缩不定。民国为商县。

章武——西汉黄河人海处,在今河北黄骅西南。北齐废此县。

竟陵——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治石城(今钟祥)。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位今潜江西南。梁末撤销。北周再置竟陵县,在今糊北天门,在旧县的东北面。竟陵郡,隋即郢州,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唐为复州竟陵郡。五代后晋时,改竟陵县为景陵县。清改天门。

望海蜗——明初筑堡防倭寇地,在今辽宁金县东北。

麻沙镇——在福建建阳西。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著名,称为“麻沙本”。

麻六甲——南洋古国,即满刺加,见该条。

康——西藏四部之一。大体即今昌都地区。旧西康省简称康。

康居——西域古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

康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

鹿耳门——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昔为船舶出入之口,后因淤浅而废。

阏与——在今山西和顺。马服君赵奢破秦处。

盖州——唐贞观时置,本为盖牟城,即今辽宁盖县。

清口——①即泗口,见该条。②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在今山东梁山东南,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

清州——宋大观间置清州,即今河北青县。明改青县。

清河一一①汉清河郡治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东汉清河国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历代均置。北齐移治武城(今清河西北)。隋治清河,即今清河。隋唐为贝州清河郡。②南宋末置清河县,在今江苏淮阴西南。后屡因河患迁移。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民国为淮阴县。今为清江市、淮阴县。

清源军——五代南唐所置军号,治泉州(今属福建),领闽南地区,即留从

效、陈洪进统治地区。陈洪进归宋后废。

鸿沟——战国魏(梁)惠王所开中原运河。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向东流经开封以北(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颍水南流入淮,济、汴、睢、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故以鸿沟为中心,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开凿时间约在(或约始于)公元前360年。

涿州——唐大历时分幽州置。民国改涿县。

涿郡——汉涿郡治涿县,即今县。隋有幽州涿郡。唐幽州则为范阳郡。

淮西——①唐方镇,全称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领申、光、蔡三州。李愬雪夜入蔡州,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②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淮东。淮西治寿州(今安徽风台),南宋治庐州(今合肥);淮东治扬州。

淮安——①今江苏淮安县,汉置射阳县,晋为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又为山阳。民国为淮安。②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治淮安,即今县。后改州。元为路。明清有淮安府。民国废府。⑧隋以显州为淮安郡,唐有唐州淮安郡,均治比阳(今河南泌阳)。

淮阳——今河南淮阳,周为陈国都城宛丘。汉于此置淮阳国,后为淮阳郡。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

淮阴——东魏置淮阴郡,辖今清江市及淮阴等县。唐有楚州淮阴郡。东魏时郡治怀恩在今淮阴西南。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今淮安),淮阴县为其属县。以后亦为淮安府属县,明改名清河县。民国恢复淮阴县原名。

淮南——①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②唐有淮南道,治扬州,自今湖北应山、安陆、应城以东,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境内。中叶以后,置淮南节度使,亦治扬州。⑧宋有淮南路,治扬州。后分为东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一带。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和县一带。

渔阳——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秦、汉、魏、晋、渔阳郡治此。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玄州渔阳郡、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省入蓟州。

淤口关——见“三关”。

涪州——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并非一地。隋涪州原为合州,治石镜(今合川)。唐涪州治涪陵(今县),地在隋涪州之东。元省县入州。清涪州不辖县。

涪县——西汉置县,西魏改名巴西,在今四川绵阳东涪江北岸。

涪陵——西汉涪陵县在今彭水,刘备在此置涪陵郡。后废。隋于此置彭水县。其地在隋唐涪陵县东南。隋唐涪陵县即今涪陵。

淡水一台湾岛西北部沪尾为淡水河口,本为港口,因淤浅衰落。从淡水河口循台湾岛西岸而南,今新竹县,雍正时设淡水厅,光绪元年(1875年)改为新竹县。是年,又于沪尾东南的艋舯,设淡水县,为台北府治所。日占时改为台北。

深州——隋深州治安平(今属河北)。唐先天时治陆泽(今深县西)。宋治静安(今深县南)。

明移治今县,省静安不设。

淄青——唐宝应元年(762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南迁青州(今山东益都)。唐授为淄青节度使。其后淄青常有淄、青、登、莱、齐、棣等州。

密州—一隋改胶州为密州,治所在今诸城。明废。

梁门——在今河北徐水。五代后周置梁门口寨。宋为静戎军(澶渊之盟以前名)、安肃军(盟后改)治所,仍有梁门之称。

梁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曹魏分益州置梁州,辖地除陕南外,并南伸到川、黔各一部。后世多仅有陕南。魏治沔阳(今陕西勉县东)。晋治南郑(今汉中)。唐后期升为兴元府。

梁郡——汉建梁国,治睢阳(今商丘南)。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梁溪——江苏无锡有梁溪,发源惠山,流入太湖,传东汉梁鸿曾居其旁。今以梁溪为无锡的别称。

隋一一周时的姬姓国,在今湖北隋县。春秋后期为楚附庸。

隆兴——宋孝宗升洪州为隆兴府,治今南昌。参见“洪州”。

隆中山——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东汉末诸葛亮隐此。或传隆中在今河南南阳。南阳汉时为宛,汉末在曹操手中,诸葛亮若在南阳,决非刘备所能罗致。

维州——唐维州在今四川理番县。州治薛城在今县东北。入吐蕃为无忧城。宋为威州。

维扬——《尚书·禹贡》有“淮海惟扬州”之语,“惟”通“维”,遂以维扬为扬州别称。明初曾称扬州府为维扬府,后改。

绵山——传晋介之推隐绵山,自焚而死,在今山西介休东南,亦称介休山、介山。

绵州一隋置,治巴西(今四川绵阳东)。元废巴西县入本州。清绵州辖有绵竹、德阳、梓潼等县。民国废,以州为绵阳县。

绿林山——新莽末绿林军起义处,在今湖北当阳东北。近人又有为大洪山之说。

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二画

琼州——明清琼州府包括海南岛全部,治琼山(今海口市)。明以前建置甚复杂。汉有珠崖、儋耳二郡,均在岛之北部,旋撤销。吴置珠崖于徐闻,对海南岛不过遥控而已。晋并珠崖而省。南朝梁在海南恢复珠崖郡。隋置珠崖(东部)、儋耳(西部)、临振(南部)三郡。唐始从崖州分出琼州,领今海口市、琼山等地。又设儋州(隋儋耳)、振州(隋临振)、万安州(东南部、从崖州分出)。宋置琼州(大体包括唐琼州、崖州)、昌化军(相当儋州)、朱崖军(相当振州)、万安军。元于琼州置乾宁安抚司,另设南宁军(今儋县西北)、吉阳军(相当宋朱崖军)、万安军(名仍旧而地减)。明始以全岛为琼州府。

琴川——江苏常熟的别称。以旧有七港注运河(一作五浦注海),状似琴弦而名。

博州——隋唐宋金博州均治聊城,惟隋唐在今县东北,五代后晋在今县东,宋始在今县。元改名东昌。

博陵——东汉博陵在今河北蠡县南,又置博陵郡,即治此县。建安末度博陵郡,曹魏改博陵县为博陆县。西晋置博陵国,治安平(今属河北)。北魏为博陵郡。隋唐有定州博陵郡,并非晋博陵旧地(旧地在瀛州、深州境)。

博望——汉至南朝宋有博望县,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博浪沙——在今河南原阳东南。

