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编码和封装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62
视频基础知识-封装格式和编码格式封装格式和编码的关系,就是和酒与酒瓶的关系差不多,⽽播放器就是开酒器。
为了可以喝更好的酒,最好先了解酒是什么酒,酒瓶是什么酒瓶,怎么使⽤开酒器开酒瓶。
码率或者可以⽐喻做酒的原料。
对于同⼀个酒瓶和做同⼀种酒的情况下,如果原料太少,⼜要要求⽤酒把酒瓶灌满,此时只好兑⽔了,酒的品质就会变差了。
然⽽,如果原料太多,⼜会造成原料浪费。
所以要做好酒,我们就需要充⾜的原料。
同样道理,压制⼀个视频,充⾜的码率是⾮常需要的。
如果码率过⾼,画质提升不上去的同时还使视频体积过⼤。
如果码率不⾜,视频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压崩。
当然,码率不是画质的唯⼀指标,压制的时候的各种参数设置,各种滤镜也是⾮常重要的。
如果码率给得⾜够⾼,理论上各编码的画质是⼀样的,不过体积完全不⼀样。
发展史:什么是封装格式封装格式的辨认很简单,⼤多数情况下,拓展名就是封装格式的名字。
⽐如⼀个⽂件“⾦刚狼.avi”,那它就是属于avi的封装格式,“钢之炼⾦术师.Mkv”,那它就属于mkv封装格式, “喜⽺⽺与灰太狼.rmvb”就是rmvb封装格式。
简⽽⾔之,视频⽂件后缀名就是封装格式的名字。
不过wmv和rmvb就⽐较特殊,后⾯编码器部分再说。
封装格式就是酒瓶。
酒瓶就不影响酒的⼝感,同样,封装格式⼀样不影响视频画质。
它只负责把内部的视频轨和⾳频轨集成在⼀起,只起到⼀个⽂件夹(或者压缩包)的作⽤,并没有对视频轨和⾳频轨造成影响。
⼏种主流媒体格式情况:1、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较早的AVI是Microsoft开发的。
其含义是Audio Video Interactive,就是把视频和⾳频编码混合在⼀起存储。
AVI也是最长寿的格式,已存在10余年了,虽然发布过改版(V2.0于1996年发布),但已显⽼态。
AVI格式上限制⽐较多,只能有⼀个视频轨道和⼀个⾳频轨道(现在有⾮标准插件可加⼊最多两个⾳频轨道),还可以有⼀些附加轨道,如⽂字等。
音视频编码与传输的原理与标准音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是现代通信和娱乐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音视频编码与传输已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直播、音视频通话、流媒体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原理、标准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音视频编码与传输的相关知识。
一、音视频编码原理1.音视频编码定义:音视频编码是将模拟音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通过压缩和编码算法将原始信号表示为数字码流。
2.编码步骤:1)采样:模拟信号经过采样转换成数字信号,分为时间采样和量化采样两个步骤。
2)压缩:将采样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压缩,去除冗余数据和不可察觉的信号。
3)编码:采用不同的编码算法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数字码流。
常用的编码算法有PCM、DPCM、ADPCM等。
4)封装:将编码后的数字码流按照规定的格式封装成音视频文件。
3.常见的音视频编码算法:1)音频编码算法:常用的音频编码算法有MP3、AAC、AMR等。
它们通过压缩音频信号,去除不可察觉的信号,实现对音频数据的压缩传输。
2)视频编码算法:常用的视频编码算法有MPEG-2、H.264、H.265等。
它们通过对视频信号进行空间和时间的冗余去除、运动估计等技术,实现对视频数据的高效压缩。
二、音视频传输原理1.音视频传输技术定义:音视频传输技术是指通过网络将音视频信号传输到远端终端的技术。
2.传输协议:1)实时传输协议(RTP):RTP是一种用于音视频实时传输的协议,通常配合RTCP协议一起使用。
它为音视频数据提供传输和接收的时序和同步机制。
2)流媒体传输控制协议(RTSP):RTSP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流媒体控制协议,用于控制和监控实时媒体服务器。
3)即时通信协议(IM):IM协议常用于音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等实时通信场景,如SIP、WebRTC等。
3.网络传输流程:1)信号采集:音视频信号通过硬件设备采集模块获得。
2)编码压缩:采集到的音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压缩处理。
视频音频封装基础知识视频/ 音频/ 封装的基本知识1.分辨率由于现在的高清视频全部是数字方式,由若干象素构成图象,一幅图象的水平象素乘以垂直象素,就表示为分辨率,比如分辨率为1920×1080,图象的水平方向每行有1920 个象素,垂直方向上每列1080 个象素。
分辨率越高,构成图象的象素越多,包含的图象信息越丰富,图象越清晰,所以分辨率是高清的重要指标。
