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公共关系学职能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5.06 MB
- 文档页数:93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题目1未回答满分1。
00标记题目题干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一项:a. 政府职能b. 行政监督c. 行政体制d. 行政决策反馈正确答案是:政府职能题目2未回答满分1。
00F标记题目题干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选择一)上项:a. 普遍性b. 平等性c. 非营利性d. 公平性正确答案是:非营利性反馈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选择一项:a. 30b. 31c. 29d. 28反馈正确答案是:29题目4未回答满分1。
00F标记题目题干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选择一项:a.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b. 前资本主义时期c.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d.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反馈正确答案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题目5未回答满分1。
00标记题目题干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选择一项:a. 当代资本主义时期b.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c. 自有资本主义时期d. 前资本主义时期反馈正确答案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F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8分.漏选按比例得分,多项错选不得分)题目6未回答满分1。
00标记题目题干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 )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政府与政党b. 政府与社会组织c. 政府与市场d. 政府与公民e. 政府与社会反馈The COrreCt an SWerS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题目7未回答满分1。
00标记题目题干政府职能特点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服务性b. 普遍性c. 系统性d. 不可替代性e. 强制性反馈The COrreCt an SWerS 普遍性,不可替代性,服务性,系统性,强制性题目8未回答满分1.00矿标记题目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选择一项或多项:a. 协调职能b. 政治统治职能c. 计划职能d. 社会管理职能e. 组织职能题干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政治统治职能,组织职能,社会管理职能题目9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选择一项或多项:a. 经济职能b. 协调职能c. 社会职能d. 政治职能e. 文化职能反馈The COrreCt an SWerS 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题目10未回答满分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00182公共关系学-目录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1.公共关系的定义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3.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4.公共关系操作中的若干范畴5.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6.关系、舆论、形象7.组织、公众、传播8.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9.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巴纳姆时期的神话与欺骗10.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学科化11.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12.公共关系的五大功能: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协调沟通、提供服务13.公共关系的收集信息、辅助决策、提供服务功能14.公共关系的协调沟通功能15.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功能第二章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16.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经营范围与特点;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内容17.公共关系职能部门的四种基本模式:部门隶属型、部门并列型、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委员会18.组织内设的公用关系职能部门的特点19.公共关系人员的日常工作20.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21.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22.全员PR管理第三章公共关系对象23.公众的定义24.公众的特点25.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26.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27.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28.社区公众;国际公众29.内部公众;名流公众30.媒介公众31.顾客公众;政府公众第四章公众心理与行为32.知觉的概念33.知觉的特点34.知觉的选择性35.知觉的偏见36.需要理论的要点37.需要的五个层次38.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39.优势需要决定行为40.态度及其结构41.态度的特性42.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43.霍夫兰的说服模式44.流行、流言、舆论的概念45.流行、流言、舆论的特点46.如何应对流言47.针对流行、流言及舆论中的公共关系策略与技巧48.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概念49.价值观、团体压力、逆反心理的特点50.针对逆反心理的公共关系对策51.针对价值观、团体压力的公共关系技巧第五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52.拉斯韦尔的“5W”模式;把关人;两级传播53.5W的含义;把关人的作用;两级传播模式54.受众选择“3S”论;议题设置论55.“5W”模式、“3S”论及在“议题设置”公共关系策划中的运用56.媒介的含义57.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58.印刷媒介的概念59.电子媒介的概念60.印刷媒介的特点;电子媒介的特点61.因特网的特点;非语言传播符号的特点62.报纸与杂志的优点和缺点;广播与电视的优点和缺点63.媒体组合的概念;媒体组合的目标64.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媒体组合65.媒体组合的方式66.媒体组合的具体策略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与管理67.公共关系策划的含义68.公共关系策划的特征69.公共关系策划的作用70.公共关系策划的各项原则71.公共关系策划的利益性原则72.公共关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系统性原则73.公共关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灵活性原则74.公共关系策划管理75.公共关系策划管理“六部工作法”76.公共关系策划书77.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第七章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78.新闻资料;新闻稿79.策划新闻80.撰写新闻资料和新闻稿81.新闻发布会82.广告的概念;广告的功能83.广告与公共关系的融合;广告策划及其内容84.产品定位及其策略85.广告主题策划86.整合营销传播及其发展87.整合营销传播的特性88.整合营销传播的发展89.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第八章公用关系专题活动90.展览会的类型91.展览会的特点92.举办展览会应做的工作93.