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关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

黑龙江乡土地理

北回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我国最大内流河A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渔场B 舟山渔场 我国主要海峡C 台湾海峡,我国主要半岛D 辽东半岛,我国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E 广东省,我国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F 三峡水利枢纽,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区②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多的省区④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区③广东省海洋:⑤渤海⑥黄海⑦东海⑧南海 北回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台湾省。我国最大内流河A 我国最大渔场B 我国主要海峡C 我国主要半岛D 我国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E 我国的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F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① 我国跨经度最多的省区②,跨纬度最多的省区④ 人口最多的省区③海洋:⑤⑥⑦⑧

黑龙江乡土地理 一.读黑龙江省示意图 省城哈尔滨素有“东方小巴黎”、“东 方小莫斯科”、“北方小上海”、“冰城” 之美誉 (1)山脉a 小兴安岭 b大兴安岭 (2)全国最大的油田城市②大庆。 (3)商品粮基地D 三江平原 (4)邻国:A 俄罗斯 邻省:B 内蒙古自治区 C 吉林省 (5)河流:E 黑龙江 F 松花江 K 乌苏 里江 (6)黑龙江最大港口城市①是哈尔 滨,第二大港口城市④佳木斯,林 都⑥伊春,鹤城③齐齐哈尔,石油 城②大庆,我们生活在⑤鹤岗地区。 (7)煤城:⑤鹤岗⑦双鸭山⑧七台河⑨ 鸡西 二、填空题 1、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是松嫩平原, 该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的组成部分2、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温带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中温带,在干湿区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湿润地区。黑龙江省被誉为“北国粮仓” 3、冬季影响黑龙江省气温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夏季黑龙江省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 4、黑龙江省最大河流是黑龙江,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黑龙江省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是松花江 5、黑龙江省的镜泊湖是全国最大的堰塞湖,五大连池也属于堰塞湖。五大连池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6、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林地 7、东北三宝指:人参、貂皮、鹿茸。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农产品是甜菜。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石油、石墨。中国的“北极村”是黑龙江省的漠河。 8、夏季低温和早霜是造成黑龙江省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 9、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粮食最主要产区 10、新中国初期,黑龙江省只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鹤岗五个城市。 11、黑龙江省修筑最早的铁路线有滨洲、滨绥线。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以满族为主。 12、黑龙江省有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大煤城。 13、黑龙江省南邻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北部同俄罗斯隔江相望。 14、黑龙江省的最北端在漠河村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在东宁县南端。黑龙江省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大林河源头以西。 15、位于中国最北端,且纬度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有“林都”之称的城市是伊春,黑龙江省的“鹤城”是齐齐哈尔,那有扎龙自然保护区,石油城“大庆”。16、黑龙江省最大油田是大庆油田,黑龙江省最高峰是大秃顶子山海拔1690米,大兴安岭的最高峰大白山海拔1529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1米,黑龙江省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17、黑龙江上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是黑河,乌苏里江上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是绥芬河,松花江上最大的港口城市是哈尔滨 18、黑龙江的旅游景点:太阳岛、龙塔、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扎龙自然保护区、镜泊湖、五大连池、萝北县名山、大庆石油博物馆、兴凯湖等 黑龙江乡土地理 一.读黑龙江省示意图 省城哈尔滨素有“”、 “”、“”、“冰 城”之美誉 (1)山脉a b (2)全国最大的油田城市②。 (3)商品粮基地D (4)邻国:A 邻省:B C (5)河流:E F K (6)黑龙江最大港口城市① 是,第二大港口城市 ④,林都⑥,鹤城 ③,石油城②,我们 生活在⑤地区。 (7)煤城:⑤⑦ ⑧⑨ 二、填空题 1、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是平原, 该平原是我国平原的组成部分2、黑龙江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温带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在干湿区划分中,黑龙江省大部属于地区。被誉为“北国粮仓” 3、冬季影响黑龙江省气温的主导因素是因素;夏季黑龙江省降水主要来自。 4、黑龙江省最大河流是,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黑龙江省航运最繁忙的河流是 5、黑龙江省的是全国最大的堰塞湖,也属于堰塞湖。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6、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7、东北三宝指:、、。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农产品是。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中国的“北极村”是黑龙江省的。 8、和是造成黑龙江省农业减产的主要原因。 9、和是黑龙江省粮食最主要产区 10、新中国初期,黑龙江省只有、、、和五个城市。 11、黑龙江省修筑最早的铁路线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以为主。 12、黑龙江省有、、、四大煤城。 13、黑龙江省南邻,西邻,东与北部同隔江相望。 14、黑龙江省的最北端在村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南端在南端。黑龙江省最东端在和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在源头以西。 15、位于中国最北端,且纬度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有“林都”之称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的“鹤城”是,那有自然保护区,石油城“”。 16、黑龙江省最大油田是油田,黑龙江省最高峰是海拔1690米,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海拔1529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61米,黑龙江省地形以、为主。 17、黑龙江上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是,乌苏里江上的对俄贸易口岸城市 是,松花江上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18、黑龙江的旅游景点: 等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 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 万公顷,总产为44925.5 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 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 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 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 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 万吨,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臵(头号出口国是

