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创造性
- 格式:pptx
- 大小:193.68 KB
- 文档页数:16
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之前,往往会想到一个问题,这件专利申请会不会获得授权?为了获得授权,是否要由申请发明专利改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一件专利的授权过程中,创造性是专利能否获得授权的重要判断标准,不具有创造性也成为了大部分专利被驳回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专利的创造性呢?专利法第二条先对发明和实用新型进行了定义,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应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专利的授权条件,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这里,对创造性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即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单独从法条上看,专利法对创造性进行了抽象性的描述,但何为“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以及何为“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申请人很难把握。
那么在专利审查实务操作中,创造性是如何认定的呢?2010年版的中国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第3.2.1.1节给出了创造性的判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第二步,确定发明的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第三步,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以上即通常所称的“三步法”。
在第三步中又出现了一个形容词“显而易见”,那么如何判断是否显而易见呢?专利审查指南中具体说明为: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的启示,这种启示会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改进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并获得要求保护的发明。
技术启示通常存在于以下情况:1、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2、所述区别特征为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关的技术手段;3、所述区别特征为另一份对比文件中披露的相关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在该对比文件中所起的作用与该区别特征在要求保护的发明中为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
关于专利,如果通过比较现有的解决方案,发现存在差别后,即具备新颖性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判断是否具有创造性,即判断与现有技术的差别是否是一般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即是否是显而易见的。
“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举例:过滤器,假如已经有筛网(比如滤布)过滤器,现在要申请滤料过滤器专利,过滤原理都是一样的(机械过滤),能不能申请发明专利?或者只能申请实用新型?这涉及到如何判断专利的‘创造性’突出或不突出的问题。
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就必须具备如下特点:(一)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即: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如果发明是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就不能申请专利;非显而易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可以申请专利。
(二)显著的进步:如果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
有益是指: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技术效果,如质量改善、产量提高、节约能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能够基本上达到现有技术的水平;发明代表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尽管发明在某些方面有负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显积极的技术效果等等。
专利的创造性是如何判断的?创造性的判断通常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第一,通过检索后,确定最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
例如,与本技术方案技术领域相同、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效果相同或最接近,或公开了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最多的技术方案。
第二,确定本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的区别点以及该区别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三,判断该区别点是否是公知常识,或者该区别点及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否在披露本技术方案的对比文件或其他对比文件中已经公开。
如果本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已有技术方案的区别点是公知常识,或该区别点及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已经在该技术方案所在的对比文件或其他对比文件中公开,则本技术方案不具备创造性。
第1篇一、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三个基本条件。
以下是一个发明专利的例子:【例子】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动机该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动机,包括燃烧室、活塞、曲轴、涡轮增压器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 燃烧室采用新型材料,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油消耗;2. 活塞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发动机重量,减少摩擦损失;3. 曲轴采用新型耐磨材料,延长使用寿命;4. 涡轮增压器采用高效节能技术,提高进气效率。
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 节能环保,降低汽车尾气排放;2. 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使用寿命;3. 降低汽车制造成本。
二、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它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条件。
以下是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例子:【例子】一种可折叠式多功能家具该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多功能家具,包括座椅、桌面、储物空间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 座椅和桌面采用可折叠设计,节省空间;2. 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提高舒适度;3. 桌面采用高强度材料,保证稳定性;4. 储物空间采用隐蔽式设计,提高美观性。