棣州一—隋置。地在黄河下游出海之处。初置时在阳信(今山东阳信南),唐迁厌次(今惠民东南)。宋治今惠民。

韩州——辽金韩州在今辽宁昌图,治所在今县北。

朝歌一一商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

散关——即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

彭城——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

彭蠡一—指今鄱阳湖。

彭郎矶——江西彭泽县西北沿江有一石矶,名彭郎矶,与江中小孤山相对。

蒋山——即南京钟山,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葬此得名。

蒋州——隋文帝在今南京置蒋州,炀帝改丹阳郡。

葭萌——古蜀王弟葭萌为苴侯,秦用人名为地名,置县于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为汉寿。

葵丘——齐桓公会诸侯处,宋地,在今河南兰考县境。

粟末水——古粟末水即今吉林第二松花江。

惠州——宋改祯州为惠州,治归善(今广东惠阳东)。明清有惠州府。民国废府,府治为惠阳县。今有惠州市、惠阳县。

越州——隋炀帝时改吴州为越州,治会稽(今绍兴)。参见“绍兴”。

雄州——周世宗取契丹瓦桥关置。明改雄县。

雁门关——今雁门关在代县西北,系明代所置。古雁门关在关西雁门山上,又称西径关。元废。

辋川——唐诗人王维有别业在辋川。即辋谷水,在今陕西蓝田南。

雅州——隋雅州以严道(今四川雅安)为治所。清雍正时设雅州府。民国废府。

雅克萨——在今黑龙江呼玛县西北漠河东黑龙江北岸。

紫荆山一—在广西桂平北,金田村即在山前。

景德镇——本名昌南镇,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因烧瓷作贡品闻名,乃改称景德镇。本属浮梁县,解放后分出置景德镇市。

鼎州——宋真宗时改朗州为鼎州,参见“常德”。

黑水都督府——唐在黑水靺鞨地置,辖黑龙江中下游流域。治所今为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犍为——汉犍为郡初置时治所在今贵州遵义西,后迁今四川宜宾西南、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地有今川南及滇黔各一部。南朝梁废。隋有戎州键为郡。

犍陀罗——古国名,在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阿富汗东部。犍陀罗佛教艺术,吸收古希腊的影响,自具特色。

筑——今贵州贵阳简称“筑”。明有贵筑司、贵筑乡,清为贵筑县(清贵筑与新贵二县同处府治,旋省新贵。民国以府治为县。贵筑后移息烽城,即今息烽)。

皖——安徽天柱山即皖山,安徽因而简称为皖。

集庆——1329年,元改建康路为集庆路。1356年朱元璋取集庆,改为应天府。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马谡失街亭即此。他处颇多假托,不可信。

循州——隋循州(龙化郡)治归善(今广东惠州东)。南汉移于今龙川,以惠州为祯州,循州所辖仅循江(东江)上游之地。明废。

舒县——古舒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南朝梁废。

殽函——殽山和函谷关的合称,在今潼关至新安县间。

颍川——秦灭韩,以所得韩地置颍川郡,在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禹县)。东魏迁治颍阴(后为长社,即今许昌)。隋唐为许州颍川郡。

颍州——北魏始置。唐治汝阴(今安徽阜阳)。宋政和中为顺昌府。金为颍州。清雍正时

为颍州府。民国废府。

颍昌——宋元丰中升许州为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

鲁阳——汉以旧楚邑鲁阳为县,在今河南鲁山。北魏改为山北县,旋置鲁阳郡,以山北为治所。隋废。

鲁郡——汉改薛郡为鲁国,治鲁县(秦以曲阜为鲁县)。晋为鲁郡。北齐为任城郡。又隋有鲁州鲁郡,唐有兖州鲁郡,虽辖有曲阜(隋改鲁县为汶阳,继又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

普洱一一清雍正时在云南置普洱府,治宁洱(今普洱),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亦在府境。民国废府。

善化——宋元符时置善化县,与长沙同城。民国始合并。

善阐——南诏所筑,在今昆明旧城南关外。

道州——唐改南营州为道州,治营道(今湖南道县)。

遂城——隋改新昌为遂城,在今河北徐水西。北宋为威勇军,澶渊之盟后改为广信军。金为遂州治所。元省。

湘州——晋湘州治临湘(今长沙),除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外,兼有粤桂及湖北各一部。隋改潭州时,仅有今湖南中部。

湖广——元置湖广行省,辖今湖北东南部、湖南、广西全部,广东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及贵州大部。治武昌路。明仍称湖广,辖区大体为今湘鄂二省清遂分湖南、湖北二省。清湖广总督正式名称为湖北湖南总督。

湖州——今浙江湖州,隋文帝始置。参见“吴兴”。

湖南一—唐后期所置方镇,先治衡州(今衡阳),继治潭州(今长沙)。宋时荆湖南路简称湖南,北路简称湖北。

渤海一一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温州—一今浙江温州,唐高宗时分括州始置,以温峤岭得名。

渭州——北魏置,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北)。唐时曾属吐蕃,收复后复置,治平凉(今属甘肃)。参见“平凉”。

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有渭桥。①中渭桥,在秦咸阳正南,即今咸阳东二十里处。唐向东移十里。②东渭桥在今西安东北灞水、沪水与渭水会合处东侧。⑧西渭桥在今咸阳南,唐称咸阳桥。诸桥都屡建屡废。唐末后毁。

滑台——东晋南北朝兵争要地之一,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城。

滑州——隋置,治白马,即古滑台城。明初撤销白马县,又改州为县。今县治在旧治西,原为道口镇。

湟中——指今青海省湟水两岸,汉为羌族等族聚居处。

渝州——隋初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即今重庆。后遂以渝为重庆的简称。

湓口城——即湓城。西汉初灌婴筑,以在湓水(今龙开河)入江处得名。隋为寻阳,唐改“寻”为“浔”,即今江西九江。

搂中——古指今湖南搂水流域。

滁州——隋改南谯州为滁州,治所新昌,后改清流,即今安徽滁县。

富平——①秦汉富平县在今宁夏吴忠西南。汉末废。②今关中有富平县,曹魏始置。县治屡迁,均不离本县范围。唐宋时在今县北。金废。元复置,在今县。南宋初宋金有富平之战。

富春——今浙江富阳。秦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五代吴越为富舂。宋复为富阳。

傲——商代曾为都城,在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

疏勒——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喀什市。唐在此置都督府,又为军镇,为安西四镇之一。

婺州——隋置婺州,治金华。朱元璋改宁越府,不久改金华府。

登州——唐武则天时置,治牟平(今属山东),神龙年间迁蓬莱。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莱。民国废府。

缑氏一—春秋周地,秦置县,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唐移治今缑氏镇。宋熙宁时废。

彘——西周国人起义时,厉王避难处,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三画

瑞州一一宋理宗时改筠州为瑞州,治高安(今属江西)。元为路。明清为瑞州府。民国废府。

槐里——后秦姚兴称帝处。汉改废丘县置,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榆关——即渝关、山海关。隋开皇三年(583年)筑。明洪武初徐达修复改建。

榆林——隋唐榆林郡治榆林县,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榆林郡,隋唐时即胜州。五代后废。今陕西榆林,明本为榆林堡。明成化七年(1471年)移延绥镇治此,延绥后称榆林,遂为重镇。清雍正置榆林府。民国废府。世传有榆林为沙患三次迁城之说,实无其事。

楼烦——①古部落楼烦,春秋末居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战国赵武灵王攻占今宁武附近后,建楼烦县。西晋末废。②隋置楼烦郡,治静乐(今属山西)。唐为岚州楼烦郡。

鄢、鄢陵——鄢本坛姓古国,春秋初年为郑武公所灭,改称鄢陵,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

