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资料(共70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者共15耳,显效者10耳,有效者9耳,失败者1耳,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另外,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有1例患者注射部位血管疼痛,伴有轻度的颜面充血表现,经停药1天后消失,继续治疗未出现。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前列地尔,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

Clinical effect of alprostad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prostad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of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50 cases (70 ears).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15 ears, 10 ear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9 ears, 1 ears with loser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1%,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85.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 the results in table 1, in addition,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1 patients with facial pain in injection site blood vessels, showed mild hyperemia, stop drug 1 days away, to continue the treatment does not appear.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prostadil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with satisfaction.

[keyword] alprostadil, sudden deafness, clinical effect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该类疾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该类疾病具有发病急和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贻误病情可能使患者的听力功能永久性丧失,具有较大的危害[1-2],为了探讨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笔者总结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50例资料(共70耳),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

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观察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50例,观察对突发性耳聋的总体疗效,对比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结果100例总体治愈率和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有效)为24%和83%,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26%和92%,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为22%和74%。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混合氧治疗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有效率。 标签:突发性耳聋;混合氧;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有时可在3 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自De Kley于1944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大约为8/10万~ 14.6/10万[1]。其发病原因目前不甚清楚,一般认为内耳血循环障碍、 病毒感染可能是主要的病因。对于突发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扩管、抗凝、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本人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100例的临床资料,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随机抽取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50例,单纯药物治疗50例。观察组(药物+混合氧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4.0)岁;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平均(40.8±4.0) 岁。全部病例依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符合在数分钟至3 d突然发生耳聋,经专 科检查及乳突CT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纯音听阈测定提示,患者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多为中或重度耳聋。其间笔者发现一些疑似突发性耳聋患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纯音听阈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清病毒学检测;

突发性耳聋之中医药治疗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彭斌博士突发性亦称特发性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一侧耳居多,听力损失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除第Ⅷ对脑神经外,无其他脑神经症状。发病年龄以4O岁左右中年人居多,发病率每年约5~20/10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病属于耳科急症,应在发病后尽早治疗,以抢救听力。少数患者有自愈倾向,则疗效较好,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成为永久性耳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称本病为暴聋,指出:“暴聋是因邪犯耳窍、起病迅速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指特发性暴聋(突发性聋)”。古代文献中所谓风聋、卒聋、热聋、火聋、厥聋、气聋、肝火聋、痰火聋、窍闭等,可能与此病有关。暴聋之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可能是指流行性腮腺炎所致。“暴聋多实”,古代文献中凡论暴聋而病机属实者,可能与本病有关。《内经》中对暴聋实证病机论述颇多。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至真要大论”、“五常政大论”、“热论”等篇,指出了暴聋因于风、寒、暑、湿、燥、火为患的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耳属清窍,贵在清空通利。凡六淫外感,脏腑不平,气机逆乱,生气不足,皆致耳窍窒塞,清窍不利,功能失司,发为突聋、耳鸣。然暴起多实,渐起多虚,故本病以实证病机居多,但亦有虚证病机者。其病程长者,与“感音神经性聋”辨治无异。 1、风邪犯耳:外感风邪,肺金不利,邪闭葱笼,故令。清·尤在泾《医学读书记》说:“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火,久而不清,窍与络则为之闭,所以鼻塞不闻香臭,鸣不能闻音声也。”《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亦谓:“耳为肾水之外候,然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专主乎听,金受火烁,则”。 2、肝火上扰:情志忧郁,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气机上逆,肝火上扰清窍,致耳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气逆则头痛,不聪。” 3、痰火郁结:脾胃蕴热,痰火内生,上壅清窍,功能失司,听力障碍。《丹溪心法·》卷四说:“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 4、心脾亏虚:心主血脉,奉养于耳;脾为后天之本,主生化气血,升发清阳,上奉于耳。若心脾亏虚,气血不足,耳失所养,可突发耳鸣。 5、肝肾亏虚:肝藏血,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府。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甚则阴虚火旺,上扰清窍,致突发耳鸣。 6、气滞血瘀: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痹阻耳窍,故令。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谓“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 【西医病因病理】 病因未明,目前主要倾向于两种学说。(1)病毒感染学说。据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在发病前曾有感冒史;不少有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报告和病毒分离结果也支持这一学说。据分析,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Ⅲ型、EB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支持这一学说的的另一个资料是颞骨的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Schuknecht等(1986)研究了12例突

