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基层税收执法中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关于基层税收执法中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关于基层税收执法中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关于基层税收执法中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税收执法风险,指的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当前,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强化税源控管,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形式

(一)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已尽力而未尽责或因工作疏忽、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因素无意中给纳税人造成伤害与损失以及税收执法人员廉政防范意识不强而渎职失职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管理风险。如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减免税划分不准确、定税程序不严格、欠税公告不及时、税率执行有错误、行政许可擅自扩大范围等。二是税收检查(含纳税评估、巡管巡查、税务稽查、税务审计(外资企业)等)风险。

(二)不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事其责所造成的执法偏差的不作为风险。此类风险主要体现在基层税务分局,如对新生专业市场,当地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吸引投资,培养人气,而制定了一些与税法相悖的扶持优惠减免税费的政策条文,其实税务执法者明白清楚其与国家税法不相符,而由于当地政府有意识地要求执法部门不介入管理,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出于当地政府的任务压力而“视而不见”地无条件遵从;再如欠税清理,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某一类企业,政府则要求绥清或不清,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无意中给税收执法者增加了“不作为”风险。

(三)税收法制体系不完善的风险。存在着地方规章制度与税法相抵触的执行政策风险。一是税务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未严格程序、多不规范。如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些地方往往会结合所谓的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无意中增加了“弹性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当地政府为了从本地区小团体利益出发,而巧立名目制定了与税收法律法规相违背相抵触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又称土政策),而导致税务执法人员“不作为”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三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真正意义上已立法的只有三部,其余皆为法规条例及规范性文件。

(四)税收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风险。执法者本身素质与新时期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个别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把握政策不牢,运用法规条文不准确,廉政防范不强而渎职失职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会计及管理人员甚至大多数为学士、硕士,博士,可称之为精英阶层。就个私企业或个体创业者中高学历精英者也不乏其人,而他们则一般处于被执法者的客体状态,其对世事的洞察力、对法治社会的热烈追寻及对法的了解与掌握并不亚于当今的执法者主体。如果在这样的被执法者群体面前,我们的执法者却因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及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被执法者的素质的话,我们的执法效果就会产生明显的负效应,执法风险就不可能也无法避免。

二、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意识不强。基层部分税务人员没有足够的执法风险意识,在执法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大量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断修订更新;基层人员业务不精通、不熟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处理事务的能力较差。

(三)执法权力制约机制有待完善。征、管、查相对独立,权力相对集中到部门,同时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法律法规赋予了税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一旦税务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就可能导致风险。

(四)执法监督有待加强。目前的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特别是税收执法各岗位之间以及执法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制约。

(五)税收执法环境尚待优化。目前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还有待提高,有利于税收执法的外部大环境还需优化。同时一些税收政策变化频繁,税务执法人员难以迅速掌握,税收管理也难以及时跟进到位。

(六)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基层一些纳税人虽然依法纳税意识不够强,但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却明显提高,无形中增加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

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执法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对风险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不到位,其实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客观地讲,目前基层执法人员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知道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是违法行为。但是对于一些行政不作为、执法过错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风险认识不足。一些税务干部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由于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虽然主观恶性不大,但仍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必须对执法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学习《刑法》知识、交流执法经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及时通报案例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税收执法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高税务干部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一个提高执法能力与激励学习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税务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把学习的目的定格在提高执法能力,规避执法风险上。定期组织税收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培训,加强税收执法人员对新法规新问题的把握和应对能力,使税务人员能够积极应对经济事项和税收政策的变化。

(三)严格控制税收执法权限。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处罚、复议分离和制约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的行使界限,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建立征管查互动机制,在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信息共享,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及时进行查处”的高速运转机制。

(四)严格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对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明确税收管理每一环节的方法、步骤、时限等,并严格要求,确保落实。同时着重加强“关键点”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五)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内部监督,落实监督责任,突出对税收执法工作中风险高发环节的专项监督,建立各部门、岗位和个人之间的权力分配和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外部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认真对待来信来访。三是完善事前防范机制。定期对执法行为及重点环节进行审查,提前发现隐患问题,及时进行弥补和修正。四是实行税收执法人员的定期交流制度,避免久任一职或久居一地而产生的风险。

(六)优化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与公、检、法机关召开协调会,与财政、工商、审计、发改委、银行、电力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进一步健全群众协税护税组织体系,在集贸市场、村、街道等建立群众协税护税组织,并落实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普遍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作者单位:淮阳县国税局霍黎明高尚华简强

税收执法风险,指的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当前,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强化税源控管,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是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形式

(一)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已尽力而未尽责或因工作疏忽、业务技能综合素质等因素无意中给纳税人造成伤害与损失以及税收执法人员廉政防范意识不强而渎职失职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管理风险。如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减免税划分不准确、定税程序不严格、欠税公告不及时、税率执行有错误、行政许可擅自扩大范围等。二是税收检查(含纳税评估、巡管巡查、税务稽查、税务审计(外资企业)等)风险。

(二)不作为类风险。是指税务执法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事其责所造成的执法偏差的不作为风险。此类风险主要体现在基层税务分局,如对新生专业市场,当地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吸引投资,培养人气,而制定了一些与税法相悖的扶持优惠减免税费的政策条文,其实税务执法者明白清楚其与国家税法不相符,而由于当地政府有意识地要求执法部门不介入管理,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出于当地政府的任务压力而“视而不见”地无条件遵从;再如欠税清理,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某一类企业,政府则要求绥清或不清,税务执法人员也只好“听之任之”。诸如此类,无意中给税收执法者增加了“不作为”风险。

(三)税收法制体系不完善的风险。存在着地方规章制度与税法相抵触的执行政策风险。一是税务机关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未严格程序、多不规范。如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些地方往往会结合所谓的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无意中增加了“弹性执法”的随意性。二是当地政府为了从本地区小团体利益出发,而巧立名目制定了与税收法律法规相违背相抵触的地方性规范性文件(又称土政策),而导致税务执法人员“不作为”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三是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真正意义上已立法的只有三部,其余皆为法规条例及规范性文件。

(四)税收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风险。执法者本身素质与新时期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是个别税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把握政策不牢,运用法规条文不准确,廉政防范不强而渎职失职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从而面临的行政或刑事处罚等风险。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会计及管理人员甚至大多数为学士、硕士,博士,可称之为精英阶层。就个私企业或个体创业者中高学历精英者也不乏其人,而他们则一般处于被执法者的客体状态,其对世事的洞察力、对法治社会的热烈追寻及对法的了解与掌握并不亚于当今的执法者主体。如果在这样的被执法者群体面前,我们的执法者却因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及知识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或者说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被执法者的素质的话,我们的执法效果就会产生明显的负效应,执法风险就不可能也无法避免。

二、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税务人员执法风险意识不强。基层部分税务人员没有足够的执法风险意识,在执法工作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执法思路不清晰,造成执法漏洞和过错。

(二)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人员业务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大量税收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断修订更新;基层人员业务不精通、不熟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处理事务的能力较差。

(三)执法权力制约机制有待完善。征、管、查相对独立,权力相对集中到部门,同时部分岗位权力过于集中,法律法规赋予了税务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一旦税务人员未严格履行职责,就可能导致风险。

