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适应专业:本科各专业

教学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另一方面,

教育学生辨证看待资本主义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资本主义经

济实质及其在当代的新特征,懂得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

历史规律,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坚定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

内容简介:该课程是大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科学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

究方法、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理论、资

本循环与周转理论以及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理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经济全球化

与国际关系等内容。

考核形式:考试与平时作业、小论文相统一,进行综合评定。

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教京,张兴智,1版,2003年参考书目:《资本论》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主讲教师:黎宇副教授鲍中义助教谢仁生助教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过程管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电子商务系统——在线图书商城 姓名: 准考证号: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10级 2012 年3 月

一、电子商务系统介绍 电子商务系统是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上交易实现体系。网上交易依然遵循传统市场交易的原则。网上交易的信息沟通是通过数字化的信息渠道实现的。因此,首要条件是交易双方必须拥有相应的信息技术工具。其次,网上交易的双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为保证交易双方能够进行等价交换,必须提供相应的货物配送和支付结算手段。此外,为保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能够利用数字化沟通渠道,保证交易能顺利进行配送和支付,需要由专门提供服务的中间商参与,即需要电子商务服务商。 电子商务系统包括Internet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商、企业/组织与消费者、实物配送和支付结算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少任何一部分都可能影响网上交易的顺利进行。 二、电子商务系统结构分析 1.Internet信息系统

Internet信息系统是指企业、组织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在Internet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信息系统。交易中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都与信息系统紧密相关。在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保证下,通过支付系统进行网上支付,通过物流系统控制物流的顺利进行,最终保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之间网上交易的实现。因此,Internet信息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开放、安全和可控制的信息交换平台,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和基石。 2.电子商务服务商 Internet作为一个蕴藏巨大商机的平台,需要有一大批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相互协作,为企业、组织与消费者在Internet上进行交易提供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商就起着这种作用。 电子商务服务商主要有以下4种。 ?接入服务商(IAP):主要提供Internet通信和线路租借等服务。 ?服务提供商(ISP):主要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系统提供全面的支持。 一般企业、组织与消费者上网时只通过ISP接入Internet,由ISP向 IAP租借线路 ?内容服务提供商(ICP):主要为企业提供信息内容服务,如财经信 息、搜索引擎。 ?应用服务系统提供商(ASP):主要为企业、组织在建设电子商务系 统时提供解决方案。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2 《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必修课。其先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等, 均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依托于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培养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MIS 开发与管理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后续课程是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储备,能够使这些后续环节顺利开展。本课程与前修、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要求学生了解 MIS 的最新发展,掌握其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培养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重点培养利用 MIS 相关软件服务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课程主要任务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和技术前沿, 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 全面掌握 MIS 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测试、验收运行和维护评价的整个生命周期,具备从事 MIS 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的初步能力,能够熟练应用 MIS 相关软件如 Office 系列、 Visio 、 Zmaker 等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引导学生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信息系统,学会在不同环境下使信息系

统与业务战略、组织控制以及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获得竞争优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企事业单位 MIS 各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通过教师到企业实地调研和顶岗锻炼,了解 MRP 、 DSS 、 CRM 、 ERP 等的使用、维护流程,掌握企业对 MIS 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需求,共同探讨课程教学 及实训新途径,将专业培养目标及相 1 指:按照评估要求划分的 A 类、 B 类 |、 C 类课程。 2阐述课程的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专业拓展课、教学实践;必修课、选修课 ,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与相关课程、专业的关系。 3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等 关岗位要求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将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各个项目中,设置和序化教学内容,通过引入实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演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作业模式,采取提交论文报告、设计软件作品、撰写软文文案等形式强化学生的 MIS 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从讲授者转换为指导者,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最后, 要通过顶岗实习环节,使学生接触实际场景, 紧跟 MIS 技术前沿, 达到职业引导、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 MIS 的发展,掌握 MIS 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 MIS 的组织、管理与应用开发的方法、技术、过程与步骤。 (二能力目标

