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胰腺癌临床指南简介NCCN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4
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胰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胰腺癌(ICD-10 编码:C25.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NCCN胰腺癌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胰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湿热蕴结证热毒壅盛证湿阻中焦证阴虚内热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胰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符合胰腺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胰腺癌的患者;2.不适合手术,放化疗失败或拒绝放化疗的患者;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淀粉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3)心电图;(4)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CA724等;(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6)胰腺原发病灶或转移灶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
2.可选择的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PET-CT、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疗(1)湿热蕴结证:清热化湿。
(2)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
(3)湿阻中焦证:燥湿健脾。
(4)阴虚内热证:养阴保津。
(5)气血亏虚证:益气补血。
(6)对症用药加减。
(7)辨病用药。
2.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3.辨证选择静脉中药注射液。
4.外治法。
5.针灸治疗。
6.热疗。
7.中药介入/灌注。
8.其他疗法。
9.内科基础治疗。
10.护理:基础护理结合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1.腹痛、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主要症状缓解;2.病情稳定;3.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定期门诊。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更新解读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复杂,治疗方案也日益多样化,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合理的治疗规划对患者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NCCN发布了最新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最新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南。
二、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
1.临床实践指南的结构
(1)介绍:介绍该指南的发布背景及其使用方法;
(2)疾病:详细介绍肺癌的诊断及分期;
(3)一般管理:讨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
(4)经典治疗:介绍肺癌手术和放疗治疗;
(5)免疫治疗:介绍经典及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6)血液净化:提供血液净化作为辅助治疗;
(7)癌症诊断和治疗材料:介绍诊断和治疗用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措施;
2.指南的新增特性
本次更新共添加了8个新特性:
(1)雷射治疗的建议;
(2)肺癌小细胞肿瘤的治疗建议;
(3)肺癌转移性腹膜炎的治疗建议;。
NCCN成人癌痛指南更新汇总简介癌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癌痛也是癌症患者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的不断进步,癌痛治疗也在不断更新。
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NCCN定期发布《成人癌痛指南》的更新内容,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癌痛的治疗情况。
本文为NCCN成人癌痛指南的更新汇总,旨在为读者提供最新的指南内容。
2019年更新内容首次评估和治疗NCCN建议所有癌症患者进行癌症相关的疼痛和症状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用于制订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NCCN指南建议采用类比评分工具(例如0-10分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
镇痛药物治疗NCCN指南建议医生在治疗癌痛时应该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NCCN推荐以下药物用于癌痛治疗:•非处方药物:包括吲哚美辛、扑热息痛、芬太尼贴片等。
•处方药物:包括可待因、吗啡、羟考酮等。
•辅助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癫痫药等。
放射治疗NCCN指南建议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的疼痛,可以尝试采用放射治疗。
对于有创治疗(如放疗治疗),建议采用常规放疗方式,而不是常规放疗加速和常规放疗增强方式。
对于没有创伤性或轻微创伤性的治疗,建议采用特定的肿瘤学方法(例如放射性核素)。
内镜介入治疗NCCN指南建议对于颈肩背痛或其他不明原因的症状进行内镜检查。
对于可以通过小型内镜治疗的病例,建议采用内镜介入治疗。
NCCN的成人癌痛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南内容,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提高癌痛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对NCCN成人癌痛指南2019年更新内容进行了汇总,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帮助。
2024NCCN卵巢癌指南简版2024年NCCN(全球领先的癌症治疗指南组织)卵巢癌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指导,用于评估和治疗卵巢癌患者的文献综述。
以下是该指南的简要概述: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在晚期被检查出。
治疗方法的选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分期、年龄、健康状况和治疗目标等。
手术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标是彻底摘除卵巢癌组织。
手术范围可以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淋巴结和腹膜等的切除。
手术后,根据病理学结果和分期,可能需要行姑息性手术以减轻症状或化疗前期手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对于早期卵巢癌患者,即分期为Ⅰ和Ⅱ的患者,手术后可选择接受化疗。
博盾说治疗是首选的化疗方案,可以采用单药或联合化疗。
在选择化疗前,应评估患者患病再发的风险,以及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即分期为Ⅲ和Ⅳ的患者,手术通常无法完全切除,需辅以化疗。
化疗方案可以采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联合使用,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超过30%的患者在化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效果。
在选择化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类型和铂类敏感性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药物(如顺铂和卡铂)以及其他多种药物(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通过联合应用多个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对于复发卵巢癌患者,即之前经过手术和化疗后瘤体得到控制的患者,再次发作的治疗方法较为复杂。
