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普通法院
- 格式:ppt
- 大小:362.50 KB
- 文档页数:12
简述德国司法制度---- 张鹏飞(司法部研究室)■文德国实行联邦制,全国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及司法机构,并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之规定履行各自权力。
一、审判制度(一)德国法院的设置、管辖和审级。
德国主要设有六类法院:即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包括专利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工法院、社会福利法院。
此外还设置有纪律法院。
1、宪法法院。
德国设有联邦和州两级宪法法院。
两级宪法法院各自独立设置,没有隶属关系。
德国16个州中14个州有宪法法院。
①宪法法院管辖违宪案件,保证宪法实施。
联邦宪法法院地位超越其他各类联邦法院,是德国最高司法机关和最具权威的宪法机构,不从属任何权力机关,具有“司法审查”、“行政权限裁决”、“弹劾案审判”等广泛职权;州宪法法院仅管辖违反州宪法的案件。
宪法法院诉讼程序不同于专门法院,其审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②。
宪法法院外的5个法院系统不按地域、而按案件类别划分管辖范围。
五类法院的联邦级法院还建立有“联邦法院联席会议”协调彼此工作。
这五类法院的设置、管辖和审级分别是:2、普通法院。
德国设置区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四级。
全国有区法院约700个、地方法院116个、高等法院25个,联邦最高法院包括分设在全国5个地区的12个民事审判合议庭、5个刑事审判合议庭、8个专业委员会及联邦司法部长在联邦最高法院所在地外设立的民事、刑事审判机构。
普遍法院审理刑事、民事案件。
其中区法院是一审法院,管辖刑期为3年以下的轻微刑事案;地方法院既是区法院的上诉审法院,同时也审理一审刑事案件;高等法院主要审理对地方法院二审判决不服的再次上诉案,对反国家罪和恐怖活动案件行使初审管辖权并受理州司法部指令管辖的案件;最高法院是民事、刑事案件的最高审级,主要受理不服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的上诉案件。
普遍法院审理案件实行四级三审终审制。
专利法院归属普通法院体系,附设于联邦最高法院,与高等法院同级。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三议会⏹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议席:496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2)职能:审议法案和立法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监督权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2. 联邦参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1)组成:各州政府委派代表组成(2)机构设置:议长、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委员会(3)职能与作用:立法的创制和审议协调邦与州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联邦行政事务⏹ 3. 联邦议会的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与参议院“第一次”通过(2) “三读”与联邦议“第二次通过”三读:常设委员会审议全体大会展开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动议在联邦议会通过(3)参议院批准与”第三次通过”(4)签署公布四中央政府⏹ 1.政府的产生和更迭任期:4年⏹ 2. 政府的组织机构内阁委员会、部际协调委员会和国务秘书委员会、非正式决策中心、政府各部、内阁会议⏹ 3.总理的职责与职权任命联邦各部部长、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和驻外使节负责制定和执行联邦总的政策方针主持内阁会议立法创议权三军统帅向总统汇报工作辞职总理的看守义务⏹ 4.政府的职能和职权五、州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1.州政府16个联邦州,各州政府体制和联邦政府基本一致,除巴伐利亚,所有的州实行一院制议会。
德国政治制度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二战后分为西德与东德;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一、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德意志联邦时期的政治制度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了独立国家;11世纪末开始使用德意志这个名称。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国的分裂割据更加严重;1815年组成松散的联合体;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宣称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但未实现。
(2)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俾斯麦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史称“第二帝国”。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实际上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9--1933年间的德国。
191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法》,第一任总统艾伯特。
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创了德国共和政体的历史。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宪法,理论上确立了议会民主制政体。