加拿大中英文双语介绍

世界上福利最好的国家——加拿大 加拿大-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国家 据联合国发表的报告,加拿大在就业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教育及卫生水平等综合指标在全球160多个国家中名列第一。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安全先进的生活方式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的北半部,总面积997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国。人口2900多万,是世界上平均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每3人占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89%的土地没有永久性居民点。南部与美国为邻约5000公里,石油、矿产、木材、海产、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加拿大四季分明,西面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四季宜人春季郁金香花争艳,夏季阳光明媚,秋季枫叶层林尽染,冬季万里雪飘,极具风情。 加拿大是由十个省和两个地区组成的联邦国家。民族构成一英裔、法裔、荷兰裔、德裔、波兰裔和华裔。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加拿大有26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区和3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其中不少是北美洲最安全、最清洁、风光最美的市中心区。加拿大城市的严重犯罪率不到美国城市的一半。更为人称道的是多个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一个国际性的环境中和睦相处。政府和工业界致力保持空气和食品的清洁,共同努力维护健康的环境。加拿大的城市都有高素质的歌剧院、乐团和舞蹈团、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公共图书馆。加拿大城市有国际著名的芭蕾舞团、歌剧团和交响乐团。同时亦经常邀请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到访演出。加拿大政府对艺术的人均补助位于世界前列。加拿大的城市融合了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各种文化。例如,温哥华是众多的亚裔人聚居之地;多伦多融合了欧、亚及其他文化;魁北克则为北美洲添上一份英、法双语的欧洲风味。 加拿大的气候各地不一,往往令预计天气较冷的访客诧异。全国绝大多数人口聚居在离美国边境250公里以内的地区,而加拿大最南部的地区与美国加州北部处于同一纬度。因此,加拿大各大城市的气候多数与美国北部或北欧地区相似。加拿大的城镇提供舒适的生活设施,但是与其他国际性商业中心相比,生活费用确保持在很容易负担的水平上。 名列世界前茅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加拿大是西方七国之一,工业生产自动化、电气化和现代化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也很高,加拿大在电话、微波、卫星、光纤通讯等方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在航天、微电子工业和生物技术方面亦具有相当水平。加拿大的交通很方便,拥有铁路10万公里、公路73万公里、900 家航空公司和600个大型机场。 理想的投资之地 加拿大是个贸易强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以及合理的生产成本,加上政府在政策的支持,国际人士对加拿大的商业投资环境充满信心。 加拿大在七大工业国中经济增长强劲,通货膨胀率长期低于2%。生活标准指数名列第三位。许多未来的主导行业已经对加拿大经济作出了显著贡献。这些行业包括:通讯设备、激光产品、环保技术、生物技术、制药、航天和电脑软件等高科技工业。 许多国际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以加拿大作为研究与发展的中心。加拿大是世界最富裕的市场。从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加拿大的企业得到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充裕的原料、廉价的能源、低廉的商业楼宇、先进高效的

管理信息系统(1)

2018年11月《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区分组织的技术和行为定义。 2.详细描述执行战略系统分析的主要因 3.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影响公司的战略?提供一个例子。 4. 原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描述原型法的步骤。给出至少2种原型可能是有用的情况。 5. 什么是外包?描述外包软件开发的优劣势。 6. 描述一个大公司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结构的要素。 7. 列出并描述IT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8. 讨论决策支持系统中常用的四种模型类型。 9. 描述公司内部IT治理的作用。 10. 讨论产生道德问题的至少三个关键技术趋势。对每个影响道德的技术趋势给一个例子。 11. 解释为什么标准在信息技术中非常重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标准? 12. 列出至少三个导致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情况。 二、论述题 1. 为什么知识工作者对数字化公司如此重要?他们的功能是什么?你觉得对公司的成功最关键的是哪些?为什么? 2 黑客和病毒是一个不断增加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一个公司,保护自己免受黑客和病毒攻击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全保护可行吗?为什么? 3. 互联网如何使全球信息系统开发受益?所有的全球系统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吗?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 区分组织的技术和行为定义。 解答: 组织的行为的定义是,它是一个权利,特权,义务,和责任的集合,通过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微妙的进行协调。技术的定义认为,组织是一个实体,需要从环境中的吸取资源,通过处理这些资源,创造产品和服务。技术的观点认为,资本和劳动是可以互换的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根据组织意愿重新调整。而行为学观点认为,重新安排组织的一些方面,如信息系统,将对组织其他单位产生重要的后果和变化。 2. 详细描述执行战略系统分析的主要因素。 解答: 一个主要因素是该公司所在产业的结构。例如,在行业中的竞争力量是什么,竞争的基础是什么?变化的性质和方向是什么,以及产业如何使用IT。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确定公司和产业的价值链。例如,公司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使用了哪些最好实践,以及核心竞争力?产业供应链或客户群的变化,以及影响是什么?公司能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价值网的受益吗?在价值链中哪些地方信息系统提供最大的价值。 考虑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是公司的IT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的一致。这些目标是否被正确地陈述或定义?产业是否根据公司的目标改进正确的业务流程和活动?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度量来衡量进展? 3. 企业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影响公司的战略?提供一个例子。 解答: 一个企业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与它实现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的能力相互依赖的。企业竞争和成功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一个企业实施技术的能力。将来企业能做什么,就要看它的系统能做什么。例如,一个公司投资信息系统,使它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或使其分销系统更加有效率,使公司成为低成本的生产者。 4. 原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描述原型法的步骤。给出至少2种原型可能是有用的情况。 解答: 当需求或设计解决方案不确定性时原型法是最有用的。由于原型鼓励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更容易产生满足用户要求的系统。工作原型系统可以非常快速和低成本地完成开发。 快速原型法可以重点关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必要的步骤。如果完成的原型许系统能很好地工作,管理层可能不知道还需要重新编程,重新设计,以及补充完整的文档,以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在生产环境中,这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质量或大量的用户的问题。 原型法的步骤是:(1)确定用户的基本要求,(2)开发一个原型,(3)使用原型,(4)修改和增强原型。 在设计终端用户界面,或用户对他们的信息要求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想法的情况下,原型法可能特别有用。 5. 什么是外包?描述外包软件开发的优劣势。 解答:

自动化专业英文自我介绍

自动化专业英文自我介绍 General Introduction* I am a third year master major in automation at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 R. China.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1995, I entered th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UST) -- widely considered one of the China’s best engineering schools. During the following undergraduate study, my academic records kept distinguished among the whole department. I was granted First Class Prize every semester, and my overall GPA(89.5/100) ranked No.1 among 113 students. In 1999, I got the privilege to enter the graduate program waived of the admission test. I selected th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to continue my study for its best reputation o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nd Network Scheduling where my research interest lies. At the period of my graduate study, my overall GPA(3.77/4.0) ranked top 5% in the department. In the second semester, I became teacher assistant that is given to talented and matured students only. This year, I won the Acer Scholarship as the one and only candidate in my department, which is the ultimate accolade for distinguished students endowed by my university. Presently, I am preparing my graduation thesis and trying for the honor of Excellent Graduation Thesi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academic activity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doczj.com/doc/923547946.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相变化的规律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一)出示两张月相图片(初三、十五) 这两张图片大家认识吗?回顾月相概念:月球发光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预设:认识,这是月相) 提问:我们在二年级就专门观察过月相,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预设: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每天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预设:弯,圆) 排序:这两张月相的顺序谁在前谁在后?(预设:十五的在前,初三的在后)小结:我们要用排序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出示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课程编号: 学时数:72 其中实验学时数:12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等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是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它是研究流体平衡、运动及能量间内在联系与相互转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流体基础理论为主,结合一般工程技术的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获得流体力学方面基础理论的系统知识,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使学生掌握流体静止及运动时的规律以及流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掌握这些规律在工程实际当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课使学生对工程

实践中有关的流体力学问题有较广泛而系统的理论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1.1 作用于流体上的力 1.2 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1.3 牛顿内摩擦定律 1.4 流体的力学模型 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在专业及工程中的应用; 掌握流体主要物理性质,特别是粘性和牛顿内摩擦定律;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连续介质、不可压缩流体及理想流体的概念。 第2章流体静力学 2.1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2 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2.3 流体静压平衡微分方程及其积分形式 2.4 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分布规律 2.5 压强的测量、计算与应用 2.6 作用于平面的流体静压力 2.7 作用于曲面的流体静压力

中英文课程描述计算机自动化

课程编号:070305 Code: 070305 课程名称:单片机及应用 Nam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SCM) 学时:44讲授学时,12实验学时 Hours : 44.00 hrs lecture,12.00 hrs lab 学分:3 Credit:3.00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MCS-51单片机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技术、接口技术和实际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course shows the introductions to functional structure, principle, instructions, assemble language programming, interface and application of MCS-51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By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ge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of simple SCM application system. 课程编号:070306 Code : 070306 课程名称:计算机原理 Name: 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学时:72讲授学时,16实验学时 Hours : 72.00 hrs lecture,16.00 hrs lab 学分:4 Credit:4.0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介绍主流微