2.隔行和逐行隔行和逐行是电视系统显示图像的方法。
隔行就是每一幅画面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幅画面中所有的奇数行或者偶数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
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将会看到平滑的运动而不是闪动的半幅的图像。
但是这时会有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闪烁出现,使得人眼容易疲劳。
逐行每次显示整个图象,由于目前的平板电视绝大多数是逐行显示方式,不管电视信号如何,电视机都可以选择无闪烁的逐行显示。
4.码率码率是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量, 高清视频常用的单位是Mbps。
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原始片源制作数字格式的高清视频文件的取样率,码率越高,单位象素上包含的信息量越多,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清晰度越高。
5.编码方式:目前高清主流的视频编码格式有MPEG2、H264,VC-1。
MPEG2是DVD采用的视频编码格式,广泛用于DVD和电视信号传输。
用于1080i 高清电视信号传输,需要12-20Mbps带宽,占用大量带宽,技术较老,压缩比不高。
中国和美国的部分高清节目在使用MPEG2,欧洲已基本换用H264。
Blu-ray早期部分节目使用过MPEG2,目前已全部换为H264和VC1。
MPEG2压缩比低,对机器的要求最低,硬加速也最完善,只要你的机器不要太古董,都可以放得动。
H264是由ITU-T和ISO/IEC两大国际组织制定,H264在两大组织内分别表述为H264、MPEG-4 Part 10、ISO/IEC 14496-10、MPEG-4 AVC这4种名称,我们习惯使用其最原始正宗、也是最简单的名称—H264。
视频编码 MPEG2 MPEG4 DIVX Xvid H264 VC1封装格式MKV AVI RMVB MPG TS解析先简单说一下,mkv和avi的格式只是封装容器,里面封装的是视频流+音频流。
容器不会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质量的是容器里面封装的什么东西。
所以你换换容器,而里面的东西不换的话,对清晰度字幕音频等是没有影响的。
补充一下视频基础知识吧,可能有不对的地方。
一,首先说,视频格式并不能决定清晰度。
影片的清晰度一要看分辨率,二要看片源,三要看码率。
当然有些特定的格式决定了自身的清晰度。
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电影采用同一种视频编码,越清晰的体积越大。
目前视频都是由音频流+视频流组成。
格式只是封装容器,例如rmvb,mkv,avi,mpg,ts等等。
常见的视频流有MPEG2,MPEG4,H264,VC1等等,MPEG2是比较老式的视频编码,压缩率很低。
MPEG4是比较新的编码,常见于DVD影片等等,压缩率一般,最新的MPEG4视频编码是Xvid,还有比较老的DivX.H264(X264是H264的一种)是新生的视频编码,常见于高清视频中,压缩率高,但是要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也高,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较高。
VC1是微软推出的新一代视频编码,跟H264差不多。
根据压缩率的比较,同一个电影,同样的清晰度,MPEG2的体积>MPEG4>H264=VC1.但是压缩率越高,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高。
二,说一下几种常见的封装容器(即格式)1.rmvb,rmvb这种格式方便之处在于体积小,不能修改的内置字幕(也是rmvb 的硬伤,经常见rmvb上的广告和一些不得体的字幕等等)。
但体积和rmvb的视频编码(real9.0)决定了rmvb不会太清晰,分辨率只有(640-800)*(272-500),码率也只有4-5MB/分钟。
也许有人说了,在我电脑上看rmvb很清晰啊,当然有可能,一般17寸纯平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024*768,如果rmvb达到720*300的分辨率,看着就比较清晰了。
音视频封装格式、编码格式知识常见的AVI、RMVB、MKV、ASF、WMV、MP4、3GP、FLV等文件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封装标准。
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和视频2部分组成的。
H264、Xvid等就是视频编码格式,MP3、AAC等就是音频编码格式。
例如:将一个Xvid视频编码文件和一个MP3视频编码文件按AVI封装标准封装以后,就得到一个AVI后缀的视频文件,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AVI视频文件了。
由于很多种视频编码文件、音频编码文件都符合AVI封装要求,则意味着即使是AVI后缀,也可能里面的具体编码格式不同。