突发性耳聋

【概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病因病理病机】 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一)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二)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W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缺氧→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小血栓形成→组织损伤。 (三)迷路膜破裂 迷路膜破裂系指内耳的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由于膜破裂,引起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和耳鸣等症状。因突然用力活动或经历气压剧变引起中耳气压骤变及颅压骤变。此压力的改变引起迷路膜破裂的机制可从两方面理解。 1.外爆途径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16T10:02:47.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伟1 张玲2 [导读] 双耳发病者按最高疗效计算。结果治愈28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张伟1 张玲2 (1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2泰安医学院附属医院 271000) 【中图分类号】R74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22-01 我们自2005年开始采用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突发性耳聋62例,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采用脉络宁治疗。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在8—72岁,病史长者2月,短者6小时,其中干部18人,工人16人,农民22人,学生6人,伴耳鸣眩晕同存者16例,无伴随症状者15例,病例听力损失情况:(500-2000HZ气导听力平均值)。<60db者18例,<90db32例,>90db12例。 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常规用脉络宁,辅以能量合剂、西比灵、胞二磷胆碱及维生素B12等药物,病程15—25天。多数1个疗程。具体方法:成人量:脉络宁20ml+10%的500ml静滴,小儿酌减,两疗程间隔7天,可使用2—3疗程。 二、结果 疗效判断: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分为四级。痊愈,听力曲线回升到正常范围,即纯音损失<20db,显放:听力曲线在500—2000HZ,较前平均提高15—30db,无效:听力曲线回升不足15db者。双耳发病者按最高疗效计算。结果治愈28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三、讨论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数学者和临床医师倾向于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学说。基于这一理论一般采用改善微循环和促进细胞代谢类药物治疗。中成药脉络宁其主要成份有云参、牛膝等,经长期临床观察驻药理和生化等方面实验研究证明:该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微血管、改善血液的粘滞性及血液流变性质,抗血小板在所难免聚集,恢复血液动力和血管壁的弹性及组织灌注之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突聋的作用。 本文62例病人中治愈28例占(45.2%),显效16例(占2538%)有效13例(占20.9%),无效5例(占9.7%),总的治愈有效率达到91.9%,与一般资料的报道治疗突聋的有效率相吻合,证明脉络宁突发性耳聋有效。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亦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1至2天内听力减退,甚至发展到严重的耳聋。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有关。突发性耳聋发病率为5/10万至20/10万,多为单耳患病,双耳患病占7%至10%,双耳同时发病占0.2%至2%,目前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突聋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及心理上的不便和痛苦。对于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常规如下: 一.心理护理: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感到不知所错,存在抑郁和焦虑,患者入院时,要积极主动地和病人交流,协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结合具体病情将疾病的机理、转归、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以配合治疗。 2.与患者交流时要正对患者,说话稍大声,语速要慢,要让患者看清唇形,善于用面部表情及无声语言与患者交流;对于重度听力丧失者,以笔谈形式与之交流,使患者消除顾虑,克服忧郁、紧张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部分患者可能减治疗疗程长、见效慢,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失去信心,常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医护人员应保持沉默,让患者宣泄内心的情绪。当患者安静后,再安慰及鼓励患者,耐心解释本病治疗方法及效果,使护患之间产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4.对伴有耳鸣者,要利用看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使患者不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减轻心理负担。 5.向患者讲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佩戴适合的助听器。通过助听器的扩音效果,科正常的生活和进行人际交流。开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改变思想和生活态度,见见适应生活。 二.饮食护理: 护理治疗期间宜进低盐低脂\清淡食物,预防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戒烟,可少量饮酒,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多和淡茶,因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多吃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蔬菜及新鲜水果,入蛋黄、植物油、豆类、白菜等。 三.睡眠与休息: 了解患者发病前的睡眠习惯,有无经常失眠或者睡眠不足,告知失眠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重要。入院后尽量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知道可采用睡前一杯牛奶、热水泡脚、自我放松等方法促进入睡。如不能自我调节的,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如安定、舒乐安定等。 四.药物治疗指导: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故指导患者入院后不要再外出,应尽快地使用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告知患者遵医嘱服药,并给患者讲清楚早期用药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用药时间长短,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临床观察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临床 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加味龙胆泻肝汤,除降压药外,停用其他药物,1剂/d,分早中晚3次温服。对照组用罂粟碱60 mg加5%葡萄糖250 mL,ATP40 mg,COA 100 u加入5%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阿昔洛韦200 mg口服,4 h 1次;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 μg,肌内注射,1次/d,病程在3 d以内者,加地塞米松20 mg静脉滴注,1次/d,每隔3 d将地塞米松减量5mg。7 d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应用;突发性耳聋/中医药疗法;龙胆草;黄芩 突发性耳聋(sudden hearing loss,SHL),又称特发性突聋,简称暴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以上[1]。由于病因病理至今未明,且缺乏特效药物,如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引起严重的听力丧失,治疗颇为棘手,因此,寻找治疗SHL有效的方法可谓有前景的发展方向。2006年7月~2008年8