该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 节省空间,适应各种居住环境;2. 提高家具使用舒适度;3. 提高家具美观性;4. 降低制造成本。
三、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1. 保护范围: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较广,包括产品、方法及其改进;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较窄,仅限于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
2. 审查难度:发明专利的审查难度较大,需要满足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三个条件;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难度较小,只需满足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三个条件。
3. 保护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较长,一般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较短,一般为10年。
4. 法律效力:发明专利的法律效力较高,侵权行为容易界定;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律效力较低,侵权行为较难界定。
申请专利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新颖性: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是新颖的,即在申请日前不存在于公开领域。
新颖性是指该技术、产品或方法不曾被任何人公开过、利用过或描述过。
如果在申请前已经公开或泄露给公众,那么该发明就不具备新颖性。
此外,如果在国内或国外已经有人提出或注册过与该申请相似的专利申请,也可能会影响新颖性的判断。
因此,在申请专利之前,应该通过专利检索等手段确保该发明符合新颖性的要求。
2.创造性: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具备创造性,即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显著的进步。
创造性要求申请者的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创新性和非显性的特点。
这意味着该发明可以不是一个完全的突破性发明,但它至少应该具备其中一种创新和改进的特点。
创造性的评判通常是通过比较该发明与已有技术的差异性来进行。
3.实用性: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必须具备实用性,即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可见的实际效果或具有明确的工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性要求申请者的发明能够应用于其中一工艺、产品或方法,而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或理论。
该发明必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或提供其中一种实际的好处。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条件,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条件也是需要考虑的。
例如,专利申请必须公开透明,清楚描述发明的实质,以便他人能够充分理解和利用。
此外,专利申请还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申请人的资格、申请程序的要求等。
总之,申请专利的基本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申请人在准备专利申请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检索和创新性评估,以确保发明符合这些基本条件,并且满足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
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获得一个有效的专利保护。
专利申请中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专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
专利的申请要求创新的新颖性以及显著的创造性。
本文将探讨专利申请中新颖性与创造性所要求的具体条件。
一、新颖性要求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是指该发明在申请日前不存在于公众领域。
具体来说,新颖性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申请的发明具有显著的区别;二是该发明不属于公开的先前技术。
针对这一要求,申请人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确保所申请的发明在申请日之前没有被公开或者使用。
这就要求申请人要对最新的专利文献、学术期刊、技术报告等进行仔细查阅,以确保自己的发明满足新颖性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新颖性要求不仅仅是对单一技术领域的要求,还涉及到对多个技术领域的比较。
这意味着即使某一项技术在一个领域已经存在,但如果该技术在其他技术领域尚未应用,仍然可以满足新颖性要求。
二、创造性要求除了新颖性,专利申请还要求具备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该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有明显的进步,且具有显著性的创新水平。
它要求该发明不仅仅是一种常规变化或者简单组合,而是有着独到的、非明显的特点和技术效果。
要满足创造性的要求,申请人需要表明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着显著的技术进步。
这要求申请人充分了解当前技术的发展水平,并通过技术比较和分析来证明所申请的发明确实具有创造性。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专利审查员会对申请人提出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进行评估。
他们会详细审查专利文献和技术报告,并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判断所申请的发明是否满足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要求。
为了提高申请专利成功的几率,申请人可以提供详细的描述、图表和实例,以证明所申请的发明是新颖和创造性的。
此外,申请人还可以进行先确定性搜索,评估自己的发明是否已经被他人申请或公开。
总之,专利申请中的新颖性与创造性要求是保护创新的重要基础。
对于申请人来说,了解并满足这些要求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充分的调研、比较和分析,申请人可以确保自己的发明在申请过程中能够满足新颖性与创造性的要求,从而获得专利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价值。
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和发明创造性评价专利是保护创新和技术成果的重要手段,而专利审查则是确定一项发明是否具备可授予专利的条件。
其中,新颖性和发明创造性评价是专利审查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新颖性和发明创造性评价的定义、评价标准、影响因素以及审查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颖性评价新颖性是专利申请的第一条件,它要求申请的发明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新的,即在先有技术中不存在。
