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馆新馆设计理念
- 格式:pdf
- 大小:894.88 KB
- 文档页数:22
毕业设计北京参观调研项目概况。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筑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其中展示面积4万平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五层。
于2009年正式与公众见面的。
建筑没有延续传统概念中采用金属与玻璃幕墙形成的现代感与高技派的风格,而是采用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体,立面上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体块相互咬合而成,使整个建筑呈现为巨大的“鲁班锁”的形态(俄罗斯方块或者说是魔方,意念嘛,都是扯进来的),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鸟巢水立方呼应。
初来乍到。
从地铁站出来就可以远远地看到建筑,巨大的体量特别吸引眼球,但是建筑外立面积木的相互咬合仍有些凌乱,章法性不强,有想法,但是局外人应该是看不出来了,选用奇怪的绿色玻璃穿插其中使这个全新的建筑有些“历史的陈旧”。
中国科技馆新馆给人的感觉就是“大”,这很符合国内公建作品“耀我国威”的本质。
科技馆的广场很简单(图一),只是简单的铺地,并矩阵式的种植了几排没有叶子的小树,看来是有意想要弱化广场又或是根本没有进行专门的设计。
初春的乍暖还寒加上毗邻广阔的奥运公园,广场显得冷清,缺少人气,与建筑师原本的意图相违背,科技馆原本是要成为“城市生活的场所和载体,并能带动激活周边地区的发展”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周围公共设施的缺乏使得广场呈图一冷清的广场现出门可罗雀的架势。
建筑的北侧有一个大而平缓台阶平台(图二)图二被隐藏的台阶连着展厅二楼,有做疏散楼梯的意思。
这么宽的台阶,并上面的疏散平台本应是公众集会休息的好地方,但由于隐藏在巨大形体的球形幕墙结构后面,导致其平日的使用功能大大减退成为了单纯的修饰物。
神奇立面。
为了等人,我们围着建筑饶了一圈,原本以为建筑的外立面是由混凝土和玻璃构成的,走近看才发现建筑的正面采用连续的“白色波形金属板”,侧面为“绿色反射玻璃与不锈钢板”组合,每块金属板的纹理排列方式都不相同,这样在阳光照射下会有不同的反射角度,形成不同的阴影效果(果然由于太阳高度的变化,开始觉着凌乱的建筑在下午的时候感觉纯净了好多)。
中国科技馆新馆设计理念
首先,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设计
师将科学展示与艺术表现相结合,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使观
众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美感。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提升了展示效果,也使观众更加愿意参与其中,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
兴趣和理解力。
其次,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在建筑设计和
装修材料的选择上,设计师将环保、节能、低碳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采用
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同时,在
展示内容的设计中,也注重宣传科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观众
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互动体验。
设计师通过多媒体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动装置等手段,创造出丰富多样、趣味性十足的
互动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实践、体验、参与等方式来获得知识,深入了解
科学原理。
设计师还考虑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设置了针对不同年龄
层次的展示区域和互动项目,使每个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互动体验,
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总之,中国科技馆新馆的设计理念包括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可持
续性发展和互动体验。
这些设计理念旨在给观众提供一个既有科学知识又
有艺术欣赏的空间,同时也引导观众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
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这样的设计理念旨在使中
国科技馆新馆成为一个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阵地,促进科学普及和社会发展。
中国科技馆新馆位于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南侧距“鸟巢”一箭之遥,占地四点八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十点二万平方米,其常设展览包括“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展示区,以及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四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集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科技馆新馆,是一个主题突出、功能完善、形象完整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科技馆。
其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外形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也寓意科学的众多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血管墙”,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人体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参观者还可以亲身体验工业生产的技术细节。
新馆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强,800多件展品绝大部分可参与动手。
虽然科技馆门票要到本周末才正式对公众发售,但是作为全国科普日的主阵地,这里昨天还是迎来许多特邀观众。
今天,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记者提前参观了这座“参观者当家作主”的科学殿堂,下面就把观感奉献给读者。
不要害怕“剧透”,因为这里有太多精彩和奥妙,纸面上描写的内容只能算是浮光掠影。
体量巨大展品丰富,强调动手性,可看可玩一层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装置就是这面巨大的“机械墙”。
第1层进来被“震”了中国科技馆新馆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间。
从东门看过去,整体建筑让人想起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不对称的几何切割具有律动感和秩序感,正符合科技馆应当具有的视觉形象。
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面看过去,巨大的玻璃幕墙和巨幕影院球形建筑会在水面上留下色彩斑斓的倒影。
步入一层大厅,立刻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的“机械墙”。
这面墙极有形式感,看起来像一个机械主题的浮雕,但却可以运动。
仔细看,发现墙面的内容并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有意地选择了几种能够转换运动方式的机械结构,比如连杆-曲轴机构、快门机构、万象联轴节等等。
中国科技馆的项目中国科技馆新馆展览面积约4万平方米,分布着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等5个主题展厅和公共空间科普展示区,加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和其他展教活动场地,总面积约达6万平方米,是老馆的6倍多。