(四)执法监督有待加强。目前的执法监督体制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较为薄弱,特别是税收执法各岗位之间以及执法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制约。

(五)税收执法环境尚待优化。目前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还有待提高,有利于税收执法的外部大环境还需优化。同时一些税收政策变化频繁,税务执法人员难以迅速掌握,税收管理也难以及时跟进到位。

(六)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基层一些纳税人虽然依法纳税意识不够强,但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意识却明显提高,无形中增加了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

三、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执法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对风险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不到位,其实是最大的风险所在。客观地讲,目前基层执法人员都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知道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是违法行为。但是对于一些行政不作为、执法过错或工作不到位引发的风险认识不足。一些税务干部日常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由于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职责,虽然主观恶性不大,但仍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教训是深刻的。因此,必须对执法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学习《刑法》知识、交流执法经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及时通报案例等方式,进一步强化税收执法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高税务干部执法能力和水平。建立一个提高执法能力与激励学习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税务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把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以

致用。把学习的目的定格在提高执法能力,规避执法风险上。定期组织税收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培训,加强税收执法人员对新法规新问题的把握和应对能力,使税务人员能够积极应对经济事项和税收政策的变化。

(三)严格控制税收执法权限。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处罚、复议分离和制约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税收执法权的行使界限,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建立征管查互动机制,在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依托网络信息共享,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及时沟通信息,及时进行查处”的高速运转机制。

(四)严格规范税收执法程序。对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明确税收管理每一环节的方法、步骤、时限等,并严格要求,确保落实。同时着重加强“关键点”控制,做到有的放矢,将执法风险控制到最低。

(五)健全税收执法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内部监督,落实监督责任,突出对税收执法工作中风险高发环节的专项监督,建立各部门、岗位和个人之间的权力分配和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二是加强外部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畅通社会监督举报渠道,认真对待来信来访。三是完善事前防范机制。定期对执法行为及重点环节进行审查,提前发现隐患问题,及时进行弥补和修正。四是实行税收执法人员的定期交流制度,避免久任一职或久居一地而产生的风险。

(六)优化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的沟通协作,定期与公、检、法机关召开协调会,与财政、工商、审计、发改委、银行、电力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进一步健全群众协税护税组织体系,在集贸市场、村、街道等建立群众协税护税组织,并落实举报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办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诚信纳税的宣传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普遍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

关于基层税收执法中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

赤峰市地税局于学才

税务部门做为国家的重要行政执法机关,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国家赋予了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一定的征税权力,如依法行使税款征收、税务稽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重大权力,但权力、责任及其承担的风险是对等的,权力点就是风险点。特别是随着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不断加快,纳税人维权意识、行政监察以及司法监督力度的日益增强,对税务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税收执法风险问题逐步显现出

来。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减少税务人员的执法压力,保证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税收制度的正确施行,促进税收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历对税收执法风险点在各征管环节的种类及表现形式、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税收执法风险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点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税收执法风险,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可能给税务执法主体和税务执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的各种因素。税收执法涵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执法人员面向管理相对人履行征税职能的各项行为,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纳税评估,从贯彻税政到税务检查,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诉讼等,在这些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点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风险既有税收政策上的,又有个人素质上的,既关系到内部管理,又涉及外部环境。依照税收征管流程可分为税收管理环节风险、税款征收环节风险、税务检查环节风险以及税务行政复议诉讼环节的风险,依照应当承担的行政和法律后果的情形,具体又分为行政责任风险,刑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诉讼风险。

(一)税收管理方面的风险点:

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以及涉税审批等。

1、税务登记环节的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停业复业环节、注销登记环节和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环节。停业复业环节风险点主要表现为:部分纳税人申请虚假停业,税收管理员未进行实地核查即核准从而造成偷逃税款而应承担的责任;纳税人申请停业税务机关未按规定结清税款、滞纳金、罚款或未按规定收存其登记证件或发票造成税款流失而应承担的责任。注销登记环节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纳税人申请办理注销时,税务人员未按要求清算税款、滞纳金、罚款或未按规定收缴其登记证件或发票造成税款流失而应承担的责任。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环节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为纳税人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时手续不全,或后续管理跟不上,《外管证》到期不能及时跟踪清算税款,导致所得税征管情况不明而应承担的责任,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和房地产开发行业,特别是一些挂靠项目。

2、发票管理环节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在发售发票时由于对纳税人提供的手续审核不严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代开发票时对纳

税人提供的相关资料审核不严而造成的虚假代开特别是造成虚假代开货运发票以及代开发票时漏征税种而应承担的责任;对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把关不严或税务机关认定的开票限额与运力不符等造成虚假开具发票没有跟踪管理而应承担的责任。

3、涉税审批环节风险点主要表现在对纳税人申请的减免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和税前扣除及弥补亏损等审批备案类项目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或违规越权审批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

(二)税款征收方面的风险点

税款征收方面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税务人员对逾期未申报的纳税人不采取法定的催报催缴程序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违反规定提前征收或延缓征收税款,或未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管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存在积压、挪用、转引税款行为而应承担的责任;对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征收税款的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未按照规定的程序核定应纳税额,或核定的应纳税额与实际应征税额明显偏低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对纳税人欠缴的税款未按规定进行催缴,或未按规定采取相应的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

(三)税务检查方面的风险点

税务检查方面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在程序方面主要是税务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未按法定程序进行检查,如未出示检查证或未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未按规定履行被检查人陈述、申辩告知义务,或收集的证据来源不合法、手段不合法以及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等而应承担的责任;在检查实施和法律适用方面主要是对违法行为定性错误、事实认证错误或错误理解法律条文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对下达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的各项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未按规定组织入库从而造成税收流失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涉税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未按规定进行移交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税务行政复议方面的风险点

税务行政复议环节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程序方面和审理认定方面。如复议机关办理复议案件,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及时限办理;审理复议案件时对行为事实认定错误或对相关法律适用理解错误造成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发生税收执法风险的责任

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税务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执法行为,未履行法定职责,发生上述执法风险,致使国家税收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诉讼责任。

(一)行政责任。如果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较轻,尚未触及刑罚,但会受到系统内部党、政纪处分,从而影响个人的政治前途。

(二)刑事责任。如果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严重,触及刑罚,则要承担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行使行政行为,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或纳税人的利益遭受损失。二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徇

私舞弊不征少征应纳税款,为他人谋利益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三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四是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

(三)税务行政诉讼责任。税务机关或执法人员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而引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被撤消、行政诉讼败诉,情况严重的还要承担行政赔偿后果。

三、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税收法律法规、税务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以及外部执法环境等原因。