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1996 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 万吨。河北、河南两省也有千万吨的年产量。 国际上,美国既是我国玉米出口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我国玉米进口最主要的来源国。美国玉米年产量大致在2.4 亿吨,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当我国的玉米供不应求时,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例如,1995 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500万吨;当我国玉米供过于求时,我国玉米与美国争夺亚太市场. 二、小麦的分布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 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 公斤左右,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4):39~41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唐久荣 摘要:分析了我省玉米生产基本概况、生产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影响我省种植玉米面积的主要因素。明确了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并提出发展我省玉米生产的对策。既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强玉米种业管理、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扩种青贮玉米、调整育种目标、改进玉米品质等。 关键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对策 中图分类号: S 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767(2006)04-0039-03 The Complexion of Corn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GUO Xiao-ming (The Institute of Maiz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advantage, shor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cor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mea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it's planting. And talks abou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al tactic of the corn production, that is improving the yield of corn, con- dition of corn production, scientific devotion, the management the seeds, deeper machining of corn, the area of silage maize, the quality of maize and adjusting the target of the breeding, and so on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e; maize; corn production; tactic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其播种面积位居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第二位,仅次于大豆;总产量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因此,玉米生产形势的好坏、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和玉米市场的走向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作物杂志,2004,(2):25.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状况,对明确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玉米带最北部,玉米种植几乎遍布全省,但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我省第一、二、三积温带,即北纬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报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选取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并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比较,最终建立合适的回归模型,对其做统计和经济意义上的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业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受灾面积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国后,在经历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以及文革的浩劫后,农业发展严重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的需要。1978年改革开放也首先在农村地区开展,实行家庭生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有了快速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食产量也不断上升。可是农村人口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也制约着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粮食产量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1978年到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回归

模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在通过分析知道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后,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二、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了1978年至2011年的34组数据,从数据个数来看完全满足多元回归模型的设定需要。选取1978年以后的数据主要是因为1978年之前,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农业数据的浮夸形象,以及文革期间农业生产的停滞等非正常社会现象会影响模型的分析,故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选取数据。1978年-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相关投入的数据表 三、模型设定 1、分别做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X 2、X 3、X 4、X5)的散点图,结果如下: 由散点图可知,解释变量与别解释变量间的线性关系并不明确,故对原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建立新的回归方程 3、为了方便计算,对变量进行重新定义,在eviews对话框中输入genr y=log(y) genr x1=log(x1) genr x2=log(x2) genr x3=log(x3) genr x4=log(x4) genr x5=log(x5) 建立新的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新的多元回归模型为 Y 2.4080780.078124X10.603457X20.401626X3 1.461565X40.128441X5 四、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2020)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4.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粮食消费的需求刚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粮食安全还主要取决于()。(10.0分) A.粮食质量 B.粮食品种

C.粮食进口 D.粮食供给 1.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1.确保口粮需求不过快增长,我国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坚持合理的人口政策。(10.0分) 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总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10.0分)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

