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

1.可再生能源投资已成为全球能源投资的重心,关于2011

年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A.可再生能源年投资总额稳步持续上升

B.可再生能源年投资总额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

C.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年投资额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持

续上升

年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年投资额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年4月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关于此协定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

A.协定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B.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

C.协定促使德国制定了《能源转型战略》,丹麦制定出台了《能源战略2050》

D.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3.关于风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开发布局以中东部和南方为主

B.海上风电是目前我国东中部地区风电开发主流

C.由于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因素,未来风电发电成本将会上升

D.风电投资开发多元化,民营企业约占一半

4.目前哪种开发或商业模式尚不能普遍用于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C)

A.建筑业主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自行负责或委托专业公司负责

B.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使用或部分使用光伏发电电量,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双方采用合同管理模式,未使用电量由专业公司卖给电网

C.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使用或部分使用光伏发电电量,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双方采用合同管理模式,未使用电量由专业公司通过公共电网转卖给附近其他电力用户

D.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收取租金,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全部电量由专业公司卖给电网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所面临的共性问题:(D)

A.没有统一纳入到能源统计体系

B.供热机制改革进展缓慢,热价与成本倒挂普遍

C.可再生能源供热作为供热增量项目,地方没有经济补偿政策或力度不足

D.可再生能源供热经济性相对于化石能源供热经济性差

多选题(共5题,每题8分)

1.目前针对建筑应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国家层面的主要政策有:(ACD)

A.项目不占光伏发电规模指标,采用地方备案方式管理

B.中央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初始投资补贴

C.享受固定电价或电价补贴,且可以在两种方式中任选其一,即光伏发电标杆电价或全电量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

D.电网公司提供并网、接入、计量、补贴发放等一揽子服务

2.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处于示范推广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其优势特点主要是:(ABCD)

A.技术类型多样,有槽式、塔式、菲涅尔式、蝶式等

B.具有产品输出优势,可单纯发电,也可热电联产

C.可与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组成联合发电系统,直接替代化石燃料

D.可配备0-15小时时长的储能设施,具备一定的电力输出调节能力

3.根据《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将实施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主要内容包括:(ABD)

A.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

B.开展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站建设

C.开展储能应用示范,提升储能技术经济性

D.推广热泵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公共机构实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示范项目

4.以下哪种技术适用于公共机构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ABCD)

A.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

B.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和地源热泵

C.太阳能供暖

D.生物质成型燃料

5.在目前的技术和应用模式下,从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公共机构建筑角度,以下哪两种技术经济性相对更优:(AD)

A.太阳能供热水

B.光热高温热电联产

C.生物质能供热

D.地源热泵

判断题(共5题,每题6分)

1.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对)

2.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是,2015、2020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和20%,2015年目标已经达到。(对)

3.我国风电和光伏制造业已经成功“走出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带动产业均起到了重要作用。(错)

4.多能互补集成系统是指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系统,如太阳能/地热能供暖制冷系统、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制冷系统、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锅炉等,不包括常规能源。(错)

5.地源热泵是浅层地温能的一种应用形式,仅适用于小型建筑。(错)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应用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 题目我国新能源与可再 生能源发展和应用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电子5081 姓名韩森 学号 31508130 任课教师高敏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及应用,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的能源利用情况实际出发,探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中国如何更有力的发展,如何更便捷的利用,并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前景及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新能源;发展前景;新能源应用;可再生能源 Summary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wind, solar, biomass and other new energy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China and application, existing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China 's energy use from set out actually, discuss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how to better develop, how more convenient use, and the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and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to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Key words:New energy sources; Development prospects;Application of new energy; 前言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利发电、核裂变发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一次能源这些能源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是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的基石。 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持续、长久的优势,成为人们应对能源短缺、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的重要选择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强烈关注,并且不断去开发利用它。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持了19和20世纪近200年来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持续增长的大量消耗,不仅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压力,同时更感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威胁。可再生能源丰富、清洁,可永续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 一、太阳能技术: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 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太阳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1)太阳能热利用和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它可分低温(100-30

