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30.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30.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30.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内容学习注解

3.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如:在0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0c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回答以下问题找出答案。

(1)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

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压强越大溶解度

越。

四、回顾小结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

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

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

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3)

五、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10分×6=60分)

1.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

(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

_____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

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据

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 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原因:

“夏天晒盐”。

(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结

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

(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只须答一条)

(二)聪明的选择(10分×4=40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

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

A.甲大于乙

B.甲等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比较

4.右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是25g

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

C.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六、课后反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反思:

审批意见:审批签字:年月日

0 t1t2温度/℃

/g M N

25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导学案设计

文,自学生字(用时:15分钟) 课文,引导学生一 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 朗读课文,标出自 然段序号。 3.教师引导 学生借助拼音,展 开小组合作,检测 课前预习情况,进 行自学,教师相机 指导。 (1)组织学生 利用书中识字表 自我检测。 (2)小组成员 利用生字卡片互 相检测。 (3)组长对不 认识的生字进行 归纳,再读再认。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狐狸 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 林里的百兽的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 读文,标出课文的9个自 然段,对不熟悉的句子多 读几遍。 3.学生小组活动: (1)学生自己逐一认 读书中的15个生字和3 个多音字“转”“闷”“呀”, 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认读生字,相互纠 正。 (3)归纳不认识的生 字,会读的同学大声范读, 认不准的同学认真倾听。 如果遇到小组同学都读不 准的字可以到书中找拼 音,拼一拼,再读一读。 4.学生按自然段朗读 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可以以填空的形式提 示学生,降低难度。 2.提醒学生自然 段的标志,以便其准确 标出。 3.重点正音: “转、扯、爪、猪、 受、神”是翘舌音; “嗓”是平舌音; “抗、趟”是后鼻 韵母; “转”在本课中读 四声zhuàn。

4.教师指导 学生按自然段读 文,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 不断句。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0分钟) 1.指名读第 一自然段,认读并 理解生词“食物”, 想一想:老虎是在 什么情况下抓住 狐狸的? 2.引导学生 画出描写狐狸和 老虎的动作的词, 思考:老虎和狐狸 谁更厉害? 3.指导朗读。 1.通过查找工具书和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食物”指吃的东西, 说明老虎是在饥饿的情况 下抓住狐狸的。 2.狐狸的动作是 “蹿”,老虎的动作是“扑” 和“逮”,说明老虎更厉 害。 3.有感情地朗读。 1.提示学生自觉 使用工具书。 2.可引导学生做 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 使学生明白狐狸的动 作虽然很快,但仍然被 老虎逮住,这说明老虎 更厉害。 3.提醒学生利用 语速的快慢来表现文 章的内容。 四、认真观察,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 本课生字“食、物、 眼、爷”,再次认 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 观察它们在田字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 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 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 写注意点。 3.老师范写时,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 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 重点指导书写上下结 构的“食”字,左右结 构的“物”字,引导学 生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宽城三中 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宽城三中九年级化学导学案主备人:周建华审核人:裴庆敏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在一定________下,向一定量的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继续溶解时,所 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_________溶液。 注意: (1)描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是指条件不变时(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而(填“可能”或“不可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如某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________,还可以溶解______________等溶质。 2、判断方法: (1)观察法:当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质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在减少时,表面溶液已经饱和。 (2)实验法:向该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搅拌后,若能溶解,是______溶液,若_____ 溶解,是_______溶液。 3、相互转化: ()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饱和溶液与浓溶液:饱和溶液________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______. 练习: 1.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3.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的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

课题2 溶解度(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学生回忆并作答] [引入新课]在课题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实用文档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板书]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用文档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 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4.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2.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对比,归纳,练习、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 操作加入5g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氧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4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第九单元课题 2《溶解度》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溶液?举例说一说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氯化钠溶液我们不陌生,那到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氯化钠?是无限制的溶解吗?让学生大胆猜测,讨论一下。接下来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 二、新课学习 (一)饱和溶液 1.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1:最多能溶解多少氯化钠 学生分组探究2:硝酸钾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总结规律,获得知识。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说明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是无法无限溶解某种溶质的。而随着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的改变,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已经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反之则是不饱和溶液。 在这个实验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从改变温度、溶剂的量引起溶解情况发生的改变上来分析)。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3.海水中提取盐 (二)溶解度 在上面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注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用一杯水和一盆水来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谁溶解得多吗? 我们把一定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分析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阅读:P36页: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归纳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 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2、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3、请同学们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议论纷纷) 学生: 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在教材中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并理解其中的四个要素。 学生:大声朗读定义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加深对溶解度定义的理解。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利用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教师: 1、强调溶解度有单位。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 ②溶剂为100 g;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