新颖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已有技术与申请发明来确定是否存在重复。
具体而言,新颖性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公开性搜索:审查员会对已有技术领域进行广泛搜索,包括已知专利、科技文献、技术手册等,以确定申请发明是否与已公开的技术重复。
2. 比较分析:审查员会将申请发明与已有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关注技术上的差异和创新之处,以判断是否具备新颖性。
3. 专利家族:审查员还会通过检查相关专利家族的信息,了解同一发明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申请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公开和使用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二、发明创造性评价发明创造性评价要求申请的发明必须具备创造性,即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
发明创造性评价是对发明从创造性角度的考察,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技术水平:审查员会评估申请发明的技术深度和广度,以判断是否具备创造性。
如果发明只是一种常规技术解决方案,或者仅是几个已知技术的简单组合,缺乏显著的技术创新,那么其创造性就会受到质疑。
2. 解决问题:审查员会分析申请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如果发明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技术领域内经常面对的常见问题,那么其创造性相对较低;相反,如果发明解决的是一个尚未被解决或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法的重大问题,那么其创造性就更高。
3. 非显而易见性:发明创造性要求发明不仅达到技术水平,还要使得发明对于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是非显而易见的。
如果一个发明对于技术领域内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或可预期的,那么其创造性将受到质疑。
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的评价标准大中小2008年5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11586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该无效决定涉及申请日为2005年1月25日,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4月19日,名称为“热管散热器”的200520001516.4号实用新型专利。
该实用新型专利共包括10项权利要求,其中独立权利要求1为:“1、一种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有开口部;导热板,呈U型,设置在所述开口部中,其上设置有容置部;散热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至少一热管,具有至少一扁状受热端与冷却端,所述受热端设置在导热板上,并与散热体接触,冷却端设置在所述散热体的端面上。
”针对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人于2007年10月18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其中针对权利要求1的无效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3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1、2、3分别是:200320102455.1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0267984.1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M249109号中国台湾专利。
在无效宣告程序中,请求人和专利权人主要针对权利要求1是否具备创造性展开辩论。
专利权人认为:本专利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而请求人使用了3份对比文件来评价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不符合审查指南关于判断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规定。
经审理,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1-3均是在本专利申请日之前公开的专利文献,并且其技术领域均属于散热器领域,可以作为评述本专利创造性的现有技术。
对比文件1作为与本专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将两者比对后发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仅为:(1)导热板呈U型,其上设置有容置部;(2)热管具有扁状的受热端和冷却端。
对于区别技术特征(1),合议组认为,权利要求1中将导热板设置为U型,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与基座的开口部配合从而使导热板容置于开口部,并在导热板上形成容置部以容纳热管受热端。
论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对比文件作者:石必胜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2年第10期对比文件中记载的没有被无效宣告请求人指定作为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也应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知晓的技术方案,可以用于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创造性判断中也应当予以考虑。
在专利创造性判断中,对比文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专利复审和专利审判中,很多当事人对对比文件还有错误认识。
本文拟结合专利授权确权审判实践中的情况,以及国外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实践情况,对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对比文件进行研究。
一、现有技术与对比文件的关系对比文件与现有技术是有关联但不相同的概念,但我国有些行政判决和司法判决并未明确加以区分。
例如,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一中行初字第1007号熊以恒、马家骥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大连市旅顺石油机械设备厂涉及到名称为“液力偶合器正车减速箱”的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中,一审判决书中如此表述:“《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六章2.2(2)关于现有技术的数量规定:对于实用新型而言,一般情况下可以引用一篇或者两篇现有技术评价其创造性。
根据上述规定,在实用新型创造性审查中,审查指南并未禁止引用两篇以上的现有技术来评价其创造性。
”“被告采用附件3、4作为现有技术并结合公知常识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并未违反上述规定。
”在该判决书中,将“对比文件的数量”表述为“现有技术的数量”,将“一篇或者两篇对比文件”表述为“一篇或者两篇现有技术”,将“附件3、4作为对比文件”表述为“附件3、4作为现有技术”。
这表明在实践中常常在用语上没有明确区分现有技术和对比文件。
现有技术公开的方式除了出版公开,还有使用公开。
如果是出版公开,则现有技术所记载文献则被称为对比文件,对比文件是记载现有技术内容的载体。
美国《审查指南》第2141条第III的规定更加深入地指出,现有技术不能局限于被应用的对比文件,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专利审查的原则和标准解析专利是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其保护了创新者的创造成果。
