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染色内镜在食管癌早诊早治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1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方案【项目介绍】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体系,提供全面、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项目主要包括食管癌筛查、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内容】一、食管癌筛查1. 普及食管癌知识,提高公众的食管癌筛查意识;2. 面向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食管癌筛查,包括吸烟、喝酒、长期胃反酸、食管疼痛等症状的人群;3. 采用食管镜检查、食管造影术、超声内镜等多种筛查方法,提高筛查的准确性;4. 高危人群筛查阳性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二、食管癌诊断1. 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提倡早期食管癌的无创诊断方法;2. 采用食管镜检查、组织活检、活体组织病理学等方法进行诊断;3. 建立食管癌的分子诊断技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准确性。
三、食管癌治疗1. 根据食管癌的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等;2. 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治愈率,采用微创手术技术,降低手术创伤;3. 采用先进的放射治疗和化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4. 结合个体化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四、食管癌健康管理1. 成立食管癌专业团队,提供患者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2. 患者康复期的定期随访和复查,预防和发现疾病的复发和转移;3. 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4. 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实施食管癌的转诊和转运制度,提供便利的服务。
【项目实施】一、建立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的组织机构,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明确项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包括项目的时间表、任务分工、资金预算等;四、开展食管癌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食管癌认识和筛查意识;五、建立食管癌筛查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筛查结果;六、建立食管癌诊断和治疗的数据库,记录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疗效等信息;七、培训医疗专业人员,提高他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八、建立食管癌患者的康复档案,开展康复期的随访和复查;九、定期组织评估和监测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项目的策略和方案。
癌症早期食管癌筛查与内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1、本文概述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早期食管癌症通常无症状,难以及时发现。
一旦出现症状,通常处于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我国食管癌症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本文首先综述了癌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及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接下来,详细介绍了内镜检查在食管癌症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内镜检查的适应症、操作技巧、诊断标准和并发症的处理。
本文还探讨了食管癌症的内镜治疗方法,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本文总结了癌症早期筛查和内镜诊治的专家共识,并就筛查策略、内镜检查流程、治疗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这些共识对于提高我国早期食管癌症的检出率和降低死亡率,有助于推进食管癌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癌症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癌症食管癌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原因。
在中国,食管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特别是在河南、山西等地区,食管癌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癌症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发于中老年人。
癌症食管癌的发生与地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从地理分布来看,癌症高发区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西、河北等省。
这可能与当地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有关。
吸烟和饮酒: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刺激食管黏膜,增加患食管癌症的风险。
酒精可能会破坏食道黏膜屏障,从而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摄入腌制、烟熏、烧烤等加工食品,都与食管癌症的发生有关。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摘要】食管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且患者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因而治疗的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随着消化内镜诊断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其在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内镜诊治【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05-021.前言早期食管癌指的是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发生的一种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食管癌前病变指的是食管上皮内瘤变的恶化危险。
早期食管癌患者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仅为内镜检查偶然发现,且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所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检查、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2.1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CLE是一种传统电子内镜与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组合构成的检查技术,在患者的内镜检查过程中,能够适当放大图像,进而实现消化管黏膜组织的显微实时成像,并对其进行类似组织病理学的诊断。