月笔者采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突发性耳聋30例,取得较好效果,并与西药治疗的2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广州市中医院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门诊或住院病人。按来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33耳),男19例,女11例;年龄19~80岁,平均47.5岁;病程1~15 d,平均9 d;左耳18例,右耳9例,双耳3例;病情根据Byl利用3个语言频率分为轻型3例,中等型12例,重型8例,深度型7例;平均听力损失57.8 dB。对照组20例(21耳),男9例,女11例;年龄18~78岁,平均45.9岁;病程1~16 d,平均9.2 d;左耳10例,右耳9例,双耳1例;病情根据Byl利用3个语言频率分为轻型4例,中等型8例,重型5例,深度型3例,平均听力损失58.4 dB。高血压7例,其余均无其他慢性疾病,并且均伴有耳鸣,诉为蝉鸣或潮水般轰鸣作响,使患者难以忍受,耳内感觉有压迫感或胀满感。耳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两组治疗前临床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中的标准。(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4)

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突发性耳聋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起病急,常伴耳鸣,患者情绪烦躁,担心预后。做好心理护理关键是向患者讲解突发聋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等有关知识。护士不但要了解疾病,更要从精神、社会、文化等方面了解患者。由于听力下降,在与其谈话时,单侧者应在其耳边谈话,双侧者声调要提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的整体效果,与突聋患者交流时注意力集中、态度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手势,以增添语言的力度,使患者消除不信任感及消极心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治疗的过程、注意事项,说明该病有较高治愈率。介绍同病区恢复的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焦虑情绪,配合治疗。 3.2休息指导: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与其治疗不彻底、未能充分休息和重返工作岗位有关,有些年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加之好动的性格,病情稍一好转即想离院。首先,要使患者了解休息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在住院期间,嘱患者少活动,多休息。在病情发作时,应平卧休息,避免病床摇动,以免引起眩晕。护士要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另外,为避免患者寂寞要鼓励其亲友常来探访,与护士共同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和迷路窗膜破裂有关。内耳缺血、缺氧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眩晕患者卧床休息直至症状消失。 3.3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限制盐和水的摄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且注意勿食辛辣刺激性食忌烟、酒及浓茶等。可给予适量纤维 3.4药物反应观察 3 . 4 .1糖皮质激素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内耳血管内皮层肿胀消退,改善微循环,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对病毒及自身免疫因素有明显疗效,对中枢听力损失也有显著效果。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饮食、胃肠道反应及睡眠状况。患者出现食欲较前明显增强,嘱肥胖患者应适当控制饮食;10例原有胃炎、胃溃疡病史患者出现胃部烧灼感,经报告医生,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对症治疗后症状基本缓解。较多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可向患者说明为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应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以改善夜晚的睡眠。以上副作用在逐渐停药后会自动消失,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催眠剂 3.4.2血管扩张药、抗凝纤溶药,能使阻塞的血管及时疏通,改善微循环。其不良反应:凝血功能一过性下降。 4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4.1入舱前: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因不了解而产生精神紧张,应向患者讲解高压氧的治疗效果及其过程并介绍设备情况,以及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并教会患者进行开张咽鼓管的动作,如口含糖果,吞咽唾液,捏鼻、鼓气等,最好人舱前点滴麻黄素滴鼻剂预防之。每次人舱前提醒患者不准携带易燃物品.如火柴、打火机、酒精汽油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精神放松。 4.2入舱后: 嘱患者只要按操舱人员指导进行呼吸,即可安全渡过加压阶段在稳压阶段,患者开始戴呼吸面罩,吸入纯氧。一般用0.2-0. 3 MPa空气压,为了防止氧中毒,应采取间歇吸氧法,如吸氧30 min-吸空气5min一再吸氧30 min在吸氧时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早期氧中毒的症状和体征,立即嘱患者除去面罩,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舱处理。 5出院指导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病因 耳朵内部构造 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W 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31T16:26:35.