幕府山——在今南京北,东晋南朝时为建康门户。

蓟——先秦燕国国都,在今北京城西南隅。

蓟县一—古蓟县在今北京城西南隅,秦置,辽改为析津。今天津市蓟县本为蓟州治所,名渔阳,明省入本州。民国改为蓟县。

蓟州——唐开元时置,治所见“蓟县”条。蓟州在明为九边之一,辖地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总兵官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

蓬州——北周置,治安固(今四川营山东北)。唐治大寅(今仪陇南)。元移相如(今蓬安)。

蒲子——汉蒲子县在今山西隰县。刘渊曾以为都城。

蒲州——北周改泰州置,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唐升河中府。明仍为蒲州。清雍正时为蒲州府。民国废府。

蒲坂——秦置县。曹魏至北周为河东郡治所,隋大业中并入河东县。

蒲姑——即毫姑、薄姑,古国,在今山东博兴东南。被周公所灭。周封吕尚于此。

蒲类——西域古国,在今新疆东部巴里坤湖附近。曾属姑师,汉破姑师,置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东汉时仅存蒲类前国。以后为鲜卑、突厥属地。

蒲类海——汉代人称巴里坤湖为蒲类海。唐称婆悉海。

蒲昌海一—今罗布泊的古称,又称盐泽。

蒙舍城——公元649年蒙舍诏的细奴逻建大蒙政权,建都此处,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楚州——隋曾置,治所先在今淮阴西南,后移山阳(今江苏淮安)。后废。唐再置楚州,仍治山阳。南宋后期改淮安军。

碎叶——今中亚楚河,古有碎叶水、素叶水、吹河等名。碎叶城在水畔,今地在吉尔吉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唐在此设军镇,为安西四镇之一。

雷池——东晋庾亮疑温峤,命“无过雷池一步”。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南,从黄梅、宿松流来的雪水,在此积而成池。

零阳一今湖南慈利,汉初置县名零阳。隋改零陵,再改慈利。

零陵——①传舜南巡而死,葬于九疑,是为零陵,在今湖南宁远东南。②秦在今广西全州西南置零陵县。汉武帝置零陵郡,以零陵县为治所,辖今湘南桂北。东汉移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隋唐有永州零陵郡。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广东珠江口外。文天祥被俘后过此,有《过零丁洋》诗。

肆州——北魏置。北周时治广武(今代县)。隋改为代州。

督亢——荆轲入秦,以献督亢地图为名。其地在今河北涿县东,中有陂泽,周围五十余里。

鉴湖——在绍兴西南。旧时因以此为绍兴的别称。

睦州——隋置,治雉山(今浙江淳安西南),唐治建德(今县)。宋宣和时,于镇压方腊起义后,改为严州。

睢州——今河南睢县,民国以前为睢州,金始置。

睢阳——秦置睢阳县,隋、唐、宋为宋城,金恢复原名。明废入归德州。在今河南商丘南。自汉梁国、南朝梁郡至宋金应天府,归德府,均治睢阳。唐天宝以宋州为睢阳郡,安史乱时,张巡、许远守睢阳,即此地。

蜀郡——秦蜀郡北至今松潘,西至今天全、荥经西,南面包括今宜宾,东面则今南充已在巴郡境。汉蜀郡的东界更西,郡治成都处于本郡东边。以后在今四川省之地分郡益多,蜀郡辖境更加缩小。隋唐益州蜀郡仅辖成都平原各县。

雉河集——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在雉河入涡水之口。

锡山——在今无锡西郊,仅一小丘,传周秦时产锡。

锦州——清改广宁府置,治锦县,即今锦州市。民国废州,州治仍为锦县。1937年由锦县析置锦州市。

锦城——即锦官城,在成都南,蜀汉管理织锦的官吏的衙署所在。锦江流经此地,这一带号为锦里。后入遂将锦城、锦官城、锦里作为成都的别称。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北,传诸葛亮曾在此筹划军事。

筠州——唐置筠州,治高安(今属江西)。南宋避理宗讳,改瑞州。

简州——隋置简州,在今四川简阳地。原治所在今县西北,明迁今县。

腾冲——今云南腾冲,南诏时先名软化府,后改腾冲府。元腾冲麻。明为州。清为厅。民国改县。

解州——五代后汉置,治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民国以州为县。1954年,解县与虞乡并为解虞。1958年,解虞与安邑合并为运城。以后又将原虞乡部分划归永济县。

解梁——春秋晋有解梁,在今山西临猗西南。

新丰——汉置新丰县,高帝仿丰邑而作,以慰其父思乡之情,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新安——①今安徽歙县一带,晋为新安郡,详见“歙州”。②今河北安新县,元分容城置新安,清道光时废入安州。明万历时分东莞县置,即今广东宝安。

新阳——清雍正时分江苏昆山县置,与昆山同城。民国仍合。

新城——曹魏得蜀孟达所献地,以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置新城郡,治房陵(今湖北房县)。其后三郡仍分,房陵为新城,西城为魏兴,上庸仍旧名。

新亭——孙吴时建造,在今南京南。

新息——春秋息国在今河南息县西南,汉于今县地置县,故名新息,元初废入息州。

新野一一古新野县即今县,西晋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时废。

新蔡一一即今河南新蔡。蔡国自蔡迁此,故名。晋新蔡郡即治新蔡。北齐改广宁郡。

新秦中一一指蒙恬击匈奴所得河套地。

雍丘——春秋属宋,战国属魏,秦置县,在今河南杞县。

雍州一一《禹贡》九州之一。东汉末始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

青海各一部。唐时仅有关中的一部。开元时升京兆府。东晋南朝时雍州以襄阳为中心,有今湖北北部与河南的一小部。

雍县一一秦秋秦国故都,后为县。在今凤翔南。唐肃宗时改凤翔。

廓州——北周以吐谷浑浇河城(今青海贵德南)置,唐治化隆(今化隆西)宋曾置,后废。

廉州——唐改越州置,治合浦。明清有廉州府。民国废府。

滦州——契丹分平州地置,治义丰,即今河北滦县。

滦阳——今承德在滦河之北,因以滦阳为别称。金曾置滦阳县,在今河北迁西西北,明废。

滨州一一今山东滨县,自五代后周至清为滨州。清中叶滨州已不辖县。

满刺加——国名。14—16世纪立国于今马六甲州。郑和曾至其国。十六世纪初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入后衰亡。

真颜山——匈奴真颜山约为今杭爱山南面一支。

福宁——元分福州置福宁州。明为县。清雍正时设府。治霞浦。今为霞浦县。

福州——本闽州,唐开元中改。别称榕城。

福建——今福建省,秦为闽中郡,汉属扬州,唐属江南东道。宋置福建路。元先置行中书省,后改属江浙行省。明复为行省。

福陵——亦称东陵。清太祖墓,在沈阳东郊天柱山上。

古今地名对照表十四画

静宁——今甘肃静宁,元以前为德顺。

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西老城。

酸枣一—秦酸枣县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隋移至今延津,北宋末改名。

斡难河——黑龙江上源之一,发源于肯特山,流入原苏联境为鄂嫩河,下游为石勒喀河。

嘉州——北周置,治平羌(今四川乐山)。隋大业初改眉州。唐既有眉州,也有嘉州。嘉州有今乐山、峨眉等地。南宋庆元时升嘉定府。

嘉兴——南宋庆元中升秀州为嘉兴府。明清都有嘉兴府。孙吴时有嘉禾生此,宋以“嘉禾”为郡额,故别称嘉禾。

嘉定—一①指南宋所升的嘉定府,在四川。今尚称乐山为嘉定。②今上海市嘉定,南宋嘉定千年(1217年)置县,故名。

嘉峪关——在甘肃嘉峪关市西,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关。

蔡——蔡在春秋时先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迁新蔡(今属河南),再迁州来(今安徽风台),为下蔡。

