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104-2014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535.88 KB
- 文档页数:48
车辆段无线频段隔离方案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段是车辆的停放、保养和修理的场所。
由于车辆段的空间狭窄,当多组列车停放在车辆段内时,车辆之间可能会存在广播干扰和实时通信干扰的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干扰,车辆段需要进行无线频段隔离。
本文将介绍车辆段无线频段隔离方案。
1. 背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车辆段内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包括车辆维护、运行调度、安全监控等系统。
这些设备的频率范围相互重叠,特别是车辆段内频繁的车辆移动会对无线频段产生广播干扰和实时通信干扰。
为了确保通信顺畅和设备正常工作,需要对车辆段内的无线设备进行频段隔离。
2. 频段隔离方案2.1 频段分配在车辆段内频段的分配方案主要有两种: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将不同频段静态地分配到不同领域或不同系统,这种方法使用比较广泛,但是存在利用不充分和占用频带资源的问题。
动态分配采用先检测空闲频段,再按时分多址(TDMA)或频分多址(FDMA)技术分配给无线通信中心或车辆端,达到较好的频段利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确定分配方案。
2.2 频段隔离2.2.1 反射隔离反射隔离是通过光栅、金属干扰板等反射件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隔离。
该技术是一种物理隔离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维护的优点。
但是反射件的放置位置需要精准计算和选取,一旦设计不周,会导致反射信号多跑或干扰造成无效隔离。
2.2.2 吸收隔离吸收隔离是利用材料的吸收性能,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隔离。
该技术是一种电磁波的耗散方式,相比反射隔离,吸收材料易于加工和安装,并且无需对设备布线做出任何特殊的要求。
但是吸收材料的性能取决于选材和厚度等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效隔离。
2.2.3 屏蔽隔离屏蔽隔离是利用金属屏蔽结构对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隔离。
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屏蔽结构本身兼有隔离和屏蔽功能,既可以隔离信号又可以屏蔽外界的干扰信号。
但是屏蔽材料的性能会受到金属材料和屏蔽结构的影响,设计和制造难度较大,且成本相对较高。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3.11.23
•【文号】交办运〔2023〕67号
•【施行日期】2023.11.2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
术规范(试行)》的通知
交办运〔2023〕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等有关要求,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印发你们。
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督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在城市人民政府领导下,指导运营单位主动对接、积极协调、认真落实,从源头上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本质安全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各地要及时做好《技术规范》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估,执行过程中遇有问题请及时报部。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杨远舟,************、010-********(传真)。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23年11月23日。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工程建
设标准2014年第3批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
•【公布日期】2014.11.19
•【文号】国铁科法〔2014〕57号
•【施行日期】2015.0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
(工程建设标准2014年第3批)
国铁科法〔2014〕57号现公布《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B 10049-2014)、《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 10115-2014)和《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工程检测规程》(TB 10430-2014)等三项行业标准,自2015年2月1日起实施。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 10049-2004)及《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TB 10115-98)同时废止。
以上标准由国家铁路局科技与法制司负责解释,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铁路局
2014年11月19日。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TS of signalsystem in urban rail transit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前言本技术规范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军峰、陈卫华、钱江、颜红慧。
第 1 页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1 总则1.1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1.2 为统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的技术标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和效益,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制定本技术规范。
1.3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的ATS系统的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T 12758-200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IEEE Std. 1474.1-2004, IEEE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IEEE Std. 1474.2-2003, IEEE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用户界面要求GB/T 21562-2008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第 2 页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IEC 62278:2002,IDT)EN 50128-2001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总则1.0.1 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统一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控制。
1.0.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控制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应保持和持续改进安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1.0.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控制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指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车辆和机电设备的总称。
简称系统。
2.0.2 城市轨道交通子系统 urban rail transit sub-system指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下一级系统。
如车站、隧道、桥梁等土建设施,轨道及车辆,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等机电设备。
简称子系统。
2.0.3 危害 hazard可能造成公众生命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潜在因素。
亦称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
2.0.4 风险 risk危害发生的频率及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2.0.5 安全 safety免除不可接受风险的状态,亦称安全性。
2.0.6 安全控制 safety control分析潜在的危害,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使系统在实施或使用过程的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的行为过程。
2.0.7 危害登记册 hazard log用于记录所有已识别危害以及用于降低或消除每一项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的文档,该文档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实时更新。
亦称危害日志。
2.0.8 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可以接受的最大级别的风险。
亦称可接受风险。
2.0.9 安全论据 safety argument能够证明系统达到规定安全要求的所有规章制度、记录文档、危害分析报告、技术文件、代码等。
2.0.10 安全完整性 safety integrity在一定时间,在规定的条件下,系统或产品能够完成规定安全功能、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特性。
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技术标准2014年第3批)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铁路局•【公布日期】2014.10.30•【文号】国铁科法〔2014〕55号•【施行日期】2014.10.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铁路局关于发布铁道行业标准的公告(技术标准2014年第3批)国铁科法〔2014〕55号国家铁路局批准发布以下13项铁道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编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 TB/T 3352-201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不平顺谱20141030 201505012 TB/T 3353-2014 铁路隧道钢筋混凝土管片20141030 201505013 TB/T 1632.1-2014 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TB/T 1632.1-2005 20141030 201505014 TB/T 1632.2-2014 钢轨焊接第2部分:闪光焊接TB/T 1632.2-2005 20141030 201505015 TB/T 1632.3-2014 钢轨焊接第3部分:铝热焊接TB/T 1632.3-2005 20141030 201505016 TB/T 1632.4-2014 钢轨焊接第4部分:气压焊接TB/T 1632.4-2005 20141030 201505017 TB/T 3354-2014 铁路隧道排水板20141030 201505018 TB/T 3355-2014 轨道几何状态动态检测及评定20141030 201505019 TB/T 3356-2014 预应力中空锚杆20141030 2015050110 TB/T 3360.1-2014 铁路隧道防水材料第1部分:防水板20141030 2015050111 TB/T 3360.2-2014 铁路隧道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20141030 2015050112 TB/T 3181-2014 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TB/T 3181-2007 20141030 2015050113 TB/T 1932-2014 旅客列车卫生及检测技术规定TB/T 1932-2009 20141030 20150501国家铁路局2014年10月30日。
