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3篇
- 格式:pdf
- 大小:186.11 KB
- 文档页数:9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篇6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
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
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
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
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一)复习导入课文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
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
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
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二)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布置的要求如下: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相关内
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第三段: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第四段:教师略讲,学生自学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七、板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优秀说课稿篇7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
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
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
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
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
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
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教具准备有两项: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
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
园的句子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
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
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
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
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
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
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第二课时导学设计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
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
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
恨。]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
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
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
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
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
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
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
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
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
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
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
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
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
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
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
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
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