(4)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又称纳粹德国。
指1933--1945年间的德国。
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
希特勒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并取缔了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
(5)《基本法》的制定及其特点1945年,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告终。
1948年,美英法三国将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并于194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苏联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90年两德统一,《基本法》经过修改后,于1994年生效。
特点:突出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明确禁止对外侵略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为防止党国合一、法西斯一党独裁的再度出现,就政党的法律地位作出规定;设立联邦宪法法院,保证宪法实施;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权力移给有关国际组织,并承认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国内法;修正传统的议会内阁制,限制议会倒阁的权力,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案”制度。
单选题1.着手从制度活动研究西方政治的是:亚里士多德2.在罗马帝国时期,创立四帝共治体制的是:戴克里先3.在罗马帝国时期,创立了奥古斯都体制的是:屋大维4.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是:让·布丹5.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基础的是:霍布斯6.比较系统提出自然法理论的思想家是:西塞罗7.第一个系统阐述议会主权论的政治思想家:洛克8.将系统分析方法引进政治学的是:伊斯顿9.被认为最能体现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一部宪法是:法国1793年宪法10.杰裴逊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再也他强调:必须实行纵向分权11.古罗马独裁官的权利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12.古罗马王政时期,参加库里亚大会(相当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和表决的是:30个库里亚(相当于我国的省)13.比例代表制主要出现于:丹麦14.议会上议员由下议员互选(1/4)产生的国家是:挪威15.安道尔实行双元首制16.威尼斯共和国的最高立法和检察机关是:大议会17.中世纪弗洛伦萨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长老会议18.以色列采取的党内预选方式使:集权制19.在宪法中规定,内阁一半以上的成员应从议员中任命的是:日本20.作为英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宪政改革,最高法院成立于:2009年21.英国的弹劾制度开始于:1342年22.汉诺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是:乔治一世23.19世纪中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两大政党是:保守党与自由党24.西方国家的弹劾制度起源于:英国25.英国基层的刑事审判机关称为:治安法院(速决裁判法院)26.英国基层的民事审判机关称为:郡法院27.在议员选举中,曾长期使用复票制的国家是:英国28.英国普选权的最终确立标志:1969年《人民代表法》29.英国和加拿大多数城市采取的政府组织形式是:议会委员制30.标志着英国议会由贵族议会向等级议会转变的是:“西门国会”31.英国宪章运动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32.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的政府组织形式是:议会委员制33.英国制定并实施文官制度的依据是:《诺斯科特一屈威廉报告》34.根据1701年《王位继承法》,英国王位继承者必须是:新教徒35.近代内阁是由英国历史上辅佐国王的机构演变而来,这个机构是:枢密院外交委员会36.英国地方政府层级:英格兰和威尔士:三级苏格兰:二级北爱尔兰:一级37.在美国,有权提出弹劾案的是:众议院38.在美国,审判弹劾案的是:参议院39.美国普选制发展中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种族歧视40.美国参议员的产生方式: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41.美国的总统派别:布什,共和党;罗斯福、克林顿、奥巴马,民主党42.美国确认妇女选举权的第19条宪法修正案通过于:1920年43.在美国,兼任参议院议长的是:副总统44.在美国联邦政府各部中,最晚设立的部门是:国土安全部45.监督教育的权利传统上属于:州政府46.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独立管制机构47.美国宪法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被称为:《权利法案》48.根据宪法,美国选举总统的是:选举人团49.采用事后审查方式进行违宪审查的典型国家是:美国50.在美国的结构中,国家安全委员会不属于独立管制机构51.确立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是: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52.美国成年男子普选权确立于:内战前53.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54.