轨道交通地铁防灾设计信号系统●一般要求信号系统应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装备,满足近、远期列车不同行车间隔的运营要求。
系统接口及相关协议应与一、二、三期工程信号系统完全兼容。
1.系统构成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操作方便、维修简单,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凡涉及行车安全的系统、设备必须满足故障——安全原则。
2.设备配置应有利于行车组织和运营管理,实现行车指挥的自动化和科学化,并应考虑和预留延伸线的接口条件。
选用的设备、器材应适用于哈尔滨寒冷地区的自然环境。
3.系统设备在满足功能与安全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国内产品,需要引进的系统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国产化率。
4.所有室外设备的选用必须满足设备限界的要求,地面线路的室外设备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5.道床漏泄电阻:整体道床2.0Ω·km;碎石道床1.0Ω·km。
6.正线区段系统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
●遵循的规范及标准1.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2.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3.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4.铁道部标准《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TB/T3027-2002);5.铁道部标准《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TB10071-2000);6.铁道部标准《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运基信号【2010】709号文);7.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8.国际无线咨询委员会标准(CCIR);9.国际电讯联盟(ITU-T)的有关建议;10.国际电工学会标准(IEC);11.国际铁路联盟UIC规程;12.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IEEE);13.ATC系统引进国相关标准;1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15.《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
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通信系统).doc通信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
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2005)《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2000)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一般要求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8.通信8.1 总则8.1。
1 通信工程建设必须以确保通信工程建设质量为目的,以有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依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以科学的检查、检测为手段,实现相关工程的验收。
8.1.2 通信工程建设应满足轨道交通系统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必须符合全程全网的技术要求.8。
1.3 通信工程完成后,先要进行自检,再经过一定时间开通试运行后,确认一切工作具备验收要求,然后申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8.1.4 验收委员会或小组,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成员必须精通技术,熟悉有关规范,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实事求是地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和等级做出合理的评定。
8。
1。
5 通信安装工程验收前,施工单位必须编辑竣工技术文件交接管单位。
8。
1.6 通信管线安装要求需严格遵照《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82-2006第4。
1。
1~4.6。
11及申通集团下发的《通信专业管线和设备安装技术指导意见》的要求执行。
8.1.7 通信工程验收、检测所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应有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的证明。
8.1。
8 通信工程质量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要求进行验收。
8。
1。
9 通信系统的机房环境建设要求应满足本规范7。
5。
1~7。
5。
3相关章节的要求.8。
2 术语8。
2。
1 传输系统 transmission system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各子系统和信号、电力监控、防灾、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和自动售检票等各种信息传输而建立的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系统网络.8.2.2 公务电话系统 executive PBX system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各部门间进行公务通话及业务联系的电话系统。
8.2.3 专用电话系统 dispatching system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的值班员组织指挥行车、运营管理及确保行车安全而设置的电话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解读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行业发展,近日,交通运输部制定印发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交办运(2023)67号,以下简称《技术规范》)。
为便于有关各方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切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技术规范》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通信系统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和运营管理提供传输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业务的关键系统,对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至关重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8)13号)中提出,要“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加快推动车辆、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等关键设施设备产品定型”。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在部分系统功能、与其他系统接口、关键设备人机界面等方面存在的运营需求体现不足、规范性不够等问题,增加了从业人员操作难度、安全风险和养护成本,也不利于网络化资源统一调度和突发事件高效联动处置,影响了运营安全和服务保障。
量和运营效率,夯实行业运营安全管理基础,在充分调研系统建设和运营现状、梳理总结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我部组织多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相关设备供应商和科研院所技术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完善,研究制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运营技术规范(试行)》,从运营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应满足的功能、性能等技术要求。
二、主要内容《技术规范》共12章和3个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文件目的和适用范围。
说明了规范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及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构成。
二是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从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通信系统关键设备冗余、接口状态监测、信息安全、防雷接地、防水防尘性能等方面的总体要求。
三是各子系统技术要求。
从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对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传输子系统,时钟、电源、集中录音、集中告警等支撑子系统,有线调度通信、无线调度通信、乘客信息、广播、视频监视、公务电话等业务子系统提出具体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TS of signal system in urban rail transit前言本技术规范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孙军峰、陈卫华、钱江、颜红慧。
1 总则1.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在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磁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1.2为统一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ATS的技术标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和效益,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制定本技术规范。
1.3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的ATS 系统的产品研发及工程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未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使用于本标准。
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GB/T 12758-200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T 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IEEE Std. 1474.1-2004, IEEE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的性能和功能要求IEEE Std. 1474.2-2003, IEEE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用户界面要求GB/T 21562-2008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IEC 62278:2002,IDT)EN 50128-2001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铁路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