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导因素;单位面积产量;劳动力投入

农业是政治家、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合理的农

业生产结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样有利

于社会稳定。中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粮食安全问

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已经把保护耕地列为

基本国策。但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不同,指的是实际播种或移植

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保护了耕地面积并不能保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得

到了有效保护,所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

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一、江西省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

图1是根据江西统计年鉴的数据绘制的江西省1990年~2022年农作物、棉花的播种面积变化图,虽然2022年棉花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播种

面积的1.52%,即棉花不是江西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它耗费的工时大,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多,但是农户可以根据收益情况迅速调整播种面积,市

场反应迅速。所以本文选择棉花作为农作物的代表,分析其播种面积变化

的主导因素。

江西省1990年耕地面积为2349563hm2,2022年耕地面积为

3087300hm2,上升幅度为31.39%,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下降幅度为3.28%,远远低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可见耕地面积变化并不是农作物播种面积

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复种指数变化才是导致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关联性

1990年~2002年期间棉花种植劳动力投入数量出现大幅度波动(图1),其中1990~1994年上升幅度达到1.32,原因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鼓励改革、解放生产力,鼓励大家敢闯,有冒险精神,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江西省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很窄,对邓小平的话不能立马理解,还没有人敢于去外面闯,大量劳动力继续从事第一产业,而棉花种植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大,所以棉花种植劳动力投入数量增加;1994年~2002年下降幅度为0.66,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讲话使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它们急需劳动力,工价远高于种植农作物获得的报酬,于是大量中年人外出打工,从而使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2002年以后劳动力投入数量基本维持稳定状态,原因是能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都已经转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婦女等没法转移的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投入数量基本不再有大幅度波动。

三、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弹性

从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富有弹性,只在1995年~1999年缺乏弹性,其余阶段均富有弹性。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敏感性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且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集中在某些时间点,而是分散的,这样农户就很难把它当作副业来种植;二是棉花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农户种植它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但种植棉花获取的效应远低于从事二三产业获取的经济效益,所以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妇女,他们没有多少能力种植棉花这种

耗费大量劳动力的经济作物,所以劳动力投入是导致棉花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由于农户的劳动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根据“经济人”理论,农户都会追求家庭总收入的最大化。所以农户在确定家庭劳动力分配时,都会偏向于劳动回报率较高的二三产业,留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为老人和妇女,而老人和妇女劳动能力有限,所以劳动力投入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尤其对棉花这种耗工量大的农作物影响更大。

四、结论与启示

1990年以来,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稍有波动,但棉花的播种面积变化幅度较大,播种面积的变化除了耕地面积发生变动等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劳动力投入变动导致耕地复种指数发生变动。

近年来,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投入的变动。棉花的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变动较为敏感。

由于劳动力投入逐渐成为导致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我国应该针对人多有效耕地面积少的现状,逐渐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可以加快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从而弥补劳动力投入的不足,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种植获得的收益。

高中地理: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说课-2(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3.“温室无土栽培”推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生(回答)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区位的三大要素. 2.光照充足. 3.科学技术.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是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减少会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土地逐渐被用于城市建设。水稻种植面积随之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压力增大。 二、劳动力短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农民子女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逐渐短缺。水稻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作物,缺乏劳动力将导致其种植面积减少。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非农业行业。同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非农业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将导致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四、农民收入增加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地区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这将导致一些农民放弃了以往的种稻业务,转而从事更加容易盈利的行业。

五、城市消费升级 近年来,城市消费升级进一步加快,社会对质量更好、品种更多的大 米不断提高。这将导致市场对高端大米的需求增加,而水稻种植面积 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六、灾害天气 灾害天气也是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如今年的台风、洪 灾等自然灾害,对水稻种植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水稻种植面 积大幅下降。 七、种植效益下降 在一些地区,土地富余度下降,灌溉用水不足,加之化肥、农药的使 用不当和销售额下降,导致水稻种植效益不如以前,近年来不少农民 已经选择减少或停止水稻种植。 综上所述,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政策、经济、气候等多个层面去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促进水稻产业的 健康发展。