美国联邦总检察长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55.美国总统选举中,选举人团的人数为:538人56.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某些事项拥有共享权,比如:公共卫生57.美国总统缔结条约,需要获得:出席参议员的2/3同意58.议会议案只能由议员提出的是:美国59.美国最早出现的独立管制机构是:洲际贸易委员会60.国家安全委员会不是独立管制机构61.德国普通法院系统最高等级的上诉法院是:联邦高等法院62.西欧国家中,目前实行混合代表制的是:德国63.根据德国基本法,文教在各州专有立法范围64.德国选举法规定,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必须获得3个直选议席或5%的选民票65.德国“两个半政党”是指: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66.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选举采取:两轮多数制67.法国左翼政党:法国社会党、法国共产党、绿党68.英美法三国最终实现普选权是在:20世纪中后期69.法国的基层审判机关:初审法院70.审理民事的初审法院叫:诉讼法庭71.审理刑事的出身法庭叫:治安法庭,后改名为违警法庭72.被称为法国“隐蔽的政府”的是:总统府73.法国大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大区议会议长74.法国总统任期是:5年(2000年以前是7年)75.最早确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性文件是:法国的《人权宣言》76.基于三权分立原则,由行政法院审查行政诉讼的国家是:法国77.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是:国民公会78.法国普通法院系统中最高等级的上诉法院是:联邦高等法院79.卢梭主张直接民主,不赞成:间接民主80.全国有色人种协会属于:政治性利益集团81.军队属于:体制化利益集团82.“雇主组织”属于:结社性组织83.西方文官制度始于:19世纪下半叶84.属于民族区域型地方政府的是:俄罗斯的自治州85.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国家的特点:君主实权,议会是虚权,政府对君主负责86.古希腊个城邦中,实行贵族政体(贤人政治)的是:斯巴达87.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政体多选题1.洛克的自然权利理论,最核心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2.根据洛克的分权学说,政府的权力可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政府的权力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4.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行政官有:独裁官、行政长官、执政官、监察官、保民官5.罗马共和国时期,监察官的主要职权是:审查元老院名单、进行公民调查、管理公共财产和公共工程、监督公民道德6.特殊利益集团有:工商界利益集团、金融界利益集团、农业界利益集团、劳工组织等7.公共利益集团: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利益协会、和平组织8.英国的最高法院可分为:王座法庭、大法官法庭、家事法庭9.英国1832年选举改革的主要内容:增加城市代表议席名额;对合格选民实行登记制度;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10.英国的地方政府包括:郡、郡属区、教区或社区11.法国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独立共和党、法国民主联盟、人民运动联盟12.法国现行的地方政府分为三级:大区、省、市镇13.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迄今出现过的左右共治:密特朗总统+希拉里总理;密特朗总统+巴拉迪尔总理;希拉总统+若斯潘总理14.联邦最高法院的初审管辖权的适用范围:一是涉及大使、其他公使和领事的案件(国际);另一类是一州为一方当事人的一切案件(州际)15.美国总统办事机构有: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科学技术办公室16.在美国各州,由选民选举产生的官员是:州长、州务卿、州总检察长、州司库、州审计长17.美国众议院下院的委员会按照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等:A.独占性委员会:如拨款委员会,规程委员会B.版独占性委员会:如司法委员会,武装部队委员会C.非独占性的委员会:如哥伦比亚特区委员会18.美国联邦政府的总检查长是:司法部部长19.极右派政党:法国的国民阵线、英国的国家党、新纳粹主义的德国国家民主党20.二战后的法国政党中,属于右翼的是:人民运动联盟、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联盟)21.西方议员的任职资格:国籍、居住、职业、保证金制度、提名限制、其他22.西方国家上议员的产生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相互选举、任命、特殊身份23.特殊型地方政府包括: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美国的学区、俄罗斯的边疆区、法国的海外省和海外领地24.最高层地方政府:英国的郡、意大利的省、德国的州25.极左派政党:否定西方国家现行制度,反对私有制,主张革命和推翻现行制度26.极右派政党:否定资产季节的民主长子和宪法秩序,鼓吹法西斯主义,主张极端的民族政策,反对民族和文化的多元化27.实行议会弹劾制度的西方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28.采取英美法系的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英国殖民地)、新加坡、缅甸、马来西亚29.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西方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30.国王由世袭产生的国家:英国、日本、荷兰、瑞典31.中世纪的思想家阿奎那把法分为:人法、神法、永恒法、自然法32.实行议会督查专员制度的有:北欧国家和新西兰、南非、泰国、阿根廷33.采用“小选区”制度的有:英国、法国、美国34.被罗马人称为“蛮族人”的日耳曼人主要包括:法兰克人、汪达尔人、伦巴德人、东哥特人35.实行单一制的国家是:英法日意36.一元制国家:议会议员拥有一个议院并由他们行使议会的全部职权的国家。
