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

养培训

摘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相关研究存在若干问题,当前的研究尚缺乏对整个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研究。为此,应从推进职教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模式及完善职教教师教育的相关制度等三个方面入手来构建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从专业化的角度结合中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来探讨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研究的总体趋势,也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进程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职教教师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62-02

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相关研究的现状

纵观近几年来我们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相关研究,成果颇硕:从研究的切入点看,有从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人手来探讨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有从企业参与的角度来阐述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也有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出发来反思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从研究的内容看,主要涉及职教师资的准入标准、培养培训的模式、课程体系、教师资格制度等;从研究框架上看,绝大部分遵循“现状一问题一对策”

或“国外经验一启示(借鉴)”的思路。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研究,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目标指向职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即从专业化的角度对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问题展开论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令人欣喜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当前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1.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培养培训的问题本身,而极少考虑问题背后的根本原理。很多研究者在探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时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初级阶段,没有深入研究现象背后的理论基础。比如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相关制度解读、政策原理剖析等的研究还是凤毛麟角。以问题为中心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如果只关注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不去思考引发问题的深层原因及其理论机理,这样研究出来的所谓“对策”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摆设,治标而不治本。

2.目前的研究更多地倾向于对其他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经验的借鉴,缺少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外来模式”居多,切合本国、本地区的成功模式极少。必须承认,我国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起步较晚,加上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在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所难免。但有些研究者过于依赖其他国家的先进模式,夸大了启示的作用,没有经过实证考察就进行“移

植”只会使研究者在貌似丰硕的成果中逐渐迷失自我。

3.当前的研究更多是一种理论式的推断或思辨式的诠释,缺乏基于实际调查基础的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比如,有些研究者只是对国际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行比较后就轻而易举地罗列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种种“问题”,或者是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现象简单分析后就“蜻蜒点水式”地提出所谓的“解决措施”。像这种没有经过一线调研和深入分析的研究根本没有说服力,所得出的结论显得特别空洞、解决方法也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一线调研的经历和真正的研究数据,因此,研究结论的获得显得有些无力。

二、教师教育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已经开始关注职教师资问题,但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问题真正受到重视却不过十来年的时间。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问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相比,我们对职教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仍任重而道远,职教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尚缺乏一个相对完善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虽然很多研究者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行探索时都涉及师资来源一职前培养一职后培训等三个基本环节,但对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的目标、模式、内容等方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以下是由XX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阅读参考。 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的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

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理解教师职业,提升自我素养 作为教师,师德是必备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

职教师资本科培养

国内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现状资料汇总 一、国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 (一)德国 1.严格控制生源质量 德国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十分重视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职业义务教育规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后,所有青少年若不在完全中学就读,均有义务接受3年的职业教育。在全日制第十学年设置职业基础教育年,此时传授的不仅有专业理论性知识,而且还有专业实践性知识与技巧。 (1)德国师范教育要求生源具有过硬的普通教育基础。师范教育的入学资格是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取得此证书,学程至少要13年(包括小学4年),比其他国家的中学教育时间长一年,也比德国其他类型高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所要求的中学教育年限长一年。完全中学是德国中学教育最高水平的代表。其培养目的就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这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的高起点。 (2)职业师范教育还要求生源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或职业经历,而普通师范教育就没有这种要求。职业师范教育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如果没有事先的知识技能储备,仅仅依靠短期的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极为困难。对于只接 受普通教育的完全中学毕业生,大学则安排其企业实践,补上职业技术这一课。通过长期实验北威州出现了一种新型培训,即定期培训。