因此出现在一些设备上,同是AVI 后缀文件,一些能正常播放,还有一些就无法播放。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容器格式。
即使RMVB、WMV等也不例外。
部分技术先进的容器还可以同时封装多个视频、音频编码文件,甚至同时封装进字幕,如MKV封装格式。
MKV文件可以做到一个文件包括多语种发音、多语种字幕,适合不同人的需要。
例如:MKV文件只要制作的时候同时加入国语和粤语发音的音轨和对应的简体、繁体字幕,播放的时候,你可以独立选择国语或粤语发音,并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简体或繁体字幕,也可以选择不显示字幕。
相当方便。
因此,视频转换需要设置的本质就是:A设置需要的视频编码、B设置需要的音频编码、C选择需要的容器封装。
一个完整的视频转换设置都至少包括了上面3个步骤。
常用的有Xvid,H264,MPEG1,MPEG2。
Xvid:与RMVB格式差不多的压缩率,通用性很强,特别是用于家用DVD和便携式MP4等设备。
H264:面前压缩率最高的视频压缩格式,与其他编码格式相比,同等画面质量,文件体积最小,远远超过RMVB编码格式,电脑都可以播放,部分便携式视频设备也支持,如苹果播放器。
PDA/PPC等设备也可以使用MPEG1:其实就是VCD编码格式。
MPEG2:DVD编码格式。
比MPEG1强,与MPEG1一样,已经落后的编码格式,压缩率都不高,编码后的文件体积大,多用于希望把网上下载的文件转换为VCD或DVD碟的时候。
多媒体编解码基础知识1多媒体格式分类多媒体的格式包括三种:封装格式、视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
1.1多媒体封装格式(又称容器)所谓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轨和音频轨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外壳,或者大家把它当成一个放视频轨和音频轨的文件夹也可以。
说得通俗点,视频轨相当于饭,而音频轨相当于菜,封装格式就是一个碗,或者一个锅,用来盛放饭菜的容器。
有的人可能觉得奇怪,容器,不就能盛放饭菜就行了么,用一个碗就可以了,何必制定出这么多的格式以及规范呢?其实不然,试想一下,有的菜,例如排骨,比较大,碗放不下,得换锅。
有的饭比较烫,也不能放在塑料的容器里,当然个人喜好也有一定关系。
所以容器的选择,基本在于,其对视频/音频兼容性,以及适合范围。
这下大家应该明白了,很多人一直把封装格式当成视频编码,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1.2视频编解码器是指一个能够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或者解压缩的程序或者设备。
通常这种压缩属于有损数据压缩。
历史上,视频信号是以模拟形式存储在磁带上的。
随着Compact Disc的出现并进入市场,音频信号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存储,视频信号也开始使用数字化格式,一些相关技术也开始随之发展起来。
1.3音频编解码器暂无2常见的格式介绍2.1封装格式2.1.1M PGMPEG 编码采用的容器,具有流的特性。
里面又分为 PS,TS 等,PS 主要用于 DVD 存储,TS 主要用于 HDTV。
2.1.2V OBDVD 采用的容器格式,支持多视频多音轨多字幕章节等。
2.1.3MP4MPEG-4编码采用的容器,基于 QuickTime MOV 开发,具有许多先进特性。
2.1.43GP3GPP视频采用的格式,主要用于流媒体传送。
2.1.5A SFWindows Media 采用的容器,能够用于流传送,还能包容脚本等。
2.1.6R MRealMedia 采用的容器,用于流传送。
2.1.7M OVQuickTime 的容器,恐怕也是现今最强大的容器,甚至支持虚拟现实技术,Java等,它的变种 MP4,3GP都没有这么厉害。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详解随着网络和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我们使用音视频信息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多。
例如,在线教育、远程会议、游戏、短视频、直播等等。
但是,音视频数据往往很大,需要对其进行压缩,这就需要用到编解码技术。
本文将介绍音视频编解码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技术。
一、音频编解码1. 基本概念音频编解码(Audio Coding)即将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编码器将原始的音频信号转换为一种压缩格式以减少数据量,然后通过网络或存储介质传输或存储。
接收端或播放端需要一个解码器将压缩的数据恢复为原始音频信号。
2. 编码方式目前,音频编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即是一种把一些无关数据进行抽取,或者把一些本来就与音质有关的数据,运用一些相关算法进行压缩,出现一些数据的丢失和一些畸变,但因为自适应算法的不断优化,以及要求,有损压缩音质已经越来越接近无损压缩。
常见的有损压缩有MP3、AAC、WMA等。
