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新图书馆选址初探
- 格式:pptx
- 大小:918.62 KB
- 文档页数:17
2016.0593高校图书馆地学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文 / 陈超 刘金玲摘要:特色专题数据库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地学专题数据库为例,研讨了高校图书馆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专题数据库;文献资源建设中图分类号:G258.6;G2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5-0093-03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建设和各项服务的基础。
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特色专题数据库建设对于图书馆馆藏特色文献的建设、保存、传承,为读者提供特色化与个性化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地学类文献资源是对地球科学及地球本身结构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科技成果,它记录了对地球系统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和地域特色,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把这部分馆藏资源进行系统收集、集中保存和提供利用,对于探索地球深部奥秘、改善地球居住环境、促进地球科学发展和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学类学科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的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专业。
本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地学专题数据库为例,结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情况,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地学类特色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
一、地学专题数据库建设意义各个高校都有各自的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专业,[1]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必须突出本校的重点学科与优势学科专业,在内容选择和编排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创性。
要根据用户的需求,针对某一学科或专题进行信息资源的分析、收集、评价和存储,以充分发挥本馆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作用,满足用户及时、准确获取特色专业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在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充分发挥图书馆馆藏特色专题数据库的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成都理工大学拥有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地学类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等国家一级学科博硕士授权点,还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地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书山,绿谷,楚风*—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图书馆Book Mountain, Green Valley, Chu Style : South Lake Library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郭钦恩12刘彬艳1陈向荣2陈坚7 (il'O 〇incn. I.IU Binvan. t'l U N Xiangroni;. C HI N Ji;in1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原校区位于武昌马房山,南湖新 校区选址于老校区以南,毗邻南湖,隔雄楚大道与 老校区相望,规划用地面积约130ha 。
新校区图书 馆处于南湖校区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约4.7万m 2。
1垂直书山置于南湖校区宏大尺度的中轴广场之上,图 书馆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和尺度介入到新的校园场 地,是本次设计的重要切入点。
新校区南北轴线长 近900m ,东西轴线约800m ,周边已建成建筑均为 多层,亟需一栋既高耸又体量宏大的建筑来控制整 个校园空间,形成轴线交汇处的高潮点,以此完成 校园空间序列的营造。
因此在设计之初即确立建筑 为垂直向上的体量和四面方正的造型,塑造完整、 庄重的视觉形象,凸显其作为校园中心建筑的标志 性。
考虑南大门到图书馆距离超过700m ,将建筑定为12层,高度近60m ,从大门看向图书馆的夹角 约6°较为适宜。
同时将方形建筑体量进行分解重 构,凭借首层的跌级绿化基座将建筑锚固于基地之 上,跌级绿化把校园景观延伸至建筑内,让图书馆 与周边既有校园空间更好地互促共融,建筑主体则 悬浮于基座之上。
从城市层面来看,校区位于南湖的西北方 向,并未直接邻湖,环校园周边城市区域高层林 立,校园迫切需要一栋标志性的高层建筑与城市 形成呼应和对话,同时拔高体量,建筑的视野方 能突破校园的边界直达南湖景区,将美丽的南湖景 色一览无遗2绿意中庭实地调研老校区图书馆,感触最深的是窗外 林荫蔽曰、墙外满布的爬山虎,一片绿意盎然。
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李宸1,姜楷彳,曾方侣1,黄超I何青1,李亮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610059; 2.西藏天圆矿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西藏日喀则857000)摘要:在早-中三叠世时期,华南及川黔地区广泛发育一套凝灰岩或火山成因的粘土岩,呈灰绿色,含硅质豆粒,俗称“绿豆岩”,常作为早-中三叠世界线层位研究,其对界线年龄的厘定和约束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生物复苏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形戚与正常的陆源沉积粘土岩有校大区别,其形成需要特定的物质来源、介质条件和温度条件。
绿豆岩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元素,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会对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近年来,在四川了大量关于绿豆岩的文章。
通过对绿豆岩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分布情况、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开发前景做出归纳概括,可为四川盆地绿豆岩的勘查提供参考。
关键词: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成因探讨;开发前景中图分类号:P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20)03-0382-04DOI:10.3969/j.issn.1006-0995.2020.03.006绿豆岩是研究早-中三叠世之交岩浆-构造事件的重要窗口,对其研究有助于探讨二叠纪末以来华南大量火山碎屑物质来源问题,并为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底界界线层位的差异性提供理论依据。
四川盆地广泛分布的绿豆岩对于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界线划分、约束火山活动事件及评价生物复苏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绿豆岩属于粘土岩,其中含有大量的钾、镁和锂元素,对其开发利用会产生很高的经济价值。
系统分析四川盆地绿豆岩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对了解绿豆岩的分布和对其中的有益成分进行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1分布情况近年来,随着勘探工作的不断进行,发现了越来越多产出绿豆岩的地区。
它们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绿豆岩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
尤其是在四川盆地,绿豆岩遍布了40多个县(市)。
成都规划选址方案背景近年来,成都市经济不断发展,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规划选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貌。
