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小简报2翁少军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烽火下川东--川东游击纵队纪实第一集奉大巫首义【配音】2011年10月,重庆市云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原赵唯筹办的“一.一九”职业高级中学),一个老人在深秋的午后,走进二楼的展厅。
杜之祥,这个研究川东革命历史长达三十年的老人,站在展板前,眼前的历史犹如他自己手掌的纹路,清晰可见。
云阳自1932年第一个党组织成立以来18年的烽烟岁月浓缩在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其中显要的位置,反映的是1947年-1949年,在下川东一带活跃的一支游击纵队。
相对于当时整个解放战场,这支队伍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它正像中国大地上的无数游击队伍一样,是拉开新中国大幕的那道绳索中,纤细而坚韧的一股力量。
黑场【配音】这是一部叫做《抓壮丁》的电影,描述的是抗战时期,借着抗日的招牌,国民党在四川农村乘机买卖壮丁、鱼肉乡里。
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1945年日寇投降之后,在四川,抓壮丁的一幕依然还在继续。
【采访专家】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一处副处长简奕蒋介石为何看重四川之地,其中下川东的位置又极其重要。
为打内战,四川要拿出2400多万石粮食,比过去多一倍以上。
(纪录片资料;1947年1月30日新华日报社论实拍;标题和引文做特效标识;重庆蒋介石和延安毛泽东的纪录片资料对比剪辑;抗丁、抗粮、抗捐、抗税)【配音】1947年的社会形势正如这年1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谁燃起了这把火?》,其中说到:“请问他们如果不采取武装自卫的一条路,还有什么活命的办法?”在抗战中积攒了威望和权势的蒋介石,在全力发动内战的过程中,很快就把中国民众的信任和尊重挥霍干净。
而此时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作出了安排。
黑场【配音】1946年3月,蒋介石尚未挑起全面内战,南方局未雨绸缪,组织成立了新的一届重庆市委,重点在川东清理和恢复原来失散的组织关系。
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重庆市委就向川东陆续派出干部,准备武装斗争。
不久,国共关系恶化,共产党驻重庆的公开人员被迫全部撤回延安,党在重庆的一切活动转入地下,中共中央决定将上海中央局改为上海局,管辖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的工作。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2月大联考及答案解析(word版)
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 2024.2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比如, 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荷花淀》等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家中的觉醒。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 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小说环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归来李大壮心疼。
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
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
吃不舍得,穿不舍得。
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
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
冯秋萍还不舍得穿。
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
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
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
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
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
李强在鞋厂做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择菜洗碗。
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
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
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
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
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
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
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
儿子李强不肯说话。
李大壮知道为什么。
这孩子,还生气呢。
那也没办法。
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
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
问题是:生气有用吗?!车过山海关。
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
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
瞟了一眼儿子。
李强睡得正香。
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
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
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
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