0℃):工业用热、制冷、空调、烹调等;高温(300℃以上):热发电、材料高温处理等。 2)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电池类型很多,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电池、化电池等。当前发展主要障碍是光电池成本高。 3)光化学转换技术。光化学是研究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反应的一个化学分支。光化学电池是利用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直接产生氢的电池。 二、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岸,季风强盛。全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每年16亿kw,在世界各国排列第三,可开发利用的约为2/10,即约3亿千瓦.可以有效利用的风速范围为3-20米/秒. 近期可开发的约为1.6亿kw,内蒙古、青海、黑龙江、甘肃等省风能储量居我国前列。风力发是技术关键是大型风力机的叶片设计、制造和安全性技术,二是优化运行控制方案与控制系统。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对中国能源改革的意义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必须实现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型,即,能源供应要从简单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向保障需求与环境效益并重。可再生能源是中国在对传统矿物能源和核能进行利弊分析之后,作为第三种新型替代能源的选择。《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草案建议稿)的出台,将中国能源战略、政策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标志着中国能源结构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对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可再生能源,能源战略,能源立法,改革一、中国能源立法的新举措“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5月14-17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就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草案建议稿)的起草背景、涉及的国际经验等立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对政府建议稿进一步修改,加以完善(参见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国际研讨会会议说明》。)。在2003年10月15日召开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草案建议建议稿)起草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就被列入全国人大2003年立法计划,委托国家发改委起草。起草小组及下设的顾问专家组和专题研究组于2003年12月上旬完成建议稿的第一征求意见稿初稿,2004年6月向人大环资委递交建议稿,2004年底前提交送审稿,2005年完成立法程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法》的制定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重大举措,人大常委会调整了五年立法规划的项目优先顺序,加快了立法调研节奏以确保该法提前制定。为什么一部能源立法引起如此的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中国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具有怎样的意义?二、略显疲态矿物能源人类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实践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比如使用风磨、水车、水磨等利用风能和水能推动的生产劳动工具。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人类对矿物能源的利用超过了可再生能源,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大大地推动了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两次能源转变确定了目前世界的能源供应结构。第一次能源转变改变了人类长期以来依靠自然能和人畜力来获取热、光和动力的作法-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气机出现后,到1920年煤炭占世界商品能源的87%,基本取代了非矿物质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电能和内燃机同时开启了第二次能源转变的序幕,石油自1859年起登上世界能源的舞台(这里是以1859年美国人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第一口21米深的油井为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的标记。),大约经历了100年,到1959年世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到50%(1920年为20%),而煤炭消费的比重降至48%,石油、天然气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朱成章:《世界能源的未来》,载《中国电力》2003年第9期。)21世纪正处在第三次能源大转变时期,一般认为1973年中东危机触发的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可作为第三次能源大转变的起始点,这次石油危机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人们对21世纪世界能源供应预测蒙上了悲观的阴影-认为“石油将在三、四十年内告罄,天然气也只能维持60年左右”。(朱成章:《世界能源的未来》,载《中国电力》2003年第9期。)然而,虽然对矿物能源的消费有增长的趋势,然而这种增长却是缓慢的(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版),它对世界能源需求预测至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的需求量2000年为9179mtoe(下均同),到2030年增加到15 267 mtoe,增长66.33%;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2000年为6032mtoe,到2030年增加到10080mtoe,增长67.11%.)。到今天为止,20世纪70年代预计的世界资源短缺并没有出现。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的基础还将不断扩大。由于矿物能源储存量(常规及非常规)的新发现,以及对它们的可采性做出的广泛的评估,都认为21世纪经济发展不会受到能源资源短缺的限制。矿物燃料的储量达到13000亿吨,而矿物燃料的总资源量达到50000亿吨,至少供人类使用100年是不成问题的,在21世纪绝对资源量不会短缺。(wec(world fixity:_ council), iias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tl>i applied systemsanalysis)。gloliail energy perspectives to2050 and beyond.)有可能整个21世纪还是矿物能源为主的世纪,能源前景光明。“意想不到的情况总会发生,你最好做好准备。”这句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进展趋势 人类生存和进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进展史直接阻碍人类的进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进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进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进展的要紧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进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进展的里程碑能够这么讲,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进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如此四个里程碑式的进展时期: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以后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进展所需要的储量,同时可不能造成阻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后对能源的需求以后的人类社会依旧要依靠于能源,依靠于能源的可持续进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专门清晰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进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峻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查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以后如能实现核能的完全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特不紧密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峻阻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以后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太阳墙系统及其应用 冯淑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介绍了太阳能领域里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太阳墙,并对其系统、特点及应用作了阐述。 关键词:太阳墙;建筑节能;应用 The System of Solar Wall and its Application Shujuan Fe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technology of solar wall in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structure,advantages and detailed application.It is used for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Solar wall ;Building energy ;Application 0 引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能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能耗大幅上升,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2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也成了当前节能的重点。其中具有清洁、丰富、廉价、可再生等独特性质的太阳能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太阳墙则是太阳能节能的一个重要应用,可以高效供暖、有效通风降温,对降低建筑能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很好的解决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的问题,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1]。太阳能墙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期的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加强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太阳墙系统 1.1 太阳墙的定义 美国国家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对太阳能墙是这样定义的:这是一种深色的带孔的金属薄板,以它为材料工程的墙体吸收太阳辐射,在建筑通风风机的抽吸作用下加热进入自身的小孔的外界新鲜空气。 1.2工作原理