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江西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导因素;单位面积产量;劳动力投入 农业是政治家、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合理的农 业生产结构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样有利 于社会稳定。中国是人口大国,对粮食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粮食安全问 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为了保护粮食安全,已经把保护耕地列为 基本国策。但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不同,指的是实际播种或移植 有农作物的土地面积,保护了耕地面积并不能保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也得 到了有效保护,所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 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一、江西省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 图1是根据江西统计年鉴的数据绘制的江西省1990年~2022年农作物、棉花的播种面积变化图,虽然2022年棉花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播种 面积的1.52%,即棉花不是江西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但是它耗费的工时大,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多,但是农户可以根据收益情况迅速调整播种面积,市 场反应迅速。所以本文选择棉花作为农作物的代表,分析其播种面积变化 的主导因素。 江西省1990年耕地面积为2349563hm2,2022年耕地面积为 3087300hm2,上升幅度为31.39%,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下降幅度为3.28%,远远低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可见耕地面积变化并不是农作物播种面积 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复种指数变化才是导致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农作物播种面积与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关联性 1990年~2002年期间棉花种植劳动力投入数量出现大幅度波动(图1),其中1990~1994年上升幅度达到1.32,原因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鼓励改革、解放生产力,鼓励大家敢闯,有冒险精神,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江西省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很窄,对邓小平的话不能立马理解,还没有人敢于去外面闯,大量劳动力继续从事第一产业,而棉花种植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数量较大,所以棉花种植劳动力投入数量增加;1994年~2002年下降幅度为0.66,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讲话使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它们急需劳动力,工价远高于种植农作物获得的报酬,于是大量中年人外出打工,从而使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2002年以后劳动力投入数量基本维持稳定状态,原因是能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都已经转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婦女等没法转移的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投入数量基本不再有大幅度波动。 三、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数量的弹性 从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系数可以看出,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富有弹性,只在1995年~1999年缺乏弹性,其余阶段均富有弹性。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敏感性之所以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且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集中在某些时间点,而是分散的,这样农户就很难把它当作副业来种植;二是棉花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作物,农户种植它只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但种植棉花获取的效应远低于从事二三产业获取的经济效益,所以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妇女,他们没有多少能力种植棉花这种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区域地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四《区域地理》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 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 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 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读图回答3~5题。 3.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不能说明此现象成因的是( ) A.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

B.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 C.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D.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有限 4.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 5.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系密切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019·北京海淀高三期末)西班牙东南部M地区(图1)是西班牙土地最贫瘠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改造土壤(图2)、建造大面积日光温室等措施发展农业,使其成为欧洲其他地方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有欧洲“菜篮子”之称。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M地农业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沙土可增大气温日较差,提高农作物品质 B.细颗粒黏土通气透水性好,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C.冬季日光温室可改善温度条件,抵御严寒霜冻 D.夏季日光温室可加强日照条件,提高生产潜力 7.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M地可采取的适宜措施是( ) A.开垦荒山,扩大种植面积 B.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 C.利用航空运输提高运输效率D.发展菜、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9·黑龙江大庆高一月考)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下图)。读图,完成8~10题。

2020-2021湘教地理2教师用书:第3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湘教地理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含解析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重、难点)2。知道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3。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区位因素。(重、难点)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区位 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条件 ①光照: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 ②热量:常以活动积温为衡量指标,制约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③土地: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位置影响其使用价值,肥力影响其生产力. ④水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2)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市场通过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二、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2.特点:不同功能的农业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特点、潜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3.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趋势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分散到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4.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各地区农业的商品化生产。 5.布局原则: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6.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2)混合型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

