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自然护区建设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建设一个有效的自然保护区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全面而科学的建设方案。
以下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保护区选址1、生态重要性选择具有独特生态系统、珍稀物种栖息地或生态脆弱区域。
例如,原始森林、湿地、濒危动物的繁殖地等。
2、地理条件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水文特征。
避免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如地震带、洪水频发区等。
3、土地权属确保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清晰,避免因土地纠纷影响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4、周边环境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程度要低,减少人为干扰。
同时,要便于与周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保护工作。
二、保护区规划1、功能分区根据保护对象和管理目标,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是严格保护的区域,禁止任何人类活动;缓冲区为核心区提供一定的缓冲和保护;实验区可以进行适度的科研、监测和生态教育活动。
2、道路规划设计合理的巡护道路和观察步道,既要满足保护管理的需要,又要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保护管理站、监测点、瞭望塔、野生动物救护站等设施,确保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保护措施1、物种保护针对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制定专门的保护计划,包括栖息地保护、繁殖保护、种群监测等。
2、生态系统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湿地保护等。
3、防止入侵物种加强监测和防控,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保护区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4、防火防虫建立完善的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
四、管理体制1、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巡护制度、监测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
3、人员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保护意识。
4、资金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自然保护地是为了保护特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监管自然保护地的工作是确保这些地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本报告将回顾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监管措施的执行、管理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建议。
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确保自然保护地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的实施。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实施了以下监管措施:首先,加强巡逻和监测力量。
我们增加了巡逻人员的数量,并改善了他们的培训和装备。
定期的巡逻和监测活动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应对违规行为,如非法狩猎、采矿活动等。
同时,通过监测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我们能够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其次,加强法律执法力度。
我们与执法部门合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止。
通过公开曝光案件,我们增加了违法行为的社会舆论压力,从而起到了警示和遏制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加强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我们改善了自然保护地的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巡逻道路、修复破损的生态系统等。
我们还建立了保护地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并与当地居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合作。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提高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效果,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评估的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违规行为的发现和处理情况、管理效果的提高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工作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自然保护地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我们的努力下,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打击和制止,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巡逻人员数量不足、法律执法力度不够等。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首先,增加巡逻人员的数量和培训。
巡逻人员是监管工作的关键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重点问题与应对策略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重点问题。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本文将分析这些关键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重点问题1. 选址问题自然保护区的选址是关键环节,需要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保护。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选址不当的问题,导致保护区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保护作用。
2. 资金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保护区建设不完善,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3. 社区参与问题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参与对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导致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不能充分满足社区的需求。
4. 资源利用问题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合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但过度利用会导致生态破坏。
三、应对策略1. 选址策略在自然保护区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保护,进行科学评估和规划。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对选址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确保选址的合理性。
2. 资金策略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
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及建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确保保护区建设、管理和维护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3. 社区参与策略加强与周边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尊重和发挥社区的主体作用。
可以建立社区共管委员会,让社区参与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中来,使保护区的发展更加符合社区的需求。
4. 资源利用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明确可利用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利用方式。
可以采用生态旅游、可持续农业等方式,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朝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一、区划水源范围本次列入区划的饮用水水源为朝阳市县级政府所在地以上的集中式城镇饮用水水源,共15个。
其中,2个地表水型水源,13个地下水型水源,详见表1。
表1 朝阳市列入本次区划的城镇水源基本情况二、区划方案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实际,提出了朝阳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方案,详见表2。
345续表26三、阎王鼻子水库和白石水库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一)一级保护区内为非开采和非旅游区,禁止下列活动:1、新建、扩建、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2、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设置排污口;3、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船舶通行及设置码头;4、从事网箱养殖、垂钓、游泳、放养畜禽、种植农作物;5、堆放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和其它废弃物;6、挖沙、取土;7、设置油库;8、建立墓地和掩埋动物尸体;9、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其它活动。
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二)二级保护区内为严格限制建设区,禁止下列活动:1、新设置排污口,现有排污口要依法取缔;2、新建、扩建、改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3、堆放、贮存危险化学品或工业固体废弃物;4、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5、在15度以上坡耕地开垦耕作。
(三)准保护区内为控制建设区,禁止下列活动:1、利用水域清洗装载过有毒有害物品的容器;2、超过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排放废水。
当排放总量不能保证保护区内水质满足规定的标准时,必须削减排污总量;3、建设严重污染环境的农药、化工、造纸、制药、制革、印染、电镀、冶金、选矿等项目。
其它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规定;4、严重影响下游水质和水量的其它行为。