学校培训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按照这一模式,已为有能力的年轻人创造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普通高校学习专业,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申请某一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教育、外语、物理技术或者环境保护等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带着实际问题到大学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大学学习,比以前的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边讲授理论知识,边传授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通过每周安排36学时的课程(远远多于职业学校每周授课8至12个小时),来实现这种“双重培训”。因此尽管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德国却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生源具备良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 2.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科学合理 德国在对社会职业和中等职教专业进行分类时,制定了科学的职教师范专业设置体系,分为电气、机械、建筑、化工、造型技术、经济与管理、护理与健康、家政与营养、印刷技术、纺织与服装、生物技术、农业园林和社会科学等13 个大类,共46 个专门化方向 。教育内容各专业大类中基础部分相同,只是在专业深化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不同。这一体系完全覆盖中等职教的所有专业,目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按照这个规范化的专业设置体系,结合各地实际需求进行布点,按专业大类招生注册。 3.教学组织方式开放、灵活,但不失规范 德国大学教育历来崇尚学术自由和学科研究,教学多以开放方式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1]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做法 ————于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实现我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贯彻学院教育理念,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好学上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市场所需要的,社会所紧缺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来不断总结经验,现将我系就如何提高大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做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1、学生压力普遍增大 进入2l世纪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愈显不平衡;高校扩招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校学生的成才欲望,“双向选择”人才的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使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普遍增多、增大;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期望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而这些压力在高校一些贫困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此导致大学生(特别是部分贫困生)常常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来学习,这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 2、学生自我中心主义增强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大独生子女比例偏高(我院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是从农村上来,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对低一些),且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形势较好的一段时期,没有受到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于我们民办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入大学前,在学习上的一般不太优异,使他们在班级中一般不被重视,在家庭中常常被训斥。长期的冷漠使他们在做事、处理问题和思考问题时更多地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感受、情绪意向和爱好出发而不顾及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在学习更多的是自我之事的大学校园中,在价值多元化而导致的个性日益彰显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有的学生学习无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个别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有的责任意识淡漠,纪律观念、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较差;少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不正确的思想,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极端自私。 3、学生的人生问题增多 从现在的情况看,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多数在18—19岁之间,在心理特征上,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处在与父母、家庭切断脐带,走向独立、自主的“心理性断乳”时期,这是人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措施 永阳中学谢小明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高贵品格和能力。教师素质不仅包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还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人才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的观念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 1、教师共识:教师兴则学校兴。 通过自主学习与反思,老师们认同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进一步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增强紧迫感。 2、专家引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借助专家队伍的智力支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快速通道。学校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指导、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家的讲座,派老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更新教师观念。加深老师对新理念内涵的理解,激发老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内驱力! 3、统一观念,让学习成为生命的常态。 我们要采用动员、座谈、学习的方式,统一观念:1、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增强自身功能造血;2、学习是终身的;3、发展才是硬道理;4、观念主宰行动,行动影响质量;5、提高教师生命质量,需要革新传统,反思自我,才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良好的制度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保障。 我们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学习,鼓励发展。其中包括教师培训制度、骨干管理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关于加强教

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办法》等,建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发展,争当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的帮扶职能,分阶段分目标地有效指导青年教师快速走向成熟;建立教师自评、学生测评、同行导评的三维评价体系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自主竞争、优胜劣汰”的教师机制。从而激发教师追求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有力的执行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核心。 (一)、执行校本研修策略。 1、落实校本研修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得力措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研修活动,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促进了教师素质的群体优化。 2、各学科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学科引领团队。由骨干教师领衔,组成教师专题研究小组,开发教科研课题,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 3、是加强常态课教学研究:先进的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合理的设计以及策略方法的采用,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上。只有提高常态课教学水平,才能确保教学质量。 4、领导带头落实推门听课制。听课之后与授课教师交流,探讨,促进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认真开展常态课教学研究,人人参与上课、听课、评课。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学诊断与反思,对每位教师的研究课进行解剖,找出得失,交流感受,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本人结合同伴的建议,分析自己课堂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找出自己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落实校本研修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是学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校级领