德国宪法法院对中国的借鉴一.德国——宪法法院模式德国的违宪审查权专属于联邦宪法法院,是由独立于普通法院系统的宪法法院行使的,普通法院及其他专门法院无权过问。
在法院体系中,宪法法院居于最高的特殊地位,不隶属于任何机关,分别由两院的16名法官组成,各院有3名终身法官和5名定期法官,其中5名定期法官中众议院选出3名,参议院选出2名,可以看出宪法法院兼有司法和行政的特点。
德国宪法法院具有广泛的管辖权,主要是对法律法规的审查权,包括抽象的和具体的法律法规审查。
如果说美国的违宪审查权隶属于法院,体现了三权分立格局的话,那么,德国宪法法院的设计则是独立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之外的一个机关,是三权之外的权力,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监督所有国家权力。
在美国,司法权被认为是“最终”的权力,但在德国,宪法法院的判决才具有真正的“最终性”。
在审查机构设置方面,德国的宪法法院既是司法机构又是政治机构,属于三权之外的另一种权力。
在审查的强度方面,德国宪法法院管辖的范围及其广泛,不仅包括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而且还会审查选举案件、总统和法官的弹劾案件等。
在审查的形式方面,德国的宪法诉讼是独立进行的,有独立的宪法法院和宪法诉讼程序。
二.德国违宪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国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违宪审查制度,只规定了宪法监督制度。
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
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其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这一机制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迄今为止,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撤销过一项违宪或违法的法规,这也让我们不免心生忧虑。
尽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宪法监督的专门机关,但是宪法监督这项职权仅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众多职权中的一项,而且全国人大属于非常设机构,不管从职权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保证它对宪法实施进行专门而经常性的监督。
(一)德国的司法制度1、法院组织。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实行终身制。
设置了由区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国法院构成的普通法院体系,帝国法院为全国的最高司法审级。
2、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
1877年2月1日颁行了《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民事诉讼法》共10编,1084条。
主要规定了总则、第一审程序、上诉、再审程序、证据制度、强制执行和仲裁程序等。
《刑事诉讼法》共7编,474条。
主要规定了总则、第一审程序、上诉、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审、特种形式的诉讼程序、刑罚的执行和诉讼费用等。
(二)日本的司法制度1、法院组织。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还没有系统的法院组织体系,司法与行政不分。
1871年成立司法省,民刑裁判权统一由其监管,地方则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
1875年制定《大审院各级法院职制章程》,规定大审院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下设上等法院、巡回法院、府县法院,废除了地方官兼任司法官的制度,初步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
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个系统,并于1890年颁布了《裁判所构成法》和《行政裁判法》。
《裁判所构成法》参照德国法院组织体系制定而成,规定全国设区法院、地方法院、控诉院、大审院,实行四级三审制。
《行政裁判法》规定了行政法院组织以及行政诉讼原则和制度,共4章47条。
法院规定在东京设立行政法院,只负责审理依法律、敕令及有关行政裁判文件所规定的行政违法案件。
2、诉讼制度。
1890年日本政府参照德国刑事诉讼法,制定《刑事诉讼法典》,1890年10月公布,同年11月实施。
1885年日本政府在德国人铁肖指导下,完成民事诉讼法典草案,经法律调查委员会几度修改,于1890年4月公布,次年1月实施。
这是日本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
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
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
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1] 。
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法机构之一,是最高司法机构。
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并对是否违宪作出裁定。
共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命,任期12年。
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自由民主党、德国共产党、德国共和党等政党。