(四)保护区内,禁止下列活动:1、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2、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3、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或滥用化肥;4、使用炸药、毒药捕杀鱼类和其它生物;5、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防污条件的运载工具,运载油类、粪便及其它有毒有害物品通过保护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通过保护区,确需通过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自然保护区工作汇报篇一: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情况汇报一稿甘肃省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汇报一、概况安西县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接玉门,西临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地处北纬39°52′——40°36′和东径94°45′——97°00′之间。
保护区总面积486.3万亩,其中:核心区135.6万亩,缓冲区99.9万亩,实验区250.8万亩;林草地241.95万亩、湿地215.85万亩、山地28.5万亩。
1、动植物资源概况(1)动物资源:保护区有脊椎动物5纲,26目,56科,160种。
其中小鸨、红额金翅雀为甘肃新纪录;属于我国特产种类有10种;列入《国家野生动物名录》的27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20种;列入《国际濒危动物种贸易公约》规定保护的种类有14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有42种;重要的经济动物有野驴、雪豹、雪鸡、猞猁、岩羊、盘羊、北山羊、鹅喉羚、石鸡、金雕、小鸨、红额金翅雀、祁连山裸鲤、鲫鱼、狐、狼等62种。
(2)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的植物共有345种,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的有5种,胡杨、梭梭、裸果木、膜果麻黄中的后两种尤为珍贵,为第三纪子遗种类,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固沙植物有30余种、如柽柳、梭梭、泡泡刺、柠条、花棒、沙蒿、沙米等种类,是流沙地带的先锋植物,可作为固沙植物的特有种。
药用植物100余种,以豆科植物甘草为主的药用植物,蕴藏量十分丰富,面积22.5万亩,是我国甘草主要产区之一,其次是麻黄、锁阳、苁蓉为本区的特有药材。
纤维植物以芨芨、罗布麻、芦苇为主,蕴量丰富。
2、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及分区情况根据自然保护区内地域、土壤、水热条件和动植物资源状况可规划为3个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总面积为135.6万亩,占保护区总土地面积的27.9%,共分为三个小区。
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朝阳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总面积2300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千米。
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
地质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均为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AAA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
朝阳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古生物化石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
简介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中心园区坐落在离市区5公里的龙城区上河首村。
公园开园已一年多了,最初门可罗雀,如今宾客盈门,参观者络绎不绝。
古生物化石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朝阳因此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园区内人文古迹丰富多彩,曾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有迄今为上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出土有女神像、玉猪龙、女神庙、积石冢和祭坛遗址等,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地质公园集人文、历史、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于一身,是理想的休闲、旅游及科普教育基地。
公园类型:古生物化石、含化石地层、地质构造。
朝阳地区古生物化石丰富、多样,迄今为止已发现了最早的鸟类和开花的植物,朝阳因此被誉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完整性、稀有性,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1)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
该园区是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
集沉积地层、古生物化石于一体,是了解远古生命演化和参观、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公园。
(2)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和凌源大杖子园区,是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的主要产地之一。
(3)AAA级的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是燕辽时代的佛教圣地,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
(完整版)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一、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物种和特殊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资源。
然而,在管理养护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难点和重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难点问题1. 人类活动的干扰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干扰。
例如,非法的狩猎、非法采伐木材和非法的土地开发等行为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了威胁。
这些违法行为给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前期认知不足在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我们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分布的认知往往是有限的。
这就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各类生物和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制定管理养护措施。
3. 缺乏资金支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养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用于巡逻、监测、科研、人员培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然而,由于资金不足,自然保护区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导致管理养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重点问题1. 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任务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因此,在管理养护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物种的保护工作。
这包括建立物种保护数据库、制定物种保护方案、加强对物种的监测和研究等。
2. 生态系统恢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工作也是关键。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的恢复、水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等。
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3. 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参与。
我们需要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供相关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方式,增强社区参与保护区的积极性。
四、建议1. 加强执法力度为了解决人类活动的干扰问题,我们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狩猎、非法采伐和非法开发等行为。
同时,加强巡逻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置违法行为。
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报告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报告「篇一」绰纳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5580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为21262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14%。
林业局从7月10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破坏湿地资源专项行动”,本单位高度重视。
并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效开展了此项工作,现把绰纳河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总结如下:一、湿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保护好湿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们在林业局的领导下,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认真开展了林木大清查、禁牧、禁猎和保护湿地四大工作。
保护区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湿地保护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捕滥猎野生动物、破坏湿地资源等违法行为。
2、全面开展了砂金停采和流域湿地保护工作。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保护区的部分区域曾一度大规模进行过砂金开采,不仅造成流域水资源的严重污染,也严重破坏了湿地资源。
我区不断加大砂金停采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禁止了砂金开采,成效显著。
同时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特别是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都充分考虑保护湿地资源的需要,增加生态保护设施的投入,在不破坏湿地资源的情况下,优先争求湿地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充分体现湿地优先保护的原则。
2、结合我保护区湿地面积大、分布广的现状,我单位湿地管理人员积极宣传保护湿地、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好湿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意义,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传媒方式,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生态效益和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
止目前,我们已在“湿地中国”发表信息20余篇,“人民网”、“大河网”等先后转载相关新闻报道20余篇,黑龙江省日报,大兴安岭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予以报道10余篇。
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区湿地的重要意义和湿地保护区意识。