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房艳[导读] 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倾诉内心的苦闷,必要时提供治愈患者的信息,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 房艳(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本溪 117000)【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308-01 【摘要】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能及时了解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令患者能配合治疗及护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及时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及护理,能促进疾病康复。【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心理分析护理对策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是起病急,听力在短期内急剧下降或丧失,机体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改变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研究发现精神越紧张,焦虑程度越重,听力改善程度越差,不良情绪和应激心理反应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决不可忽视。我们要把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致力于为患者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调动其积极因素,密切配合治疗。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对1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及分析,因人施护,有的放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 1.1焦虑、抑郁、悲观心理患者不明原因地突然听力下降或丧失,来住院后需要进行各种检查、治疗,忧虑家庭经济难以支付医疗费用的开支,唯恐医生因其经济困难而在治疗时不用“好药”;认为耳聋没有治愈的可能,特别是在短期内治疗无效或疗效不理想或工作学习压力大;担心听力永久丧失,特别是双耳聋者更为今后的生活忧虑。诸如此类的顾虑,使患者产生精神压力,甚至容易出现悲观失望心理,表现为精神不振,沉默寡言,无故发怒,甚至要求中断治疗等。 1.2自卑心理由于患者听力差,不能像以前那样与别人交流,给生活带来困难,导致生活各方面都要过多地依赖别人,容易产生苦闷、自卑心理。表现为不愿与别人交流,自我封闭,脾气古怪。 1.3敏感、多疑由于患者暂时或永久听力丧失,交流障碍,感知外界信息明显减少,导致患者特别敏感、多疑,对于医生的用药表示怀疑,是否用药量不够、或是没给予好药等,并且总是与同类患者的相互对照,力求用药的一致,干扰医生的正确治疗。 1.4角色适应不良某些患者发病前在工作单位身任要职,甚至处于领导地位,习惯别人听从其指挥,或年幼的患者,家长对其宠爱有加,百般迁就,但在住院后,却要服从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治疗,处于被动状态,构成心理失衡,表现为烦躁易怒。 2 护理对策 2.1新入院病人给予热情接待,并详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使其尽快熟悉及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对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进行每一项检查或治疗时,耐心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顾虑,并可安排家属来陪同患者,及时解决患者的恐惧感。让患者知道只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突聋是可以治愈的;向患者解释产生焦虑、紧张等是机体正常反应,但持续存在将影响治疗效果,平常心态、稳定的情绪对突发性耳聋治愈是很重要的;做好家属工作给予经济支持,克服急躁心理,满足心理情感物质等各种需要;对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患者,多给予关心、体贴,细心询问。并详细解释治疗、用药的经过,使其了解医生是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和用药的,每天向患者发放费用清单,增加医疗费用的透明度,以消除患者在医疗费用负担方面的精神困扰,使患者安心治疗。 2.2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倾诉内心的苦闷,必要时提供治愈患者的信息,鼓励患者之间的交流;教会患者寻求帮助释放压力的方法,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疏导,启发乐观情绪。 2.3教会患者简单的情绪放松方法如:根据个人爱好看幽默相声小品,读书看报,欣赏音乐等;提供安静温馨的治疗环境;中重度听力丧失患者可以用手势写纸条等方式进行交流。 2.4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对在单位任要职的患者,应主动关心、了解病情、认真操作、细心护理,使其逐渐适应患者的角色。对于敏感多疑的患者,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每做一项治疗操作都向患者解释其治疗的目的及作用,解释用药的目的及作用,消除患者的各种疑虑。对于年幼的患儿,要多与其接触,态度和蔼可亲,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要注意分散其注意力,多给予表扬及鼓励,使患儿乐意配合治疗。 2.5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宜清淡饮食,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避免噪音的刺激及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和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加强患者各方面的生活指导,减轻不良情绪,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3 体会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造成人们的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所提高。由于发病突然,对患者的身心有较大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中,除了对患者对症治疗外,我们也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代之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配合治疗,愉快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提高抗病毒能力,从而提高了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突发性耳聋指南(2015)