课题2 溶解度(2)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2) 主备人:姚娟娟审核人:邱芳玉、马瑞丽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2、能根据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及涵义 【阅读】课本P36第一段文字,完成下列习题。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里的溶解度。 强调: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要素”:①一个条件;②一个标准;③一个状态;④一个单位。 【讨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涵义。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g溶剂中形成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时的溶解度(用S表示),此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讨论】通过溶解度(S)可得知: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用S表示)。【阅读】课本P36“资料”,回答: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等有关。 【当堂训练】 1、在6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5.5g。此时氯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溶解20g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20g B.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C.在20℃时,把20g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g D.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7gNaCl恰好饱和,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g 3、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10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21 C.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21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1:10 4、60℃时,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12.5克,蒸干得到2.5克固体,则60℃时该物质溶解度为() A.25克B.20克C.20D.25

人教版 初中化学九下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含答案

课题2 溶解度 5分钟训练 1.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剂的量 B.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解析: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而溶剂的量不会产生影响。答案:A 2.饱和溶液是指( ) A.浓度较大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其他溶质的溶液 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对某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只是对某一特定溶质不能继续溶解。 答案:D 3.40 ℃时,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仍然冷却到40 ℃,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 ①溶液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③溶剂的质量④溶质的质量⑤硝酸钾的溶解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解析: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虽然析出溶质,但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不变。 答案:C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中打“√”,错误的,在( )中打“×”。 (1)100 g水溶解了30 g某物质,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 (2)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都增大( )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 ) 解析:(1)没有说明温度,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所以错误。 (2)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判断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要看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能否再溶解溶质,而浓、稀溶液是指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数量的多少,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 (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还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5)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同质量溶剂的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多,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较少。 答案:(1)× (2)× (3)× (4)× (5)√ 10分钟训练 1.若要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下列方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升高溶液的温度 B.蒸发溶剂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从溶液中倒掉一部分水 解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应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能获得较多的晶体。 答案:B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解析:加水前,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因为有固体剩余;加水后固体全部溶解,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了,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3.某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则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在整个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 ) A.大于S% B.小于S% C.等于S% D.无法判断 解析: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可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应该比小。 答案:B

【精品】练习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练习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 【知识点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是指()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B.不能再溶解任何其它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D.同种溶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 3、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D.倒出溶剂 4、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稀溶液B.含100g溶剂的溶液 C.浓溶液D.20℃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的溶液 5、20℃时,向50g食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10g食盐,则在20℃时,该食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6、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小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如下所示: 温度10℃20℃30℃40℃50℃60℃70℃ KNO321g 32g 46g 64g 86g 110g 138g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2)现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5g、43g、32g、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 ①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使B烧杯的溶液升温至50℃时,溶液的质量为g. 7、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0 20 40 60 80 KNO313.3 31.6 63.9 110 169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Ca(OH)20.173 0.165 0.121 0.116 0.094 (1)随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如图1所示,若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现象是.欲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填序号). ①向试管中加入水②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③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 ④将溶液倒出一部分⑤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两烧杯内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 是(填序号).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入溶质D.减少溶剂 2、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白色硫酸铜粉末,溶液保持t℃,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①有蓝色晶体析出②饱和溶液总质量不变③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④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⑤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⑥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 A.①③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⑥D.①⑤ 3、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欲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一般则采用() A.降温B.蒸发C.沉淀D.过滤 4、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 5、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它的不饱和溶液时() A.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小B.溶质的质量一定会变小 C.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变大D.该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6、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若要将t℃时的接近饱和的硝酸 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知识点三】固体溶解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B.100克水溶解了36克食盐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C.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D.20℃时,100克食盐溶液中含有36克食盐,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2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为7.4克,其含义是() A.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酸钾7.4克 B.20℃时,100克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7.4克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第八单元导学案