据介绍,科技馆新馆建设共投资11.145亿元,其中仅内容建设就花去7.9亿元,展览项目之多、内容之丰富,可以想见。
新馆不仅展项多,而且增添了大量新内容,其中39%的展项为创新性项目。
讲解员告诉记者:“如今世界上的科技馆已经逐步脱离原来那种高端的、远离普通公众的线路,开始走向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
因此,中国科技馆新馆秉承了这个理念,让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去学知识,寓教于乐。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在科技馆新馆快速穿梭浏览,目之所及,令人眼花缭乱,且所有的展览项目都注重了趣味性和参与性,让人们在快乐的游戏中领悟科技,启迪智慧。
位于一层的科学乐园展厅设置了9个主题展区:认识自己、安全岛、我们齐动手、创意工作室、欢乐农庄、山林探秘等,展项共计141个。
在科学乐园展厅的“欢乐农庄”展项前,一个小朋友正在妈妈的帮助下,当上了拖拉机手:他坐在小拖拉机模型上,一按“选择”键,宽大的屏幕上就显示出茬子地、已耕地、水田、庄稼丰收地四个项目。
他在“水田”项目上重新按下“选择”键后,耕地、播种、插秧、收割四个耕作阶段依次出现。
他在插秧项目上按下“确认”键后,手握方向盘,时而踩油门,时而踩刹车,着实过了一把“插秧瘾”。
魔方大厅位于新馆二层中心位置,直通顶层,高达28米,顶层条块纵横错落,酷似电子游戏“俄罗斯方块”的造型。
走进这个白色为主色调的大厅,阳光从天顶的方块洒落,颇有魔幻的意味。
云南捐赠科技馆新馆的三具珍贵的恐龙化石作为镇馆之宝矗立在这里,侏罗纪的霸主恐龙“复活归来”。
目前最高最大的一座恐龙化石就在这里,它高达6.5米、长27米,还有个头较小的,可别小看它们,它们一个是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许氏禄丰龙,一个是罕见的食肉恐龙——双脊龙。
科学展厅标志设计理念
科学展厅是一个呈现科学知识和探索的场所,标志设计需要体现科学的理念和特点。
我的设计理念是“科学的探索与互动”。
首先,标志的视觉元素应该能够直观地传达科学的含义。
我选择了阳光作为标志的主要元素,阳光是科学的象征,它代表着知识的智慧和光明。
通过阳光的形状和颜色,我希望引导观众对科学的探索和发现的感受。
其次,标志的设计需要具备科学的独特性和魅力。
我添加了探索和发现的元素,比如放大镜和化学瓶,来突出科学的实验性和创新性。
这些元素以简洁、抽象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可以自由地将其与自己所认识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同时,标志的设计需要与展厅的室内环境相呼应,营造出具有科学氛围的空间。
我选择了现代和简洁的风格,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的结合来表达科学的严谨和精确。
标志的整体色调以明亮的蓝色和白色为主,蓝色代表科学的冷静和深度,白色代表纯净和无限的可能性。
最后,标志的设计需要注重互动和参与的体验。
我添加了一些图形元素,比如问号和感叹号,来引发观众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这些图形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图案,以展现科学的无限延伸和连续发展。
综上所述,我的科学展厅标志设计理念是“科学的探索与互动”。
通过阳光、实验仪器、几何元素和动态图形的结合,我希望能够传达科学的智慧、实验性和创新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同时,设计还注重与室内环境的相呼应,营造出具有科学氛围的空间。
这个标志将成为展厅的重要标识,为观众提供一个丰富、有趣和互动的科学探索体验。
科技馆设计理念30字
科技馆设计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科技展示和互动体验,引导观众主动探索科学,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科技意识,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在科技馆中,观众能够通过展品、展示场景、VR、AR、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激发科技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增强观众对科技的热爱和认识,提高科技素养,实现科技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馆作为科学传播的平台,将创办前沿技术与科学知识,展现给观众,传播科学思想,提高社会科学素质,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
科技馆设计以观众需求和科学教育为导向,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富有创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展品和展示场景,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深入了解科学世界和技术应用,激发观众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科技馆设计要注重培养观众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多样化的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让观众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对科技的热情和追求。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984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姚依林亲自为开工奠基典礼剪彩。
科技馆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馆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三大主题五大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
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
让儿童和大人同在一起享受科学中的快乐,也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儿童科学乐园”展厅“科学乐园”主题展厅特为3-10岁儿童设置,展厅面积为3800平方米,下设九个主题展区。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以儿童成长需求为本,展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科技内容,采用以游戏化、探究式互动参与为主的多样化展教方式,鼓励儿童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在展览和活动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
“华夏之光”展厅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曾经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的还远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相互激荡,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展览通过序厅、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体验空间五个展区,向广大观众展示华夏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
“探索与发现”展厅在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围绕人类科学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及内容,把反映宇观探索的宇宙和微观探索的物质,反映对身边自然现象探索的运动、声音、光和电,反映对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类探索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数学等科学内容串联起来,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观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享受探索与发现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科技展馆设计理念怎么写科技展馆设计理念是关于如何打造一个现代化、创新性的科技展馆的核心理念。