突发性耳聋诊断治疗指南(2015) 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称突发性聋或特发性突聋,为了规范名称,避免混淆,本指南统一命名为突发性聋(简称突聋)。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200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 员会修订并刊出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既往国内虽然有很多突发性聋临床研究,但多为回顾性分析,指南的制订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2007年启动的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提供了大量随机、对照的研究数据,我们在此基础上参考德国和美国新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我国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进行了再次修订。 注:目前约90%的突发性聋病因不明,因此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由于缺少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文献报告的各种突聋治疗方法及疗效常有很大争议。截至2014年,国际上只有16项设有未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组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较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研究只有30余项,其中部分为双盲对照研究,采用单一或联合治疗方案进行对照;还有3项前瞻性对照研究,但未采用随机方案;而其他研究,包括自愈率研究都未设立对照组或仅为回顾性分析,属于低质量证据。即使是上述少数几个前瞻性对照研究也未得出统一结论。基于上述原因,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组织了全国突发性聋多中心前瞻 性随机临床研究,共收集病例1024例,根据不同的听力曲线进行分型,并比较了不同分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获得了大量有意义的数据和结果。尽管美国和德国的突发性聋诊疗指南都很强调循证医学证据,但在很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其中主要原因与各国不同的医疗模式、保险机制以及临床经验等有关。我们应从中借鉴好的经验,但不盲从,根据我国多中心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国情,重新修订2006版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规范国内突聋的诊治。 定义 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分型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建议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1. 低频下降型:1000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至少250、500Hz 处听力损失≥20dBHL。 2. 高频下降型:2000Hz(含)以上频率听力下降,至少4000、8000Hz处听力损失≥20dBHL。 3. 平坦下降型:所有频率听力均下降,250-8000Hz(250、500、1000、2 000、3000、4000、8000Hz)平均听阈≤80dBHL。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彦芬王爱民蒋向丽 【关键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耳周穴位(角孙、听宫、耳门、翳风)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对就诊的90例(耳)突发性耳聋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42例,治愈22例,(52.38%),显效10例(23.81%),有效6例(14.29%),无效4例(9.52%),有效率90.48%;对照组48例,治愈19(39.58%),显效11例(23.06%)有效6例(12.50%),无效12例(25%),有效率75%。结论: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蛋白水解物;穴位注射微波辐射心理辅导突发性耳聋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Sudden Deafness Using Combined Method A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jected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to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Jiaosun 、Tinggong、 Ermen、Yifeng)combine with microwave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护理 分析突发性耳聋发生的原因及其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原因积极的给与患者健康指导及心理干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听力,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标签:突发性耳聋;护理 突发性耳聋俗称”突聋”,也是耳科常见的急症,是一种突然发生且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有可能让人终身失聪的耳疾,引发突聋的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很多病因并不明确,而更重要的是该病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治疗与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发病原因 1.1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鼻咽部慢性疾病、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内,且病变妨碍咽口引流。这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内耳血管病变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血管较细长,很多原因可影响供血:如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动脉硬化、大量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失眠等都可使供血血管暂时性痉挛而中断供血;体质弱、长期卧床者常会在血管内形成小血栓。一旦发生血行障碍、内耳供氧不足就极易导致突聋的发生。 1.3免疫力下降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研究表明,内耳膜迷路具有免疫应答、免疫防御和免疫调节能力,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内耳组织可成为自身抗原,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内耳组织和功能的破坏,进而出现听力下降。 1.4内耳膜破裂患者在颅脑损伤、用力咳嗽、呕吐、喷嚏、潜水及游泳等情况下可使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引起窗膜破裂,导致突发性聋。 1.5药物使用不当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其它药物如水杨酸、奎宁、顺氯氨铂等够可导致感应神经性耳聋,。 1.6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的环境、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均可使耳朵受到伤害,导致突聋的发生。 2护理措施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常规