剑门中学九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赵玉梅 课题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A 【一】课程标准: 知识目标:动副结构的学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如何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重点、难点 动副短语:clean up ;cheer up;set up;give out;put off;put up等 【二】预习导学 从课本中找出下列的短语. 打扫___________鼓舞,使振奋___________想出,提出________________ 延迟___________张贴__________________分发,发放_______________ 给……打电话_______________ 链接类似的短语: 切碎_______打开_______关闭________写下__________ 用合适的动词和短语完成下列句子。 (1)I'd like to_______(工作)outside. (2)You could help _______(打扫干净)the city parks. (3) I'd like to________(帮助)homeless people. (4)You could ________(分发)food at the food bank. (5) I'd like to ________(鼓舞)sick kids. (6)You could ________(拜访)them in the hospital. (7)We need to ______ _______ _______(想出,提出)a plan. (8)We can't___ ___(延迟)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 (9)I'll________ ________(写下)all our ideas. (10)We could_________ _________(张贴)signs. (11)I'll _________ ________(分发,发放)advertisements after school. (12)We could each_______ _______(给……打电话)ten people and ask them to come. 【三】复习导入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at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o you want to be a volunteer?W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难点突破 1.在预习导学中出现的一系列短语属于动副结构,在句中运用的时候注意他的宾语的位置,下面的歌谣可以帮助同学们记忆。 动副放一块儿,代词放中间儿:若是接名词儿,中间儿和后边儿。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部分的含义,并且注意动副短语的宾语的位置。 ①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We can't put off making a plan. Clean-Up Day is only two weeks from now.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I'll write down all our ide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We could put up sig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教案: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中的获取的信息,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已经知道,蔗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但是,它们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预习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实验9-5: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氯化钠,搅拌,等溶解后,再加5 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15 mL水,搅拌,观察现象。 再加入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由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这种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拓展学习: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的问题 (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相互转化。 (2)应明确“某一溶质”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如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以继续溶解蔗糖,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是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问: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交流回答: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温度和溶剂的量均不变)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归纳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拓展:(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的; (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 (三)结晶 当热的硝酸钾溶液冷却以后,烧杯底部出现了固体,这是因为在冷却过程中,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过多的硝酸钾会从溶液中以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饱和溶液――→蒸发溶剂 冷却 结晶 海水在骄阳下慢慢蒸发水分,结晶出NaCl ,也是结晶。 结晶有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结晶两种。 课件展示:播放海水晒盐的过程。 海水晒盐:人们利用结晶原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得到含有大量化工原料的母液(叫做苦卤),其大致过程如下: 思考:(1)溶质氯化钠在哪个池中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结晶池) (2)你能分析母液的成分吗? (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 (3)如何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除去? (过滤) (4)如何将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钙、硫酸镁等除去? (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冲洗)

第八单元导学案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学习反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异域风情。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前置作业 1、我能把课文读5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 3、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 了: 4..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我知道课文背景: 我了解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相关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对于课文中作者提到的山阴道的资料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 了;然后回 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第1、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9.2《溶解度》(第1、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能初步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 【学习重点】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学习难点】学会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区分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浓、稀这两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自我,我沉着!)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矿泉水 B.油水 C.泥水 D.蒸馏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 D.外界条件不变时,食盐溶液中食盐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吸收热量的是()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生石灰 4、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5、洗涤剂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汽油能洗涤油污是因为汽油。 二、先学(充实自我,我自强!)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每次实验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学生实验:向50 mL 的小烧杯中加入10mL蒸馏水,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4,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将现象和结论填入表格中。

3、知识架构: ①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①②③ 三、后教(完善自我,我能行!) 1、引导学生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注意点: (1)只有指明“”和“”,“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2)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溶质而言的,对于溶质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教师实验:常温下,将2克氯化钠加入10克水中,将0.1克熟石灰加入10克水中。 现象:2克氯化钠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较但形成的是溶液; 0.1克熟石灰在10克水中溶解,溶液很,但是形成的是溶液。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必然的联系,不过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下,饱和溶液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四、巩固(测试自我,我细心!) 1、下列哪些方法能使20℃时的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水分 C降低温度 D加入水 2、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晶体析出; 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3.蒸发食盐水中的或往溶液中加入都能使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往饱和食盐水中 加入可使其变成不饱和食盐水。 4.在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仍然是;如果加入的是少量的水,搅拌后,则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该溶液是。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导学案

课题2 第2课时溶解度导学案 【课前预习】(认真预习课本内容后独立完成,课前2分钟同桌互查并识记)填一填 1、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表示 2、20℃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为难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微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可溶,溶解度为时,物质一般称为易溶。 3、溶解度常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在绘制溶解度曲线时,用纵坐标表示,用横坐标表示。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下的溶解度;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的变化情况,如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等;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如等。 4、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__________。结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从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则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而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适合于用_____________结晶 5、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里达到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往往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查一查:综观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会发现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其中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物质名称,下同);___________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试一试:1、将饱和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等水蒸发后会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得溶解度与有关;人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得溶解度与有关。 【学习目标】 1、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重 难点)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重点)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难点) 【课堂探究】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 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 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 【典例解析】独立完成 例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硝酸钠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硝酸钾与硝酸钠溶解度之间的差值大约为___________g,这表明了在60℃时,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比硝酸钠______溶解(填“多”或“少”)_________ g。 例2、右图为A、B、C (1)升高温度,物质的不饱和的溶液 会变得饱和; (2)T3℃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3)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以采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