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 图书管理系统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方向班级:xxxx班 分组:第9组 成员:xxxxx

目录 一、问题定义3 二、可行性研究3 1.系统建设目标3 2.可行性分析4 三、系统的需求分析5 1.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陈述5 2.图书管理系统的DFD6 3.图书管理系统的E-R图9 四、系统的概要设计18 1.软件体系结构图18 2.数据库设计19 五、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其实现20 1.模块功能介绍20 2.课程设计总结21

一、问题定义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因此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的信息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图书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图书管理员在办理借书登记、查询读者借书记录时,管理人员必须在借书记录上一个个去查找,而要找到借书记录并删除该记录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每当新书入库时,图书管理员既要填写新书入库卡片,又要填写新书入库账目,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在新书入库后要经历较长时间方能借出。 所以,为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减少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负担,有必要开发一个小型图书管理软件来对图书实施有效管理。现代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早就进入信息化阶段了,但是从软件市场购买的一些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常是通用版的,不可能适应所以图书馆管理中的情况,功能不能扩充,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人力,财力,而且在一些中间环节造成信息丢失,出错。所以建立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图书借阅的效率,还可以推进社会文化生活的进步。 二、可行性研究 1.系统建设目标 (1)要解决的问题:(以某学校为参照)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学校管理学生信息也逐步从手工转到计算机自动化信息处理阶段。设计一个功

工程流体力学课件

流体力学 绪论 第一章流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 第四章粘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 第五章有压管路的水力计算 第六章明渠定常均匀流 第九章泵与风机 绪论 一、流体力学概念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研究内容: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1、流体静力学:关于流体平衡的规律,研究流体处于静止(或相对平衡)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各种力之间的关系; 2、流体动力学:关于流体运动的规律,研究流体在运动状态时,作用于流体上的力与运动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流体的运动特征与能量转换等。 基础知识: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反映物质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二、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 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 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流体力学的萌芽:距今约2200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写的“论浮体”一文,他对静止时的液体力学性质作了第一次科学总结。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流体力学的主要发展: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英)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中讨论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使流体力学开始成为力学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皮托(法)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法)对运动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瑞士)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性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1822年,纳维(法)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中英文翻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军训及军事理论Military Training and Military Theory 计算机实用基础2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Application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工科数学分析2 Advanced Mathematics 代数与几何 2 Linear Algebra Advanced Algebra and Geometry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aw Basics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 体育 大学物理2 College Physics 工科数学分析2 C语言程序设计 C Languag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dern History of China 法语二外(上)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French 工业造型设计Modeling Design of Industrial Products 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 大学物理2 College Physics 大学物理实验1 Experiment in College Physics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电工技术1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1 Experiment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工程图学(CAD)1 Mechanical Graphing 理论力学1 Theoretical Mechanics 工程力学实验1 Experiment for Engineering Mechanics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lectures 体育 西方文明简史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Materials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Course Exercise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工程训练(金工实习)engineering training Metal Working Practice 大学物理实验1 电子技术1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1 机械原理Principle of Mechanics Mechanical Principles 工程图学(CAD)1 工程力学实验(材力)1 材料力学1 Mechanics of Materials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arxism

软件过程管理课程设计

软件过程管理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软件过程管理综合实验 软件过程规范 学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09软件 学号79 姓名张格 指导老师朱亮 2012年11月3日 总则 最大限度提高Q&P(质量与生产率),提高Q&P的可预见性,是每一个软件开发机构的最大目标。而Q&P依赖于三个因素:过程、人和技术,因此要实现Q&P的提高,除了加强技术能力,引进、培育更多优质技术人才之外,规范、改进机构的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我们希望通过在制定软件过程规范标准,并在软件开发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修订,提高Q&P和Q&P的可预见性。 本规范采用CMM(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的指导,吸收RUP、XP、MSF、PSP、TSP等过程规范指南的思想、方法及实践,充分结合xxx技术开发部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技术、方法、工具,为公司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一

