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 显微镜的构造(P36)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 对光:升、转、看、调(3) 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4) 整理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真题模拟练(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21年甘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 D.⑤④3.(2021年贵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A.光 B.温度C.水 D.空气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5.(2021年广州)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都能适应环境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D.都能生长和繁殖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 B.水C.温度 D.湿度7.(2021年广西)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
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10. 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丛B.草地 C.水洼 D.裸地11.(2021年内蒙古)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12.黄巢的著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复习: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复习:生物圈,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知识框架和各个知识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
(3)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了解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4)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复习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复习,主要是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因此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本节课的重点。
3.复习方略先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互动探究训练,寻求解题规律,强化自身能力。
二、补弱深化,供你自主研学,构建网络同学们,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象人体的各个器官和肢体一样,请你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建构本章的知识网络。
你一定能行喔!1.你复习可温习或获得的知识:(1)你还记得什么是生物圈吗?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生物圈为她的所有家庭成员“生物”提供了哪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第一节)(2)生物圈中,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能举出你生活中遇到的例子吗?针对探究实验你了解多少?(第二、三节)(3)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的组成是怎样的?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你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多少了解?(第四节)(4)生物圈是生态系统吗?你知道生物圈中还有哪些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关于生物圈II号,思考:(教材33页“科学.技术.社会)A.生物圈II号模拟的是什么?生物圈I号是什么?B.设想科学家们是怎样维持“生物圈II号“的?C.分析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伴你整理要点(知识网)请同学们以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例如表格、概念图等)构建你对本章所掌握的知识网络:三、跟踪训练,能力提升(组内合作探究)(一)选择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地方叫()A.大气层B.生物群落C.生物种类 D.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水圈、大气圈C.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3.人类的“立足点”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 D.生物圈的各个圈层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水压太大B.光线太弱C.盐度太高 D.温度太低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反映出桃花的开放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有直接关系?A.水分B.温度C.光照 D.地形6.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A.光照B.高温C.低温 D.土壤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①青蛙②蚯蚓③甘薯④蛇⑤猫头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8.为确保探究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对影响实验的其它变量应()A.相同B.不同C.相似 D.随意9.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这是为了()A.提供一种无光的条件B.便于观察C.控制变量D.设置一个对照实验10.法国梧桐树在冬天叶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
初中一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还具有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观察和调查: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标。
调查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范围很大时;可以选取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一个家;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簿层。
(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2、生物圈的范围:海平面以上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下10千米组成的20千米左右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大气圈:大气圈的空气由多种气体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生物主要有能飞的昆虫、鸟类和细菌等微小生物。
4、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5、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
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
在这一圈层有森林、草原、奇花异草、昆虫、飞禽走兽、细菌、真菌等。
6、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7、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8、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它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有捕食关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争关系(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或蜜蜂和成百上千的家庭成员间分工合作);等等。
生物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填空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3节)(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____________制造有机物;动物以_____________为食,从中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__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____________。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植物与动物相比,____________生物的应激性更灵敏。
5.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____。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___________除外)。
(二)科学探究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需要测量。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观察时要要全面、细致和____________,并及时记录下来。
对于需要较长后给你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____________,多问几个为什么?2.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____________、确定______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__、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____________。
3.探究的一般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照试验:____________唯一原则。
(三)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生活环境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按照用途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篇一:_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1.方法: 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2.要求: 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认识生物1⑴步骤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① 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 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 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 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 归类;⑥ 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⑵注意事项① 先设计一个调查表,用以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② 对所看到的生物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③ 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④ 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乱攀高处.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二.生物的归类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归纳整理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分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空气.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阅读教材P_~_,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按照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⑴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⑵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⑶制定计划:①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_只鼠妇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两侧的中央.②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变量为光照.③观察记录: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⑷实施计划: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处的明显多于在明亮处的.⑸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⑹表达交流.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组一般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都 2处于理想状态.量不同的条件是实验变量.)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形态上适应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降低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的环境;结构上适应如海豹的胸部皮下脂肪厚,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生理上适应如骆驼的尿液少,保持体内水分适应炎热缺水的荒漠.)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记P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图)⑴三者比较⑵三者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如〝兔吃草,狐吃兔〞表示为: 草→兔→狐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3.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点拨:①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要将一个食物网变成生态系统要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③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以箭头3相连,箭头指向高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④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顶端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⑤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易维持.)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生物圈的范围1.范围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 _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_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约为 _ 千米.2.组成成分和生活的主要生物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4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2沿途滋润农田,还形成湖泊和湿地,最后融入海洋.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归纳整理一.显微镜的构造(记P37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1.机械结构: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调节部分:粗(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2.光学结构: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及遮光器上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①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 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三转两开一条线)③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 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也要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 .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3.观察⑤ 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⑥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从侧面看物镜)⑦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清洁收镜注意事项: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的其他部分 .三.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放大倍数=目镜倍数_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像越大,能看到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第二节植物细胞知识归纳整理5篇二:_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致同学们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_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_的例子- 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_.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_.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_.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_.