无损压缩即只压缩原始数据的冗余信息,其长度只有原始数据的60%~80%。
常见的无损压缩有FLAC、APE等。
3. 常用编码格式MP3(MPEG-1/2/2.5 Layer III)、AAC、WMA、FLAC、APE、OGG等。
二、视频编解码1. 基本概念视频编解码(Video Coding)即将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编码器将原始的视频信号转换为一种压缩格式以减少数据量,然后通过网络或存储介质传输或存储。
接收端或播放端需要一个解码器将压缩的数据恢复为原始视频信号。
2. 编码方式目前,视频编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即是一种把一些无关数据进行抽取,或者把一些本来就与视频质量有关的数据,运用一些相关算法进行压缩,出现一些数据的丢失和一些畸变,但因为自适应算法的不断优化,以及要求,有损压缩视频质量已经越来越接近无损压缩。
常见的有损压缩有H.264、AV1、VP9等。
封装格式与编码格式对应关系一、封装格式1. 什么是封装格式封装格式(container format)是一种用于将不同类型的数据(音频、视频、文本等)组织在一起并以文件形式存储或传输的标准化格式。
封装格式通常包含多个数据流(streams),例如音频流、视频流、字幕流等,以及元数据(metadata)信息。
常见的封装格式包括 AVI、MP4、MKV、MOV 等。
2. 封装格式的作用封装格式的主要作用是将多个数据流组织在一起,方便存储和传输。
封装格式可以提供一种统一的容器,使得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以统一的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封装格式还可以包含关于数据流的元数据信息,如视频分辨率、帧率、音频采样率等。
3. 常见的封装格式常见的封装格式包括:-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由微软开发,支持多种编码格式,但不支持很高的压缩率。
- MP4(MPEG-4 Part 14):支持多种视频和音频编码格式,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传输。
- MKV(Matroska):开放的多媒体容器格式,支持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
- MOV(QuickTime File Format):由苹果公司开发,主要用于存储和传输视频和音频数据。
二、编码格式1. 什么是编码格式编码格式(encoding format)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信号的方式。
在计算机中,通常使用编码格式将音频、视频等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
编码格式通常分为有损编码和无损编码两种类型。
有损编码会丢失部分数据以减小文件大小,而无损编码则会保留所有数据。
2. 编码格式的作用编码格式的主要作用是将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方便计算机处理。
不同的编码格式可以影响数据的质量和文件大小。
选择合适的编码格式可以有效地节约存储空间和带宽。
3. 常见的编码格式常见的编码格式包括:- 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一种广泛应用于视频编码的有损编码格式,提供较高的压缩率。
音视频编解码基础知识详解1、概述音视频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封装技术,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以及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播放器播放一个互联网上的音视频文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协议,解封装,解码视音频,视音频同步。
如果播放本地文件则不需要解协议,为以下几个步骤:解封装,解码视音频,视音频同步。
其过程如图所示。
解协议的作用,就是将流媒体协议的数据,解析为标准的相应的封装格式数据。
视音频在网络上传播的时候,常常采用各种流媒体协议,例如HTTP,RTMP,或是MMS等等。
这些协议在传输视音频数据的同时,也会传输一些信令数据。
这些信令数据包括对播放的控制(播放,暂停,停止),或者对网络状态的描述等。
解协议的过程中会去除掉信令数据而只保留视音频数据。
例如,采用RTMP协议传输的数据,经过解协议操作后,输出FLV格式的数据。
解封装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封装格式的数据,分离成为音频流压缩编码数据和视频流压缩编码数据。
封装格式种类很多,例如MP4,MKV,RMVB,TS,FLV,AVI等等,它的作用就是将已经压缩编码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起。
例如,FLV格式的数据,经过解封装操作后,输出H.264编码的视频码流和AAC编码的音频码流。
解码的作用,就是将视频/音频压缩编码数据,解码成为非压缩的视频/音频原始数据。
