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文化剖析
- 格式:pptx
- 大小:599.58 KB
- 文档页数:39
中国人姓名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人姓名的调查研究,探讨中国人姓名的特点、命名方式以及姓名变化趋势等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的归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人姓名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命名方式存在差异,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姓名变化趋势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传统的国家,而人的姓名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中国人姓名的命名方式来源于古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并受到历史、地理、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探讨中国人姓名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一、中国人姓名的特点
1. 姓名的姓氏与名字组成:
中国人姓名通常由姓氏和名字组成,姓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
要地位,一般儿子会继承父亲的姓氏,女儿则嫁给儿子的姓氏。
名
字则可根据父母的意愿或者取自古代文化经典等进行命名。
2. 姓名的字数和结构:
中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两个或三个汉字组成,有些人的名字还含
有诗意和典故。
另外,中国人姓名中还存在复姓和单姓的差异,复
姓在华人中较为常见。
3. 姓名的拼音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将自己的姓名进
行拼音化,方便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并使姓名更容易被记忆和识别。
二、中国人姓名的命名方式
1. 父姓和母姓:
在中国部分地区,女孩子的姓氏可以根据母亲的姓氏来决定,
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
2. 字辈命名法:。
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姓名文化的意义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里,姓氏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姓氏不仅仅是人们的家族标志,更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姓氏的起源以及姓名文化的意义。
一、中国姓氏的起源姓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期的中国人主要根据部落、氏族或祖先来命名,以突出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与尊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人口逐渐增多,简单的氏族命名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便出现了广义的姓氏。
古代中国的姓氏形式和数量繁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渐渐减少,稳定性增加。
据史书记载,中国现存的姓氏约有6500多个,这些姓氏几乎代表了中国人的家族和血统,是祖先智慧的结晶。
二、姓名文化的意义1. 姓名的社会身份象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
一个人的姓名能够反映其身份特征、社会地位和家族传承。
例如,某些姓氏中带有贵族色彩的字眼,往往代表着家族的高贵血统,彰显着尊贵的身份。
2. 姓名的文化寓意中国的姓氏和名字常常具有丰富的文化寓意。
姓氏和名字中所选用的字眼通常会体现出家族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例如,“李”姓传统上代表“树立家族”的含义,“王”姓寓意着王者的尊贵等。
名字的选择也经常与美好寓意有关,家长希望给孩子起一个富有吉祥寓意的名字,以祈求好运和幸福。
3. 姓名的重要性与尊重在中国文化中,姓名被视为重要的礼仪要素。
传统上,人们用姓氏和名字来称呼对方,这是对对方身份和尊严的尊重。
尤其是在家族和社会的重要场合,正确称呼姓名显得尤为重要,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
4. 姓名的文化传承中国姓氏和姓名文化代代相传,承载着家族的根和传统的延续。
一个人的姓氏与名字不仅代表了自己的身份,也代表了家族的荣誉与历史。
因此,人们对姓名的选择非常慎重,希望能够将家族的传统与文化内涵传递给下一代。
总结:中国姓氏的起源源远流长,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血脉。
姓名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既是社会身份的象征,也是文化寓意的体现。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命名通常是一个极其注重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代表着他或她的身份,还代表着他或她的生命价值观。
中国人相信人名的好坏、吉凶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和人生。
因此,中国人在起名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多种因素,如音律、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五行、寓意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与生命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与生活。
一. 中国人的姓名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名和字号通常带有极大的意义。
一个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还反映了这个人的性格、品格、命运和家庭背景。
在中国古代,起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家庭中,通常是父亲、祖父或其他长辈担任这个任务。
他们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音律、五行、寓意、文化背景等,以确保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在这些因素中,音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相信一个名字如果听起来不好,则会对这个孩子的个性和命运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姓名和生命价值观中国人认为,人名的好坏、吉凶与人的命运、事业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因此,一个人的姓名通常会被认为是与他或她的命运、性格、品德和家庭背景紧密相连的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如何给婴儿起好名字的传统。
例如,许多名字拥有着寓意,相信好名字总能为人带来好运、平安和幸福。
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名是一种非常神圣的活动。
三. 姓名文化对于生命价值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姓名文化对于生命价值观的影响非常深刻。