(一)税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方面的因素

税收法律法规方面产生的风险主要是指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或税收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相对滞后,与征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脱节。在遇到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为了便于操作和征管,各级税务机通过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税收法律法规进行补充或明确,可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太低,一但发生行政诉讼案件,很难被司法机关支持。如现行房产税规定房产税以产权所有人为纳税人,对出租行为中的承租人没有规定任何义务,但在实际征管中,临衔商厅等多数私有房屋产权所有人都不是实际经营人,都是出租行为,有的产权所有人不在本地,有的在出租时威逼承租人“如果提供出租人信息就增加租金”,致使查找私有房屋出租人相当困难,导致私人房屋出租行为房产税处于难征难管的尴尬局面,为了加强对出租行为房产税的管理,内蒙古自治区地税局于2003年以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印发了《个人房屋租赁地方税征收管理办法》,规定“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由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承租人为扣缴义务人,并在向房屋产权人支付租金时代扣代缴相关地方税费”,可以说这项措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将承租人规定为代扣代缴义务人属委托代征行为,在具体工作中如果承租人不配合,很容易引起税务纠纷。

(二)税收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方面的因素

税务执法人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执法风险的大小。政治素质方面表现在部分执法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麻痹大意,漠视执法风险的存在,违反政策甚至触犯刑律却浑然不知;还有的税务执法人员不严于律己,为税不廉以权谋私,还存有侥幸心理,为了一己私利,滥用职权而导致执法风险的存在。业务素质方面表现在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税收政策掌握的不够准确,执法程序不清,对新的税收政策法规不加强学习,工作中吃老本,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

和征管方式,凭经验和习惯进行执法,造成误解、曲解税收法律法规的现象,使执法出现偏差造成税收流失而导致税收执法风险的出现。

(三)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因素

税收执法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执法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表现形式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府本身政绩的需要或本级政府可用财力的需要,为了达到一定的收入指标或将收入指标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预税务机关提前征收、虚收或延压税收收入或改变税收入库级次而给税务机关带来的风险;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一些与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相冲突的税收优惠土政策,这些优惠土政策往往使税务机关左右两难,一旦出现问题税务机关要承担相应责任而产生的执法风险。二是来自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博弈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日新月异,纳税对象、税源税基、税收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纳税人为了获取最高利益,其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税务机关很难获取纳税人实际的生产经营信息,从而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也增大了税收执法风险。

四、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对策

防范税务执法风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既要从税收法律、法规及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完善上解决,也要注重结合税收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税务管理内控机制以及改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

(一)加强税收立法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从源头上消除执法风险

税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是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基础,因此,建议国家应加快税收立法步伐,一要尽快出台税收基本法,明确规定税收基本法律问题,同时针对一此新兴经济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原有税收法

律法规不完善和不易实际操作的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使税务机关做到有法可依,如可对出租房屋行为的房产税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承租人为法定扣缴义务人。二要严格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管理,认真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消除内外部涉税违规文件对税收秩序的干扰,从源头上排除税收执法风险。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收执法风险问题归根到底是税收执法的质量问题,而决定税收执法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税收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税收执法队伍的素质应抓好以下两方面:第一,加强税收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执法道德水平,切实增强其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杜绝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的发生,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第二,加强执法业务知识培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在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与税收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的税收执法水平,以防范和降低税收执法风险。赤峰市地方税务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从2010年12月份开始,在全系统认真开展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教育培训活动和“执法执纪、税风税貌”检查活动,并以信息化为依托创新培训方式率先在全系统开通“税务网校”,开辟了“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专题模块,并定期完善更新内容,以方便全系统执法人员随时学习充电。

(三)加强税务内部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税务内部管理是防范和化解执法风险的重要手段,一要规范岗位职责,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以税收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权责统一为重点,全面规范和优化组织结构和征管流程,科学划分职能,明晰岗位职责,使各个岗位、各

个环节间相互衔接、互相制衡,达到用制度、流程规范基层执法行为的目的,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同时要充分发挥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功效,建立起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对存在执法过错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追究,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二是加强岗位风险防范控制。要积极开展对执法岗位风险的排查和防控工作,对税收执法权运行的重点环节存在的执法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明示岗位风险,实现对岗位风险的系统性防范。三要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和重要涉税事项集体审理制度,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理税务案件,实行重大涉税事项集体决策审理制度,对超过一定额度的审批事宜,实行集体审批,民主决策,用集体审理的力量为基层执法行为加装一道“安全阀”,化解、分散和降低执法风险。

(四)加强部门沟通,优化税收执法外部环境

各级地方党政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税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工作中,各级税务机关要积极主动向各级政府汇报工作和宣传税收政策法规,应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理解及支持,以杜绝或减少行政干预执法行为的发生。当地方党委、政府的行政命令与税收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应耐心做好解释、宣传和协调工作,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共同维护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以化解可能出现的执法风险。

市地方税务局印发《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手册》

近期,南京市地方税务局组织编写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手册》,并印发至各基层单位指导税务人员税收执法工作。这是南京市地税局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规范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南京市局始终坚持依法治税,积极开展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打造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体系。今年以来,该局组织编写《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手册》,总结归纳税收执法工作各个环节,广泛采集税收执法实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为基层税务人员基本操作指南和行为规范。该《手册》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主体突出,具在较强的指导性。以税务执法人员作为风险防范的主体,指导和帮助广大税务人员加深对税收执法风险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弄清执法环节中的具体风险点。二是要点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手册》选取了执法实际中风险比较大的16个执法事项,对每一执法事项按照“执法依据、执法要点、风险提示、相关责任、教学案例、防范方法”六个方面来编写,共列举了16个执法事项中105个具体风险点。三是真实直观,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手册》列举了30个执法案例,其中很多是执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具有直观性和说服力。四是注重事前防范性。《手册》对各执法风险点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纪律责任以及执法过错责任作了详尽的说明,提出了执法风险的防范思路和防范技巧,使执法人员充分认识到执法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有针对性地做好事前防范。

浅谈税收执法风险点的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推进,行政执法部门的不作为、缓作为及滥作为已成为法纪监督和责任追究的重点,有关数字表明,自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税务系统税务涉税渎职犯罪共439起,其中滥用职权罪76起,玩忽职守罪255起,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79起,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25起、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4起,根据以上统计,玩忽职守罪占整个涉税渎职犯罪的58%。可见,如何加强和改进对国税干部行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切实加强“两权”监督,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尤为重要。笔者从事基层税收工作多年,下面就如何加强税务干部执法风险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税收执法风险概念及特征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具有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行使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未依照或未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因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

税收执法风险具有风险的潜在性、风险的责任性、作为和不作为等特征。因此,税收工作者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行使执法权利,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必须依法办事,尽职尽责。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执法风险。

二、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点

(一)税收管理风险

税收管理风险是指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由于执法主体在执行或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范围内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税收管理风险易发生环节有:

1.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环节;

2.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与管理;

3.对纳税人的管理与评估;

4.税款核定、征收环节;

5.税款抵扣、出口退税环节;

6.民政福利企业的退税;

7.保全、强制环节;

(二)行政诉讼风险

行政诉讼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主体因实施税收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产生税收行政争议而引起的税收行政复议撤销、税收行政诉讼败诉、税收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使税收执法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在诉讼中面临败诉风险。其主要表现有:

1.违背合法行政原则要求,税收执法程序违法、执法依据错误;

2.搜集的证据资料,纳税人未签名或盖章,应当告知纳税人的事项而未告知;