蔡州——隋改溱州置,治所隋名上蔡,唐名汝阴,即今河南汝南。北朝也曾置蔡州,治蔡阳,在今湖北枣阳西南。

磁州——隋置慈州,唐改磁州,治滏阳,今为河北磁县。

熙河——宋熙宁时置,治熙州(今甘肃临洮),辖熙、河、洮、岷等州。

鄱阳——秦于今江西波阳东置鄱阳县。孙权移今波阳。又置鄱阳郡,治鄱阳。隋唐为饶州鄱阳郡。

雒邑——周公筑雏邑二城,详名城“洛阳”专条。

雒县——汉雒县在今四川广元北。后移今广元。元省入汉州。

端州——今广东肇庆一带,古为端州,隋置,治高要(今肇庆),境内有端溪,产砚名端砚。宋徽宗时升为肇庆府。

韶州——隋置,治曲江,本在今韶关北,南汉移今韶关。明清有韶州府。民国度府。

彰德——金改相州为彰德府,治安阳(今属河南)。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精奇里江——精奇里,满语为“黄”。本我国内河。《瑷珲条约》签订后,遂为俄有。

鄯州——从北魏至唐,鄯州治今青海乐都。后属吐蕃。北宋元符再置,治青唐城。后改为西宁州,即今西宁。

潢水——西拉木伦河古名。

漳州——今福建漳州,唐则天后时分泉州置,初治漳浦<今云霄,后移今漳浦),后移龙溪。明清有漳州府。民国度府后,以府治为龙溪县。解放后分龙溪置漳州市,其余部分今属龙海县。

漳南——窦建德起义之地,在今河北故城东北。

谯县——秦置县,在今安徽亳县。明废入毫州。

谯郡——汉建安末置,治谯县。隋唐为毫州谯郡。

古今地名对照表十五画

横海——唐方镇沧景的军号,后改义昌军。治沧州<今沧州东南),常领沧、景、德、棣等州。

醉翁亭——宋僧智仙建,在安徽滁县琅琊山麓。

蕲水、蕲春——今湖北有浠水、蕲春二县,都在长江北岸。浠水,唐天宝时改兰溪县置蕲水县,1938年始改浠水,南朝本有蕲水县,在今浠水东,唐初已并入蕲春。古蕲春,汉末置,在今蕲春蕲州镇西北,常为蕲州(北周始置)治所。南宋移县治于今蕲州镇。民国废州,州治为蕲春县。

高嗷一一东晋南北朝时军事重地,与滑台、洛阳、虎牢号为北魏河南四镇,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唐天宝毁于河水。

震泽——太湖古称。

播州——唐置,治今贵州遵义,后废。北宋曾置,治今桐梓西南,又废。理宗嘉熙时置土司播州安抚司,治今遵义。元为宣抚司。明为宣慰司。1600年,土司杨应龙败死。次年,明置遵义府。杨氏在896年已入居播州,传29代。

墨山一一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尔勒县东库鲁克山区。

墨尔根——清康熙时所筑城。今为黑龙江嫩江县。

镇戎一一宋镇戎军在今宁夏固原。

镇州——即恒州。唐元和间改名。后晋仍称恒州。汉又改镇州。宋庆历间升真定府。

镇江——宋政和间升润州为镇江府。

镇南关——今友谊关旧名,设于明初。

镐一一丰、镐并为西周都城,见“丰”。

稷下一一战国时的学术活动中心,在齐都临淄稷门附近。稷门以在稷山下得名。

黎阳——古为重镇。西汉置县,在今河南浚县东。县南有黎阳津(即今浚县东南),位于古黄河北岸,对岸为白马津。这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隋于此置黎阳仓(今浚县西南)。

德化——五代南唐改浔阳县为德化县(今江西九江)。民国初年改为九江。

德安一—北宋宣和时升安州为德安府,治安陆(今属湖北)。民国废府。

德胜城——即德胜寨。五代晋王李存助在德胜渡黄河两岸各筑一城。北城即今河南濮阳。参见“澶州”。

虢——周姬姓国;有三。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为郑所灭。西虢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秦所灭。北虢在今三门峡和山西平陆等地,为晋所并,虢州——隋、唐、宋时有虢州,治所先在今河南卢氏,唐移今灵宝。元并入陕州。

滕——西周姬姓国,在今山东滕县西南,后亡于宋。

褒斜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褒斜道就是利用

两河河谷作通道的道路。参见“斜谷道”。

遵义一一今贵州遵义,汉置蹩县,后废。唐置恭水县,改罗蒙,再改为遵义。宋曾置遵义军。明平杨应龙后,改播州为遵义府。民国废府。

潮州——隋分循州置,治海阳(今潮安),明清为潮州府。

潭州——隋改湘州为潭州,治长沙。元为天临路。明改长沙府。

潼川——宋重和时以梓州为潼川府(今三台)。又改梓州路为潼

川府路,辖地在今四川中部。元废路存府。明改为潼川州,清雍正时又为府,民国废府。

潼关——古桃林塞,东汉末设关。

豫州——①《禹贡》九州之一。②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辖今豫东、皖北。东汉治谯(今安徽亳县)。魏晋南北朝都有豫州,辖区治所常有改变。隋曾以洛州为豫州。今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为豫。

豫章——汉豫章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又隋改南昌县为豫章县。唐后期改钟陵县,又改为南昌。

常用度量衡单位及换算表(近似值)METRICCONVERSIONS

常用度量衡单位及换算表(近似值)METRIC CONVERSIONS 英制单位公制单位英制—公制公制-英制 长度LENGTH inch(in)英才millimetre(mm)毫米lin= 1cm= foot(ft)英尺centimetre(cm)厘米1ft= 1m= yard(yd)码metre(m)米1yd= 1m= furlong(fur)浪kilometre公里1fur=201m 1km= mile英哩international nautical mile 1milee= 1km= (for nvigation)(用 於航海) (n mile)国际海哩1n mile=1852m 1km= mile 重量WEIGHT ounce盎司gram(g)克1oz= 1g= pound 磅Kilogram(Kg)千克1ib=454g 1kg= stone 1stone= 1kg= ton噸tonne(t)噸1ton= 1t= 面积AREA square inch(in2) 平方英寸square centimetcm2平 方厘米 1li2= 1cm2= square foot(ft2) 平方英尺 square metre(m2)平方米1ft2=929cm2 1m2= square yard(yd2) 平方码 metre(m)米1yd2= 1m2= acre(ac)英畝Hectare(ha)公顷1ac= 1ha=