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分析预测

今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分析预测 本年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形势分析猜测 本年要继续保持农业进展的大好形势,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从国务院在江西召开的部分主产省粮食生产座谈会上知道到,本年全国农业和农村进展,与去年比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同时存在不少不利因素。 从有利条件看,大致有六个方面: 第一,“三农 ”进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从中心到地方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确实进一步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党和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各地关怀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各方面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基本形成共识。 黑龙江省副省长申立国说,黑龙江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的积极性有了新的提高,特殊是本年中心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补助,进一步调动了各县市进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省级农业专项资金投入比上年增加1.3亿元,增长14%;各市、县也明显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仅农机补助就已落实1080万元;各级工商、农业、物价部门也积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操纵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第二,“三农”进展的政策办法进一步强化。本年中心“一号文件”,在稳定和完善去年行而有效的政策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惠农政策。从中心来讲,在去年减少税收302亿元的基础上,本年全国还要减免农业税214亿元。粮食直补资金由去年的116亿元增加到本年的130亿元,良种补助资金由去年的28亿元增加到37亿元。农机补助从去年的4.6亿元增加到本年的7亿元。同时,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教育、卫生、交通资金,都有明显的增加。中心还拿出150亿元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实行转移。总的来看,在去年净增400多亿元的基础上,本年国家将要继续增加400亿元。 第三,农业生产的投入能力增加。去年,全国粮食增产,农村各业进展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应该说是自有资金多了。别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已全面展开,农村金融投入有所增加。据黑龙江省统计,本年全省农民自筹生产资金可达120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农村信用社可投放100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加上近24亿元的粮食直补和良种补助资金已经发放到位,全年备耕生产资金的供给能力为多年少有。同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建设抓得较好,新建抗旱水源工程和防汛工程。农田水利特殊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又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这为本年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第四,科技兴农的氛围和工作力度有所强化。各地政府都组织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办事,各级农业部门启动了科技入户工程,各级更加重视依靠科技来增产增效,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全国的科技培训和办事也全面展开。本年江西农民购种出现了“两多”情况,一是争购早熟和特早熟早稻种子多,同比增长了15%;二是购买优质高效种子多。同时农民购买农机踊跃,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同比增长近50%,手扶拖拉机增长2倍,插秧机增长24%,农户签订机耕作业协议20多万份,机耕面积增长12%。农民自觉利用新技术、新机械促进生产的积极性高。 第五,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积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重视劳务经济,进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协作组织,不断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从2001年开始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河南省,2004年的面粉、味精、速冻食品等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