2021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19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年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八章第19讲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达标检测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xx·云南统考)芒果为热带水果。近年,华坪县成为云南省纬度最高的优质芒果生产基地。据下图回答1~2题。 1.影响华坪县芒果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降水 C.纬度D.水源 2.与广西、海南相比,华坪县发展芒果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 A.生长周期长,利于占领晚熟市场 B.水运便利,利于外销 C.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D.生产规模大,成本低 解析:第1题,华坪县位于云南省北部,纬度较高,位于河流谷地,热量充足,所以,华坪县成为芒果主产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2题,由于云南纬度高,热量较广西、海南差,造成芒果生长周期长,造成芒果成熟晚于广西、海南,利于占领晚熟市场,故A项正确。广西、海南港口优良,海运便利,且种植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 答案:1.A 2.A (xx·长沙模拟)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 C.松嫩平原D.太湖平原 4.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 A.光照充足B.土地面积广阔 C.降水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第3题,该地区具有种植棉花的优势,选项中塔里木盆地降水少,热量条件好,病虫害也少,最具有种植棉花的优势,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故A项正确。第4题,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故A 项正确。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沙漠,降水较少,可供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较少;当地地广人稀,消费市场并不广阔。 答案:3.A 4.A 网络鲜花速递是指送花人利用网络订购鲜花,连锁店直接把花送到收花人手中,是鲜花销售的新形式。据此完成5~6题。 5.网络鲜花速递将使鲜花种植业( ) A.生产成本增加B.种植制度改变 C.销售市场扩大D.生产方式改变 6.与传统的鲜花销售方式相比,网络鲜花速递( ) A.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B.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C.营销环节减少,销售成本降低 D.增加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解析:第5题,网络销售可以扩大销售市场。故C正确。 第6题,根据材料“连锁店直接把花送到收花人手中”可知,与传统的鲜花销售方式相比,网络鲜花速递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低。故C正确。 答案:5.C 6.C (xx·山东枣庄检测)读北半球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回答7~8题。 7.加拿大的南部走廊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是( ) A.向日葵B.稻米 C.可可、咖啡D.茶叶 8.小麦在年降水量750 mm左右的地区产量最高。排除灌溉和农业技术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列地区最适合小麦生产的是 ( ) A.刚果盆地B.北冰洋沿岸 C.长江流域D.黄淮平原 解析:加拿大的南部走廊地区在中纬度地区,因此第7题选择A项。小麦生产在年降水量750 mm左右产量最高,结合农作物最适宜生产的纬度图,我国黄淮平原最适合小麦生产,因此第8题选择D项。 答案:7.A 8.D (xx·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9~10题。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讲义

第24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最新考纲】 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知识体系导引 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认知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 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选择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农业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因素。 南方的等亚热 带水果;北方的 等温带水果;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的业 利用玻璃温室可以改善 作物生长的 条件,并对光照、通风、 湿度等条件进行调节适宜发展业和

适宜发展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缓坡(小于25°)适宜发 展梯田 东南亚砖红壤区的人工培育形成的耕作土壤,如黑垆土、 土 河西走廊的农业; 新疆的□10农业 (1)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2)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的改造或对、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 1.农业区位的选择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① ② ③ ④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

下图中,①适合发展小麦种植;②适宜发展花卉种植;③适宜饲养乳牛;④适宜种植果树。 2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2022高考地理人教版复习章末练习-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第九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科学的耕作制度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水稻“周播种”是指每周播种一块秧田、拔秧移栽一块秧田、收获一块秧田,连续不断,周而复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柬埔寨、泰国等国能够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貌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经度位置 2.实施水稻“周播种”耕作制度可以() ①均匀分配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②水稻周期种植,减少病虫害③收割期全年分布,避免台风危害④增加复种指数,增加水稻产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马铃薯是喜冷、喜凉的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3~5题。 3.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4.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洪涝 B.土壤 C.光照 D.霜冻 5.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 A.低热河谷地带 B.四川盆地 C.中低海拔地区 D.高海拔地区

(2020湖南邵阳洞口九中月考)在我国湖南、湖北、上海、广东等地,人们都有食槟榔的习惯。海南盛产槟榔,但约95%的槟榔运往湖南加工,海南吃到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湖南,“海南槟榔、湖南加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读海南槟榔产地分布图,完成6~7题。 6.推测槟榔树的生活习性是() A.喜阴坡,怕低温 B.喜缓坡,忌积水 C.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D.喜高温干燥 7.导致海南槟榔大量运往湖南加工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原料 D.劳动力 (2020浙江“七彩阳光”协作联考)大豆原产自中国,现已在全球广泛栽培。美国是当今大豆产量最多的国家,且近年种植面积大幅增长。据此完成8~9题。 8.上图为美国大豆种植区域的分布情况,大豆种植的扩张最有可能被替代的原有作物主要是() A.玉米 B.春小麦 C.棉花 D.冬小麦 9.以下对大豆种植的描述,属于正确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依照“处方”农业要求将大豆与苜蓿轮作以保证肥力 B.通过便捷的陆路运输将大豆大量出口,以保证品质 C.靠近乳畜业产区,加工成饲料并运输,市场广阔 D.主产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2020安徽安庆桐城模拟)气象上通常把<0℃的日平均气温累加值称为负积温,负积温-500℃一般为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种植界线。近60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宁夏冬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种品种多样化。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宁夏负积温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8题 农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类型