突发性耳聋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心理护理: 1.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常因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感到不知所错,存在抑郁和焦虑,患者入院时,要积极主动地和病人交流,协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结合具体病情将疾病的机理、转归、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传授给患者,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个全面的了解,以配合治疗。 2.与患者交流时要正对患者,说话稍大声,语速要慢,要让患者看清唇形,善于用面部表情及无声语言与患者交流;对于重度听力丧失者,以笔谈形式与之交流,使患者消除顾虑,克服忧郁、紧张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部分患者可能减治疗疗程长、见效慢,对治疗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失去信心,常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医护人员应保持沉默,让患者宣泄内心的情绪。当患者安静后,再安慰及鼓励患者,耐心解释本病治疗方法及效果,使护患之间产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 4.对伴有耳鸣者,要利用看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使患者不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减轻心理负担。 5.向患者讲明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佩戴适合的助听器。通过助听器的扩音效果,科正常的生活和进行人际交流。开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改变思想和生活态度,见见适应生活。 二.饮食护理:护理治疗期间宜进低盐低脂\清淡食物,预防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戒烟,可少量饮酒,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多和淡茶,因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多吃含有维生素E的食物、蔬菜及新鲜水果,入蛋黄、植物油、豆类、白菜等。 三.睡眠与休息:了解患者发病前的睡眠习惯,有无经常失眠或者睡眠不足,告知失眠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重要。入院后尽量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知道可采用睡前一杯牛奶、热水泡脚、自我放松等方法促进入睡。如不能自我调节的,

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宏凯田卫卿李庆伟李素霞牛洪霞【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方法随机试验组53例(79耳),对照组50例(77耳),每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 d进行纯音测听,以后每3 d测1次。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平均听阈为(40.04±20.23)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为(55.07±20.23)dB/hl,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加地塞米松、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较理想药物。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银杏达莫;地塞米松;高压氧;纯音电测听 突发性耳聋(suddendeafness,SD)是一种病因复杂至今不甚完全明了的感音神经性聋,极短时间(数分钟至72 h)即可达高峰,发病率很高。发病率随现在工作、学习压力大而增加。近年来银杏叶制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末梢循环障碍等临床应用增多。银杏叶所含有效成分为银杏叶黄酮甙与萜内酯(包括银杏苦内酯A、B和C)。可特异性地拮抗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血小板活化因子,防止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并且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抗缺血损伤,增强免疫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2001年8月至2007年8月凡因突然听力减退或听力减退伴耳鸣,甚至眩晕、耳闷胀等症状而初诊者,进行病史