本文将探讨成都市规划选址方案。
选址原则选址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据城市发展规划选址方案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一致,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选址方案应考虑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因素。
同时,应注意和避免破坏历史遗产和生态环境。
2. 满足公众需求城市规划应以公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因素。
因此,在选址方案的过程中应听取公众的意见并对其需求和利益进行合理的考虑。
3. 建立可持续城市选在可以建立可持续城市的区域,以支持国内的可持续城市发展。
选址方案选址区域:天府新区天府新区是成都市新开发的城市副中心,这里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
此地区还有降低办公用房租金,加大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
这个区域还有可以扩大发展的潜力。
因此,天府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址区域。
建设主要项目1.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副中心,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在这里工作、生活,因此,交通建设非常重要。
应建设好现有的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完成这些建设后,城市交通问题将会有很大的优化,便于市民的出行。
2. 商业中心区可以建设商业中心区,这是以住房、餐饮、便利性商店为一体的地方。
这几个元素互相配合,人们可以在这里买东西、吃饭、看电影等。
3. 住房建设在商业中心区周围建设高层住宅小区可以解决人口密集的问题。
这个住房建设可以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上进行建设,缓解人口压力。
4. 产业园建设可以建设一些产业园,包括科技园、金融园、文化创意园、生命科学园等。
生命科学园可以发展生物医药,文化园可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结论成都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规划选址非常重要,直接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貌。
本文讨论了成都的规划选址,提出了一些选址原则和具体建议,希望有助于成都的规划建设。
'设计大学扩建后新旧过渡区的更新策略——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段懿航籍文静李明警(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原地改扩建成为大学校园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
该文以成都理工大学后街片区为例,通过对其区位背景,交通疏散,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与方案设计,探讨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大学扩建形成的过渡区如何更好地有机联系新老校园,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延续,并总结了其更新策略:整体化设计,人性化更新,可持续性保护,以期为校园扩建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学扩建;新旧校园;过渡区;城市更新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1-0033-021引言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各大高校持续扩招,促进了大学的校园扩张,其扩张主要为原地改扩建、异地建新校区、整体搬迁弃老校建新校三种模式⑴。
原地改扩建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并且保留历史传统,无疑是几个模式中的最佳选择。
但在21世纪初,国内缺乏完备的理论指导体系,建设者往往重“量”轻“质”,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延续,美观舒适的需求,个性特色的表达,导致新老校区割裂开来。
城市更新,是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因此,对新老校区的过渡空间进行深入分析及改造也是城市更新中的一环,旨在重建大学校园扩张过程中新旧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赋予其鲜明的可识别性。
2案例介绍2.1区位分析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同时处于2.5环,附近有地铁公交站点,出行便利。
学校周边有丰富的商业资源,旅游资源:铁建广场,华都时代,罗兰小镇,东苑商业区。
成都自然博物馆(在建),圣灯公园,东郊记忆,熊猫基地等。
成都理工大学后街片区在建校初期位于北门外,东风渠夹在北门与后街之间,校园扩建后,后街处于新老校区的交界处,并且紧邻后校门。
2.2历史发展后街片区归属于东风渠管委会,早期为居住区背侧,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后街的居民开始拉车占道,将原本不在商用规划范围内的用地商业化,后街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课题名称《关于成都理工大学后街片区的改造研究》(项目编号201810616072)。
浅议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大规模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开展不断扩大,许多地区的人们在迁移后面临新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其中一个问题便是新社区建设中的图书室建设问题。
虽然政府已经将图书馆建设纳入了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考虑之中,但是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篇文章将探讨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首先,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的需求非常巨大,地方政府往往将图书室建设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导致图书馆建设资金比较短缺。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的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的手段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资助图书馆建设,增加社会捐赠的渠道和途径。
其次,新社区图书室建设存在着未来使用规划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新社区往往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图书室和馆内藏书构成的图书资源未来使用方向、发展策略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规划存在欠缺。
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政府应当加强对图书室建设中规划设计的要求。
可与当地英语学校、公共图书馆、大学等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和合作,推广资源共享的理念,提高藏书的共享和利用率。
此外,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还存在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图书馆服务功能并不是单一的,应当与社区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相互配合,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繁荣。
因此,图书室建设的规模、环境、设备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度也是衡量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应当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配套设施的完善。
对新社区同时建设出版物销售、互联网阅览区、文化交流展示区、多功能厅等功能区,研究制定好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
综上所述,在易地移民搬迁新社区图书室建设的实践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积极促进图书馆设施的资金支持、信息共享、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完善和改进,更好地为新社区居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