第8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类型 1、“第六产业”是指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 (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正好等于六,故名“第六产业”。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食出开心农场”作为全市最大的连片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蔬菜种植园逐渐发展成为集种植、体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种植示范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2题。 1.“食出开心农场”蔬菜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 A.蔬菜种植 B.蔬菜加工 C.蔬菜销售 D.菜园旅游 2.“食出开心农场”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 A.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C.延长菜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D.改善蔬菜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2、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代我国开始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下图为我国1978年—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3题。 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 A.1978年-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扩大 B.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C.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面积扩大 2.造成1994年—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为( )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大小)、水源、土壤 (1)地形条件:山区由于地表崎岖、土层较薄、耕地面积较少(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由于山区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适合发展立体农业和多种经营;草原面积广阔、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畜牧业;平原地区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注意特殊的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是原始森林) 气候条件:包括光照、热量、降水、气温日较差(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2)判断光照是否丰富,看云雾多少。一般降水少、水汽少的地方云雾少、光照充足。一种情况是:深居内陆、离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我国西北地区),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二种情况是:受高压控制降水少,光照充足。三种情况是:处于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光照条件较好。四种情况是: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光照

充足(如:青藏高原)。光照不足的典型地区:西欧(因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各月降水均匀、云雾较大、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而发展畜牧业);四川盆地(因气候湿润、地形闭塞、云雾较大、光照不足,是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云贵高原,云雾较大。(3)热量是否丰富的判断依据:一是看纬度:低纬度地区或热带、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中纬度地区或温带地区夏季热量丰富;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热量不足。二是看海拔高度: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反之海拔低热量较丰富。三是看地形对冷气流的阻挡情况: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度高,是因为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大巴山对冬季风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加之地形闭塞,热量不容易散失。(注意光照充足不一定热量丰富)(4)降水多少的判断:高压控制降水少,低压控制降水较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离海远降水较少,离海近,一般降水较多;暖流增加湿润程度;寒流加剧干燥程度。 (5)昼夜温差大小的判断:热带沙漠气候、温

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种植结构是指不同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农业种植 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因素 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将从环境因素、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四个方 面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环境因素是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同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因素决定了某些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域,从而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形成。比如 在干燥地区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等耐旱作物,而在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等耐水作物。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结构,促使农民根据当地的环境条 件选择种植适宜的农作物。 市场需求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农业种植结构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农产 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农民种植不同作物的意愿和行为。一般来说,市场需 求大的农作物会受到农民青睐,因为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市场对粮食需求大的时候,农民就会增加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对市场需求较小的特色农产品就会减少种植面积。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政策支持是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保障。政府对不同农作物的扶持政策、种植补贴和价 格补贴等都会直接影响农民的种植选择。举例来说,如果政府出台大力扶持小麦种植的政策,农民就会倾向于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如果政府对果蔬类农产品给予价格补贴,农民 就会增加果蔬类农作物的种植比例。政府政策支持的稳定性和力度都会直接影响农业种植 结构的形成和调整。 技术进步对农业种植结构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 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土壤肥力和水资 源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逐渐推广了 节水灌溉技术、高产优质新品种等,使得大面积的水稻、小麦种植逐渐转变为果蔬和特色 农产品的种植,从而达到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进入了较快的演变与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一系列特点。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发展是比较效益、资源禀赋、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要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从区域经济角度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演变可持续发展 粮食主产区是中国商品粮生产的核心区域,对确保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旦粮食主产区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这种变迁的原因,构架粮食主产区未来发展的政策框架,以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中国粮食主产区演变与发展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格局和流通格局两个方面。从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迁看,全国粮食生产区域由南方持续向北方转移,由东部、西部逐渐向中部推进,其中东南沿海区粮食生产急剧萎缩,东北区和黄淮海区形成了全国粮食增长中心,粮食主产区的边界明显地呈现出缩小趋势。从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变迁看,伴随着粮食调运由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中国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向北粮南运的转变。中国粮食主产区在演变与发展中表现出显著特点。 (一)粮食主产区在空间上相对集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在不同区域发生了消长不同的变化。以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326.35万公顷,到了20世纪90年代下降到293.99万公顷,到了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127.16万公顷。与此相反,北方的一些省份粮食种植面积则呈增长的趋势。以黑龙江省为例,粮食种植面积在20世纪50年代为604.76万公顷,到了90年代扩大到767.27万公顷。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的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呈扩大趋势,2008年其粮食种植面积达到了1098.89万公顷,是20世纪50年代的1.82倍。在半个多世纪中,粮食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的省(区)有9个,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贵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一般而言,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开展种植业;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开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适宜开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地区适宜开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开展种植业〔梯田〕;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根底,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农作物;水源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开展;政策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与产量等;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素质的上下影响着农产品的本钱和质量;通过机械化、良种培育、水利化等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的开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案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自己去思考、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过渡】现在,我们学习了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与其如何影响农业生产。那么,对于某一个具体地方,应如何进展农业区位选择呢? 【展示课件并板书】〔二〕如何进展农业区位选择 【展示课件】读右下列图,某城镇要利用A、B、C三块土地开展乳牛、花卉、小麦等三种农业生产。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合理安排这三种农业生产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读右图,看出对于A、B、C三块土地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A位于远郊地区,距离城市较远,但面积大;B位于主要公路旁 边,且距离城市较近;C位于城镇近郊地区,且有河流通过。 师:很对。那么你认为三个地方地价上下关系怎样呢? 生:地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是:CBA。 师:非常棒!根据生活经验,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业生产单位面 积产值怎样?它们的需水量和对交通运输迫切性怎样? 生:单位面积产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花卉、乳牛、小麦。花卉需要 大量的水。对交通迫切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花卉、乳牛和小麦。 师:很好。所以,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三块土地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呢? 生:A地布局小麦;理由是小麦单位面积产值低,近效地价高,生产本钱高,小麦运输本钱低,可分布于远郊。B地布局花卉;理由是花卉经济效益高,对运输快捷的要求高,应布局在离城市近,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C地布局乳牛;理由是奶制品不易久储和远距离运输,并且乳牛生产需要大量水,应布局在离城市近的河流附近。 师:很好。 【展示课件并板书】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 教师归纳:对于某个具体地方进展农业区位选择时,总的来说,就是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合理利用。首先,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的区位。第一步就是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第二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最后,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的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开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开展变化,最终确定比拟合理的农业区位。 【课本活动题分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课本问题〕。 小结:同学们,课本第43页活动题第1、2小题可以看出,分析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不仅要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还应结合农作物本身的生活习性,综合在一起进展农业区位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习题和课本案例,并运用一系列的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最终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一套如何进展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过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所有这些区位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不是的,我们接下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 【板书】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开展变化 【课件展示】蕉岭县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比例图表