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
他还有退路。
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
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
小说专题训练------插叙的作用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丁子钱叶惠娟①按理,修缮宗祠收丁子钱这事,林伯公可以一分不出,可他却坚持要出双份,这可难倒了林姓族长。
②修缮宗祠在客家人眼里是件大事,大事得大办,大办就需要用到大钱,钱从哪里来?自然是每户按照男丁的数量收取等额的份子钱——丁子钱,如果有愿意另捐则是在丁子钱的基础上叠加,林伯公不仅要出双份丁子钱,还要叠加。
③听完理事们的汇报,族长头大如箩。
④林伯公家除了自己再无男丁,他又是村里的尊辈无须交钱,丁子钱要张榜刻碑铭记,族里不好交代,更怕乱了族规,族长埋头抽着水烟筒,咕噜咕噜的水泡声时长时短,忽大忽小,间歇还伴着一声叹气。
⑤还没商议出应对的话术,族长家的门就被拄着拐杖的林伯公敲开了,论资排辈,林伯公是年长于族长的兄辈,只听他道:“族长大人,理事们说不收我的丁子钱?这是欺负我无后!”林伯公黑着脸径直坐在上堂的扶椅上。
⑥有人就有一切,有丁就有财,男丁的多少关乎家族的昌盛和声誉,这是客家人遵循的孝道标准。
林伯公家的情况,众人心知肚明,由他打开天窗敞亮着说,族长反倒觉得松了一口气。
撑着拐杖起了身的族长走到林伯公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老哥,瞧你这话说的,你是我们宗族的长辈,这族长一职本该是德高望重的您来担任,您不肯做,我只好硬顶,这下可好,又给我出难题,族规您更清楚呀。
⑦林伯公不依不饶:“规矩是人定的,能修能改,世道变了,规矩也需要改进。
”⑧一时间,族长无言以对,他知道林伯公的倔脾气,决定了的事情众人难劝,叹气道:“你这个硬颈啊。
”⑨硬颈是林伯公年轻时的绰号,有褒有贬,他做事一根筋、执念,决定的事情九头牛拉不回,这牛脾气让他有得有失,他乐得接受。
⑩林伯公没生气,倒是露出孩子般的嬉笑来:“老弟,这么说你是同意了?”⑪族长拿他没办法,一边吩咐家人掌灯准备晚饭,一边对众人说:“先吃饭,有食才有补,无食空心肚。
”⑫众人围着入仙桌落座,族长拿出糯米白,酒瓶已有年岁,似老宅,似屋里的几位长者,陈年的酒香在他开盖的那一瞬间四散开来。
小说专题训练---谈歌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唱谈歌民国三年,宝立的戏班唱得正红。
他唱武生,扮相俊俏,风流潇洒,上台亮相总能博来满堂彩。
沿河百里的戏迷都坐船来小城看宝立的戏,挤得小城其他武生戏班没了生意,便散了。
这年秋天,小城来了一个武生戏班。
班主是个女的,名叫李小童。
李小童先到宝立的戏班拜码头。
宝立冷眼看李小童,见她二十几岁,杏眼桃腮,说话平和,礼节周到。
宝立不好寻衅,就淡淡道:“客不压主。
每晚我的戏散了,李老板方可开戏。
”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宝立散了场,便在台下看李小童开戏。
李小童先唱《长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
与她配戏的大花脸,功夫也极厚实。
宝立问过,此人名叫张和。
这场戏唱得一片喝彩声,宝立心中掠过几丝不快,戏没散,就起身走了。
这日,李小童请宝立到聚英茶楼饮酒,宝立略加推辞,就去了。
宝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礼:“承蒙宝立老板盛情关照,今日备薄酒谢您的大德。
”李小童戏班子的人齐向宝立敬酒。
宝立爽然一笑,饮了,就道:“我有一言相告,诸位随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风了几日,也该另寻码头了。
”李小童笑道:“我们再唱两晚,凑足十场,图个吉数,便上路。
还求宝立老板宽容。
”宝立笑道:“如此最好。
”这天夜里,宝立唱罢,李小童开场。
李小童唱《战华山》,开场不久就要从五张八仙桌上翻下来,站稳亮相,是叫好的绝活儿。
宝立在台下看,见李小童爬上那五张桌子,似有些腿软,这场鼓多敲了两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来,竟仰面摔倒在台上。
台下大哗。
“什么武生戏?退票!”有人起哄。
李小童站起,朝台下施一礼,然后重新爬上那五张桌子。
台下死静,宝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来,晃了晃,就站定,亮相,盯住台下宝立,嘴角溢出血来。
宝立迎住李小童的目光,心头一震,就站起身,大吼一声:“好!”率先鼓掌,又对周围的人吼:“叫好啊,叫好啊。
”李小童一张口,一口血就喷到台上。
宝立不忍再看,颓然坐下,埋下头,泪就淌下来……第二天,宝立就带着自己的戏班走了。
余程万死守常德被判刑原因:部下赴死主帅独活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8月21日B05版作者:启君郑秀亮原题为:那一座血城,那一场血战——《喋血孤城》背后的历史真相两天前,吕良伟主演的大片《喋血孤城》开始在全国公映。
这部影片牵出了67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常德保卫战,也引来网上一片热议———常德之战意义何在?余程万到底是弃城逃跑还是忠勇抗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违令突围,是保存火种的明智,还是贪生怕死的逃避?他是值得崇仰的英雄还是应该鄙视的懦夫?不成功,便成仁。
这是蒋介石对部下的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英雄的理解。
争议从常德会战刚刚结束就开始了。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我们向日寇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的国土;他,残杀我们妇女儿童!我们知耻,我们负重,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我们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74军军歌》田汉词任光曲01、为什么要被审判?保卫常德的中国军队,是国民党陆军第74军57师。
在易攻难守、无险可凭的情况下,以八千之师,对付装备精良的四万之寇,孤军奋战16个昼夜,仅剩师长余程万率200余人突围(包括两名美国记者,其中就有著名的爱泼斯坦),几乎全军阵亡!同时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敌人在常德城郊丢下了上万具尸体,大伤元气。
作家张恨水据此写成《虎贲万岁》长篇小说,而在电影《喋血孤城》的人物设置和情节中,也不难找出这部小说的影子。
战后,蒋介石闻知常德失守,余程万擅离阵地,震怒之下,下令将其撤职、扣押,送交军法处审判,并扬言要将他判处死刑!余程万被押解重庆。