square mile平方 英哩square Kilometre(Km2) 平方公里 1square mile= 1km2= mile 体积VOLUM cubic inch(in3)立方英寸cubic centimetre(cm3) 立方厘米 1in3= 1cm3= cubic foot(ft3) 立方英尺 cubic metre(m3)立方米1ft3= 1m3= cubic yard(yd3) 立方码 1yd3= 1m3= bushel(bus)蒲式 耳 1bus= 1m3= 容积(液体)VOLUME(FLUIDS) fluid ounce(floz) 液体盎司 millilitre(ml)毫升1floz= 1ml= Pint(pt)品脱litre(1)升1pt=568ml 1litre= gallon(gal)加仑cubic metre(m3)立方 米 1gal= 1m3= 力FORCE pound-force(1bf) 磅力 Newton(N)牛顿1bf= 1n= ton-force顿力Kilonewton(KN)千牛 顿 1tonf= 1KN= 压力PRESSURE pound per square inch(pis)磅 /平方英寸Kilopascal(Kpa)千 帕斯卡 1psi= 1kpa=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英美制到公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 millimetres 毫米 1 foot 英尺=1 2 inches 英寸= metre 米 1 yard 码=3 feet 英尺= metre 米 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 = kilometres 千米 1 nautical mile 海里=185 2 m. 米 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inch 平方英寸= 平方厘米 1 square foot 平方英尺=144 .平方英寸 = 平方分米 1 square yard 平方码=9 . 平方英尺 = 平方米 1 acre 英亩=4840 .平方码= hectare 公顷 1 square mile 平方英里=640 acres 英亩 =259 hectares 公顷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inch 立方英寸= 立方厘米 1 cubic foot 立方英尺=1728 . 立方英寸 = 立方米 1 cubic yard 立方码=27 . 立方英尺 = 立方米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British 英制 1 pint 品脱=20 fluid oz. 液量盎司 =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 2 gallons 加伦=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 1 quarter 八蒲式耳=8 bushels 蒲式耳 = hectolitres 百升 American dry 美制干量 1 pint 品脱=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8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 litres 升 American liquid 美制液量 1 pint 品脱=16 fluid oz. 液量盎司= . 立方英寸=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 litre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 litres 升Avoirdupois Weight 常衡 1 grain 格令= gram 克 1 dram 打兰= grams 克 1 ounce 盎司=16 drams 打兰= grams 克 1 pound 磅=16 ounces 盎司=7000 grains 谷 = kilogram 千克 1 stone 英石=14 pounds 磅= kilograms 千克 1 quarter 四分之一英担= 2 stones 英石 = kilograms 千克 1 hundredweight 英担=4 quarters 四分之一英担= kilograms 千克 1 short ton 短吨(美吨)=2000 pounds 磅 = tonne 公吨 1 (long) ton 长吨(英吨)=20 hundredweight 英担= tonnes 公吨 公制到英美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millimetre 毫米= inch 英寸 1 centimetre 厘米=10 mm.毫米= inch 英寸 1 decimetre 分米=10 cm. 厘米= inches 英寸 1 metre 米=10 dm. 分米= yards 码= feet 英尺 1 decametre 十米=10 m. 米= yards 码 1 hectometre 百米=100 m. 米= yards 码 1 kilometre 千米=1000 m. 米= mile 英里 1 mile marin 海里=185 2 m. 米= mile 英里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centimetre 平方厘米= 平方英寸 1 square metre 平方米= 平方码 1 are 公亩=100 square metres 平方米 = 平方码 1 hectare 公顷=100 ares 公亩= acres 英亩 1 square kilometre 平方公里= 平方英里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centimetre 立方厘米= 立方英寸 1 cubic metre 立方米= 立方码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1 millilitre 毫升= pint (British) 英制品脱 1 centilitre 厘升=10 ml. 毫升= pint 品脱 1 decilitre 分升=10 cl. 厘升= pint 品脱 1 litre 升=10 dl. 分升= pints 品脱

古今度量衡对照表全表

古今度量衡对照表 我国历代医药书籍中,关于用药计量单位的名称,虽然大体相同,但其具体的轻重、多少,往往随着各个朝代的变迁和制度的改革颇有出入,古制大多小于今制。鉴于读者应用中药时往往会参阅古今文献,在此收录一些有关古今度量衡对照的研究资料,仅供参考(个别折合数字经复算后略有改动)。 (一)古方度量衡对照表(均为十六进位制) 年代朝代 尺度容量衡量 一尺 合市 尺 一尺 合厘 米 一升 合市 升 一升 合毫 升 一斤 合市 两 一两 合市 两 一两 合克 数 约公元前11 世纪~前221年周 0.59 73 19.91 0.19 37 193. 7 7.32 0.46 14.3 约公元前221 年~前206年 秦 0.82 95 27.65 0.34 25 342. 5 8.26 0.52 16.1 3 约公元前206 年~公元23 年 西汉 公元25年~220年东汉 0.69 12 23.04 0.19 8 198. 1 7.13 0.45 13.9 2 公元220年~265年魏 0.72 36 24.12 0.20 23 202. 3

公元265年~420年晋 西晋 0.72 36 24.12 东晋 0.73 35 24.45 公元420年~589年南 朝 南宋 0.73 53 24.51 南齐 0.29 72 297. 2 10.6 9 0.67 20.8 8 粱0.19 8 198. 1 7.13 0.45 13.9 2 陈 公元386年~581年北 朝 北魏 0.88 53 29.51 7.13 0.45 13.0 2 北齐 0.89 9 29.97 0.39 63 396. 3 14.2 5 0.89 27.8 3 北周 0.73 53 24.51 0.21 05 210. 5 8.02 0.50 15.6 6 公元581年~618年随 (开皇) 0.88 53 29.51 0.59 44 594. 4 21.3 8 1.34 41.7 6 (大业) 0.70 65 23.55 0.19 81 198. 1 7.13 0.45 13.9 2 公元618年~907年唐 0.93 30 31.10 0.59 44 594. 4 19.1 1.19 37.3

度量衡换算表

度量衡换算表 长度 1千米(km),0.621英里(mile),0.54海里(nmile) 1米(m),3.281英尺 (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 1英里(mile),1760码(yd),5280英尺(ft),1.609千米(km) 1浪(furl),40杆(rad),220码(yd),660英尺(ft) 1杆(rad),5.5码(yd),16.5英尺(ft),5.029米(m) 1码(yd),3英尺(ft),0.9144米(m) 1英尺(ft),12英寸(in),0.3048米(m) 1英寸(in),2.54厘米(cm) 1密耳(mil),0.001英寸(in),0.0254毫米(mm) 水程 1海里(nmile)=1.852千米(km),1.1516英里(mile),6080英尺(ft) 1链[英制](cab),0.1海里(nmile),608英尺(ft),185.32米(m) 1链[美 制](cab),720英尺(ft),219.46米(m) 1测链(ch),11英寻(fm),20.117米(m) 1英寻(fm),6英尺(ft),1.829米(m) 1节[锚链长度],2.5米(m) 平面角 1度(?/deg),60分(′/min),3600秒(″/sec) 1弧度(rad),57?17′44.8″ 1[罗经]点,11.25? 面积 221平方公里(km),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 221平方米(m),10.764平方英尺(ft) 2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471英亩(acre) 21公亩(are),100平方米(m)

