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意见.doc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推进哈尔滨市“农超对接”的对策研究摘要:哈尔滨市具备“农超对接”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着对接地位不够平等、扶持政策不够有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障碍。
因而,提出强化政策驱动,优化对接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对接基础;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对接水平;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对接效率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超对接;流通;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65-02一、哈尔滨市“农超对接”的现状(一)哈尔滨市具备农超对接的发展优势1.粮菜生产优势粮豆薯保持高产稳产。
哈尔滨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12年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量突破320亿斤,高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蔬菜供给稳步增长。
近两年,哈尔滨市通过实施城郊“粮菜换位”工程、建设“一圈两带”蔬菜产业格局等举措,不断提高蔬菜产能。
2012年年初,《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将哈尔滨市列为全国六大蔬菜生产优势区域及“北菜南运”和“冬储菜”基地。
2.对接主体优势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
截至2012年底,哈尔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 680个,比2011年增加392个,增幅达到12%。
超市积极参与对接。
农超对接工作得到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世纪联华、中央红、联强等一批连锁超市的积极响应,目前哈尔滨市已有22个大型超市、30个社区超市的农超对接专柜正式营业。
(二)哈尔滨市具有农超对接的发展基础1.对接平台丰富多样通过多种展会平台组织农超对接。
在2011年首届哈尔滨农业博览会、2012年第23届“哈洽会”和2012黑龙江省秋季农产品产销对接暨市场展望活动期间,哈尔滨市均组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对接签约,共计签约蔬菜品种20余个,数量达7 500余吨,金额逾3 500万元。
利用国内领先的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农超对接。
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商务云平台已领先全国开通,该平台可实现对农超对接交易商品的全程质量追溯。
浅析农超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选择[摘要]:长期以来,落后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道硬伤,而农超对接正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法宝。
文章在探讨农超对接模式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农超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三大矛盾,为更好地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超对接物价流通环节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298-011 前言农超对接其实质是实现农产品的产销一体化,其基本模式是“超市+农户”。
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联合宣布我国将逐步开展农超对接的试点工作。
随后,农超对接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
其实,我国对农超对接模式的引进并非偶然。
一方面,超市之间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要求各个超市压缩产品的采购成本,于是超市采购变为直购;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产信息的不对称,农户经常面临着“卖粮难”和“卖菜难”的难题,寻找稳定的采购商便成为了农户的当务之急。
农超对接模式无疑能有效的解决农户和超市所面临的难题。
因此,农超对接的引进是必然的,并且还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仅为15%,远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农超对接的平均水平。
因此,发展农超对接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实行农超对接的合理性2.1 极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维持物价相对稳定农产品流通一直是我国农业的薄弱环节。
从图1到图2,可以看出农超对接模式的引进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决冗繁的农产品流通环节。
“超市+农户”的产销模式减少了农产品的转手频率,从而降低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流通成本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通过农超对接可以降低1/3的流通成本,这不仅为农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提供了可能,而且还有利于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
2.2 消除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收入一直以来,农业生产信息的不对称直接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的供需失衡,从而经常出现“菜贱伤农”的悲剧。
农产品产销对接方案的农产品展销会与市场推广农产品产销对接方案旨在促进农产品的销售与市场推广。
为此,农产品展销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展销会与市场推广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案和策略来加强对接。
一、农产品展销会的重要性农产品展销会是一个集中展示农产品的平台。
通过展会,农产品可以与潜在的买家进行直接的对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此外,展会还可以提供一个宣传农产品的机会,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
因此,农产品展销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二、市场推广策略1. 制定营销计划:在农产品展销会前,制定详细的营销计划。
包括确定目标市场和受众群体,设计宣传材料和广告,选择适宜的展览方式等。
通过制定有效的营销计划,可以更好地推广农产品。
2. 选择适宜的展览方式:展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适合农产品的展览方式。
例如,可以组织专业展销会、农产品采摘活动、农产品特色餐饮等。
选择适宜的展览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和买家。
3. 加强宣传推广:在农产品展销会前,进行充分的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发布展会信息,提高展会的知名度。
同时,可以组织媒体采访、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增加展会的报道和曝光度。
4. 建立合作关系:与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农产品。
可以与超市、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合作,进行促销活动或推出农产品专属优惠。
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三、农产品展销会的操作流程农产品展销会包括准备阶段、展览阶段和总结阶段。
1. 准备阶段:- 确定展销会的主题和目的。
- 确定展会的时间、地点和规模。
- 策划展会的活动内容和安排。
- 确定展位分配和参展商名单。
- 策划宣传推广活动。
2. 展览阶段:- 展示农产品和相关的农业技术。
