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沪教版高三地理第三册全册完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4.51 MB
- 文档页数:891
大庆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2024.09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卷面及答题卡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预测,2024年香港“七一”假期,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通关车流在三天内累计可达5万车次,每天1.7万车次。
入境方向(“北上”)的车流高峰出现在6月29日和30日的9点至14点,出境方向(“南下”)的车流高峰出现在7月1日15点至24点,这些数据与实际车流量基本相符(见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预测港珠澳大桥车流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GISB.RSC.GPSD.BDS2.港珠澳大桥“堵车”是因为()A.车流量增加B.设计不及预期C.管理效率低D.恶劣天气影响3.推测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的车辆()①“港车北上”多于“珠车南下”②“港车北上”少于“珠车南下”③“港车北上”多于“澳车北上”④“港车北上”少于“澳车北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A 2.A 3.A【解析】【1题详解】预测港珠澳大桥车流量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可以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通过对历史车流量数据、节假日因素、经济活动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车流量进行预测,A正确。
RS(遥感)主要用于获取地表信息;GPS(全球定位系统)和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BCD错误。
试卷类型:A高三二轮检测地理试题2023.04注意事项:I.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Ill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a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学校高三(2)秘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国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见下图)。
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
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尤再次照进本班教室。
据此完成1~3题。
高三(8)班教室:ItI.该校可能位于A.古树l付n.如1JTf:j付 c.丰f.illi宇:0.云南省2. 10月23fl之后,1E'r-太阳光J!(01HXJl({ill;向穴(2)班技室的时间约为A.均年门川23日c.次年2月21日B.叫作12月22日D.次年3月21日商三地理试跑.第l页(共8页)3.与市汽(2)班..f-111·也.u 依门如l 冬-'i飞川WW•I.楼f·.,\'r,:.(R)”f.极发内的i"E 1f·光照A.f,i]IH/1\J现.协f址:lf.t1)1J 一样II.111] ll·t 111.00 • !,�续lf.tli•J!J.!民c.It! 1,'-111 J'到.J ,�:纯Mil�一怦I>. JI! ,,,.,,,r,见.持续u 忡,l!J.!�过和I��>l 」:t :J :行者实际通勤F 巨离与J,t 论政小边’』11!鸡之间的距,嘱差位.反映城市Ji)飞往关系与通Jb状态,JJ:..份爱涵盖h批*和优化游力的常m 指标。
第三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7·浙江模拟)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读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图,回答1~2题。
注:(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城镇常住人口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指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上述图文材料表明( )A.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快速融入了城市社会B.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享受了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C.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D.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减轻,有利于社会稳定2.下列措施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不相符合的是( )A.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B.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C.大幅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D.各城市大力发展地铁,有效保护城市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解析:第1题,图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在城市工作和居住,而农业户籍人口到城市工作,一般从事工业或服务业,则说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城镇户籍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
第2题,地铁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没有一定客流量支撑难以实现赢利,故不适合中小城市发展。
答案:1.C 2.D(2017·炎德、英才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C.四川省D.海南省4.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A.与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5.该省级行政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有(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大,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小,而且呈现下降趋势,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经济发达地区,从而确定为江苏省。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某某某某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
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
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 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 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线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 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18·某某“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联)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城市形态]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5.[考向城市功能区]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和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西山、北山等信息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D项正确。
2020年高中新教材目录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教材实施工作的通知》,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广东省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到2020年高一新生,将成为首批应用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的学生。
《通知》提出,强化对接联动,明确新课程实施与新教材使用同步进行,确保课程标准与教材配套实施、课程教学与考试命题内在一致,有机衔接课程、教材、教学与考试改革。
同时,强调要扎实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全员培训工作。
各地要科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与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工作,分年度、分年级、分学科开展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
要在2020年8月底前完成高一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2021年秋季开学前完成高二、高三年级各学科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
思想政治(一个版本):统编版,4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
语文(一个版本):统编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
历史(一个版本):统编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
数学(六个版本)人教A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人教B版,4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北师版,2册必修教材、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苏教版,2册必修教材、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鄂教版,4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湘教版,2册必修教材、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
地理(四个版本)人教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山东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图版,2册必修教材、3册选择性必修教材;英语(六个版本)人教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北师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外研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译林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冀教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重庆版,3册必修教材、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
201X地理热点知识汇编读下面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包括台州共16个城市),以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 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分)(2)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1分)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因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少于四点)(4分)(4)在大城市的带动下,江浙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简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南京杭州南通(2)D (3)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悠久的历史③便利的水陆交通④先进的文化与科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微专题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为主。
3.区位条件4.生产经营特点灾难频繁,对水稻生产威逼大特殊提示(1)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可简记为“一大”“一小”(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一高”“三低”(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机械化、科技水平低)。
(2)日本的季风水田农业已实现了生产机械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商品率高。
考向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判读与分析(2021·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30°N四周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宽敞;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2)不行行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解析(1)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水稻种植业,进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有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稻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阅历丰富等。
(2)种植水稻,水热条件都要充分,但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当然,只要青藏高原上能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问题,就可以种植水稻。
微专题二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建议——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怎么练怎么改怎么答高三地理复习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除了以教学为中心,还要从相关多种要素多角度探索,如高考试题特点;学生高考答题情况(高考评卷要求);课标考纲变化;学生心里特征和变化;备考资料选择等。
要做到五位一体全面统筹。
一、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评析1、试题稳定连续2019年全国Ⅲ卷地理试卷在试题结构、难度、风格等方面保持了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挥和教师的教学。
试卷结构由选择题(11道44分)和非选择题(56分)组成,其中非选择题中的选做题与2018年相同为二选一,内容难度较去年略有不同。
今年地理试题的整体难度和去年相当。
整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命制,例如选择题第一个题组考查了“生活垃圾处理”生产流程图,难度较小。
试题材料多为学生熟悉的背景,拉近了学生与试题的距离。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2019年全国Ⅲ卷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但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如选择6-8题,以西伯利亚地区为例,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材料,理解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的相互影响来解答此题。
问题的考察又小又细,“小切口”特征明显。
3、试题稳中有变①区域试题36题、37题内容选择上变化较大;区域内容完全打破“一中一世”布局②主观题配图出现变化37题由区域图变为坐标图,受其他全国卷影响有一定变化规律;③选择题难度与2018年相比变化较大(大致从0.76到0.48),总体难度增加,有两道选择题难度在0.25以下。
难度回归到0.5左右,选择题继续成为区分度的主要题型。
选作题难度差异较大42题难度首次大于43题,注意锻炼学生应变能力;④考察内容更贴近课标、教材和教学。
2017版课标已经产生影响;⑤试题考察内容和答案细化,“小切口”的特征明显;⑥对中等生学习应试有一定的倾斜(难度减小、注重基础);4、、主观题各题难易程度①37题(1)、36题(1)较难②43题难度大于42题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概念重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