3.所搜集的证据来源手段不合法

4.税收行政处理和处罚不合理等问题。

(三)司法渎职风险

司法渎职风险税收执法行为过程中因主观过失、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职责,造成侵犯国家税款及财产重大损失而可能触犯法律的危险和后果,从而被追究行政执法责任,甚至面临被检察机关以涉嫌职务犯罪提出指控。税收行政执法人员渎职性犯罪归纳起来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勾结唆使偷逃税行为,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定,造成国家税收严重流失并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税收执法环境不佳

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形势发展及各种矛盾和利益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税收执法效率,加大了执法风险。

(二)税收执法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因级别越权、业务越权、管辖越权、职能越权、无委托执法等税收执法超越职权或侵犯行为,都加大了执法风险。另外,因对纳税人的参与权、知情权缺乏尊重,回避权未得到良好落实,既损害了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又影响了税收机关的诚信执法形象。

(三)税务人员执法水平不高

部分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不精、能力不强,在执法中经常出现程序不到位、制作文书不严谨、引用条文不正确、性质认定不准确等错误;还有些税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凭习惯、凭经验执法;更有一些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心存侥幸心理,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甚至有的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引起纳税人不满,引发不必要的纷争。这些都能增加执法风险。

(四)纳税人法制意识的提高

随着法制意识的增强,纳税人开始注意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通过各种税法普及渠道,随时查询税收政策,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

四、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税收执法风险意识

加强税收业务培训,使干部自觉主动学习钻研税收业务,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提高干部执法水平,为应对和防范风险打下基础;引导税务干部对于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知法、懂法,树立法制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克服执法行为中的侥幸和麻痹心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自己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强税收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廉政文化理念,提升税收干部的廉政修养和道德水平,切实做到执法为民、为税清廉,减少税收执法风险。北镇国税局在工作中,大力开展以“读书思廉”为主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并利用七一、八一等节日,带领干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和北镇市抗联遗址,到地方驻军开展军税共建活动,进而以积极向上的文化教育,引导税收干部增强法制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

(三)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税收执法程序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注意从重点环节、重点问题和重点部位入手,完善各项监督措施;坚持公开文明办税,提高办税透明度。实行“阳光办税”,自觉接受监督,减少执法过错,做到有错及时纠正,避免执法风险;严格把关税收执法程序中“关键点”的控制,有效减少执法风险的发生。

(四)强化纳税服务,建立和谐关系

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意识,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纳税人权利,引导纳税人正确行使权利,防止纳税人行使权利走向极端。创新纳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水平,实现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营造相互理解的和谐征纳氛围,化解因征纳矛盾引发的执法风险。(北镇国税局纪检组长郝徳志)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河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内容提要:结合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的现状,本文从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及其范围的界定上入手,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归纳,认真分析了税收执法

风险产生的成因,并结合税收执法工作实际,在借鉴风险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健全和完善现有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监督机制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防范

随着近几年来部分税务违法案件的曝光,税收执法风险问题逐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是对于执法风险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成套的理论体系,在实际的税收执法过程中大家对执法风险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对其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对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及其范围、内涵的界定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说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如何认识、规避、化解执法风险,趋利避害,提高执法水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一部分:税收执法风险概述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及其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上风险一词的解释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危险”、“遭受损失、伤害、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其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可见,一般来讲,风险包括“不确定性”和“可能带来损失”这两个基本要素。由此,我们可以将风险定义为任何可能会对某一主体实现他的目标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

具体到税收执法风险的概念主要是指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在依法行使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执法不当或执法错误而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纳税人的合法利益,那么他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的不良后果。它包括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判断失误的风险以及征管对象和环境因素造成税务人员受到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但是当前我们对税收执法风险概念及其研究的范围界定上存在一定误区,将实际征管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税收收入波动、下降、流失可能造成的税收收入风险、以及可能导致纳税人主体利益受损的纳税风险和风险承受主体是税务部门或税收执法人员的税收执法风险三者的概念混淆起来,全部纳入税收执法风险的研究范畴。实际上按照风险承受主体的不同,税收风险可以具体分为由政府承担的税收收入风险、由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承担的税收执法风险、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风险三个大的类别。税收执法风险只是这个风险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在研究中要区别看待,既不能将税收执法风险单独隔离出来,也不能将三者完全混淆。因为这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内在联系,可能一种风险要素的变动就会引起其它风险的联动。比如由于税务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税收职能,所以税务部门也承担着一定的税收收入风险。虽然税务部门既承担着一定的税收收入风险,同时也属于税收执法风险的承受主体,但是在这两个不同的风险主体中税务部门承担着不同的风险责任。一个是由于某些风险因素引起的税收收入下降或流失的风险,在这个风险中税务部门不承担具体的风险责任;另一个是税收执法风险,在这个风险中税务部门必须承担由于其执法不当等问题引发的行政或法律责任风险。同时两种风险之间又是有联系的,税收执法的不当也可能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和流失,所以说研究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表面上看是通过完善征管机制和手段,减少税务机关及税务执法人员免受行政和法律责任追究的风险,其实质是通过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税源监管、引导纳税遵从和严格行政处罚来降低税收收入下降或流失的税收收入风险。

二、风险管理理念的引入

20世纪初产生了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兴风险管理学科。它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估、排序,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和规避风险,降低由风险带来的损失,并提供管理的一套系统方法和程序。这就为在行政管理领域

引入风险管理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在2002年发布的《2002-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税款流失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税收征管最主要的风险”,并提出“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风险直接制约着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强调“引进风险意识可以使各级税务机关更加深刻地从战略管理的角度认识自身

工作的本质及其规律,防范征管风险的举措又可以使税收征管工作获得更多的主动性。”由此可见,国家税务总局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在我国税收征管实践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并在总则中指出该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

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在指导企业控制纳税风险管理方面的又一举措。

在2009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又提出了新的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就明确“要确立信息管税思路,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并指出“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税收风险管理,可以进一步落实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所以,在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已经纳入总局的税收征管规划,研究认识税收执法风险发生的规律,准确认识风险、正确看待风险、力求精确防范风险也应成为当前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税收执法风险的分类

税收执法风险按照税收执法风险环节、风险承担主体、风险形成后果、风险形成原因等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通过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税收执法风险分类,这可以使我们对税收执法风险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一是可以按照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环节不同将其分为征收管理类风险、稽查类风险、行政复议诉讼等法律救济类风险。

二是可以按照税收执法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将税收执法风险分为税务机关承担的风险和税务人员承担的风险。

三是可以按照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后果不同,将税收执法风险分为行政责任风险、刑事责任风险、声誉损失风险。

其中,行政责任风险就是税务机关或税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过错行为较轻,尚未触及刑法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应给与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相关领导和相关执法人员一定的党政纪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的风险。其中税务机关承担的行政责任风险主要是行政赔偿责任和撤销违法决定等;税务人员承担的行政责任风险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承担经济处罚的风险。二是承担党政纪行政处分的风险。如给与党纪处分或给与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三是承担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风险。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形式。

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目前追究税务人员行政责任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主要包括擅改征管范围、入库级次,不按规定查封、扣押,唆使、协助偷逃骗税,受贿,不征少征税款,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打击报复,违规预征、缓征或摊派,违规开、停征税或减免、退补税,未按规定回避,未按规定保密,私分扣押查封的物品等12种具体执法行为。