用科学技术推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

衡山县推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调查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一节能环保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衡山县目前仍处于工业高速增长阶段,存在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衡山县企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环保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已有的技术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和应用。因此,必须开展高效节能与污染控制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的研发,大力推广、普及和应用节能环保科技成果,为转变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的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上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的不良社会风气有蔓延的趋势;不爱惜资源、不爱护环境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为此,我县调查走访了衡山的一些厂矿和乡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我认为衡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支撑,宣传普及节能环保科学知识和方法,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力,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倡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一.现阶段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衡山在开展节能环保,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扎扎实实开展了一些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引导企业,加大节能环保产品创新力度。引导企业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源头上提升节能减污增效。促进企业加大自有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促进产业链延长,促进产品共生整合,最大限度利用各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列入衡山民科企业衡山创一公司在研发生产的SSD系列引式施工升降机较同类规格的门架式施工升降机提升速度快42%、节约能源76%,大大缩短了建筑施工周期。衡阳祥友科技发展公司自2006年以来,积极研发环保产品,拥有4项国家专利,该公司2008年开发的智能化袋式除尘器的步进装置、大悬臂回转增压喷吹装置、PLC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填补了三项国家空白,其产品参加2008年中国节能减排产品展览会获得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衡山飞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与湖南农大合作开发的生物质气化炉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新产品鉴定,列入国家农机补贴早目录,2010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校企业,今年以来,生物质气化炉销量达11000台套,新增产值1300万元。生物质气化炉。 2.突出面向三农,重点实施农村节能环保科技项目。衡山科技局在科技计划实施过程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做好科技

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开发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开发现状和前景分析(D OC5) 可再生能源的进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战略、系统和技术方面进行持续突破,从政策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扶持,从市场方面进行持续培养和 完善,使可再生能源为人类的进一步进展做出奉献。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超过19.7亿吨标准煤,全球能源消费总量是102亿吨标准油。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3.5%左右;但GDP按美元运算,2004年全球为4万亿,中国只有1.6万亿,仅占世界GDP的4.1%。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开发觉状 可再生能源的范畴专门广,要紧有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一)水能 水能现在是专门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到2004年底,全世界约有8.5亿吨水电装机,占世界全部装机容量的20%多;我国有1亿千瓦的水电装机,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4,水电发电量3280亿度,占全部发电量的15%。我国水电技术专门成熟,不管是建设、治理、依旧设备制造,差不多上世界一流的。现在在建的有三峡工程,今年还打算开工金沙江1200万千瓦水电工程。 (二)风能 风能是继水电之后技术最成熟、最具商业化进展前景的新能源 技术。世界上风能进展专门快,去年底全世界差不多有4000多万千瓦的风电装机。我国风能已进展了20多年,但进展相对较慢。从资源来讲,我国有10