- 进行产品宣传和销售。
- 组织交流、座谈会和专题讲座等活动。
- 安排农产品采摘、品尝和农耕体验等活动。
- 监督展会的秩序和安全。
市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意见
为深入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进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扩大“农超对接”规模、完善基地冷链设施、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建立长效的农商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连锁超市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新型农产品流通网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生鲜农产品,超市销售比重超过30%,连锁超市“农超对接”农产品经营比重超过70%。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引导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自由结合,充分发挥超市和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坚持探索多种形式的对接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超市、农民、消费者三方共赢。
(三)坚持把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重点,推动农产品全
过程、全封闭冷链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
(四)坚持构建“农超对接”长效机制,提高“农超对接”主体组织化水平,增强对接能力,发挥“农超对接”规模效益。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规模。
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农超对接”平台,通过组织连锁超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实地考察,举办产需见面会、供需对接会等形式,建立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
实行工作试点,全市选择金孚隆超市为“农超对接”试点超市,市农业局选择2-3家蔬菜龙头企业,市畜牧局选择2-3家畜牧龙头企业,市经管局选择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努力提高“农超对接”经营比重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从临时性、季节性对接扩大到长期性对接,从市内对接扩大到跨区域对接,从长贮存期产品对接为主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不断丰富“农超对接”内涵。
进一步扩大“农超对接”参与范围,组织学校和工厂食堂、餐饮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多元化产销衔接关系,努力降低流通成本。
(二)全面提升“农超对接”水平。
深入推进连锁超市向农业生产过程延伸,促进“农超对接”双方建立更长期、更紧密、更稳定的产销关系。
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产品品牌化,规范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
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推广应用现代流通技术,发展在线“农超对接”平台,促进“农超对接”信息化、现代化。
突出抓好连锁超市与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对接,在超市设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产品专柜,提升居民“菜篮子”质量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
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利用无线射频识别、集成电路卡、条形码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销售各节点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提高“农超对接”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三)着力巩固“农超对接”发展基础。
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探索同业合作社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做强做大一批合作社示范社,提高组织化水平,发挥集聚效应,保证对超市的均衡供应,打牢推进“农超对接”的基础。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的路子,鼓励企业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促进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农超对接”的有效供应。
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推进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全过程、全封闭冷链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严格规范“农超对接”运营流程。
制定实施“农超对接”示范合同,支持对接双方签订长期购销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责任,促进“农超对接”规范、健康发展。
建立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超市)准入制度,引导连锁超市降低对接门槛,规范超市收费和结算行为,取消进场费、摊位费等额外费用,确保生鲜农产品及时结算,让
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农超对接”。
鼓励连锁超市发挥市场信息、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按照超市需求组织生产,按时足量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通过“农超对接”建立起责任明确、渠道稳定、运转高效的产销对接关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农超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徐振刚任组长,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畜牧局、水利局、经管局、林业局、工商局、卫生局、药监局、质监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办,市委农工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把“农超对接”工作作为推进新一轮“菜蓝子”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开创农产品现代流通新局面。
(二)强化政策扶持。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农超对接”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产品流通基地设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优先安排“农超对接”工作成效显著的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村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要向“农超对接”项目倾斜。
(三)加强工作考核。
要切实加强对“农超对接”工作的督导、
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对连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四)总结推广经验。
“农超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农超对接”工作的调度,建立全程跟踪、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对接动态,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更多连锁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对接,不断把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