《三国演义》地图 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 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 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平原郡,治所平原,今山东平原南。 清河郡,治所清河,今山东临清北。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1 都城谱系:先秦 涿鹿黄帝建都之地。今属河北省。 穷桑古少昊氏建都地。在鲁北,今山东曲阜附近。 帝丘颛顼建都地。该地在今河南濮阳市。 亳①帝喾建都地。其建都之地在亳(今河南偃师县境)。②商代都城之一至仲丁时迁都于隞(今河南郑州附近),后又有盘庚、武丁行都于亳。原居亳地之人在周初已人居三处,而皆以“亳”名地,故有“三亳”之称(此据郑玄及孔颖达说;另有唐张守节等以为在今河面商丘的南亳、今山东曹县有北亳、河南偃师为西亳,皆为汤所迁,称“三亳”)。周代此地称尸氏。汉代于此置尸乡,属河郡偃师县。其地遗有大沟,后世称尸乡沟。 平阳①帝尧建都地。今河北唐县境。②帝舜建都地。③夏禹建都地。④周代韩国都城。⑤周代秦国之都。 唐①唐尧的国都。②夏商时期唐国之都。③周代唐国之都。 蒲坂一作蒲坂。虞舜建都地。《帝王世纪》载:“舜所都,或言蒲孤。” 陶虞舜之都。 阳翟①夏禹的国都。②周代韩国都城。 阳城夏禹之都。在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附近,当因临近古阳城山(今告成东北之东岭山)而得名。此外,禹都阳城之地望所在,尚有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市境)、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境)、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县境)、唐城(今山西翼城县境)等说,似均不如颖川阳城(登封)说证据充足。 安邑①夏禹之都。即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古称“故夏虚”。②周代魏国都城。地在今山西夏县禹王镇附近。 观或称灌、斟灌。在今河南范县境。 斟灌或作斗灌。夏代斟灌国之都。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北。 斟鄩①亦作斟寻、鄩。夏代禹之后裔斟寻氏之都。在今河南巩县西南。②或作斗寻。 夏代斟寻国之都。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 鉏夏代后羿之都。 穷石夏代后羿之都。在今山西南部,当临近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境)。 原夏代都城之一。①在今河南济源县境。②周代原国之都。在今河南济源县境。 老王夏代都城之一。在今河南沁阳县境,与原(今河南济源县境)相近。 老丘夏代都城之一。今河南开封市境有“老邱城”,或以为即夏都老丘之所在。亦有人以为“老丘”当为“老王”之误,“老王”即“野王”。在今河南沁阳县境。 西河夏代都城之。地在今山西河津县境,临于西河。 顾①夏时顾国之都。在今河南范县东南。②战国时期中山国之都。在今河北定州市境。 缗夏代有缗氏之都。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其君为少昊氏后裔。 扈夏代有扈氏之都。在今陕西户县北。 豕韦亦称韦。古豕韦国之都。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豕韦为彭姓国,祝融的后裔,夏帝少康时始受封。 仍有仍氏(亦作有戎氏、有?氏)之都。该地临近于夏都西河(今山西河泽县境)。 亦有学者以为仍地当在今山东济宁东南。 邾古邾国之都。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邾为曹姓国,颛顼的后裔,后改称邹。

常用国际度量衡换算表

重量换算 7. 重量换算 (一) 公 制 英 制 美 制 中国市制 英 制 港 制 公 制 中国市制 英美制 公 吨 长 吨 短 吨 担 英 担 司马担 公 斤 斤 磅 (Metric (Long (Short (Hundred Kilo- ton) ton) ton) weight) (Picul) gram) (Pound) 1 0.984 2 1.102 3 20 19.68 4 16.53 5 1,000 2,000 2,204.62 1.016 1 1.12 20.32 20 16.8 1,016.05 2,032.1 2,240 0.9072 0.8929 1 18.144 17.857 15 907.2 1,814.4 2,000 0.05 0.04921 0.0551 1 0.9842 0.8267 50 100 110.23 0.0508 0.05 0.056 1.016 1 0.8402 50.8 101.6 112 0.0605 0.05954 0.0667 1.21 1.19 1 60.48 120.96 133.33 1 2 2.2046 0.5 1 0.1023 0.4536 0.9072 1 8. 重量换算 (二) 公 制 英 美 制 常 衡 英 美 制 金 衡 或 药 衡 中 国 市 制 公 斤 克(公分) 磅 两(盎司) 磅 两 (盎司) 两 (Kilo- (pound) (Ounce) gram) (Gram) (Pound) (Ounce) (Troy or A

pothecary) (十量制) 1 1,000 2.2046 2 35.2736 2.679227 32.15072 20 0.001 1 0.0022 0.035274 0.0026792 0.03215 0.02 0.45359 453.592 1 16 1.2152777 14.5833324 9.072 0.02835 28.3495 0.0625 1 0.07595486 0.91145833 0.567 0.37324 373.2418 0.82285714 13.1657 1 12 7.465 0.031103 31.1035 0.06857143 1.0971428 0.08333 1 0.622 0.05 50 0.11023 1.76368 0.13396 1.60752 1 单位长度重量换算 9. 单位长度重量换算 公 制 英 美 制 中 国 市 制 公斤/米 磅/尺 磅/寸 斤/尺 (Kilogram/Meter) (Pound/Foot) (Pound/Inch) 1 0.67 2 0.056 0.667 1.488 1 0.083 0.992 17.858 12 1 11.905 1.5 1.088 0.084 1 ? 单位面积换算 10. 单位面积换算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 中英文度量衡对照表 英美制到公制转换 Linear Measure 长度 1 inch 英寸=25.4 millimetres 毫米 1 foot 英尺=1 2 inches 英寸=0.3048 metre 米 1 yard 码=3 feet 英尺=0.9144 metre 米 1 (statute) mile 英里=1760 yards 码 =1.609 kilometres 千米 1 nautical mile 海里=185 2 m. 米 Square Measure 面积 1 square inch 平方英寸=6.45 sq.centimetres 平方厘米 1 square foot 平方英尺=144 sq.in.平方英寸 =9.29 sq.decimetres 平方分米 1 square yard 平方码=9 sq.ft. 平方英尺 =0.836 sq.metre 平方米 1 acre 英亩=4840 sq.yd.平方码=0.405 hectare 公顷 1 square mile 平方英里=640 acres 英亩 =259 hectares 公顷 Cubic Measure 体积 1 cubic inch 立方英寸=16.4 cu.centimetres 立方厘米1 cubic foot 立方英尺=1728 cu.in. 立方英寸 =0.0283 cu.metre 立方米 1 cubic yard 立方码=27 cu.ft. 立方英尺 =0.765 cu.metre 立方米 Capacity Measure 容积 British 英制 1 pint 品脱=20 fluid oz. 液量盎司 =34.68 cu.in. 立方英寸=0.568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1.136 litres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4.546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 2 gallons 加伦=9.092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36.4 litres 升 1 quarter 八蒲式耳=8 bushels 蒲式耳 =2.91 hectolitres 百升 American dry 美制干量 1 pint 品脱=33.60 cu.in. 立方英寸=0.550 litre 升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1.101 litres 升 1 peck 配克=8 quarts 夸脱=8.81 litres 升 1 bushel 蒲式耳=4 pecks 配克=35.3 litres 升American liquid 美制液量 1 pint 品脱=16 fluid oz. 液量盎司=28.88 cu.in. 立方英寸=0.473 litre 升 1 quart 夸脱= 2 pints 品脱=0.946 litre 升 1 gallon 加伦=4 quarts 夸脱=3.785 litres 升Avoirdupois Weight 常衡 1 grain 格令=0.065 gram 克 1 dram 打兰=1.77 2 grams 克 1 ounce 盎司=16 drams 打兰=28.35 grams 克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二画 七星关——①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为诸葛亮祭旗处。②即望星关,今四川茂汶西南。七盘关——在今四川广元东北与陕西宁强间的七盘岭上。 七闽——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数民族地区。 八闽——宋分福建为八府、州、军,元分八路,故后以八闽为福建的别称。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妇——在今缅甸掸邦东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汉郡。秦治寿春(今寿县),辖今豫皖淮南、鄂东一部分及江西省。汉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畫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三户——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县西南古漳水上。 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为草桥关(今高阳东)。 三元里——在广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筑,均在河套的黄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今包头西,东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齐——即室利佛逝国,7—13世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古国。 于阗——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和田一带。唐军镇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相——古县名,今江苏宿迁西南,北齐废。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下港——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一带的古国。十六世纪时国势很盛。 大宁卫——明初置,治今内蒙古宁城西,辖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乐仍称大宁卫,移治保定。 大名府——五代后汉置,治今河北大名东。明移今大名。 大兴城——隋于汉长安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即唐长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东北筑新城,北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南至东西长安街,东西界即今内城原城墙。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当时黄河离城很远,今开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阳等县均在南岸。 大仪镇——今江苏仪征东北,韩世忠破金兵处。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平原,一说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贵等在此为吐蕃所败。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归流后属美诺厅。1936年置靖化县,1953年改大金县,1960年改金川县。 大沫崮——山名,今山东费县西南。 大泽乡—一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