人们相信,一个名字不仅代表着人的身份,还代表着他或她的品格和生命价值观。
许多中国人认为,好的名字不仅能为人带来好运和财富,而且还能对于人的品格和生命价值观产生长远的影响。
许多名字的含义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有关。
例如,“文”和“武”两个字,通常代表了古代皇族的品质和能力,所以许多父母喜欢把这些字作为他们孩子的名字。
四. 姓名与个人品性人名与个人品性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观念。
许多人相信,人的姓名和个人品性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中国汉族人名字的特点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姓名也有其独特的文化色彩。
历史上,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一定程度影响了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国家,至今这些国家的人名依然明显保留着中国人姓名的痕迹。
中国人姓名的风格和特点与其他民族或国家迥然不同。
对比中西方姓名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名字具有以下几大特征:1、前姓氏,后名字。
中国人的姓名历来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与西方国家名字在前,姓氏在后的姓名结构正好相反。
2、姓氏少而精。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14亿人口,但却是“姓氏池”最小的国家之一。
中国公安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仅有6000多个在用姓氏,且绝大部分人口(近86%)共用最常用的100个姓。
相比之下,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1/4,但该国2010年人口普查中统计的姓的数量达到630万个,且大部分人的名字没有重名。
中国人的姓氏少和大姓集中,是造成重名现象的主要原因。
3、音节短明。
汉字具有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的特点,所以中国人名简短明快,一目了然,易读易记,不像外国人名总是字符一大串。
4、取名方法多样。
中国人在长期的姓名文化创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有讲究的取名方法。
既有简单的民间起名习俗,又有专业的起名技术,在世界姓名文化中独占鳌头,堪称一枝独秀。
5、起名要求严格。
中国人在长期的起名实践中,总结了众多的基本原则及起名忌讳,既有规则制度,又有民间习俗,其中包括许多数术上繁杂的规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起名的重视有增无减,始终没有放弃追求起名的质量。
6、姓名文化内涵丰富。
由于汉字具有音、形、义三合一独特优势,中国人的姓名已经完全超越了符号功能的范围,可以在寥寥数字中承载极其丰富的内涵,这是中文人名最大的特征。
中国人的姓名可以反映出人们的文化素养和价值取向,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涵的父母厚爱、期盼及希望,还可以表现出来其主人的情调、志向、追求、文化层次。
7、中文名字功能神奇玄奥,超越时空。
汉字通易理,含五行,汉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由中文汉字构成的中文名字,不仅是个人的文字符号标志和文化情感体现,还是个体与外部环境及宇宙时空进行明显隐暗的物质能量信息沟通交换的载体与中介,是个人命理信息的反映,也是影响个人命理的重要乃至关键信息因素,这是可以轻松的从中国三千年的姓名历史、姓名研究结论、起名习俗禁忌、无数精彩案例和故事传说等方方面面得到证明的结论。
人名中的传统文化人名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中国,许多人名寄托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个传递文化的窗口。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了解其背后的意义。
一、姓氏中的传统文化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姓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标识,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许多姓氏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比如,姓“李”在中国人中十分常见,它源自古代的“黎”,是大地的象征,寓意着家族的兴盛和繁荣。
而姓“张”则代表着强大和权势,在古代也被赋予了“勇士”的意义。
二、名字中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
这些名字往往寓意深远,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名字“婷婷”代表着女孩的纯洁和美丽;名字“磊磊”则表达了男孩的坚强和勇敢。
这些名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三、字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个或多个字,字意常常与传统文化有关。
比如,字“明”代表着光明和聪慧,它象征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精神;字“艺”则寓意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字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人们对人生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四、名字的祝福与寓意在选择名字时,人们往往希望能够融入一些祝福和寓意。
比如,名字“晓明”寓意着清晨的阳光和希望,祝福孩子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名字“雨果”蕴含着对孩子聪明和智慧的期望。
这些寄托于名字中的祝福与寓意,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五、人名的文化传承人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方式。
通过给孩子起一个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名字,可以使孩子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同时,人名也成为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一种承载和展示方式,表达着每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六、传统文化在人名中的意义人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多样,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传承。
中国人的姓名体现辈分、渊源、传承、期盼、情感、思想,讲出处、有典故、通伦理、求蕴藉,避讳之礼博大深厚,礼义廉耻尽在其中,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取名的基本方法、择字风尚及忌讳要点等现象的观察、思考与分析,可在探寻当时政治形势、时代精神、社会习俗和文化水准诸方面获得宝贵的启迪和资源。
一中华民族的姓名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
母系氏族社会起源的姓遗传下来的姓只有任、姚、姜三姓,其他的不是消失就是人口极少。
而父系氏族时的姓却大都保留了下来。