在申请专利时,需要经过专利审查的程序。
专利审查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来评估该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以及是否具备独创性和可实施性。
本文将对专利审查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专利审查的过程。
一、专利审查的原则1. 创新性原则专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创新成果,因此创新性原则是专利审查的核心原则之一。
申请人需要证明其发明或实用新型在同类技术中是新颖的,即不存在先于其申请日公开的、与其发明或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
专利审查员会对相关领域内的现有技术进行调研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前人的类似技术。
2.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专利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需要具备实际可行性和实用性。
专利审查员会评估申请的技术方案是否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效益,并且是否能够得到实施。
如果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能实现或无法实际使用,那么该申请可能会被驳回。
3. 法律符合性原则将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与专利法律条款相符是专利审查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申请人需要清楚了解专利法律的相关规定,确保申请材料符合法律要求。
专利审查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检查是否满足法律上的要求,例如申请是否包含足够的技术描述、是否符合专利法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标准等。
二、专利审查的标准1. 新颖性标准新颖性是专利审查的核心标准之一。
专利审查员会对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进行调研,比较是否存在先于申请日公开的、与其相同或相似的技术。
如果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与申请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那么该申请可能会被认为不符合新颖性标准。
2. 创造性标准创造性是专利审查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专利审查员会评估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对相关领域的技术是否具有巨大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申请人需要证明其发明或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独立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3. 实用性标准实用性是专利审查的标准之一,专利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需要具备实际可行性和实用性。
浅析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事后诸葛亮”以前写的专业论⽂整理⼀下,发到本博客上,以后会陆续在本博客上发表⼯作中的感悟。
《浅析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事后诸葛亮”》(收录在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1⽉出版的《专利法第22条-创造性理论与实践》⼀书中)浅析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事后诸葛亮”The hindsight in inventiveness assessment of patent张永康(ZHANG,Yongkang)摘要:“事后诸葛亮”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选择不当;⼆、显⽽易见性的判断不够客观。
要避免犯“事后诸葛亮”的错误,应该把⾃⼰假定为正在进⾏涉案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本领域技术⼈员,设⾝于专利申请作出前的现有技术状态下,参照正常的发明过程,来评价发明⼈的技术⽅案。
关键词:事后诸葛亮三步法本领域技术⼈员1.引⾔在俗语中,事前⽆意见事后才⾼谈阔论并且⾃称有先见之明的⼈,我们称之为“事后诸葛亮 [①] ”。
在对专利有⽆创造性进⾏判断时,由于审查员是在已经阅读了涉案申请⽂件、并详细地理解了其发明内容的基础上来进⾏的,因此,实际上来讲,审查员所作的分析、评价属于⼀种事后的⾏为,因⽽容易对发明的创造性评价偏低,从⽽犯“事后诸葛亮”的错误。
“事后诸葛亮”是专利创造性判断时容易发⽣的失误,在我国的专利审查指南第⼆部分第四章第6.2节中,针对“事后诸葛亮”的情形,专门进⾏了特别的规定,以⽤来提醒审查员在审查发明的创造性时,不要犯“事后诸葛亮”的错误。
但是,在专利审查指南中,并没有针对“事后诸葛亮”进⾏详细地解释,也没有给出可供审查员参照的事例,因此,在实际的审查业务中,⼀⽅⾯,难以引起⾜够的重视,另⼀⽅⾯,在对“事后诸葛亮”的理解及掌握上也可能会千差万别,从⽽容易影响审查的公平公正,使申请⼈或专利权⼈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
因此,笔者希望根据⾃⾝从事专利代理的实务经验,对“事后诸葛亮”的产⽣原因进⾏详细剖析,通过⼀些案例更加直观地⽰出“事后诸葛亮”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避免“事后诸葛亮”的错误提出⼀些解决思路,进⽽对专利审查指南提出修改建议,以能够供审查员在审查业务当中或专利代理⼈在专利代理业务当中,尽可能避免犯“事后诸葛亮”的错误,更好地服务于审查⼯作或专利代理⼯作。
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要点专利审查是确保专利申请的合法性和创新性的过程。
其中,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是判断专利申请是否达到了法定要求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专利审查中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的要点。
一、新颖性评价要点新颖性是评价一项发明是否具备独创性的标准。
在专利审查中,评估新颖性时,重点考察该发明是否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并与已有技术进行对比。
以下是新颖性评价的要点:1.技术领域界定:明确该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并界定该领域中的现有技术情况。
2.检索相关文献:通过专利数据库、学术文献等渠道,查找与该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
3.与现有技术对比:将该发明与已有技术进行对比,确定其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和创新点。
4.判断新颖性:根据对比结果,判断该发明是否具备新颖性。
如果发明与现有技术存在区别,且这种区别是不显而易见的,即认为该发明具备新颖性。
二、创造性评价要点创造性是评价一项发明是否具有创新性和非显而易见性的标准。
与新颖性相比,创造性的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评估发明是否具备技术上的突破和经济上的实用性。
以下是创造性评价的要点:1. 缺陷与问题:分析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确定该技术领域的发展需要。
2. 技术解决方案:判断该发明是否提供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新方案,并评估其在技术上的创新性。
3. 显而易见性分析:评估该发明是否从现有技术中显而易见地推导出来,即是否属于常规的技术改进。