部详细、可操作的过程指南。在本规范的第一版本中,主要包括管理过程和开发过程两个部分,管理过程中包括项目管理过程、需求变更管理过程、配置管理过程。对于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其它的一些过程将在实践中逐步补充、完善。 一项目管理过程规范 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项目立项与计划、项目实施、项目结束。 项目立项与计划 参与人员:技术开发部指定的项目负责人(包括前期负责人、正式的项目经理)、立项申请人、[相关最终客户]以及实施该项目的开发 组队成员; 入口准则:接到经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的市场部门的《软件开发立项申请表》; 出口准则:立项申请人签字确认了经修订正后的正式《软件项目计划》,并通过《工作任务卡》下达了开发任务,开发工作正式开 始; 输入:经审批的《软件开发立项申请表》、与需求相关的业务资料; 输出:《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开发任务卡》; 活动: 1.接到《软件开发立项申请表》后,技术开发部经理指定前期负责 人,并告知立项申请人; 2.前期负责人阅读《软件开发立项申请表》后,通过与立项申请人 的沟通、阅读立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通过立项申请人与客户直

自动化专业英文简历

路飞(Monkey.D.Ruffy) political:communist Birthdate:1987-5-5 Address:Roomxxx,No.xx building,west block,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Guangzhou Postalcode:510006 Mobile:xxxxxxxxxx E-mail:xxxxxx1@https://www.doczj.com/doc/923547946.html, Objective Education 2006.9-2010.7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jor: Automation Engineering Degree: Bachelor Specialized courses:Automatic Control Theory;Theory of Circuitry;Signal& Linear System; 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C Language; Analogical Electronics; Digital Electronics; Pro- cedure Control and Auro-Measurement Technique ; Principle of Single-Chip Computer; 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 Electric Drive Control System; Electrical and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Applied Technology(PLC);Motor Theory and Drive;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Technology;Datebase(SQL) and so on. Personal expertise ?Master automatic control,computer control and process control,power technology; ?Skilled in the use of PLC ,SCM,C,assembler,matlab; ?Good use of Protel ,CAD,Photoshop,Word ,powerpoint and Excel; ?Master motor control,power electronics technology;good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al design principles,and mechanical analysis; ?Good rational thinking ability,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adaptable;with good team spirit;responsible and honest;have a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ith others. ?Language ability:Passed CET-4 446;Master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ject Experience And Activities ?Two week of 2009/ 5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Design Project Description: Design circuits, write procedures and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Furnace at the required temperature which allow 1 to 2 C o error with SCM;This system must has the ability of refecting disturbance. ?2008/4 Attending Physics experiment Skills Competition of GDUT Project Description:I participate in the oscilloscope Group in this competition; The main requirement of the competition is to master the operation of oscilloscope and abilities to cope with some unexpected problems 2008.6-2009.6 Guangzhou ZhouHong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Responsibilities: Part-time;The main task is making the courseware with PPT. Hobbies Reading,singing,outdoor activities,football,basketball,watching football games fishing and so on.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计科学与技术班级计科学051 学号200332225232 学生姓名方明 同组成员李亮 指导教师魏远旺

目录 一、可行性报告┉┉┉┉┉┉┉┉┉┉┉┉┉┉┉┉┉1 二、需求说明书┉┉┉┉┉┉┉┉┉┉┉┉┉┉┉┉┉3 三、总体设计说明书┉┉┉┉┉┉┉┉┉┉┉┉┉┉┉5 四、详细设计说明书┉┉┉┉┉┉┉┉┉┉┉┉┉┉┉13 五、程序源代码┉┉┉┉┉┉┉┉┉┉┉┉┉┉┉┉┉24 六、课程设计体会┉┉┉┉┉┉┉┉┉┉┉┉┉┉┉┉27 七、参考文献┉┉┉┉┉┉┉┉┉┉┉┉┉┉┉┉┉┉27

第一章可行性报告 1.1 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1.1.1 固定资产 财政部颁发的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这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义。 1.1.2 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如何确定 判断固定资产的具体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标准,二是价值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人民币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1.1.3 固定资产如何分类 按其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按其所有权划分,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按来源渠道划分,可分为外购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接受投资转入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以非货币资金换入的固定资产,改建扩建新增的固定资产,盘赢的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按使用情况划分,可以分为使用中的固定资产,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按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划分,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指经营性租赁),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及开发计划 本项目主要是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实践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与软件工程的理论相结合,完成本项目的开发。本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目标是达到软件工程课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1.2.1 定义: *数据流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