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促进项目实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及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各区县和中小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推动实施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普通中小学校,包括区域内中央和地方高校所属的附中、附小。 第三条设立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旨在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校园,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锻炼能力,提升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健康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第四条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走进社会大课堂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市教委负责统筹协调市级资源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接受学生参加活动,指导区县教委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监督区县教委执行专项经费的进度与效果。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核拨项目经费,并会同市教委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六条区县教委指定职能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结合区县实际,制定本区县的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有计划、高质量实施项目;建立对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评价机制;利用区域信息平台展示交流学校和学生参与该项目活动的成果与体会。区县财政局会同区县教委做好项目申报预算审核工作,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 第七条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学校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的活动方案。要将活动实施情况的考核分别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记录袋,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成效;建立学校活动档案,定期总结并向区县教委报告活动效果;做好文字和影像资料的整理和留存工作。 第三章经费预算管理 第八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担。市财政安排补助经费,支持和引导项目实施,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各区县财政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财力安排项目经费,纳入区县年度财政预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摘要: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不同途径以及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国际比较;启示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高质量职教师资是我国职教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很早就开展了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而且积累了大量成功做法和理论成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如何正确分析现状,吸取别国经验,克服’本国弊病,已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一、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概况。 (一)德国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很长的历史,以“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以及一体化的培养过程。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4-5年的大学教育,结束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且成绩合格,然后进入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并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在任职后,必须进行“进修培训”的继续教育,并且每两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其进修与物质利益挂钩,进修后可提高工资待遇,改变教师职务等。 (二)美国 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而且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美国职教教师的认证既完善又严格,人职前都有严格把关,除了要求具备联邦各州政府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特别重视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一般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一般来自高等学校或这些学校内可以设立授予职业技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聘用的很多兼职教师大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职教师教授基础课程,兼职教师教授专业课程。 (三)日本 从1949年起,日本结束了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历史,实行教师培养制度。日本主要培养职业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机构是职业能力开发大学,设立有四年制的长期课程和六个月的短期课程。四年制长期课程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六个月短期课程,是为具有专业技能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精选】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的详细参考,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下面是带来的关于自我鉴定的内容,欢迎阅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自我鉴定篇一 不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快满一年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身份转变总是那么让人兴奋,回顾这大一的学年里面,有得有失,在这就做一个自我鉴定 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接受了大学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我与身边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经过努力我在上学期获得了三等奖学金。 大一上学期在军训期间我担任了班临时负责人,军训结束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下我当选为班里的副班长。在为班级同学服务工作期间,我尽职尽责,努力为同学办事,大学生大一学年的自我鉴定。办好事,组织班级工作,努力为同学服务;当然在工作中我有很多不足和错误,我尽力改正了,不能够及时改正的我也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我加入了共青团委员会下属的校园网站并工作至今。这是一个有着光辉成就的集体,在这个平台中我结识了很多在行政或技术上非常有能力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在刚刚进入大学时,我就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班里,我还是一名党的宣传员,我不光自己递交了入党申请,还鼓励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一下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第十四期党校培训,我积极的投入到党校的学习之中并顺利结业。虽然我尚未加入党,但我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一年取得的成绩我不会就此陶醉,我将更加努力,把专业知识学习好,加强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三年。两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现总结如下: 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所以有困难的人。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认真学习了一些伟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无形中有了相当显著的提升。 智: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宗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创办于1952年,是一所有六十年办学历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校园占地面积5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00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水准。现有教职员工234人,在校生2567人。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厚德自强、彰显特长,为每一位学生成长奠基”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单位、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教育系统标兵单位、市职业道德先进集体标兵、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将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活动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育人观念我校德育工作多年来的基本方针就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

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二、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被学生自觉接受,内化成行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教育月”、“成人仪式”等;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团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对学校的体育和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举办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画展、班级文化设计比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指导学生办好、文学社、校广播室,成立了合唱团、田径队、篮球队、动漫小组、科技兴趣小组等社团,定时开展活动,成为学生闲暇时间的亮丽风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了情感,在体验中得到认识,在认知中得到了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三、开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德育活动课,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改革德育课的授课形式、手段、方法和评价方式、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依据各年级学生成长规律的特点,开展一年一个重点,三年一个序列的德育系列化教育活动:高一年级以“行为养成”为主;高二年级以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整版)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面对的新理念、新事物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已感受到有些力不从心,再不提升自己,将无法胜任今后的工作。所以我认为中心小学开展的“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恰到好处,使广大教师能很快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的活动方案,决定以校活动方案为指导思想,切合自身实际制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计划。 一、用新理念武装头脑: 思想决定行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的,更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决定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教育专家的论著,翻阅我校定的《云南教育》、《教材教法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工作中不至于迷失方向。以便使自己在在思想上,始终如一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政治学习。在本职工作上,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注意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自己融入这个团结协作的学校大家庭。 二、注重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常规。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精心准备每一篇课文,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

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用激情打扮课堂。 我认为教师必须用激情去感染学生,去吸引学生。这也是我所欠缺的。知识讲到位了,为什么学生还不会?我想那就是我还没让学生着迷,我在学生心中还没产生那么大的魅力,本学期我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井然有序的课堂常规;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积极地学习。所以我努力将激情带进课堂,使自己的课大放异彩。 四、用智慧教育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用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德,用自己的修养,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公平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树立威信搞好教学。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他们对教师不再盲从,他们会评价、判断、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所以过去的师道尊严对他们已没有多大威慑力。我希望自己的教育风格越来越幽默,工作越来越轻松,而不是每天在生气和劳累中度过,所以我要学习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使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五、练就过硬的本领。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为给学生做好榜样,我会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另外要勤练笔,多写下水文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常到教育网上与同行交流,在探讨中学习,积累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作