在设计科技展馆时,我们综合考虑了展示技术和科学的最新发展、提供互动和参与性体验的需求,以及促进教育和创新的目标。
以下是我们的设计理念的主要要点。
首先,我们注重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科技展馆。
在外观和内部布局上,我们采用了简洁、流线型的设计风格,强调科技和创新的元素。
我们使用了高科技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如智能玻璃、可持续能源系统等,以增加展馆的可持续性和节能性。
其次,我们强调展示创新科技的最新进展。
我们将展馆划分为不同的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生物技术等。
我们将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原型和研究成果,以及科技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我们还注重提供互动和参与性的体验。
我们设计了各种互动展品和设备,让参观者可以亲自参与和体验科技的奇妙之处。
例如,我们设置了虚拟现实体验区、3D打印工作坊、编程游戏区等,鼓励参观者动手操作和探索。
此外,我们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和交互式屏幕,让参观者可以与展品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流。
同时,我们重视教育和创新的目标。
我们设计了专门的教育区域,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课程和活动。
我们还与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组织创新大赛和科技交流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
我们还为企业提供展示和合作的机会,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转化。
最后,我们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我们将展馆设计为一个绿色和可持续的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我们还设置了循环利用和节水系统,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们鼓励参观者采取环保的行为,如骑自行车来参观、减少纸张使用等,以推动可持续社会的建设。
总之,我们的科技展馆设计理念注重现代化、创新性、互动性和教育性,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科技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我们希望通过展览、教育和合作,激发公众对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北京科技馆观后感新落成的中国科技馆,外形犹如一个巨型魔方,位于北京的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内。
这次建成的新馆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级科技馆,共分为“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设有公共空间展示区和宇宙剧场、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还设有若干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和多功能厅等辅助设施,并将开设数字科技馆。
新馆一层,是科技馆“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
从东门进入,参观的人们会看到科普长廊,由各种齿轮、连杆、气缸、活塞等组成的复杂机械装置“机械旋律”;从南门进入,是高4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雕塑“生命螺旋”……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综合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科普展览——位于新馆一层的华夏之光展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
华夏之光展厅,是目前国内唯一综合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展厅。
该展厅面积2300平方米,与旧馆相比,不仅面积增加了一倍,在表现形式也有很大突破,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能动、能玩、能演,大大提高了展品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整个展览巧妙地运用了各种先进的展示手段和信息技术,将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献记载转变为可动模型和互动展品,让观众在亲身体验与操作中,了解古代发明的构造及其原理。
展厅布置也力求复古求真,陶寺古观象台、水力纺纱机等特色展品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味先贤的伟大创造,了解古代发明的构造及其原理。
脚踏水车庞大的架构完全真实再现人力取水的过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坐上去,体验一把,脚踏取水的乐趣!新馆二层的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分为A、B两厅,共有166个展项、220件展品,分为宇宙之奇、物质之妙、运动之律、声音之韵等八大展区。
与“门捷列夫”对话展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自行设计一个小球运动路线的“小球旅行记”;荡荡秋千也能学到知识的“共振秋千”……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展品充斥着科学的基本原理。
在体验的几个展项中,利用综合性多学科高新生物识别技术连接的展项“寻找自己”给参观的人们印象最深。
社会科学研究 2009161 我国科技馆建设理念发展研究莫 扬 〔摘要〕 科技馆是我国最重要的专业性科普基础设施。
先进理念是科技馆成功的基石,是决定科技馆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本文首次对我国科技馆建设理念的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
从国际科技馆的成功经验、我国关于科技馆定位的认识发展过程,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中对理念指导意义的重视度,分析理念探索对科技馆建设进入国际高水平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技馆;建设理念;发展 〔中图分类号〕G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6-0188-03〔作者简介〕莫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 6。
一、先进理念是国际著名科技馆成功的基石工程理念是工程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功能的高度浓缩与概括,是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应贯穿于工程的策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的全过程。
在国际上,成功的科技馆都普遍重视对统率科技馆活动的理念的概括、总结和升华。
法国“发现宫”是世界上第一座科学中心,其建设理念非常著名,启发、引导了国际上众多科学中心的发展。
其创建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让佩兰对“发现宫”的理念总结是:使观众熟悉科学赖以产生的基本研究,每日重复这些研究的主要实验,既不降低它们的水平,同时又使它们能为多数人所接受。
以此造成公众对科学的鉴赏力,灌输科学之尚精确、尚批判、尚独立判断的精神,使这些成为对人人有用的文化素质。
在“发现宫”的理念概括中强调了知识的传播,但对新技术及其应用关注不多。
世界上另一座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意义的科技馆———探索馆也是在其明确的理念指导下取得了它划时代的成就。
1969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兰克奥本海默创建了旧金山探索馆,奥本海默的建馆理念是:探索馆是科学、艺术和人类感知的博物馆。
立足于“作为教育中心的博物馆”运动的前列,提供通向科学、自然、艺术和技术的通道和关于这些内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