食管黏膜细胞发生瘤变后,其CLE图像可表现为以下特征:管径粗细不等、毛细血管形态迂曲及细胞排列不规则[1-3]。
2.2 电子染色方法电子染色指的是利用特殊光学成像技术,提高异常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的对比度,从而对粘膜进行更加直观清晰的观察,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I-Scan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比色内镜系统(FICE)以及窄带成像技术(NBI)等[4-6]。
2.3 内镜普通光观察早期食管癌患者大部分能够经普通光检查得以确诊,其粘膜改变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血管纹理变化,即正常的食管黏膜较为光滑,黏膜下存在清晰的血管纹理。
第二,形态变化,即食管黏膜出现结节、糜烂和粗糙等变化,或是同时发生几种变化。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高危人群食管癌前状态及病变分析宋国慧;孟凡书;白文龙;靳国梁;李东方【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and lesions of high-risk population in the high-in-cidence area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Ci County, Hebei Province. Methods:Esophageal cancer was detected early in 40 to 69 year old patients in Ci Xian through endoscopic screening data and endoscopic screening using iodine staining and indicative biopsy.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gender, age group, statistical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condition, and lesion detection rate. Results:The analysis included 11 423 cases by screening queue, and the esophageal biopsy rate was 66.90%. The detection rates of squamous epithelium with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ysplasia were 11.84%, 2.66%, and 1.04%, respectively. DCIS detection rate was 0.40%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had been infiltrated by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0.04%.The rate of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in the mucosa was 0.37%.The rate of the infiltra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0.17%.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hyperplasia above average severe dysplasia and cancer was 2.01%. Conclusion: High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found in the Ci County aged 40 to 69. A large number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cancer were detected. Age and sex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etection rate.%目的:了解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病因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附件6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在全国7个省(市)的9个县(区)施行。
考虑到全国各项目点原有工作基础参差不齐,统一实施原有的技术方案有一定难度,因此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一类按照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管理,要求实施设有对照的技术方案(即原版),收集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从绩效和卫生经济学方面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一类按照防病治病的标准进行管理,将原有的方案修改为易于普及的技术方案(08普及版),减少流行病学资料工作,降低对人群顺应性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培训基层筛查技术队伍的临床技能方面。
筛查以40-69岁的高危人群为重点,主要应用内镜下碘染色、多点活检筛查技术,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患者及癌患者开展相应治疗。
所有病变的诊断和转归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
实施原版技术方案的3个项目点为:食管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河南林州和河北磁县,以及工作基础较好的山东肥城。
筛查任务为每点2000人。
原版技术方案的评价指标为:任务完成率≥100%、顺应性≥70%、早诊率≥70%、治疗率≥80%、诊断及治疗时效达标率≥95%。
实施08普及版技术方案的6个项目点为:河北涉县、山西阳城、江苏扬中、江苏泰兴、四川盐亭、新疆新源。
筛查任务盐亭为 2000人,其余项目点为1000人。
08普及版技术方案的评价指标为:任务完成率≥100%、顺应性≥50%、早诊率≥70%、治疗率≥80%、诊断及治疗时效达标率≥95%。
说明:1.评价指标: 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任务人数; 顺应性=目标人群实际筛查人数/目标人群应筛查人数; 早诊率=(重增或原位癌 + 早期癌)/ (重增以上病变); 治疗率=实际治疗例数/应治疗例数; 诊断实效达标率=实际达标数(活检至病理报告≤1个月者)/应达标数; 治疗时效符合率=实际达标数(病理报告至治疗≤1个月者)/应达标数。
注:早期癌:粘膜内癌及粘膜下癌(无淋巴结转移) 2.原版技术方案与普及版技术方案的相(异)同点 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原版) 一、人群的选择 (一)队列的建立。
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消化内科的内镜能治疗哪些疾病1 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治疗消化道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常发生于老年人及儿童,较大的锐利异物可引起梗阻、消化道粘膜损伤、甚至导致出血、穿孔及急性腹膜炎,有毒异物吸收后会导致死亡。
凡是误吞、故意吞入异物者,在确定没有穿孔的情况下,均应作紧急内镜检查,并积极试取。
尤其是对较大而锐利的异物,这些异物一般不会自行排出,而且久留会引起消化道损伤和中毒等严重后果。
纽扣电池也应紧急取出,因为时间过长会因电池外壳破裂,大量的碱性溶液泄漏致消化道损伤甚至穿孔。
自从开展胃镜检查术以来,上消化道异物的诊断率显著提高,接近100%的上消化道异物可经内镜成功取出,使绝大多数误吞异物患者免除了外科手术之痛苦。
内镜处理上消化道异物是安全、有效的,应作为首选方法。
2 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术治疗消化道出血。