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中央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政策导向 2013年07月23日10:16 来源:《经济学动态》2012年11期第49~55页作者:魏后凯王业强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5 【内容提要】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的粮食支持政策侧重针对种粮农户、以粮食生产为重点,而对粮食主产区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一种关键问题区域,目前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迫切需要中央政府给予全方位支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亟需从国家战略高度,制定实施一个专门的国家粮食主产区政策,建立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主产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问题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区域援助政策 【作者简介】魏后凯,王业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 近年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投资和政策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给予一定倾斜。由于粮食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也是一种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粮食主产区面临“产粮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困境,其范围呈现不断萎缩态势。借鉴中国扶贫的经验,当前很有必要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办法,即把粮食产业政策与粮食主产区政策(粮食区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发展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单独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一种特殊的国家援助和补偿政策,着力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之在成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的同时,能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 一、对现行国家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反思 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先后启动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节水农业、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项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2004年起,中共中央连续9年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粮食直补政策,启动实施了良种直补、农机购置直补、粮食最低收购价、农资综合直补等措施,由此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这些政策主要针对种粮农户,以粮食生产为重点,属于普惠性的粮食产业政策,它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以上,商品粮数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为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从“六五”末期开始到1992年止,原国家计委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了362个国家商品粮基地县。1993年,国务院通过了原国家计委提出的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的九项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和仓储设施、“三高”农业、良种引进、小城镇建设、农业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从1994年起,国家每年安排65亿元专项贷款,扶持商品粮棉大县发展经济,其中粮食大县523个,棉花大县150个。1995年,中央提出“要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片增产潜力大的地区,集中投入,建成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1996年起,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粮食主产省区以地市为单位,集中连片建设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截止2007年底,国家累计安排中央投资39亿元,先后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区,建设了60多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提出从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截止2014年,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全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07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亿吨,同比增长0.8%。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预计未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我国粮食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 2010-2014年粮食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从供给结构看,正常年份的粮食产量基本足以支撑国内消费。以2014年三大谷物为例,稻谷、小麦、玉米合计产量5.08亿吨,足以覆盖2014年4.63亿吨的国内消费量;三大谷物进口量合计仅0.11亿吨,主要用作粮食储备的辅助手段以及平抑国内外价差之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从需求结构看,随着国内人口的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加工、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包括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在内的粮食需求持续增长。三大类消费中,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较快,近几年增速保持在6.0%、1.5%;而口粮需求增速缓慢,同比保持在0.7%。从消费结构占比看,2014年口粮消费、饲料消费、工业消费占比分别为49.2%、29.0%、21.9%;分粮食品种看,目前稻谷仍是第一大消费品种,占38.9%,玉米、小麦分别占37.6%、23.5%。 2012-2016粮食用途消费结构占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我国现阶段粮食种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国有农场,二是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目前阶段,建立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模式。2014年,农户种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高达94.2%,粮食播种面积占比95.7%;但由于单个农户生产规模小,资金能力有限,很难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生产阶段。国有农场因其单个农场种植面积较大,故能够较好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作业,但受限于其在粮食总产量中的比重小,并非我国主要种植模式。 2010-2014农户与国有农场种植产量结构比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精)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的大局。为了确保我市粮食综合生产的能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市委办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现将我市目前粮食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调查综述如下。一、我市粮食生产现状分析**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黄淮海经济区腹地,全市耕地面积204万亩,农业人口119万人,占总人口的50.8%。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小麦播种面积达160万亩,正常年景小麦产量在60万吨左右。濉溪县是国家优质粮生产基地,小麦是第一大农作物,优质小麦比重大,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和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国家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建立了36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和70万亩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高蛋白大豆良种繁育等一批部、省级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通过项目推动和示范引导,全市已形成100万亩优质小麦、60万亩高蛋白大豆、40万亩优质饲料用玉米规模生产基地,粮食生产单产、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优质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近年来,通过通过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开展粮食精深加工,我市创出了鲁王、鲁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长了优质小麦产业链。1、粮食(小麦生产特点。20**年午季,全市小麦面积177.4万亩,比上年增加13.2%,单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422公斤,比上年增长4.6%,总产74.86万吨,比上年增长18.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我市所承担的农业部70万亩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区平均单产440.8公斤,比去年增产14.8公斤。全市36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91.2公斤,同时出现了一批高产超高产典型,百善镇叶柳湖村出现了万亩以上的超千斤的丰产示范方,最高单产637公斤。增产的原因:一是小麦良种的推广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气候适宜,天气条件较好,有利小麦生产;三是小麦病虫害较少。通过高产攻关活动,小麦品种结构趋于合理,积极推广半冬性、弱冬性品种,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种。优质小麦品种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其中烟农19面积110万亩,皖麦19面积30万亩,周麦18面积5万亩。优质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万亩良种补贴项目示范区优质率100%,全部实现了订单收购。20**年我市小麦生产呈现出亩均单产提高、成本上升、价格上涨、收益增加的特点。2、粮食(小麦生产情况。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积约200万亩,其中小麦165万亩,大麦、蚕豌豆20万亩,发展小麦预留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的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最后得出我国的稻谷优势主产区是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四川、安徽六省;小麦主产区域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五省;玉米主产区域是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河南和黑龙江七省;大豆主产区域是黑龙江、内蒙古、安徽、吉林四省;薯类作物主产区是四川和内蒙古。 【关键词】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集中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区域比较优势主要通过区际比较来实现。本文主要选择产量、规模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这三个能够代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指数,对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在2009—2010年间五大粮食作物,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进行比较优势分析。 一、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eld Comparative Advantage) 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一定区域内粮食作物的产出率,根据该指数的大小来判断这一区域内某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计算公式为: Aij=[Yij/Yi]/[Yj/Y] 其中,Aij=i地区j种作物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ij=i地区j种作物的粮食产量,Yi=i地区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Yj=全国j种作物的产量,Y=全国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如果Aij1,表明i地区j种粮食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产量比较优势,并且Aij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根据表1中2009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中,辽宁、吉林、河南、江苏、山东、湖北、四川和河北这八省的稻谷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这些省份的稻谷生产率较高;其他五省的指数也接近1,充分说明其稻谷生产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根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山东、内蒙古、辽宁、湖北、黑龙江、河南、吉林、江苏、四川和河北这十个省份的稻谷指数均大于1,而其他三个省份的指数也接近1,与2009年相比,稻谷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的省份增加了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充分说明我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稻谷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表1中2009—2010年的数据显示,辽宁、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和

