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79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周:绪论平时测试题
1、下列哪项属于“症状”:
A.心烦失眠
B舌红苔黄
C.脉细无力
D.喉中痰鸣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A.面色苍白
B.头晕而重
C.恶心欲吐
D.神疲乏力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3下列哪项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A.辨证
B.诊病
C.诊法
D.诊断
正确答案:C
4(多选)中医诊断学的三个基本原理是
A.以常衡变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见微知著
正确答案:A、B、D
5判断症状和体征可简称为“症”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5判断凉茶能象茶那样经常去喝。
A.对
B.错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6、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阴阳对立统一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消长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A、B、C、D
7、按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有:
A.实则泻其子
B.虚则补其母
C.抑强
D.扶弱
正确答案:A、B
8、下列哪些治疗方法是属于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的体现: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培土生金
D.佐金平木
的病变。
A对
B错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5、津液不足,不能滋润濡养,就会表现出口干、咽干、鼻干、唇干、眼干、小便少而黄、大便干的干燥症状。
A.对
B.气虚发热
C.湿热证
D.阴虚发热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中医诊断学绪论绪论一、中诊发展简史1、《阴阳脉死候》最早的诊断专书。
2、《五十二病方》展现出辨证论治的雏形。
3、《黄帝内经》论述了四诊与整体观,为中医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4、《难经》特别重视脉诊,提出“独取寸口”的诊脉法,简化了诊脉的程序。
5、西汉名医淳于意创立“诊籍”。
6、《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辨证论治的创始人。
创立辨证论治体系。
7、《中藏经》华佗,论脏腑寒热虚实生死顺逆之法。
8、王叔和《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9、葛洪《肘后备急方》天花、麻风、黄疸10、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11、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2、刘完素重视辨识病机,李杲重视四诊参合,朱震亨主张从外知内,张从正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
13、李时珍《濒湖脉学》《查病指南》施发14、《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四诊抉微》林之瀚《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15、明清时期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载于《寓意草》16、明清时期最完整的病历格式由喻嘉言提出17、我国第一部病案专著《伤寒十九论》18、我国第一部论舌专著《金镜录》二、中诊内容1、诊法是中医诊断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收集病情资料症状:患者对痛苦或不适的自我感受,如头痛耳鸣胸闷腹胀。
体征:医生运用四诊手段获得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鸣、大便腥臭、舌苔黄、脉浮数。
症状和体征统称“症状”或“症”,也叫做病状,病形,病候。
2、诊病对疾病作出判断。
疾病: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与自然、社会的协调统一遭到破坏的异常状态。
病名:对该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总结与抽象。
3、辨证证:对疾病过程中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病理性概括。
是指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状态和疾病当前本质的结论。
证的形成是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作用的结果。
证包括证名、证候、证型、证素等概念。
证名: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因、病势本质,概括成一个诊断名称。
中医诊断学绪论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辩证,辨病,病历书写。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黑箱理论)、见微知著(生物全息理论)、以常衡(达)
变。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5.整体审察:指诊断疾病时,应重视患者整体的病理联系以及外界环境等对人体病变的影
响。
6.整体审察原理:人是有机整体,人体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病证的产生体现整
体的失调。
7.四诊合参:指医生临证时必须综合运用四诊,并将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8.辩证: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疾病当前阶
段的病理本质,作出证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中诊具有整体、动态、个体化特色。
)
9.症(即四诊资料/病情资料)分析判断证(中医诊疗是针对证治的)
10.体征:由望闻切三诊得出的(直接、客观)
症状:由问诊得出的(间接、主观)
11.证:对疾病发展当前阶段病因、病势、病位、正邪关系等的概括,是当前阶段疾病的本
质反应。
(是主要矛盾,有利于针对当前阶段提供高效治疗)
12.病: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人体正邪斗争的全过程。
(是基本矛盾,有利于对疾病发展有整
体认识)
13.证与病之间的关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证是疾病本质,病是疾病全过程,只有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即病证结合)才能抓住疾病本质。
14.
四小经典:《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雷公药性赋》《汤头歌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A.《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脉经》正确答案:B解析:《难经》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是一种神圣工巧的技能,并特别重视脉诊,其所提出的独取寸口诊脉法,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知识模块:绪论2.下列属“体征”的是A.耳鸣B.头痛C.舌苔黄D.腹胀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3.《脉经》共记载了多少种脉象A.27B.26C.28D.24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4.住院病案的“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是A.24小时完成B.出院前完成C.即时完成D.12小时完成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5.记载患者诊疗的文献,1953年卫生部统一定名为A.诊籍B.脉案C.医案D.病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6.中医病案书写的格式和要求。
应依据A.《中医病案规范(试行)》B.1984年版《中医诊断学》C.《中医病案书写通则》D.1984年版《中医内科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7.我国第一部病案专著是A.《诸病源候论》B.《千金要方》C.《伤寒论》D.《肘后备急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8.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是A.《伤寒金镜录》B.《伤寒观舌心法》C.《舌胎统志》D.《辨舌指南》正确答案:A解析:继元代杜清碧增补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之后,明代申斗垣集过去医家之大成,著《伤寒观舌心法》,把《伤寒金镜录》中的36种舌象扩大为137种。
清代张登将《伤寒观舌心法》中的137种舌象缩减为120种。
据舌辨证,以治伤寒。
傅松元著《舌胎统志》,将舌苔的适用范围扩充至杂病。
在分类上一改过去舌苔、舌质不分,仅以舌苔颜色分门之旧俗,而以舌色分门,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等八类。
近世曹炳章著《辨舌指南》,书中集历代医家关于舌诊之论述及近世中西医对辨舌察病的研究和见解于一炉,共列彩图百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