采集和一般临床检查,神经科、内科和眼科检查、脑血流图、纯音电测听、声导抗、前庭功能(如冷热试验等)及影像学(如头颅及内耳道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排除蜗窗破裂及中枢神经病变,按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诊断为SD,并将未经治疗者纳入研究。发病后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10~15 d,平均12 d。本研究共103例(156耳)。男69例(103耳),女34例(53耳),平均16~79岁。随机试验组53例(79耳),对照组50例(77耳),每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 d进行纯音测听,以后每3 d测1次。1.2 治疗过程采用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杏达莫注射液,本品为复方制剂,每5 ml (支)银杏总黄酮4.5~5.5 mg、双嘧达莫1.8~2.2 mg。试验组:20 ml银杏达莫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脉缓滴;第1天地塞米松20 mg 静脉推注,每隔3 d递减5 mg,直至5 mg维持;能量合剂静脉滴注;维生素B1 100 mg、B12500 ug肌内注射;高压氧舱治疗50 min;葛根素0.4加葡萄糖水250 mg,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未用银杏达莫。其余治疗同试验组是15 d 为1个疗程。 2 结果 听力恢复及疗效评判标准则完全参照中华医学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治疗后试验组平均听阈为(40.04±20.23)dB/hl,对照组平均听阈为(55.07±20.23)dB/hl,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

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 发性耳聋是指突然间发生听不见的情况,那么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下。突发性耳聋也叫做“特发性突发性聋”,在平时我们会简称为“突发性聋”或“突聋”,指的是突然之间发生的,而且病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它的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中年人,病前大多无明显的全身不适感,但多数病人先有过度疲劳、焦虑、情绪波动或精神忧郁,或有感冒史。 一、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为耳蜗聋,也可为蜗后聋。 二、耳鸣 耳聋前后可能会出现耳鸣的情况,大概占有百分之七十,一般在耳聋前的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三、眩晕 约2/5天1/2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埃病,数日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四、耳堵塞 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五、眼震 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眩晕和耳鸣明显者,病人的耳聋可能被忽略,待眩晕减轻后才发觉患耳已聋。大约2/3病人伴有耳鸣,常在听力减退之前出现。也可发生于听力减退之后,音调很高,经治疗后听力恢复后,耳鸣仍可长期存在。约半数病人在听力下降之前或之后出现眩晕。少数人可伴有耳内堵塞感和压迫感,或者耳周围麻木。 一般来说,突发性耳聋都是来势汹汹,听力出现损失可在瞬间、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之内,有时候早上起来的时候会突然察觉耳聋。慢者的耳聋情况可以慢慢加重,直到几天之后才会停止进展。它的程度从轻到重到全聋。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知道了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突发性耳聋是什么原因 1、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突发性耳聋。 2、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突发性耳聋,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进展、会议、认识、系统、有效、继续、保持、制定、发现、研究、关键、情绪、信心、精神、方式、作用、标准、水平、分析、调节、形成、树立、保护、推广、改善、加快、促进、加强、适应、提高、明显提高、中心 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彦芬王爱民蒋向丽 【关键词】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耳周穴位(角孙、听宫、耳门、翳风)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对就诊的90例(耳)突发性耳聋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42例,治愈22例,(52.38%),显效10例(23.81%),有效6例(14.29%),无效4例(9.52%),有效率90.48%;对照组48例,治愈19(39.58%),显效11例(23.06%)有效6例(12.50%),无效12例(25%),有效率75%。结论:耳周穴位注射脑蛋白水解物结合、微波辐射、临床心理辅导及常规采用活血化淤、营养神经药物综合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蛋白水解物;穴位注射微波辐射心理辅导突发性耳聋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reating Sudden Deafness Using Combined Method A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jected Cerebroprotein Hydrolyate Injection to the points around the ea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