种植调查报告3篇

种植调查报告3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水资源调度管理,全面落实用水计划,实现总量控制目标,近期,我局组织对x区引黄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作物种植结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我区今年共有灌溉面积万亩,其中春小麦万亩,水稻万亩,单种玉米万亩,其他作物共万亩。总灌溉面积较xxxx 年相比减少万亩,其中春小麦减少万亩,单种玉米减少万亩,其他作物增加万亩,水稻增加万亩。总体变化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原因分析: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减少万亩,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结构调整,以高效节水为原则,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我区作物的组成与特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主要种植蔬菜、小杂粮等。 二、春灌以来引用水情况及x、x月份引用水计划分析: 自x月xx日春灌开始以来,截止目前共累计灌溉农田万亩,累计引用水量万mx,其中农业灌溉水量万mx,生态湖泊补水万mx。x、x月份计划引用水量xxx万mx。 三、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x区水管所调度水量;二是

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监督指导用水协会对引水渠道在行水期进行巡视、维护,避免跑、冒、决口情况发生,以减少水量损失;三是启用临沟泵站x座,启用抗旱补灌机井xx 眼,启用春季水库蓄水xxx万mx进行补灌;四是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在合理安排轮灌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珍惜水源,节约用水。 存在问题:我区处于第二农场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农场渠低水位运行,我区有x个高口,造成农田灌溉引水困难。 原因分析:今年全区有效降雨少,气温高,蒸发量大,造成农田灌溉困难。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期,我区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应对用水高峰期用水矛盾。 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调查报告种植调查报告(2)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带动、农民自愿”的方式,充分发挥能人、农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组建新型的专业经济合作社,搭建市场与农户的桥梁,提高了生产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天仓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状及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江西省粮食生产格局分析