消息传出,常德民众群情激昂,六万多人签名作保,求免余程万一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74军军长王耀武也出面求情,57师的残部更是感到奇冤难辩:指挥官竭尽全力守城了,为什么还要被处罚?最终,余程万被判服刑两年了事。
刑期未满,王耀武再向军法处说情,将余保出,在第24集团军服役,渐升至第26军军长。
2021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家住仪征城河边;爆米花香;南川的街家住仪征城河边汪向荣《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1日第20 版)少时常被“呜——呜——”的江轮鸣笛声所吸引,期盼有一天能见到真实的长江。
那年,从苏北一所商业学校毕业,在“去向”一栏里,我毫不迟疑地写下“沿江城市”。
如己所愿,我来到了临江设城的扬州仪征,并且这一住就是36年。
初来乍到,难免好奇。
登上城中心的鼓楼,浓郁梧桐、清幽城河、逼仄街巷,尽收眼底。
继而直奔江畔,到了泗源沟码头,只见南山如屏、洲渚似画,大轮穿梭、塔吊林立,工业装备、矿石建材等一字排开。
那时,整座城市都在为刚刚落户的国家大型项目仪征化纤基地而忙碌。
将近1.5万亩的郊野村落已全部拆迁;政府腾出条件最好的招待所,用作工程建设指挥部;地方最大的纺机厂暂缓分配青年工人婚房,优先安排全国各地的技术人员住宿……仪征是历史上的运河入江口岸和漕运、盐运枢纽。
当然,最博大的还是这座城的胸怀。
到了节假日,同事们常会热情邀请我这个外地人去他们家中做客。
山里腊味、圩上野蔬,摆满一桌。
印象最深的是紫菜薹炒咸肉。
这种菜只在腊月之后抽薹,又仅生长于沿江一带。
要吃上这道菜,时节和地域缺一不可。
仪征就是盛产如此美味的一片沃土。
不仅同事们对我相当友善,公司对我也关爱有加。
一天,公司办公室通知我,让我从大仓库的集体宿舍搬到公司大院的单人宿舍。
宿舍内,一桌一椅一床,配置虽简单,却很安静。
我知道,这是公司对一个年轻人的特别关照。
那时,当代诗人、作家忆明珠的居所恰巧与我一街之隔。
我冒昧拜访,平房老屋、墨香氤氲、花香弥散。
先生一一翻阅我捎来的诗文习作,给予我不少鼓励,又即兴书写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相赠,我把它别在了蚊帐中以自勉。
此后通宵达旦的苦读勤练中,我创作的不少诗文见诸报刊。
后来,因缘际会,我竟被市里调去从事新闻宣传工作。
看似偶然的个人际遇,却深深折射着一座城的开放与包容。
上世纪90年代后,仪征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
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
比如,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
说到底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
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
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
城壳篓旧事杜海龙我的乡亲我们的方城……千年古城厚哉方城辉煌伟大有她为荣--岩画、楚长城、七贤七雄,人民创造历史,我力你力为她繁荣昌盛。
许旗城壳篓旧事(之一)杜海龙方城,因禹治水设立驿站“禹王台”而定位,因楚国长城之源头险关而得名。
在历经风云洗礼,创造繁荣,使这座历史古城时时爆射着厚重文明的光芒!荣光与梦想,文明与创造,伟大的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华夏之颂歌。
神农氏老栗山下辛勤耕耘的足迹,楚国长城的雄关漫道,大缯国创造征服九洲的丝织缎绢,刘皇姐诵经磬声,北魏司徒韩暨冶铁高炉白云庵仙姑撒甘霖……所有这些念说着她的伟大与杰灵!正是由于她的伟大,成就了以陈胜为代表的七雄,以张释之为代表的七贤,一步一故事,一地一首歌的千年传唱。
七雄七贤增辉方城,四大坐标守望方城。
以东门石境城为代表的崇善,曰:向上、进取、团结、文明;以西吊桥为城门的德胜,曰:勇往、奋发,厚德、幸福;以南门丙丁为寓意的广安,曰:繁荣、兴旺、和谐、太平;以北门河口为坐标的迎恩,曰:造福、思源、致远、孝娣。
古城虽小,但天天在书写着有情有理回味无穷的故事。
地层好比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一部书,地层上的岩石、化石就似史册中的文字。
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为了便于理解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们不妨把地球比作一个46岁的人,地球上的生物是在它11岁时出生,40岁的时候,生命迅猛发展,42岁时大地披上绿装,7个月前,出现了高等的哺乳动物,人类的出现不过是10天前的事,也就是实际的300万年前,而“北京人”的诞生是昨天的事,人类开发经营农业,过定居生活仅仅在1小时前,而大工业的产生不过是1分钟前。
在流逝的时间,已经和即将产生的历史,让我们觉得浩瀚和渺小,渐渐忘了自己。
方城大禹治水的印迹---舜王庙与岩画之乡的考证,让我想到大禹从黄河河伯手里接过的青石头,上面弯弯曲曲的线条、花纹,原来就是一幅治水图,从那以后,禹有了全盘治水工程的参考,从而治服了水患,这段历史在西安碑林,保存有1000多年前宋代石刻的《华夷图》和《禹迹图》。
简 报
2012---2013学年(下)
第二期
开学第一周我校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3月1日,我校操场上人头攒动,从这一天开始,我校学生开
始陆续返校报到,老师们认真检查寒假作业,小学正式迎来了新的一
学期。除了出麻疹的学生11号到校,目前,到校学生共计544人。
3月4日是我校正式行课的第一天,教导处分别对全校各班级的
行课情况进行了巡查。教师到课率达100%,大部分教室干净整洁,
网课班教学设备、卫星网络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比
较好。
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校园生活,学校结合长假后返校学生情绪不
稳,纪律容易涣散的情况,在开学第一周特别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
育管理,严格要求各班班主任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保证学校教育
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开学第一周,校领导带领行政人员对各班级行课教师到岗及授课
情况、学生到课、教材到位、校园卫生、安全隐患排查等基本情况进
行了多次检查。
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校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有了一
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