急诊内镜止血技术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不仅能迅速明确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而且能通过内镜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进行现场止血。
方法有:内镜下用喷洒导管对准出血灶喷洒止血药如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孟氏液、凝血酶、复方五倍子液等,用专用注射针对准出血灶注射止血药如无水乙醇、硬化剂、肾上腺素、凝血酶等,微波凝固止血,热探头凝固止血,高频电凝止血,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夹止血等,使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在98%以上。
3 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或X线检查时意外发现。
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但多因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而被忽略。
位于幽门或贲门口的息肉可引起不全梗阻的症状,位于直肠的长蒂息肉在排便时可见肿物自肛门脱出。
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带血、粘液血便。
内镜是检出消化道息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发现息肉,而且能明确息肉的大小、色泽、形状、数目、分布范围等。
胃镜可完成上消化道的检查,结肠镜可完成下消化道的检查,胶囊内镜可完成中消化道即小肠的检查,三者结合可使全消化道的检查几无盲区。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消化道早癌是指发生于消化道黏膜上的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如果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都较高。
内镜诊断和治疗是消化道早癌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进行科普介绍。
一、消化道早癌的分类和分布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和结直肠早癌,其中以胃早癌最为常见。
根据组织学类型,消化道早癌可分为腺癌、粘液癌、平滑肌瘤等。
根据病变形态,消化道早癌可分为隆起型、扁平型和凹陷型。
不同形态的早癌治疗方案也略有不同。
二、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早癌的首选诊断方法。
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深度,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
内镜检查还可以同时进行活检、黏膜下层剥离术(ESD)等治疗操作,一次检查既可以明确病变,又可以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内镜检查前的准备内镜检查前,患者应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是空腹检查,患者应在检查前6小时内禁食,并在检查前2小时内禁止饮水。
其次是肠道准备,如果是结肠镜检查,需要进行肠道准备,一般是采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液进行清洗。
最后是心理准备,内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患者应做好心理准备。
2.内镜检查操作步骤内镜检查包括进口镜检查和出口镜检查,进口镜检查是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进行检查,出口镜检查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和结肠进行检查。
下面以胃镜检查为例介绍内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
(2)给患者喉部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喷雾,减轻喉咙疼痛感。
(3)将内镜插入口腔,顺着食管进入胃部。
(4)检查胃黏膜表面,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和颜色等。
(5)如发现疑似病变,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6)根据病变的形态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三、内镜治疗消化道早癌内镜治疗是消化道早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切除术(ESR)等。
蓝激光成像及染色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诊断的研究现状孙君军; 李建华; 李建辉; 花海洋; 蒋海森; 郝欣; 郝旭阳【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48)009【总页数】4页(P1243-1246)【关键词】蓝激光成像; 染色技术; 消化道早癌; 诊断【作者】孙君军; 李建华; 李建辉; 花海洋; 蒋海森; 郝欣; 郝旭阳【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承德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承德067000;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食管癌作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居恶性肿瘤排第 8 位,在我国大陆约排第 5 位;其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居恶性肿瘤第 6 位,在我国大陆居第4位[1]。
据统计每年胃癌新发病例可达到 40万例,死亡可达35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可占全球胃癌病例的40%,提高我国胃癌的诊治率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近年来,有文献表明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
而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排名在前十名以内,其中每年的新发病例可达19.1万例,死亡病例达到19.1万例。
然而,就诊者在发现时多数已处于进展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很不理想[3]。
消化道癌的治疗效果与诊治的时机相关,中、晚期消化道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很难根治性治疗,病人长期生存率低、生活质量差;而消化道早癌大部分可在内镜下行根治性治疗,大大提高了治愈率,且病人痛苦小,花费低,是对消化道癌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内镜下消化道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并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1 蓝激光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及优势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BLI)是新一代的内镜技术,其成像的光源主要是激光,较传统的卤素灯和疝气灯明显的不同,激光光源可以调节光速的发射强度,增加了其穿透性,提高了观察消化道表面结构的分辨率,更利于观察消化道的黏膜浅层血管形态和表面的微结构形态;同时,它可以联合传统的白光做光源,加之保留了窄带光观察的高清晰度,实现了窄带观察同时保持明亮度,便于对早期消化道表面结构的观察,其中410nm的激光束主要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吸收而呈现出茶色,实现黏膜表面的微结构和微血管突出效应,而波长450nm 的白光激光束则穿透性更强,能够显示出黏膜深层的微血管及微结构。