古今地名对照表格

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密州(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胶县),密州板桥镇(胶县),密州诸城(属),沂州(),济州(钜野),郓州(东平),东平府(东平),登州(蓬莱),(陵县),棣州(惠民),齐州(),淄州(市南),青州(益都),胶西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州(牟平),乐陵(属),寿丘(曲阜境),营丘(临淄) :上元县(市境),海州(),泗州(盱眙东北),高邮军(高邮),吴县(市),江宁府(),金陵(),(),楚州(),建康府(),真州(仪征县),涟水军(涟水),虹县(泗县),(),盱眙军(盱眙),平江府(),道州(),秀州华亭(市松江),(),大仪镇(西北),淮阳军(邳县西南),东海县(南,当时还是海岛),(属),江阴军(江阴),秀州镇(市),(属),润州() :安丰军(寿县),(滁县),濠州(凤阳东北),庐州(),天长县(天长),无为军(无为),府(市),池州(),鲁港(芜),广德(广德),镇巢军(巢县),太平州(当涂),拓皋(巢县西北),灵壁县(灵壁),(宿县),宣州(),徽州(歙县),花靥镇(寿县西北),舒州(),和州(和县),(),歙州(歙县),亳州(亳县),颖州(),寿州(凤台),采石矶(马),天长军(天长),藕塘(定远东南),顺昌府(),蕲县(宿县东南),丁家州(东北) :虢州(灵宝东),商于(淅川西南),邓州(邓县),浚州(浚县东北),黎阳(浚县),河阳(孟县),相州(),陕州(市),应天府(),澶州(),州(淮阳),汴京(),光州(潢川),宋州(),归德(),蔡州(汝南),息州(息县),

古今地名对照表.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古今地名对照表-宋代州军(不完全统计)以下各州军系由《细说宋朝》一书中整理而得,宋朝四百州,已得其半也! 山东:密州(山东诸城、胶县),密州胶西县(山东胶县),密州板桥镇(山东胶县),密州诸城(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济州(山东钜野),郓州(山东东平),东平府(山东东平),登州(山东蓬莱),德州(山东陵县),棣州(山东惠民),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市南),青州(山东益都),胶西陈家岛(薛家岛),唐岛(黄岛),宁海州(山东牟平),沧州乐陵(属山东),寿丘(山东曲阜境内),营丘(山东临淄) 江苏:上元县(江苏南京市境),海州(江苏连云港),泗州(江苏盱眙东北),高邮军(江苏高邮),吴县(苏州市),江宁府(江苏南京),金陵(江苏南京),苏州(江苏苏州),楚州(江苏淮安),建康府(江苏南京),真州(江苏仪征县),涟水军(江苏涟水),虹县(江苏泗县),常州(江苏常州),盱眙军(江苏盱眙),平江府(江苏苏州),道州(江苏南通),秀州华亭(上海市松江),扬州(江苏扬州),扬州大仪镇(江苏扬州西北),淮阳军(江苏邳县西南),东海县(江苏连云港南,当时还是海岛),嘉兴(属江苏),江阴军(江苏江阴),秀州上海镇(上海市),泰州(属江苏),润州(江苏镇江) 安徽:安丰军(安徽寿县),滁州(安徽滁县),濠州(安徽凤阳东北),庐州(安徽合肥),天长县(安徽天长),无为军(安徽无为),安庆府(安徽安庆市),池州(安徽贵池),鲁港(安徽芜湖南),广德(安徽广德),镇巢军(安徽巢县),太平州(安徽当涂),拓皋(安徽巢县西北),灵壁县(安徽灵壁),宿州(安徽宿县),宣州(安徽宣城),徽州(安徽歙县),花靥镇(安徽寿县西北),舒州(安徽安庆),和州(安徽和县),合肥(安徽合肥),歙州(安徽歙县),亳州(安徽亳县),颖州(安徽阜阳),寿州(安徽凤台),采石矶(安徽马鞍山),

古今官职对照表

古今官职对照表 (2014-04-12 22:08:58)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今官职对照表作者: 现代官职从股级、科级、处级、厅级、部级到国家领导人只有6个大等级12个小等级,而古代的等级从品级建立时就有9品18级(9品30阶)。做级别对比时,只好以几个区域品级对齐了。如巡抚对应省级、知府对应厅级、知县对应处级。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怎样查找中国古今地名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人们在读书看报或处理各种事务,尤其是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时,常常在地名上发生问题。不仅是古地名,就是在今地名上也易发生问题。例如某一地名,是政区还是城镇?其方位在哪里?地理特点怎样?政区的沿革怎样?名称有什么变化?这些情况是很复杂的,不查找有关工具书,往往不易解决。我国地土广大,历史悠久,同名异地,异名同地,地名的变更或消失,以及治所的迁移等等情况,也很复杂,要弄清楚这些情况,也需要查找有关工具书。地名工具书数量大,种类也多,各有其用处。本文结合怎样查找古今地名问题,分别介绍如下。 ^^一、怎样查找今地名假如只查某县某市在某省的何方,找一本新版的《中国地图册》就行了;如果不知道它在何省何县,最省事的办法是查阅1984 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它附有用汉语拼音编排的“地名索引”和“地名首字笔画检字表” ;利用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需要知道的地名。“索引” 选取图集中的地名二万余条,一般地名均可查到。本图集中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3 年6 月30 日,前此新设县市均予著录。还有一种八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79 年初版,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78 年底;1983 年第二次印刷本,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2 年底),地图出版社还为它出版了一本《中国地名录》(副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索引》,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编,

1983 年出版,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82 年底。选收本图集中地名三万二千余条),可与本地图集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此外,如查较小的地名,还可查阅各省区挂图和分县地图集,如浙江、福建、台湾、河北、陕西等省都分别出版了本省的分县地图册。由于行政区划时有变动,而最新版地图集的行政区划资料只截止1983 年6 月底,地图集每隔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改版一次,要查1983 年7 月以后的行政区划变更资料(如新设或撤销、合并的县市),就得查阅这一时期以后每年出版一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民政部编,原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今年起改由测绘出版社出版)。这是一种篇幅不大,却很有用的工具书。但它出版得较慢,往往到每年的六月间才能见到上一年资料的《简册》。也就是说,1983 年的行政区划情况要到次年六月以后才能从《简册》上见到。要及时查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还得翻阅国务院办公厅编辑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简称《国务院公报》或《公报》,每隔十几天出版一期)。此《公报》刊载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 上面说的,只是查找今地名的位置和简况,如果还想知道它的沿革和概况,就得查阅1979 年版《辞海》或它的《中国地理分册》。《辞海》是一部比较新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现有县级以上地名,一般均予收录。但由于书中的行政区划资料截止1978 年底,所以要查1979 年至1981 年底新设县、市,还得翻阅1983 年出版的十六开本《辞海·增补本》或1982 年出版的大三十二开本《辞海·百科增补本》,譬如1981 年由甘肃永昌县析置的金昌市即可查到。但由于它是大型综合性工

v中外历史对照表(整理)