中文名德国政治制度基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时间1949年5月法律地位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1制度基础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1] 。
《基本法》第20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福利国家。
2政党制度法律地位《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简述德国宪法法院
德国宪法法院是独立于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等专门法院之外的,专为宪法实施而设立的机构。
它由两院组成,分别是第一院和第二院,各有不同的职能范围。
德国宪法法院的职权包括:
1.裁决联邦和州之间的争端。
2.裁决联邦各机构之间的争端。
3.审查联邦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法。
4.受理公民个人或团体的宪法诉讼。
德国宪法法院作为独立的宪法保障机构,对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有权进行审查、确认或撤消,因而,它对其他国家机关有权威性。
德国法院体系简介德国法院体系简介一、概述德国法院体系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尤其自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其特点体现在权力下放和特殊性相结合。
联邦和州法院的大规模的权力下放是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第92条规定(Art.92GG)的,该法规定联邦和州法院只有依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才对案件有司法管辖权。
第95条(Art.95GG)还规定只有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终审法院这5个法院可以决定。
1.联邦法院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德国在联邦和州的层面都设有联邦法院,这些法院的主要工作是审理各州的上诉案件,确保法律在德国的统一解释和发展。
按照审理案件类别的不同,五个联邦最高法院分别是:坐落在卡尔斯鲁厄的联邦最高(普通)法院、曾在柏林现在搬到莱比锡的联邦行政法院、在埃尔福特的联邦劳工法院、在卡塞尔的联邦社会法院、在慕尼黑的联邦税收法院。
2.各州法院根据基本法规定的整体法院体系,每一个州都有自己的法院系统,都对自身司法、管辖权和程序。
新的州现在还要求尊崇与原来州相同的法院体系。
每州自己解决保留州法院的人员和资金问题。
可是这些法院的体系和程序现在都不包含在联邦指令之中。
每州也有一个联邦宪法法院,包含现在对州的机构有争议的Schleswig-Holstein和Mecklenburg-Vorpommern州,正在考虑根据宪法和各州宪法关于州立法的有效性、联邦宪法保障权利。
3.特殊性德国法院设立了处理特殊事务的方式,设立了五个不同层级的对特殊内容有管辖权的法院。
德国基本法第95条也确认了这个法院的划分。
根据各州和联邦宪法的规定,宪法法院的管辖权虽然不是代表一个层级,但是代表各州和联邦对其他法院的管辖权提供控制。
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可以由专业法院处理专业争端和问题,这些法院的法官都是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
不足之处在于往往一个案件涉及几个法院都有管辖权的事项,法律原则的冲突和不同可能会导致对法律体系的冲击。
在个案中也会增加诉讼成本和程序上的拖延。
德国的法院系统前言:德国实行联邦制,全国划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联邦和各州均有自己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并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之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
德国特色法院体系的形成与演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是文化传统,其次是经济体制,第三是工人运动。
(The system of German courts bears a distinctive marls of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It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cultural heritage,e conomic system and trade union movements)德国行政审判权由各级行政法院与劳动法院、社会法院、财政法院等共同行使。
专门法院的性质介于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但行政机关的性质更多(本质上属于行政司法)。
*德国法院的设置、管辖和审级:德国主要设有六类法院:即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包括专利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工法院、社会福利法院,此外还设有纪律法院。
1.宪法法院:德国设有联邦和州两级宪法法院。
两级宪法法院各自独立设置,没有隶属关系。
德国16州中14个州有宪法法院。
宪法法院管辖违宪案件,确保宪法的实施。
联邦宪法法院地位超越其他各类联邦宪法,是德国最高司法机关和最具权威的宪法机构,不从属任何权力机关,具有“司法审查”、“行政权限裁决”、“弹劾案审判”等广泛职权;州宪法仅管辖违反州宪法的案件。
宪法法院诉讼程序不同于专门法院,其审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
宪法法院外的5个法院系统不按地域、而按案件类别划分管辖范围。
五类法院的联邦法院还建立有“联邦法院联席会议”协调彼此工作。
如果同一案件在不同的法院系统中互有冲突,则由联邦法院联席会议来讨论裁决。
这五类法院的设置、管辖和审级分别是:2.普通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