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最新教育资料

富学生知识储备,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 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 生的学习激情和教学的效果。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 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的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例如:如《草船借箭》一文后,问:" 同学们还想知道诸葛亮更多的故事吗?请看《三国演义》。" 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1.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 组织学生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

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过:" 阅 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 " 我们必须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 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小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读,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2.1 推荐好书。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 据这些特点,教师应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 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2.2提示新书。提示新书可以让孩子及时了解阅读的最新 动态。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近两年,《哈利o 波特》、《魔法学校》这样的儿童畅销书风靡校园,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培养孩子常逛书店的良好习惯,关注阅读动态,与时俱进。 3.加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 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研究 获嘉县第一职业高中冯太昌 【内容提要】随着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人才选用的标准也从单纯注意 专业变化到注意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高职校学生的素质,本文从原因、现状、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关键词】能力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专业能力职业角色综合素质原因现状对策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生产或服务一线的合格 劳动者。完成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前的准备阶段的教育,帮助学生向职业人的成功转变。随着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除要求劳动者具备和掌握多个岗位的知识技 能外,还要求具备独立制订工作计划、获得与利用信息、思考分析判断问题、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交往合作、集体工作、适应环境、适应转换、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等。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应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影响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

目前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反感情绪,消极抵触,每天敷衍应付,甚至有人破罐破摔,自己不学还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想学想进步的学生。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也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自身的活力。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不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变通。 如何在中职教育中贯穿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构建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育人模式。职业学校教育要有生命力,必须贴紧和服务于地方经济,但如何才能服务于经济,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职教改革的理念、方法、措施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重点研究校园文化建设。 二、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职校学生文化素质一般比同层次的普高学生要差,如果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职校学生毕业后就业就会更困难。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加强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应努力创造条件,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学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

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层次、机构及方式 喻忠恩许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 510665) 内容摘要:硕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普通高校专业教育与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相结合的、开放的“3+1”模式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是我国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硕士;职教;师资,专业化 基金项目: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GJA094001)。主持人:许玲。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以及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新制度和机制为动力,以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为保障,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充实数量、提高素质、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适合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①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的路径。尽管学术界就职教师资素质结构及其如何实现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如现阶段应该主要培养什么层次的职教师资、应该由谁来承担培养任务以及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以及职教师资培养的实际,就硕士层次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硕士层次职教师资规模培养势在必行 我国职教师资专门化培养主要是由上个世纪80、90年代建立或改建的职技高师院校以及部分普通高校内设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来承担。30年来,这些院校为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一大批本科层次的师资人才,为职业院校教师普及本科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以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本科职业教育,以本科层次为主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开始面临重大挑战,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的规模化培养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首先,当前职业院校的师资需求集中在硕士层次。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充实,整体学历水平提高迅速。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到2014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中已基本普及本科学历,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比例已经达到6.24%。②事实上,在沿海发达地区的比例远高于这一平均数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高中职处提供的2014年统计数据,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将近90%,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7.3%;而在珠三角地区,许多城市的 *喻忠恩(1970-)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史;许玲(1965—)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育管理。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均有令人瞩目的表现。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的日趋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质量仍然是近几十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尽管我国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做出了诸多改革尝试,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既缺乏培养高层次职教教师的渠道,又大多复制普通师范教育模式,无法彰显职教教师的特色。而当我们放眼国际,发现发达国家的师资培养或教师教育都经历了一个从非组织化到组织化的过程,组织化的教师教育发展同样也影响着各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改革进程。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职教教师培养已逐渐体现了专业化的态势,形成了不同的职教教师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职 教师资培养的外在形式专业化;与此同时,促进专业教学论等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推进职教师资培养内在实质专业化进程的共识。综上,基于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困境的思考,使得本研究投向了国际视野,并聚焦在了发达国家职教师资 培养专业化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上,力图找寻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是如何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二是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借鉴与启示是什么?聚焦于上述核心问题,本研究着眼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现实困境,以探