中外历史对照表 时间世界中国 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约前31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约前3000年西亚出现小国(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 ) 约前2500年南亚出现城邦 约前2300年黄帝尧舜禹时代 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 约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 约前1600年商朝建立 约前1046年西周建立推行分封制 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举行 前771年西周灭亡 前8世纪希腊国家城邦形成 前6世纪波斯帝国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前594年希腊梭伦改革春秋时期 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 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 前525年波斯灭埃及 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前492-449年希波战争 前475年战国开始百家争鸣 前356年商鞅变法 前330年波斯被马其顿灭亡 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国建立 前3世纪孔雀王朝统一印度(摩揭陀国统一印度大部分地区) 前264-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前3世纪末统一度量衡修长城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前206年秦朝灭亡 前202年西汉建立 前141-87年汉武帝时期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前73年罗马斯巴达克起义 前45年罗马凯撒统治 前30 罗马帝国 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 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 1世纪基督教诞生佛教传入中国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取得合法地位 4-10世纪美洲玛雅文化 四世纪北非发生“阿哥尼斯特”运动 378年西哥特人在阿德里亚堡击败罗马军队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10年西哥特人一度占领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改革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 6世纪科举制创立 589年南北朝结束 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 (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 605年开通大运河 618年唐朝建立 627-649年贞观之治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 713-741年开元盛世 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 755-763 安史之乱 9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 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九世纪封建制度在西欧确立 960年北宋建立 962年神圣罗马帝国建立 1054年基督教会分裂 十一世纪中叶加纳王国全盛时期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 1069年王安石变法 11世纪末-13世纪末欧洲十字军东征 1192年日本幕府政治建立 1206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十三世纪埃塞俄比亚封建国家兴起 13世纪中期蒙古西征欧洲建立跨欧亚帝国 1271年忽必烈建元朝 13世纪末马可波罗来华 十四世纪马里王国全盛时期,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337-1453 英法百年战争 1358年法国农民起义 1368年明朝建立 1381年英国瓦特泰勒起义

中医中药古今度量衡

中医-中药古今中药度量衡汉代1两=15.625g ; 清代:1两=36.9g

一、汉代 1 石= 四钧= 29760 克 1 钧= 三十斤= 7440 克 1 斤= 16 两=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24 铢= 15.625 克 1 圭= 0.5 克 1 撮= 2 克 1 方寸匙=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 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半方寸匙= 一刀圭=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1.5-1.8 克 一铢= 0.65 克 一铢=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3.9-4.2 克 1 斛= 10 斗= 20000 毫升 1 斗= 10 升= 2000 毫升 1 升= 10 合= 200 毫升 1 合= 2 龠= 20 毫升 1 龠= 5 撮= 10 毫升

1 撮= 4 圭= 2 毫升 1 圭= 0.5 毫升 “石”:读shí,后来读dàn “龠”:读yuè 1 引= 10 丈= 2310 厘米1 丈= 10 尺= 231 厘米1 尺= 10 寸= 23.1 厘米1 寸= 10 分= 2.31 厘米1 分=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黄豆大 蜀椒一升= 50 克 葶苈子一升= 60 克 吴茱萸一升= 50 克 五味子一升= 50 克 半夏一升= 130 克 虻虫一升=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20-30 克附子中者1 枚=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5-6 克杏仁大者10 枚= 4 克

栀子10 枚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46 克枳实1 枚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约40 克 厚朴1 尺约30 克 竹叶一握约12 克 二、清代 1 石= 120斤= 70800克1 斤= 16 两= 590 克 1 两= 36.9克 1 钱=10分=36.9 克 1石=2斛=100000毫升 1 斛=5斗= 50000 毫升1 斗= 10 升= 1000 毫升1 升= 10 合= 1000 毫升1 合= 10 毫升 1 引= 10 丈=355厘米 1 丈= 10 尺= 35.5 厘米

古今地名对照表

?古今地名对照表 ●说明 1.本表是根据《汉书·地理志》元始 二年提到的一些地名(凡《汉志》 地名有误而本书已纠正者,则 依本书地名)——郡国、县道侯 国、司隶部及十三刺史部(州) 编制的。编制的方法是按汉代 地名首字笔画多少为序,笔画 相等者则以—、丨、丿、丶、 为序。首字笔画相同者以第二 字笔画为序。 2.本书提到的县、道、侯国,只 注出其治所的今地,不加“治” 字;郡、王国,注出其治所的 今地,及其大概的辖境;部 (州),只是注出其大致的范 围。县名相同者,用()注出其 所属的郡国。凡古地名的通假 字,用()注出现在的常用字。 3.今地名和政区资料,使用时截 至于1983年末。省略“省”、 “市”、“县”等字样。必要时标 明方位。单字的县名,则书“× 县”。 4.地点无考的地名,列于本表的 附录。 5.制作本表时,参考了谭其骤主 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及上海 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 海》。 ?古地名今地名 ?[二画] ?九门河北藁城东北二十五里。 ?九原内蒙古包头市西。 ?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中部 (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 巢湖以北地区)。治所寿春(今 安徽寿县)。 ?九真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 (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 地区)。治所胥浦(今清化西北 十余里)。 ?[三画] ?<一> ?三水宁夏同心东约百里。 ?三封内蒙古磴口西北约八十 里。 ?三绛云南永仁东四十余里。 ?于齐甘肃玉门西北低窝辅附 近。 ?于离山西汾阳一带。 ?于陵山东邹平东南。 ?于潜浙江临安西于潜镇。 ?土军山西石楼。 ?土垠河北丰润东约十里。 ?土鼓山东章丘东北数里。 ?下邳江苏邳县南偏西,约五十 里。 ?下邑安徽砀山东。 . word可编辑.

《三国演义》地图+三国地名古今对照表

【州郡国县】 令狐采学 一,司州,司隶,治所洛阳。下辖郡县: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山西夏县北。 弘农郡,治所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河内郡,治所怀,今河南武陟西南。 河南尹,治所洛阳,今河南洛阳。 二,兖州,治所郡丘,今山东郓城西北。下辖郡国 陈留国,治所陈留,今河南南开封市东南。 东郡,治所濮阳,今河南濮阳南。 东平国,治所无盐,今山东东平东。 泰山郡,治所奉高,今山东泰安东。 山阳郡,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 任城郡,治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东南。 济阴郡,治所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 济北国,治卢县,今山东定陶西北。 三,豫州,治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下辖郡国: 颖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禹县。 陈郡,治所陈县,今河南淮阳。 沛国,治所沛县,今江苏沛县。 梁国,治所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谯郡,治所谯县,今安徽亳州。 汝南郡,治所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 弋阳郡,治所弋阳,今河南潢川西。

安丰郡,治所安风,今安徽霍邱南。 鲁郡,治所鲁县,今山东曲阜。 四、扬州(魏国部分),治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下辖:淮南郡,治所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 庐江郡,治所六安,今安徽六安北。 更正:鲁郡属豫州,并非兖州。 五、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下辖郡国: 济南国,治所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北。 乐安郡,治所高苑,今山东梁邹东。 齐国,治所临淄。 北海国,治所平寿,今山东潍坊南。 东莱郡,治所黄县,今山东黄县东。 城阳郡,治所东武,今山东诸城。 六、徐州(魏国部分),治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下辖郡国:东莞郡,不详。 琅邪国,治所开阳,今山东临沂北。 东海国,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北。 彭城国,治所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下邳国,治所下邳。 广陵郡,治所淮阴,今江苏淮安西南。 七、冀州,治安平信都,今河北冀县。下辖郡国: 魏郡,治所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广平郡,治所曲梁,今河北鸡泽东南。 阳平郡,治所馆陶,今河北馆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