4. 成本效益分析:评估该发明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实用性,即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5. 专业意见参考:专利审查中,法官和审查员会参考专业领域的意见,以评估该发明是否具备创新性。
三、综合评价和实际案例分析对于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以上要点,并结合具体案件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假设某公司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并且不受天气条件限制。
对于该发明的新颖性评价,需要通过对比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确认是否具备新颖性。
大语言模型在发明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第一篇范文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其中,大语言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发明专利创造性判断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发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大语言模型在判断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语言模型的基本概念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模型,其主要任务是模拟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对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大语言模型可以生成连贯、有逻辑的文本,同时也可以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情感。
在发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中,大语言模型可以用于生成和理解专利文本,从而辅助判断专利的创造性。
二、发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方法发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是专利审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目前,判断发明专利创造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技术先进性判断:通过比较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判断发明是否具有技术先进性。
2. 技术贡献判断:分析发明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贡献,判断发明是否具有创造性。
3. 实用性判断:考虑发明是否能够实际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和价值,判断发明是否具有实用性。
三、大语言模型在判断中的应用大语言模型在发明专利创造性的判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来说,大语言模型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专利文本生成:大语言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各种类型的专利文本,如专利申请、专利描述等。
这可以提高专利文本的质量和效率,减少人工编写专利文本的时间和成本。
2. 专利文本理解:大语言模型可以理解专利文本中的含义和逻辑,从而帮助审查员快速了解专利的内容和目的。
这可以提高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审查的遗漏和错误。
3. 相似专利搜索:大语言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搜索相似的专利文献,从而帮助审查员了解相关领域的现有技术。
这可以提高审查的效率和全面性,减少审查的遗漏和片面性。
专利创造性评判中最接近现有技术选取的三种情况我国审查指南规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指现有技术中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方案,它是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基础。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例如可以是,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相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
欧洲审查指南规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单一一篇参考文献中公开的特征组合,该文件构成显而易见地发展到本发明的最有希望的起点。
在选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首先要考虑该现有技术应当具有与本发明类似的目的或效果,或者说至少属于与请求保护的发明相同或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
实践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通常对应于类似的用途,且为达到请求保护的发明需要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作出的改进最小。
确定最接近现有技术是为了寻找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最密切相关的一个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当适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其作为发明的起点,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对其作出进一步的改进以获得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反之,若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没有动机对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作出改进以获得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则通常认为该现有技术并不适于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基于此来评价发明的创造性容易犯“事后诸葛亮”的错误。
在选择最接近现有技术时,首先需要考虑该现有技术是否客观上存在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若存在相关的技术问题,可以进一步考虑是否可以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考虑到最接近现有技术的选取,还需要注意对比文件是否有普遍认知、相反教导、不同技术手段替换的问题,所以从是否能够作为发明的起点出发,在技术领域相同或相似的原则下,分三种情况来考虑是否适宜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一)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遍认知认为该现有技术并不存在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则不适宜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典型案例一】权利要求1:高速润滑工程塑料球体,其特征它是用工程塑料制成的球体(1),过球体中心开有两端贯通的轴孔(8),在轴孔(8)外圆的球体中开有供储藏润滑脂的空腔(3),空腔(3)通过导油槽(4)与轴孔(8)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