可能需要进行再次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放射治疗等,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在卵巢癌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括对副作用进行积极管理,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来监测治疗效果。
总之,2024年NCCN卵巢癌指南提供了针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指导。
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期和病理学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是由美国21家顶尖肿瘤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
自2006年第一版中国版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面世至今,NCCN指南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肿瘤科医生研读并参考其中的诊疗规范。
与2009版指南相比,2010版NCCN大肠癌指南在总体诊疗原则上并未出现大的变动,但仍有许多细节问题值得广大医生重视。
细节决定成败,了解并掌握这些细节有助于缩小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解读1:诊断和病理诊断规范性术前诊断及分期NCCN指南推荐术前全大肠纤维肠镜检查进行分期,若患者暂时不能接受该检查,要求于术后3个月内行肠镜检查。
腹部、胸部、盆腔CT检测代替传统的X线检查和超声波检查,以便发现更多的转移病灶。
在直肠癌诊断方面,推荐超声内镜检查和MRI分期。
虽然PET检查在发现可切除转移方面存在优势,但是NCCN指南仅推荐用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而并未推荐用于直肠癌。
大肠癌定位诊断NCCN指南推荐钡剂灌肠检查,模拟CT、MRI肠镜检查和BU、CT、MRI检查。
客观而言,钡剂灌肠检查对大肠癌的定位诊断最优。
模拟CT、MRI肠镜检查的定位诊断效果也非常好,但并非所有医院均可开展。
当肿瘤直径较大时,BU、CT的诊断较明确;若肿瘤直径较小,则BU、CT的结果并不可靠,此时可选用大肠镜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经验提示,这种情况下采用肠镜检查+钛夹X线定位的方法非常有效。
大肠癌定性检查术前病理了解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的基底和切缘等情况均是大肠癌定性检查的主要项目。
但美国NCCN指南并未要求检查血管、淋巴管侵犯的情况,而且也未要求检查神经侵犯的情况。
在今年中国版NCCN指南的修订会议上,中国专家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些情况均应列入定性检查之列,但美国专家谈到其病理科医生对此存在争议。
此外,局部切除与否要求行全肿瘤的病理检查来确定。
对可保肛的直肠癌,定性检查并非必须;对不可保肛的直肠癌,则必须进行定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直肠癌局部切除应予全标本切除检查。
NCCN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NCCN 指南)®)软组织肉瘤版本2.2020—2020年5月28日继续工作基本信息:•在开始治疗前,强烈建议由具有肉瘤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价和管理a•H&P•原发性肿瘤的充分成像b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所有病变特殊考虑胃肠道间质瘤(GIST)硬纤维瘤(侵袭性纤维瘤病)参见(GIST-1)见DESM-1合理的恶性几率仅适用于h参见NCCN•仔细计划的针芯[首选]或切除活检后充分成像(参见SARC-D)c►将活检标本沿未来的切除轴放置,分离最小,组织学尤文肉瘤指南骨癌小心止血►活检应确定分级和组织学亚型d►适当时,使用辅助诊断方法e•胸部影像b在特定情况下使用:f•根据指征进行额外成像;见成像原理(SARC-A)•下列疾病与肉瘤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增加相关:►个人/家族史提示Li-Fraumeni综合征应考虑做进一步的遗传学评估。
见NCCN遗传/家族性高风险指南评估: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应考虑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或Lynch综合征)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参见NCCN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指南:四肢/体壁、头部/颈部其他软组织肉瘤i横纹肌肉瘤(RMS)I期可切除的II、III期功能结局可接受的疾病II、III期可切除疾病有不良功能结局或不可切除的原发疾病参见RMS-1参见主要部分(EXTSARC-2)参见主要部分(EXTSARC-3)参见主要部分(EXTSARC-4)结直肠►神经纤维瘤病患者g1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IV期同步疾病参见主要部分(EXTSARC-5)同时发生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s)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
复发性疾病参见主要部分(EXTSARC-6)主要目的治疗随访IA 期j /IB 期j (低级)广泛手术切除k,l肿瘤边缘未能获得肿瘤样本•康复评定(见严重程度亚组c-第2天,共2天)•2-3年,每3-6个月进行一次H&P ,然后每年一次•考虑胸部成像b•考虑获得术后基线MRI •主要部位成像b 基于以下估计风险如果复发,参见复发疾病(EXTSARC-6)►对于R2局部复发p,q前重新成像b1B 期肿瘤)b 见成像原理(SARC-A).j 见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第8版(ST-2和ST-3).k 见手术原理(SARC-D).l 对于非典型脂肪瘤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ALT/WDLS)患者,应量身定制切除手术,以尽量减少手术发病率。
胰腺癌相关疼痛的诊疗现状疼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2019年发布的一项历时2.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93%的胰腺癌患者发生了胰腺癌相关疼痛,其中83%出现中至重度疼痛[1]。
有研究表明,肿瘤位于胰体尾、确诊前即出现腹痛的胰腺癌患者受疼痛的困扰更多[2]。
除疼痛外,胰腺癌的其他伴发症状,如疲劳、消瘦等,发病率高[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限制患者积极治疗的意愿,却未得到充分重视。
超过50%的患者镇痛治疗不足,尤其是高龄及确诊30 d以内的新发患者[4]。
有效的疼痛管理可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胰腺癌相关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胰腺癌相关疼痛管理多凭借医师经验。
本文就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临床镇痛实践提供参考。
1胰腺癌相关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胰腺癌相关疼痛复杂多样,可能来源于不同机制。
临床医师尤其是疼痛专科医师在诊治时需仔细进行问诊、查体、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可将胰腺癌相关疼痛分为内脏源性疼痛、躯体源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脏源性疼痛多表现为腹部胀痛或钝痛,并可能向腰背部放射,其病因可能来源于肿瘤导致的胰胆管阻塞,从而使导管内和间质压力升高以及胰腺分泌酶缺乏,进而引发疼痛,还可能与血管受累、腹水、肠梗阻及内脏(如肝、肺等)转移相关。
躯体源性疼痛多表现为浅表组织、肌肉骨骼的伤害性疼痛及炎性疼痛,其来源包括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相关组织损伤、躯体转移(如腹膜、周围骨骼、肌肉软组织等)、牵涉痛、肌筋膜疼痛等。
其中,肌筋膜疼痛以骨骼肌中存在活跃的触发点为特征,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可达20%,可能由患者长期强迫性体位导致的肌肉劳损、手术等机械损伤、代谢紊乱、情绪压力等引起。
牵涉痛的定义与临床诊断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其是由“潜在”而非“活跃”的触发点引起。
需要强调的是,胰腺癌细胞具有神经侵袭性,肿瘤细胞的神经周围浸润、炎性刺激、神经转移均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累及胰腺内外神经丛,尤以腹腔神经丛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