音频的压缩编码标准包含AAC,MP3,AC-3等等,视频的压缩编码标准则包含H.264,MPEG2,VC-1等等。
解码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
通过解码,压缩编码的视频数据输出成为非压缩的颜色数据,例如YUV420P,RGB等等;压缩编码的音频数据输出成为非压缩的音频抽样数据,例如PCM数据。
视音频同步的作用,就是根据解封装模块处理过程中获取到的参数信息,同步解码出来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并将视频音频数据送至系统的显卡和声卡播放出来。
2、常用的基本知识2.1 基本概念2.1.1 编解码编解码器(codec)指的是一个能够对一个信号或者一个数据流进行变换的设备或者程序。
高清视频封装格式解析视频封装格式如何理解视频封装格式如何理解?笔者曾经随机的询问过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文化水平的人,发现对于视频接触无论是多还是少的人很少有人能清楚的分清楚视频编码还有封装格式。
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视频编码以及封装格式本身繁乱驳杂,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不太注重这方面知识的收集,存在许多自以为是的误区,这里笔者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封装格式所谓封装格式就是将已经编码压缩好的视频轨和音频轨按照一定的格式放到一个文件中,也就是说仅仅是一个外壳。
这里举两个例子大家就很清楚了。
下图是一个瓶子里面有两个动画形象。
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封装好的视频,而里面有压缩好视频以及音频。
我们看一部既有声音又有图像的视频,需要一个容器,也就是用它把视频以及音频“封装起来”,打包在一起呈现给大家。
再举一个笔者看到其他人打的比方:举个例子, ZIP文件就是个容器, 里面可以装各种类型的文件, 可以是图片, 也可以是word文件. MKV/AVI等封装格式也一样, 里面可以装各种不同编码形式的影片。
封装文件就像瓶子很原始的来说,原始的视频流数据经过编码后变成相应的比特流,比特流按照协议封装成相应的文件格式。
所谓的封装就是给原始的视频比特流加上不同的“头”和切成不同的大小而已。
打个比方,原始的模拟视频采用MPEG2数字化编码后,你可以采用TS流格式封装成TS流文件,也可以采用PS流格式封装成PS流文件,选择权在于你,TS流是称为实时流,他把视频信息分成很多很小的包,损坏了一个包,你解码回放时只是看不见一小部分(例如出现马赛克),但是PS流是文件流,文件损害的话,整个文件都看不了了。
再形象的说,一段视频资源用TS流封装就是把这段视频切成10个部分,放到10个盒子里,一个盒子一个盒子的按照顺序打开,你就能看完这段视频;而PS流式把整个视频放到1个盒子里,它会自动按照顺序播放出来给您观看;如果有一个盒子坏了,TS流可以看到9个盒子,PS你就都看不见了。
浅析高清视频的编码与封装技术摘要:人们对高清的追求使得视频的编码和封装技术不断改进发展,文章就众多的编码和封装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使读者对高清视频的编码与封装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高清;视频编码;封装格式1 引言从传统模拟视频到数字标清视频,人们对画质的追求不断地提高,高清视频的出现提供了更高的清晰度和图像质量,它要求视频至少具备720 P(逐行)或1 080 i(隔行)扫描,屏幕纵横比为16∶9,常见3种分辨率,分别为720 P(1 280×720 P)、1 080 i(1 920×1 080 i)和1 080 P(1 920×1 080 i)。
视频一般都由视频流和音频流组成,常见的高清视频流有MPEG-2、MPEG -4、H.264、WMV-HD、VC-1等压缩编码格式,而avi、ps、ts、mkv、mov 等这些都是多媒体封装格式,也叫媒体容器,用于容纳多种类型的视频编码和音频编码,PCM、MP3、AC3、Ogg等是音频流压缩编码格式。
容器不会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质量的是容器里面封装的是什么东西,高清视频在发布前将采用先进技术编码来压缩视频流和音频流,通过媒体容器进行科学合理的封装,然后再进行存储、传输和播放。
2 高清视频的编码技术虽然分辨率为1 280×720和1 920×1 080的视频都可以称作是高清视频,但是文件的内部编码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高清视频。
高清视频的编码方式大概分成ISO和ITU-T所制定发布的压缩标准,主要有MPEG-2、MPEG-4、H.264,以及微软研发的WMV-HD和VC-1编码。
2.1 MPEG和H.264编码MPEG-X是ISO国际标准制定组织所制定发布的压缩标准,我们常见的VCD中运用的编码方式是MPEG1,而DVD中运用的是MPEG2,它的压缩率很低,一般为480 P(640×480)。
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详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术领域。