刑事责任风险就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对税收执法人员而言,可能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执法行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实践与思考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实践与思考 池州市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我局以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着力加强税收执法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风险防范体系,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当前众说纷纭、繁杂多样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仍需要我们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重新识别税收执法风险,准确把握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适合本局实际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体系,切实增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税收执法风险内涵及类型 所谓的税收执法风险指的是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因为税收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这种作为和不作为可能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按轻重程度的不同税收执法风险依次可分为: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风险、行政责任风险和刑事责任风险三个方面。 (一)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风险。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执法过错,尚不构成追究刑事责任和行政处分的,依规定应受到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风险。追究的形式分为行政处理和经济惩戒。行政处理

包括批评教育,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责令待岗,取消执法资格;经济惩戒是指扣发奖金,岗位津贴。 (二)行政责任风险。行政责任风险是指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较轻,尚未构成犯罪,但按照规定应追究行政责任的风险。行政责任主要包括政纪和党纪处分。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形式。党纪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五种形式。 (三)刑事责任风险。刑事责任风险是指执法人员的执法过错较为严重,应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对税收执法人员而言,按照刑法的规定,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执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二是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三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四是滥用职权。五是玩忽职守。六是索贿受贿。七是泄露国家秘密。八是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 从上可以看出,刑事责任风险是最为严重的税收执法风险,关乎人身自由;其次是行政责任风险,关乎政治前途;再次是执法过错责任追究风险,关乎执法规范。我们必须要按照风险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握重点,科学防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为确保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积极防范。 (一)强化组织保障。及时成立由本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其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当前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税收执法风险引起的税务干部“落马”、税务机关“赔款”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尽管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的意识较之以前不断增强,但在税收征、管、查等各个执法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执法风险,致使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

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直接带来法律责任,因此也将税收执法风险称为法律责任风险,并区分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和刑事法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管理。随着经济形势风云变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社会观念深刻变革,当前税收征管对象更趋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过去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增强税收执法的刚性,促进税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有力推进税收工作法治化进程。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是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各项税收服务制度,积极优化服务措施,努力化解征纳之间的矛盾,树立良好的税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3、有利于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如果税务干部长期面临着较大的执法风险,必然会挫伤执法人员的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减少政策执行偏差和税收执法的随意性,从而有效降低税务人员受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的思考 聊城市国税局副调研员梁忠东 所谓执法风险,就是具备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执法或履行职责,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所应承担的责任。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其执法和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困扰着国税部门,影响了执法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形势下国税工作的和谐发展。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是各级税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一、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意义 防范税收执法能够保障税务部门有一个安全的执法环境,起到稳定队伍、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作用,从而提高税收工作效率,维护税法尊严,更好地保护税务干部。 (一)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是税收法治的本质要求。税收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规范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同时,更大程度上约束着税务机关执法权力的行使,尤其是新《税收征管法》有近28个条款直接涉及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和依法享有的权利。税收法治的本质不在于“治民”,而在于“民治”,其“控权”的核心功能要求税收执法必须有效控制权力滥用。作为税务机关来说,只有依法行使职权、防范执法风险,才能最终实现法治的根本目的。 (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是维护税收执法人员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如果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必将挫伤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严重影响税收执法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因此,有效预防税收执法风险、保障税收执法安全,是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稳定队伍的迫切需要。

【doc】-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

-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 跳出说教的樊篱 —— 渎清醒与自律--收执法刚殓荡娆及案例分秒,r)) 启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法的旗帜愈加高扬.依法治和依法行政的推进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既使行政执法的环境愈加改善,也不断提升着社会各界对行政执法的期望和要求.行政执法的监督愈加严『万, 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更为凝重.监督机构的完善,监督活动的频繁,执法人员被追究渎职责任案件的增多, 都在昭示看这样的趋势.而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认识与要求的距离,让人们直而执法的风险.一种对执法风 险的担心,焦虑甚恐惧的氛刚也存在于税收执法l:作『J_】,存在于税务工作者的心头.近几年来,伞国税务 系统都在关注和谈论执法风险这'话题,研讨执法风险防范的对策.而有关执法风险防范的教育,又往往因 为流于枯燥,强硬的说教而效果不佳.因此,效果良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既是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人 税务工作者的期望. 近水楼台,近日,我阅读了我院袁森庚教授与安庆市地税局拿欣唰志合着的新作——《清醒自律一税 收执法风险防范及案例分析》(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一书.该书以袁教授关于税收执法风险防 范号题讲座的内容为框架,深刻分析了提出税收执法风险的背景,执法风险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方略, 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税务执法环节的风险源,有耳日新之感.不仅标题活泼,文字

生动,最深刻的印象 是侄内容上,入心的说理,动情的分析.细细读完,有以下两点突L}J印象. 一 足说删质朴真切而非说教.本书是以袁教授专题讲座的内容为框架的,其讲座和写作本书的t要rJ的 不足对论争议或者处女地进行探索,而是期为税务=r作者的安全执法,防范自身的执法防范提供要的 参考.存该书序言与后记中都流露H_I作者的这一想法.所以,该书应属于形势和思想教育类的着作.难能叮 贵的是,纵观令_}5,难以发现说教的宁眼,取而代之的是质朴而真切的说理.埘反渎职侵权岗特点的分析, 对税务午『政执法复杂性的分析,对主动与司法机关沟通,协调必要性的强调等内容,以及在分析范式,运 用近白个暗藏执法风险的案例进行闸述论证,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中肯分析,郁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分析 伞因公务员推行光工资以及公务员管理体制的不对税收执法产:乍的负面影响时,写道:"我们还应认识剑, 存执法峪仔不断严历的环境,只要自己还税务机关工作,没有辞职,已经不足谈什么工资待遇1职务升 迁的时期了,如果没有良好1_作态度和习惯,自己的岗位能否保住,能否安伞退休可能都是问题."这样的 话语是朴实而切合实际的. 二是分析情真意切而非空fI司.作者多年从事税务培训教育的经历,税务系统良好的行风,千千万力税务 工作者的敬业精神,使作者对税收,税务机关及税务作者饱含深情.袁教授曾在其另本号着的后记中道: "每当任公路}行驶,只要看到税徽,就感到格外的亲切,总想下午进入人楼看看."这种真切的情感 对本l}5的写作产牛了重要影响.作者分析税收执法的艰辛,司法机关沟通协渊等

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思考知识分享

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开智上传时间:2010-4-25 10:8 对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思考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具有执法资格的国家公务人员在行使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未依照或未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侵犯、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国家或人民群众造成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因执法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税收工作者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无论是在执行税收政策、行使执法权利,还是在公开办税、优化服务等方面,都必须依法办事,尽职尽责。否则,稍有不 慎,就会带来执法风险。 一、当前税收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 (一)税收管理风险 税收管理风险是指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由于执法主体在执行或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为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范围内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主要表现为:第一,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税收人员对相关政策法规理解不到位,征管工作流程执行不严,税收登记内容不准确,易引发未来潜在的税收执法风险。第二,纳税人性质认定错