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中国农业发

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法规类别】粮食管理 【发文字号】黑粮农联[2012]104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发布日期】2012.10.24 【实施日期】2012.10.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黑龙江省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黑粮农联〔2012〕104号) 省农垦总局粮食局,佳木斯市粮食局,抚远、同江、富锦县(市)粮食局: 现将《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粮食局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解决农垦建三江分局及区域内的抚远、同江、富锦三县(市)水稻水分高、存储难的突出矛盾,充分利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场地、设施和保管条件,确保不发生坏粮现象,经省粮食局、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省农发行秋粮收购第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并报省政府领导同意,作为政策性粮食收购前的过渡措施,拟在建三江分局及抚远、同江、富锦三县(市)范围内,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农民开展水稻代收、代烘、代储(以下简称“三代”)服务业务,切实保证种粮农民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启动收购的原则意见 按照“行政参与、市场主导、企业行为”的原则,利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场地、设施和储粮条件,采取政策性粮收购前的过渡措施,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农民及农户开展“三代”服务业务。 一是由农垦建三江分局或所属农场代表农户,抚远、同江、富锦三县(市)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或具有相应条件、从事粮食生产、购销和经营业务的农村专业合作社代表农民为委托方,由具有粮食收购资格并曾受委托代收代储过政策性粮食业务的国有粮库为受托方,针对暂无存放条件、水分较高、存在坏粮隐患的水稻,实行代收、代烘、代储业务。开展此项业务的委托方和受托方必须依法签订“三代”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明确粮权归属和费用收取标准,明确存储时间和出库方式等相关问题。

1.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分布

黑龙江大豆购销常识之一: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共有13个地区,77个市、县,大豆种植遍及全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约5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总产量超过5万吨的市县约35个。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共有9个国营农场管理局,104个国营农、牧场,分布在本省的47个市、县境内。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大豆产量的分布,我们以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做为本文的统计和分析基础,因此农垦系统的大豆种植面积,包含在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大豆种植面积之中。 一、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种植面积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分地区统计表 地区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所占比例(万亩)(公斤)(万吨)(%)黑龙江省3945.8141.0556.50100.00黑河市883.8152.2134.5524.16齐齐哈尔市 681.3144.198.1517.64佳木斯市484.3137.766.6811.96哈尔滨市 440.8148.865.5711.75绥化市427.8137.158.6410.54双鸭山市 229.7126.228.985.21鹤岗市213.7127.627.274.91鸡西市170.4136.523.244.17牡丹江市165.3127.621.113.79伊春市105.2126.313.292.37大兴安岭 63.1133.98.451.52大庆市48.1132.96.381.23七台河市32.3129.14.190.75黑龙江省地方及农垦系统大豆种植及产量所占比例表 地区种植面积单产总产所占比例(万亩)(公斤)(万吨)(%)黑龙江省全省3945.8141.0556.50100.00黑龙江省地方2949.1134.6397.0871.35黑龙江省农垦996.7159.9159.4228.65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统计部门与实际数据比较表 种植面积单产总产 地区备注(万亩)(公斤)(万吨) 统计部门上报3945.8141.0556.50 实际面积产量5415.2140.3759.58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粮食生产现状的调查报告本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除了在部队服役三年,从来就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这次学习的过程中,从我所在村庄的粮食生产现状调查,再联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形成了以下的工作报告。 民以食为天,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可与一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等同而视,我自己也有5亩责任田,每年都还会做做农活。我所在村庄是丰城市张巷镇邹坊村委会,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耕地约2000亩,人口1500户,属于中小型村庄,是属于赣抚平原地带,主要耕种水稻。几十年来,本村耕地经历了“由衰到盛再到衰”的阶段,50年前,由于耕作技术制约,尽管耕地面积广阔,但没有高效化肥及现代化的耕作机械的帮助,收成不是太好,农民将收获的希望寄托在天气的风调雨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科技实力都有了显著提高,10年后机械化耕作普及到我所在的村庄,收割机、犁地机、播种机……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雨后春笋般投入了使用,农忙时节不再有全家动员的忙碌场面,也不再有数日的辛苦劳动,然而粮食产量却有了极大改善,由50年前的亩产量300斤到了现在的1000斤,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开明政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9亿中国农民将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稳定发展粮食