据统计到今天我们中国的姓氏已达到了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关于中国姓氏的立法起源于秦朝,当时规定所有山川河流,百姓姓名都不能与皇帝姓名重合,而谱名的规定也从那时开始。
西汉以后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王莽篡权,为了强调自己革新的作用,要求百姓全部使用两字名,中国两字名开始兴起。
到了唐代谱名才又重新被人们重视,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三十个,非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文学礼仪。
中国人的姓名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五千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姓名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可惜,姓名文化现今已经明显衰落,原本蕴涵的情怀和格调荡然无存。
虽然孔、孟、曾这几大姓迄今仍然严谨地遵循着谱名的要求,但是广大中国人的名字早已没有文化品位,仅仅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符号,而且高度一致、大面积雷同。
人名学——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人名学是研究人名结构系统的起源、发展、结构及其内涵的一门学科。
人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人类的语言、历史、文化、社会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中国人名字的文化的发展又是非常悠久的,它的来源以及种类都是非常的丰富的。
我们今天要来看的就是中国人的姓名文化。
姓,在我们现代看来,就是某一群人(家族或氏族)共用的名,但是它其实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演变成现在的姓。
姓,产生母系氏族社会,原为族号。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为天子,从女从生。
”所以我们多可以看到传说中远古帝王的姓多是女字旁,比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夏禹姒姓等。
到了父系社会时,“姓”也变成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主,不再从“女”旁,为了区别同一母族的若干支族,“氏”就产生于此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氏开始转变为姓,而到了秦汉时代,周王朝的姓、氏制度土崩瓦解,从此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来源。
第一,来源于远古母系氏族的族号,这类姓氏多为女字旁,主要有:姚、姜、姬、姒等。
第二,以动物、植物或是其他自然物为姓。
如:马、龙、李、桃、林、江、金、石等。
第三,以封国、采邑或是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司马、公孙等。
第四,以居住地、出生地或职业为姓。
如:东方、西门、陶、巫等。
第五,以祖先的谥号或族号为姓。
如:唐、周、武、庄、穆等。
还有其他的一些来源,比如皇帝赐姓,唐朝的许多的开国元勋都被赐姓为李;为避灾难而改姓;为避皇帝和圣人讳而改姓,如唐玄宗即位后,姬姓改为周姓;嫌原来的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还有就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在译成汉语后的简化等等。
另外,古代的姓氏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通志.氏族略序》中写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在战国前,贵族才拥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而平民百姓只有名,有的甚至连名都没有。
姓名与时代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姓名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姓名不仅是个体的标识,还反映了中国人对家族、尊严和传统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姓名的意义、命名习惯以及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的变化。
一、姓名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名被视为人格、家族和族群的象征。
起名时,父母会给孩子取一个寄托着家族希望、美好愿景的名字。
一个好名字被认为有助于个人运势、事业发展,甚至对整个家族的荣誉与命运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的姓氏是家族血脉的象征,代代相传,寄托了人们对亲情、传承和根源的崇敬。
家族姓氏的传承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责任,被人们视为家族的荣耀和传统延续。
二、命名的习惯和原则中国人的姓名通常由姓氏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姓氏在前,名字在后。
命名习惯因地域、民族、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遵循以下原则:1. 表达美好寓意:起名时多希望通过名字来寄托对孩子的期望和祝愿,如聪明、勇敢、成功等。
2. 尊重长辈:中国文化强调孝道,尊重长辈是中国人重要的价值观。
因此,在命名时会考虑以长辈的名字为依据,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
3. 禁忌避讳:中国人还有许多命名禁忌,如忌用谐音字、忌用某些不吉利的字眼等。
避免使用这些禁忌可以提高名字的吉祥程度。
三、时代变迁与姓名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也在发展和演变。
在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中,名字往往与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直接相关。
贵族或富人常会取一些富丽堂皇的名字以突显身份;而普通人则多选择朴素、含义特殊的名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中国人的姓名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另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影响也使一些传统的命名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独立性,他们在命名时更倾向于注重孩子的兴趣、特长等个体差异,并尝试给孩子起一个独特的名字,以彰显其个性。
四、新时代的名字趋势近年来,一些新的命名趋势在中国逐渐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名字开始受到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
论中国的姓名特征和文化渊源关系姓名,是我们的姓氏及我们的名字合二为一组合。
我们每人都有姓名,他伴随着我们度过春夏秋冬,是我们的人生伴侣。
姓名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产物,它首先表现在生存环境和生活态度的进步,等社会发展到一定初级文明程度的时候,它才表现出文化意义及文化意旨。
总的来说,姓名在能基础地表达出群类个体中的身份后,还能清晰地表达出特定人物的特点、性格、爱好、追求、理想等各种深层意义。
中国人的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一个的氏族,为了区别家庭与婚姻,就把姓作为氏族的称号。
上古时代的这种称号,往往和生物及自然现象有关系,这些称号以后就可能演化为姓,如熊、牛、云等。