亿千瓦可开发的风电装机。其中,陆地资源量约 2.5亿千瓦,要紧分布在"三边"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这两年风电进展专门快,目前在建的风电装机达到3 00万千瓦。 (三)太阳能 专门多专家认为真正解决中国能源咨询题的将是太阳能。从太 阳能的资源和地区分布来讲,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国2/3地区日照小时数大于2200小时。太阳能专门稳固,技术也专门成熟,确实是成本太高。截至2 004年底,太阳光伏发电装机为 6.5万千瓦,要紧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和专门行 业用电咨询题。现在用得比较好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中国大致有6500万平方米的使用量,占全球的近50%;年生产能力1500万平方米,二者均为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能够节约专门多煤炭, 1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大致相当于130多公斤的煤炭,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节能作用不可小视。 (四)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最古老的能源。包括:农作物秸秆、木材加工废弃物、畜禽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都市生活垃圾等。全世界将近20%的能源由生物质能源供给。从利用情形看,到2004年底,全国共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55亿立方米;建成了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 量约为200万千瓦。此外, 利用陈化粮生产乙醇燃料的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二、可再生能源进展存在的咨询题 可再生能源尽管有专门好的前景和专门大的资源量,然而确实存在一些咨询题,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气节能技术与电力新能源的发展应用 孙凤甲

电气节能技术与电力新能源的发展应用孙凤甲 发表时间:2019-05-20T11:14:47.4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作者:孙凤甲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项经济的发展速度都相当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创业热潮不断高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量逐渐下降,为了弥补对能源的需求,出现了很多替代性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热能等。 (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各项经济的发展速度都相当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创业热潮不断高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量逐渐下降,为了弥补对能源的需求,出现了很多替代性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热能等。对电气节能技术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相关经验从多个角度研究了电力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以期为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气节能技术;电力新能源;发展应用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生产还是居民日常生活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都日益增长,因此,能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同时,一些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空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温室效应、雾霾等现象的出现都严重地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为此,实现电力新能源的低碳环保开发,提高电气节能技术以及发掘电力新能源成为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1 电气节能技术提高措施 1.1优化电网运行参数 通过对电网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能耗损。由于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电网会伴随着一定的谐波和无功电流而导致产生电能耗损,所以对电网运行过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采取节能技术来降低电能耗损,还能够实现对电网功率的科学化配置,有效降低线路电能损耗。假定降低线路损耗的公式为: 式中 Wc为线损以及变压器损耗,按系统电度的 8%计算,η为线路损耗降低率,计算如下: 1年损失的电力费用为: 补偿后的线路损耗降低率为 1.2利用节能技术减小线路的电力损耗 输电线路是进行电能传输的主要设施,因为一般情况下,电站和电力用户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远距离的线路输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电能的损耗情况,特别是比较远距离的电能输送工程中,电力负载会随着输电线路的增长而增加,电力负载越大就会导致电能在运输中出现的损耗越大,因此为例减小电能在线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电能损耗,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优化,使线路的电阻值降低,同时提高电网系统的功率因数。在供电营业区域内,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对输电线路进行规划和不点,根据实际情况下选择比较合适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分布方式,最短距离是输电线路规划中应该坚持的原则,这主要是为了尽量上缩短输电线路的距离,减小输电线路的电阻值,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除此之外,在导线的选择上,也需要进行严格把关,最关键的是需要选择横截面较大的导线,因为横截面越大,能够实现能源消耗减小。最后在对输电线路进行布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在了解整个区域的地形之后开展工作你,缩短线路铺设之间的距离,实现电能损耗减小的目的。 1.3建筑照明的节能设计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长期重大方针,同时也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相关资料显示,就建筑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资源而言,电气占14% ,其中,仅照明用电就占社会总用电量的 12% 左右。为此,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就包括绿色照明和建筑节能两项,足见建筑节能和照明节能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照明是最主要的电力能源消耗之一,节能建筑照明设计的原则就是在不影响照明效果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少照明能量消耗,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能。具体为:a) 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将自然光源和人工照明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照明用的电能; b) 选择合适的光源。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光源,例如家居生活中所用的照明光源,采用荧光灯足以,而对于室外的照明就需要选择高压钠灯;c) 加强各类节能灯具的推广使用。选择适当的照明方式和装置,调整照明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电能。 1.4完善空调系统 为了有效的调节室温,通常在建筑物内部会安装空调系统,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消耗,故此,在设计电气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要采取高效的措施,强化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促进空调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在优化配置空调系统阶段,应科学的设置各项运行参数,同时选择节能效果明显的现代化构件,以此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现阶段,在空调节能设计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冰蓄冷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网运行低谷时期储存能量,在高峰期溶解夜间储存的冰块,该功能不仅能够达到制冷的效果,还能控制能源消耗。从合理配置能源的角度来说,冰蓄冷技术的实际意义体现在,降低了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产生的能耗,控制了成本,并且缓解了用电供需压力,对于维系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以某酒店为例,其性质属于大型旅游涉外酒店,总层数达到 40 层,共有 205 个办公及客用房间,据不完全统计,酒店内中央空调全年的运行时间超过 270 天,空调设备每天的运行时间最低在 18 小时左右,年耗电量高达 255 万千瓦时,年度内产生的电费在 195 万元,但通过对酒店内空调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测试得知,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直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可再生能源推广及应用单选题(共5题,每题6分) 1.可再生能源投资已成为全球能源投资的重心,关于2011年以来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 A.可再生能源年投资总额稳步持续上升 B.可再生能源年投资总额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 C.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年投资额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D.2015年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年投资额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2.2016年4月全球10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关于此协定以下描述错误的是:(C) A.协定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B.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的范围之内 C.协定促使德国制定了《能源转型战略》,丹麦制定出台了《能源战略2050》 D.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3.关于风电,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开发布局以中东部和南方为主 B.海上风电是目前我国东中部地区风电开发主流 C.由于原材料、人工费用等因素,未来风电发电成本将会上升 D.风电投资开发多元化,民营企业约占一半 4.目前哪种开发或商业模式尚不能普遍用于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C) A.建筑业主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自行负责或委托专业公司负责 B.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使用或部分使用光伏发电电量,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双方采用合同管理模式,未使用电量由专业公司卖给电网 C.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使用或部分使用光伏发电电量,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双方采用合同管理模式,未使用电量由专业公司通过公共电网转卖给附近其他电力用户 D.建筑业主提供屋顶并收取租金,专业公司负责投资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全部电量由专业公司卖给电网 5.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所面临的共性问题:(D) A.没有统一纳入到能源统计体系 B.供热机制改革进展缓慢,热价与成本倒挂普遍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学院: 姓名: 学号:

电动汽车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摘要: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组,因此整车性能依赖于锂动力电池组的性能。而锂动力电池性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锂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的目的是控制电池组的温度和实现电池组温度均匀分布,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温度对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概括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的功能,介绍了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电池的选型、最优工作温度范围的确定、电池组的确定、电池生热机理研究、热物性参数的获取、电池组热场计算、传热介质的选择、散热结构的设计、保温加热结构的设计、温度控制策略的设计、软硬件的设计等。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 Abstract: The power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is from the battery pack,so the vehicle performance depend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power battery,the lithium power battery performance is much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The purpose of lithium powe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and battery temperature uniform distribution.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electric vehicles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the battery performance and life,summarizes the function of the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introduces the general process and methods of the design of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Mai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the battery,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battery heating mechanism research,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battery thermal field calc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the heat transfer medium,heat insulation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of heating,the 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etc. Keywords: EV;battery pack;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design flow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及研究开发计划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及研究开发计划(一) 科学技术部秘书长石定寰在一次专家研讨会上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及研究开发计划现摘登于下: 一、 中国政府积极孤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中国来说有特殊和现实的意义。中国8亿人生活在农村,每年要消耗6亿多吨标准煤的能量,其中约一半需靠可再生能源来提供,迄今尚有4000多万人没有电力供应,2亿多人面临沙漠化的威胁。因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这些地区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最现实的选择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关心、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八五”计划以来,政府又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1995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关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和“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在刚开始实施的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中,再次提出了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些措施无疑地有力地推动着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全国累计建有户用沼气674万户,年产沼气23亿立方米;大中型沼气工程746处;沼气发电装机容量770千瓦,年发电量130万千瓦时;秸杆集中气化近400处,供气户数5万余户,小水电站总装机1700万千瓦,(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拥有量200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光伏电池到2000年累计用量1.9万千瓦并在西藏无电地区建成7个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0千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34.6万千瓦,已建成21座风电场,主要建在新疆、内蒙古和沿海岛屿,如广东汕头南澳岛已有100多台200千瓦以上风机,总装机5.6万千瓦。另有近16万台300瓦以下的微型风力机在牧区和海岛应用;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对能源的认识 (3) 1.1能源的定义 (3) 1.2能源的源头 (3) 1.3能源的种类 (4) 第二章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5) 2.1 多元化 (5) 2.2 清洁化 (5) 2.3 高效化 (5) 2.4 全球化 (6) 2.5 市场化 (6) 第三章启示与建议 (7)