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外在形式专业化和内在实质专业化的 发展路径为逻辑起点,以VPCK(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知识)为理论工具,以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主要方法手段,并遵循“由演绎到归纳”的研究路线,展开了四个模块、七个章节的研究内容。第一模块以本研究的意涵解读和分析框架构建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一章“绪论”以及第二章“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分析框架”两个章节。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逐渐从社会学意义过渡到教育学意义,其中心议题亦从关注教师外在社会地位的提升转向关注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这也使得师资培养从职业定向型转向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因此,专业化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必然取向。然而,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来看,师资培养在外在形式上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而较易忽略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而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针对普通教育领域提出的PCK(学科教学知识),从知识论的角度为师资培养内在专业化提供了一种新视角。鉴于此,该模块将普通教育教师研究领域的PCK 相关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对其进行再概念化为VPCK(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知识),以作为考察职教师资培养内在专业化的理论工具。基于上述分析,该模块最后选取英国、美国和德国作为本研究的比较单位;确立历史分析和剖面分析两·条研究线索;从外在结构和内在功能两大维度上选取专业标准、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三大基本要素以及VPCK的培养作为本研究比较分析的参照项;并最终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框架与分析模型。第二模块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演变、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分析为核心主题,具体包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摘要:当前经济危机蔓延全球,处于国际环境中的中国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就业压力大。广大在校大学生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占得先机,为今后更好的就业以及获得更好的前途打下基础,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关键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正文: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注意并改正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只而努力。 3、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品味,有一定的审美知识和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区域文化的学习、发掘和研究。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培养并形成自己的文化艺术品位,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这就需要大学生进行长期的体育锻炼,塑造良好的体魄;学会自我调节,进行自我意识的训练,构建过硬的心理素质。 5、专业性素质 专业性素质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此,大学生应该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习得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进行思索创新。 6、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创新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要具备这一素质,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创新能力,对事物保持较强的探究心和敏感性,这就要求大学生注意这方面的加强练习。 二、大学生综合能力 大学生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竞争生存能力。

提升职教师资素质

提升职教师资素质,迎接现代职业教育新挑战 我国的职教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要推动职教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提高师资的业务素质。 首先,建立合理、规范、严格的职教兼职教师资格认证条件是题中之要。职教教师作为教师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职业,应与其他类型教师具有本质的区别与属性,应具有体现自身特色的申请条件。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专属的职教教师资格认证的条件,尤其是对兼职教师尚未建立明确的从教资格认证。从新泽西州职教教师的申请条件来看,有完整、严谨、规范的申请条件,针对不同的申请人群设置了不同的进入“门槛”,以经验、学士学位与副学士学位的进行资格认证的申请的条件、免修资格认证、临时资格证书认证、标准资格证书认证的申请条件均有详尽与完整申请条件的规范。我国职教教师的申请条件应根据国情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建构合理、规范、严格的认证条件,使职教师资培养的走上规范化道路。其次,拥有完整的申请条件的同时,也意味着职教师资来源更加多元化,使一些企业的技能“高手”走进职业院校即兼职教师,为职教师资的培养注入新的血液与动力。教育部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建立与“院校培养”教师不同的资格认证条件,把兼职教师的工作经验作为重要的申请条件之一,设置专门的教育教学的课程和所教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兼职教师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为此,教育专

家应共同合作建立合理、规范、严格的职教师资格认证条件,以此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而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在实践的层面上将取决于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这支队伍,应突出三类师资群体:一是创建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面临巨大冲击与变革的权威型校长群体;二是创建一支能适应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的“双师型”师资群体;三是创建一支能适应面向教育市场、面向社会需求的懂教育、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师资群体。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职教师资的业务素质。因为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向他们“传道授业”的教师的影响。正如日本人所断言的“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建设的质量”。也正鉴于此,前西德才把自己产品质量及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归结为5万个全日制培训导师和近30—40万人部分时间制导师。 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教师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生理想、价值取向、个人信仰、献身精神等方面。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并作出成绩,就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加强《教育法》、《教师法》、《职教法》的培训学习提高职业服务意识。加强学习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在日常教学道德行为规范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有工程特色“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技巧1 李登新 (东华大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 lidengxin@https://www.doczj.com/doc/917281392.html,) [摘要]由环境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之一。在分析该教材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固废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借鉴现有固废教材知识安排,依托多种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等进行思考、改革与探索,提出了适合教材不同内容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抓手、以丰富学生知识和开阔视野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等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特色教材;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 前言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材料和工程等学科知识控制固废污染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和评价,通过学习提高同学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今后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管理、工程和技术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工程技能、理论、技术和工艺革新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本教材以应用创新工程性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大工程教育为背景,以多专业知识融合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工程思维能力、丰富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为创新点。教材创新与学术著作创新不一样,应讲究守正创新,要讲究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时俱进的新内容。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匹配分析 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法与教学目的关系有三点:一是教学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方法;二是教学法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要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反映教学内容。三是教学法应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表1给出了固废处理处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为之设计的各类教学方法匹配关系。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固废管理模式、分类方法、综合利用、二次污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教学。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或综合利用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综合利用方法、设备选型、工艺方案比对等结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 11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资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