3、组织保护区全体职工学习《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以讲课形式,重点宣传湿地类型、功能、效益、法规及保护湿地的重大意义,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了爱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全民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在保护区引起了较好反响。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现状及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我国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保持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多样性,我国积极开展了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工作。
目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1.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国的原生境保护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类型。
这些保护区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保护地方生态和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政府重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建设。
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给予了重视和支持。
这为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物质保障。
3.社会各界参与度较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组织参与到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为保护地方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保护区划范围不够广泛。
目前我国的原生境保护区划范围偏窄,很多地方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存在较大的空白。
2.保护区管理不到位。
一些原生境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保护设施不够完善,导致了野生植物资源的滥伐和盗采现象屡禁不止。
而且一些地方的保护区管理人员对保护区的重要性和任务认识不足,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
3.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
在一些地方,原生境保护区的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矛盾。
有的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和提高地方的经济效益,随意破坏或改变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4.保护区的科研和教育功能发挥不够。
一些保护区在开展科研和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对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的关注度不够高,使得原生境保护区的科研和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充分。
关于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对策建议作者:关英辉姜宝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8期化石是资源也是一种隐性文化,资源+文化是在保护中利用,从而彰显化石的价值,所以应充分关注化石文化产业开发,让更多的化石产地、企业和老百姓从中获益,从而反哺化石资源的保护。
“化石的保护和利用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促进化石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现状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是从关内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还是一座具有着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三燕古都,历史文化丰富,历史底蕴深厚。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开花植物“辽宁古果”和鸟类“中华龙鸟”,所以朝阳还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所以被称为“花鸟源头”。
因此,被学术界评为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是人类世界的科学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朝阳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转移在了文化产业上,确立了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相促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特色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打造以化石文化为主题的“一园、一址、两区、两场”产业结构模式(一园即朝阳鸟化石世界地质公园,一址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两区即北票市四合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凌源化石景区,两场即慕容街化石市场、上河首奇石化石市场),形成以资源保护为主,同时,积极组织“引进来”和“走出去”,广泛吸引世界眼球,提升朝阳古生物化石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
二、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一)人们对化石的认识程度不够化石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石头,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是一种古文化资源,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但是,过去我们没有高度重视起来也没有以一种地质资源的角度来认识研究。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乃至更大地方发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华龙鸟、孔子鸟等珍稀化石,瞬时间迎来一股“化石热”,全国各地都在寻找挖掘,造成了古生物化石研究领域的混乱。
自然保护区建设方案一、保护区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点是建设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
选址应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生态系统完整性:优先考虑具有完整生态系统的区域,包括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复杂的食物链和稳定的生态过程。
2、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重点关注那些是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的地区,以提供直接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3、生态脆弱性:例如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趋势明显或生态恢复能力较弱的区域。
4、土地利用现状:尽量避开已被大规模开发或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减少冲突和保护成本。
二、保护区规划与分区1、核心区:这是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应严格限制人类活动,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最原始、最自然的生存环境。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允许进行有限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活动,以减少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
3、实验区:可以开展一些与保护目标相协调的可持续利用活动,如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
通过合理的分区,既能确保关键生态区域得到充分保护,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合理的需求。
三、保护措施1、建立监测体系:包括安装摄像头、设置观测点、定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及时掌握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变化情况。
2、打击非法活动:加强巡逻,严厉打击盗猎、盗采、非法开垦等违法行为。
3、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加强边界管控,防止外来物种进入保护区破坏生态平衡。
四、生态恢复与修复对于受到破坏或退化的区域,制定并实施生态恢复计划。
这可能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修复、土壤改良等措施,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五、科研与教育1、科研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学者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物种、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教育活动:建立教育中心,开展针对学生、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六、社区参与和合作1、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生态补偿、发展可持续的替代生计等方式,减少社区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2、鼓励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例如担任志愿者、参与巡逻等。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各县(市)区招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朝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08•【字号】朝政办传[2009]49号•【施行日期】2009.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各县(市)区招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朝政办传〔2009〕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各县(市)区签约落地项目和新引进招商项目的建设速度,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外经贸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县(市)区招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督查内容(一)新引进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国内外招商项目(2009年落地开工建设的、资金部分已到位的、完成工商注册的)建设进展情况;(二)达成意向或合同协议项目的进展情况。
二、督查方式(一)听取各地对招商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采取的具体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安排意见的汇报(准备书面汇报材料一式6份)。
(二)查看项目建设现场。
三、督查时间本次督查从5月12日开始,每个县(市)区1天时间,顺序为建平县、凌源市、喀左县、北票市、朝阳县、双塔区、龙城区、开发区(具体到达各地的时间另行通知)。