古代称呼人还常常加上地名、职业名、祖先的名号等,这些称号固定下来,也就是姓。
中国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的名为姓,所以,很多古姓从“女”旁,如姜、姚、姬等。
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
二、以远古时代人们崇拜的生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
三、以祖先的国家为姓,如赵、宋、秦、吴等。
四、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如上官、司马、司徒等古代官职,就成了后代子孙的姓。
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如王、侯、公孙等。
六、以住地的方位和景物为姓,如东郭、西门、池、柳等。
七、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八、以祖先的名号为姓,如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名叫轩辕,后来,轩辕就成为了一个姓。
中国人的姓名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
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
中国人的姓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和两个字以上的,一个字的姓叫单姓,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姓叫复姓。
中国到底有多少姓,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只知道宋朝时,有个读书人写了一本《百家姓》,里面收有五百多个中国姓,其中有六十个是复姓。
有人统计,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出现过的中国姓有五千多个,现在常见的不过二百多个。
张、王、李、赵、刘是中国最常见的单姓,诸葛、欧阳、司徒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复姓。
中国姓名文化姓名:专业:一、前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历史让我们民族闪耀着文明之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姓名在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作为别婚姻,明贵贱的重要工具,从诞生伊始,就随着文明的进步亦随之进化,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姓名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姓名在当代,越来越自由化,许多人的姓名只是简单的继承了父姓或者母姓,随后在姓名后面亦随便加以名便了事。
可以说当代人对我国姓名文化缺失相当严重,本综述将对中国姓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进行分析,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姓名文化。
二、姓名的由来(一)姓氏的创建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所以很多姓都有女字旁,对于姓氏创建,三皇之首伏羲氏贡献最大,“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正是伏羲氏制定了同姓不婚的嫁娶制度,从而避免了近亲结婚,这是中华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二)姓氏的形成大家都知道是因为汉族之姓多处于黄帝、炎帝之后,故我们经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另,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母系社会,原为族号。
因此很多姓都有女字旁或底。
姓氏的形成大抵有以下几种:(一)部落的名称或首领的名字。
(二)以居住地为姓,如姜姓,是因居于姜水之旁,以姜姓。
(三)部落首领之子也可得姓。
(四)祝融之后,己、董、彭、秃、妘、曹、斟、芈(mǐ)等八姓。
(五)以动植物为姓。
(六)以封国,官名,爵位为姓。
还有很多,这里暂不一一列举。
三、姓氏的发展《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
因此,姓,是起源于母系社会时期,氏,起源于父氏社会。
二者有明显的前后区分,直至三代之后,姓氏才合二为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贵族是姓氏都有的,而作为贱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
四、中国人的名、字、号(一)名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百日时行命名礼。
古人对名是很讲究的,商人崇尚以天干为名,周人以礼节为名,战国贵族则占卜为名。
到了秦汉,则讲究“五则”和“六不”。
当代人则大多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等。
现代汉语姓名的文化探析摘要:姓名,是人们利用语言符号来区别他人以满足称呼需要的交际工具。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认识到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表达出一个人的理想和愿望。
本文通过在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90年代末、21世纪至今这三个时期共1500个人名样本。
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取名心理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对现代人的起名提出了一些较为客观、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取名;文化;心理引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姓名已不仅仅是一种区别他人身份的符号,它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每一时期的姓名内容来源于这一时期的社会,而每个时期社会状况的不同,也会对取名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首先分析解放后现代汉语中的取名特点,然后分析不同时期取名的心理因素。
一、现代汉语中的取名特点第一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起名现象及心理(一)取名明显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人们的思想还没能真正得到解放,一些传统的观念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体现在取名上,便使姓名渗透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命名方式,主要表现在:1.表品行:礼、义、德、忠、诚、孝、贤、淑、贞2.表宗族观念:延、续、根、祖、承、宗、嗣3.表财富:富、贵、财、发、金、银4.女子用花表美貌:英、菊、兰、荷、柳等(二)按家族的字辈排序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字辈名都表现出了辈份的尊卑关系。
按字辈用字取名可以有多种心理原因,在近代社会,按字辈的取名心理主要是意在告诉名主是哪一支系的子孙,以示不忘始祖,有强烈的寻根意识。
但是,按字辈取名一个很大的弊端是会造成同一地区的重名率极高。
笔者在收集姓名样本时发现某村一家兄妹四人,他们这辈人名的辈字是“维”,但四个人分别叫“邢维绵”、“邢维胜”、“邢维玲”和“邢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