生产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高科技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来抓。6年来,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和“四补贴”资金逐年增加,今年良种补贴等“四补贴”资金由2003年的3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尤其是中央财政3月初就提前预拨了“四补贴”资金1116亿元。水利部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抗旱水源调度力度。中国气象局认真做好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各地也纷纷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配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加大投入,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报道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粮食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产量增加,面积减少,比重下降。全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40000万吨(1984年40731万吨)、45000万吨(1993年45649万吨)和50000万吨(1996年50454万吨)三大台阶。粮食播种面积,1980年为117234千公顷(17.59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1,1990年为113466千公顷(17.02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6.5,10年间面积减少3768千公顷(5600多万亩),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2000年为108463千公顷(16.27亿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3,10年间面积又减少5000千公顷(7500万亩),比重下降7.2个百分点。 然而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方面没能够被足够重视,当前面临许多困难,产生了许多问题。 1 、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局部污染比较明显,属于有机污染类型,空气污染继续加重,尘类颗粒物是本地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2 、农业设施相对落后。有些偏远山区仍然采用手拉肩扛的运输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

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分布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多、产量最大的省份,共有13个地区,77个市、县,大豆种植遍及全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约50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总产量超过5万吨的市县约35个。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共有9个国营农场管理局,104个国营农、牧场,分布在本省的47个市、县境内。为了便于了解和掌握大豆产量的分布,我们以地方行政区的划分做为本文的统计和分析基础,因此农垦系统的大豆种植面积,包含在其所在的地方行政区大豆种植面积之中。 一、黑龙江省各地区大豆主产市、县 1、黑河市 黑河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无霜期短,气候只适宜种植大豆和小麦,其他农作物很少,九三、北安两个农管局在其境内,是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黑河地区下6个市、县,其中:嫩江、北安、五大连、逊克、爱辉区是大豆主产市、县;孙吴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大豆种植相面积对对少一些。 2、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无霜期较短,因此,该地区北部大豆种植较多。 齐齐哈尔市下辖9个市、县,其中:讷河、克山、拜泉、克东、甘南、依安是大豆主产市县。龙江、富裕、泰来大豆种植面积相对要少一些。 3、佳木斯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建三江

农管局在其境内,大豆种植较多。佳木斯市下辖6个市、县,其中:富锦、同江、扶远、桦南是大豆主产市、县,汤原、桦川水稻种植较多。 4、绥化市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各主要粮食品种皆可种植。绥化地区下10个市、县,其中:海伦、绥化、绥棱、望奎、庆安是大豆主产市县;青冈、明水次之;兰西、安达、肇东以种植玉米为主。 5、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大豆、玉米、水稻种植比较均衡。哈尔滨市下辖12个市、县,其中:巴彦、依兰、宾县、五常、呼兰是大豆主产县;阿城、木兰、通河尚志、延寿次之;方正县以种植水稻为主,双城市以种植玉米为主。 6、双鸭山市 双鸭山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红兴隆农管局在其境内。双鸭山市下辖4个县,其中:宝清、集贤、友谊(主要是农场)、宝清是大豆主产县;饶河县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大豆总产量要少一些。 7、鹤岗市 鹤岗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宝泉岭农管局在其境内。鹤岗市下辖2个县,萝北、绥滨均为大豆主产县。 8、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较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牡丹江市下辖6个市县,其中:林口、穆棱、海林大豆种植多一

我国粮食生产模型的分析

我国粮食生产模型的分析 08应数徐路 A00814155 卢书浩 A00814135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粮食产量的预测及影响产量相关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宏观角度综合考虑影响粮食生产的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六大要素,分别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拟合中国粮食生产模型,并对中国粮食生产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粮食产量多重共线序列相关异方差 The analysis of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model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its development. To China,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grain produ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s a result, it is especially essential to predict grain production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to it. Using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model, an overall analysis about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six main factors macroscopically---fertilizer consumption, sown area, disaster-hitting area, machinery labour, manpower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Keywords: grain production; multicollinearity; serial correlation; heteroscedasticity 1.文献分析 李子奈教授曾对我国1983~1995年粮食生产数据进行过分析[4],得出其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成灾面积影响的结论,并建立了非线性生产模型。田新建在Research on the Cost of Foodstuff Production in China[7]中提到,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出了前面的三点之外,人力资源,政策和国家投入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李子奈教授的模型进行研究,并且建立线性模型与之比较。除了选取元哟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外,我们把农业机械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和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也加到模型中去,更全面地讨论影响全国粮食产量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