展览会吸引观众的技巧94.庆典活动的类型95.庆典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96.开业庆典;周年庆典;乔迁庆典97.重大成果庆典;受到特殊嘉奖庆典98.赞助活动的种类99.赞助的作用100.赞助活动的实施步骤101.赞助活动实施的方法102.对外开放参观103.对外开放参观的目的、规模、时间与人员104.准备宣传材料;选择参观线路;做好解说和接待工作105.做好对外开放参观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第九章组织形象策划与CIS管理106.组织形象的概念;组织形象的分类107.组织形象的基本特性108.CIS的基本构成109.CI战略—塑造组织形象的利器110.组织自我形象;组织实际形象111.组织形象差距112.组织自我形象分析;组织实际形象分析113.组织形象差距分析114.组织形象的构成115.组织形象策划的基本特性116.组织形象策划117.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形象118.CIS开发119.CIS开发作业的程序120.VIS的设计与开发第十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1.公共关系危机的定义122.公共关系危机的特征123.公共关系危机管理124.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原则125.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操作程序126.公共关系危机后的形象、声誉恢复---事后管理127.危机传播128.危机传播模型129.公共关系危机传播计划130.公共关系危机传播。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美:雷克斯。
哈罗)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英:费兰克)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
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
《墨西哥宣言》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
(美:蔡尔兹)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主体)(客体)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基础、结果)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绪论。
1.什么是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有效塑造自身形象,运用传播手段实现组织与公众双向沟通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2.公共关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三大要素: 主体,客体,媒介)1)公共关系主体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人物2)公共关系客体一公众3)公共关系媒介一传播3.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是什么?①从主体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②从对象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有关的所有对象;人际关系包含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
③从内容看,公共关系处理组织事务与公众事务,人际关系处理的是私人事务。
第二章公共关系历史沿革1.公共关系是由哪两个美国人创立的?艾维•李、爱德华•伯尼斯2.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是什么?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②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
③传播手段和通迅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④尊重人的需要和情感的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条件。
第三章公共关系职能1.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与沟通;形象管理;宣传引导;协调关系。
第四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1.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2.公共关系部的类型。
(p51)①部门所属型②部门直属型③领导直属型④职能分散型3.、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p53)①综合服务咨询公司②专项业务服务公司③特定行业服务公司4.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①诚实高尚的品德②较强的自信心③广博的知识④较强的学习能力第五章公共关系客体——公众1.公众的涵义是什么?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统称为公众。
公众的特定含义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
2.公众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p66)①整体性②共同性③相关性④多样性⑤变化性3.如何对公众进行分类?(P68)①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划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四种。
《公共关系学》简答题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简述公共关系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定义?答: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包括以下七种:1、“管理说”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2、“传播学”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管理。
3、“传播管理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学”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
7、“形象说”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二、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答: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活动,而不是个人的事务和技巧;公共关系涉及组织的目标、战略等诸要素,而不停留在个人活动的层面上;公共关系处理的是组织的关系和舆论,而非私人的关系和事务;公共关系追求整体的公关效应和组织的社会形象,而不局限于个人的印象、情感和利益。
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其总体目标和需要。
公共关系是从属于组织总目标的,是组织整体功能中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组织职能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传播沟通的主体,都具有公众传播沟通的行为和功能。
三、为什么说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答: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经过传播沟通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公众”是任何公关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任何组织在计划和实施自己的公关工作的时候,都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公众对象,分析研究自己的公众对象,根据公众对象的特点去制定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计划,随着公众对象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公关政策和行为。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是社会组织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沟通手段,与其相关公众开展的各种活动,是社会组织在其运行中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谋求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殊管理职能。