摘要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对能源的需求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资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关键字:能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 财建[201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节能减排与发展新能源的战略部署,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力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先后组织实施了项目示范、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应用技术逐渐成熟、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为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加快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目标 切实提高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重,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十二五”期间,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进一步丰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式,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力争到2015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规能源替代能力3000万吨标准煤。 二、切实加大推广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大规模应用 “十二五”期间,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基础上,加快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充分挖掘应用潜力。 (一)集中连片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为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选择在部分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方积极性高、配套政策落实的区域,实行集中连片推广,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率先实现突破,到2015年重点区域内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的比例达到10%以上。各省(区、市、兵团)要在充分评估本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建筑用能需求的基础上,提出集中连片推广方案,明确集中推广的重点区域、推广目标、实施计划及保障措施,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并于2011年4月25日前上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确定“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重点区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及县级示范将优先在上述推广重点区域进行。 (二)进一步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继续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及农村地区县级示范。各示范市县在落实具体项目时,要做到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已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要抓紧组织实施,在确保完成示范任

新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哪些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10分) 1.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主要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转换三种利用形式。 2.风能: 是太阳辐射下空气流动所形成的,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3.地热能: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 4.海洋能: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度差能、近海风能等。。 5.氢能: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 6.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7.海洋渗透能:是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之间浓度差产生的渗透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是一种十分环保的绿色能源。 8.核能:是通过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核衰变)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是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 9.水能: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10.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2.各种新能源都有哪些利用方式?(20分) 1.太阳能:①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②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利用热能产生电能。③太阳能热利用,如太阳能热水系统。④太阳能集中供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建筑等。 2.地热能: ①地热发电,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②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③地热务农,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④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产量 3.海洋能:①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发电②利用波浪能抽水、供热、海水淡化以及制氢等③利用海水温差能发电、供热④近海风能用来风力发电 4.风能:风力发电,是当代人利用风能最常见的形式 5.氢能:用于航天航空、汽车的燃料等高热行业 6.海洋渗透能:一般利用海洋渗透能发电。 7.生物质能:①通过热解、沼气技术等用于供热发电②开发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 8.核能: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或聚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 9.水能:利用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发电 10.可燃冰:用作清洁燃料供应燃烧 3.目前各种新能源利用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20分) 1.发展现状 1、生物质能:占到全世界总能耗的15%,有望成为新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在利用生物质能方面欧洲取得了很多骄人的成绩。 2.风电:风力发电经历了从独立系统到并网系统的发展过程,大规模风力田的建设已成为发达国家风电发展的主要形式。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7706MW。 3.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制冷已形成产业。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建成多个兆瓦级的联网光伏电站,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约1×103M W 。 4.核能核能发电已在多个国家成为常规能源,中国也开始将核能作为新兴能源发电。 5.地热能:地热发电的相关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站约有300座,总装机容量接近1×104MW,其中美国占40% 6.海洋能:世界各地已建成了许多潮汐电站,法国郎斯电站规模最大,装机容量240MW。此外还有加拿大的安那波利斯电站、中国的江厦电站和幸福洋电站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