误以及发票领用、审核程序不健全、不规范,除了对国际税收造成流失外,将承担发票的资格认定、审批、发售、日常监管等环节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的责任。第三,政务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率执行错误,提前或延缓征收税款,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此类问题容易对整个税收秩序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激化税企之间的矛盾。就税收人员个人来讲,可能被监察、人事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重则将会承担被司法机关追究 刑事责任的执法风险。 (二)行政诉讼风险 行政诉讼风险是指税收执法主体因实施税收执法行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产生税收行政争议而引起的税收行政复议撤销、税收行政诉讼败诉、税收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使税收执法主体处于不利地位,在诉讼中面临败诉风险。其表现是违背合法行政原则要求、税收执法程序违法、执法依据错误等。据有关资料显示,税收机关败诉的原因是程序不合法或不规范、实体应用错误两方面。某市局国税局政策法规科组织的年度专项执法检查中均把税收检查处罚案卷作为检查重点,2008年、2009年检查组抽取了23个单位税收检查处罚案件 68份,情况如表所示

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

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风险以及防范对策税收执法风险,是在税收执法过程中潜在的可能给税务执法主体和税务执法人员带来不利后果的各种因素。 税收执法涵盖了税务机关和税务执法人员面向管理相对人履行征税职能的各项行为,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到纳税评估,从贯彻税政到税务检查,从行政处罚到行政复议诉讼等,在这些税收管理活动中,执法风险点是普遍存在的。这些风险既有税收政策上的,又有个人素质上的,既关系到内部管理,又涉及外部环境。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指由于税务管理人员或税务机关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风险。从税务管理人员来说,作为在国税基层单位工作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深刻地感受到国税干部怕当专管员、征收员、稽查员,怕在征管一线工作,怕与纳税人打交道的情况越来越多。 当前国税干部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登记环节漏征漏管。专管员对所管辖的区域(如街道、市场、行业)没有管到位,还存在应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或没有征收、征足税款的情况。 二是结算环节漏结漏算。专管员对所管辖的纳税户长期不进行税款结算,或结算时执行政策不准、遗漏税种税目,导致纳税人不缴或少缴税款。 三是征收环节跑冒滴漏。有税不收或少收,发现纳税人转移资产资金逃避纳税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四是稽查环节漏查。未能及时发现偷逃骗税的纳税人,

不能及时对其实施稽查打击;稽查过程中漏查税种税目,运用税收政策错误,导致税款流失。 总之,税务干部非主观故意的涉税行为有可能造成税款不能及时足额入库,就有可能产生税收执法风险。这种风险一旦成为事实,就应依照规定追究税务干部的法律责任。而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对业务不熟练,对程序不知晓,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源管理的要求,造成执法质量不高。 当前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新的税源管理机制下,部分税务机关的内部机构未能理清关系,造成机构间职能重叠或遗漏,在具体税务事项上职责不清。 二是税务机关所能提供的税源监控手段跟不上形势的需求。从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现有的监控手段来看,更多着眼于纳税人申报以后的事后监控,而对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日常征管中的风险环节不能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不强。 三是对税源管理的绩效缺乏公允的评价体系。正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岗责体系,对税源管理工作的成果也就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四是对税收执法行为未能开展起有效的监督。近年来税收征管模式的不断变化,但监督意识、监督机制却滞后于征管工作,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还仍然存在。 税收执法风险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是与税务机关所面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一是税源急剧扩大和税源变化日趋复杂,给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个体纳税信念即纳税支出与纳税人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期望值不符从而产生的税负不公感觉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阻力。这种情况下,以目前的征管人力物力财力,若要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即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模式。因此,对所管辖的纳税人采取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其应纳税款就不同程度存在风险,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一)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

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二)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当前税务系统强调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一是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税收风险

浅谈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一)

浅谈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一) 【论文关键词】税收执法风险成因防范长效机制 【论文摘要】文章从税收法律、税收计划管理体制、人员素质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也对构建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建议。 近十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增幅超过国民经济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国税制结构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调整都增加了我国未来税收收入增长中的变数。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名目的税收筹划方兴未艾,最终都会冲击税收收入的增长。网络经济、地下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对政府部门的税收征管水平提出了挑战。因此,国家税收风险的存在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而其中,执法风险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是指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因为执法主体的作为(主要指不当)和不作为可能使税收管理职能失效以及对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损害的各种不利后果或不利影响。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税收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完备,给执法带来风险 1.税收法律级次偏低,权威性较差 我国《立法法》规定,税收立法权不属于法律绝对保留的事项。也就是说,国家立法机关虽然拥有专属的立法权,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授权行政机关立法。 目前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税法只有三部(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其余均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及其主管部门——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规章等,法律级次较低,权威性差。而且政府既是税法的制定者,又是税法的执行者,政府权力在税收领域过度行使,必然导致税收立法程序简单、税收法律变换频繁、税收执法规范性较差等问题,不能有效指导税收征管活动。有些方面由于法规没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致使税务机关在行使征税权时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滥用自由裁量权时有发生。这违背了税收的法定主义原则,也加大了执法风险。 2.税收程序法有些规定过于原则,不利于操作 比如,征管法没有规定对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进行变价处理的期限。若税务机关不及时进行变价处理,导致上述财产价值下跌,不足以抵缴税款,由此造成的税款缺口如由纳税人承担,显然会引起争议,税务机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由此造成的执法风险。 再比如,征管法中“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如何理解?正确的理解应当是:纳税人的配偶以及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其他人,这三个条件是:与纳税人共同居住生活;无生活来源;由纳税人扶养。只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无论与纳税人是什么关系都应当作为纳税人的家属。可是,对这一点,税务机关是否有权力去界定呢?税务机关有能力去调查纳税人的家属关系吗?又比如,《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那么什么是“有根据”认为呢?当理解为有一定的证据,但因为税务机关要掌握充分的证据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税务机关有没有能力去掌握证据?而提前征收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防止税款流失,如果等到收集到纳税人逃避税款的充分证据后也就失去了提前征收的必要了。 (二)税收计划管理体制诱发执法风险 税收计划多年来都是按照上年税收完成数和计划年度预计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制定,由上级税务局和当地政府在年初确定,层层下达执行。各级税务机关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追求的是完成税收任务,向上级和当地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刚性的任务指标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实质上形成对法律尊严的自我

税务所风险管理应对情况报告

税务所风险管理应对情况报告 Tax office risk management response rep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税务所风险管理应对情况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税系统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国聚财,堵漏增收的重任,如果我们税收执法人员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变执法观念,克服随意执法的老毛病,就随时存在着执法风险。 二、准确把握国税系统存在的风险 税收业务风险主要是,税款征收环节存在的不征或者少 证税款,违规提前征收、延缓征收税款,税收管理环节存在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管理措施不扎实,执法程序不严密,监督检查不逗硬,进而发生重大漏征漏管事项。尤其是税额核定、申报收入不实,一般纳税人认定、发票管理、减免税审批等。 三、科学化解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一)深入开展风险教育,营造风险管理氛围。