四、督查组成员杜宏伟市政府督查室副调研员李海凤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孙洪伟市外经贸局域外招商科科长王桂德市外经贸局开放协调指导科科长姚澜市外经贸局开放协调指导科科员联系人:王桂德电话:139****2193附:1.2009年县(市)区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情况表(略)2.2009年县(市)区签约项目和重点在谈项目情况表(略)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00九年五月八日。
朝阳哺乳纲兽类资源简述史宇飞;周正【摘要】至2016年朝阳地区各级别自然保护区已达19个,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野生动物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多年调查结果显示,辽西山地丘陵地带的兽类以狐、草兔、松鼠、黄鼬等为多.全市兽类共39种,隶属6目15科,随着自然保护区保护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兽类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期刊名称】《辽宁林业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朝阳;兽类资源;自然保护区【作者】史宇飞;周正【作者单位】朝阳市林业局,辽宁朝阳 122000;朝阳市林业局,辽宁朝阳 1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65朝阳位于辽宁省西部,东临锦州市,南接葫芦岛市,东北临阜新市,西南临河北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全市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属于亚沿海地区。
地表层峦叠嶂,丘陵起伏,峡谷相间,沟壑纵横,只有小块山间平地和沿河冲击平原,结构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土地自然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川地、平地交错分布,土地利用类型亦是多元化。
主要山脉有努鲁儿虎山、松岭山、凤凰山、大青山和大黑山;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青龙河、老哈河。
在各县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也大多都划建在努鲁儿虎山脉和松岭山脉上,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排列。
为加强野生动物保护,近些年朝阳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划建速度加快,至2016年各级别自然保护区已达1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个,市级3个,县级4个,总面积18.4万hm2,约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0%,数量和面积均为全省第一。
自然保护区建设为野生动物留下宝贵的生存空间。
各个自然保护区也都积极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形成科学考察报告。
多年调查结果显示,辽西山地丘陵地带的兽类以狐、草兔、松鼠、黄鼬等为多,大型兽类已经绝迹,例如豹20世纪70年代只在凌源发现过,而关于狼的数据记载近几年也极少。
各县(市)生境及兽类特点调查结果如下。
建平县位于朝阳市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努鲁尔虎山脉横贯中部,自东北延伸西南,将建平县分成南北两个不同的自然区,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的分水岭。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保护原生态环境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所划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受到特殊管理和保护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人为干扰严重等,阻碍了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现状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改善和优化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1. 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自然保护区存在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
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存在非法砍伐、盗猎等行为,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生态环境破坏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由于人为活动过度,如旅游开发、建设等,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区因为过度开发,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影响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3. 人为干扰严重一些自然保护区遭受到了频繁的人为干扰,如非法开采、非法捕猎、乱搞旅游等,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针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不力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强巡逻和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3. 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在规划和开发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开发自然保护区,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
4. 宣传教育和提升公众意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和保护意识,使自然保护区管理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自然保护区工作总结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殊地区。
____年,我在某个自然保护区工作,以下是我在这一年里的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和任务____年,我所在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土地被开发建设,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下降,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区的任务非常重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确保物种多样性的持续存在。
二、监测和研究在____年,我所在的保护区加强了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工作。
我们通过安装监测设备,记录气候变化、水质和土壤条件等数据,并定期进行监测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濒危物种的监测和研究,以了解它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境需求,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管理和保护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和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同时,我们进行了定期巡护和巡逻,加强对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保护物种多样性,我们积极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引导当地居民尊重和保护自然。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向学校、社区和企业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号召大家共同参与保护行动。
四、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保护区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保护意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员工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和管理能力。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员工的保护意识培养,倡导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针对学生和公众的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展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向他们传授自然保护知识,激发他们的保护意识。
五、社区参与保护区的工作无法离开社区的支持和参与。
在____年,我们积极推动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合作,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同保护行动。
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自然保护区建区可行性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的特定地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评估在特定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对环境、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经验案例。
2. 现场实地调查:前往待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区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特点。
3. 与相关方面进行访谈:与当地政府、科研机构、社区居民等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根据实地调查,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2. 社会影响:该区域存在一定数量的居民和农业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可能对当地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社会调查和风险评估。
3. 经济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评估其对当地农业、旅游等产业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4. 政策环境: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政策支持度较高,有助于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但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和风险评估,了解当地社区对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态度和意见,并制定合理的沟通和合作机制。
2. 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能有效进行。
3. 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促进社会共识的形成。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五、结论综合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建区的可行性,认为在该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沟通,合理平衡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