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_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_.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分类: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地球之肾〞之称)淡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_.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 2 -_.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_千米,向下_千米,共_千米.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__.5.玻片标本分类,(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时间分:①临时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装.▲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注意: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盖上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⑦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7.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叶绿体: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缓缓流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含细胞液,其内溶解有多种物质和色素.线粒体:能量装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注意:(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细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3)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4)给细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擦②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 3 -屑.④涂⑤盖⑥染⑦吸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②不同点:绿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_.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类(1)无机物:包含有水.无机盐.氧(2)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烧)包含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注意:小麦燃烧实验, 烧掉物质是有机物, 剩下灰烬是无机盐._.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2.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3.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5.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②遗传物质改变.6.起初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在发育过程中,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7.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有骨.软骨.血液.脂肪等,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8.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9.人体内主要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 4 -泌系统.循环系统八大系统_.植物体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_.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2)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3)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4)机械组织 :分布在叶柄.花柄.果皮.种皮,功能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5)营养组织: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_.单细胞生物的几个代表: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衣藻(藻类植物) 2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有益方面: A.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 B. 净化污水(2)对人类不好方面: A.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B.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 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24.草履虫结构及作用: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吸收.胞肛:排出残渣.伸缩泡.收集管:收集排出废物.细胞核:生殖遗传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消化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4)药用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4)煤的来源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
九年级生物全程复习基础训练(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点击考点】新课标对本学案的知识要求: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并能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2.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并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市中考对本学案的能力要求:1.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2.通过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理解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3.能分析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会书写食物链;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知识梳理】1.生物圈:包括的底部、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还有和一定的等基本条件。
【中考热身】一、选择题1.(2011•鸡西)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A.10千米左右B.5千米左右C.15千米左右D.20千米左右2.(2012•聊城)素有“中国双孢菇之乡”的莘县,种植的双孢菇闻名遐迩。
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不包括()A水分B温度C有机物D阳光3.(2012•南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诗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4.(2011•济宁)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5.(2012•湘潭)“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 B.竞争 C.共生 D.捕食6.(2012•滨州)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7.(2012•泰安)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8.(2012•涪陵)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A.生物圈 B.海洋 C.森林 D.土地9.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
初一上生物学期知识点归纳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表面。
其中,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构成了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和空气等,而生物因素包括捕食、竞争和合作等。
第四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则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还包括非生物部分,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本章介绍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方法都在本章中有详细的介绍。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本章还介绍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并提供了绘制细胞结构图和测量细胞长度的方法。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支持。
物质基础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而叶绿体和线粒体则是能量转换器。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储存遗传信息,DNA和基因是细胞核中最重要的成分。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细胞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本章介绍了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和生物体的过程。
动物包括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而植物则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组成了各种组织和器官,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生物体。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包括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和变形虫,它们主要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重点: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调查我们周围的生物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作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1、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2、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第一节、生物圈重点:1、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难点:收集和分析资料(因为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家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需要对图片、文字和数字资料进行分析)。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重点: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3、鼓励学生多人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难点: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鼓励学生多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四节、生态系统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1、食物链和食物网。
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重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树立保护生物意识,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难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重点:1、。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初一生物复习导学案)编写人:毛贵琴审核人:白正学时间:5.9 学案编号:28
[自主复习导航]:
一、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1、非生物因素:--------、--------、-------、---------等
2、生物因素:定义: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关系:捕食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
环境相适应的------------和-------------
影响: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
4、探究的一般过程:1----------------2---------------3-------------------4-----------------
5------------------6---------------------
二、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组成:非生物部分:---------、水、----------、温度等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流
食物链:生物为了获取-------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许多相互交叉的-----------,构成食物网
特点:能量流-------------- 物质流-----------------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相对----------的。
形成一种--------------- 。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课堂达标训练]
1、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是由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的,现在两者差异很大,它
们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情况是----------- A非洲鸵鸟能适应环境,美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B美洲鸵鸟能适应环境,非洲鸵鸟不能适应环境C非洲鸵鸟和美洲鸵鸟都能适应环境
2、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
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植物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动物提供D人类提供
4、鱼在水中用鳍游泳,鸟在空中用翼飞行,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的结构是很复杂的B生物体的结构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C环境造就了生物D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5、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
下列不属于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特征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叶片退化或变成鳞片状D叶片薄而宽大
6、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A低温和干燥B低温和潮湿C高温和干燥D低温和室温
7、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光照
的不同而引起的---------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B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C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D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8、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蘑菇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什么也不是
9、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该食物网中共
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可表示为: 。
(2)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比例总量维持在的状态,这就
叫做生态平衡。
如果由于人类大量捕猎狐狸,
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
(3) 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4)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
是和。
10、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到一个密闭
的玻璃罩中(如右图),做如下实验:
(1)将此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小白鼠将
,原因是。
(2)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小白鼠将。
(3)在(2)中,小白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供
了,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为
小白鼠进行生命活动提供了。
(4)上述装置中,若取出绿色植物,小白鼠将,由此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1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河边垂柳的枝条长向河心B仙
人掌的叶变成刺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12、下列事例中,主要是阳光对植物影响的是---A菊花秋末开放B苹果不适宜
在热带地区栽种C马尾松只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D蛾类等昆虫的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