针对部分干部对税收风险管理认识模糊,主动参与意识 不强、措施不多的情况,要从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高度,引导干部牢固树立主动认识风险、认真排查风险,积极化解风险的意识,把风险管理的知识作为业务讲学的重要内容。 (二)认真查找风险隐患,准确界定风险范围 我所经过认真排查,针对部分行业管理偏松的特点,采 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南乐受地域影响因素,农林牧等特色主体产业、农业合作社占企业征管户数的70%左右,这些行业主要 享受国家免税政策优惠,主要是搞好纳税服务工作,为收入任务贡献较少。部分企业由于行业因素短期内难以实现销售收入,聘请的财务人员大多业务素质不高,很难达到税收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给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我所针对这些行业的`管理风险,采取以票管税,实行按月查验发票,将 发票缴销清单和购销货合同,银行对账单等信息与申报收入进行比对,从而对企业的收入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 (三)构建风险评估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关于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关于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纳税人户数急剧增长,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 回顾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的历程,不难发现,随着依法治税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增强法治意识、健全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手段、强化监督制约和提高队伍素质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有力地促进了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工作的开展,并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其中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框架体系,实践中的许多措施显得较为零散,有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税务管理者、决策者的重视。笔者尝试运用ERM风险管理框架理论查找当前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改进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确定工作的重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税收环境引发的税收执法风险 首先,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也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形成了征纳双方之间一种特殊的矛盾关系。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部分纳税人会想方设法偷逃税款,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拉拢腐蚀税务人员,以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而税务执法人员站在风口浪尖,面临着偷骗税与反偷骗税、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如果稍有疏忽,经不住诱惑,就会倒在人情关或金钱关下,从而引发税收执法风险。其次,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或地方需要,干预或影响税务部门的正常执法。以“保护”和“发展”地方经济为由,对税务部门施加压力,要求税务部门打所谓的“擦边球”,致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截留税款,高开低征,收过头税等违法违纪问题有禁不止,最终责任只能由税务人员来承担。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税收执法始终处在各种矛盾和利益的焦点上,行政干预、企业人情干预、部门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税收执法,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风险。最后,部分税务人员素质偏低,责任心不强,难以适应监督力度日益增强的税收执法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执法风险。随着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增大,税收执法作为国家行政执法的一部分,受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人民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社会各界对税务机关及执法人员的监督力度日益加大。在这种形势下,部分税务人员对依法行政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认为犯点小错不算什么,完全没有意识到一点小错或某个行政不作为导致的后果。 (二)政策缺陷引发的税收执法风险 由于税收立法滞后于改革进程,税收政策调整不可能及时全面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加之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以把握的因素,造成税务人员执法存在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一是税收实体法中很多要素不确定,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现行税收实体法主要是由各税种单行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组成,而有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税工作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的败诉、行政赔偿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已成为当前摆在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税收执法风险引起的税务干部“落马”、税务机关“赔款”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目前,尽管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的意识较之以前不断增强,但在税收征、管、查等各个执法环节,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执法风险,致使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行为而引起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案件,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刑事、行政责任或过错追究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严重威胁着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和损害了税务机关的形象。因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含义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直接带来法律责任,因此也将税收执法风险称为法律责任风险,并区分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和刑事法律责任风险;税务行政执法风险更多地表现为行政法律责任风险。 二、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依法治税、规范管理。随着经济形势风云变化、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社会观念深刻变革,当前税收征管对象更趋复杂,税收征管任务更加繁重,过去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必须依靠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对税收的征管。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税收违法行为,增强税收执法的刚性,促进税收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从而有力推进税收工作法治化进程。 2、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是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必然要求。加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就要求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纳税服务意识,严格履行各项税收服务制度,积极优化服务措施,努力化解征纳之间的矛盾,树立良好的税收执法公信力和执法形象,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和完善。

商贸企业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商贸企业税收执法风险与防范 浠水县国税局副局长胡维华 近年来,在招商引资大环境下,商贸企业特别是购销业务均不在登记注册地的企业(以下统称商贸企业)发展迅猛,缴纳税额大幅攀升,部分地方商贸企业税收在国税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在商贸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执法是否存在风险,是一个应当关注的课题。本文试从商贸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分析执法风险存在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探索商贸企业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 一、商贸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执法风险点 一是登记认定资料难。商贸企业是地方政府和税务部门为解决税源短缺,以招商引资名义主动引入的,在税收征纳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地方优惠政策,注重的是管理部门对其需求的办结速度,对税务部门的具体管理要求则敷衍懈怠,甚至充耳不闻。在办理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时,商贸企业纳税人强调的是办理的时限,而对税务部门要求其提供完备的税收资料则以各种理由不予配合,甚至以税务部门管理要求太严、设臵障碍等理由以及不缴税向地方政府施压,致使税务部门在为商贸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和一般纳税人等资格认定时很难收集完备的纳税资料。

二是货物流程监控难。商贸企业的最显著特点就是购销业务、资金流转均可不在登记注册地进行。目前发展迅猛的商贸企业其购销业务绝大部分就发生在外地,本地业务比重极小,这对主管税务机关及其税收管理员提出了极高管理要求。因受多种因素制约,主管税务机关及其税收管理员很难对购销业务均发生在外地的商贸企业货物流进行监控、确认,根本无法实施实地核查。某经营煤炭业务的商贸企业2008年购进的钢扁担(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抵扣)至今没有做销售,是没销售还是已销售因不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不做销售,因仓库不在本地而无法核实,只能作为疑点待处理,这种征管现状存在着极大的执法风险。 三是资金结算控制难。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在办理登记注册的同时,应当在注册地银行申请基本帐户,用于经营资金结算,且《现金管理条例》规定,企业经营资金达到一定额度时不得用现金支付。大部分商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申办了基本帐户,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却利用种种手段避开基本帐户进行资金结算,财务处理时一律以“现金”科目核算,规避管理部门的监控,在本地申请的基本帐户基本无业务发生,而负责银行帐户、资金流转管理的金融机构则视而不见,基本帐户形同虚设。在此情况下,主管税务机关及其税收管理员对企业资金结算状况无法核查,基本上处于失控局面,根本无法达到管理要求。

税收管理员执法风险及防范思考——--税务进修学院学习体会

税收管理员执法风险及防范思考——**税务进 修学院学习体会 税收管理员执法风险及防范思考——**税务进修学院学习体会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干部,有幸参加市局组织的为期五天“科级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的学习。此次培训内容丰富,紧密联系实际,深感收获颇丰,特别是袁森庚教授所作的“税务行政执法风险及其规避”的讲座,让我产生了很大的震撼,也陷入深深的思考。税收管理员是税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处于税务行政执法的最前线,工作纷繁复杂,艰辛之不必说,同时也是承担执法风险的高危群体。 一、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 1、主观方面: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1)廉政意识需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一直是地税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依法治税的保障,廉政意识深入人心,作为与纳税人直接打交道的税收管理员防范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考虑社会的复杂性,施以小恩小惠,法为情所动的现象很难彻底杜绝。(2)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税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特别是处于执法一线的税收管理员,既要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又要清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既要熟悉财务会计知识、又要有对税收政策的准确理