2、内涵:状态:客观存在——静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活动——动态公共关系:组织机构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去改造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以达到组织自身顺利发展的目的。
公关活动是达成良好状态的手段,而公共状态是公关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3、构成:社会组织、公众、传播媒介主体、客体、信息(传媒)、目标4、特征: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本质是双向的信息交流;目标是为组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5、研究内容:基本概念与涵义;产生与发展历史;行为主体及功能;公共关系的对象传播媒介;管理程序;实务活动;职业道德等6、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 爱德华·伯纳斯——奠基人拿来主义时期:80S初-1986年:公关部挂牌;公关从业人员出现;国际公关公司;抢登中国市场;自主发展时期:1986-1993年:行业协会辈出;出版物丰硕;培训活跃;理论实践结合;国内外交流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渗透各行各业;职业公关公司;公关教育立体化;政府公关发展7、未来公共关系发展趋势: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主体的多元化;理论研究日趋成熟,科学化、系统化;民族化和公关意识的普及化;责任化趋势加强;公关教育逐渐加强、逐步完善8、职能:指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个人与整体社会所担负的职责与所发挥的功能收集信息、咨询建议、沟通协调、教育引导、塑造形象9、原则(公关人员处理公关事务的活动准则)①事求是原则②互惠互利原则③双向沟通原则④全员PR原则⑤长期坚持原则⑥开拓创新原则10、类型:依据业务内容分类:宣传型: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方式宣传自己提升知名度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交际型:不借助媒介,人际交往中开展公关建立感情,建立良好关系服务型:依靠提供各种服务,依靠本身实际行动,不靠宣传靠服务社会型: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开展公关活动如纪念会、庆祝典礼征询型:采集信息、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双向沟通,组织决策,公众印象依据行为方式分类:建设型:组织为开创新局面,使公众产生新感觉、新兴趣,开创阶段或新产品推出维系型:组织在稳定发展时期,用来巩固良好形象,公众良好印象的保持防御型:潜在危机时防止公共关系失调进攻型:组织与环境冲突、摩擦,以攻为守,抓时机条件变换决策、迅速调整、开辟新环境矫正型:出现不良影响,采取措施修复形象依据与组织的关系分类:内部公共关系;外部公共关系依据活动主体分类: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国际公共关系第二章公共关系行为主体1、社会组织涵义: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人们为了有效达到特定目标,依照一定的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团体与机构。
公共关系学重点及名词解释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掌握公关七种的不同学说,及各自的侧重点。
答:1、管理说: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
哈罗博士研究分析了472个不同的公共关系定义后提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美国学者卡特利普和森特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确定、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决定其成败的各类公众之间的互益关系。
”2、传播说:英国著名公关学者弗兰克。
杰夫金斯;3、传播管理说:这类定议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詹姆斯。
格鲁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说:1978年8月发表的《墨西哥宣言》:“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5、关系说:蔡尔兹;6、协调说;7、形象说。
(二)、为什么说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答:因为: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2、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3、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三)、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答:“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加以说明: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
(四)、如何理解公关活动、公关观念?答: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关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形象”的概念?答:“形象”一讯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首先,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重视组织信誉;2、其次,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建构组织形象的外观;3、再次,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而不仅仅限定在个别的、具体的产品形象或人员形象要素上;4、最后,公关形象是通过组织的传播活动去影响公众的观念和态度而形成的。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什么是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要点:1、社会组织。
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
2、公众。
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
3、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
4、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
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
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1、分内、外部公众。
2、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3、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4、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
5、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
公共关系的职能有:1、传播组织形象。
2、协调组织环境。
3、参与组织决策。
4、加强组织团结。
5、增进组织效益。
第二节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
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1、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
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
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
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3、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
4、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公共关系学的发展状况1903年美艾维.李在纽约创立“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
《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
爱德华.伯纳斯1923年第一部《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
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1、在各国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