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使得观众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细腻的画面和声音,提升了观赏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关键技术。
1. 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模拟信号到数字化信号的转变。
传统的模拟信号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易受噪声干扰,同时占用较大的带宽资源。
而数字化信号具有传输稳定、噪声干扰小、可压缩等优势,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的主流。
最早的高清视频编码技术采用的是MPEG-2标准,该标准具有较好的编码效果,但是却需要较大的带宽。
随后,MPEG-4和H.264/AVC等编码标准的出现使得高清视频的传输带宽得到了有效压缩,成为了现代高清视频广播的主要编码方式。
在高清音频编码方面,AC-3和AAC是两种常用的编码技术。
AC-3编码技术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数据压缩,保证了高音质的传输。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高效的音频编码标准,提供了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音频质量。
2. 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应用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应用广泛。
在数字电视领域,高清视频编码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流畅的视频播放体验。
在高清直播和点播等应用中,高效的音视频编码技术能够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传输质量,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此外,在网络视频应用中,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等增加了人们观看和共享高清视频的需求。
高效的音视频编码技术能够保证视频的高清晰度和音频的高音质,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下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传输和观看。
3. 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关键技术高清音视频编码技术的实现需要借助一些关键技术。
其中,视频编码技术的关键在于压缩算法。
现代视频编码技术采用的是基于H.264/AVC标准的压缩算法。
音视频封装格式、编码格式知识常见的AVI、RMVB、MKV、ASF、WMV、MP4、3GP、FLV等文件其实只能算是一种封装标准。
一个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和视频2部分组成的。
H264、Xvid等就是视频编码格式,MP3、AAC等就是音频编码格式。
例如:将一个Xvid视频编码文件和一个MP3视频编码文件按AVI封装标准封装以后,就得到一个AVI后缀的视频文件,这个就是我们常见的AVI视频文件了。
由于很多种视频编码文件、音频编码文件都符合AVI封装要求,则意味着即使是AVI后缀,也可能里面的具体编码格式不同。
因此出现在一些设备上,同是AVI后缀文件,一些能正常播放,还有一些就无法播放。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容器格式。
即使RMVB、WMV等也不例外。
部分技术先进的容器还可以同时封装多个视频、音频编码文件,甚至同时封装进字幕,如MKV封装格式。
MKV 文件可以做到一个文件包括多语种发音、多语种字幕,适合不同人的需要。
例如:MKV文件只要制作的时候同时加入国语和粤语发音的音轨和对应的简体、繁体字幕,播放的时候,你可以独立选择国语或粤语发音,并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简体或繁体字幕,也可以选择不显示字幕。
相当方便。
因此,视频转换需要设置的本质就是:A设置需要的视频编码、B设置需要的音频编码、C 选择需要的容器封装。
一个完整的视频转换设置都至少包括了上面3个步骤。
常用的有Xvid,H264,MPEG1,MPEG2。
Xvid:与RMVB格式差不多的压缩率,通用性很强,特别是用于家用DVD和便携式MP4等设备。
H264:面前压缩率最高的视频压缩格式,与其他编码格式相比,同等画面质量,文件体积最小,远远超过RMVB编码格式,电脑都可以播放,部分便携式视频设备也支持,如苹果播放器。
PDA/PPC等设备也可以使用MPEG1:其实就是VCD编码格式。
MPEG2:DVD编码格式。
比MPEG1强,与MPEG1一样,已经落后的编码格式,压缩率都不高,编码后的文件体积大,多用于希望把网上下载的文件转换为VCD或DVD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