解;既要知晓程序法的要求、又要掌握实体法的规定等,要全面把握确有很大难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承担执法风险。 2、客观方面:即不知而犯,带有不可预见性。(1)法律地位不高:现行税法体系中,法律所占的比例较少,大多属于规范性文,法律地位低,不能作为司法部门判案的依据,为一线人员执法产生风险埋下“隐患”,且政策规定多,互通性不强,使税收政策趋于复杂化,甚至有冲突的现象。(2)政策规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制度和管理办法在制定时,没有充分调研,没有实事求是地考虑征纳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谈责任追究,工作标准量化不够,泛泛而谈,使税收管理员在执法中没有标准衡量,为司法机关追究责任提供“借口”,缺乏自我保护意识。(3)地方政府的理解不够: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但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区----把依法治税与优化服务,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自觉或不自觉地施加干预和影响,加之地税部门受双重领导,很多工作有赖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严格执法的底气亦显不足,可一旦出现责任追究,却只能有地税部门和执法人员承担。(4)政策制定和传达的及时性不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新的经济形式和现象不断涌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也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中,但传达到一线执法人员时,往往政策执行的第一时效已过,造成征纳双方不必要的矛盾,影响执法效果,产生执法风险。 二、执法风险的防范

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关注税收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税务机关及人员因执法不当、执法错误或行政不作为而引起的行政复议、诉讼、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收损失而被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等不良后果的事例数量逐步上升。因此,如何避免、预防及化解税收执法风险,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重视并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如何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等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税收征收管理方面 1.税务管理环节。 其一税务登记管理环节,具体表现为:(1)漏征漏管。由于部分纳税人不主动办理税务登记而税务人员不知情或虽知情而未履行催办等手续出现漏征漏管现象。(2)登记环节内容失实、虚假登记。如在办理税务登记时,税务机关审核把关不严或未调查核实造成登记内容失实;有些人通过采取虚假登记的手段取得税务登记证件获取某种经济利益,如骗取银行贷款、政府拆迁补偿等。 (3)变更登记环节存在纳税人未及时申报变更登记或虚假登记,税务机关未能及时掌握情况或调查不实而形成的执法风险。 (4)注销登记环节存在纳税人未向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而一走了之,税务人员未及时发现而造成税款流失、发票金税卡遗失等隐患。 其二发票管理环节。税务人员在票种核定、最高开票限额、票量核定、发票领用、缴销及代开发票等方面存在审核把关不严或调查不实等情形,可能造成税款流失等隐患。 其三纳税申报环节。主要表现为:(1)纳税申报受理审核流于形式,部分税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2)对逾期不申报行为未履行法定通知程序而以口头或电话方式催报。 2.税款征收环节。 税款征收环节涉及税款所属期、税目、税率、预算级次、入库级次、税款征收机关、税收缓减免退补税、核定税款等多个执法风险点。主要表现为: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违反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摊派税款,擅自改变预算级次、入库级次或混库,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擅自作出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决定。此外,税务机关或人员未按照规定核定税款,或核定方法不合理、不公平等可能造成征纳矛盾激化,极易产生税收执法风险。 3.税务检查环节。 税务人员实施税务检查过程中,主要存在未按法定权限、内容、程序、方式实施检查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选案环节存在选案随意性,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未按规定为举报人保守秘密、兑现奖励等;二是检查环节存在无执法权人员进行检查、未按规定出示税务检查证、未按规定程序、权限和时限实施税务检查、调查取证的程序及方式不规范、证据收集保 ◆ 陈国英 内容提要:本文从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等方面对当 前税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完善税收立法、强化教育培训、优化征管制度、加强执 法管理、落实执法问责等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税收执法 法律责任 税收执法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

遇到财政税收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921724061.html, 规避税务检查执法风险 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权限和程序,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是否正确履行纳税人义务进行审查、审核的具体行政执法活动。税务检查执法风险,是指具有税收执法资格的国家税务人员在税务检查行政执法过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进行执法或履行职责,给国家或纳税人造成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损失以及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进而应承担执法责任的潜在危险。税务检查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依法行政、维护国家和纳税人双方权益的重任,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受自身素质的制约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执法行为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进而引发执法风险。因此,认真研究税务检查执法风险问题,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其内在规律性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防范、从而使税收检查行为更加规范。 一、税务检查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税务文书送达对象有误

税务文书的送达是税务机关履行税务检查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税务机关送达税务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财务负责人、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这也是税务机关普遍采用的税务文书送达方式的五种方式之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有的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不易直接联系(比如跨地区经营企业其上述人员不驻本地情形),或者有的税务人员为图方便,有时会把税务检查文书直接交于办税人员并由其签收。笔者认为这样是不会产生法律上的送达效力的,因为办税人员并非上述法规条文中规定的合法接收人。如果日后涉税纠纷中的取证工作涉及到该文书送达事项的话,我们的执法人员就将面临一定的执法风险。 (二)自由裁量权滥用现象仍然存在 自由裁量权在税务检查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它在贯彻税法的灵活性、普适性的同时,对我们如何正确地加以运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适当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所引发的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显失公平。如行政处罚时对同样或类似的事实,因人、因时和因地的不同而各自不一,显失公平;二是行使自由裁量权未说明理由。如作出处罚决定时没有详细陈

税务执法风险与防范

税务执法风险与防范 第一部分税务执法共有风险行为共有风险行为是指税务人员在做出各项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执法风险,具体分为税务行政不作为、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执法程序违法、执法文书错误、越权执法、税收执法侵权、执法依据错误、证据收集不充分不合法、自由裁量权滥用、税务执行不到位、其它执法风险等十个方面48个执法风险点。 一、税务行政不作为 【提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消极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侵犯税收利益、扰乱税收秩序、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后果,形成执法风险。 【表现形式】税务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2种形式: (一)侵犯税收权益、扰乱税收秩序的行为 1.未宣传、贯彻、执行税收法规,未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 2. 未责令限期改正。 3.不征少征税款。 4. 未按规定缴销纳税人票证。 5.不处罚或少处罚,应处罚不处罚。 6.不移送税务违法案件。 7.不执行上级机关征税决定。 8.不执行裁决。 9.不按规定对纳税人进行检查监管。 10.不受理不查处举报案件。 11. 不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措施。 12、未告知纳税人申请回避的权利。 (二)侵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1.无正当理由不予以办理税务登记。 2.无正当理由不受理纳税人申请。 3.无正当理由不确认税务资格。 4.无正当理由不发售发票。 5.无正当理由不开具税收单证。 6.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工作职责,不遵守法定时限,拖延办理各项税务行政审批。 7.无正当理由不退还纳税人多缴税款。 8.不为纳税人提供无偿服务。 9.不告知纳税人权利事项。 二、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 【提示】以税务机关内设科(股)的名义对纳税人做出处理决定或安排无执法资格的人员参与执法,形成执法风险。 三、执法程序违法 【表现形式】执法程序违法主要表现为以下9种形式: 1.开展日常税务检查,应出示而未出示税务检查证; 2.收集证据资料,纳税人未签署意见或者盖章; 3.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4.应告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而未告知。 5.没有送达文书或《税务文书送达回证》未经纳税人签收。 6.在对纳税人做出补税或处罚决定时,未听取纳税人的陈述、申辩,以及不按程序举行听证。 7.未按规定步骤履行执法程序。 8.未按规定下达《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就采取查封、扣押货物,并冻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