江西省粮食生产格局分析 刘鹏发;陈赛狄;马永俊;邹佳佳 【摘要】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grain production, with the index model such as time serie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geography relation ratio and location quotient model,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grain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pattern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eight kinds of grain crops in Jiangxi province was analyzed by scale advantage index, efficient advantage index and 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ex. It showed that grain prod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experienced a process pattern of rising-stable-rising during 1978 to 2010. The discrete degree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increased, but the geography relation ratio of grain-yield & population number declined, and Ji'an, Yichun, Fuzhou and etc became the center of grain productio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areas in Jiangxi. At last the suggestion for adjustment of grain crops pattern was proposed.%依据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指标模型,分析江西省粮食生产发展及地域变化特征;利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模型对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生产地域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 1978-2010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增长—波动—上升”过程;(2)粮食生产离散程度、区域差异均增大,“粮食产量—人口数”地理联系率总体呈下降之势,粮食生产向吉安、宜春与抚州等地区集中;(3)江西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江西省粮食作物布局调整的建议.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分析 李琳凤;李孟刚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 【年(卷),期】2012(026)004 【总页数】7页(P109-115)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 【作者】李琳凤;李孟刚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1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

1980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期间粮食生产出现了几次较大的波动,特别是2000~2003年间,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供需矛盾加大。目前我国粮食的产需自给率大体在95%左右,从分品种看,玉米产需基本平衡,小麦、水稻供求偏紧,大豆存在较大缺口。从消费用途看,口粮消费有所下降,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明显增加。 1.粮食产量总体分析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历年来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问题,尤其是粮食生产问题。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全国粮食供求进入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五连增”,2008年达到历史新高,突破52850万吨,比上年增产2690万吨,增长5.4%。而从1997年到2008年的11年间,粮食产量仅比1996年增加2397万吨,尽管粮食产量受耕地、单产、政策等多种因素制约,但也反映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所需的时间跨度增加,粮食增长率放缓,未来粮食增产的难度加大。 2.粮食生产结构分析 (1)粮食产量品种结构。建国以来,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3大主要粮食产品的构成而言,稻谷始终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目前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维持在35%以上,低于建国后的最高点47%10个百分点左右。尽管稻谷产量不断增加,但稻谷比例却在下降,体现了我国粮食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我国粮食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我国稻米产量比例经历了1957~1961年的3年下降时期后逐渐上升,在1972年达到建国后的最高点。这段时间,小麦和玉米产量比例变动相对较为稳定,大致维持在 10%~15%左右,整体来看小麦比重略高于玉米比重。期间由于南方推广双季稻及改善灌溉条件,水稻种植面积有了较大的增加,北方由于缺水而限制了小麦种植面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对粮食产量的预测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有些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对粮食产量影响显著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影响不是很显著的可以忽略。下面主要选取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受灾面积这六个因素来探讨他们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这些变量分别用下面的字母表示。 y:粮食总产量(万吨) x1: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x2:有效灌溉面积(千公顷) x3:化肥施用量(万吨) x4:农村用电量(亿千瓦小时) x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 x6:成灾面积(千公顷) 通过查阅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搜集整理了从1991年到2010年的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作物播种面积、成灾面积的数据。见下表(表一) 要想知道哪些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显著,下面用一些模型方法和Eviews软件对

数据进行分析。 1. 多元线性回归: 1.1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 用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回归,编写程序及相关结果如下 编写程序:LS y c x1 x2 x3 x4 x5 x6 Eviews运行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18/12 Time: 13:29 Sample: 1991 2010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9476.77 17101.57 -3.477854 0.0041 X1 -0.474401 0.194104 -2.444054 0.0295 X2 0.999522 0.549567 1.818744 0.0921 X3 5.260176 0.777593 6.764690 0.0000 X4 2.566848 1.123099 2.285504 0.0397 X5 0.495208 0.053717 9.218897 0.0000 X6 -0.134343 0.031293 -4.293066 0.0009 R-squared 0.984131 Mean dependent var 48136.30 Adjusted R-squared 0.976806 S.D. dependent var 3424.003 S.E. of regression 521.457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5.62035 Sum squared resid 3534935. Schwarz criterion 15.96886 Log likelihood -149.2035 Hannan-Quinn criter. 15.68838 F-statistic 134.3647 Durbin-Watson stat 2.56651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结果分析:从上面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8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768,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F值较大,且P值<0.01,表明方程从整体上有较好的解释能力。但是在5%勺显著水平下,x2 (有效灌溉面积)没有通过t检验,另外y(粮食总产量)与x1(农业机械总动力)成负相关,这与经济意义上的是有矛盾的,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1.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和处理 相关系数矩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